明朝货币演变的原因

2024-04-28

1. 明朝货币演变的原因

  原因如下:

  明代的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的晚期,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都在发生深刻的明代的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的晚期,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货币白银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演变是这一时期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王朝建立后的百年间,国内农业生产获得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中后期,即15世纪以后,国内城市经济与商品货币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比较突出的,在全国建立了30多个新兴的商业城市,商品货币关系活跃,促使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农村,佃农日益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而佃农本身又开始分化,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佃农以及由富裕农民上升的中地主,均乐于雇用雇工形式的劳动力。雇工成为当时农民阶级中仅次于佃农的农业劳动力队伍。雇工又分为两类:“计岁而受值者日长工”,“计日佣者谓之短工”;在货币经济方面,贵金属白银开始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明朝货币演变的原因

2. 明朝经济的货币

在中国明朝,人们可以发现,许许多多的商业资本是在国内的许多商业活动中,一步一步地积累、壮大起来。从明史的记叙中,看到人们在经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时,所获得的暴利:一是铸钱获暴利:在明朝,公元1522年—1572年,明世宗嘉靖和明穆宗隆庆年间,民间私自铸造钱币的人越来越多,尽管“死罪日报,终不能止”:据史书记载,当时铸钱用铜,每百斤铜料,销售后可得钱16 000文,折合白银23两,而百斤铜料的成本价只有白银十两,这样计算,利润率就高达150%以上;如果铸钱者心术再坏一点,铸造次质铜钱,那么获得的利润还会更高。二是贩铅从中得到白银。当时湖南、湖北一带,盛产白铅,当地售价每担白铅可得白银2两,商人运到广东,卖给出海做生意的商人,每担可得白银6两;海船把白铅运送到日本,每担白铅可炼取白银18两;提炼剩下的白铅,再运送回国,每担白铅还可以卖白银6两:这样一算,每贩运一次白铅,可以净赚白银8两,利润率最高达到200%!在明朝的商品交换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流转的扩大,货币反映的社会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明朝初年,或明朝初年以前,货币作为特殊商品,在市场交换中表现的是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货币在中间起着媒介作用,明朝两大商人集团代表了这些情况。 明朝的货币是白银,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不是白银的主要生产国,白银大量依靠进口。魏斐德在著作中写道,在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万-26.5万公斤。长期从事“明清之际白银流入中国”问题研究的美国学者艾维斯认为,1560到1600年日本白银的年输出平均在33750-48750公斤之间,大多数最后还是到了中国。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经过菲律宾流入中国的南美洲白银则达到57500-86250公斤。而且马尼拉不是南美洲白银进入中国的唯一门户,还有一部分从澳门、台湾、东南亚进入中国。艾维斯估计,从阿卡普尔科运到马尼拉的白银平均每年143吨,仅1597年就有345吨。一个不富藏银的国家,竟然选择银作为自己的货币,是一件把金融命脉委于他人的荒唐之事。 钱庄也于这时出现,并成为独立的行业。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也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但是,明朝已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统治更加腐朽,经济的发展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更加尖锐。

3. 高中历史明朝时期货币演变特点

明王朝建立后的百年间,国内农业生产获得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中后期,即
15世纪以后,国内城市经济与商品货币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比较突出的,在
全国建立了30多个新兴的商业城市,商品货币关系活跃,促使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农
村,佃农日益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而佃农本身又开始分化,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佃
农以及由富裕农民上升的中小地主,均乐于雇用雇工形式的劳动力。雇工成为当时农民
阶级中仅次于佃农的农业劳动力队伍。雇工又分为两类:“计岁而受值者日长工”,“计日
佣者谓之短工”;在货币经济方面,贵金属白银开始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在这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于宋代、继续推行于元代的纸币制度,它在明代是
继续推行或是被别的货币制度取代,或是与铜钱、白银货币制度并行?它的发展是直线
向前的还是曲折前进的?当时的诸思想家又是如何认识和评论的?本文试从这些方面作
点介绍和评述。
一、承袭宋元继续推行纸币制度
     根据史书记载,明朝初年,继续实行纸币制度。开始参照元代的办法,用钞不用钱,
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但不久由于纸币逐渐贬值,且贬值愈来愈厉害,元朝统治者不得
不放弃专用纸币之法,改行钱钞并用的制度。
     明朝的纸币,是朱元璋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发行的。纸币的名称叫大明通行宝
钞。宝钞面额分六种: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每贯等于铜
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金银只可以用来领用钞票,不许流通。持有
金银者,不许私下交易,只能卖给政府。洪武十年规定,一百文以下的数目用铜钱支付。
商税的输纳,七成用钞,三成用钱。洪武二十二年,由于流通的需要,加印发行小钞,分
十文、二十文、三十文、四十文、五十文共五种。在形制方面,大明宝钞四周有龙纹花
栏,上面横题的大明通行宝钞六个字。花纹栏内两边各有四个字一行的篆书:“大明宝钞,
天下通行”;中间有钱贯的图样。下面则印明为中方省或户部奏准印造,与制钱通行,伪
造者斩,以及告发者的赏银数目。末有洪武年月日。洪武以后,虽然继续发行,但仍用
洪武年号。一贯的大钞,长约9. 5市寸,宽为6市寸,一贯以下的小钞,长宽都小得多。
其形制大小钞没有多大分别①。
     明代实行的纸币制度与宋元比较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实行纸币制度的二
百多年间,只有一种形制的钞票。这与元朝的纸币不同。元代在几十年间,自己的钞票
改了几次名称。二是明朝的纸币不实行分界的办法,由于旧钞越来越多,以新换旧、从
中舞弊的倒钞问题十分突出。在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情势下,商人对钞票的新旧加以差
别对待,同时税务、钞局官员,利用新旧钞票价格的不同,强迫人民用新钞纳税,他们
则换成破烂钞票送缴国库,从中取利。三是白银的流通越来越广,信誉极高,终于成为
明朝的正式货币。在白银流通不断扩展的形势下,大明宝钞的流通范围却越来越小,以
至完全退出流通领域。正统(公元1436年)以后,宝钞已不通行,只有官傣还是用钞折
付。由于纸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具有许多优点,在纸币已不通行的情况下,仍被许多
人认为有必要保存。直到明术,还以钞票来代表货币,或称钱钞,或称钞银,而实际上
支付的却是银或钱。这说明纸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另一方面,由于纸币易于印制,易于为统治阶级利用来作为搜刮民脂民膏,弥补财
政赤字的工具,直至明王朝即将灭亡的明末,仍念念不忘发行钞票。天启年间(公元1621
年),由于财政困难,给事中惠世杨曾建议用钞。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给事中何楷
又请行钞。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蒋臣的行钞建议曾获得在朝掌管财政的大臣倪
元路等人的赞同。最高统治者思宗朱由检更是争不可待,愿行钞法。当时,户部议行钞





回复
举报|3楼2011-05-21 21:49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法有许多好处:“一日造之本省,一日行之途广,三日资之也轻,四日藏之也简,五日无
成色之好丑,六日无称兑之轻重,七日革银匠之奸偷,八日杜盗贼之窥伺,九日钱不用
而用钞,其铜尽铸军器,十曰钞法大行,民间货卖并可不用银,银不用而专用钞,天下
之银可尽实内库”②。这个服胃“十便十妙”的说法,虽列举了行钞的一些优点,但其
要害显然在于“天下之银可尽实内库”。当时正处在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的形势,这一行
钞计划一传出,就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出现“京商骚然,绸缎各铺,皆卷筐而去”的
局面,明末阁臣蒋德嫌也说:“民虽愚,谁肯以一金买一纸?”③崇祯统治者急于推行的行
钞计划,随着明政权的崩溃而彻底破产。
二、白银成为明代中后期基本货币制度的历史必然
     如前所述,明代初期是推行纸币制度,禁止使用金银的,然而前进到五十多年后,即
英宗即位(公元1436年)后,大明宝钞已退出流通领域,于是,放松用银的禁令,公开
使用白银,使白银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的货
币职能,成为正式的货币。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应从纸币、铜钱、白银三
者在流通中的变化和发展去寻找,即从实际出发去探索其规律性,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首先从大明宝钞流通情况进行考察。大明宝钞制度是不兑换的纸币制度,由于军需
支付繁重,铸钱数目又不多,只有靠发行纸币来应付。在洪武十三年便已有通货膨胀的
现象,随后发生了新、旧钞差价倒钞问题,并愈来愈严重,使纸币的购买力大大贬值,宝
钞制度开始败坏了。明成之民水乐二年(公元1404年)左都御史陈瑛因纸币愈益奎滞提议
实行户口食盐法(即食盐税,规定大口令月食盐一斤,纳钞一贯,小口月食盐半斤,纳
钞五百文),藉以收回流通中过多的纸币。仁宗即位时(公元1424年),尚书夏原吉又提
出增添“门肆、门摊诸税”,具体措施收回在流通中充斥的纸币,以提高其购买力。并建
议“官钞宜少出”④,但实际上行不通。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大明宝钞继
续贬值。刘定之针对这一情况,主张收缩通货。到了明英宗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解
除用银的禁令,大明宝钞实际上已不行使。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邱海以“物与
币两相当值”为论据,抨击实行不兑换纸币制度与通货膨胀政策所带来的诸多弊端,主
张实行以银为主,钱钞并行的货币制度。从此白银已获得合法货币的资格,并在货币流
妙兼用,以纸甲刀土,}1可t尾刀拥。洪武丫牛双正,一日关以r阴狱日用钢饮又1可。同祝
的输纳,七成用钞,三成用钱。在大明宝钞不断贬值的情况卞,人民自然乐于使角铜钱,
以求尽量减少损失.在禁用铜钱行不通的情况下,公开让铜钱与钞票在市面上流通。可
是明初铸钱很少,洪武、永乐、宣法年间虽曾铸钱,但数量不多,加上私铸猖撅,劣钱
泛滥,造成钱分等级,因而铜钱在流通中也}P}利,已不可能成为明代的主要货币。
     再从白银流通的情况看,开始是严禁使用白银,但禁而不止,在纸币不断贬值的情
况下,它的流通范围却愈来愈广,终于成为明代中后期的基本货币制度。.
     所以造成这一局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纸币的不断贬值和铜钱减少私
铸猖撅,促进了白银的广泛使用。二是白银更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因为白银与铜钱比
较具有下列优点:同质性、易于分割、不腐烂、体积小而价值大、便于携带,并能执行
货币的更多职能。所以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⑤‘三是白
银的生产量大量增加,基本上可以满足流通中的需要。这一条也很重要,虽然过去就有
白银,但数量少,形不成流通中的基本货币。据史书记载,在明万历年间,大开银矿,所
以银钱的铸造,比以往其他朝代的银钱要多。加上当日士世界各国都掀起开金银矿的狂潮,
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四是开展国际贸易的需要。明初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许寸板下
海。明中叶以后,放松了海禁,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海外贸易开始发展起来并逐步增加。
通过贸易把中国的货物输往国外,与此同时美洲银元、荷兰银元也通过菲律宾的华侨流





回复
举报|4楼2011-05-21 21:50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入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白银确实带来许多方便,既可以充当购买手段、支付手段,
而且还可以充当贮藏手段。就是说,黄金白银可以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这是纸币铜钱
所不能替代的。所以白银成为明中叶后的基本货币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货币史
上的大进步。
三、对肯定纸币作用的议论
     尽管明代纸币流通了五、六十年后就退出流通领域,纸币制度败坏了,但不少有识
之士对纸币本身的作用仍给予肯定。
     明初任巴陵主簿的叶子奇认为,元朝纸币的流通,“用以权百货轻重,民甚便之”。它
的失败‘去非其法之不善也,由后世变通不得其术也”⑥。就是说,元代开始实行的是权
钱的兑现纸币,后来的失败就在于发行数量过多,不能维持兑现。他说,“欲立钞法,须
使钱货为之本。如盐之有引,茶之有引,引至则茶盐立得,使钞法如此,乌有不行之患
哉”⑦。因此,他主张实行有钱货为之本的兑现纸币的流通制度,并且不会有什么害处。
这里也必须指出,他把纸币的兑现和凭盐引领盐、茶行领茶的兑现等同起来,说明他没
有注意它们的区别,因而在理论上是有缺陷的。因为盐引、。茶引的发行数必须同国家掌
握的实有盐茶数相等或多余一部分,盐茶引才能兑现。若国家掌握的盐茶实有数少于盐
茶引标明的数量,就会有一部茶盐引不能兑现。而纸币的发行数却可以多于现金准备数
的几倍,同时又大致符合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不仅持币人能买到货物,而且币
值也能保持稳定。其所以如此,就在于纸币是货币的符号,能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而
盐引、茶引却不具有这一职能,它们只起着汇票性质的作用。但叶子奇提出用兑现纸币来调




回复
举报|5楼2011-05-21 21:51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节物价的办法,却是比较深刻的。他说:“以钱为母,以引为子,子母相权,以制天
下百货,出之于货轻之时,收人之货重之日,权衡轻重与时宜之,未有不可行之理也。譬
之池水,所人之沟与所出之沟相等,则一池之水动荡流通,而血脉常活也。借便听人之
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浸淫,而有滥筋之患矣,此其理也”⑧.
就是说,当货轻即物价低时,要投放货币,当货重即物价高时,要回笼货币,使流通中
的纸币保持一个客观的适当数量,池中之水能动荡流通,如人血脉能常活一样。否则就
会泛滥成灾。叶子奇的上述比喻十分生动形象地说明纸币在流通中必须保持正常的数量,
才利于纸币的顺利流通和币值稳定。





回复
举报|6楼2011-05-21 21:52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曾任明英宗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的刘定之,在大明宝钞不断贬值时,仍对纸币
持肯定态度。他认为.“珠玉金宝可以为用矣,而不能多得,谷粟布帛可以为用矣,而不
能致远。腰万贯之缉,手方寸之褚,寒可以衣,饥可以食,不珠玉而自富,不金玉而自
足,盖亦古人抚世便民之良规也”⑨。他还赞成以纸币代替钱币流通。他说:“民之所赖
以生者谷帛,而一环之钱诚若何所用者,然而钱可以致谷帛,则用钱可也。民之所赖以
用者钱货,而一尺之褚又若何所用者,然而褚可以代表钱货,则用褚可也”⑩。就是说,
纸币和钱币一样,都可以用来交换衣食,可以使人“自足”“自富”。为何昔日之钞有流
通,是“利民之事”,而今则成为“病民之本”呢?他认为:“夫前代许民以昏钞赴官倒
换,而纳其工墨之钱,故钞无滥恶;前代许民以交、会赴官收纳,而充其赋役之类,故
钞有流通”。“今也不然,钞之造于上也,有出无纳;钞之行于下也,有敝而无换。及其





回复
举报|7楼2011-05-21 21:53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征钞于民也,豪商大贾积钞子家而无征,奸管猾吏假钞为名而渔猎,阎左贫民寄田产质
妻子,而后得钞以送之官,大臣谋国扰郡县暴间里,而后收钞以贮之库”⑩。因此,他





回复
举报|8楼2011-05-21 21:53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提出改换新钞,或则收回.旧钞的办法,并做到“上之所以赏赐傣给者以渐而出之,下之
所以输纳赋役者时或而取之”⑩。纸币就可以畅通。





回复
举报|9楼2011-05-21 21:54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这些论述,尽管对前代的纸币制度
作了美化,但对统治阶级的官吏利用纸币渔猎人民的贪婪本性却进行了有力揭露。对于
维持纸币币值的稳定也有积极意义。





回复
举报|10楼2011-05-21 21:54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还值得提及的,在纸币早不实行的明晚期,仍有一些思想家主张推行钞法。陈子龙、
钱秉橙就是其中的代表。
     陈子龙(公元1608-1697年)文学家,曾主持编者《明经世文编》。他在其听作的
《钞币论》一文中说:“褚非钱也,而可执券以取钱,无致远之劳,有厚责之用,是以飞
钱钞引唐创行之,宋之交子会子乃自西蜀一隅通于天下,始于暂以权钱,久之以代现钱,
追元而钞遂孤行矣。终元之世,无一人知有钱之用,而衣于钞、食于钞,贫且富于钞,岂
尽禁令使然哉!夫亦因民所便,而持以收换称提,时疏其滞也。”⑩他认为纸币流通经宋
元至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其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因民所便”,“岂尽禁令使然也,’l
积极的办法是“持以收换称提,时疏其滞也”,就能使纸币顺畅流通。在晚明时期仍然肯
定纸币的作用,这一观点轰细佳能可贵的。
     钱秉橙(公元1612-1693年)文学家。他对推行纸币制度仍持肯定态度。他说:
“夫钞止方寸(尺?)腐败之褚,加以工墨,命百则百,年千则千,而愚民以之为宝,衣
食皆取资焉,惟其能上行也。盖必官司喜于收受,民心不疑,自可转易流通。”@纸币能
否流通,取决于政府,即“惟其能上行也”,“官司喜于收受”。只有做到这点,纸币才有
信用,民心才不疑虑,才可转易流通。同时他又认为,行钞与用银二者不能并立。他说:
“宋元以及国初,钞虽屡滞,犹能设法以行,至于今独不能行者,则以往代不用白金,’而
今专以为币也”⑩。因此他提出实行银、钱、钞三者并用的办法,由国家法律规定,“每
钱一千值银一两、钞一贯值钱一千,而银以五十两为锭,零用则钱,整用则钞,满五十
两始用银,钱多折钞、钞多折银,而碎银以代钞之用者罪之”⑩。钱秉橙的上述观点颇
有货币国定说的嗽直,如他说的“命百则百,命千则千,’,就是这一思想的典型表现。他
又把明代纸币的失败完全归于用银,企图以限制用银来行钞,这在当时情况下,是行不
通的。但是他极力主张行钞,肯定纸币流通的必要性,又是符合货币发展的趋势。





回复
举报|11楼2011-05-21 21:56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四、对使用铜钱或白银的主张
     洪武初年,出兵西征敦煌,北伐沙漠,军需繁重。为了应付财政上巨额开支,只有
发行纸币。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便已有通货膨胀的现象。到了洪武二十三年.
(1390年),宝钞一贯在两浙只能值钱二百五十文。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在两浙江
西闽广一带。宝钞一贯只值铜钱一百六十文0。在纸币不断贬值的情况下,民间使用铜
钱成为一种自卫行为,于是明朝统治者又下令禁止用钱。人民就用金银,于是又在洪武
三十年(1397年)三月禁用金银。由于朝廷发行钞票太多,收敛无法,以致物重钞轻,宝
钞继续贬值。宣德四年(1429年)未一石绵布一匹或丝一斤都要五十贯钞,,比洪武九年
上涨了五十倍。宣德八年(1433年)绢一匹折钞四百贯,布一匹折钞二百贯,比洪武九
年涨至二百三十多倍。当时民间已不用钞,专用金银。此时白银一两值钞百贯,等于洪
武九年的一百倍。到了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宝钞一千贯才能折银四钱,白银对宝
钞涨了二千五百倍。铜钱对钞票涨了三千五百七十倍⑩。在纸币严重贬值以至不能流通
的局面下,不少思想家提出改革币制、恢复使用铜钱的主张。丘溶、谭纶、靳学颜等人
便是其代表。
     丘溶(公元1420-1495年)广东琼山(今海南海口市)人,在明孝宗时官至户部尚
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他对纸币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他说:“服胃钞者,所费之直不过三、
五钱,而以售人千钱之物。呜呼,.世间之物虽生于天地,然皆必资以人力,而后能成其
用。其体有大小精粗,其功力有浅深,其价值有多少,直而至于千钱,其体非大则精,必
非一日之功所成也,乃以方尺之褚,直三、五钱者而售之,可不可乎?!一下之人有以计取
人如是者,上之人不能禁之,固已失上之职矣,况上之人自为之哉】民初受其欺,继而
畏其威,不得已而龟勉从之,行之既久,天定人胜,终莫之行,非徒不得千钱之息,并
与其所费三、五钱之本而失之。且因之以失人心,亏国用,而致乱亡之祸,如元人者可
鉴也已”⑩。他从朴素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以“物与币两相当值”作为论据,反:R寸使用
纸币。这在货币理论上是不正确的。他不明白,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但它可以代表一定
的价值同商品进行等价交换。也正是如此,纸币产生并流行儿百年间,在推行中因不断
贬值而归于失败,然后又继续推行。这是由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纸币本身的优点所决
定的。





回复
举报|12楼2011-05-21 21:56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丘i睿虽在理论上否定了纸币流通的必要性,主张使用金属货币,但他又不敢否定当
时纸币流通的现实。他提出的币制改革建议中说:“本朝制铜钱宝钞相兼行使,百年于兹,
未之改也。然行之既久,意外弊生。钱之弊在于伪,钞之弊在于多。革伪钱之策,臣既
陈于前矣。所以通过钞法者,臣请稽古三币之法,以银为上币,钞为中币,钱为下币,以
中下二币为公私通用之具,而一准上市以权之焉。盖自国初以来有银禁,恐其或阂钱钞
也。”⑩他把白银列为上币,突出了其地位,实际上要把白银作为价值尺度。这一观点更
符合货币流通的实际。特别是在不少思想家对用银持反对或怀疑的氛围中,统治者又不
时下达禁银的条律下,是值得称述的。
     和戚继光齐名,曾任兵部尚书、主持兵事三十年谭纶(1520-1577),他是反对使用
白银的。他认为当时国家的财政困难是由于百姓不足,而百姓不足则由于货物贱而银贵,
银贵则由于银少。他说:“夫天地间惟布帛寂粟能年年生之,乃以其银之少而贵也,致使
天下的农夫织女终岁勤劳,弗获不休,每当催科竣急之时,以数石之粟、数匹之帛不能
易一金。彼一农之耕,一岁能得粟几石?一女之织,一岁能得帛几匹?’而其贱若此,求
其无贫不可得也。民既贫矣,则速负必多,速负多矣,则府库必竭,乃必至之理截@
这是典型的用银致贫论。我们知道,民贫国困是由于残酷的封建剥削和频繁的战事造成
的,而不是使用白银。况且当时的钱价不是上涨而是下跌,说明流通中的银钱数量不是
日益减少,而是由于海外白银的流入及国内银产量的增多而增加的。为此,谭纶认为,
“言足国必先富民,欲富民必重布帛寂粟而贱银。欲钱银,必制为钱法,增多其权,以济
夫银之不足而后可”@。他提出的“通钱法”的主要内容:一是增加铸钱,“以济夫银之
不及而后可”;二是增加征钱的比率和将钱改为“大明通宝”。具体说,赋投原来征银的
解往中央的部分改为银六钱四,留存的部分改为银钱各半。官军傣铜折银的部分也改为
银钱各半。罪犯赎罪除罚谷外,一律改为收钱。这样规定,百姓皆以行钱为便了。谭纶
这一重钱贱银的主张在白银已取得基本货币流通制度下,卿佳于实行的,即使实行了也
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为它是违背货币发展规律的。
     曾被称为明中兴的经济名臣的靳学颜,也是反对使用白银的。他说:“臣闻钱者泉也,
如水之行地中,不得一日废者。一日废,则有枯稿之虞”。“夫银者,寒不可衣,饥之不
可食,又非衣食之所自出也,不过贸迁以通衣食之用尔。而铜钱亦贸迁以通用,与银异
质而同神者,犹云南不用钱而用海巴。三者不同,而致用则一焉,,今独奈何用银而废
钱”⑩。这里,靳学颜只看到银铜和海贝都可作流通手段的相同处,但他不懂得货币还
有其他职能,制作货币的材料不同其作用就有很大区别。这说明他的货币理论有很大片
面陕。





回复
举报|13楼2011-05-21 21:57



001hycool

救邢存卫
5


有两位晚明的科学家的货币观点,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一位是著名数学家李之藻,他是赞同使用白银的。他说:“磋乎!圣王治天下,因民
之情与之宜之,不深强也。今民情不以钱币,而以银币,非一日矣,上又求金之使旁午,
而积金之府岁拓,明夺其所欲,而予之以其所不欲,强而行之,无乃藉青轶(铜钱)以
愚黔首,天下攘攘,其亦有辞”@。意思是说,使用白银已非一日并深得人心,现在又
要改用铜钱,“强而行之”,与此来愚弄老百姓,必然会造成天下纷乱。
     另一位是著名的科学技术家,《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化挤寸白银为币也是赞同的。
他说,“普夭之下,民穷财尽四字,整额转相告语,夫财者,天生地宜,而人工运旋而出
者也。天下未尝生,乃言乏。其谓少肠遨为中国之壑,而奴虏又为九边之壑,此指白金之
物而言耳。财之为言,乃通指百货,非专言阿褚(货币)也。今夭下何尝少白金哉?所
少者,田之吾谷、山林之本,墙下之桑,池之鱼耳。有饶数物于此,白锻、黄金疾呼而
至,腰缠筐盛而来贸者,必相踵也。”⑩这是针对用银致贫论而发的。他认为造成“民穷
财尽”不是缺乏白银所致,而在于社会生产的萎缩。“财之为言,乃通指百货,非专言阿
褚也”。如果社会生产日益丰饶,“白锻’(白银)黄金疾呼而至”,“持有白银者就会使用
它来交易,“今天下何尝少白金哉?”
     上述观点反映了他们对事物所持有的慎重态度。特别是在传统的重钱轻银思想笼罩
下,他们所持的这种态度,更是难能可贵。
     综上所述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其一,明代的诸思想家对纸币、铜钱、白银的种种
议论,虽多重复宋之前人的观点,但对某些货币观点却具有独到见解。同时从这些议论
可以看到,封建统治者为了鱼肉人民,搜刮民脂民膏,不断采用和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以
维护其统治,充分暴露其封建政权统治的腐朽性。其二,明代推行的纸币制度的失败,其
原因不在纸币本身,而在于统治者实行的通货膨胀政策。白银的流通尽管多次受到统治
者下令禁锢,但禁而不止,却不断冲破牢笼,广泛而深入发展,终于获取了明代中晚期
的基本货币制度。这说明货币发展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能因势利导,
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高中历史明朝时期货币演变特点

4. 明朝货币制度

最主要的原因和现在差不多。
纸钞印起来成本太低(铸铜钱1000钱在洪武年间需要成本550文,成本太高使官府如无必要绝不会铸造铜钱,而民间也不会出现假钱,纸钞成本则忽略不计),而过于低廉的成本则促使了从宋代开始历代可以印制纸钞的政府都会疯狂的印制纸钞(包括当代),直到纸钞贬值到没有价值被废除为止。
明朝也存在这个问题。而为了防止纸钞出现如前代那样后来货币冲击先前货币,造成整个货币系统贬值崩溃的情况,明代就采取了每隔一段时间发行新版纸钞的办法。这样即使新版纸钞数量多于旧版,贬值的也是新版纸钞,不会冲击整个货币系统。
至于楼主所说的官员强迫人民新钞交税而自己旧钞上交国库得事情则是地方官员为了敛财的私自行为。实际上这还算好的,明宪宗时期的苏州知府强令人民上交硬货币白银和铜钱,而自己则以纸钞上缴国库。
至于纸钞为什么会被白银取代,原因是因为自隆庆开关以后,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中国,数量多了而已。否则的话当时明朝纸钞虽然十分混乱,但也远远没有到元代那种钞买钞的地步,倒也不会被废除。当然这也和张居正变法有关,张居正规定天下人只能用白银缴税,纸钞失去了流通意义而已。

5. 明朝货币值

在明代,朱元璋学习元朝发行纸币,但是纸币没有准备金的支持,所以和废纸差不多,不计入此范围(上面印着1000两的纸币,不可能去国库提取1000两)
按照清代初年的描写,在明朝主要有以下几种货币:金、银、铜钱
一两金=十两银=一千文铜钱(根据不同时期,银换铜的比率不一定,但是基本稳定在1:1000左右)
(答案为转载,希望能帮到您)明朝因为开国的时候印刷发行纸钞,可是纸钞又没有等价物进行对比。属于泛滥,导致物价虚高,自然银两能买到的东西就少很多。所以购买力下降。

金属货币的症结就在于,金属在古代是可开发产品,也就是说,它的价值不确定,银子开挖的越多,就越降低购买力。而到了后期,因为产量已经明确,价值就更不稳定,因为它就丧失了价值对比的功能。

明朝纸币——大明通行宝钞   

明朝铜钱——
明初:洪武通宝
洪武通宝钱制沿续元末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分为五等,规定小平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

洪武二十六年,改变钱制,重新铸五等钱,按洪武元年铸行规定,后又改铜钱每文重一钱两分。其它四等钱,依照小平钱之重递增

明中:弘治通宝
孝宗弘治年间铸行“弘治通宝”,此钱皆为小平钱。“弘治通宝”曾由原重一钱增加到一钱二分。

嘉靖通宝
明世宗嘉靖六年开铸“嘉靖通宝”,为光背小平钱,真书直读,但含有隶意,此钱存世较多。“嘉靖通宝”初定每文钱重一钱二分,千钱重七斤八两。到嘉靖四十三年时,改为每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千钱重八斤。

明朝货币值

6.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

(1)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遂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2)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3)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摘要】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提问】
(1)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遂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2)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3)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回答】

7.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如下元朝(1271~1368年)东西方贸易和海陆交通都很发达。忽必烈入主中原之后,确立纸币本位制,兼用白银和铜钱。〔铜钱〕元朝实行纸币制度,铜钱不是主要货币,时禁时放,铸量不大,但种类较多,入主中原之前曾铸“大朝通宝”小平钱,入主中原后又铸造了“中统元宝”汉文钱和“至元通宝”蒙文(即“巴思八”文)、汉文钱。至大二年(1309年)九月,于大都设“资国院”,在山东、河东、江淮(安徽省江淮钱监史载不详,铸钱颇精,为六监之首)、湖广、川汉、辽阳设六处“货泉监”,铸“至大”元宝、通宝和“大元通宝”钱。元朝统治者信佛,在长达50年的禁钱期内却铸造了大量“庙宇钱”、“供养钱”,这些钱虽不作流通,但民间仍有行用。至正十年(1350年)铸“至正通宝”纪地支、纪年、纪值钱和“至正之宝”权钞钱,种类繁多。“权钞钱”是用金属货币来代表纸币,与历史上以纸币代表金属币的情况相反,是世界货币史上独特的币制。元钱在安徽亳州、蚌埠、淮南、合肥、肥东、安庆、望江等地曾先后出土有“至大通宝”、“大元通宝”、“至正通宝”等多种,另有少量庙宇钱和供养钱。1984年3月,望江县城关还发现一枚“大元通宝”汉文铅质雕母,当为江淮货泉监所用。〔银元宝和金银钱〕元朝建立后,白银已成为民间通用货币,发行纸钞的单位用“两”或名“银钞”。朝廷虽曾多次禁止金银、铜钱流通,但民间难以禁绝,大宗交易多用银锭。元灭南宋后,改称银锭为“银元宝”,每个元宝重50两,其形状与宋代银锭略同,后历朝相沿称之。元代后期交钞贬值,银元宝更成为主要通货。元代也铸有金、银钱,1956年4月在安庆市郊棋盘山一处元代墓中出土金钱38枚,银钱96枚。〔交钞〕元朝是中国古代纸币最盛行的时期,成吉思汗晚年即仿南宋“会子”发行“博州银会子”;太宗八年(1236年)准许各地独立发行“交钞”,互不流通;宪宗元年(1253年)设交钞提举司,统一发行“宪宗银钞”;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发行“中统交钞”(以丝为本位,又称“丝纱”),同年十月发行“中统元宝交钞”(以银两为单位,一两即为一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发行“至元通行宝钞”,一贯当中统钞五贯;至大二年(1309年)发行“至大银钞”,每两合至元钞五贯、白银一两、黄金一钱;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至正交钞”,一贯合旧钞二贯,权铜钱一千文。元朝民间普遍用银【摘要】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提问】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如下元朝(1271~1368年)东西方贸易和海陆交通都很发达。忽必烈入主中原之后,确立纸币本位制,兼用白银和铜钱。〔铜钱〕元朝实行纸币制度,铜钱不是主要货币,时禁时放,铸量不大,但种类较多,入主中原之前曾铸“大朝通宝”小平钱,入主中原后又铸造了“中统元宝”汉文钱和“至元通宝”蒙文(即“巴思八”文)、汉文钱。至大二年(1309年)九月,于大都设“资国院”,在山东、河东、江淮(安徽省江淮钱监史载不详,铸钱颇精,为六监之首)、湖广、川汉、辽阳设六处“货泉监”,铸“至大”元宝、通宝和“大元通宝”钱。元朝统治者信佛,在长达50年的禁钱期内却铸造了大量“庙宇钱”、“供养钱”,这些钱虽不作流通,但民间仍有行用。至正十年(1350年)铸“至正通宝”纪地支、纪年、纪值钱和“至正之宝”权钞钱,种类繁多。“权钞钱”是用金属货币来代表纸币,与历史上以纸币代表金属币的情况相反,是世界货币史上独特的币制。元钱在安徽亳州、蚌埠、淮南、合肥、肥东、安庆、望江等地曾先后出土有“至大通宝”、“大元通宝”、“至正通宝”等多种,另有少量庙宇钱和供养钱。1984年3月,望江县城关还发现一枚“大元通宝”汉文铅质雕母,当为江淮货泉监所用。〔银元宝和金银钱〕元朝建立后,白银已成为民间通用货币,发行纸钞的单位用“两”或名“银钞”。朝廷虽曾多次禁止金银、铜钱流通,但民间难以禁绝,大宗交易多用银锭。元灭南宋后,改称银锭为“银元宝”,每个元宝重50两,其形状与宋代银锭略同,后历朝相沿称之。元代后期交钞贬值,银元宝更成为主要通货。元代也铸有金、银钱,1956年4月在安庆市郊棋盘山一处元代墓中出土金钱38枚,银钱96枚。〔交钞〕元朝是中国古代纸币最盛行的时期,成吉思汗晚年即仿南宋“会子”发行“博州银会子”;太宗八年(1236年)准许各地独立发行“交钞”,互不流通;宪宗元年(1253年)设交钞提举司,统一发行“宪宗银钞”;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发行“中统交钞”(以丝为本位,又称“丝纱”),同年十月发行“中统元宝交钞”(以银两为单位,一两即为一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发行“至元通行宝钞”,一贯当中统钞五贯;至大二年(1309年)发行“至大银钞”,每两合至元钞五贯、白银一两、黄金一钱;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至正交钞”,一贯合旧钞二贯,权铜钱一千文。元朝民间普遍用银【回答】
明代货币有制钱、银锭和宝钞3种。不同时期各有侧重,明初沿袭元制,用钞不用钱,禁用金银交易;中期改为钱、钞并行,以钞为主;后期纸币贬值,一切以银钱支付。〔制钱〕明朝称本朝所铸铜钱为“制钱”,而称前朝钱为“旧钱”,从此便有“制钱”之名。因避朱元璋讳,明钱只称“通宝”,不称“元宝”。朱元璋在元至正二十一年至明洪武元年(1361~1368年),即在应天府(南京)设宝源局铸“大中通宝”与历代旧钱并行,400文为贯,40文为两,4文为钱。后在各省设宝泉局铸“大中通宝”,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5种。洪武八年(1375年)颁行《洪武通宝钱制》,铸“洪武通宝”仍分五等,由宝源局铸造,各省仍铸“大中”钱。此后每代皇帝都铸过年号钱。明朝未在安徽设局铸钱,安徽所用铜钱主要来自宝源局和南京的工部、户部所铸。明朝货币以银、钞为主,铜钱只是辅助货币,时铸时停,铸量不大,流通中主要用于小额交易。安徽出土的明钱,主要是明代中后期崇祯、天启钱为多。近年出土量较大的几次有:1975年合肥市天王寺旧址出土明钱448枚;1982年合肥市双岗废品站收购崇祯钱近10公斤;1988年蚌埠市出土一窖明钱,绝大部分为洪武钱;1989年亳州市物资公司收购崇祯钱150公斤;1989年肥东县西山驿乡出土一窖古钱,为明代洪武、永乐、嘉靖、天启、万历、崇祯钱;同年春合肥市郊杏花乡出土一窖明钱,20余公斤,基本同上述品种。南明诸王铸钱不多,时间又短,但遗留在安徽的实物不算少。1986年肥东县西山驿乡出土大明通宝近百枚、弘光通宝数枚,其它南明钱在安徽也时有出土报道。此外,安徽还出土过明代遗臣吴三桂等在其盘踞地区所铸的铜钱。1988年青阳县庙前乡出土一批古钱,内有利用、昭武、洪化通宝24枚;省文物局拣选的钱币中,有利用、昭武、洪化、裕民通宝数枚;省内其它地方也屡见零星出土。【回答】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

8.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变化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变化?元朝实行纸币制度,铜钱不是主要货币,时禁时放,铸量不大,但种类较多,入主中原之前曾铸“大朝通宝”小平钱,入主中原后又铸造了“中统元宝”汉文钱和“至元通宝”蒙文(即“巴思八”文)、汉文钱。至大二年(1309年)九月,于大都设“资国院”,在山东、河东、江淮(安徽省江淮钱监史载不详,铸钱颇精,为六监之首)、湖广、川汉、辽阳设六处“货泉监”,铸“至大”元宝、通宝和“大元通宝”钱。元朝统治者信佛,在长达50年的禁钱期内却铸造了大量“庙宇钱”、“供养钱”,这些钱虽不作流通,但民间仍有行用。【摘要】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变化【提问】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变化?元朝实行纸币制度,铜钱不是主要货币,时禁时放,铸量不大,但种类较多,入主中原之前曾铸“大朝通宝”小平钱,入主中原后又铸造了“中统元宝”汉文钱和“至元通宝”蒙文(即“巴思八”文)、汉文钱。至大二年(1309年)九月,于大都设“资国院”,在山东、河东、江淮(安徽省江淮钱监史载不详,铸钱颇精,为六监之首)、湖广、川汉、辽阳设六处“货泉监”,铸“至大”元宝、通宝和“大元通宝”钱。元朝统治者信佛,在长达50年的禁钱期内却铸造了大量“庙宇钱”、“供养钱”,这些钱虽不作流通,但民间仍有行用。【回答】
元朝民间普遍用银,发行中统钞时以银为本,但实际上并不兑现,是虚银本位制。到元代后期的至正交钞,实行完全的纸币本位制。至此,中国始有法定的不兑换纸币。【回答】
明朝使用白银更加普遍,安徽沿江和江南是用银较早和较普遍的地区之一。【回答】
二战后国际法发现的原因和影响【提问】
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提问】
一、国际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国际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国际法发展的前提。法律往往反映其运作中的社会条件和文化传统。作为调整国际关系、特别是国家间关系的国际法,也是社会环境本身的产物,它按照国际关系盛行的概念发展,它的继续存在必须符合时代的现实性。【回答】
18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变化趋势【提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40多年中,由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以及第三世界的兴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使国际法与国际组织的运作受到阻碍,特别是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与国际法院方面。【回答】
评述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中共领导的政权建设【提问】
(一)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且世界贸易发展萎缩(1)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一战参战国直接经济损失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1516亿美元。一战后全球农业产量较战前降低33%,工业产量较战前降低12.3%。(2)世界贸易发展萎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实物贸易量缩减40%,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矛盾极其尖锐。【回答】
以制度体系的改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也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新纪元。新时期的国家制度建设,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层面明确回答了如何确保“社会公共权力”的本质、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一重大问题,深刻彰显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和推进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上的政治胆略和政治智慧。【回答】
新时代:以制度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突出标志,是开启了以制度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回答】
【提问】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