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改革带来哪些影响

2024-05-15

1. 汇率制度改革带来哪些影响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完全和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要求想吻合,
 同时,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于解决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行新的汇率制度,不仅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外贸进出口,而且可以改善我国外贸进出口中的一些不利影响因素,在外贸增长的同时,改善我国的总体贸易条件,让外贸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健康引擎,并且可以促使企业调整外贸产品结构,改变一直以来的以加工贸易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带动出口的现象,促使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真正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在汇率升值的情况下,企业更加注重国内市场,注重内需,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汇率制度改革带来哪些影响

2. 汇率改革的最新情况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2年4月16日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幅度放宽至1%。

3. 汇率改革的汇率制度

1994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1994~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此后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新人民币汇率制度平稳实施充分证明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汇制改革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而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反而大幅增长。2008年,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汇率改革的汇率制度

4. 关于中国汇率改革的问题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也是西方国家围堵和针对中国,并借机发酵政治问题的关键点.尽管中国自2005年实施与美元脱钩的首次汇改以来,已进行了积极务实的努力,5年来人民币已大幅升值21%.但中国还是承受着巨大的国际压力.
    2008年9月的世纪金融海啸重创全球经济,中国及时启动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及4万亿人民币拉内需,保增长策略.确保中国经济率先复苏,而慢慢走出低谷,并有效减缓了全球经济的衰退压力.以此同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似乎也暂时得以缓解.但遗憾的是,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的美国并不罢休,他将自身贸易失衡的原因归咎于人民币币值的低估,频频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并连续发动以贸易保护为核心的,由轮胎,钢铁,纺织品到纸张等中国出口产品的高关税贸易制裁.而不是检讨自身的产业政策与出口产品结构的失衡.
    随着今年第二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临近,美国在中国的强烈抗议声中,对人民币汇率的施压似乎有所收敛,果不其然,5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国派出了规模庞大的高规格代表团,为谋求中国的支持,展现G2对话与深层合作的前景,本轮对话美国没有再将人民币汇率问题作为对话争议的焦点.中国似乎松了一口气.然而,就在本月26日加拿大多伦多G20国峰会前夕,美国政府突然再次施压,软硬兼施策动西方国家迫使人民币升值,意图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施加制裁.6月19日中国央行突然宣布将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标志着再次启动自2005年7月以来的第二次人民币汇率改革,此举即时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广泛和一直好评.6月25日,G20国峰会召开前夜,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快速升穿6.79元关,报收6.7896兑1美元,再创人民币汇改以来的新高.由于欧元危机阴霾未散,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也复苏根基未稳,未来仍充满挑战.人民币再次升值受到西方利益集团的称道,也受到中国内地机构和学者的质疑.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汇率改革难以避开西方所预设的外交政治雷区,必须,而且已进入与西方战略博弈的新时代和新格局.分析如下: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aff520100jroy.html) - 中国汇率改革进入战略博弈新时代_东方剑博_新浪博客 首先,中国一改以往强硬回应的姿态,以柔韧灵活的身段率先出牌,主动迎接西方的挑战,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启动汇改"表达中国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决心和诚意.人民币汇改仍继续遵循"自主,渐进和可控"的原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将大幅,持续和快速升值,这也不符合中美及全球的经济利益.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坦言:"这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一步,并不期待人民币一夜之间升值20%,否则会危害到中美和世界的经济复苏".主动出击,化解压力,是中国汇改思维的战略性转变.
    其次,中国出牌选择了最佳国际时机,就是在6月26日多伦多G20国首脑峰会前夕.原本西方想借人民币汇率问题进一步政治化,将联合迫使人民币升值作为本轮峰会的焦点.中国的及时出招,既为G20国峰会送上一份诚意厚礼,也堵住了西方围攻中国的口实,同时成功将G20国峰会的焦点,归顺到"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欧债危机的化解,全球金融监管及产业经济政策的配置"等主要问题.体现了中国的务实,坦诚与大国责任.
    再次,中国央行宣布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后,紧随其后财政部亦宣布将取消钢铁类多个出口品种的退税政策.两个政策的推出相辅相承,均着力于外贸环节.此举必将增加中国外贸出口产品的换汇成本,给中国出口业带来冲击.但从国际而言,有助协商解除西方贸易保护壁垒,开展公平竞争;从短期而言,也是对中国外贸出口进行一次压力测试,全球金融海啸困扰下,中国外贸出口复苏强劲,今年1-5月同比增长近5成,外汇储备继续上升,此为进行出口压力测试的最好时机,同时也有助于消化资产泡沫,缓解内地通胀升温压力;从长远而言,取消出口退税的品种多为我国高能耗和高污染产业,伴随汇率改革和出口成本的上升,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导向型,逐步向内需导向型的转变.
     还有,6月22日中国央行公布:将人民币跨境贸易决算试点(去年7月启动上海和广东等四个城市)扩大至全国20个省市,境外更扩大至全球,即境外试点由原来的港澳、东盟地区扩展至所有国家和地区。这不仅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开始提速,同时也是对新一轮汇率改革政策的必要补充.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决算的地域范围,并覆盖至全球所有国家,是人民币迅速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将进一步强化两国双边贸易中货币互换与人民币结算支付功能,短期内可对冲因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升值,而导致的外贸出口成本上升,及汇率波动风险;长期看,可不断增强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储备币地位,为人民币最终走向国际化,抗衡美元风险,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上可见,近期中央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也是相互紧密衔接的,时机把握也比较及时到位,展现了中国积极,务实和游刃有余的姿态.标志着中国汇率改革与西方大国间的博弈,已由传统微观领域的贸易摩擦和汇率争执,走向更具宏观视野的战略博弈格局.

5. 汇率改革的汇改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1985年至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复汇率回归。1994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汇率改革的汇改

6. 汇改的中国汇率改革概况

 也有分析师认为,人民币汇率的走强还有宏观调控方面的原因。央行已经多次动用提高准备金率的手段来回收流动性,目前信贷和投资在减少,宏观调控的效果明显,所以再次提高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不大。而汇改一年多以来,升值幅度波动较小,在逐渐成熟的汇率管理模式下,适当放开汇率的弹性,可以减小央行大规模投放货币的压力,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汇率改革三原则: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一方面保证中国政府对汇率变化的主导性控制,避免外来资本操控;一方面保护中国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不因汇率变化而产生不良影响,维持稳定大局。

7. 汇率政策的影响

汇率政策阻碍中国抗击通胀中国的汇率制度如今开始显得更像是政治信条而不是完善的政策。缺乏弹性的政策有可能打破保增长与抗通胀之间的微妙平衡。中国年度消费价格涨幅牢牢保持在5%以上,而且还在不断上升。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食品价格推动的,食品价格在以每年超过11%的速度上涨。非食品价格涨幅依然保持在约3%的适度水平。不过,非食品价格的涨幅较小并不能让人感到丝毫的安心。平均来看,食品支出占了中国家庭总消费支出的约三分之一。这意味着食品价格上涨将很快影响工资需求,进而推高总体通货膨胀。此外,与中产阶级家庭相比,食品支出在贫困者的总支出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因此食品价格上涨对穷人的冲击要大的多。城市贫民面临着双重打击。他们无法从农产品价格上涨中获益,同时控制通胀的措施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就业前景。难怪通货膨胀令中国的决策人士夜不能寐了。高通胀能够助长社会不稳定,特别是在对黯淡的就业前景和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强烈不满的城市地区。飙升的食品价格可能使不满演变为反抗,而这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地区更难以控制的。

汇率政策的影响

8. 汇率改革的汇改目标

2010年7月30日,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央行网站上发表关于人民币汇改的文章,这是其在汇改重启不久后连续发表的第五篇文章。业内人士指出,胡晓炼的文章不仅旨在消除国际上对人民币汇改的种种曲解,也表明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中国长期的改革目标。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一直是重点强调的内容。参考一篮子货币与盯住单一货币相比,更能发挥调节进出口、经常项目及国际收支的作用,也更能体现出汇率上下浮动的特点。未来可尝试定期公布名义有效汇率,逐渐把有效汇率水平作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参照系和调控的参考。所谓实际有效汇率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增加双边波动,二是增加币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