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 陶行

2024-05-13

1.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 陶行

关于独立思考的作文一: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589字)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老师、家长对你说:“你要学会独立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注重独立思考呢?因为只有独立思考了,你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大卫和罗宾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开始都拿同样的薪水。可是一段时间之后,大卫青云直上,罗宾却一直在原地踏步。罗宾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突然说话了:“您去集市一趟吧,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买的东西。”罗宾回来向老板汇报说: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罗宾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说:50袋。老板又问:多少钱一斤?罗宾又跑到集市去了,就这样他来来回回跑了很多趟。这时,老板叫来大卫,把问罗宾的第一个问题提给了大卫,要大卫去集市看看。大卫很快回来了,他告诉老板说: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0。5元一斤,共有50袋,这儿还有一个样品,您看看。以后这个农夫还会卖西红柿,价格很公道,也带回一个,农夫也在外等着。这时老板看了一下罗宾。你知道为什么大卫会受老板重视吗?因为罗宾只是简单去执行老板的指示,而不去思考问题,所以才只在原地踏步。而大卫却不同,他善于独立思考,能够考虑到问题的各个方面。这老板还没有想过的问题,他都已经想好了,你说他是不是应该受老板重视呢!一个人如果不善于独立思考,那么将会对他的各方面产生不好的影响,相反如果你勤于思考的话,你将会从思考当中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然而才有可能想法去解决问题。关于独立思考的作文二:独立思考——成功之路(1041字)在生活中,我们或许早已习惯于以“专家”、“大师”、“学术权威”们的意见为自己的意见。诚然,专家大师之言在很多情况下是正确高明的。但是他们毕竟是凡人不是神明,他们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是正确无错的。甚至可以说,专家大师们犯错,比普通人所犯的错误更难以纠正。因为在光环的笼罩下,少有人有质疑他们意见的勇气。那么,我们怎么?方法很简单:学会独立思考。早在几百年前,思想家康德就曾说过:“要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智。”只有我们拥有了自主甄别是非的意识,我们才不会被大师专家们头顶的光环蒙蔽了双眼,而陷入盲从之中。一个人倘若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陷入盲从;一个社会倘若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陷入黑暗与停滞之中。明清时期的中国就是如此,明清时代,“天不生仲尼,万古将如永夜。”一类的荒唐谎言盛行于世,人们将传统儒学信条奉若天道神律,即便是对其加以思考讨论,在当时人的眼中都是亵渎神明、大逆不道的,更遑论质疑、否定进而创新了。于是乎在这种顶礼膜拜中,中国在停滞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直到鸦片烽火如同闪电般划破中华大地上方死寂的天空。中国才逐步走出迷信盲从,重新踏上前进之路。由此可见,独立思考是走向进步和成功不可缺少的因子。一味迷信盲从难免失败。相反,倘若一个人将独立思考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那么他就会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和前行的动力,不断纠正错误,修正方向,最终胜利的抵达目的地。正是因为没有盲从权威,袁隆平才得以摆脱笼罩了世界植物界半个世纪的“水稻谬论”的影响,从而开创出水稻杂交育种的崭新时代,让人类看到了彻底摆脱饥饿、实现丰衣足食的希望。由此可见,独立思考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独立思考需要勇气,一个人倘若没有足够的勇气,他就无法在权威的压力下抬起头,用自己的眼睛直视真理的天空。独立思考需要智慧,一个人倘若没有足够的智慧,他就无法透过表象看到实质,因此他看到的就不会是真正的真理,而是光怪陆离的扭曲图景。这两类人,前者是懦夫、是羔羊,只会助长错误的倾向。后者是疯子,是闯进珠宝店的野蛮人,只知否定与破坏,而不知如何提出正确的主张。这两类人,都不懂得真正的独立思考。所谓真正的独立思考,是指在尊重权威正确意见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思考而提出新意见。它在本质上是辩证否定的,因而,独立的思考,是发展的道路,是通向真理的道路,更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声音。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为了时代的进步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新的时代需要有新思想的新人,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为自己搭建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吧!关于独立思考的作文三:独立思考(914字)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指,如果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不辨真伪,更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更不能做到博见约取,标新立异。孔子的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只有将二者正确地结合起来,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这里所说的学习,主要指从书本上汲取间接经验。古今中外,凡成大学问者,无一不是博览群书,读破万卷的。人非生而知之,只有不断学习前人的经验、成果,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进一步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完成资本论这一巨着,曾在大英博物馆潜心研究,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可见认真读书是成才所不可缺少的。要勤于学习,必须博览熟记,持之以恒。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另外,学习还要持之以恒,要“戒怠荒,戒无恒,戒躁急,戒泛杂”,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然而,学习本身并非目的,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才是真正的目的。为此,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认真的思考,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知识的有机联系。如果学到的东西不经头脑加工,就好比吃下的食物未经口腔咀嚼、肠胃消化,即便是美味佳肴,也不会被身体吸取一样,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法国作家伏尔泰对此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可见善于思考是多么重要!要善于思考,需要有蜜蜂酿蜜的精神。每一克甜美的蜂蜜不知凝聚了那小生命的多少的心血。思考也需要我们下苦功夫,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钻研,切不可不懂装懂,浅尝辄止。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必须结合实际反复运用,知识才能巩固,技能才可纯熟,这就是我们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愿我们大家都能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去勇敢地攀登科学知识之颠。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 陶行

2.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 陶行知

人能“违背客观规律”吗?人为啥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过,凡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人,都有可能被“惩罚”,但是,不是人每一次“违背客观规律”都要得到“惩罚”的,而是大自然,或者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会“包容”他(她),会“原谅”他(她)。因此,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或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人就是“违背”了“客观规律”,我们的人类,我们的大自然,会“原谅”他(她)的,也会“理解”他(她)的。不过,这样的“原谅”,这样的“理解”,是有限度的,是有底线的,如果有人把这种仅有的“限度”,如果有人把这种仅有的“底线”,当成了可以随便“跨越”的“鸿沟”,那就会得到“人”,或“大自然”最“强烈”的“惩罚”!例如,我们的人类在狩猎的的历史时期,不但获得了丰厚的食品,而且还“意外”的“获得”了幼小软弱的牛犊、羊羔、马驹、狗崽子等等一些善于和人亲近的野生动物,大自然不但没有“惩罚”我们人类,反而在“无意识”的“奖励”着我们的人类,就这样,我们的人类便顺利的“度过”了我们人类的狩猎时期。尽管大自然没有直接“惩罚”我们人类,但是,潜在的“惩罚”在一步一步的走向了我们的人类。迫使我们的人类不得不走向我们人类的农耕时期。在我们人类的农耕时期,我们人类不但拥有了各种“野生”的动物,而且还拥有了人类自己的“野生”植物“食品”,从表面上看,是我们人类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大自然已经在静悄悄的“连续不断”的“惩罚”着我们的人类,而我们的人类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发现”,也只能“异想天开”的“期待着”,“风调雨顺”的“良好的愿望”,于是便有了“玉皇大帝”的传说,于是便有了“大禹治水”的传说,于是便有了“女娲补天”的传说,于是便有了“后羿射日”的传说,于是便有了“都江堰”的传说,于是便有了“郑国渠”的传说,这些传说给人类从“精神上”得到了巨大的安慰。尽管大自然一直在“连续不断”的“惩罚”着我们的人类,但是,我们的人类在古代、近代和现代,对大自然的认识,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我们人类在天气变化,气候变化上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认识时期,我相信这个对于天气变化,气候变化的崭新的认识时期,一定会尽快的来临。我的人工改造气候的科学研究,也从另外一方面可以得到间接的证实,【我就是一个最普通的农民,业余进行人工改造气候的科学研究,早在1968年就发现了水从空中来,1978年又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天然的天文气象观测站,1988年提出人工诱发小旋风致雨的设想,1998年提出中国需要12333工程的设想,2008年提出塔里木人工造海的设想,2009年提出空中水网建设的设想,2010年提出激活阿拉伯海暖湿气流的设想,2011年提出两个里海工程的设想,2012年提出人工气候规划,人工气候设计,人工气候管理的设想,2013年提出三个温带雨林区域的设想,2014年提出借一个长江年流量9600亿立方米的水,到中国北方常年干旱半干旱区域,来解决中国北方缺水用水问题的设想,2015年提出激活气候记忆的设想,2016年提出把长江流域的植被,移植到黄河流域的设想,2017年提出柴达木人工造海的设想,请问主管领导:我现在应该咋办,才能把我的人工改造气候的科学研究,捐献给国家?请问网友:你看我能不能成为世界顶级的大科学家?  】 我告诉你,我的人工改造气候的科学研究,不但可以改变全球气候变暖,而且还可以将沙漠逐步的变成森林,甚至还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变成热带雨林气候,甚至还可以将亚热带温带的沙漠也改变成温带雨林区域,如果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也可以促进学术交流,甚至还有可能促进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我相信人能“违背客观规律”,但是,人也能从“违背客观规律”的过程中“吸取”巨大的“经验教训”,迫使我们的人类(他或她),从“违背客观规律”中得到最“严厉”的教训。迫使我们的人类(他或她)再也不敢“随便”去“跨越”那具有“限度”的或最后的“底线”的“鸿沟”。

3.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 陶行知

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的胡杨林库斯在干涸的土地上,原因是什么?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的胡杨林枯死在干涸的土地上,原因1.关于全球气候变暖认识不足;2.关于干旱区域降水异常偏少气候现象认识不足;3.关于塔里木河下游断流萎缩认识不足;4.关于胡杨林与塔里木河流域降水量的关系认识不足;5.关于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流域的森林覆盖与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流域的年降水量的关系认识不足;6.关于天气变化气候变化与森林覆盖面积的大小关系认识不足;7.关于天气变化气候变化的来龙去脉认识不足;8.关于罗布泊的消失于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量的多少认识不足;9.关于新疆的天气变化气候变化的降水量与人类活动对于天气变化气候变化的影响认识不足。例如,我的人工改造气候的科学研究,【我就是一个最普通的农民,业余进行人工改造气候的科学研究,早在1968年就发现了水从空中来,1978年又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天然的天文气象观测站,1988年提出人工诱发小旋风致雨的设想,1998年提出中国需要12333工程的设想,2008年提出塔里木人工造海的设想,2009年提出空中水网建设的设想,2010年提出激活阿拉伯海暖湿气流的设想,2011年提出两个里海工程的设想,2012年提出人工气候规划,人工气候设计,人工气候管理的设想,2013年提出三个温带雨林区域的设想,2014年提出借一个长江年流量9600亿立方米的水,到中国北方常年干旱半干旱区域,来解决中国北方缺水用水问题的设想,2015年提出激活气候记忆的设想,2016年提出把长江流域的植被,移植到黄河流域的设想,2017年提出柴达木人工造海的设想,请问主管领导:我现在应该咋办,才能把我的人工改造气候的科学研究,捐献给国家?请问网友:你看我能不能成为世界顶级的大科学家?  】 我告诉你,我的人工改造气候的科学研究,不但可以改变全球气候变暖,而且还可以将沙漠逐步的变成森林,甚至还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变成热带雨林气候,甚至还可以将亚热带温带的沙漠也改变成温带雨林区域,如果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也可以促进学术交流,甚至还有可能促进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在这里,我重点说一说建设“三个温带雨林区域”的设想,“三个温带雨林区域”,第一步就是,在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流域,在祁连山和青海湖周边,在黄河河套罐区和狼山阴山一带,分别建立“三个温带雨林区域”,如果在“三个温带雨林区域”之内,栽活一颗树,相当于在其它别的地方栽活100颗树的功效。如果让“三个温带雨林区域”的森林面积增加一倍,“三个温带雨林区域”的降水量就可以增加一倍,甚至可以增加“三倍”。第二步就是通过“空中水网”,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将长江流域的“暖湿气流”,“吸引”到中国的北方“三个温带雨林区域”,让“三个温带雨林区域”天天天的“下雨”。第三步就是要在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分别建立塔里木人工造海,柴达木人工造海,让中国西北常年干旱区域增加大面积的人工湿地。只有这样,不但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杨林,可以得到“旺盛”的生长。而且大西北的沙漠也会一步一步的变成绿色的森林。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 陶行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