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有哪些

2024-05-15

1. 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有哪些

1.1 会计科目的设置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虽然考虑了事业单位资金运作的一般规律,对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可能出现的对外投资、非独立核算等内容也做了相关规定,但是有时候却忽略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服务市场资金运作的特殊规律,结果造成了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体系上的某些空白,结果也会导致部门资金评价效果的缺失‚不利于真实地反映单位本身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益。
1.2 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的失真
我国会计制度中有关固定资产的核算仍然不够全面。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只是按照实际成本价值入账‚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但固定资产在后续使用时则没有核算磨损价值和计提折旧,由于在单位实际业务成本核算时没有考虑折旧费用‚就会使得成本核算不到位,进而出现会计核算失真的现象。这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式就直接虚增了单位的资产总额‚所以单位的资产核算状况也不能得到真实准确地反映。
1.3 会计报表信息不够准确
企业的财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组成,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主要是由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组成。此种负债表的财务平衡公式是:资产+收入=负债+支出+净资产;将财务状况信息和业务信息合在一起,混淆了时期和时点会计信息。再者,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使得单位现金收支情况无法得以准确反映,不利于单位领导依据会计信息来进行决策管理,也容易使外部使用者对单位财务状况和信息做出错误判断。
1.4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会计监督职能缺乏有效保障的问题日益突显。在监督过程中一些有关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概念的模糊,都造成了会计监督的削弱。另外,内部监督制度的不健全,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不严密,也导致会计监督过于形式化,甚至可以说是形同虚设。这样一来,单位的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本身也就处于监督无力的状态,从而出现大量违纪现象。另外,部门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有哪些

2. 关于会计核算的问题

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
一、设置账户        二、复式记账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四、登记会计账簿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       七、编制会计报表         八、会计资料分析利用 
 
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资料对成本指标所进行的分析,主要侧重一下几方面:
1、正确计算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计算产生的差异; 
2、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 
3、正确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4、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
所以。。。

3. 关于会计核算的问题

1、固定资产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万
 累计折旧 20万
贷:固定资产 100万
2、支付清理费10万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万
贷:银行存款 10万
3、应收保险公司赔款50万元,设备残值变价收入5万元
借:银行存款 5万
 其它应收款--保险公司 50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55万
4、结转固定资产清理损失35万(80+10-55=35万)
借:营业外支出 35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35万
5、所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的金额为 35万元

关于会计核算的问题

4. 会计核算问题

1、设备材料的问题。
首先,设备材料的购置是以谁的名义(发票开给谁),如果是你们,那么是你们核算,如果是总包,那么这部分设备材料已经包含在工程款中了,你们不用入账,总包方统一开具发票就行。
其次,要有入库单和出库单,这个应该容易解决吧;材料应当计入工程物资(含税价),设备应当计入在建工程-待安装设备;出入库单当然是仓储部门来做;在建工程的进项税是不能留抵的,如果已经入账,要做进项转出。
2、在建工程的核算
首先,核算时,是要分类核算,但是具体的明细程度可以灵活掌握,但是一定要设置备查账,备查账要明细列示,所以如果出现你所说的账上与交付表不一致,在建工程总数能和固定资产一致,备查账与交付表一致,这样就可以了。

5. 会计核算问题

一、经营租赁会计的核算原则: 1、对承租人的会计处理规定是:(1)在经营租赁中,承租人是为了满足经营上的临时需要而租入资产,不涉主资产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转移问题,也没有购置租赁资产的特殊权利。因此,承租人租入资产不能作为本企业的资产计价入账,也不折扣,仅需按期支付租金。(2)所付租金一般应在租赁期限内均衡地计入费用。 2、对出租人的会计处理规定是:(1)经营租赁用的资产应区别自用的固定资产,单独进行核算;(2)租赁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维修费应比照自用的固定资产折旧、修理的会计方法处理;(3)经营租赁用固定资产的折旧应单独核算,但经营租赁资产的修理费在“营业费用”科目中设置明细科目核算。二、承租人经营租赁的账务处理原则: 1、对于经营性租入的资产,不作为企业自身资产,不列入企业资产账内,也不提折旧。 2、租金支出直接记入“管理费用”账户; 3、租入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支出列作当期费用。 4、由承租人负担的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在租赁期内平均摊销,列入各期费用,租赁期在一年以内的记入“待摊费用”账户,租赁期超过一年的,记入“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

会计核算问题

6. 当前会计核算中的几个问题

嗯,会计核算有什么问题?1.1 会计科目的设置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虽然考虑了事业单位资金运作的一般规律,对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可能出现的对外投资、非独立核算等内容也做了相关规定,但是有时候却忽略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服务市场资金运作的特殊规律,结果造成了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体系上的某些空白,结果也会导致部门资金评价效果的缺失‚不利于真实地反映单位本身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益。
1.2 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的失真
我国会计制度中有关固定资产的核算仍然不够全面。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只是按照实际成本价值入账‚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但固定资产在后续使用时则没有核算磨损价值和计提折旧,由于在单位实际业务成本核算时没有考虑折旧费用‚就会使得成本核算不到位,进而出现会计核算失真的现象。这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式就直接虚增了单位的资产总额‚所以单位的资产核算状况也不能得到真实准确地反映。
1.3 会计报表信息不够准确
企业的财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组成,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主要是由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组成。此种负债表的财务平衡公式是:资产+收入=负债+支出+净资产;将财务状况信息和业务信息合在一起,混淆了时期和时点会计信息。再者,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使得单位现金收支情况无法得以准确反映,不利于单位领导依据会计信息来进行决策管理,也容易使外部使用者对单位财务状况和信息做出错误判断。
1.4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会计监督职能缺乏有效保障的问题日益突显。在监督过程中一些有关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概念的模糊,都造成了会计监督的削弱。另外,内部监督制度的不健全,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不严密,也导致会计监督过于形式化,甚至可以说是形同虚设。这样一来,单位的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本身也就处于监督无力的状态,从而出现大量违纪现象。另外,部门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7. 会计核算问题。。。。。

(1)货币资金=380+65000+1220=66600
(2)应收账款=41400+3000-500=43900
(3)预付账款=8100
(4)存货=27400+41500-1900=67000

会计核算问题。。。。。

8. 企业会计核算有存在哪些问题呢?

  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1、租用资产和劳动用工没有合同。企业租用资产要支付租赁费和必要的维护费,如房屋墙面的粉刷、门面的装潢、墙体的改造、门窗玻璃的破损、机器设备的正常维护、汽车的油料及简单修理和零星部件的更换等等。雇佣工人要支付工资、“三险”及劳动保护费等。按税收政策规定没有合同这些费用是不允许在所得税前列支的,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来说由此发生的进项税也不允许抵扣。

  2、计提工资没有计算单和工资表。按企业管理会计制度要求,计提工资应该有工资计算单,有的企业计提工资记账凭证后面既没有工资计算单,如日工工资的考勤、计件工资的生产记录等等,也没有拟发工资的工资表,只有“提取本月工资×××元”的一个工资条,或连一个条也没有,只在摘要栏注有“提取工资”字样;有的企业因此出现工资实际额支出大于提取额的现象;有的企业工人工资从签字上看均是几个人代领的。我们说工资是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支出的主要项目,计提工资没有工资计算单,一方面说明管理不到位,另一方面说明工资支出有诈,从税收角度计提工资没依据是不准列入成本和费用的


  3、企业《材料入库单》冠用销货单位名称。有的企业为区分大宗材料进货渠道,将供货单位的名称写在了《材料入库单》左上角(发票上购货单位的固定位置),无法确定是否为企业真实购进的材料,按税收规定不是本单位购进的材料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的。

  4、购进可按重量计量的散装材料没有过磅单(检斤单)。如粮食、矿石、煤炭等只有入库单、没有过磅单,容易造成材料购进数量失控,如在发出环节再不严格计量,容易造成产品成本虚增。

  5、材料出库单没有领料人签字。个别企业《材料出库单》上只有保管签字,没有用料单位负责人和领料人签字,谁领的、谁让领的责任不清,干什么用就更不知到,只能从材料的用途去分析,容易造成材料被挪用或流失,近而造成成本不实。

  6、产成品入库没有成本计算单和生产日报表。一些企业产成品(库存商品)增加的记账凭证后面只有一张《产成品入库单》和《成本项目表》,没有产成品成本计算单及相关的生产日报表等资料,入库单上也没有“车间主任”的签字,企业生产究竟投入多少、应该生产多少、损耗多少、实际生产多少无法查证,容易造成成本管理混乱,最终导致生产浪费。

  7、将管道、输电线路以材料名称列入固定资产。如14米长线杆37根、32平方股铝线15000米、18寸钢管3000米等,虽然实物已经是完整的输电线路和供水管道,但固定资产账上列的是材料名称,一方面工程材料在税收上是不允许计提折旧的;另一方面说明企业将固定资产建设、安装过程中的工资、辅助材料以及其他费用直接列入了成本,减少了当期利润,少缴了企业所得税。

  8、支付不应由本单位负担的税金在税前扣除。有些企业为招揽客户在合同上约定替资源开采单位缴纳资源税、替运输业户缴纳营业税。这些税款都是在所得税前扣除的,同样少实现了利润,少缴了企业所得税。

  9、购进货物或劳务发票无购货单位名称或名称不符,复写式发票是分次填写的。主要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及营业税纳税人开具的非防伪税控的普通发票,有的没有填写任何单位;有的填了简称;有的填了简称还不全对;有的复写式发票的主要项目有改动或者是分次填写的,不符合发票开具规定,按税收规定,凭证不合法是不许税前列支的。

  10、企业现金流量大,且存于个人储蓄账户(卡)中。为结算快捷方便,一些企业将大量的存款存入业务人员个人账户中,但这些账户不是企业的“法定”账户,其款项既没有反映在往来账上,也不在银行存款账户,而是在会计账上都体现为现金,掩盖了一些真实业务的结算过程,不利于相关部门对企业的监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