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2024-05-17

1.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47号)http://www.bengbu.gov.cn/public/25721/39097791.html2021年4月起安徽省工伤职工生活护理费待遇调整调整后 ,享受全部生活护理依赖的调整为3390元/月、享受大部分生活护理依赖的调整为2712元/月、享受部分生活护理依赖的调整为2034元/月 ,生活护理费平均月增幅为5.55%。从2021年4月起启用调整后的生活护理费标准 ,并对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待遇进行补发。安徽省工伤保险费率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7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 我省一类至八类工伤风险类别的行业基准费率分别为该行业用人单位工资总额的0.2%、0.4%、0.6%、0.8%、1.0%、1.3%、1.6%、1.9%。第三条 以建设项目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各类建筑施工企业 ,按照项目工程合同造价的1.2‰缴纳工伤保险费。第四条 工伤保险浮动费率以用人单位所在行业基准费率为基数 ,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上一参保缴费年度支缴率情况 ,按照下列标准进行浮动:1.用人单位未使用工伤保险费的 ,下一参保缴费年度费率下浮二档至基准费率的50%;2.用人单位支缴率小于50%的 ,下一参保缴费年度费率下浮一档至基准费率的80%;3.用人单位支缴率大于等于50%且小于120%的 ,下一参保缴费年度费率不实施浮动;4.用人单位支缴率大于等于120%且小于150%的 ,下一参保缴费年度费率上浮一档至基准费率的120%;5.用人单位支缴率大于等于150%的 ,下一参保缴费年度费率上浮二档至基准费率的150%;6.一类行业不实施下浮。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支缴率 ,是指用人单位在一个参保缴费年度内工伤保险基金使用额占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比例。一个参保缴费年度是指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第六条 用人单位在上一参保缴费年度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工伤保险费率不实施下浮:1.发生一次3人以上死亡 ,或者10人以上一至六级伤残工伤事故的;2.欠缴工伤保险费的;3.瞒报工资总额或从业人员人数的;4.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不实施下浮的情形。第七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 ,产生的工伤保险费用不纳入支缴率核算范围:1.职工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2.职工原在军队服役 ,因战、因公负伤致残 ,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 ,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第八条 工伤保险费率于每年7月1日实施浮动 ,新参保的用人单位参保缴费不满12个月的 ,不实施浮动。第九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告知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支缴率和浮动费率等情况。第十条 用人单位对浮动费率有异议的 ,可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并提供相关资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重新核定 ,并将复核结果书面告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对复核结果不服的 ,可按照相关规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第十一条 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经营生产业务的用人单位 ,根据其所从事的主要经营生产业务 ,确定其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和工伤保险基准费率。劳务派遣单位 ,根据被派遣劳动者实际用工单位所在行业 ,或者根据多数被派遣劳动者实际用工单位所在行业 ,确定其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和工伤保险基准费率。第十二条 根据全省工伤保险基金使用、结余等情况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可适时对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具体标准进行调整 ,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解释。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2.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1,第一条 为了实施国务院制定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2,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以下简称职工),均有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3,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经办工伤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经办机构所需业务经费由本级财政承担。4,第四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财政、地税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工伤保险的有关工作。 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的意见。5,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工伤事故、职业病发生率在统筹地区同行业中属于较低的用人单位,可给予奖励。奖励办法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6,第六条 工伤保险基金实行设区的市统筹。实行全市统筹难度大的,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同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行县(市)统筹。 7、第七条 工伤保险基金由下列项目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费滞纳金; (三)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四)社会捐助;(五)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3.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苏义飞律师解答:除去医疗费用,按月工资4000元计算,可一次性获得8-10万元以上赔偿金)一、医疗费用法律依据:根据医院发票计算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7个月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三、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4583.8元×4个月法律依据: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二十四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十级伤残为4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四、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4583.8元×5个月(单位支付)法律依据: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二十四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十级伤残为5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五、停工留薪期工资:本人原工资待遇×停工留薪期具体时间法律依据:《安徽省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管理办法(试行)》第四条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的具体时间,按《安徽省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执行。六、住院护理费:4583.8元×80%×住院月数(单位支付)法律依据: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三十八条职工住院治疗工伤期间需要护理的,凭医疗机构证明,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护理费。护理费标准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在医疗机构出具证明前,已领取的生活护理费不足规定标准的,由单位补足差额部分。七、住院伙食补助:20元×住院天数法律依据:合肥市人社局《关于实施新〈工伤保险条例〉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一、职工工伤住院伙食标准按照每人每天20元执行。八、劳动能力伤残鉴定费九、交通费(凭发票)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4.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47号)http://www.bengbu.gov.cn/public/25721/39097791.html2021年4月起安徽省工伤职工生活护理费待遇调整调整后 ,享受全部生活护理依赖的调整为3390元/月、享受大部分生活护理依赖的调整为2712元/月、享受部分生活护理依赖的调整为2034元/月 ,生活护理费平均月增幅为5.55%。从2021年4月起启用调整后的生活护理费标准 ,并对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待遇进行补发。安徽省工伤保险费率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7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 我省一类至八类工伤风险类别的行业基准费率分别为该行业用人单位工资总额的0.2%、0.4%、0.6%、0.8%、1.0%、1.3%、1.6%、1.9%。第三条 以建设项目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各类建筑施工企业 ,按照项目工程合同造价的1.2‰缴纳工伤保险费。第四条 工伤保险浮动费率以用人单位所在行业基准费率为基数 ,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上一参保缴费年度支缴率情况 ,按照下列标准进行浮动:1.用人单位未使用工伤保险费的 ,下一参保缴费年度费率下浮二档至基准费率的50%;2.用人单位支缴率小于50%的 ,下一参保缴费年度费率下浮一档至基准费率的80%;3.用人单位支缴率大于等于50%且小于120%的 ,下一参保缴费年度费率不实施浮动;4.用人单位支缴率大于等于120%且小于150%的 ,下一参保缴费年度费率上浮一档至基准费率的120%;5.用人单位支缴率大于等于150%的 ,下一参保缴费年度费率上浮二档至基准费率的150%;6.一类行业不实施下浮。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支缴率 ,是指用人单位在一个参保缴费年度内工伤保险基金使用额占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比例。一个参保缴费年度是指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第六条 用人单位在上一参保缴费年度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工伤保险费率不实施下浮:1.发生一次3人以上死亡 ,或者10人以上一至六级伤残工伤事故的;2.欠缴工伤保险费的;3.瞒报工资总额或从业人员人数的;4.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不实施下浮的情形。第七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 ,产生的工伤保险费用不纳入支缴率核算范围:1.职工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2.职工原在军队服役 ,因战、因公负伤致残 ,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 ,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第八条 工伤保险费率于每年7月1日实施浮动 ,新参保的用人单位参保缴费不满12个月的 ,不实施浮动。第九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告知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支缴率和浮动费率等情况。第十条 用人单位对浮动费率有异议的 ,可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并提供相关资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重新核定 ,并将复核结果书面告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对复核结果不服的 ,可按照相关规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第十一条 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经营生产业务的用人单位 ,根据其所从事的主要经营生产业务 ,确定其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和工伤保险基准费率。劳务派遣单位 ,根据被派遣劳动者实际用工单位所在行业 ,或者根据多数被派遣劳动者实际用工单位所在行业 ,确定其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和工伤保险基准费率。第十二条 根据全省工伤保险基金使用、结余等情况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可适时对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具体标准进行调整 ,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解释。

5. 安徽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1.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清楚。
2.申请人为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的,在名称处加盖公章。
3.事业单位职工填写职业类别,企业职工填写工作岗位(或工种)类别。
4.伤害部位一栏填写受伤的具体部位。
5.诊断时间一栏,职业病者,按职业病确诊时间填写;受伤或死亡的,按初诊时间填写。
6.职业病名称按照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填写,接触职业病危害时间按实际接触时间填写。不是职业病的不填。
7.受伤害经过简述,应写清事故时间、地点,当时所从事的工作,受伤害的原因以及伤害部位和程度。
职业病患者应写清在何单位从事何种有害作业,起止时间,确诊结果。
属于下列情况应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1)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的,提交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其他有效证明。
(2)由于机动车事故引起的伤亡事故提出工伤认定的,提交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的责任认定书或其他有效证明。
(3)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提交公安部门证明或其他证明;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认定因工死亡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结论。
(4)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提交医疗机构的抢救和死亡证明。
(5)属于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提交有效证明。
(6)属于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的转业、复员军人,旧伤复发的,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及医疗机构对旧伤复发的诊断证明。
(7)对因特殊情况,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应书面说明情况。
(8)受伤害职工或亲属意见栏应写明是否同意申请工伤认定,以上所填内容是否真实。
(9)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查资料和受理意见栏应填写补正材料的情况,是否受理的意见。

安徽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6. 安徽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有什么注意事项

在申请工伤认定过程中注意事项有:
1、有限期限,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的一个月内申请,员工本人可以在事故发生后一年内申请。
2、注意材料齐全,需要材料有有首次病例,诊断证明,劳动关系证明,伤者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工伤认定申请书。
3、在书写工伤认定申请书时需要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过程。
4、如可能存在纠纷,请保存好原件以及收集证据保存。
法律依据《工伤认定办法》
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第十八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无论你在哪个地方,你都要注意以上的相关信息。

7.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实施国务院制定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以下简称职工),均有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经办工伤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经办机构所需业务经费由本级财政承担。第四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财政、地税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工伤保险的有关工作。
    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的意见。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工伤事故、职业病发生率在统筹地区同行业中属于较低的用人单位,可给予奖励。奖励办法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第六条 工伤保险基金实行设区的市统筹。实行全市统筹难度大的,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同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行县(市)统筹。第七条 工伤保险基金由下列项目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费滞纳金;
    (三)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四)社会捐助;
    (五)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第八条 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行业基准费率标准和费率浮动办法。
    行业基准费率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确定;费率浮动办法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地税、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国家规定制定。用人单位的具体缴费率由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工伤保险管理(工伤抢救、申报等)、安全生产管理及职业性健康检查等情况提出意见,报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经营范围属跨行业的用人单位,按其主业确定所适用的行业费率标准。第九条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下列项目:
    (一)按规定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
    (二)职业康复治疗费;
    (三)劳动能力鉴定费;
    (四)工伤认定调查费;
    (五)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奖励费用;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费用。第十条 建立省、市两级工伤保险储备金。储备金从征收的工伤保险费中提留,储备金总量达到工伤保险费年征缴额30%后,不再增加,其中的30%上解作为省级储备金。储备金用于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市级储备金不足支付的,按一定比例分别由同级人民政府垫付、省级储备金支付。具体办法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第十一条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安徽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规定》执行。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名单、缴费工资、缴费金额等情况在本单位公示。第三章 工伤认定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发生伤亡事故,应及时报告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最长时间不超过48小时。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遇有特殊情况,报经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可以延长30日。第十四条 跨统筹地区生产经营企业职工工伤认定,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事故发生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协助调查;也可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事故发生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工作,认定结论由委托方出具。第十五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四)因特殊原因受到伤害的证明材料
    1.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针对暴力伤害所作的证明材料或法律文书;
    2.交通事故处理部门针对交通事故所作的证明材料;
    3.民政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针对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行为受到伤害所作的证明材料;
    4.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旧伤复发的证明材料;
    5.其他有关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意外伤害证明材料。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8. 安徽省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

法律分析:安徽省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是为了规范工伤保险市场,规范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法律依据:《安徽省工伤保险条例》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经办机构所需业务经费由本级财政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