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期间,中国欠下苏联多少军火债?何时还完的?

2024-05-14

1.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欠下苏联多少军火债?何时还完的?

 自古以来打仗都是一个烧钱的买卖,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早在新中国刚成立的第二年,朝鲜半岛就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内战。
   随着这场战争不断发展,最终也引发了两大阵营之间的军事对抗。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悍然入侵北朝鲜,为了帮助朝鲜中国志愿军也不得不入朝参战。
    但是对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来讲,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后勤补给,都无法和拥有空军以及装甲部队的“联合国军”相提并论。 
      但由于这场侵略战争,不仅直接威胁到了北朝鲜的国家安全,而且战火还越过鸭绿江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地区,抗美援朝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打仗就需要源源不断地资金支持,这对于百废俱兴的新中国来讲,无疑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无奈之下只能寻求苏联的援助,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抗美援朝时苏联对我军的援助是无偿的吗?为何我国会欠下苏联几十亿外债?这笔巨款中国又是怎么还的呢?  
      1950年10月25日,为了帮助兄弟国家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这也预示着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
   事实上按照当时新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要想以一己之力对抗十六国联军,无疑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但为了稳定国内局势,对抗外部“反华势力”的威胁,并为新中国赢得至少50年的和平发展环境,在那个特殊的 历史 时期,只能硬着头皮迎难而上。 
      在中国志愿军介入朝鲜战争之时,苏联也只是口头答应给予军事援助,但却并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直到1950年12月24日,长津湖战役的捷报送到了莫斯科,斯大林才打消一切顾虑,并下定决心全力支持中国。
   来自苏联的支持主要是军事援助,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提供的武器支援,可以装备23个空军师和64个陆军师。
      由于志愿军的空军力量几乎为“零”,所以苏联最向提供的是375架米格-15战机,这些战斗机都属于免费赠予。
   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方面的军事装备和援助,比如,9000挺机枪、14万支步枪、2.6万支自动枪,以及多门37毫米高射炮和大量 汽车 、坦克等。
    但这些来自苏联的军事援助并非全部免费,简单说就是以“半送半卖”的形式,让中国欠下了苏联高达39.8亿元的军事贷款。 
      虽然苏联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向我国提供了的军事装备,让志愿军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朝鲜战场的主动权。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提,在苏联援助的大量军事装备中,几乎一大部分都是二战时期的淘汰货,但却以高昂的价格卖给了中国。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虽然苏联和我国以及朝鲜,虽然同属于 社会 主义阵营国家,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依然离不开利益。
      苏联除了免费援助中国军事装备之外,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又陆续向我国出口了高达1000架的米格-15战机。
    这也是让中国背负上了沉重的军事外债,不过在当时 社会 中,由于米格-15的性能比美军的F-84好,所以也提升了志愿军对空作战力量。 
   很显然39.8亿元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过苏联在抗美援朝时期,由于没有按照合约及时给付中国订购的军事装备,所以也并未着急催促中国还款。
      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我国一边要腾出手来大搞经济建设,另一边还要抓紧时间偿还苏联的军事贷款,可以说全国上下都要勒紧裤腰带。
    由于苏联“违约”在先,所以经过中苏漫长的谈判之后,最终决定我国需要付给苏联30亿元,并需要在11年内还清。 
   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为了偿还这笔天文数字,全国都掀起了一股经济建设热潮。钢材、煤炭、轻工业以及农副产品等,在这个 历史 时期内纷纷崛起。
      经过全国上下奋斗一心,我国仅用了5年的时间,就还清了苏联的军事贷款,这中间的艰辛只有中国人才能感受到。
   即使在“三年困难期”,我国也没有拖欠苏联一分钱,一直到1965年国庆节时,不仅还清了全部军事贷款,而且就连欠苏联的50万吨蔗糖贷款都一并还清。
        事实上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苏联能够答应从军事上援助中国,并且还曾直接派遣空军参战,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而促使斯大林下决心军事援助中国的原因,除了看到了中国志愿军的实力之外,也是因为忌惮美国在朝鲜半岛一家独大。
    从积极角度来讲,苏联的军事援助的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扭转了志愿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局面。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军人走出国门,在朝鲜半岛正面对战美国军队的一场世纪之战。虽然武器装备十分落后,但却打出了志愿军的军威。
   尤其是在苏联的军事援助下,志愿军的战斗力大幅度提升,这也为“朝鲜停战谈判”提供了重要的砝码。
   从热战走到谈判桌整整打了三年的时间,这期间离不开苏联的援助,更离不开志愿军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欠下苏联多少军火债?何时还完的?

2.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共欠下苏联多少军火债?何时还完的?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内各行各业都处于一片  百废待兴  的状态,国家建设成为了人们最优先考虑的事情。
      但建设是需要资金的,对于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题,随后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更是让中国的资金 捉襟见肘 。
   幸运的是,由于中国在建国初期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因此身为“ 社会 主义老大哥”的苏联对中国给予了不小的援助,不过这些援助都是有偿的。
   那么,在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一共欠了多少军火债?又是何时将其还完的呢?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与美军展开血战。
   然而当时志愿军的火力与装备都和美军存在较大差距,美军一个师的火力,比志愿军一个军级部队的火力还要豪华得多,双方的火力差距达到了  二十比一  的巨大差距。因此,中国向苏联提出了武器援助的请求。
      然而一开始的斯大林并不愿意给志愿军大批免费的武器,因为此时的苏联同样在 二战后的创伤 里慢慢恢复。经过考虑,斯大林提出,支援武器可以,但必须以全额贷款的方式进行“购买”。
      这对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而言,实在太过严苛了。为此,1950年周恩来总理亲自访问苏联,对武器援助协议  进行协商  。
   周总理提出:抗美援朝战争已经不仅仅是中国、朝鲜与美国的战争,更是 社会 主义阵营对资本主义阵营的战争,因此身为 社会 主义阵营的领头国家,苏联有必要表现得更加“无私”一点。
   周总理的这番言论令苏联代表不得不承认 言之有理 ,于是,苏联最终以半价贷款的方式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苏制装备。只不过苏联人在给予援助的时候,也比较“精明”地把当年二战的退役装备拉了出来,消解了不少库存。
   例如苏军的二战主力枪械波波沙冲锋枪,以及苏联的第一代战机米格-9。
      这些装备倒也还能用,但性能显然是无法与美制同代装备相比的。只不过,志愿军的战斗力实在太过强大,即使拿的是苏联的二战退役装备,也依然在三八线附近  稳住了战局  ,和美军打得有来有回。
      这让斯大林有些惊讶,原本他觉得苏联没有必要对中国给予太好的帮助,他对于志愿军的战斗力还是信心不足。
   然而志愿军的优秀表现让斯大林 开始反思 自己先前的“抠门”,于是,斯大林开始逐渐放开限制,他有一次直接给北京的毛主席打了电话,亲自承诺,在半年内给予志愿军300余架米格-15。
      后来斯大林还特别为志愿军准备了  20个标准师  的火力装备,包括重机枪、火炮、坦克等重装备,大幅改善了志愿军火力落后的局面。
   其中,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也在这一时期送到了志愿军的手中,这款火箭炮自带卡车底盘,一轮齐射后即可迅速转移,大大提高了我军火力的烈度与灵活性。在上甘岭战役中,“喀秋莎”火箭炮大展神威,摧毁了美军20余个炮兵阵地,自己的折损率却不超过5%。
      在整场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给出的装备折算人民币约价值 30亿人民币 ,它们足足武装出了64个步兵师、20个空军师,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此外,当初苏联在移交旅顺港口时,也在港口留下了价值10亿的各式装备,因此总计的军火债约为40亿元。
      按照两国的约定,中国只要在1965年前还了钱就行了,而且当初中国签订的是低息贷款,利息很低,这也是两国在抗美援朝的背景下达成了一致意见。本来这个协议可以让中苏保持良好的国际关系,但在苏联走上大国沙文主义道路后,中苏两国的关系  走向了冰点  。
      苏联一直以 社会 主义阵营领头国的身份自居,要求中国在内的其他 社会 主义国家对其唯马首是瞻,这触犯了中国的独立自主方针。眼见中国关系和自己恶化,1960年,苏联便拿出了当年武器贸易协议的账单,要求中国提前归还350亿元的武器贷款。
      40亿变350亿,这显然是中国不可能接受的。对此中国据理力争,拿出了当年购买武器的协议内容,揭穿了苏联的漫天要价。但毛主席此时也深深感受到了“ 欠有外债 ”的压迫感,他直接提出,中国将在1965年前完成全部贷款的偿还工作。
      为了还清贷款,中国一度用以物抵债的方式,将中国国内的大量矿产、农作物拿出来,用于抵消外债金额。同时,全中国上下也掀起了一股  倡导节约  、拒绝浪费的 社会 风气,节约了不少财富。
   最终,中国于1964年还清了全部贷款的本金与利息,中国人民从此可以自豪地宣布:中国既无内债,也无外债!

3. 不是无偿援助,抗美援朝时我国欠下苏联多少军火债?何时还完的?

抗美援朝对中国来说,是一场立国之战。那时候,中国本来不愿意进行战争,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可惜没有成功,只能派遣志愿军赶赴朝鲜战场,跟美国等国际联军作战。我们的志愿军,当时使用的武器,基本上是战争时期缴获的战利品,跟美军的新式武器比起来落后了一些。 
     
  不仅如此,我国因为缺少相应的军工厂和生产线,无法大规模生产武器和配套装备,只能清扫各个地区的仓库,尽可能给前线部队提供物资。志愿军战士在前线特别节俭,每次跟敌人对战时,都不舍得大批量使用弹药,尽管如此我们的物资还是入不敷出。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迫于无奈向苏联申请援助。苏联是当时 社会 主义阵营的顶梁柱,确实有一定的责任给我国提供帮助。整个抗美援朝期间,苏联方面给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装备,但是这些东西并非全是无偿援助,有很多都是我们花钱从苏联手里购买的。 
     
  当时苏联给中国提供的武器,大部分都是他们淘汰的东西,所以贩卖的时候价格相对较低。志愿军获得这些武器后,有了更大的底气跟敌人抗衡。1951年,志愿军第二番队大规模进入朝鲜,我国为此跟苏联方面商议,希望从他们这里购买60个师的装备。 
     
  同年10月,双方达成协议,苏联计划在未来的3年里,陆续给中国提供60个师的装备。按照双方的约定,苏联应该在1951年,给中国提供10个师的装备,结果只提供了4个师,便找理由推迟其他武器的提供时间。后来,朝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我军的战争消耗逐渐降低。 
     
  除了陆军武器之外,苏联方面还给中国提供了高射炮和空军战机等。那么,在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一共欠下苏联多少军火债呢?又是何时还完的?1954年,双方进行债务核算的时候,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欠了苏联9.8亿卢布,折合人民币30亿。对当时的中国而言,这笔钱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我国省吃俭用,在国内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勒紧裤腰带偿还欠款,到1965年时彻底还清债务。

不是无偿援助,抗美援朝时我国欠下苏联多少军火债?何时还完的?

4. 抗美援朝时引进苏联武器及债务问题的真相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从建党起就强调国际主义的原则,并长期接受了苏联的财政援助。不过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苏交往的过程,深深感到苏联领导人从来把本国利益放在第一位,援助兄弟党时又要求他们服从自己的外交需要。在二十多年的中国革命斗争中,苏联援助中共的钱款只有几千万美元,远少于对国民党的贷款(如抗战期间对国民政府的贷款就有2.5亿美元)。东北解放战争期间,苏联援助东北解放区的武器,几乎都是以“借花献佛”的方式提供缴获的日本关东军的装备,而提供汽油、布匹等物资则要以易货的方式,用东北产的粮食等物来交换。当年苏联对中共方面的这些援助虽然是可贵的,却称不上慷慨大方,并掺有民族利己主义的特色。
  
 新中国成立前夕,斯大林虽然向“兄弟党”中共表示愿意提供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帮助,却要以“明算账”的方式计价和付款。1949年初,苏共代表米高扬到西柏坡访问时,毛泽东提出希望苏联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说明将来连本带息一并偿还。同年6月下旬,刘少奇到达莫斯科,斯大林在当天会谈中就说愿意提供3亿美元贷款,年息为1%,分5年交付,付清后归还期为5年。1950年2月,毛泽东在访苏期间同苏联签订同盟条款时,正式达成这笔贷款协议,主要用途是解决解放军急需的武器,其中一半是用于购买准备解放台湾的海军装备。此项贷款归还期短,对新中国的财政也是一个压力。当时毛泽东在党内通报中说明对苏联提出的借款额较少,是因“多借不如少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吸取了近代中国因外债沉重而在经济上受制于人的教训。
     
 中苏的贷款协议尚未签字时,我国因刚建国之初的军事斗争和恢复经济的急需,就把1950年度的6000万美元贷款中的4000万用于购买建立航校所需的飞机和器材,还购买了高射炮、 汽车 、降落伞、钢轨、汽油等。此时解放军各部队还普遍使用战争期间缴获的“万国牌”杂式武器,全军550万人仅有2万多辆缴获和外购的 汽车 (此时全国也只有6万多辆进口 汽车 ),军工业连迫击炮都造不好,同时又因财政困难,只能为新建的空军和防空部队购买装备
  
 1950年6月下旬,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借此机会武装干涉朝鲜,并派海军控制台湾。按毛泽东的说法,这相当于在朝鲜、台湾和越南形成了对中国“三把刀”的威胁,国内不得不进行对美作战的准备。当时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其工业产值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半。作为第二强国的苏联与之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中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更是同美苏两国存在着悬殊的“代差”,从下表中就可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附表)1950年中、苏、美三国经济实力对比国民产值(GDP)钢产量发电量 汽车 数量中国155亿美元60万吨45亿度6万苏联900亿美元2730万吨918亿度250万美国3001亿美元8784万吨3880亿度5000万
  
 1950年10月上旬,美军越过三八线北进,朝鲜形势危急,苏朝方面都希望中国出兵参战。由于现代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武器和财力的较量,中共中央在准备参战时理所当然地向苏联提出了提供武器装备的要求。斯大林表示同意时,却又提出要中国付款的问题,这让当时经济极为窘迫的新中国感到出兵非常困难,就此也引发了中苏之间的反复交涉。
     
 有关抗美援朝战争时中苏之间的武器交易和付款问题,两国都长期保密,因此后来引发了中国 社会 上的一些不实传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公布了一些 历史 资料和当事人回忆录(不过也有些记忆不准确),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联邦又解密了朝鲜战争的档案。当时笔者曾多次采访过抗美援朝战争时为毛泽东担任俄文翻译和中央研究室主任的师哲,并在1992年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参加过对其所购的俄罗斯档案复印件的查核研究,再加上回国后查阅的 历史 资料,深深感到中国争取苏援武器的过程非常不易。这不仅说明求人之难,同时还表明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为减少我国付出的战争代价,真是煞费苦心。
  
 据中国方面的档案证实,1950年10月2日,毛泽东起草了一封给斯大林的电报,其中说中国同意出兵朝鲜,并开列了所需武器弹药的清单。因当时中共中央领导内部意见未统一,还要再讨论出兵问题,这封电报没有发给莫斯科(因此在俄罗斯档案中查不到)。10月5日,中共中央首次做出了出兵援朝的决定,毛泽东在10月8日又起草了志愿军向朝鲜出动的命令。同日,周恩来和林彪根据中央要求飞往苏联,主要是争取苏联如约出动空军支援,同时也要求苏联提供武器装备。
  
 此次陪同周恩来去苏联并担任翻译的师哲向笔者说,他们在10月11日到达黑海边的索契附近见到斯大林,周恩来亮出的是“两种意见”,首先说中国出兵很困难。双方谈了一天,斯大林在苏联空军出动的问题上却不肯履行原来的承诺,因而周恩来表示很难出兵,也没有提交所需武器弹药的清单。斯大林因急切地希望中国参战,表示可提供战争所需的各种武器,却未讲清付款形式。时任翻译的师哲回忆说:“我们和苏联谈判时,只谈到军火的数目,而没有谈军火的价格。”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过惯了军事共产主义生活,对商品经济很不熟悉,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
  
 一向以办事精细著称的周恩来并非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私下对师哲说:“我们接受苏方的军火,是作为他们对抗美援朝的贡献而接受的。”这等于是中国出兵,苏联出钱。长期在苏联生活过的师哲却回答说:“根据我对苏联的了解,他们办具体事情的人不会同意我们不付钱的想法。”(师哲:《在 历史 巨人身边》第50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果然,苏方随后提出付款问题,而且是斯大林本人的主张。
     
 周恩来从黑海边回到莫斯科,10月13日接到毛泽东的电报,里面表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而且认为“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尽管斯大林又限定苏空军只能到鸭绿江边,不能配合志愿军入朝参战,中共中央经重新研究后还是决定参战。毛泽东还特别谈到苏联提供军火问题,并询问是租借还是用钱买。电报中认为只要是租借,就能保持用于经济文化建设及一般军政费用的2亿美元预算,从而保持国内大多数人团结。毛泽东还要周恩来在莫斯科再留几天,与苏方重新商定上述问题。
  
 毛泽东提出“租借”方案,应理解为其中大有深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英、苏、中等盟国已基本耗尽可外购的外汇和黄金后,根据《租借法案》向这些一线参战国提供了近500亿美元的武器和物资。除英国出让部分大洋岛屿作为代价,其余在战争中用过的武器因多已损毁或破旧,战后就不要归还原物,而是折算低价索要还钱(如美国对苏联的109亿美元的租借物资要求归还26亿美元,苏方只象征性还了3亿美元)。美国“租借”给国民党军的16亿美元的武器,大部分未用于对日作战而被用来打内战,美方后来干脆未索要(蒋介石逃到台湾也没法归还)。毛泽东提出“租借”概念,恰恰是援引二战时的例子,这样在援朝作战时用过的苏联武器到战后就不用还多少钱款。
  
 斯大林从减少苏联的经济负担出发,不肯同意采取租借武器的形式。他提出的最后条件是军火费用可算作苏联对华的“信用贷款”。10月14日,莫洛托夫在同周恩来商谈时承诺,采用信用贷款方式,即中国不需要抵押品,还与不还全凭信用。斯大林又考虑到中国经济极为困难,自己不能不负担一些战费,因此又提出援朝的武器钱款由双方“共同负担”,即苏联提供的武器“按成本价五折”记账算贷款,年利为1%。
  
 苏联的这种贷款条件,如果按照国与国之间的正常贸易,还算是优惠的,不过按其所宣传的“无私的国际主义”来衡量,却不够格,还是把本国利益放在他人之上。当时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看到苏联的这一底线是能争取到的极限条件,虽心中不满,还是表示接受。1970年毛泽东会见金日成时也说过:“我看还是要感谢苏联,它总帮助了我们军火和弹药嘛,算半价,还有 汽车 队。”(中共中央文献室、中央档案馆:《党的文献》2000年第5期,第14页。)
  
 1950年10月下旬,入朝的志愿军六个军与敌开战,使用的还是过去缴获的多国旧式武器。因国内没有相应的弹药生产线,军委只好要求各地“打扫仓库底子”,即清理遗留的子弹、炮弹并分类,然后送往朝鲜前线。开战仅几个月后,库存就快消耗光,入朝部队只有全面换装苏式武器,这样才能保障弹药供应。
     
 入朝作战第一次战役刚结束,11月7日,毛泽东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就讲到武器问题:“由于人民解放军陆军的武器装备主要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战利品,因此造成步兵武器口径种类繁多的情况。”为此,电报中特别提出:“我请求您研究一下关于在1951年1月和2月这一时期给36个师供应步兵武器装备的问题。”毛泽东还具体提出应尽快提供以下武器:苏式步枪14万支,步枪子弹5800万发;苏式自动枪26000支,自动枪子弹8000万发;苏式轻机枪7000挺,轻机枪子弹3700万发;苏式重机枪2000挺,重机枪子弹2000万发;飞行员用手枪1000支,飞行员用手枪子弹10万发;梯恩梯炸药1000吨。
  
 看到这个清单,不能不让后人感慨万分!那时的中国连飞行员用的手枪及其子弹都不能自己解决,在这样落后的情况下就敢出兵朝鲜与世界装备最好的美军作战,这需要何等的胆略和气魄!
  
 看到志愿军在朝鲜的胜利和作战艰苦,苏联马上表示可尽快满足要求。11月9日,斯大林回电毛泽东说,1951年1月至2月可将这些装备如数运到中国。第二批入朝的部队即志愿军第19兵团和第3兵团就此便能换装苏式装备,并在第五次战役中参战。
  
 苏联提供的这些武器,仍要“出厂价五折”记账。根据斯大林确定的这一原则,1951年2月周恩来与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扎哈罗夫分别代表中苏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苏联向中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的协定。协定确定:苏联向中国提供12.35亿卢布的贷款,用于购买中国在战争中所需的军事装备、弹药和铁路器材;中国从苏联的军事订货,包括军事装备、弹药和铁路器材,以1950年10月19日中国出兵抗美援朝为界,在此以前的订货以全价付款;1950年10月19日中国出兵抗美援朝以后的军事装备与弹药订货以半价付款,铁路器材则以七五折付款。
  
 苏联提供的这36个师的轻武器,基本都是二战期间甚至战前研制的武器,属于苏军正在退役淘汰的旧装备。苏军现役装备的一些新式武器,如SKS半自动步枪(即后来国内仿制的56式半自动)、AK47突击步枪(即后来国内仿制的56式冲锋枪)等都没有提供。苏联已开始装备RPG-2火箭筒(即后来国内仿制的56式40火箭筒),却因怕在朝鲜战场上被美军缴获造成泄密,也没有供给志愿军。这一武器到1955年向中国提供时,彭德怀看到就感慨说,在朝鲜如果有这种武器,打坦克就省力多了。由于缺少反坦克武器,国内兵工厂只好仿制美国二战时提供给国民党军的火箭筒和57、75毫米口径的无后坐力炮,供部队应急使用,因为这毕竟比用炸药包、爆破筒打坦克的效果好得多。
  
 空战对技术装备的性能要求特别高,苏联对华提供的战机还算是比较先进的。1950年苏联空军已大量装备了米格-15战斗机,来华部队也以此种机型为主力,一开始对中国空军出售的却只是米格-9战斗机。该机性能差,作战半径只有200千米左右,如果离机场远一点进行空战就会把燃油耗尽,只能用于城市和要点防空。中国空军验看后认为其性能大大落后于美国的F-84战斗机。苏联顾问反而大发雷霆,说你们竟敢怀疑 社会 主义苏联生产的武器的优越性。斯大林得知此事引发了中国方面的不愉快后,从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战略全局考虑马上表示了歉意,并于1951年5月22日和26日先后两次致电毛泽东指出:由于过去苏联没能向中国提供更多的米格-15战斗机,并估计米格-9战斗机能敌得过美国最好的喷气式战斗机,现在看这是一个错误,这一错误的责任应由苏联来负。作为纠正这一错误的行动,苏联向中国无偿提供372架米格-15战斗机(只收运输费),用以改装中国6个米格-9歼击机师,第一批72架于6月20日前运抵中国,其余300架分批于8月底运抵中国。
     
 接受步兵装备时,由于中方得到的基本都是二战时用过的旧货,还要付半价,一时志愿军中许多人也有埋怨情绪。这些情况反映到斯大林那里后,使这位考虑国际战略全局的领袖不能不有所顾虑。1951年中国从苏联订购的步兵师的装备运到后,因朝鲜人民军的装备不足,将其中3个师的装备无偿地送给朝鲜人民军。斯大林在中国的高风格前也决定有所表示,决定无偿再送给中国20个步兵师的装备。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总共对华提供了60个步兵师的武器,中方除无偿赠送给朝鲜人民军3个师的装备外,另1个师的装备拆散给各军事院校作训练用,实际装备了56个师。国内兵工厂又按苏联提供的图纸和生产技术,仿造出50式冲锋枪、53式步骑枪、53式重机枪等轻武器,共生产了50个轻步兵师的装备。至朝鲜停战时,解放军的106个步兵师、16个炮兵师、2个坦克师和23个航空兵师基本完成了苏式装备的换装,在中国 历史 上第一次实现了武器装备的标准化、系列化。
  
 根据“边打边建“的方针,抗美援朝期间国内大力加强兵工业建设。志愿军参战第一年所需要的弹药,国内产量只能满足10%左右,到停战时已能自产40%。中国的国防工业,在这场战争中就此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 汽车 一度成为入朝作战最急需的物资,因国内没有机动车制造业而只能求助于苏联。10月间志愿军准备出动时,苏联答应在1950年12月15日以前为志愿军提供3000辆 汽车 ,却难解燃眉之急。11月5日周恩来同苏联总顾问扎哈罗夫大将会谈时就催促说:“现时 汽车 第一,坦克、大炮都可以放在 汽车 后。”11月17日周恩来又致电斯大林称,“车辆不足”导致“粮食和冬季服装不能及时运到,部队正在忍饥挨饿”。在苏联答应的车辆一时不能运到时,周恩来提出想先借用苏军旅顺基地的500辆旧 汽车 。斯大林当天便回复说,立即在满洲里车站交付新车,并要求苏联运输部门加快运送。至1950年底,有5000辆 汽车 运到中国。1951年中方又购买1.2万辆,后两年又增大采购量。入朝的志愿军部队共得到 汽车 21728辆,战争中被毁7729辆,受损送回国修理8436辆,停战时所剩不足一半(其中还包括修理后运回朝鲜的)。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国内部队的 汽车 靠从苏联进口而得到很大增加,主要装备炮兵、海军、空军和其它技术兵种。到战争结束时全军拥有各种 汽车 7.1万辆,平均60人有1辆 汽车 。相比之下,二战期间美英军就基本实现摩托化,平均每4人有1辆 汽车 。战争结束前苏军主要靠“租借”引进美国 汽车 46万辆,加上自产和缴获,达到20人有1辆 汽车 ,达到了“半摩托化”。至1955年,蘇军达到每5人有一辆 汽车 而实现了全军摩托化。中国在1956年建成长春 汽车 厂后才能自产 汽车 ,却因原材料不足长期达不到年产3万辆的设计标准。解放军直至1985年大整编时才取消徒步部队,而实现全部由机动车运送。部队装备 汽车 的数字,也说明了中国的工业底子太薄弱,实现机械化要靠国家的逐步建设而走了漫长的道路。
  
 现代战争除精神、军力的对抗,同时还是经济实力的比拼。新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虽然付出了大量人力、财力,不过靠共产党领导下举国体制的优势,全国人民积极投身于恢复国民经济,努力增产节约支援战争,在战争期间顺利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至1952年年底,中国工农业生产都超过了 历史 最高水平,并于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内经济所取得的成就,使朝鲜前线的物资供应也有了可靠的基础,短缺的部分只是武器,主要靠苏联供应。
  
 从上面的统计可看出,抗美援朝战争虽然造成了国家相当大的财政负担,但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仍高于军费增长速度。从1952年起国内经济建设的投入费用又超过了军费,从而保障了战时国民经济恢复顺利完成。而停战时1953年的国家财政收入,竟是1950年的3倍多,这真是 历史 上的一个奇迹!
  
 在两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花费的直接战费(即不包括国内战备训练和动员的钱款)共62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政府财政支出的13%,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不算太大。战时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多数是按“出厂价五折”赊账(约有1/5算是无偿赠送),共记下30亿元人民币欠债(当时折合13亿美元)。
     
 除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欠下苏联军火债30亿元人民币,1955年苏军从旅顺撤离时又移交了折价9.8亿人民币的装备。1958年中国发起指导思想错误的“大跃进”后,因国内副食供应紧张和收购困难不能按贸易合同对苏联交货,在1959、1960年两年间又欠下25亿卢布的商贸债。根据当年主管财政的副总理李先念在《关于1961年和1962年国家决算的报告》中所列举的数字,自1950年以来我国向苏联所欠的外债和应付利息,折合人民币计算总共为57.43亿元人民币。
  
 这笔57亿元的对苏债务,在当时的国家财政支出中占多大比例呢?1959年全国的财政支出为520亿元,1960年为654亿元。至1960年之前,我国对苏联已还债33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已将抗美援朝所欠的武器债务基本还清。在1954年至1959年间,中国平均每年向苏联偿还抗美援朝战争的军火欠款约5亿多元人民币,这只占国家年度财政支出的1.5%,并不算很大的负担。
  
 至于1960年以后中国的对苏债务,还剩23亿元人民币(《中国财政统计:1950 1991》第135 136页,财政部综合计划司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在1965年底前全部还清,平均每年还债为4亿元人民币,只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1%左右,而且新疆一个“3号坑”的矿产对苏出口金额就占还这笔债的一半。对这笔债务,苏联曾表示可延期偿还,不计利息。1961年4月10日,《人民日报》曾以专文对此表示感谢说:“由于我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1960年供应苏联的商品有很大的欠交。苏联同志对此表示了同志式的合作和兄弟般的谅解。”至于“反修”斗争后 社会 上广泛传说的所谓“逼债”和对苏还债导致国内挨饿,若仔细考察一下当年的确切数据就可看出是夸张不实之词。 历史 雄辩地证明,抗美援朝战争时的中国获得了军事和经济的双胜利,并没有因这一仗给人民带来某些人所渲染的生活困难。
  
 如果严格地讲,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对朝鲜的所有人力、物力的援助全部是无偿的,而苏联却对援华武器大都要算半价,风格确实不高。不过如同毛泽东所讲的,“我看还是要感谢苏联”。当年苏联对华的最大援助不是那些武器本身,而是派专家顾问传授了技术,使人民解放军的技术水平和中国的国防工业有了一个划时代的提升。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订,随后国内在战时向苏联订购的一些武器仍继续运来,如已经落后的T-34在翌年装备解放军就达3000辆,空军以米格-15为主的战斗机也超过3000架。彭德怀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国防建设,认为中国除自己无法制造海空军装备外,陆军不要再买苏联的武器。1954年以后,苏联刚上台的赫鲁晓夫为了争取中国的政治支持,开始对华提供现役各型陆军武器的生产技术和图纸。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由苏联援助的工厂以仿造方式形成了“五六”式为主的系列,在轻武器方面迈入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自主生产,并且从仿制逐步走上创新之路。
     
 苏联对中国出兵抗美援朝的最大回报,是帮助中国建设起了一个工业化基础,并为“两弹”事业最初奠基出了力。在1952年之后,苏联同意援建的156个建设项目(即当年全国传扬的“一百五十六项”),其中斯大林决定了141项,赫鲁晓夫又追加了15项并提升了技术水平,最终落实了150项,其中军工项目44项。1957年10月15日,经赫鲁晓夫排除军方反对而拍板,中苏又达成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规定苏联对华提供导弹、核弹和米格-21等最新装备的生产线和生产技术。尽管三年后这一协定被赫鲁晓夫中断(俄罗斯档案证明这是他个人未经中央讨论所做的违约决定),毕竟还是完成了奠基工作。苏方提供的设备并非无偿,却是按成本计价,同时免费提供全套工程项目设计的全部技术,还派了1万多名专家来华以“手把手”的方式传授技术,这种无偿的技术援助对中国是最宝贵的。
  
 回顾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引进苏联武器装备的 历史 过程,人们可以按照毛泽东所倡导的两分法来观察和分析:一方面要看到苏联在装备和技术方面支援了中国,这对抗美援朝战争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苏联领导人又体现了民族利己主义的态度,在某些问题上使中国方面很不愉快。在中苏两国关系友好的时候,人们常提到前者;中苏对立的时候,人们又往往只提后者。这样片面看问题的方式,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当人们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后,对这一问题自然更容易理解。
  
 抗美援朝战争和战后几年间,中国的军事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中也能让人看到建设一个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否则总要有求于人。此外,我国在处理对外交往时不能陷入过度的理想主义,当年的“兄弟党”交往仍要把自己利益放在首位,不能期望他们有“无私”的帮助,中国人在援外时也要注重互利。邓小平后来提出以国家利益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当年中苏关系的一种反思。

5. 朝鲜战争,中国欠了苏联多少债?本是拖累却成为解放军奠基石

朝鲜战争的爆发,本来是东亚的一个小区域的局部战争。但是随着美军在仁川的登陆,以及美韩的联军逐渐逼近 鸭绿江边,这场战役的性质就逐渐从一场地区的局部战争,升级到一场地域性的大战,甚至引发为一场世界大战都是极有可能的。面对美军的步步紧逼,朝鲜是非常希望苏联可以介入这场战役的。毕竟谁都看得出来,在那个时候,能和美军比个高低的也只 社会 主义的老大哥苏联了。
  
 但是,此时苏联的领袖斯大林,却对苏联参战表示坚决的反对。其实斯大林的考虑,也是很是非常符合当时苏联的利益的。首先,苏联虽然取得了反法西斯的伟大胜利,却也因此牺牲了将近6000多万的苏联士兵,所以苏联此时国内的劳动力大量缺失,直到现在,这样的情况也没有得到缓解。其次,当时的东欧,苏联驻扎了大量的士兵,在最前线的东德陈兵百万。这样看来苏联的主要威胁,还是西边的欧洲,对于亚洲的战场他并不想涉足。综合上述的考虑,斯大林不愿意和美国彻底的撕开脸。
     
 可是,美军的参战,北朝鲜政权一定会被消灭,到时候,亲美的南韩政权控制了整个朝鲜,又会对苏联的东部造成直接的威胁。这样的局面,也是斯大林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为了阻止美国势力对于东北亚地区的渗入,中国和苏联达成了一个协议,中国出人,苏联出装备。而苏联对于中国武器装备的援助,也间接的让中国更加有信心出兵朝鲜。
  
 1950年,美军介入朝鲜战争,美国聚集了二十余个国家,组成了所谓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此时,这支联合国军的兵力已经达到了44万人,空军有36677人,海军有59438人。各类飞机1100多架,军舰200多艘。美国的地面部队,几乎每个师都有一百多辆的坦克,和各类轻重型火炮900多门,所谓的武装到牙齿,其实也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而此时的新中国刚刚诞生,几乎是百废待兴,工业的规模的较小,几乎没什么重工业。解放军只有陆军,几乎没有空军,海军和机械化部队。大部分部队的武器装备,都非常的杂乱。轻武器,既有中正式,又有日本人留下的三八式,一个连队里,士兵们的手上,美制的,苏制的,日制的,德制的,五花八门。重武器就都几乎是小口径的野炮,不但型号杂,射程近,关键是因为各类火炮过于繁杂,使得炮弹难以供给,给后勤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战争虽然表面上打的是战役,拼的是勇敢。可是战争从本质上来说,打的还是国力。据战后的统计,在朝鲜战争期间,三个月的炮弹需求量就达到惊人的14100多吨。而那时的中国一年的军工生产能力只有1500吨。明显,如果只依靠中国当时的国力,战场战役的结果,恐怕就真的不好说。
  
 因此苏联的援助,对于志愿军可以打赢这场战役,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在1950年10月19日,中国正式出兵朝鲜。苏联看到中国的确说到做到,作为大哥也不能丢了面子。仅仅在11月上旬,志愿军空军就在战斗中击落美军的23架战斗机。这样的战绩,让美国惊呼,本来几乎是零的中国空军,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世界的头号空军强国。他们的飞行员不但驾驶着最为先进的战斗机,还十分熟练地操作他们,和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大战长空,简直比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还要神奇。
  
 也是因为中国空军的优异表现,使得中朝边境15公里之内,美军几乎不敢涉足。其中特别明显的就是对于美B29轰炸机的制约。在朝鲜战役中,B29轰炸机几乎可以说是中朝联军最大的噩梦,因此在战争期间,志愿军士兵都恐不称呼这种飞机叫“丧门神”。
  
 这种飞机不但可以携带大量的燃烧弹,用几乎下雨的规模投弹,造成志愿军战士的大量伤亡。这种飞机可怕的投弹能力,使我军本来就薄弱的后勤补给线受到巨大的威胁。大量的武器弹药以及军用物资,无法按时的达到战场,贻误战机。幸有米格十五对这种轰炸机造成的威胁,保护了鸭绿江边境上,物资运输的安全性。
  
 要知道一点,朝鲜战争发生的时候,美军投入了大量的空军力量。投入到战斗中的飞机,就有近乎1100多架。飞行员也大都是参加过二战的,亲身经过实战的。无论是飞行的时间,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飞行战斗的经验,都是无与伦比。而新建立的中国,只有区区不到200架的飞机,飞行员的时间也都基本上不不超过200人。这样的底子,如果上了战场的话,无疑是飞蛾扑火。
  
 因此,不言而喻,自然是苏联对于我们的援助以及帮助,才使得中国空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最大的提升。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军队就从陆军中严格选拔出,身体素质好且有一定文化的士兵2366名。这2366人就是新中国第一代战斗飞行员的底子,苏联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训练他们,派遣了大量的飞行员教员。根据文献的记载,当时的苏联教员每个都配有一个翻译和一个助教。先有苏联教员教授给助教,再有助教讲授给学员。就这样几乎是手把手的教学,使得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了新中国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
  
 1950年年初,苏联就向中国的航空学校提供了雅克—18初级教练机,雅克—11中级教练机,以及乌拉—9歼击教练机,和图—2轰炸机。到了中国参加朝战之后,苏联又在十二月份,运输过来9个米格15和米格9歼击机师,一个拉—9歼击机师,2个伊尔10强击机。这些装备一下子就武装了中国十二个飞行师。在朝鲜战争的初期,中国的空军刚刚训练,起初还没有能力来实现守护重要战略目标。于是很多这样的任务,都交给了苏联飞行员。依据已经解密的档案来看,在朝鲜战争期间,有几乎上千的苏联飞行员驾驶着,标注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名号的飞机参加空战。苏联当时对这些飞行员的要求是穿着志愿军空军服,在无线电交谈中,必须使用中文,并对外宣称这群长得不想中国人的中国空军都是中国的俄罗斯族组成。美国其实也知道这群人就是苏联人,但是好像也没说啥,恐怕美国也是觉得扯进苏联不好,毕竟人家苏联人还冒充中国的俄罗斯族。显然还是不想把事情搞下不来台。
  
 苏联不但在空军上大力支持我们,在陆军发方面也是提供了不少帮助。
     
 战争期间,苏联援助给中国苏式步枪14万支,子弹5800万,自动步枪26000支,轻机枪10万发,TNT炸药1000吨,在战争期间,只要是志愿军提的要求,苏联也是基本上都会无条件的宣布支持。比如在1951年的9月,由于对方的火力过于强大,志愿军就需要一种可以发射85毫米的炮弹的榴弹炮120门,各种炮弹229.5万发,反坦克手雷10万发,火炮牵引车的轮胎一万个。可以说,这些威力巨大的兵器,要比之前我军手上的那些万国造要优异很多,否则要和武器精良的美军抗衡,恐怕后果也是难以预料的。
     
 到了1952年朝鲜战役,双方都已经进入了相互对持的阶段。此时的中国志愿军总部,在给作战部队下达作战命令的时候,都要求节省炮弹,还要求尽量使用迫击炮。司令部下达这样的命令也是迫不得已,此时弹药库的库存已经快要用完。只能把宝贵的炮弹用于重要的军事设施才能使用。
  
 就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苏联及时的送来了1320门122毫米榴弹炮,炮弹80万发。也是因为有这些装备的补充,志愿军才在1953年的夏季,开展了夏季反击战。
     
 除了火炮之外,战争期间志愿军的 汽车 消耗也是相当严重。因为缺乏足够的空中力量,很多运输战略物资的 汽车 ,都被美军的飞机袭击。在战争的初期,仅仅一个礼拜的时间,支援军就损失了217台 汽车 。入朝作战两个月内,志愿军就损失了6243辆 汽车 。苏联在1950年一年之内,就提供给中国将近5000辆 汽车 ,到1953年战役停战协定签署之时,苏联已经提供给中国71000多辆 汽车 。可以这样说,直到中国有自己的 汽车 厂之前,我国所使用的 汽车 几乎都是来自苏联。
  
 战争对于国家的消耗是巨大的,特别是刚成立的新中国。但是在战争期间,国力不但没有相形见肘,还得到了提升,在战后,国民经济还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都得益于苏联对于中国的经济建设援助。
  
 中苏通过多次的商议和研究,决定由苏方向中国提供156个现代工业项目,目录如下:
  
 钢铁项目 2个
  
 有色金属项目 8个
  
 矿井 9个
  
 煤炭生产 1个
  
 石油炼油厂 1个
  
 机器制造 32个
  
 电机厂制造 16个
  
 化学厂 7个
  
 发电厂 10个
  
 医药企业 2个
  
 商品企业 1个
  
 除此之外,对于中国的国防工业的援助,苏联也提供了大量的设计以及数据资料,仅在1953年,苏联就提供给中国1198套资料。
  
 可以说,苏联对于新中国的援助几乎涵盖了全方面。苏联所提供的这些武器装备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也直接的为朝鲜战争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保障。彻底的改变了新中国建国之初百业凋敝的现状,使得中国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几乎当时较为先进的工业体系和军工生产体系。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些援助都不是“无偿”的,中国也是花费了14年的时间来还清,在还清的那一刻,也象征着我国终于成为中国军事装备的主人。

朝鲜战争,中国欠了苏联多少债?本是拖累却成为解放军奠基石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