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小孩怎样学理财

2024-05-14

1. 国外小孩怎样学理财

  美国儿童的理财教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同时也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通过美国教育部资助,全国34个州的3000所中小学生每年会参加一项储蓄计划;为美国而储蓄;计划。
 
   美国儿童理财教育最主要还是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孩子踏进幼儿园起,孩子们就会接受有关理财概念。他们会知道钱是什么以及钱在生活中是何等重要。在美国,鼓励孩子打工是教会孩子处理财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此外,美国人常常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或者捐赠,而小孩也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剩余物品全部捐给慈善机构。学校也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鼓励学生研究证券市场、投资理财、信贷业务,其中捐赠免税的理论也在课程中体现。
 
   英国:储蓄理财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
 
   英国人的理财教育方针是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并且把他们这种理财观念传授给下一代。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英国政府最近又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改革计划,根据这一系列计划,从2011年秋季开始,储蓄和理财将成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
 
   英国儿童事务官员表示,儿童从5岁开始就要接受理财教育,搞清楚硬币和纸币的区别,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到11岁的学生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学习如何管理银行和储蓄账户,如何做预算。
 
   以色列:更重视智慧与责任
 
   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犹太人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很有一套。据介绍,他们并没有明确地按年龄段划分为小孩子专门开设的理财课程。在犹太家庭教育中,关于钱的教育有以下几大基本原则:
 
   首先是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物权概念,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损害要赔偿,侵占要付出代价;
 
   第二,对于钱或者个人财产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费,犹太人讲究节俭,生活基本功能得到保障就可以。
 
   犹太人的理财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关于钱的最核心理念,那就是责任。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也就更进一步地知道了节俭。不光要节俭,还要懂得付出,懂得慈善。

国外小孩怎样学理财

2. 外国家长都是怎样培养宝宝理财的观念呢?

国外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财商,因为这关系到孩子未来的财富。那么怎样培养宝宝理财的观念呢?让我们看看外国父母是怎么做的。

1、教给孩子各种货币的价值和使用方法。家长注意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各种货币。他们小的时候主要认硬币,然后认大额纸币。教孩子养成节约的观念。美国父母,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父母,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节约观念。例如,一些孩子喜欢吃冰淇淋。如果买一个杯子要五毛钱,家长就告诉他:“你想吃就吃,但是我今天只能给你两毛五,明天给你两毛五才能买。”这是孩子节约观念的萌发。再比如,在一些节日或者平时,父母或者亲戚朋友也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或者让孩子得到一些劳动报酬。父母会帮孩子找有息银行开存款账户,教孩子如何获利。

2、让孩子体验自己赚钱的乐趣——父母鼓励孩子赚钱。很多加拿大中产阶级以上的父母都会鼓励孩子自己挣钱。在温哥华,孩子们挣钱的一种流行方式是送报纸。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赚钱的乐趣,父母会帮孩子应聘这份工作。因为许多孩子不满16岁,这是法律不允许的,父母开车跟在送报纸的孩子后面。我经常在路上看到这样的报童,一般是两个孩子在一起,拉着装满报纸的手推车,沿着路边挨家挨户地分发报纸。
另一种方式是,孩子们制作简单的食物,如柠檬汁和纸杯蛋糕,一些孩子在自家后院的车库里出售旧玩具或不必要的东西。除此之外,温哥华还有一些非政府组织,比如童子军,他们会在某个节日定期组织孩子们在各大超市门口统一售卖一些东西,所得款项用于慈善事业。

3、教孩子合理使用自己的积蓄。有些消费者除了给孩子提供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还让孩子用自己的积蓄消费。例如,如果一个孩子想买网球拍、自行车等。或者旅游,指导他动用全部或者部分积蓄。这样,孩子可以体验到用自己的积蓄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喜悦和兴奋,也可以培养孩子学会有计划理财的能力。

3. 财商教育,看看国外父母怎样教孩子理财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ehIK-VCVlQbxvfxoYghy0Q
 提取码: 664b 
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重视智商和情商的培养,轻视财商的教育,少家长围绕孩子考好大学来判断教育目标,认为跟高考无关的内容都没有用,从而忽视财商教育。青少年信用卡刷卡 无节制,存在超前透支消费;我们在一些媒体报道中经常看到 “房奴族”、“啃老族”、 ”“月 光族”.、“ 卡奴族”这样形容年轻人的理财误区,其根源是财商教育的缺失。

财商教育,看看国外父母怎样教孩子理财

4. 家长帮助出国孩子理财的方法

   国留学如何杜绝孩子挥霍无度?目前很多孩子都不太会理财,面对出国留学一个人独自生活,更是对金钱没多大概念,很多留学生都会陷入挥霍无度的误区。那么家长们面对这一状况该如何应对呢?
     分批汇钱给孩子 
    首先,不建议家长把几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一次性汇给孩子,毕竟这笔钱数额不菲,留学生往往年龄不大,没有能力来支配和掌管这么一笔财富,有可能会因为没有任何规划而挥霍无度。
    因为学校的学费是按照一年或者一个学期来支付的,支付完一年的学费之后,手上还有大把的钱,学生有可能会去买各种奢侈品,追赶时尚,甚至。有的留学生将所有费用全部挥霍一空,最后甚至靠偷窃来维持自己体面的生活。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在国外如果缺钱的话日子会很艰难,担心孩子受苦,因此会给孩子很多钱,就怕他不够花。其实,家长的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钱给多了,孩子往往只会挥霍,时间久了还会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失去斗志。钱给的`不够,孩子在生活上的确会拮据一些,但他由此学会了对钱进行合理规划,或者自己打工赚钱,从而学会自己谋生。
     预开海外账户 
    由于担心孩子刚到陌生的环境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很多家长会让孩子赴国外时随身携带很多现金。专家表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首先,目前我国政府对携带外币现金出境有严格的规定,出境时只能随身携带5000美元等值的外币,如果开具银行携带证,也只可携带10000美元等值外币,携带更多的外币,需要去当地外汇管理局开立批文,手续繁琐,限制严格,再说携带现金也不安全。
    家长可以通过银行比如澳新银行在国内预开海外账户,学生抵达澳大利亚后经过激活即可使用。在获得学生证后,前往当地任意分行,将账户转成学生账户类型,可免去账户管理费。

5. 美国儿童理财是怎么样的?


美国儿童理财是怎么样的?

6. 家长如何教孩子理财

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马克思
理财教育是一项必须从孩子抓起的工作,因为我们成年人的理财观念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童年的体验。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孩子对金钱的兴趣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孩提时代的游戏大多是“买卖行为”。在充满竞争与挑战、机遇与发展的年代,忽略对孩子理财智慧的启蒙和教育是不明智的、落后的。
那么,什么是理财?理财就是正确地认识金钱,灵活地运用金钱,科学地管理金钱。在短缺经济时代中,我们收入微薄,除了吃、穿、用外,所剩无几,根本谈不上理财。如今时代不同了,随着商业、金融、贸易等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和投资领域的大力拓宽,对人们理财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理财教育便成为使孩子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修课之一。
也许是受了中国一句老话“君子言义,小人言利”的影响,人们总觉得孩子还小,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离金钱越远越好;至于理财能力,长大了可以无师自通。似乎只有这样学习才能专心,情致才能纯洁,但事实远非那么简单。我们成年人大多有这样一种体会,改革开放以后,突然感觉自己在消费、金融、管理等知识面前一片茫然,不得不花几倍的力气去补习,否则就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常因理财意识不强而使自己蒙受巨大的损失。例如,本来是我国自己研究获取的科学成果却转化为外国人的财富,这样的惨痛教训不胜枚举。时代在召唤,在商品交流仍是人类最主要的社会生活活动的今天,在经济正逐渐走向全球一体化的21世纪,我们要奋起直追,把理财教育作为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培养的一个方面来抓,以这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实际行动来弥补我们因以往的偏见而造成的空白和缺憾。
理财教育专家认为,针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应该从知识、观念、实践三个方面入手,知识是基础,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实践是目的和结果,而且在孩子不同的年龄和成长阶段,这三个方面应各有侧重,不应该相互脱节。
首先,教孩子理财是从认识金钱开始的。父母从小就注意让孩子识别各种货币,我国的货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在孩子五六岁之前,他们只对具体的看得见的东西感兴趣。在这一阶段,要让孩子认识硬币,然后再认识数额大的纸币。并教孩子在使用中辨认各种货币的币值是多少。教孩子使用货币与教孩子学习加减法相结合,与买商品的活动相结合。让孩子知道各种货币之间的数量多少并如何才能做到等值。比如:
◎ 教孩子认识硬币和纸币,虽然一角硬币比五分的硬币小,但却更值钱;
◎ 告诉孩子玩具、零食需要用钱去换,并且给孩子实践的机会;
◎ 电视或广告上的玩具买回家后并不像电视里那么漂亮,而且不一定好玩;
◎ 好玩的东西很多,但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 用漂亮可爱的储蓄罐存硬币会很好玩。
在这个阶段,也许有的时候孩子任你费尽口舌,仍然坚持要买他自己想要的玩具,这没有什么奇怪的,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习惯性地听到家长说“不”,并向孩子解释为什么。
6岁-12岁的孩子是形成良好的观念和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孩子认识和分辨能力快速提升,学习事物的主动性加强了,在处理钱的问题上“能力”和“主意”也大大增强。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消费和理财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强调纪律性和约束力,同时加强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观的教育:
◎ 可以用零花钱,但数量是有限的;
◎ 用“自己的钱”买零食和学习用品;
◎ 让孩子知道钱是父母辛苦挣来的;
◎ 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存钱;
◎ 有的东西不能买,有的东西用钱买不到。
到12岁-18岁的青少年期,孩子已经基本懂事,可以教给他们一些实质性的理财方法:
◎ 制订支出计划,并据此执行;
◎ 可以利用假期打工挣钱了;
◎ 了解家庭的财务收支状况,包括父母为自己上大学做的准备。
当然,由于各个家庭的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不一样,父母的思想意识各有不同,在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也会千差万别,父母也会有各自的解决办法;但是孩子的身体与心理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孩子理财与教孩子其他知识和技能一样,知识会形成并影响孩子的观念,而观念则决定了实践的过程和结果。
希望家长能用合理的思想和方法,教给孩子科学的知识、正确的观念,并以此展开精彩的人生实践。

7. 求问美国父母如何教导孩子理财

即使家境困难,不到不得已,也舍不得让孩子打工,不愿意他们吃苦受罪。因此,在孩子成长求学时期,只要有任何的需要或物质欲望,父母们都会全身心地为孩子一力承担且尽量满足他们。而从笔者在美国生活期间所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虽然我们的文化存在差异,但美国父母在教育孩子理财方面,的确有着独到之处。
  美国父母支持独立,鼓励孩子从小尝试打工,让他们享受劳动成果。在美国,家庭不论贫富,总是让孩子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中学习独立,以及养成“用劳力换取所得”的观念。因此,大多数美国父母的孩子们很习惯打工,小至在家洗碗、扫地或帮邻居作临时保姆,大到给其他学生做家教等等,只要是可以赚钱的活儿,都会鼓励孩子去做。在学校里,校方也会让学生在一些特定的活动中学习、体验诸如募款之类的公益活动。例如,在每年的感恩节,童子军们就会外出筹募经费。在美国,我们经常会看到拿着手工饼干或慈善餐券到住宅区按门铃兜售的小朋友。
  在笔者居住区所在的教会每年暑假也会组织短期宣传队,让年轻学生们自动参加,前往墨西哥帮助当地居民盖房子,或是到台湾教区教来此过夏令营的小朋友学英文,同时传播福音。但这些活动所需的一切费用都是要由他们自己筹募的。因此,孩子们会通过举办说明会、义卖或替身为教会成员的家长们洗车等方式来筹集这些费用。
  笔者曾为此问过一些美国孩子的父母,为什么不直接供应孩子所需的费用?孩子们不是在作善事吗?但这些美国父母们一致的观点是,让孩子们通过这种用劳力去实现目的的生活经验会让他们很有成就感,同时,也能从赚钱不易的切身体会中懂得并珍惜劳动所得的每一份回报。这样,孩子们每花一分钱都会多些思考,会更懂得把金钱运用在最值得的地方熏这对孩子们一生的金钱观会有很正面的帮助。
  让孩子们接触到钱——让孩子自己安排零用钱,帮孩子提早有计划的储蓄和消费
  教导孩子面对欲望——用自己赚的钱买心爱的东西更有成就感
  孩子们是充满好奇的,特别是在玩具店里,琳琅满目的新奇玩意儿真让人难以抗拒。当孩子向你投以渴望眼神时,父母亲不必拒绝说:“不买,太贵了!家里已经有好几个了!”来制止孩子的欲望。在专家看来,这时可以把玩具从架子上拿下来,告诉孩子这样东西的价钱是多少,再问问他:“你打算怎么得到它?”之后,帮着孩子一起计划怎样存钱来购买。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量力而为,有计划地消费并且懂得珍惜得来不易的东西。
  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看得到”父母理财的好习惯
  例如,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奉献习惯,把零用钱中一定的比例存起来作为慈善用款,当金额达到一定数量后,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让他们亲自体会什么是“给予”以及“给予”给他所带来的感受,同时,让孩子们知道这些捐款用在什么地方、帮助了多少人、发挥了多大效果,最终让孩子真正体会并养成“施比受更有福”的人生观。
  这几点美国人的做法,能够给我国的家长们一些启发,它让我们明白,教孩子做金钱的主人和好管家,比替孩子赚钱,让他们坐享其成更重要。

求问美国父母如何教导孩子理财

8. 独到教育:美国家长如何教自己的孩子理财

目前,国外对儿童的理财商数(MQ)愈来愈重视,家长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早一步认识理财观念,并奠下财富基础。我们来看看各个国家对孩子理财都是怎么引导的。
日: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家长都鼓励孩子长大一点,就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打工挣钱。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给孩子买玩具时,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
德:童话打开金钱之门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小狗钱钱》风靡一时。让我们看看这本书讲些什么:“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告终,你会一事无成。尝试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试验,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孩子们在树立金钱观念外,还会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美:卖玩具换收入
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历史很短,所以美国人传统、保守的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同样,在子女理财教育方面,习惯花未来钱的美国人也与其他国家颇有不同。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英: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提起英国人,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保守,这种作风体现在理财教育方面则表现为,英国人更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在英国,从幼儿起就开始理财教育,并针对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
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文化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但终归有一点,他们都不害怕让孩子接触钱,反而更高兴他们懂得理财,并且为此付出辛苦去教育,孔子说有教无类,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需要教育,都有学习知识的权利,家长们可别为了传统,耽误了孩子的一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