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军师联盟》与历史不符的剧情,你注意到没?

2024-05-14

1. 盘点《军师联盟》与历史不符的剧情,你注意到没?

最近,《军师联盟》的开播引发了诸多三国爱好者的热烈讨论,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笔者也认真观看了相应剧集,觉得《军师联盟》的剧集中确实存在诸多与历史不相符合的情节,虽然不能算得上市中规中矩的历史正剧,但其在某些人物,诸如荀彧、荀攸、郭嘉、钟繇等一班曹魏老一代谋臣的解读和演绎上还是较为精准的,同时,该剧在情节的杂糅和虚构上也并非毫无头绪的空穴来风,亦有其道理。故而笔者认为,《军师联盟》是一部“历史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作品。

一、盘点《军师联盟》几处与历史不相符的情节
第一,时间线索混乱,出现了将各个时间段事件杂糅的情形。首先是曹操进爵魏公、魏王以及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的时间。根据《三国志》的相关记载,“(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董昭等谓太祖(曹操)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荀)彧。”亦即公元212年,曹操想要进爵魏公,而后遭到荀彧的反对,故而搁置,是年荀彧逝世,次年,即公元213年五月丙申,根据《三国志 武帝纪》的记载“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曹操)为魏公”。之后到了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根据《三国志 武帝纪》的记载“天子进公(曹操)爵为魏王。”而次年,即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根据《三国志 文帝纪》的记载,曹丕被“立为魏太子。”因此,这一条主线的时间顺序是,曹操进爵魏公(213年)——曹操称魏王(216年)——曹丕被立为魏太子(217年)。故而,剧中跳过了进爵魏公阶段直接进入到了魏王阶段。

其次是关于荀彧、崔琰活动时间的问题。史载,荀彧于公元212年,即建安十七年逝世,次年曹操才进爵魏公,公元216年,即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才称魏王,而此时荀彧已经过世数载。故而荀彧是不可能在在世的时候称呼曹操“大王”。而崔琰则是在公元216年因为几句评语而获罪,《三国志 崔琰传》载:“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故而曹操震怒,先处罚崔琰令其做徒隶,后赐死。崔琰之死距离荀彧之死已有数年时间,故而剧中所描述的二人合力相助曹丕为魏王太子的情形亦不符合历史。
第二,荀氏家族并未未卷入立嗣。上述所言,荀彧逝世与公元212年,而荀攸则于公元214年逝世,崔琰于公元216年被赐死,而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则在217年,虽然距离崔琰离世时间尚近,但二荀此时确乎逝世已久,因此是不大可能参与到其中的。故而,二荀和崔琰协助曹丕登位并非历史事实,而是艺术演绎。

第三,将历史上有关贾诩的内容转移增加到司马懿身上。《军师联盟》的主角是司马懿,但是历史上司马懿正式出场的时间并未像剧中那样早,虽然司马懿和陈群等确实在历史上组成了“太子四友”,协助过曹丕击败曹植,夺取太子之位,但司马懿的作用并非是剧中所言举足轻重。有些剧中司马懿交给曹丕的方法也非历史上司马懿的手笔。最典型的是,剧中,司马懿告诫曹丕“不违子道”,这实际上是曹魏谋士贾诩所教,而非司马懿,《三国志 贾诩传》记载:“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淄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而根据正史,曹丕上位太子,很大程度上亦是贾诩帮衬而非司马懿。而剧中确乎有将贾诩的诸多事迹转移增加至司马懿的身上。
以上即笔者所认为的几处较为重要的历史错误,当然,《军师联盟》的历史错误远非这几部分。但是,既然是艺术作品,那么也应该允许其有所改编、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而在笔者看来,《军师联盟》在相关情节上的改编也并非天马行空,亦有其依据。
二、《军师联盟》相关情节设计的合理之处
《军师联盟》虽然不是历史正剧,但其确有精彩之处,其对相关情节的设计和重构,虽然打破了历史的本来线索,但亦能自圆其说,给予观众思考。在笔者看来,《军师联盟》的合理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在符合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挖掘。在笔者看来,典型的片段即荀彧与曹操的最后诀别以及荀彧在见到空食盒后的反应。在荀彧与曹操最终诀别时,荀彧有这么几句声泪俱下的台词:
“臣二十年前追随明公,就坚信明公会匡扶汉室、拯救黎民,二十年过去了,臣左右支绌、苦心维持,小心翼翼地拿捏着这尴尬的分寸,指望臣的理想和明公的志向可以并存。可是今日,臣简单了。今日臣,只能回答,失望二字。”
“当初明公奉迎天子以令诸侯,我们共同起誓永为汉臣,可是今日的明公还是汉臣吗!”
这里很好地运用了艺术手段,还原了荀彧在曹操欲进爵魏公时的无奈、心酸甚至于悔恨,这样的台词描绘是精准的,表现了荀彧此时矛盾的内心,事实上,亦符合《三国志 荀彧传》荀彧反对曹操进爵魏公时所表达的“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而荀彧见到曹操所赠空食盒时,一句独白即:
“出仕三十年,荀彧今日终无汉禄可食。”
很巧妙地解读了空食盒的具体含义,堪称一绝。

第二种,是将类似人物的事迹进行重叠组合。在笔者看来,典型就是将贾诩和司马懿的形象和参与的事件柔和起来。不难发现,在《军师联盟》的前半段,尤其是司马懿和曹丕的对手戏中,许多对话都是历史上贾诩所教给曹丕的(最为形象的即上述例子),而贾诩和司马懿二人在为政处事上,确乎有相似之处,都擅于隐忍、深晓明哲保身,而后世对二人的评价也是颇具争议,故而《军师联盟》有意没有设计贾诩的形象,是否是觉得司马懿和贾诩二人类似,故而将两者形象融合。以至于观众在看司马懿时隐约也有贾诩的影子。虽然不符合历史,但由于二人个性类似,合而为一也未尝不是一种智慧的融合和大胆的尝试。
第三种,根据共同的利益诉求,杂糅不同时间段的事件。在笔者看来,典型的事件即荀彧和崔琰联合协助曹丕登魏王太子位。这个桥段是历史上没有的,但是曹魏内部分为汝颖集团和谯沛集团两大阵营则是确乎有之,而曹植的属官丁仪则属于谯沛集团,曹操是谯沛曹氏、夏侯氏的领头人,其之所以想要扶植曹植,也有希望扶植自己家乡势力的私心。而崔琰虽然不是正统的汝颖集团,但是清河崔氏亦是世家大族,世家大族不敢说有共同的道德追求,但是最起码是有共同的利益诉求的,因此,剧中表明上荀彧和崔琰的合作是因为二人共同的信念和理想,实际上背后还隐含这世家大族的共同利益诉求。因此,设计这样一个情节从历史上看,亦有合理之处。
三、《军师联盟》所表达的
那么,《军师联盟》既然不按照传统的手法,而采取了其与众不同的叙事方式,其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军师联盟》播出半部,所想宣扬的大抵有以下几点:
第一,讨论任人的标准。这在第一集月旦评的开场以及司马懿和杨修的辩论中就隐约有体现,之后又转移到了郭嘉和荀彧对曹操立嗣不同的态度,当然,以上的桥段历史上都没有记载,而《军师联盟》花费这么大的经历所要表达的应当也是对于用人标准的讨论,即到底是以长(旧的立法)合理,还是以贤(新的秩序)合适,虽然剧中以曹丕为代表的立长派获胜,但也并不能说明该种方式即为最优方式,标准孰优孰劣还是有待后人评说。

第二,弘扬一种坚守。这主要是通过荀彧和崔琰两个角色的塑造表达出来的。荀彧其人出身颍川荀氏,后既是家族领袖又是士林领袖,且其长期坚守匡扶汉室的理念,因此,当形势发生了变化时,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于是在剧中,他说到:
“我弃袁绍而投明公,那是因为在万古长夜当中,哪怕是一盏微弱的光芒也会让你身不由己地追随这光芒,至死方休,而明公就是这光芒。可是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天下大乱未止,而人心的初衷却是渐行渐远,你说,我这一生,到底成全的是什么?”
而这种坚守最终使得荀彧和曹操分道扬镳
就如崔琰在剧中所说:
“荀令君不在了,一个时代因他而结束了,许多人的希望也因他而结束了。”
而荀彧身上的,正是一种士人不忘初心、敢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暂时尘封,但是却能够引发后人的思考。
而剧中崔琰下狱后昂然赴死,他也说到:
“我们这代人,已经没有什么选择了,后世说我们愚忠也好,迂腐也罢,总得有人去做吧,哪怕是一点光,也要给后来者照个亮”
所要表达的也是不愿意因为形势的必然改变而舍弃最初的信念。

而如荀彧、崔琰之流,正史上中正平和、光明磊落,汉末士族的铮铮之铁骨、郁郁乎品质,于影视剧中亦不乏对信念的坚守和勇敢担当,此亦是当代知识分子所应反思和追求的。
《军师联盟》的剧集业已过半,至此,曹魏的第一代谋士已经基本谢幕,令笔者感到遗憾的是,有些重要人物如刘晔、蒋济等能和司马懿有对手戏的角色并未出现。那么,该剧最精彩的部分是已经完结还是仍有精彩继续,《军师联盟》对之后的故事如何解读?荀彧的时代结束,接下来的时代又该是怎样的?笔者认为还需拭目以待。
配图源自影视剧《军师联盟》
历史堂官方团队原创作品 文:陈思

盘点《军师联盟》与历史不符的剧情,你注意到没?

2. 《军师联盟》到底有多火?

烽火乱世、英雄辈出。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从开播以来,获得了不少影评人和媒体的好评,“填补三国影视空白”“这部良心剧把三国拍出了美剧范儿”,等等。那么《军师联盟》到底有多火?
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这部电视剧到底有多火。

该剧于2017年6月22日在两家电视台和网站上播出,6天时间里,收视率就从首播排名第7位跃升至第1位;在网站上线11天,播放量即将突破20亿。以致微博、微信朋友圈甚至街头巷议都能看到或听到与该剧相关的谈论。
这是一部古装剧,该剧的主人公司马懿,对于观众而言并不陌生。无论是名著《三国演义》还是史书《三国志》、《晋书》都有他的身影。
可以说,这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在小说《三国演义》里,他是诸葛亮的死敌,是诸葛亮北克中原、兴复汉室的主要障碍。而在史书上,一方面他是曹魏的功臣,为曹魏抵御外敌,平定辽东;另一方面他又以高平陵之变解除了曹氏的兵权,成为晋朝的奠基人,被奉为高祖宣皇帝。

当然,传统的正史在中国的民间并不畅销。中国老百姓所熟知的历史往往来自说书人那经过加工之后的口述,抑或来自戏曲舞台上那些脸谱化的唱念做打。因此,在民间,司马懿的形象则是一副长着凶恶嘴脸的奸臣,是被诸葛亮多次羞辱的对象。
然而,到了这部电视剧中,司马懿成为了全剧的主角,一切情节都围绕着司马懿的故事线索来展开。其中甚至不乏许多颠覆性的情节,如华佗的剖腹产、意图陷害司马家的杨修等等。尽管这些情节与此前观众们所熟悉的三国故事有很大出入,但《军师联盟》在观众心目中仍不失为是一部良心之作。
这种观众态度的转变,进而也影响到了电视剧定位的转变。在此之前,有关古代历史场景的电视剧,统称为“历史剧”。然而这种大范畴的划分本身是经不起推敲的。古典的四大名著皆属小说,并非真实的历史,如《西游记》是神话,《红楼梦》更是完全的架空。按理说,这些都不应该算“历史剧”,却又都被划入了“历史剧”的范畴。

《军师联盟》是有硬伤,但它的优点更值得我们点赞。如果我们对于《军师联盟》这样的剧集仍旧挑三拣四,可能以后连这样的电视剧都看不到了。

3. 军师联盟是不是历史正剧

作为一部以三国为背景的大戏,《军师联盟》不可避免地遭到众多历史爱好者的抨击,即,这部戏中有众多与历史线条不符合的事情,比如开篇官渡之战还没有发生,华佗已死,比如说,司马懿的二儿子司马昭已经出生,等等,这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陈寿的《三国志》大相径庭,与历史相比是错乱的,这也是《军师联盟》备受诟病的一点。导演张永新在采访时就曾说过,“从我们策划讨论的时候、剧本构建的时候,其实一直说这不是一部历史正剧。我们也有留意到一些观众纠结于前几集时间轴的问题,我们并非故意解释,《军师联盟》说白了就是以司马懿为核心的家族的和曹氏家族之间故事,在故事的创作上,我们基本做到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这本身就不是一部正剧,如果你非要以正史的观点来看戏,就有点吹毛求疵了,电视剧毕竟是经过创作的。当然一部值得推崇的好的历史剧应该是在符合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增加细节,虚构故事,丰满人物形象的。即使我们推崇万千的《康熙王朝》与《大明王朝1566》都有许多与历史不相符合的事实,但我们不能否认它们是好剧。《军师联盟》当然不是一部十佳的历史剧,它直接告诉你它不是正剧,它不过是在大事不改变的情况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它不是历史书的完全再现,而是小说的再创造。

军师联盟是不是历史正剧

4. 军师联盟是不是历史正剧

 
  作为一部以三国为背景的大戏,《军师联盟》不可避免地遭到众多历史爱好者的抨击,即,这部戏中有众多与历史线条不符合的事情,比如开篇官渡之战还没有发生,华佗已死,比如说,司马懿的二儿子司马昭已经出生,等等,这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陈寿的《三国志》大相径庭,与历史相比是错乱的,这也是《军师联盟》备受诟病的一点。
  导演张永新在采访时就曾说过,“从我们策划讨论的时候、剧本构建的时候,其实一直说这不是一部历史正剧。
  我们也有留意到一些观众纠结于前几集时间轴的问题,我们并非故意解释,《军师联盟》说白了就是以司马懿为核心的家族的和曹氏家族之间故事,在故事的创作上,我们基本做到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这本身就不是一部正剧,如果你非要以正史的观点来看戏,就有点吹毛求疵了,电视剧毕竟是经过创作的。
  当然一部值得推崇的好的历史剧应该是在符合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增加细节,虚构故事,丰满人物形象的。
  即使我们推崇万千的《康熙王朝》与《大明王朝1566》都有许多与历史不相符合的事实,但我们不能否认它们是好剧。
  《军师联盟》当然不是一部十佳的历史剧,它直接告诉你它不是正剧,它不过是在大事不改变的情况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它不是历史书的完全再现,而是小说的再创造。
  
   

5. 军师联盟是历史正剧吗 军师联盟历史误区盘点

  历史上确有韦小宝其人
  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是千古名句,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但凡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都会背,也成了人在逆境中最常用的自我安慰之语。
  其实,逆境不仅是老天降大任的必经之路,也是老板降大任的前兆。韦小宝一个扬 州妓院溜出来的小流氓,混到皇宫里跟皇帝摔了几天跤,彼此小玄子小桂子相称。他天赋胆大狡猾,骗死人不偿命,拿得出手的功夫实在没几样。小说里说:韦小宝后来之所以成了天下第一福将,全因为康熙少年心性,心里想这个小桂子人才不如自己,武功不如自己,头脑更是不如自己,派他出去办事,就好像派了自己的替身出去一般。小桂子都能把事情办好,那小皇帝自己出马,就更是手到擒来的了。
  据说韦小宝的原型,叫隆科多,实有其人,是康熙训练的少年摔跤手,在擒拿鳌拜这场重头戏中立下汗马功劳。隆科多可没有韦小宝这么好运气,他出了大力气,立下大功劳,却没有像韦小宝一样扶摇直上,仕途亨通。他一直被人排斥打击,而且康熙对这个少年朋友竟好像完全忘到了脑后似的,对他所受的欺负完全不理不睬。康熙到了晚年,才告诉隆科多说,我做了一辈子皇帝,阅人无数,那么多的人才,你是最好的一个。刻意给你许多磨难,就是怕你少年得志心生骄傲。残酷的社会折磨人也成就人,现在你是个一等的大人才,我可以放心地把你留给下一任皇帝了。隆科多听了,大为感动,觉得这辈子的苦都是值得的。康熙死后,宣读继位诏书这么重要的大事,都是隆科多担任,他在雍正一朝,终于大展了一番拳脚。
  不过隆科多那时代,皇帝不用他,他除了老老实实猫在家里韬光养晦,没别的出路。我们这一代,大可以嚷嚷一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潇潇洒洒就投奔别处了。沉不住这口气,自然也就浪费了老天爷这番历练打压的苦心,看不到黑暗之后的黎明了。

军师联盟是历史正剧吗 军师联盟历史误区盘点

6. 盘点《军师联盟》与历史不符的剧情,你注意到没

郭嘉投入曹操麾下,担任司空军祭酒,这个要这么看——司空+军祭酒。

司空是曹操的官职,东汉为“三公”之一,不是三公消费,是司徒、司空、太尉三个官位,地位崇高,有“自辟僚属”的“开府”权力,也就是自己招公务员,国家承认职务给待遇。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申请在司空府设置了军师祭酒这个职务,也就是郭嘉担任的军祭酒,是《三国志》的作者晋朝人陈寿为了避讳司马师的名字,去掉了师字,可以看做是曹操为郭嘉因人设岗,萝卜招聘。
曹操此时的官位是司空、行车骑将军,他赖以掌握整个军政集团的组织结构,仍旧是在汉朝的体制下,汉朝的常规政府机构称为“公府”,他的机构称为“霸府”,他在“公府”的代表就是尚书令荀彧,所以尊称“令君”,而“霸府”由他自领。曹操的“霸府”和“公府”一样,都是合法的政府机关。
与我们来自于明清的君臣理解不同,在东汉乃至魏晋南北朝的政治逻辑里,“府君”和“属吏”之间是明确的“君臣关系”,也即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总结的,当时的士大夫具有明确的“二重的君主观念”,即皇帝是君、府君也是君。
《后汉书·郅恽传》记载,汉光武帝时汝南太守欧阳歙想向朝廷推举督邮繇延,引发僚属议论:
恽(郡功曹郅恽)于下坐愀然前曰:“……明府以恶为善,主簿以曲为直。此既无君.亦复无臣,恽敢再拜奉觥。。”歙色惭动,不知所言。门下掾郑敬进曰:“君明臣直,功曹言切,明府德也。可无受觥哉?”
可见早在东汉初期,太守已经和僚属以君臣相待,另见《后汉书·独行列传》:
修排合直入,拜于庭,曰:“明府发雷霆于主簿,请闻其过。” (宰)晁曰:“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修因拜曰:“昔任座面折文侯,朱云攀毁栏槛,自非贤君,焉得忠臣?今庆明府为贤君,主簿为忠臣。” 晁遂原意罚,贳狱吏罪。
以上为东汉初年,再来看东汉末年,程度上只多不少,《三国志注·刘表传》引傅玄《傅子》:
嵩(刘表之僚属韩嵩)对曰:“嵩,守节者也。夫事君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设计未定,嵩使京师,天子假嵩一官,则天子之臣,而将军之故吏耳。在君为君,则嵩守天子之命,义不得复为将军死也。唯将军重思,无负嵩。”
这段话有点绕,是韩嵩向主君刘表剖白心迹,自己被刘表任用,有君臣名分,就会以死忠君,但是,如果自己受刘表委派到京师,汉天子授予一官,则自己就是天子的臣子,只是刘表的故吏,尽忠之节,就要转移到天子身上。
这也是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的根本价值所在,即在各个割据势力瓦解之时,以天子诏的形式,分化对方的团队,最终以汉室的名义将臣属于对手的士大夫消化掉,再选择其中精华部分纳入曹操自己的“霸府”。
具体的方法就是对人才在汉官的基础上,授予“霸府”的“参军事”头衔,比如荀攸、贾诩、钟繇、华歆、王朗、董昭、陈琳等人,再在“霸府”的职务序列里进行迁转,纳入自家的集团。
这个顺序正好和韩嵩与刘表的情况反过来,即藩镇到朝廷,“忠”的对象由小到大,而曹操这里则可以由大到小。
当然,郭嘉这种直奔曹操府中的,不需要这么麻烦,委质效忠的对象就是曹操,自然只有一重君臣之义,曹操就是君,他就是臣,自称“臣”有什么奇怪的?
再补一条汉代称谓的材料,见《汉书·爰盎传》:
刺者至关中,问盎,称之皆不容口。乃见盎曰:“臣受梁王金刺君,君长者,不忍刺君。然后刺者十余曹,备之!”
一介刺客自称“臣”,唤爰盎为君,此时爰盎不过一个退休的老头罢了。

7. 《军师联盟》这部剧的历史算比较正的史吗

看了一点,编剧可以,至少什么地方该轻什么地方该重,什么地方循史什么地方虚构,都拿得挺有分寸。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也吃得很透,不是只看过几本小说就夸夸其谈的层次。演员演技两极分化,有很稳的,稳过老三国的水平;也有的太浅太做,儿戏一般。——此段表达总立场以免曲解,如觉无关请忽略。
至于你说它的历史正不正,那要看什么标准。《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不少,但终是有一个全面的历史框架,几个政权,时代更迭的一代又一代人,故虽是小说但历史感极强。而此剧反之,很多事件都直接出自史料没有受小说影响,同时也有自己的发挥,因此单从历史事件上来看是更贴近正史的。然而比起老三国等,这部剧的历史感却弱了很多,更多时候像是在借用历史背景来表达一些个人化的心态、选择、抱负之类,这些东西绝大部分都不是历史的而更像是现代式的,处处可见并且贯穿全剧。所以我的理解是:《军师联盟》这部剧比小说更贴近正史,但它的主要精力却不在这一点上,而是属于和历史毫不相干的范畴。它是在正史上展开的,但最好不要当历史去看。

《军师联盟》这部剧的历史算比较正的史吗

8. 许多人都弃剧了,你还在看《军师联盟》吗?

于我,答案是肯定的。
许多人在开篇时就被吸引了目光,弹幕也是各种6得飞起。热血的篇幅,紧凑的剧情,还有各种戏骨在狂飙演技,掀起一片好评热潮。
但是随着老戏骨在剧中的“逝世”,留下来的几个演员怎么看怎么不“走心”,而且戏份的重点似乎也从“权谋”走向了“家庭”。
不知不觉间,这剧感觉开始有点鸡肋了啊,许多网友大呼“波酥和涛爷的演技也拯救不了这开始走下坡路的剧了”。

首先,我想肯定一下这部剧的整体。良心之作是肯定的,没有哪部剧拍摄要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布景,特效,人物服装,礼仪,都算是到位的。
再来说剧情。说起三国,就算没有读过史书,也能摘出那么几个名人来说的头头是道。可是,别忘了,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各种周边作品,都是“戏说”,是在史实的基础上,编纂而来的。其既然并非正史,自然与大家所熟知的其他“演义”有不同的地方。
而且,这部剧是以司马懿为主而写的,从其青年时期一直写到死,自然侧重点有所不同。司马懿其人,不过是少年时期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不代表他一开始就善权谋。因此,剧情循序渐进也是有道理的。

许多人说这剧当叫《司马懿》,叫什么《军师联盟》,其实不然。
开篇有军师祭酒郭嘉,尚书令荀彧,主簿杨修,后有江东鲁肃,尚书崔琰。这些人都是历史上极聪明的谋士,他们的出现,所做的事情,在剧中就是为了给司马懿铺路的。剧中郭嘉的话,荀彧的死,崔琰的牺牲,都对青年时期司马懿有着很深的影响,这影响着他中年时期的态度和心理,以及对权谋的认知和应用。
接着说说现在剧情的走向:曹丕登基,立刻有内忧外患。主战派宗亲一方面要出击孙刘,一方面要守住田地。主休派士族,求休养生息,以储国力,再战不迟。因而有了新政的推行,司马懿广揽学生,曹丕帝王心术渐长,对司马懿颇有猜忌。又因为君臣不同心,曹丕安插柏灵筠到司马懿身边做内应的事。

看似剧情有了跑偏,但其实是为司马懿的人生转折做铺垫。
司马懿的家庭,一直都有不小的篇幅。夫人张春华与校事府汲布之间的纠葛,使得司马懿收了这样一员大将。义妹郭照与曹丕两情相悦,纵与曹丕鹣鲽情深,也兼顾着司马家的安危。柏灵筠虽是曹丕安插的眼线,但已对司马懿心生爱慕。不畏强权的邓艾,聪慧过人的钟会,这些人对司马懿的选择和要走的路都有着很深的影响。
而且,现代人改变历史演义,多会加入些现代人的观点,以迎合大众的口味。
时至这剧到终结,也只是上部的完结。待新政完全推行,国力强盛的时候,大魏便会出兵战孙刘,届时肯定会有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对战,包括与鲁肃等人之间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