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隆自曝前高管涉嫌侵占超10亿,董明珠这是被人坑了?

2024-04-27

1. 银隆自曝前高管涉嫌侵占超10亿,董明珠这是被人坑了?

是的,可以说从这件事情上来说董明珠被坑了,而且被坑的是非常的惨,甚至可以说这是董明珠她自己任性的代价,或者一开始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经过这些事情出现之后现在的她肯定也非常的后悔,毕竟当时她决定增资银隆的时候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格力公司的董事都不同意她这么做,后来还是她自己拿出个人的部分的资产与王健林以及刘强东等人对银隆投资,但是没有想到银隆内部居然出现了作为公司大股东以及作为原董事长的魏银仓和作为银隆原总裁的孙国华涉嫌侵占公司的利益,金额高达超10亿元,这估计也是董明珠怎么也想不到的事情就这样出现了。

其实之前在一档节目中采访魏银仓的时候,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就出现了矛盾,毕竟董明珠一开始对于投资银隆非常的有信心,逢人都会讲关于银隆新能源的电池技术,也解释自己为什么冒那么大的风险对银隆投资,当时她也一度的被人评价为是银隆新能源电池技术的代言人,其实董明珠她本人对于新能源汽车有很大的宏观思想,她也有自己的造车梦,特别是当时港珠澳大桥通车的时候,银隆造的新能源汽车作为第一辆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董明珠也是非常的高兴,但如今也是事与愿违。

目前董明珠和魏银仓的关系也是冷到了极点,可能刚开始董明珠对于魏银仓还是比较认可的,所以才会宁愿冒着风险也要追加投资,但是后来慢慢的对魏银仓的印象也发生了转变,特别是两次的人事变动,也让他们两个人彻底撕破了脸皮。

银隆自曝前高管涉嫌侵占超10亿,董明珠这是被人坑了?

2. 负债百亿、创始人潜逃,董明珠为何要执意接下银隆这个“烂摊子”?

  辗转5年,格力终于以18亿“拿下”银隆! 
   2021年8月31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通过参与司法拍卖拍得珠海电动车企业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成交价格为18.28亿元。
   另外,董明珠将其个人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的表决权委托给格力电器。由此,
    银隆新能源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这也意味着 格力和董明珠离期盼已久的“造车梦”更近了一步。 
       豪掷18亿,格力收购银隆新能源 
   8月31日,格力电器发布《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告称,格力电器竞得银隆新能源30.47%股权,同时,董明珠将其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公司行使。
   此次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将合计控制银隆新能源5.29亿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占银隆新能源总股本的47.93%, 银隆新能源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对于此次交易,格力电器表示,由于董明珠担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同时持有银隆新能源股份,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本次交易无须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波折不断,董明珠对银隆执念深厚 
   说到格力与银隆,就不得不提到关键人物董明珠。在这场长达5年之久的合作中, 董明珠可以说是推动格力拿下银隆的重要甚至唯一关键人物。 
   早在5年前,格力电器就动过收购银隆新能源的念头。当时新能源 汽车 成为全球最大的风口,眼光长远的董明珠也决定进军 汽车 赛道。
   2016年8月,在格力电器第十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格力电器拟收购银隆新能源100%股权的相关议案。结果让董明珠没想到的是,在同年的股东大会上, 格力电器多数中小股东都对这个收购方案投了反对票,收购最终以失败告终。 反对原因之一是收购的估值过高,董明珠还因此在股东大会中发怒。
   但是执意切入造车领域的 董明珠竟然自掏10亿腰包,  然后拉上王健林、刘强东共同出资30亿元取得了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其中董明珠个人占股7.4627%,是银隆第五大股东。 增资扩股后,珠海银隆的整体估值达到134亿元,跻身独角兽企业行列。
   董小姐对珠海银隆的信心,从来不只表现在口头上。 短短几个月后,董明珠就增资扩股,持股份额达17.46%,成珠海银隆的第二大股东。 从第五大股东跃至第二大股东,董明珠用行动向外界表明“做新能源”的决心。
   “我替银隆保证———用银隆的车保十年不换,电池坏了算我的,这就是中国骄傲。”“收购银隆失败,是因为有人鼠目寸光。”董明珠信心十足地表示。
    对银隆的重视,更体现在董明珠的回乡投资上。 
   2017年5月9日,总投资100亿元的银隆新能源南京产业园项目在溧水经济开发区正式开工,这也是银隆在全国布局的第五大产业基地。
       而为了让银隆顺利入驻家乡南京,董明珠曾四访溧水: 
   开工仪式上,回到家乡南京的董明珠表示,银隆新能源将把南京作为华东地区的重要基地,提升辐射全国和世界市场的带动力,带动更多产业在南京落户,为南京经济 社会 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即便是在2018年银隆相继爆出停工、裁员等负面新闻后,董明珠依然没有放弃对银隆投资。 
   2019年8月, 格力电器出资1530万元,与珠海银隆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 ——珠海横琴格力华钛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三年前没能投资珠海银隆的遗憾,正被格力电器以另一种方式“弥补”。
   如今,五年已过,格力电器终于将银隆新能源收入麾下。
       7个月亏损7亿元,银隆负面缠身 
   虽然董明珠如愿拿下银隆,但投资界依然不看好此次合作。其中直接的一项就体现在 银隆高位的资产负债率。 
   数据显示,2020年银隆新能源实现营业收入43.25亿元,净利润-6.88亿元。2021年1~7月,银隆新能源实现营业收入10.58亿元,净利润-7.63亿元。截至2021年7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281.49亿元, 负债总额227.2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0.75%。 
    而公司在管理上也问题连连。 
   2018年,银隆新能源屡次被曝出工厂停工、被供应商拉横幅讨债等消息。紧接着银隆新能源大股东魏银仓及原总裁孙国华被曝出通过关联交易侵占公司利益,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2019年4月25日,银隆原总裁孙国华等6人被抓,但 创始人魏银仓却早已经远走美国。 随后事件不断发酵,董明珠也与珠海银隆原控股股东及管理层产生分歧,一度对簿公堂。
      从行业发展角度,更是未能获得相关人士认可。
   当前正值新能源 汽车 市场蓬勃发展之际,但为何身为“综合性新能源产业集团”的银隆新能源却陷入了持续的亏损中?
   家电企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指出, 新能源 汽车 的火热,其实说的主要是轿车的火热,而非客车的火热。 
   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根据终端上牌信息,2021年1~7月新能源客车累计销售2.11万辆,同比下降5.3%。在新能源 汽车 整体销量大增的背景下, 新能源客车销量却出现了下滑。 
   刘步尘同时指出,客车和轿车一个非常大的区别是, 客车的收款非常难,账期一般都在5年,轿车则是一下子就付清了。 所以客车虽然也是新能源 汽车 ,但和轿车完全是两个概念。
   因此,从逻辑上来说,几乎无法理解格力电器为何控股珠海银隆,因为这表面上来看并非是优质资产,而且银隆业务和格力电器的业务很难形成协同,甚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银隆新能源就是个烂摊子。” 
       董明珠究竟看中了银隆什么? 
   既然银隆新能源都沦落如此了,为何格力还决意“上车”呢?
   对于收购原因,格力电器在公告中表示, 是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落实“立足家电行业,稳步拓展多元化新兴业务”发展思路的重要举措。 
   另外, 格力电器称此次交易双方能收获协同效应, 格力电器能在公司治理、市场拓展、研发协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多维度赋能标的公司,提高其产能利用率和产品竞争力。格力电器认为,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和银隆新能源能够充分发挥双方优势,资源共享, 实现“1+1>2”的效果。 
   但从根本来看,格力和董明珠看中的是银隆新能源在纳米级钛酸锂技术及现有锂电池方面的产能。
      董明珠早在入股银隆时就表示,格力看重的是银隆所掌握的钛酸锂电池技术,收购不仅能让格力快速切入新能源电动 汽车 领域,更重要的是在储能业务上大有作为。 “我愿意拿着我所有的资产投入银隆,因为这是中国进入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 
   资料显示,银隆新能源所开发的纳米级钛酸锂技术,能够研制出超强快充、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的钛酸锂电池系列产品。且银隆新能源拥有40多条钛酸锂和磷酸铁锂生产线,其钛酸锂电池产能能排到世界前列,而其磷酸铁锂电池产能能排到全国前列。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钛酸锂”只是一项小众技术,还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更何况, 银隆新能源目前接连亏损的经营现状,或更难以“自身之力”推进商用化进程。 
      董明珠的“造车梦”能否最终落地,格力期待的“1+1>2”能否实现?一切,还需要时间和市场来检验。 
    参考资料: 
    每日经济新闻:《豪掷18亿元,格力电器“拿下”7个月亏7亿多的银隆,董明珠造车梦再燃?》 
    中新经纬:《格力电器18亿控股银隆新能源 “造车梦”能否实现?》 
    苏商会:《100亿!董明珠在南京干了件大事,张近东也来了…… 》 

3. 董明珠以个人名义收购珠海银隆的股份,到格力完成对珠海银隆的控股,中间存在什么融资风险

格力公告拟定增购银隆,凡夫俗子综合有关市场信息初步分析利好如下,一是有利于再造一个格力。得益于国家新能源战略支持,银隆去年爆炸式增长,其中新能源电动车销量增22倍多,销量过百亿,合理预期四年左右可让格力产值翻翻。二是有利于提高市盈率。格力市盈率不足九倍,可比性强的比亚迪现在是约54倍,其他小盘新能源个股市盈率多在此以上。三银隆控股有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其锂电池拥有行业龙头地位,掌握有行业标准制定权,定价权,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支持领域。风险在于银隆最近大半年接连两次融资,扩展步伐很大,格力本次融资定价非常关键,如果高于之前的中信证券和三峡投资成本较多,且后续发展不好,则有钱多人傻冤大头的嫌疑。考虑董总的品性和精明,考虑格力的管理水平,之前双方机器人项目合作实现双赢,个人乐观预期本次重组,如大盘在未来两个月保持稳定向好,短线三五个板可以期待,中长期则取决于双方合作绩效。股市风险莫测【摘要】
董明珠以个人名义收购珠海银隆的股份,到格力完成对珠海银隆的控股,中间存在什么融资风险【提问】
格力公告拟定增购银隆,凡夫俗子综合有关市场信息初步分析利好如下,一是有利于再造一个格力。得益于国家新能源战略支持,银隆去年爆炸式增长,其中新能源电动车销量增22倍多,销量过百亿,合理预期四年左右可让格力产值翻翻。二是有利于提高市盈率。格力市盈率不足九倍,可比性强的比亚迪现在是约54倍,其他小盘新能源个股市盈率多在此以上。三银隆控股有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其锂电池拥有行业龙头地位,掌握有行业标准制定权,定价权,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支持领域。风险在于银隆最近大半年接连两次融资,扩展步伐很大,格力本次融资定价非常关键,如果高于之前的中信证券和三峡投资成本较多,且后续发展不好,则有钱多人傻冤大头的嫌疑。考虑董总的品性和精明,考虑格力的管理水平,之前双方机器人项目合作实现双赢,个人乐观预期本次重组,如大盘在未来两个月保持稳定向好,短线三五个板可以期待,中长期则取决于双方合作绩效。股市风险莫测【回答】
可以把这个风险说的详细点嘛我不太理解【提问】
我想知道融资过程中有什么财务风险【提问】
大概意思就是董明珠是不会存在风险的,她也是商业大卡当了好多年了,已经不知道垄断了多少企业家,说有风险最大的就是格力,资金风险,后起的企业是超不过已经有绝对实力的董明珠的【回答】
格力这种做法一个不好就是面临资金问题【回答】
那格力存在的融资风险具体有什么呢【提问】
具体还没明确出来,都在找破绽的【回答】

董明珠以个人名义收购珠海银隆的股份,到格力完成对珠海银隆的控股,中间存在什么融资风险

4. 银隆,董明珠的黄粱一梦

10月20日,银隆新能源的股权出售信息又一次地出现在阿里拍卖平台上,这已经不是今年银隆新能源第一次对其股权进行出售,但同时也不是最后一次。11月之前,银隆新能源还将有2次股权拍卖。
在已经进行的7次拍卖中,银隆新能源共计划卖出股份3155万股,但最终仅成交了7万股,成交率只有2%。

一方面,银隆新能源正在火急火燎地出售股权,但另一方面,10月初,董明珠在国庆复工后的第一时间为银隆站台,携银隆新能源的总裁赖信华(格力高层)拜访天津市政府。
此时,银隆新能源的整个局面让人有点看不清,摸不透。
乘风而起的银隆
银隆新能源的故事应该从2008年开始说起,2008年对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关键的一年,它被称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元年”。
那时的银隆新能源还是珠海银隆,老板魏银仓在2008年创立公司,创立之初,这家公司仅仅只是以锂电池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的小公司,但很快他发现了风口,在2010年花费5700万美金(约合4亿人民币)收购美国奥钛53.3%的股份。由此,银隆便拥有了打造纳米钛酸锂电池的技术实力。
电池是车企角力新能源汽车市场最重要的一把宝剑,比起2011年才成立的宁德时代,当时的珠海银隆则算得上是电池领域的前辈。
而珠海银隆在关于纳米钛酸锂电池的宣传中写道,这是一款具备6分钟充满电、拥有2.5万次至3万次的循环寿命、可使用寿命长达30年的优质特性的电池产品。
正是因为珠海银隆所拥有的这项核心技术,格力董明珠看着它,似乎发现了一个闪耀着光芒的宝藏。

2016年4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将在2016-2020年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所以在政府的补贴政策出台后,中国新能源汽车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相比新能源汽车的蒸蒸日上,格力所在的家电市场却并不太乐观。
2016年格力发布2015年财报时,总营收1005.64亿元,同比下滑28.17%,格力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而朝阳产业——新能源汽车便是董明珠心中的“一笔好买卖”。
同年,她宣布格力电器准备以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100%的股权,虽然最后在格力股东们的极力反对之下,这一场收购并没有达成,但却让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时声名大噪。
以格力之名收购珠海银隆没有成功,这并没有使董明珠对珠海银隆的兴趣减弱。或许彼时在董明珠的心中就只有一种信念,“跨界造车,我董小姐造定了!”
最终,董明珠“举债投资”,以个人名义联合了万达的王健林、京东的刘强东,这三个车圈门外汉成为了珠海银隆的股东,而珠海银隆也更名为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夜“黄金”成糟粕的电 
在2016年,董明珠跨界造车已经不是业内的第一人。
2014年创立蔚来的李斌和2014年创立小鹏汽车的何小鹏都曾是个互联网人。从某种程度来说,互联网人和造车之间的联系还不如传统制造业出身的董明珠,而掌握电池技术的银隆更是董明珠造车的底气。
董明珠造车看似将会顺理成章的成功,但偏偏原先的珠海银隆就是个坑。
在董明珠入股银隆之后,因个人名气给银隆品牌注入的生机实际上给了银隆两年的辉煌。2017年,银隆新能源客车年销量6626辆排行全国第四,2018年则以7278辆的年成绩仅次于宇通、比亚迪排第三。
改变发生在2019年,银隆的销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全年销量仅为2708辆,同比下滑62.76%,位列新能源客车销量榜的第十位。

实际上,在客车市场遭遇困境的银隆新能源在乘用车领域的发展也并没有因为掌握了电池这一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而崛起。
钛酸锂电池技术其实不符合主流电池发展路线,它的能量密度低且成本高,只能勉强适用于新能源客车领域。一切都不像最初广告上打的那么响亮,相比钛酸锂电池,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则更适合乘用车。留给钛酸锂电池的机会,在未来几乎为0。
此时再看原来被董明珠认为是“王炸”的这张牌,最后就如同“对3”一般,起不到任何作用。
粗制滥造的艾菲
客车市场显然不是董明珠在最初入股珠海银隆时的打算,乘用车才是。
2019年初,铁娘子董明珠在央视《对话》节目中就曾痛批中国车企粗制滥造。节目结束不久,银隆新能源就推出了自己的首款量产车——银隆艾菲,一款对标别克GL8的MPV就此诞生。
售价高达43万元的艾菲,以不如五菱的外观和90年代初老旧的内饰,诠释了董明珠口中的粗制滥造,业内也有人称之为“工业垃圾”。
最终,2019年上市的艾菲仅卖出2708辆,销量惨淡。拥有强大个人IP的董明珠,在薄弱的产品力面前,依旧拉动不了它销量。伴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无论是艾菲还是银隆都只会更难。

无休止的股东内斗
当然,银隆的经营状况一直都很难,这个问题在董明珠入股后也没有改善。
2018年初,银隆新能源被爆出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超过10亿元,河北武安工厂大面积减产,南京产业园一度被法院查封等等。
2018年11月份,大股东银隆集团以及银隆集团实际控股人魏银仓、前高管孙国华涉嫌侵占公司利益超10亿元。
同日,魏银仓与孙国华声明“向有关部门举报董明珠违法犯罪的事实”,指控董明珠“利用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职务谋取私利”“损害上市公司格力电器以及其股东利益”“涉嫌构成贪污”等多项罪名。
2019年4月,银隆官微发布声明,该公司董事、原公司总裁孙国华在内等六人已被刑拘,涉及侵占公司利益总计超过14亿。
至此,董明珠与老股东们的爱恨情仇才终于是告一段落。

有人说,银隆走到今天,技术没跟上是根本原因,但其实,人一直是问题的根本。“铁腕”董明珠从进入到银隆之后就无法发力产品,一直被人的问题绊住了脚步。
写在最后
如今,面对更加艰难的市场环境,和已经千疮百孔的银隆,最终又有谁会全面接手?
或许,这个答案依旧会是“董明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银隆死了又何妨,董明珠还活着啊

文 | 姜富贵 
阿里拍卖网再次出现银隆新能源的身影,更确切地说,是董明珠的身影。
10月20日,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27元的价格,拍卖550万股股权。算上这次,今年7月以来,这家公司已经累计拍卖七次股权。当然,本月结束以前,银隆还要经历第八次和第九次的股权拍卖。
 
“十连拍”完成在即,不知道董小姐内心作何感想。截至目前,银隆新能源共拍卖股份3155万股,成交率仅为2%,共7万股。尽管降价出售,新拍卖下的围观和报名者依旧寥寥。

银隆新能源曾承载着董明珠的造车梦,结局却是一地鸡毛。如果说董小姐能从这段经历中学到什么,那么大概是要选准投资标的。
 
格力最初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在2016年。彼时,中国新能源市场持续暴涨,2015年产销同比增长均超3倍,市场前景广阔。而同一时期,国内空调销售量与销售额却双双下降,市场天花板初现。已是空调届老大的格力,必须改变空调占大头的原有营收结构。
 
新能源汽车无疑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更何况,当时“跨界造车”的董明珠并不孤单——李斌、何小鹏、贾跃亭等一众互联网人分别成立蔚来、小鹏、乐视超级汽车等。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也与传统车企合作,试图打造新一代“互联网汽车”。
 
别说造车经验了,互联网人连制造业经验都没有,被吴晓波称作“制造业未来”的格力凭啥不能造?再者说,有了车,格力就能顺势从家用空调切进汽车空调领域,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
 
一切简直“天时地利人和”。

“造车!”董明珠一声令下。保险起见,格力并未像蔚来、小鹏一样走“从零开始”的造车路线,而是选择通过收购新能源车企的方式,完成“跨界”。
 
坐标同于珠海的银隆新能源,成为“董选之子”。严格意义上讲,当时的银隆新能源也并不能完全称之为一家车企,目前其在售的艾菲、5024EV两款车型都是格力入局后生产的。
 
2008年成立之初,银隆新能源只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锂电池为主的小公司。要说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有啥吸引董小姐的,或许是创始人魏银仓在2010年用不到4亿元人民币,从美国奥钛纳米科技换来的钛酸锂电池技术。
 
要么说“走上成功路,包装第一步”呢。这种成本高、能量密度低的电池技术被银隆捧上天际——6分钟充满电、循环寿命超过2万次、可使用寿命长达30年......
 
董明珠一眼相中:“银隆就是埋在沙子里的金子,我要把它挖出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2016年,“格力130亿元收购银隆100%股权”的提议在股东大会上被否决后,“银隆伯乐”董明珠宣布以个人名义投资,并拉来好友王健林、刘强东,共出资30亿元入股。
 
有了一众商界大佬加持,银隆新能源真的像金子一样发起光来。

但光芒都是董小姐赋予的。董明珠没看到的是,能量密度低且成本高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并不符合主流电池发展路线,只勉强适用于新能源客车领域,市场天花板低且补贴依赖性强。
 
技术路线外,公司内部也不太平。
 
首先是人。当年董明珠入股银隆新能源时,其大股东魏银仓、孙国华、刘金良等,已经通过冒领公司补偿款、虚构建设合同、虚增采购设备、还借款名义转账政府补贴等一系列骚操作,累计侵占公司利益超过14亿元。
 
其次是经营状况。2014~2016年,表面数据来看,银隆新能源的营收和净利润水涨船高,分别从2.48亿元增至78.98亿元、-2.66亿元增至8.36亿元。但实际上,两项数据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逐年提升的新能源补贴申报额度——2014年申报5550万元,2016年则达到21.35亿元。这之后,退坡的新能源补贴扼住了银隆命运的喉咙。
 
埋藏更深的,是银隆快速上涨的应收账款——该数字在2014年是3亿元,到了2016年年中,已经增至近50亿元。
 
以上种种,成为引发银隆日后塌方的错石,也为董明珠与魏银仓反目成仇埋下伏笔。

或许当初,董明珠并非没有看到这些窟窿,她自信能再次靠“铁腕”带领银隆走上一条正轨,却不想之后的故事越来越不受控制——急速扩张、大肆投建产业园、产能过剩、拖欠供应商款、谋划上市失败、股东内斗、抛售股权。银隆衰败得如此迅速。
 
复盘格力造车四年,跨界本身并无大碍,可惜银隆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回归造车三问:企业是否真心造车?技术路线正确与否?能否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银隆一项也没占上。
 
相似地,华泰、力帆、前途等曾经同样发光的车企,无一不是因此倾塌。当新能源“骗补”乱象不再,毫无产品力的裸泳者率先现形。
 
格力傍身丰富的制造业经验,却并未在造新能源车上发挥多大作用。进入银隆的大多数时间,董明珠都在与老股东的纠缠不清中度过。

董明珠也选错了产品路线。以她个人强大的号召力,面向广阔C端消费者的乘用车显然更容易成功。蔚来李斌、小鹏汽车何小鹏、理想汽车李想,目前跑出来的造车新势力,或多或少都要借用点创始人的光环。就连还没造出来车的恒大汽车,也在许家印的IP下被大众熟知。
 
如果董小姐从未与银隆相识,最初选择从零开始造车,结局或许会有所不同。抛开费神耗力的银隆,将心思用在产品与品牌打造上,很难说格力会不会进入如今的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
 
第一轮洗牌之后,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智能化”洗牌。经过几年的新势力洗礼,消费者也对造车这件严肃的事越来越“宽容”。既然无法从头再来,从智能化角度切入,董明珠也似乎还有机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银隆死了又何妨,董明珠还活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