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2024-05-13

1. 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唐朝建国后,太子建成和秦王世民的矛盾逐渐扩大到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了长兄和四弟,逼自己父亲立自己为皇太子。

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2. 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因为在与兄长李建成角逐帝位的过程中,李建成占上风,为了挽回局面,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

历史记载义宁二年(618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建立唐朝,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在《唐书》里说李唐王朝建立后,李世民功绩卓越,功名日盛,太子李建成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性格优柔寡断,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剧了几个皇子的针锋相对。

随着李世民在外屡立战功,威望日高,在朝中的地位已经与太子李建成不相上下,秦王府内人才济济,形成了秦王党,与太子党相抗衡。李渊晚年妃嫔和皇子众多,有孩子的妃嫔纷纷为自己打算,依附于有权势的皇子,争取在新帝登位后有所依靠。太子李建成善于与后宫妃嫔打好关系,得到了后宫的支持。李世民性格太过刚正,得罪了不少受宠的妃子,这些妃子进献谗言,使李世民逐渐不被李渊所喜。

兄弟俩的明争暗斗,在李渊的偏袒下,太子党逐渐占了上风,控制了局面。李世民自知若是太子登基,自己绝不可能有生路。为了挽回局面,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政变,杀死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然后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这时候唐高宗才发现,自己已经被架空,在武德九年7月14日,唐高祖将亲笔诏书赐给裴寂等人说:“朕应当加上太上皇的尊号。”表达了自己要退位的想法。同年九月,李世民继承皇帝位,史称唐太宗。

3. 李世民为何发动玄武门之变?

唐朝建国后,太子建成和秦王世民的矛盾逐渐扩大到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了长兄和四弟,逼自己父亲立自己为皇太子。

李世民为何发动玄武门之变?

4. 李世民为什么发动玄武门之变?

唐朝建国后,太子建成和秦王世民的矛盾逐渐扩大到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了长兄和四弟,逼自己父亲立自己为皇太子。

5. 李世民是怎么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呢?

唐朝建国后,太子建成和秦王世民的矛盾逐渐扩大到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了长兄和四弟,逼自己父亲立自己为皇太子。

李世民是怎么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呢?

6. 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7.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本意吗?

其实,李渊在太原起兵后,参与反隋的不光有李世民还有李建成和李元吉。攻陷长安后,李渊建立大唐政权并登基称帝,按传统,将嫡长子李建成封为太子。
在古代,立嫡长子为太子,一直是正朔。但李世民不服,他自认功高,再加上起兵之初,李渊口头答应过得天下后,封他为太子。所以他很不满,不满到让李渊训斥他:“皇帝是上天注定的,不是人力可及的,你何必慌着要呢!”由此可见,李世民觊觎太子之位,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唐朝建立时,疆土只有关中和河东一带,地域并不大,天下依然是军阀割据的的分裂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留在宫中,帮助李渊处理繁琐的军政事务。而李世民则军权在握,参与平定天下。

李世民能征善战,他先后平定薛仁杲、击败刘武周和宋金刚,歼灭王世充和窦建德集团,刘黑闼和徐圆朗也被他打得大败而逃。随着唐朝疆土的扩张,李世民不仅在军中威望极高,在他凯旋回长安时,亦成为长安城中军民最欢迎的战斗之星。
李世民还设立文学馆招徕文人志士。对于有才学的人,他从不问出身,并且做到了知人善用,很快他的身边便云集了房玄龄、杜如晦等一大群忠直能臣。同时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降将,比如尉迟恭、秦叔宝等人都受到了他的信任和重用。
当时,都知道秦王府有“十八学士”和“八百勇士”,如果李世民不觊觎太子之位,而是安心做个富贵王爷,他还需要这样大张旗鼓地招徕人才吗?
在《旧唐书 · 杜如晦传》中记载,说李渊为了避免争夺储位的悲剧发生,不仅将李世民的兵权移交给李元吉还把李世民身边的家臣调任外地,杜如晦便是其中一个。

房玄龄知道后,便对李世民说:“那些人被调走并不可惜。但杜如晦是个王佐之才,你要是安于做个富贵王爷,便不用管他。若是想经营四方,非此人不可。”李世民听后,马上想尽办法把杜如晦追了回来。由此可见,李世民绝不甘于做个富贵王爷。
常何本是李世民手下的将士,后来因功被封为玄武门守将。在李世民势力强大后,李建成在魏征的指点下,曾先后重金结交过尉迟恭等人,虽说尉迟恭拒绝了金钱腐蚀,但常何却很快成了李建成的心腹。
不过,随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明争暗斗不断升级,常何又在李世民的劝诱下,站回了李世民的阵营。由于他是李建成的心腹,不仅能向李世民提供有价值的情报,还在玄武门之变中,关了玄武门,阻断了门外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将士来救,给李世民发动政变,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当然,成功绝不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能办到的。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一直为他出谋划策,并不断促使他下定决心发动政变。可以说他和房玄龄等人已经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发动政变,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毕竟随着他的势力和他的军权被削弱,他的机会也会跟着一去不复返。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成了刀下鬼,李渊为了不引发社会动荡,再加上他明白李世民势力已不可控,所以他不得不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又主动将帝位禅让给了李世民。
《旧唐书 · 褚遂良传》记载,褚遂良是李世民时期的起居郎,他的职责就是记载李世民的起居言行。类似于太史官之类的职务,并且他的工作是不受官府管理的。
历史上,记载皇帝的起居言行向来是不给皇帝看的,这是规矩。但李世民做皇帝后,几次找褚遂良要求看他记载的史书,都遭到了拒绝。李世民颇不甘心,于是让房玄龄想办法拿到了褚遂良记载的史书。李世民看后很不满意,他说:“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并对房玄龄强调应该“直书玄武门”。此后,史书经过7次修改,“性颇仁厚”的李建成终于被黑成了贪酒好色,为人奸险的窝囊废。而玄武门之变则演变成李世民大义灭亲的正义之举。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本意吗?

8. 李世民是故意发动玄武门之变么?

李世民是不是故意发起玄武门之变?尽管我比较喜欢李世民这个皇帝,但是我还得说这场政变应该是李世民故意发动起来的!理由有三个:
第一,时势造英雄,李世民是英雄,但是高祖李渊给他的平台不够大,当量变多大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发生了质变。玄武门之变就是量变到质变的典型的例子。据傅乐成的《中国通史》记载,“高祖的皇后窦氏共生四子,即建成、世民、玄霸、元吉;玄霸早死。此外还有一女,嫁给柴绍。”,“高祖即帝位后,以建成为太子,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我们来看这个排名,李世民不是太子,级别与元吉相同,这对于功勋卓著的李世民来说心情肯定不会很舒服。而且李世民有济世报国的理想,当这种理想不能够实现的时候,李世民的压抑可想而知。他必须找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抱负的出口,这就为玄武门之变埋下了导火索。

第二,李世民其实为某一个时机取代李渊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等待导火索被点燃。李世民为了取代李渊,他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要有自己绝对的铁杆支持者,这些人包括尉迟敬德、程咬金、徐茂公(徐世绩),张公瑾、秦琼(秦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对象,他是否完全支持李世民有待商榷,这里就不详细论述了)等文武将佐。正是这些人的支持,李世民才有了争取天下的资本。
其次,李世民未雨绸缪,结交了很多能人志士。我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感到奇怪,建成元吉那么大的人物,为什么进了玄武门之后,发现李世民要杀掉他们,玄武门被关了?后来在读傅乐成《中国通史》的时候,看到他进行了论述,为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点赞,他们的严禁研究可以为我们这些门外汉提供很好的史料支持。李世民很早就结交了驻守玄武门的将领,所以当建成元吉进入玄武门的时候,关门打狗,必死无疑啊!

第三,建成元吉这一对有勇无谋的难兄难弟,昏招频出,把导火索点燃了。建成元吉不能说是窝囊废,我有时候还挺佩服这两位皇子的。他们的能力也很强,为李渊取得唐朝的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没有李世民的功劳大,但也是能人啊!而且这两个人的幕僚还有魏征,为证可是有名的大才啊,有这些人在,而且有太子的地位保护,怎么可能不取得天下呢?
实际上这二位失败了。这二位没有把自己的才能用在刀刃上,没有用在如何治理国家上,而是玩起了权谋,始终把除掉李世民作为一个目标。而李世民想的是天下苍生,这种格局的不同,尽管建成元吉有能力,但始终不如李世民的胸怀。
当建成元吉挥舞大刀看向李世民的时候,没想到早被李世民料到了,导火索被点燃,这二位可以说是输得很彻底!

历史很有意思,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对之处请各位朋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