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抵万金  《傅雷家书》有感

2024-05-17

1. 家书抵万金  《傅雷家书》有感

献给一切“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们。
  
  
    你有没有给家人写过信?我们的时代是没有经历过写信的年代,也许不会明白一封家书所代表的是什么,仿佛写家书的日子距离我们很远;其实家书离我们并不远,我们的祖辈就一直在用书信的方式传递信息,家书胜过现代一切即时通讯工具,字里行间的爱意让人不禁泪流满面。
  
    翻开《傅雷家书》,就敲开了一扇敏感而富才情的心扉,或严肃,或亲切;或鼓励,或批评。一位睿智的学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让人心折。
  
   父亲的谆谆教诲和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变成一声叹息!傅雷对儿子弹琴、做人全方位的指导引领傅聪迈上职业生涯的巅峰,家书抵万金的意义不过如此吧。
  
   字里行间情真意切,流露的是一颗怎样的心?
  
   这是一颗父亲的心。“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傅聪出国,把父亲的心也带走了,多少思念煎熬!这时,他就是一位最平常的父亲。也许,只有同样做了父亲的人才懂得。
  
    但,傅雷又是一位不寻常的父亲,他关注孩子的点滴成长。“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仿佛亦步亦趋跟在儿子身后,轻声细语提醒着细节问题,或许这是连母亲都未曾注意到的小习惯,可见他平日对孩子的观察有多细致用心。及至后来傅聪娶妻弥拉,组建小家庭,有了可爱的孩子凌霄,家书无不贯穿其整个生活。伴侣之间相处,经济收支预算,孩子教育问题,父亲的影响可以说是整整一生的。
  
    这是一颗朋友的心。“尽管我们隔得这么远,彼此的心始终在一起,我从来不觉得和你有什么精神上的隔阂。父子两代人之间如此也不容易,我为此很快慰。”曲高和寡,艺术是寂寞的。弦断有谁听?艺术家的心往往是孤独的。所幸,傅雷有互相倾谈的对象,还是最亲密的儿子,其中欣喜自不必细说。翻译文稿的心得,对时事的评论,对事业和爱情的态度……亲切而平等,不是教训,而是讨论、商量。当傅雷灯下疾书,傅聪异国品读时,两个人心里都必然充满知遇之感。
  
 这是一颗艺术家的心。深刻理解美,欣赏美,从音乐到文学到绘画,无不有独到精辟的见解。教导孩子练琴要节制感情,演奏要控制姿态,赛前要放松心理。他没从事过音乐实践,可对一位音乐家在艺术生涯中所遭到的心灵历程,体会得多深刻、细腻。这正是一位有所成就的艺术家,长期陶冶和教养在才智技艺中的成果。谈说李白、杜甫的分别;欣赏欧阳修的温厚蕴藉;即使谈及《长恨歌》、《琵琶行》,也体会到“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及“气息的超脱,写情的不落凡俗。”
  
 这是一颗赤子之心。“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决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正是藉着这样“伟大的心”,即使在最严酷的斗争中,也没停止过教育孩子关心祖国,维护民族尊严,为祖国增光。傅聪始终信赖祖国,热爱祖国,这与傅雷在数万里外的殷殷赤子之心是分不开的。
  
 我还记得这位父亲对儿子人生的指导:“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有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人生不就是如此吗?我们不就是应该以平和心态生活吗?“慢慢的你会养成一种心情来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从蹈覆辙。一个人唯有勇敢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度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这位伟大的父亲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位慈爱的父亲还告诉我们,面对爱情必须保持清醒,“像雅葛丽纳那样只知道love, love, love的人只是童话才能出现,在现实世界非但得不到love,连日子都会过不下去,因为她除了love一无所知,一无所有,一无所爱。”
  
 读完家书,希望你我都能学会爱人、勤奋和自持。
  
 读完家书,对于父母与儿女之间的那种浓浓的爱,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逐渐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想必是傅雷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都说父爱如山伟岸,母爱似水柔情,在家书里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傅雷的温婉细腻,浪漫底克兼古典美的雅韵,呕心沥血,言传身教,用尽全力爱国爱家的凛然大义,超脱小我,对艺术诚挚的信心与源原博大的理念。
  
 看《傅雷家书》,我脑子里马上就想到我的父亲。他和傅雷一样,也是尽力给孩子最多的指导,让孩子少走自己的弯路。在我读书的时候,尽心尽力工作,好让我能集中全力放在学习上。虽然不是所有的做法都显得很明智,但所有行为背后那份深深地爱,却让我从初中一直感动到现在。
  
 成年后,他也会经常跟我讲一些人生的道理,有时他所讲的在我看来有些过时和迂腐。而他依然在许多小事上对我无微不至地付出,让我觉得无已为报。
  
 合上家书,我沉思良久。这个仁慈的心灵,给我所带来的持续的激励、指导与感动,远远超过我所看的书,接触过的人。他的性格,优点与缺点,已深深地融入我的骨子里,成为我精神的一部分。
  
 “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我自己也和我过去的灵魂告别了;我把它当做空壳似的扔掉了。生命是连续不断的死亡与复活。”
  
 —个人消灭了,茫茫宇宙照样进行,个人算得什么呢!
  
 父母亲对子女的教育,父子对艺术的交流,父亲对祖国后代的关爱,看得让人心暖,让人感叹。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在这个物欲横流、通讯发达的时代,信件已是少之又少,但文字又是最能传递与保留情感的方式。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趁着有时间,常回家看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家始终是根所在的地方,家人依旧是你无微不至的守护者,始终记得家书抵万金的另一个意思是,父母之爱大过天。
  
    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家书抵万金  《傅雷家书》有感

2. 家书抵万金——读《傅雷家书》随感

家书,在我来说,犹如童话。上学时代,去家不远,周周返家,不需家书抒情寄怀。工作之后,离家更近,日日归家,更无家书必要。
  
 年近四十,家书一封皆无。而,近读《傅雷家书》,心中感慨万千。傅雷可谓严父,对长子傅聪要求尤其严格,一封封家书,犹如一道道紧箍咒,却比紧箍咒更多一分爱,多一丝悔。
  
 《傅雷家书》第一封信中,傅雷便说:“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第二封信又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幼时,傅聪即拜师学钢琴,每日练习十余小时。心上无忧,懒洋洋地自由自在,盖会一时痛快而一事无成,望子成龙的傅雷对其管束甚严,难免以己履为式,削他人之足。在楼上书房闭门写作,一只耳朵却听着楼下的琴声,某次发现音符不谐,竟径直冲了下去,对儿子一顿劈头盖脸,竟将傅聪鼻梁打伤,而客厅里满是远来的亲戚。子也叛逆,后来“对父亲反抗,家里闹得不可开交,简直没办法弹了”。
  
 傅雷的严苛,在杨绛忆傅雷时写过一段话中可见一斑:“傅雷的严肃确是严肃到十分,他的笑脸只许朋友看。在他的孩子面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严父。阿聪、阿敏那时候还是一对小顽童,只想赖在客厅里听大人说话。有一次,客厅里谈得热闹,阵阵笑声,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忽然他灵机一动,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开,只见门后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坎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傅雷一声呵斥,两个孩子在噔噔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梅馥忙也赶了上去。等他们俩回来,客厅里渐渐回复了当初的气氛。但过了一会儿,在笑声中,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只听得傅雷厉声呵斥,夹杂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我们谁也不敢劝一声,只装作不闻不知,坐着扯淡。傅雷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梅馥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辞出,不免叹口气:‘唉,傅雷就是这样!’”
  
 1955年1月26日,傅雷在家书中尝言:“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成功自靠人力,所言“坚强”,意为坚持,然天赋至关重要,“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的下半句是:“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至关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为当紧。”虽更为当紧,然,无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百分之一的灵感从何而来?正所谓“念念不完,必有回响”当你决定努力,全世界都会帮你。傅雷其心如是吧。
  
 除却音乐艺术上的讨论与指导,在一封封家书唠唠叨叨,事无巨细,对傅聪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谓面面俱到,细到吃饭的礼仪,“刀叉不可落到盘子下面,双手不用刀叉的时候,也不能放在双腿上,要时刻放在桌上……,双手不可插在上衣口袋中,裤子口袋也不可以。”
  
 ……如此种种,每封家书,几乎都有类似叮嘱与。
  
 对于傅聪的爱情、事业、人生的指导,更是处处皆是,让人读来不禁感叹。“我只想提醒你几点:第一,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得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第二,永远不要忘了我教育你的时候犯的许多过严的毛病。我过去的错误就是能使你避免同样的错误,我的罪过也可以减轻几分;你受过的痛苦不再施之于他人,你也不算白白吃苦。……”纸短情长,父子在一封封家书寻求和解。
  
 家书抵万金,万金难买父母爱。慈母严父,不过“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二者皆为爱。世间父母,皆坎如此乎?

3. 傅雷家书一则

一九五六年一月四日深夜
爱华根本忘了我最要紧的话,倒反缠夹了。临别那天,在锦江饭店我清清楚楚的,而且很郑重的告诉她说:“我们对他很有信心,只希望他作事要有严格的规律,学习的计划要紧紧抓祝”骄做,我才不担心你呢!有一回信里我早说过的,有时提到也无非是做父母的过分操心,并非真有这个忧虑。你记得吗?所以传话是最容易出毛病的。爱华跑来跑去,太忙了,我当然不怪她。但我急于要你放心,爸爸决不至于这样不了解你的。说句真话,我最怕的是:一,你的工作与休息不够正规化;二,你的学习计划不够合理;三,心情波动。
近半个月,我简直忙死了。电台借你的唱片,要我写些介绍材料。中共上海市委文艺部门负责人要我提供有关高级知识分子的情况,我一共提了三份,除了高级知识分子的问题以外;又提了关于音乐界和国画界的;后来又提了补充,昨天又写了关于少年儿童读物的;前后也有一万字左右。近三天又写了一篇《萧邦的少年时代》,长五千多字,给电台下个月在萧邦诞辰时广播。接着还得写一篇《萧邦的成年(或壮年,题未定)时代》。先后预备两小时的节目,分两次播,每次都播几张唱片作说明。这都要在事前把家中所有的两本萧邦的传记(法文本)全部看过,所以很费时间。
我劝你千万不要为了技巧而烦恼,主要是常常静下心来,细细思考,发掘自己的毛病,寻找毛病的根源,然后想法对症下药,或者向别的师友讨教。烦恼只有打扰你的学习,反而把你的技巧拉下来。共产党员常常强调:“克服困难”,要克服困难,先得镇定!只有多用头脑才能解决问题。同时也切勿操之过急,假如经常能有些少许进步,就不要灰心,不管进步得多么少。而主要还在于内心的修养,性情的修养:我始终认为手的紧张和整个身心有关系,不能机械的把“手”孤立起来。练琴的时间必须正常化,不能少,也不能多;多了整个的人疲倦之极,只会有坏结果。要练琴时间正常,必须日常生活科学化,计划化,纪律化!假定有事出门,回来的时间必须预先肯定,在外面也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
二十九日寄你两份《旅行家》,以后每期寄你。内容太精彩了,你不但可以看着消遣,还可以看到祖国建设的成绩和各方面新出的人材,真是令人兴奋。

http://www.tianyabook.com/xiandai/fuleijiashu/这里有全文

傅雷家书一则

4. 傅雷家书全文 傅雷家书文章

1、原文: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2、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3、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4、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5、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6、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5. 《傅雷家书》:之一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作家和艺术评论家。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最著名的就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和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傅雷翻译的作品不仅很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还能准确传达原书的精髓。他的成就,至今没有几人能够超越。
  
 傅雷和夫人朱梅馥育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傅聪,小儿子傅敏。傅聪是名满世界的钢琴演奏家,傅敏是一名中学的英语老师。傅聪20岁留学波兰,在此期间,傅雷用书信的方式和傅聪谈艺术、谈学习, 12年时间,三百多封家信集结成《傅雷家书》。
  
 家书的出版,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傅雷教育有何特点,他是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孩子的。
  
 傅雷在两个儿子的培养上,典型中国传统家长的“爱之深,责之切”。在规划儿子的人生道路上,选择因材施教。
  
 傅雷在学习上,给傅聪提出的建议,就是多写作多思考,做好时间管理,不能闭门造车,要博采众长,扩大视野。
  
 第一个方法,用写信的方式训练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傅雷反复强调让傅聪写家信有以下三个目的:第一,讨论艺术,激发傅聪对艺术的思考。第二,艺术家要把自己的感想、心得,传达给别人。第三,只有写下来,才能锻炼一个人的思想和才智。
  
 第二个方法,学会科学管理时间,做事情要有计划。傅雷希望儿子要控制事情,而不要被事情控制。
  
 第三个方法,学习不能闭门造车,要扩大自己的视野。傅聪每日弹琴超过8小时,傅雷认为:音乐太刺激神经,需要其他安静的艺术,比如绘画、建筑、文学来平衡。而且艺术要从多方面领会,傅雷再三鼓励傅聪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到博物馆中去,要多读书,用其他艺术的灵感来滋养对音乐的感悟。
  
 傅雷从生活角度出发,希望儿子在感情上专一,在名利上淡泊,在挫折上勇敢,做一位品德与才华并重的艺术家。
  
 婚姻问题上,傅雷总结出“三多”法。
   第一多沟通。傅雷建议傅聪在工作之余多和弥拉聊聊天。
   第二多忍让。夫妻相处,避免不了拌嘴吵架,傅雷要求儿子多忍让。对弥拉不能太苛刻。
   第三多陪伴。傅雷建议儿子减少商业演出,空出时间多带弥拉出去走走。
  
 生活中另一个重要话题名利上,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淡泊名利、德艺双馨、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向傅聪建议:第一,减少商业演出。第二,做人要真诚。第三,要甘于寂寞。
  
 第三个生活话题,挫折,这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傅雷是这样劝慰傅聪的:
   挫折可以让一个人不断地追求完美。傅聪是个完美主义者,他总会陷入快乐和矛盾冲突的痛苦中。傅雷说,艺术是永无止境的,人生也没有绝对完美的一天。只有对自己不满足,才能促使我们苦练本领,继续追求完美。
  
 挫折可以让一个人拥有强烈的同情心。当一个人感受到挫折时,才会同情有相同遭遇的人。艺术家只有怀着对人类最深切的悲悯之心,才能创造出经典之作。
  
 遇到挫折时把自己看轻一点,用淡化的方式去处理。多想想人生问题,多想想宇宙问题,要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自然就会减少患得患失。

《傅雷家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