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发展对中国农业有何启示

2024-05-16

1. 美国农业发展对中国农业有何启示

美国拥有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农业,
它以不到
3%
的农村劳动力,
不仅养活了本国的
2.7
亿人口,而且还可以向国外大量输出农产品。从
20
世纪
40
年代起,美国就在科学
技术的推动下开始了
“第二次农业革命”
,
其具体内容包括全盘机械化、
农业化学革命、
生物技术革命和农场管理革命。如今,美国农业“已经成为资本和知识密集程度都很高
的现代化产业部门”。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的美国农业政策,堪称全世
界的成功典范,值得正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认真研究和借鉴。下面,将是美
国农业政策的内容体系。

美国的农业政策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复杂的政策体系,其农业立法和政策几乎涉
及农业的每一个方面。归纳起来,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发展农业生产、降低生产
成本的政策;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扩大需求的政策。
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加大对农业的直接补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
2014
年全年累计,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
140350
亿元,
比上年增加
11140
亿元,增长
8.6%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财政收入
64490
亿元,比上年
增加
4292
亿元,增长
7.1%
;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本级)
75860
亿元,比上年增加
6849
亿元,增长
9.9%
。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
119158
亿元,同比增长
7.8%
。
2014
年
1-12
月累计,
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支出
151662
亿元,
比上年增加
11449
亿元,
增
长
8.2%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
22570
亿元,比上年增加
2098
亿元,增长
10.2%
;地方
财政支出
129092
亿元,比上年增加
9351
亿元,增长
7.8%
。

由此看来,国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更大程度上补贴农业,支持农业的发展。我国政府
已经给农业进行补贴,但我们认为从补贴水平上看,目前我国政府每年对农业实际补贴
率为财政支出的
2%
—
3%
,大大低于对世贸组织
8%
的承诺。这一政策受益者将不止于农
民,
由于农民购买力的提高,
中国目前大量闲置的工业生产能力,
将因占人口规模
2
/
3
的农村市场的复苏,
而重新启动,
城市居民普遍面临的下岗失业危机也可因此得以缓解。


5.2
各地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我国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


全国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
总体上主要农产品生产要有生产环节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
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挥比较优势,结合各地优势农产品布局,形成各具
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区域,
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及机具的多样化和增加收入的需
求,促进地区农业机械化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5.3
积极推广现代化农业的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





6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同农业和农村经济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紧密联系的。通
过产业化,可以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充分发挥科技要素的作用,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和档次,实现多层次增值,使农民收入获得大幅度提高;通过产业化,可以在不改变家
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种植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形成与
支柱产业或龙头企业相适应的、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
有率;
通过产业化,
可以促进工业和农业、
城市和农村、
农业和商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
形成多产业环环相扣的、互相依存的一体化产业链,从而推进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农业
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种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
要求的新的经营方式,也是农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5.4
政府应尽快健全相关法律,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


美国农业合作社对外销售农副产品与劳务输出和参与国际竞争,
对内为其社员提供
资金与物资,组织经营管理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政府为支持其农业发展,往往给
予农业合作社以多种优惠政策,如给予有限豁免待遇、税收优惠、提供信贷支持等。政
府给予合作社的各种支持都常常会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中国也应尽快完善相应的立
法,健全农业合作社的法律规范,用法律的形式把对农业合作社的政策固定下来,使它
的发展有法可依。

美国农业发展对中国农业有何启示

2. 美国农业发展

为什么说美国农业发达?世界最先进的拖拉机,大部分帮助农业发展

3. 美国农业状况

美国主要的农产品有小麦、粗粮、大豆、大米、牛肉、禽、奶制品、水果和蔬菜等。过去5年中,小麦产量年均为5800万吨,国内消费为3450万吨,出口为2770万吨,进口为260万吨;粗粮产量年均为26090万吨,国内消费为20900万吨(其中饲用消费为15300万吨),出口为5520万吨;大豆产量年均为7500万吨,国内消费为4920万吨(其中碾榨消费为4440万吨),出口为 2600万吨。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2003年,小麦产量为4399万吨,消费为3065万吨,出口为2517万吨,进口为204万吨;面粉产量为1864万吨,消费为1855万吨,出口为48万吨,进口为46万吨;玉米产量为22881万吨,消费为19927万吨,出口为 4699万吨,进口为45万吨;大豆产量为7429万吨,消费为4954万吨,出口为2531万吨,进口为54万吨;大米产量为660万吨,消费为392万吨,出口为329万吨,进口为38万吨。

2002年,美国农业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国会通过的新农业法背离了1996年农业法所包含的许多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新农业法规定将恢复或者扩大一些补贴计划,给农民提供史无前例的高水平支持。提供支持的方式有3种,一是针对小麦、玉米、大豆和大米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最高水平的价格支持贷款;二是政府担保的年度直接补贴;三是重新实施的目标价格计划。上述方式在以前都曾试行过,但2002年新农业法则是首次明确同时混合采用这3种支持方式。

就全球小麦供应和贸易而言,美国一直是世界“5大”小麦国家之一。美国小麦的等级和质量多种多样,小麦交易和运输体系先进高效,这些情况使得美国可以可靠地满足不同的需求。过去几年中,美国小麦种植面积和供应逐年下降。由于严重的干旱,美国2002/2003年度的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减少,导致当前食用小麦供应十分紧张,并将造成美国小麦年终库存量降至最近数十年中的最低水平。2003/2004年度,美国的小麦产量预计将增长6%。

20世纪70~90年代期间,美国面粉产量和人均面粉消费量出现大幅增长。面粉产量2000年达到顶峰,但是2001年下降了约40%;人均面粉消费量1998年达到顶峰,但是从那以后就停滞不前。上述情况导致美国面粉加工业在近年中出现加工能力过剩现象。2002年末,美国共有177家小麦面粉加工厂,比2001年减少7家,比2000年下降11%;面粉日加工能力减少至6.5万吨以下,比2001年下降约2%,比2000年7万吨的顶峰水平下降8.2%。根据美国商业部统计,2002年,美国面粉产量为1816万吨,比2001年的1835万吨下降1%。

2002年,Cargill公司与CHS合作社(CHS Cooperatives)合资共同建立了一个面粉公司,名称为“地平线面粉加工公司(Horizon Milling)”。该公司目前是美国规模最大的面粉公司,拥有20个小麦面粉加工厂和3个硬麦面粉加工厂,面粉日加工能力为1.33万吨。ADM面粉公司(ADM Milling Co.) 多年来一直是美国规模最大的面粉公司,但是2002年末成为第二大公司,拥有24个小麦面粉加工厂,面粉加工能力为1.3万吨。ConAgra 食品公司(ConAgra Foods)的规模名列第三,面粉日加工能力为1.13万吨。

美国农业状况

4. 中国农业发展史

第一节 原始农业与粗放农业阶段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二、粗放农业阶段 

到了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进一步发展,黄河中下游人口持续繁衍,逐渐成为中原经济文化的中心。夏、商、周王朝相继在这里建立了强盛的国家。夏、商、周属奴隶制时代,历时1300多年。这个时期的农业按原始农业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处于粗放农业阶段。 
第二节 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社会制度上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农业生产方面则开始了由粗放农业向精耕农业的转变。由于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主要农业区在秦岭和淮河以北,全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黄河流域,因此,本节着重阐述北方地区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精耕细作农业传统的奠基 

中国农业最显著的特别就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制度之上,以提高土还生产率为目的的精耕细作。这一特点的发生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二、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秦汉时期,我国农业在春秋战国开始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逐渐形成。
三、北方传统农业的发展 

公元2世纪末,黄巾大起义使东汉王朝濒于瓦解,各地义军乘势而起,中国从此进入了分分合合、混战不已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频、政局动荡、人口逃亡、耕地荒废,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战乱所造成的人口大迁徙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农业文化的交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更多的民族逐步卷入以种植业为主的洪流中来。由于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传统农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在秦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农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从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来考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等。 
一,农业生产工具: 
1,木石器:夏商西周使用木制的耒耜,石刀,蚌镰等. 
2,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西汉普遍使用,秦汉传到岭南,西域. 
3,犁耕法:春秋出现牛耕,战国推广,西汉普遍使用耦犁,出现二牛一人犁耕法,唐发明曲辕犁. 
4,灌溉排水工具:三国马钧发明翻车;唐朝出现筒车.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是手工业工具) 
5,播种工具:西汉使用耧车 

二,水利: 
1,先秦:夏朝已经有原始水利;春秋时已经有邗沟;战国有都江堰,郑国渠.2,汉:西汉六辅渠,白渠,文帝,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3,三国:魏在淮河流域兴修许多水利工程,蜀维护都江堰; 
4,五代十国:吴越修筑钱塘江海塘; 
5,唐朝:在黄河,长江流域开灌渠. 
▲(秦的灵渠;隋,元的大运河以航运为主) 

三,农作物: 
母系氏族:半坡种植粟,菜,麻;河姆渡种植水稻. 
商朝:黍,稷,麦,稻,桑,麻;西周包括了后世大部分作物. 
秦汉:西域传入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 
南朝:小麦种植开始推广,水稻栽培技术提高. 
唐朝:吐蕃种植青稞,小麦,荞麦,豌豆,蔬菜种子传入西藏. 
北宋:粟,麦,黍,豆从淮北传到江南,两广;越南传入占城稻从福建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茶树在福建和长江中下游广植 
南宋:太湖流域盛产稻米;棉花种植从闽粤扩展到江淮. 
明朝:江南双季稻,岭南三季稻;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传入我国;桑 ,麻,棉广泛种植,棉布成为人民主要衣料. 

四,畜牧业: 
母系氏族:半坡:猪,狗,牛,羊,鸡;河姆渡:猪,狗,水牛. 
商朝:猪,狗,牛,羊,马 
北魏:《齐民要术》介绍禽,畜和鱼类饲养. 
唐朝:吐蕃饲养牦牛,马,猪,独峰驼;靺鞨放牧猪群 

五,耕地,粮食,人口 
隋唐:大量垦荒,粮食布帛增多,人口增长,唐玄宗时是太宗时的近3倍. 
清初100多年里,耕地增40%以上,人口高速增长.

5. 中国农业发展史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二、粗放农业阶段 

到了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进一步发展,黄河中下游人口持续繁衍,逐渐成为中原经济文化的中心。夏、商、周王朝相继在这里建立了强盛的国家。夏、商、周属奴隶制时代,历时1300多年。这个时期的农业按原始农业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处于粗放农业阶段。 
第二节 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社会制度上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农业生产方面则开始了由粗放农业向精耕农业的转变。由于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主要农业区在秦岭和淮河以北,全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黄河流域,因此,本节着重阐述北方地区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精耕细作农业传统的奠基 

中国农业最显著的特别就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制度之上,以提高土还生产率为目的的精耕细作。这一特点的发生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二、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秦汉时期,我国农业在春秋战国开始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逐渐形成。
三、北方传统农业的发展 

公元2世纪末,黄巾大起义使东汉王朝濒于瓦解,各地义军乘势而起,中国从此进入了分分合合、混战不已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频、政局动荡、人口逃亡、耕地荒废,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战乱所造成的人口大迁徙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农业文化的交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更多的民族逐步卷入以种植业为主的洪流中来。由于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传统农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在秦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农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从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来考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等。 
一,农业生产工具: 
1,木石器:夏商西周使用木制的耒耜,石刀,蚌镰等. 
2,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西汉普遍使用,秦汉传到岭南,西域. 
3,犁耕法:春秋出现牛耕,战国推广,西汉普遍使用耦犁,出现二牛一人犁耕法,唐发明曲辕犁. 
4,灌溉排水工具:三国马钧发明翻车;唐朝出现筒车.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是手工业工具) 
5,播种工具:西汉使用耧车 

二,水利: 
1,先秦:夏朝已经有原始水利;春秋时已经有邗沟;战国有都江堰,郑国渠.2,汉:西汉六辅渠,白渠,文帝,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3,三国:魏在淮河流域兴修许多水利工程,蜀维护都江堰; 
4,五代十国:吴越修筑钱塘江海塘; 
5,唐朝:在黄河,长江流域开灌渠. 
▲(秦的灵渠;隋,元的大运河以航运为主) 

三,农作物: 
母系氏族:半坡种植粟,菜,麻;河姆渡种植水稻. 
商朝:黍,稷,麦,稻,桑,麻;西周包括了后世大部分作物. 
秦汉:西域传入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 
南朝:小麦种植开始推广,水稻栽培技术提高. 
唐朝:吐蕃种植青稞,小麦,荞麦,豌豆,蔬菜种子传入西藏. 
北宋:粟,麦,黍,豆从淮北传到江南,两广;越南传入占城稻从福建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茶树在福建和长江中下游广植 
南宋:太湖流域盛产稻米;棉花种植从闽粤扩展到江淮. 
明朝:江南双季稻,岭南三季稻;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传入我国;桑 ,麻,棉广泛种植,棉布成为人民主要衣料. 

四,畜牧业: 
母系氏族:半坡:猪,狗,牛,羊,鸡;河姆渡:猪,狗,水牛. 
商朝:猪,狗,牛,羊,马 
北魏:《齐民要术》介绍禽,畜和鱼类饲养. 
唐朝:吐蕃饲养牦牛,马,猪,独峰驼;靺鞨放牧猪群 

五,耕地,粮食,人口 
隋唐:大量垦荒,粮食布帛增多,人口增长,唐玄宗时是太宗时的近3倍. 
清初100多年里,耕地增40%以上,人口高速增长.

中国农业发展史

6. 求中国农业详细一些的发展历史

距今约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最后用石犁翻土播种。但一两年后因为土地肥力下降,人们不得不迁徙以寻找肥沃的土地。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贵重,石犁石锄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那时的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那时土地为国家所有,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西周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自此开始,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及以后,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是精耕细作;耕作方式为铁犁牛耕。使用的耕作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农业灌溉方面如都江堰等

西汉时期赵过推广了耦犁、发命了播种工具耧车、推行了代田法。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农业灌溉如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隋唐时期,江东的地区出现了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所沿用。创建了筒车。

宋朝以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地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一年三熟。出现了高转筒车。

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农业生产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从1952年到1965年,中国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派购制度。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社会动荡,人人自危,农村经济与农业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极左路线盛行,农业学大寨畸形发展。1966—1977年全国农业生产总值基本上没有增长。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中国经济改革序幕之后,农业生产的这种停滞状况才得到根本性改变。这场改革始于农村,而影响最为广泛深刻的是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据统计,1978年,在家庭承包发展最早的安徽省,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也只占生产队总数的0.4%,但到了1982年11月,全国实行承包制的生产队已占生产队总数的92.3%,农村经济新的格局已全面建立。

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业仍旧处于改革期。

7. 中国农业发展史

热心网友
第一节 原始农业与粗放农业阶段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中国农业发展史

8. 国内外农业发展情况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目标,全面做好“三农”工作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战胜了重大自然灾害,克服了多种困难风险,农业农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局面。2008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0.35万亩,总产7.86万吨,增长5.1%,单产441.8公斤。生猪饲养量14.7万头,出栏9.2万头;家禽存笼56万羽,出笼195万羽;肉类总产量10484万吨。渔业生产面积4.2万亩,水产品总量2.82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增长3.7%。现有龙头企业18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南梨北茶”的发展思路得到体现,“奇味”食品、“馋妹”果蔬糕、“嘉鸿”面条等一大批特色产品已打开市场。沼气池建设、阳光培训工程等民生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0余家,涉及成员327户。科技兴农的理念深入人心、举措扎实有力。农村公共事业加速发展,党群干群关系继续改善。

但当前农村发展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农业发展还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阶段。目前我县农业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下面,我就我县如何发展现代农业谈四点看法:

一、夯实农业基础,加快现代农业设施建设。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根基。必须下决心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局面。

1、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是优化农业用水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水土环境的关键,是直接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基础性事业。要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就我县而言,一是要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搞好末级渠系建设,重点抓好苏家垱、蓼南、泽泉、蛟塘等沿湖乡镇的引水渠系疏浚和排涝泵站改造;二是要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综合开发力度,提高水库的灌溉能力、防汛能力和收益能力,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同时,对水库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争取在2009年4月底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并加大对观音塘水库、中堂水库等水库的综合开发利用;三是要加强血防工程和人饮安全工程规划,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工程建设。

2、切实提高耕地质量。一是强化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实行最严厉的耕地保护政策,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稳定耕地数量。二是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重点支持有机肥积造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积极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合理引导农村节约集约用地,切实防止破坏耕作层的农业生产行为,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基本实现农田土壤肥沃、田地平整、路渠配套、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3、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继续增加农村沼气建设和太阳能使用的投入,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中心,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普及沼气和太阳能使用。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形成边远乡镇“户集-村手-简易填埋”和县城周边乡镇“户集-村收-乡转运-县处理”两种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

4、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大力推进生态林保护、退耕还林及“一大四小”造林绿化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巩固现有成果。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严格执行“三个一样”和“七不准”的防火要求。

二、加快科技创新,强化现代农业技术支持。

加快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目标的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着眼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1、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开展科技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位的技术服务方式,切实抓好“151”挂牌服务,组织科技人员对全县种养大户开展一对一挂牌服务。继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大力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和“雨露工程”免费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同时要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改善推广条件,提高主讲人员素质。推进农科教结合,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继续支持水稻丰产技术、果树栽培技术、特种数产养殖技术、庭院经济综合开发技术等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2、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要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推广诊断施肥、精准施肥等先进施肥技术,为农民节本增效。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开展免耕栽培技术推广,普及水稻抛秧、水稻直播、水稻少(免)耕、油菜免耕机开沟、水梨梳花梳果套袋、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等技术。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种养技术,推广稻(鱼)鸭共栖、频振灯诱杀、猪-沼-稻(池、果)有机肥、生物农药等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

3、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走符合我县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加快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拓展沿湖乡镇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在重点农时季节组织开展跨乡镇的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服务。建设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稻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粉碎还田等农机化技术。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积极培育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

4、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每旬定时发布气象预报。农技部门及时发布病虫害预报。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市“农信通”发布的农业信息。

三、加快产业升级,健全现代农业体系。

加快产业升级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目标的保障。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1、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努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种、改善品质。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种子、植保和粮食丰产科技等工程。推进粮食优势产业带建设,鼓励苏家垱浆滩联圩等有条件的地方适度发展连片种植。加大“天鹅湖”米厂等粮食加工转化企业的扶持力度。

2、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一是发展绿色产业。抓好以苏家垱、沙湖山、泽泉、蓼南、蓼花、蛟塘等沿湖乡镇为重点的无公害绿色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建设,做大无公害优质大米生产规模。抓好温泉、白鹿、泽泉等沿山乡镇为重点的茶叶基地建设,搞好精深加工,提高产品品质和品位,打响“馋妹”奇味生姜糕、酸枣糕绿色品牌。二是做大“两水”产业。要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尽快做大水产水果两大产业。围绕河蟹、珍珠、鳜鱼、小龙虾、黄鳝等特种水产,着力抓好以苏家垱、蛟塘、沙湖山等乡镇为重点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建设;重点抓好沿山乡镇水梨、泽泉蜜桔、温泉西甜瓜等基地建设。三是做优农家乐产业。把新农村建设与环庐山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带相结合,抓好环庐山沿线村庄整治美化和生态建设,打造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带。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加快105国道沿线特色美食带、温泉特色餐饮区和沿环山路乡村风俗餐饮区等特色餐饮开发,培育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3、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是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通过贴息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引进与改造。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逐步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万亩油茶基地建设,鼓励如庐山艾格菲种猪有限公司、御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天鹅湖精制米厂等企业实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解决农产品收购资金困难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

4、发展健康养殖业。健康养殖直接关系我县养殖业长久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按照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要求,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加强饲料安全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加大动物疫病防控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水产养殖业要推广优良品种,加强水产养殖品种病害防治,提高健康养殖水平。

四、壮大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

培养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动力。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1、加强农民素质教育。要抓好农村幼儿教育,提高农村中小学的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同时办好成人教育学校,为农民开展中、短期培训,把提高农民“应知应会”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对于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人员,切实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其实际水平和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知识型农民。

2、转变农民思想观念。要树立和运用大资源、大农业、大食物、大市场和大生态的理念,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要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3、联合松散农民。以行业为类属、以利益为纽带,大力发展茶、果、禽等产业合作社,继续壮大沙湖山养牛、温泉甜瓜、泽泉生猪、苏家垱养鸭、苏家垱土鸡等全省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项目,鼓励成立发展前景好,符合本地实际的新合作社。实现千家万户的个体化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社会化大市场有机结合,增强对市场的“话语权”,共演现代农业发展“大合唱”。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紧密结合我县实际,扬长避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信心,扎实苦干,奋力开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作出新的贡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