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vs外债:其实我们“脱贫”没多久求解

2024-05-12

1. 外汇储备vs外债:其实我们“脱贫”没多久求解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减外债就是对外净债权。直到近几年我国的对外净债权才由负转正,远离外债风险警戒线。其实我们“脱贫”没多久。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的数据,到2006年第二季度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8911亿美元,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长期以来雄踞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的日本,成为新的全球储备“霸主”,使得本来在国内外被炒得火热的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火上浇油,讨论再度升温。作为全球第一,我们有理由高兴,但是将我国的对外债权和对外债务做一番历史考察,今天的成绩就不值得过于兴奋。 外汇储备的重要作用,就是维持一国的对外偿付能力,包括对进口的清算能力,对外债的偿还能力,对外资利润的兑付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外债的偿还能力。国际经济学家经常将一国的外汇储备与一国的外债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分析,外汇储备减外债,就是一个国家的对外净债权,只有净债权为正数才是一个国家对外拥有的真正财富。因此,分析外汇储备问题,必须与外债结合起来,孤立地分析外汇储备其实没有多少经济意义。
我国外汇储备的历史观
有据可查的我国外汇储备数据可追溯到1950年,比较研究我国外汇储备的历史数据,其实有些令人心酸。整个20世纪50年代,表现最好的1955年外汇储备也只有1.8亿美元,10年年均外汇储备只有1亿美元,整个60年代,表现最好的1969年外汇储备也没有达到5亿美元,10年年均不足2亿美元,整个70年代外汇储备的进展非常缓慢,1973年还出现了负0.8亿美元的特例,10年年均只有3亿美元。因而建国后前30年的外汇储备基本上都可以忽略不计,政府过的是紧巴巴的日子。80年代开局不利,10年均外汇储备不过45亿美元,与当时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不相称。我国外汇储备真正“起飞”起始于1994年,当年达到500亿美元,并由此掀起了一轮外汇储备增长长波,1996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1年突破2000亿美元,再后来就是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三年的三级跳,每年增加2000亿美元左右。 有人喜欢计算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50年来增长了多少倍,40年来增长了多少倍,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经济意义,究其原因,就是基数太小,没有可比性。 对比我国的外债数据,我们发现,直到1999年,我国的外汇储备才超过外债,脱离外汇风险指标警戒线。
我国外汇储备与外债的比较分析
一国的对外经济均衡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外汇储备上,外汇储备只是一国对外经济平衡等式的一头,另一头是外债。国外的分析家关注一国对外经济的存量均衡状况,必须关注外汇储备与外债的互动,以测度一国的外债负担、外债风险和外债偿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外汇储备还制约一国的举债能力。 在衡量一国的的外债风险和外债偿付能力的指标体系中,涉及外汇储备与外债互动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外汇储备/外债余额比率,二是短期外债/外汇储备比率。 外汇储备/外债余额比率测度一国的对外债权存量与对外债务存量的比率,考察一国总的债务风险和债务偿付能力状况。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这一比率应该控制在100%之上,超过100%为安全,80%为警戒线,小于40%说明一国的外债进入紧急状态。 短期外债/外汇储备比率衡量外汇储备对当期到期债务的偿付能力,国际公认的标准是35%为安全线,45%为警戒线,大于55%则说明一国的外债风险进入紧急状态。 1985年以前,政府实施“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基本思路,也受到对外举债能力的影响,我国的外债余额一直较少,但并没有避免债务紧张。到1985年,绝对规模并不大,只有150亿美元。1985年以后,由于国家经济建设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对外贸易一直逆差,外资流入规模很小,对外债的需求迅速膨胀。1994年以前我国外债的增长主要是用于弥补国内资金缺口、平衡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甚至是为了维持偿债能力。 近几年外债增长的原因有了显著改变,主要原因是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增长,与贸易相关的外债如贸易信贷、延期付款等外债急剧增长,已经占到外债总值的50%左右;二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由外资金融机构作为债务主体的债务快速增长,占到总债务的差不多五分之一;三是由于我国国际信誉的提升和偿付能力的增强,从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金融机构举债的能力提高,世界银行对我国援助性的项目贷款大幅度增长。 整体而言,从1985-2005年,我国的外债经历了一个持续的上升过程,1985年外债余额还只有158亿美元,1990年超过500亿美元,1995年突破1000亿美元,1999年达到1500亿美元,2003年又跨越2000亿美元大关,按照近几年的发展速度,2006年年末无疑会高于3000亿美元。
与外债余额指标的变动轨迹不同,1985年以来我国的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比率指标先是强劲的上升,然后是快速下降,但长驱运行在安全线之外。1985年,外债余额是外汇储备的6倍,按此指标衡量,我国的外债早已进入紧急状态,然而,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比率的上升并没有就此止步,1988年再上升到外汇储备的12倍,属于“超紧急状态”,实际上处于崩溃边缘。这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外汇管理不断收紧的根本原因。此后,我国对外债和外汇的管理卓有成效,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比率一路下行,我国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指标稳定性改善是在1994年以后,主要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持续并不断扩大的顺差和资本账户的盈余。不过,直到1999年,我国的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指标才真正运行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100%)之内,到此时,我国才有了对外净债权。 与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指标运行比较,我国的短期外债/外汇储备比率指标的运行有三个不同的地方,一是没有显著的上升过程但下降趋势明显;二是较早进入了安全状态;三是近几年又屡屡抬头,不断试探安全线水平。 1985年,我国的短期外债是外债储备的2.5倍,是国际公认的安全线35%的6倍,也说明我国当时外债状况相当紧急,此后除了1987年有较大幅度的回升,整体上还是快速下降,1994年我国的短期外债/外汇储备比率一下子从1993年的64%下降为16%,从此开始在警戒线之内运行。但是,由于短期外债的快速增长,近几年这一比率又有所回升。
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基本认识
外汇储备价值几何
外汇储备是一国官方持有的具有最强大的国际流动性的资产。在宏观层面,它有助于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本币汇率、增强国际信誉和维护金融安全等作用。既然外汇储备是一种资产,它当然还具有增值功能,经营得当能够带来可观的收益。按照我国现有的近10000亿美元的储备规模,即使年收益率只有5%(对于很多投资产品,5%的收益率其实很低,比如高盛和可口可乐股票的年收益率都在20%以上),年投资收益也有500亿美元,再按照1比8的汇率核算成人民币,就是4000亿人民币,相当于2005年度海南省GDP(904亿人民币)的4倍多,是2005年度贵州省GDP(1942亿人民币)的2倍,也相当于2005年度江西省(4056亿人民币)、广西壮族自治区(4063亿人民币)的GDP,当然更高出青海、宁夏、甘肃等许多省份的GDP。而且,GDP只是毛收益,如果按照国民生产净值比较,还不知高出多少个省。另外一个最直观的比较是,它相当于2005年国家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的总和,如果收益率再增加1个百分点,恐怕就是一个不太富裕的省一年的税收总和,不好好利用这10000亿美元,实际上是一种犯罪。 会计
更多信息请访问:育路网财会频道 希望与其他考生进行交流?点击进入会计考试论坛>>>

外汇储备vs外债:其实我们“脱贫”没多久求解

2. 为什么外汇储备增加,国内基础货币也会增发

首先理解货币:如今通常所说的货币,就是我们兜子里的纸钞,它是商品经济下的一个为方便商品交换流通的媒介及工具,其本身无价值,由国家银行发布并强制流通。你拿着美元到中国境内商店买东西,商店老板就当美元一张废纸,因为美元要在国内使用必须通过央行兑换成人民币才行。
不同国家的货币不能在不同国家范围内流通,而现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家之间就有一定的经济来往,为了解决不同国家之间的商贸及货币问题,就涉及到外汇及外汇储备两个概念。
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富有,不是这个国家发行或拥有本国货币的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这个国家商品的多少,商品才是人民生活的物质需要,而不是货币,也就是一个国家生产能力和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国力。
国家之间商贸,如下简单地分为出口和进口两种情况:
对于出口情况,如果拿美元当外币,也就是中国跨国企业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拿到美国境内销售,换回的别国的货币,这对中国人,由于外币在中国市场不允许流通的,所以在中国市场内外币相当于一叠废纸,所以中国的出口企业把外币卖给国家银行换成人民币,国家拿着外国的货币,同样没么用,人民生活的富裕最终反映在物质享有多少上,而货币只是物质交换的一个中介和工具,所以,对中国来说,我们国内的企业把是生产出来的商品给美国用,而美国只给我外币(债券),这样形成一个债务关系:即就相当于我国是债权方,外国(美国)是债务方,外汇(美元)就是债务关系凭证。

对于进口情况,不影响外币储备,比如外商到国内出售外国商品赚到人民币,央行就拿外汇储备(美元)从外商手中买回人民币(因为这部分人民币是国内流通的,不算为外汇储备),也可能是外商拿人民币到他自己本国兑换本国货币同样形成本国的外汇储备(实际过程是不是如上述这样,还不知道,不是学经济,只是猜测)。买回实际是一个对冲过程(真正意义的对冲好象是央行拿着外汇进行海外买购),也可以这样理解:外国的商品看成央行自己生产的商品在国内市场销售,这样,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经由外国商品通过央行归还给老百姓,也就还债。

通常国家的在流通货币量与国家的产出的商品量相互对应的。(物质财富与货币量相对应)
中国企业出口商品,可看成:中国国内生产的商品过多(也就是对应的流通货币不够),
国内企业通过出口形式拿到外国市场进行商品销售交换,拿本国的商品本可以交换到外国的商品,但由于外国货币的存在,就交换回了外币,这些外币实际上相当于外国消费者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债务,而这些债务,统一划到国家银行的名下。这样就成了国家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越多,说明国家放债越多。放债就相当于发行货币,国家放债过多需要发行大量货币,就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商品不够,而流通货币很多),这时国家通过国际从外海购买商品,把外货消耗掉换回商品,从而达到稳定平衡经济的目的。也可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央行通过投放大量货币来换回外汇储备,这种货币的增加不是通过市场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引起,而是由政府央行强制的,这样货币增加,如果放大来看,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也就老百姓手上的钱贬值了,被贬值的一部分被央行无偿占有。所以可以理解为:外汇储备是央行的负债,而不是资产,因为它是央行用人民币从老百姓手中换回来的,那么总有一天老百姓想要兑现这个资产。
由于中国的外汇货币主要以美元为主,美国经济一但出现波动导致美元贬值,中国外汇储备就会有随之贬值的风险,外汇储备贬值也就是中国资产的损失。
一言以蔽之:外汇储备就是老百姓与别国之间的一种债务关系体现(储备并不是国家资产,而是劳动人民的钱),而老百姓作为债权一方,将债权统一转交给国家央行,统一以央行的名义挂着。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外汇储备多少主要取决于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外汇储备是用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交易。
要增加外汇,则需要发行人民币来购买人民币供给就会增多,这样可能会引起国内市场的货币膨胀。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国内外经济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进口多,国内市场充斥着外国商品,引起国内货币紧缩),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消费需求增加,商品不够),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
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
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并非投入国内生产使用。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问题,就是如果货币当局不持有储备,就可以把这些储备资产用来进口商品和劳务,增加生产的实际资源,从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持有储备则放弃了这种利益。
外汇储备的增加要相应扩大(国内)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难度。
持有过多外汇储备,还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遭受(外币资产贬值)损失。
由于外币在国内市场不能流通,所以央行在国内多投放(通过出口、引进外资)一定货币的同时,又代表国家多储备了一定的外汇。此时人民币在国内运用,而外汇本身却独立于国内的经济运行,被央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用于保值增值。

3. 请问下,如果外资如何撤离中国,如何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出境,外汇储备会否减少,人民币会减少还是增加?

1.外资撤离中国有很多手段,合法的和非法的:
a.合法手段:FDI属于合法的境外直接投资,可以直接跟央行兑换成美元汇出境内,中国无法阻拦;
b.非法手段:前些年,大批游资通过地下钱庄和假的净出口交易流入我国,在人民币资产失去增值空间后,这部分资金也会通过上述渠道流出;

2.外资流出会造成我国的外汇储备减少,因为我国是强制结汇国家,外资要跑路都要从央行兑换美元带走;

3.人民币会相应减少。我国1995年生效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了我国的货币发行主要是以外汇抵押来发行的,简单说就是通过出口商赚回(或者其他途径流入)一美元,国家相应发行6.2(95年是8.7)元人民币,在外汇储备减少后,国家需要把相应的人民币收回销毁。否则这部分人民币没有对应的抵押物,会造成人民币贬值。

4.现在央行发行天量的人民币逆回购,就是为了对冲由于外汇流出造成的人民币的减少。

请问下,如果外资如何撤离中国,如何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出境,外汇储备会否减少,人民币会减少还是增加?

4. 怎么理解“为了对冲资本外流和外汇储备的下降”及“资本账目盈余的逐步消失,货币升值的压力将会减退”

这段话是对是错先不谈,我只简单解释一下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资本外流的时候,也就是外国投资者撤出一部分在中国的投资。比如说美国投资者,就要把人民币换成美元,拿回美国。这个时候人民币遭到抛售,就有贬值趋势。如果不想贬值,就要用政府的外汇储备按照不贬值的汇率把外国人抛售的人民币接过来。但是这样做外汇储备就会减少了。

降准是降低准备金率的意思。也就是说银行要留一部分钱预备储户来取钱,叫准备金。准备金率降得越低,银行就可以放更多的贷款了,创造出更多的人民币来。人民币也就更贬值。

这段话的意思是降准,也就是让人民币贬值不是为了通过贬值刺激经济,只是为了配合外国投资者投资外流和避免外汇储备过度下降。这样人民币就有点“市场化”了,就不用央行使用储备来调节了。

因为Y=C+I+G+NX,(Y-T-C)+(T-G)=S,所以,S-I=NX。资本净流出 等于 净出口。这个两者平衡的等式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如果把资本净流出再分成政府的资本净流出和民间的资本净流出,再算上净出口,就是三者平衡。民间的资本净流出叫(负的)资本项,净出口叫经常项,政府的资本净流出叫(负的)官方外汇储备增加。

国际收支平衡就是说政府的资本净流出等于0。另外两个一正一负相加为0。

第二段话的意思就是说。随着外国人来投资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就会越来越少。

其实这两端翻译成大白话是没什么说服力的,跟废话也差不多,如果不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那就是在靠一些专有名词吓唬人。我帮你翻译翻译他的意思:“中国现在降低准备金率,让人民币贬值是为了对付外国撤走投资,外国投资减少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会减少”。

说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5. 外汇储备增加可能使人民币贬值,那为什么外汇储备减少也可能使人民币贬值呢?

首先你要明白 外汇储备 不是 净资产。

你去银行存100美元,或者外国人来存100美元,都使外汇储备增加100;
但是这个储备可能是欠别人的,要还的。

中国自90年代以来,一直是进来1美元就增发相应多的人民币。
所以外汇储备多,人民币就多,所以贬值。

如果大家一起把人民币换回外汇,比如前面例子 外国人要离开中国就会换走。
那么人民币就会急速贬值,因为需要外汇的人多,大家都不要人民币。

这不是没发生过的事情,所谓的97金融风暴,印尼 韩国 都是本国币急速贬值,
然后引起其他严重后果。

外汇储备增加可能使人民币贬值,那为什么外汇储备减少也可能使人民币贬值呢?

6. 国家的外汇为什么都要有相应的人民币去对冲

  原因如下:
  1、外汇是一种国际货币,赚取外汇的目的就是为了现在或将来能从国外进口战略资源及其他必需品。
  2、现在的形势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使得许多企业通过出口来盈利,出口又导致外汇储备增加,物以稀为贵,市场经济决定,外汇多了必然贬值,就如你说的,砸手里了。但是,从“外汇储备”字面看,储备,是一种应付将来不时之需的手段。所以也不能因为外汇多了就不储备了。

7. 关于人民币的发行量的问题以及外汇储备所对应·的人民币的问题

1.关于货币发行的问题,其实就是货币供给量的确定,根据LM函数,供给由需求确定,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有三: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投机性需求,其中主要是交易性需求,GDP增长,交易量增大,要求货币增加供给,所以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货币量增大(货币流通速度具有稳定性,短期内不会轻易改变)。比如我国,GDP每年8%以上的增长速度,所以年年不断增发货币。

2.第二个问题,是说出口结汇会导致货币发行,一点不假,顺差越大,货币投放越多,这部分结汇后就转化为企业的人民币活期账户存款,显然是增加M1。净出口是GDP的一部分,因此在考虑货币需求的时候,这部分在央行的计划发行的M1之内。

手工原创,及时采纳!

关于人民币的发行量的问题以及外汇储备所对应·的人民币的问题

8. 为什么外汇储备每增加1美元,就要在国内增发6元多人民币,增加的1美元还在美国并且还只能购买美国国债

因为美元不在国内全流通,需要按照汇率换成人民币才能使用,现在的汇率就是6.1+,所以要增发 ,有个专用词语:外汇占款。
因为美元在市场中也会有涨跌,而且钱放那儿不会增值,而美元存款会支付利息的,所以要投资。不可否认美债还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品种之一,所以大量的美元会回流到美国。当然在配置方面,国家也有日元债、欧元债(欧债,熟悉不?)等,以及固定资产、资源的购买,只是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