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清霜时”出自哪首诗?

2024-05-15

1. “一枕清霜时”出自哪首诗?

出自大观楼于悬挂在楼前的那幅长达180字的著名长联。
它的上联是: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镶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赴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它的下联是: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一枕清霜时”出自哪首诗?

2. 关于金沙江的诗词

金沙江(元·李京)
雨中夜过金沙江,五月渡泸即此地。两厓峻极若登天,下视此江如井里。
三月头,九月尾,烟瘴拍天如雾起。我行适当六月末,王事役人安敢避。
来从滇池至越巂,畏涂一千三百里。干戈浩荡豺虎穴,昼不遑宁夜无寐。
忆昔先帝征南日,箪食壶浆竟臣妾。抚之以宽来以德,五十馀年为乐国。
一朝贼臣肆胸臆,生事邀功作边隙。可怜三十七部民,鱼肉岂能分玉石。
君不见南诏安危在一人,莫道今无赛典赤。

3. 孙髯翁的人物作品

大观楼长联作者:乾隆年间,曾为昆明滇池大观楼题楹一幅,号称天下第一长联,被后人尊称为联圣。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u)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huan)雾鬓(bin);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莎,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侭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3大观楼长联[1])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4)翥:飞举。(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碧鸡山。(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7)缟素:白色。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此处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9)风鬟雾鬓:鬟:环形发髻;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此处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13)芙蓉:莲花。(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准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17)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18)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19)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20)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 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岁(1774)春正月初九日,孙髯翁于玉皇诞辰跨鹤西归,享年九十上寿。苗雨亭公感念至交之情,将先生殡葬于弥勒城西苗氏茔地。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岁(1907),弥勒士子协力筹资为先生修墓立碑,墓碑正中刻有”清处士髯翁孙先生墓”十个大字,旁刻一联云:古冢城西留傲骨;名士滇南有布衣。墓前华表上刻有光绪十九年癸巳岁(1893)弥勒贡生杨晓云撰写的八十言长联:读大观楼长联,脍炙人口久矣。就苹天苇地,濡染笔墨生辉,布衣有何能?几经昆池劫灰,常图不磨文字;出挹爽门半里,追绕马鬣依然,叹断碣残碑,灭没名流不少,吾侪非好事,一存滇南傲骨,以昭先正典型。民国三年甲寅岁(1914),爱国志士杨杰任弥勒县长,又为髯翁修墓,立碑为志。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岁(1937),杜希贤任弥勒县长,重修孙髯翁墓,并撰《辑刊凭吊孙髯翁先生墓诗碑序》,勒石于墓左,其文有“相传先生晚年,伤伯道无儿,幸中郎有女,远适弥勒,以舐犊情深,常遨游于丘、弥之间,设帐授徒,门墙桃李,一时称盛。后殁于弥,葬挹爽门西郊,郡人士立碑以志之曰:‘清处士髯翁孙先生之墓’……”。在1958年“大跃进”年代,先生的墓碑被毁,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得以重新修复。并将墓联改为先生生前自挽联。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孙髯翁的人物作品

4. 丽江为什么叫丽江?

“丽江”一名,始于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置行政区丽江路。《元史·地理志》说:“路因江名。”就是说,“丽江”地名的由来最早起源于金沙江的别称“丽水”。 金沙江就是长江上游,因产金沙得名。但为什么金沙江又称“丽水”、“丽江”呢?史书上的主要说法是金沙江源于青藏高原犁牛石,而称犁水,即犁田的犁,山水的水。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就在《金沙江》诗中写道:“劈开蕃域斧无痕,流出犁牛向丽奔”。蕃域即今藏族先民吐蕃居住区。后因犁、丽声音相近而异写为丽水、丽江。

记得采纳啊

5. 丽江有江么?丽江的名字是如何的由来。

有客人在留学生会馆预定房间或者是在客栈和我聊天时时候,问到“丽江”是地名如何得来的?因为,这个在游客心目中神秘而浪漫的地方,首先是这个令人遐思,充满无穷想象力的地名–“丽江”。

  的确,在游客的心里,按照中国人地名的取法,既然叫“丽江”,那一定是在一条江的边上,而且这条江就应该叫“丽江”最好。然而,到了丽江,才发现,这个叫“丽江”的地方,除了古城和古城里小小的溪流以外,还真看不到能称为“江”的河流。所以就纳闷了,“丽江”,这个地名究竟是如何得来的?

“丽江”一名的来源,主要有两说:一为因金沙江“源出吐蕃界犁牛石下,名犁水,讹‘犁’为‘丽’”,故名丽江;二为金沙江因出产沙金,以“金生丽水”,故“古名丽水”,得名丽江。

  原来,金沙江作为长江的支流,最早因发源于青藏高原犁牛山下,古代被称为“犁水”,后因“犁”与“丽”古音相近,所以在古代,金沙江又称“丽水”。地因江而得名,故曰“丽江”。一说为:……“丽水”,不是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也不是隋唐才得名的浙江省丽水县,而是云南省之金沙江“一名丽水者是也”;《元一统志》说:“金沙江,古丽水也,今亦名丽江……源出吐蕃共陇川犁牛石下,亦谓之犁牛河”。《丽江府志》也说:“元时始改丽江,其曰丽江者,则以产沙金得名金江,即古若水,一名丽水者是也。”

丽江有江么?丽江的名字是如何的由来。

6. 急求一份介绍丽江的导游词,谢谢!!!!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我所在旅行社,衷心的欢迎诸位来到丽江观光旅游。我姓和,和气的和,大家叫我小和就可以了;驾车的司机姓木,树木的木。在云南,凡是姓和、姓木的,绝大部分是丽江纳西族。今天,我非常高兴能为各位导游,我将尽我所能把丽江最美好的景观介绍给各位。

作为东道主,现在我想用丽江纳西族独有的方式为大家接风。我们的方式很简单,就是由我为大家唱纳西迎宾曲。

“远方来的朋友啊,纳西家里来到了,坐一坐。山也欢,水也笑,纳西人家多欢喜。祝愿大家心情舒畅……”

我和木师傅衷心祝愿大家在丽江度过一段舒心、愉快的美好时光。我们这个旅行团在丽江的逗留时间是四天三晚,第一、三晚住**宾馆,第二晚下榻泸沽湖摩梭山庄。在此期间,我要带大家去参观丽江古城、玉龙雪山、长江第一湾、虎跳峡、泸沽湖等几个主要的景区。在丽江,各位来宾有什么事情要办,有需要我和木师傅帮忙之处,请不要客气,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尽力去办。

我们降落的丽江机场,坐落在与大理州鹤庆县交界的丽江县七河乡境内,海拔2200米,1995年建成通航。丽江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大型客机,现已开通丽江至昆明、北京、广州、上海、成都、香港、西双版纳等多条航线,每年客流量超过了50万人次。丽江机场现已经成为云南省仅次于昆明的第二大航空港。

从机场到丽江城有26公里,乘车时间大约需要30分钟,我将利用这段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沿途的风光和丽江的概况。

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大(理)丽(江)公路上,前面这座缓坡叫关坡,在古代这里是出入丽江古城的重要关隘,如今也是丽江的南大门。这里距昆明550公里,坐上空调大巴南下大理需要3小时,到昆明需要6-8小时,早上还在四方街吃丽江粑粑,下午就可以到昆明去吃过桥米线了!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丽江既是一个县又一个地区的名称。丽江地区现在管辖4个县,其中华坪县是煤炭基地,永胜县是鱼米之乡,宁蒗彝族自治县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是重点旅游开发区。全区面积20600平方公里,总人口112万,除汉族外,人口较多的还来纳西族、彝族、僳僳族、白族、普米族等10个少数民族,人口64万,约占全区总人口的57%。丽江少数民族的语言、习俗、民居、服饰、节日、歌舞丰富多采,独具特色。

现在,我们的车过了关坡丫口,地势一下子变得平坦起来了,一个宽宽的山间盆地展现在眼前,这就是云南特有民族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我们称为丽江坝子,它是滇西北最大的高原盆地,面积近200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丽江县城大研镇就坐落在坝子的中央。人们通常说的丽江古城,就是这个大研镇的中心,这在 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成为一座世界文化名城。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这里叫“丽江”呢?

“丽江”一名,始于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置行政区丽江路。《元史·地理志》说:“路因江名。”就是说,“丽江”地名的由来最早起源于金沙江的别称“丽水”。大家知道,金沙江就是长江上游,因产金沙得名。但为什么金沙江又称“丽水”、“丽江”呢?史书上的主要说法是金沙江源于青藏高原犁牛石,而称犁水,即犁田的犁,山水的水。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就在《金沙江》诗中写道:“劈开蕃域斧无痕,流出犁牛向丽奔”。蕃域即今藏族先民吐蕃居住区。后因犁、丽声音相近而异写为丽水、丽江。

从地图上看,丽江的西、北、东三面都有金沙江环绕,就像拉丁字母W,形成三大转折奇观。由此看来,元世祖忽必烈用此突出的自然实体取名“丽江”,是很恰当的。丽江就是美丽的金沙江,当地纳西语又叫“依古堆”,意为大江转弯的地方。说到这里就引出了丽江古城的大环境——玉壁金川。玉壁指的就是玉龙雪山,它位于这个坝子的北端,像是古城的一堵银色照壁,把古城映衬得光彩夺目。金川指的就是金沙江,它三面环绕丽江地区615公里,堪称全球最美丽的江段。

丽江县城虽然地处云南西北高原,终年看见雪山,然而没有严寒,没有酷暑,不要暖气,不要空调。这里年均气温摄氏12.6度,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约为摄氏6度,最热月的平均气温约为摄氏18度,年温差仅有12度左右。同时,丽江出现绝对低温和绝对高温的次数比较少,持续时间也不会太长,所以四季的界限不很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低纬度的地理位置,丽江位于北纬27度左右,冬夏两季日射角度变化小,地面温度比较均匀;而每年夏秋,又受海洋季风暖湿气流影响,阴雨天多,地面气温不易升高;加之纵横交错的高山成为阻挡北方寒流的天然屏障,所以这晨形成干暖温和的独特气候。

同时,丽江工业不多,自然很少受到污染,空气清新洁净,到处青山碧水,四季庄稼生长,尤其冬春季节,天空分外湛蓝,阳光充足明媚,令人赏心悦目。当然,正是由于丽江的四季不很明显,立体变化,遇雨成冬,而且昼夜之间的温差比较大,所以外地客人到丽江后应适当注意增减衣服,以免引起感冒。

各位朋友,丽江虽然地处偏僻,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五万年前,已有旧石器晚期智人“丽江人”在此生息。从新石器、青铜器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丽江是云南古人类的摇篮之一。丽江地区开发较早,公元前109年西汉即设遂久县管辖,元初设置云南37路之一的丽江路,“丽江”一名从此开始。元代至清初的470年间,丽江是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区域中心。

如今的丽江县,是中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也是丽江地区最大的一个县,面积7648平方公里,人口约36万,其中纳西族占55%。纳西族源于中国古代南迁的氐羌族群,居住在以丽江为中心的滇川藏交界处,总人口约有30万,而丽江县有20万,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67%。纳西族人口不多,分布不广,然而却以古老而丰富的民族文化著称,有人说它是小民族创造大文化。

纳西族最为著名的文化特色是“三个活化石”。所谓“三个活化石”,即是文字活化石——纳西象形文字、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人类社会活化石——摩梭人母系大家庭。创造于唐代的纳西东巴文,被称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至今仍在丽江流行的两套大型古典乐曲《白沙细乐》,被中外音乐界被为“国宝”;泸沽湖畔摩梭人,至至今仍保持着母系大家庭和不娶不嫁的阿夏走婚形态,为世所罕见。

说话间我们已经来到丽江古城南郊的环城路上。大家请看,右前方有一座苍翠的山岗,形似狮子滚绣球而得名狮子山。秀丽的狮子山天然地把丽江古城和新城分隔开来,但又将它们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山顶高楼,名叫“万古楼”。登楼北望雪山,历历在目,南观古城,尽收眼底。

路的左边,这座高大的建筑叫黑白水大酒店,主楼高17层,客房128间,是由云南黑白水电力集团投资控股的四星级酒店。前面是一个丁字路口,我们右转进入民主路,路口左右各有一座酒店:右边的森龙大酒店,是由丽江森龙集团投资兴建的三星级酒店;左边是云杉饭店,也是丽江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完备的客运汽车站。

我们乘坐的汽车正在环绕狮子山西北侧行驶,途中我们还经过了丽江体育场、神农大酒店、邮电大楼、百信商场、百货大楼等单位。这里是一个三叉路口,右转不远就可以进入丽江古城,我们左转进入新大街,这是丽江新城的第一条街道,也是目前商场最集中、最热闹的街道之一。前面一个丁字路口,左转可以进入福慧路,丽江地区和自治县两级府署就在这条路上。

我们继续北行不远,就是丽江新城最早建的市政广场——红太阳广场。广场左边是新建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右边矗立着毛泽东塑像,像后衬托着一堵语录墙。这座建于 1969年的毛泽东塑像,设计极富时代色彩,就连每一处数字的组合都是精心安排。正方形的台基高1.949米,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拉开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序幕。塑像基座高5.16米,南面有韶山、井冈山浮雕,北面是延安、西柏坡浮雕,西面(正面)是天安门和红旗浮雕,它们简明地勾勒了毛泽东有代表性的重要革命历程。塑像全身高7.1米,寓意中国共产党7月1日成立。整座塑像包括基座和塑身高12.26米,寓意毛泽东生于12月26日。

请看:毛泽东身穿军装,左手自然贴裤,右手上扬,正向人们致意。1996年2月3日,丽江发生了七级大地震,广场四周建筑顷刻间大量坍塌,让人惊讶的是这座毛泽东塑像却丝毫无损、巍然不动,一时传为奇闻异事。不管怎么说,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在老百姓的情感上,是永远不会磨灭的。这一特殊时代的产物,既能引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也可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反思。

各位来宾,我们下榻的宾馆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请大家到大堂后稍事休息,我和领队立刻给大家办理入住手续,进房间后首先请检查一下房间的物品是否齐备,大家可以洗洗脸,喝点水,休息一下。请记住,中午12点在一楼餐厅用餐。因为我们中午饭后就直接到丽江古城游览,请带好下午参观游览的必需品。

好的,现在我们可以下车了。谢谢大家的合作!

7. 请问谁可以帮忙找找丽江导游词,是要参加比赛用的

各位来宾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我所在旅行社,衷心的欢迎诸位来到丽江观光旅游。我姓和,和气的和,大家叫我小和就可以了;驾车的司机姓木,树木的木。在云南,凡是姓和、姓木的,绝大部分是丽江纳西族。今天,我非常高兴能为各位导游,我将尽我所能把丽江最美好的景观介绍给各位。

作为东道主,现在我想用丽江纳西族独有的方式为大家接风。我们的方式很简单,就是由我为大家唱纳西迎宾曲。

“远方来的朋友啊,纳西家里来到了,坐一坐。山也欢,水也笑,纳西人家多欢喜。祝愿大家心情舒畅……”

我和木师傅衷心祝愿大家在丽江度过一段舒心、愉快的美好时光。我们这个旅行团在丽江的逗留时间是四天三晚,第一、三晚住**宾馆,第二晚下榻泸沽湖摩梭山庄。在此期间,我要带大家去参观丽江古城、玉龙雪山、长江第一湾、虎跳峡、泸沽湖等几个主要的景区。在丽江,各位来宾有什么事情要办,有需要我和木师傅帮忙之处,请不要客气,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尽力去办。

我们降落的丽江机场,坐落在与大理州鹤庆县交界的丽江县七河乡境内,海拔2200米,1995年建成通航。丽江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大型客机,现已开通丽江至昆明、北京、广州、上海、成都、香港、西双版纳等多条航线,每年客流量超过了50万人次。丽江机场现已经成为云南省仅次于昆明的第二大航空港。

从机场到丽江城有26公里,乘车时间大约需要30分钟,我将利用这段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沿途的风光和丽江的概况。

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大(理)丽(江)公路上,前面这座缓坡叫关坡,在古代这里是出入丽江古城的重要关隘,如今也是丽江的南大门。这里距昆明550公里,坐上空调大巴南下大理需要3小时,到昆明需要6-8小时,早上还在四方街吃丽江粑粑,下午就可以到昆明去吃过桥米线了!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丽江既是一个县又一个地区的名称。丽江地区现在管辖4个县,其中华坪县是煤炭基地,永胜县是鱼米之乡,宁蒗彝族自治县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是重点旅游开发区。全区面积20600平方公里,总人口112万,除汉族外,人口较多的还来纳西族、彝族、僳僳族、白族、普米族等10个少数民族,人口64万,约占全区总人口的57%。丽江少数民族的语言、习俗、民居、服饰、节日、歌舞丰富多采,独具特色。

现在,我们的车过了关坡丫口,地势一下子变得平坦起来了,一个宽宽的山间盆地展现在眼前,这就是云南特有民族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我们称为丽江坝子,它是滇西北最大的高原盆地,面积近200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丽江县城大研镇就坐落在坝子的中央。人们通常说的丽江古城,就是这个大研镇的中心,这在 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成为一座世界文化名城。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这里叫“丽江”呢?

“丽江”一名,始于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置行政区丽江路。《元史·地理志》说:“路因江名。”就是说,“丽江”地名的由来最早起源于金沙江的别称“丽水”。大家知道,金沙江就是长江上游,因产金沙得名。但为什么金沙江又称“丽水”、“丽江”呢?史书上的主要说法是金沙江源于青藏高原犁牛石,而称犁水,即犁田的犁,山水的水。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就在《金沙江》诗中写道:“劈开蕃域斧无痕,流出犁牛向丽奔”。蕃域即今藏族先民吐蕃居住区。后因犁、丽声音相近而异写为丽水、丽江。

从地图上看,丽江的西、北、东三面都有金沙江环绕,就像拉丁字母W,形成三大转折奇观。由此看来,元世祖忽必烈用此突出的自然实体取名“丽江”,是很恰当的。丽江就是美丽的金沙江,当地纳西语又叫“依古堆”,意为大江转弯的地方。说到这里就引出了丽江古城的大环境——玉壁金川。玉壁指的就是玉龙雪山,它位于这个坝子的北端,像是古城的一堵银色照壁,把古城映衬得光彩夺目。金川指的就是金沙江,它三面环绕丽江地区615公里,堪称全球最美丽的江段。

丽江县城虽然地处云南西北高原,终年看见雪山,然而没有严寒,没有酷暑,不要暖气,不要空调。这里年均气温摄氏12.6度,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约为摄氏6度,最热月的平均气温约为摄氏18度,年温差仅有12度左右。同时,丽江出现绝对低温和绝对高温的次数比较少,持续时间也不会太长,所以四季的界限不很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低纬度的地理位置,丽江位于北纬27度左右,冬夏两季日射角度变化小,地面温度比较均匀;而每年夏秋,又受海洋季风暖湿气流影响,阴雨天多,地面气温不易升高;加之纵横交错的高山成为阻挡北方寒流的天然屏障,所以这晨形成干暖温和的独特气候。

同时,丽江工业不多,自然很少受到污染,空气清新洁净,到处青山碧水,四季庄稼生长,尤其冬春季节,天空分外湛蓝,阳光充足明媚,令人赏心悦目。当然,正是由于丽江的四季不很明显,立体变化,遇雨成冬,而且昼夜之间的温差比较大,所以外地客人到丽江后应适当注意增减衣服,以免引起感冒。

各位朋友,丽江虽然地处偏僻,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五万年前,已有旧石器晚期智人“丽江人”在此生息。从新石器、青铜器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丽江是云南古人类的摇篮之一。丽江地区开发较早,公元前109年西汉即设遂久县管辖,元初设置云南37路之一的丽江路,“丽江”一名从此开始。元代至清初的470年间,丽江是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区域中心。

如今的丽江县,是中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也是丽江地区最大的一个县,面积7648平方公里,人口约36万,其中纳西族占55%。纳西族源于中国古代南迁的氐羌族群,居住在以丽江为中心的滇川藏交界处,总人口约有30万,而丽江县有20万,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67%。纳西族人口不多,分布不广,然而却以古老而丰富的民族文化著称,有人说它是小民族创造大文化。

纳西族最为著名的文化特色是“三个活化石”。所谓“三个活化石”,即是文字活化石——纳西象形文字、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人类社会活化石——摩梭人母系大家庭。创造于唐代的纳西东巴文,被称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至今仍在丽江流行的两套大型古典乐曲《白沙细乐》,被中外音乐界被为“国宝”;泸沽湖畔摩梭人,至至今仍保持着母系大家庭和不娶不嫁的阿夏走婚形态,为世所罕见。

说话间我们已经来到丽江古城南郊的环城路上。大家请看,右前方有一座苍翠的山岗,形似狮子滚绣球而得名狮子山。秀丽的狮子山天然地把丽江古城和新城分隔开来,但又将它们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山顶高楼,名叫“万古楼”。登楼北望雪山,历历在目,南观古城,尽收眼底。

路的左边,这座高大的建筑叫黑白水大酒店,主楼高17层,客房128间,是由云南黑白水电力集团投资控股的四星级酒店。前面是一个丁字路口,我们右转进入民主路,路口左右各有一座酒店:右边的森龙大酒店,是由丽江森龙集团投资兴建的三星级酒店;左边是云杉饭店,也是丽江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完备的客运汽车站。

我们乘坐的汽车正在环绕狮子山西北侧行驶,途中我们还经过了丽江体育场、神农大酒店、邮电大楼、百信商场、百货大楼等单位。这里是一个三叉路口,右转不远就可以进入丽江古城,我们左转进入新大街,这是丽江新城的第一条街道,也是目前商场最集中、最热闹的街道之一。前面一个丁字路口,左转可以进入福慧路,丽江地区和自治县两级府署就在这条路上。

我们继续北行不远,就是丽江新城最早建的市政广场——红太阳广场。广场左边是新建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右边矗立着毛泽东塑像,像后衬托着一堵语录墙。这座建于 1969年的毛泽东塑像,设计极富时代色彩,就连每一处数字的组合都是精心安排。正方形的台基高1.949米,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拉开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序幕。塑像基座高5.16米,南面有韶山、井冈山浮雕,北面是延安、西柏坡浮雕,西面(正面)是天安门和红旗浮雕,它们简明地勾勒了毛泽东有代表性的重要革命历程。塑像全身高7.1米,寓意中国共产党7月1日成立。整座塑像包括基座和塑身高12.26米,寓意毛泽东生于12月26日。

请看:毛泽东身穿军装,左手自然贴裤,右手上扬,正向人们致意。1996年2月3日,丽江发生了七级大地震,广场四周建筑顷刻间大量坍塌,让人惊讶的是这座毛泽东塑像却丝毫无损、巍然不动,一时传为奇闻异事。不管怎么说,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在老百姓的情感上,是永远不会磨灭的。这一特殊时代的产物,既能引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也可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反思。

各位来宾,我们下榻的宾馆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请大家到大堂后稍事休息,我和领队立刻给大家办理入住手续,进房间后首先请检查一下房间的物品是否齐备,大家可以洗洗脸,喝点水,休息一下。请记住,中午12点在一楼餐厅用餐。因为我们中午饭后就直接到丽江古城游览,请带好下午参观游览的必需品。

好的,现在我们可以下车了。谢谢大家的合作!

请问谁可以帮忙找找丽江导游词,是要参加比赛用的

8.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全诗?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出自《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为清代孙髯老先生,全文如下:
1、《昆明大观楼长联》全文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2、全文翻译:
(1)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
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小鸟和几抹灿烂红霞。
尽情观赏吧!切莫枉费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2)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
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
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
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3、全文注释
(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
(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缟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 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17)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18)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19)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
(20)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

扩展资料:
《昆明大观楼长联》创作背景
孙髯翁的长联大约写于公元1765年,当时官场腐败,民不聊生,诗人完全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在写景的同时触景生情,抨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规律,埋有清王朝也必然如此的伏笔。
在当时来讲,这是一种明显的叛逆思想,具有“ 犯上”的嫌疑, 必然为当权者及其帮凶所不容。由于髯翁长联已广为流传,深得人心,他们又不敢公然撤消这副著名的长联,于是就有人用篡改字句的办法,仿照孙髯翁的格式。
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全联180字,如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该联想像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
上联突出一个“赏”字,欣赏美景,溢于言表,描绘一幅颇富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作者登临楼上,首先写眼前那茫茫空阔无边的滇海,写作者敞开衣襟、推开头巾观海的高兴劲。
凭楼四望之后,又回到眼前那浩瀚的滇池里,那一处处螃蟹和海螺状的岛屿边缘,点缀着如少女鬟髻鬓发般摇曳多姿的杨柳;那一簇簇水草和瑟瑟的芦苇,似禽鸟那五彩缤纷的羽毛点缀着水中的云天和红霞。
这里,作者在描绘了眼前池中的胜景后,再次由己及彼,概叹:不要枉费了美好的胜景啊——那四周飘香的稻谷,那波光万顷 的浪涛,那六月盛夏的荷花,那三月春风中的杨柳。作者通过写景抒情,那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作者乘兴看够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立即联想起云南风云变幻的历史,发出了无限的感慨——千古的英雄豪杰们,都随滚滚的历史长河悄然地流去了:那雄视一代的汉武帝,为了打开西南通途,曾在长安凿昆明池,训练水军;大唐皇帝曾册封南诏,立铁柱刻颂功德;
宋太祖竟手挥玉斧,划疆立界,让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走甘肃经四川,占云南灭大理,招降吐蕃,继伐中原。这一系列宏伟壮观的景象,费尽了英雄们的移山心力,然而,这一切犹如彩楼帘外萦绕的朝云,不等珠帘卷起,便在萧萧的暮雨中消失了。
大观楼长联是诗、是画、是历史的镜子,它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这种远见卓识,隐寓于联中的字里行间。正因如此,该联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篡改更换,但始终没有消失,反而更加重了其在对联史上的位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昆明大观楼长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