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资勘查的展望

2024-05-13

1. 引资勘查的展望

随着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勘查分开运行,商业性矿产勘查投入自2006年起已超过总投入的70%,开始居于主导地位,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外资投入,也将进一步增加。
引资勘查的外部环境,有的部分在逐步改进,有的部分环境在劣化。国外勘查资本乐于投资的省区将进一步增加。国内矿产勘查的投资能力增强,进入21世纪,国外勘查资本将面临国内勘查资本的强劲竞争。
黄金价格大约以10年为周期波动,矿产勘查投资市场呈同步升降。我国应抓住这一轮投资机遇期,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我国矿产勘查引资的竞争力,提高外资在商业性矿产勘查中的投资比例,提高矿产勘查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取得更多的找矿成果,为巨大的中国原材料市场提供更多的经济矿床。
中国,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矿产勘查潜力,一直受到国外矿产勘查投资者的关注,中国巨大的矿产品市场在吸引他们。只要我们坚持矿产勘查对外开放的方向,按照矿产勘查市场规则,遵循矿产勘查高风险、高回报的规律,调整政策法规,我国引资勘查的前景是广阔的。

引资勘查的展望

2. 我国引资勘查的回顾

我国引资勘查大约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一、启动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6年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国外矿业公司和初级勘查公司开始关注在中国投资矿产勘查,进行了一些探索,起步于中国西部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的风险勘查。
BHP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自1987年开始,与原冶金工业部西南冶金地质勘查局合作,通过历时4年的评估与谈判,经中央有关部委的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家规范化的非法人的固体矿产合作勘查企业——四川康滇公司,投资420万澳元,在四川会理会东地区,开展层控铅锌矿勘查。
与此同时,初级矿产勘查公司,也开始关注在中国投资矿产勘查。加拿大银河公司率先在新疆哈密地区开展金矿的风险勘查。明科金属公司、太平矿业公司、通用矿业公司、西南资源公司等公司,主要在中国西部新疆、内蒙古、河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开展以金为主的矿产勘查,并建立了一批合资合作勘查企业,如华佳、黑龙、安那美等。
受国际黄金价格周期性变化影响,在1994~1996年,形成了我国外资矿产勘查的第一个高潮期。在启动期,大型矿业公司投资矿产勘查起主导作用,约有50~60家国外矿产勘查公司,在中国寻找投资机会。
二、衰退期:1997~1999年
由于国际金价的周期性下跌,印度尼西亚“布桑金矿”世纪黄金勘查骗案的事发,自1997年3月下旬起,国际勘查市场风云突变,急剧萎缩,矿产风险勘查筹资变得非常困难,许多初级勘查公司第一笔筹资用完后,难以为继。加之山东大尹格庄金矿合资勘查中的争议,山西堡子湾金矿合资协议的一波三折,国外大型矿业公司和初级勘查公司,像退潮般撤出中国。矿产勘查市场是全球性的,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地勘单位也是处于最困难的时期。
与此同时,全球的大型矿业公司都调整了自己的勘查战略。大幅度削减公司的矿产勘查预算和勘查部门,一般不再开展草根勘查和找矿。在中国开展风险勘查长达10年的BHP公司勘探部门,也于1999年撤出中国,四川金康金矿等项目,都退给中方合作伙伴。
三、相持期:2000~2003年上半年
在这个阶段,仍有很少数国外公司在筹资困难的条件下,仍然看好中国的找矿潜力,相信中国矿产勘查对外开放的条件会不断改善,他们坚信在中国投资矿产勘查是有前景的,是会有回报的。在相持期内,谨慎使用为数不多的勘查资金,继续开展小规模的勘查活动,积累资料和经验,保持与合作伙伴的商务联系,在勘查周期的“严冬”中坚持,等待下一个矿产勘查投资“春天”的到来。如西南资源公司、太平矿业公司、明科矿业公司、通用矿业公司、澳华黄金公司等初级勘查公司就是其中代表。大型矿业公司,如英美矿业、力托、巴厘克等,保留了在中国的勘查办公室,留下少量勘查人员,继续关注中国矿产勘查市场,和潜在的中方合作伙伴保持联系,寻找可供投资的项目。在相持期,国内地勘单位很难获得勘查项目,找矿投入和钻探工作量降到历史最低点,大量探矿权被放弃。
四、复苏及繁荣期:2003年下半年至今
2003年初,黄金价格开始上涨,由320美元/盎司,逐渐上涨到400美元/盎司上下,到2005年中涨到480美元/盎司,到2006年,稳定在600美元/盎司以上,创25年来的最高水平。由于黄金价格的上涨,黄金勘查筹资又趋活跃。黄金勘查是固体矿产勘查的风向标,矿产勘查市场步入一个新的繁荣周期(见图1-2)。加之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国内市场对矿产品的巨大需求,自2003年下半年起,国外矿业公司和初级矿产勘查公司再次大量进入中国,其势头超过了1994~1995年,中国引资勘查进入复苏期和繁荣期。
到2005年,全球矿产勘查预算,总计投入约51亿美元。2006年矿产勘查投入,超过1997年的5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达到75亿美元,预计2007年还将进一步增长。中国国内2006年矿产勘查投入达到66亿元人民币。全球矿业和矿产勘查的市场因素,把引资勘查带向繁荣期。

3. 云南省引资勘查的启示

云南省为引资勘查的一片热土,2003年,在云南投资矿产勘查开发的外国公司有35家,勘查项目48个,共投入资金1.7亿元人民币,并取得了找矿的突破性进展,列入“十五”期间的重大成果。这些与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视矿产勘查、遵循风险勘查的市场规律、努力改善矿业投资环境的一系列努力分不开。
一、法规建设
云南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了《云南省外商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条例》和《云南省外商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登记管理规定》。
二、政策规定
云南省形成了几项与国际惯例接近的政策规定。例如,外商对探明的矿产资源,享有开采权;地方的利益体现在外商企业上缴的属地方税种的税费中;明确了合作方式和办证程序,实施“一站式”办公;不要求国外投资者本身具备勘查资质;严格按《矿产资源法》和3个配套法规,办理探矿权的登记,按地质勘查的客观规律,处理好招拍挂的范围,以较低的准入条件,鼓励外资投资;减少对探矿权二级市场运作的行政干预等。
三、矿业秩序
保持对违法开采的高压态势,把违法开采遏制在萌芽状态,维持探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确保矿业权的安全,营造良好的矿产勘查投资环境。
四、信息服务
提高资料信息的可得性,为投资者提供矿业权信息系统查询、矿业法律法规咨询,提供1:5万~1:100万各种区域地质、物探、化探资料,只收取工本费。提供未列入保护的勘查报告和矿产资料查询。
有的国外矿产勘查公司,形象地形容云南省为“矿产勘查投资条件有利的高值异常区”。云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这些做法,创造了有利于矿产勘查投资的环境,对其他省区做好矿产勘查的对外开放,包括对国内地勘单位和勘查投资者的开放,有启示作用。

云南省引资勘查的启示

4. 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贺冰清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商业性矿产勘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赢利为目的的矿产勘查工作。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属于风险投资,“谁投资、谁受益”,其成果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性矿产勘查是地质工作的主体,是依附于矿业的一个子产业,它是矿业生命周期的起点,是矿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国家为了战略利益和弥补市场失灵,也往往对商业性矿产勘查实行直接投资、财政补贴或减税等措施,以减少投资风险,刺激整个矿业的繁荣和发展。
目前,我国油气的商业性勘查机制已基本成熟,商业性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发展也没有大的障碍,主要是非油气商业性矿产勘查起步较晚,市场发育缓慢,需要加快发展。因此,这里主要介绍我国非油气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历史沿革
1.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与公益性地质工作实行的是事企混合运行的模式
在传统地质工作管理体制下,我国矿产勘查实行的是统一的事业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没有划分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二是地质勘查队伍分别隶属于多个部门管理;三是国家对地勘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管理;四是矿产勘查与矿业开发上下游分离。地质勘查由国家财政投入,地勘单位生产的全部地质成果上交国家,由国家通过调拨的方式供矿山企业无偿使用。这种事企混合运行的管理模式,导致了矿产勘查的产业属性模糊,并使之游离于矿业越来越远,无法形成产业资本的良性循环。
2.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传统的地质工作体制,实行商业性矿产勘查与公益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了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探索,核心就是实行事企分离,建立商业性地质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1999年,国务院作出了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将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管理,分体运行。二是按政企分开的原则将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的队伍实行属地化管理,并逐步实现企业化经营。三是实现了矿产勘查的集中统一管理。原各工业部门地勘管理职能已经撤销,多头管理矿产勘查的局面基本结束。这就为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的发育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现状
从主流认识看,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体制框架初步形成,矿业权制度逐步完善,市场主体正在形成,商业性矿产勘查已经上路。
1.初步形成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体制架构
集中统一的矿产勘查体制初步形成;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的机制初步建立;探采结合的矿业新体制初显端倪。
2.初步形成了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
(1)矿业权市场日趋活跃。在非油气矿产勘查登记方面,勘查许可证发放总体呈递增趋势,从1999年的4320个,递增到2003年的7929个。采矿许可证发放在1999~2003年间大致在3万个左右上下波动。2003年探矿权出让宗数是1999年的15倍,采矿权出让宗数是1999年的48倍。在探矿权、采矿权转让方面,2003年的矿业权交易异常活跃,分别从2001年的54宗和509宗剧增到2003年的493宗和1006宗,交易金额也从2001年的1.07亿元和14.09亿元,剧增到2003年的9.5亿元和37.4亿元。
(2)投资主体多元化,呈现“民进国退”的趋势。目前,国内外投资者对投资矿产勘查的积极性日益提高。1999~2003年我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总投入15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占39%,地方财政占16%,企事业占40%。统计数据显示,近年非财政性投资已经超过了国家财政投资。2003年全国9250个勘查项目为3268个探矿人所持有,其中,内资企(事)业2417个,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企业30个,个人757个,私营企业275个。
(3)勘查主体市场意识、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提高。5年多来,虽然各省、区、市地勘队伍实行了属地化管理,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4)市场中介组织逐步规范、成长。形成了包括矿业权价值评估、矿产储量评审和储量价值评估、政策法律咨询服务以及环境质量评审等中介体系。
3.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宏观管理体系正在形成
(1)以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为核心,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根据199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土资源部制定了《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矿业权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这些法规制度保障了探矿权市场运作基本步入正轨。
(2)通过国家投资进行公益性地质工作和战略性矿产评价,降低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投资风险。
(3)完善信息服务制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基础地质信息服务。近几年,《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和《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等政策陆续出台,建立了矿业权管理信息系统,发布了《中国矿业投资指南》、《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等权威信息,对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存在问题
当前,商业性矿产勘查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探采双向体制性障碍
勘查、开采两个领域都还存在“双轨制”的现象。首先是地勘单位转制任重道远。全国“百个地勘局、千个地质队”的基本体制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国有地勘单位的事业身份没有改变,国有地勘单位只能说是“不完全的市场主体”或“准市场主体”,形成勘查主体的“双轨制”。其次是矿业体制改革滞后。“一矿一企、矿在山上”的格局没有打破,国有矿山改革困难很多,仍然存在强调特殊身份,力求继续获得矿产资源使用上的差别待遇,矿业权取得和使用上的双轨制难以消除。以上两方面形成了目前矿产勘查的内外双重性体制障碍,没有真正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矿产勘查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国家投资低效、社会投资受阻”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发展。
2.勘查权益保障体系不完善
一是相关的政策法规滞后。政策法规的稳定性、透明性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商业性投资的要求。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核心制度——矿业权的财产权地位不明确。二是矿业权管理不规范。矿业权市场法律法规和交易规则不健全,对现行的矿业权管理制度认识不统一,执行不到位。存在政府干预较多、审批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混乱等现象。三是政府的信息服务职能不到位。社会公众对“公益性地质信息不公益”的现象反映强烈;信息服务缺少服务程序、规范和标准,公众不易获得有关的地质资料,增加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投资风险。在各国引资勘查环境评估中,中国矿产勘查开发投资环境在世界各国排序中一直处于比较靠后的地位。
3.市场发育程度不高
(1)矿产勘查要素市场不发育。矿业资本市场缺失,非油气矿产勘查的投入规模偏小;专业技术服务市场和中介组织不发育,数量少,不规范。
(2)市场主体改革滞后。国有地勘单位和国有老矿山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继续依赖于旧的运行机制,对市场信号和市场调节不灵敏。我国符合完全市场主体要求的涉勘企业并不多,大多是事企混合运行的地勘单位。
(3)探矿权流转不畅。我国目前探矿权的流转不活跃,转让方式单一。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仍然是为“大而全”的国有地勘单位所垄断,缺少机制灵活、经营有进有退的中小型勘查公司和找矿人,整个矿产勘查市场缺乏活力。
二、对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的基本认识和建议
(一)基本认识和判断
1.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是矿产勘查应坚持的改革方向
通过建立商业性矿产勘查体制来解决资源保障问题,一方面,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证明,初级勘查公司与高级矿业公司的合理有效分工有利于实现矿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也有国内油气勘查方面的成功经验。国内3大石油公司已经建立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成功运行机制,形成了勘查开发的良性循环机制。因此,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在勘查市场上的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各种勘查要素市场。
2.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关键是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基本形成的标志是探矿权市场基本建立,社会投资超过国家财政投入,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初步建立。同时,要进一步改善矿产勘查的投资环境,尤其是要通过稳定完善法规,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勘查投资风险,明确投资者的预期。
3.现阶段商业性矿产勘查还不能满足资源保障的需求
首先,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投入总规模偏小。2003年仅为32亿元,远低于90年代中期水平。其次,勘查资本的“国退民进”不同步。在1998年地勘队伍属地化后,国家资本大量退出了矿产勘查领域,留下的一小部分(地质大调查、资源补偿费、属地化后的地勘费中支持矿产勘查的费用)远不足以承担为我国矿业发展提供资源/储量支撑的使命。在社会资本没有大规模进入勘查领域的时候,如果国家资本退出,势必造成矿产勘查的急剧衰退。第三,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与资源需求迅猛增长极不协调。今后20~30年,我国正处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旺盛期。但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的繁荣景象却尚未出现。近年来,国内矿产勘查少有重大突破,储量消耗快于储量增长,新发现矿产地趋于减少,资源接续压力增大,资源保障程度下降。
(二)对策建议
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改革目标和方向,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努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性矿产勘查新体制、新机制。促进矿业资本市场、矿产品市场、矿产勘查劳务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发育,建立市场起基础作用的矿产勘查与矿业运行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促进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法规体系。建立金融、财政、税收等调控体系。大力改善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投资环境。
1.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商业性矿产勘查要素市场的发育
建立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新体制、新机制,主要是深化地勘体制改革和矿业体制改革,重塑矿产勘查的市场供求主体,取消勘查、开采领域存在的“双轨制”,努力消除探采两方面的体制性障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矿产勘查规律的要求,合理设置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企业资质条件,明确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只对企业主体开放,引导和吸引民营资本和外商投资进入矿产勘查领域,大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矿产勘查主体的形成。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对不同所有制矿山企业使用矿产资源实行国民待遇。建立和培育勘查资本、劳务、中介服务等各类要素市场。
2.大力改善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环境
一要建立稳定的政策法律体系。建立清晰、透明、稳定的商业性矿产勘查法规,使投资者的权益预期明确。降低探矿权准入门槛,按国际惯例实行“早申请者优先”的原则授予矿业权。制定以鼓励为主的勘查政策,扩大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规模。建立探矿权转让、买卖选择权协议、并购、创业资本市场等制度,形成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合理退出机制;确立探矿权的财产权地位,明确探矿权的有效权益保障。二要进一步规范矿业权管理制度和政府行政行为。严格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严禁随意增加行政许可。规范矿业权收益管理,合理确定分配比例,明确使用方向。重点培育和规范矿业权二级转让市场,持续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治理整顿,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三要加强行业管理。重点加强政府对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宏观管理,制定矿产勘查产业发展政策,明确产业发展目标、产业发展重点、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投融资政策、产业发展的保障政策等;加强勘查行业的市场监管,建立行业自律和诚信规则;加强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建设。四要提供有效服务。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发挥其对商业性地勘工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规范信息服务的标准、程序,构建便捷的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和费用。明确国家和地方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组织编制商业性矿产勘查规划和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指南。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矿业权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矿业权监管信息系统,形成对政府和企业行为的有效约束机制。
3.实施国家重要矿产勘查支持计划
由于体制转型需要一个过程,在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的情况下,有必要建立国家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新机制。以国家投资或补贴等形式,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作为对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的必要补充或引导调控,促进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资源瓶颈的缓解。同时,也可以此引导和促进地勘单位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需要研究建立财政资金支持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合理机制。一方面,应该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新的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原则上都应该按商业投资模式运作,提高财政资金的找矿成功率,用于调动所有涉勘企业找好矿、找大矿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只要有商业性投资进入的,政府投资原则上就应坚决退出。
作者简介
贺冰清,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5. 勘查历史与研究现状

秦岭造山带勘查找矿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即正式开始了大规模的地质找矿工作。20世纪50~60年代,通过人海战术普查找矿,实现了秦岭勘查空白区域找矿的重大突破,在秦岭发现了肉眼易于识别的柞水县大西沟铁矿、华县金堆城钼矿、略阳县鱼洞子磁铁矿、略阳县阁老岭磁铁矿、略阳县杨家坝铁矿、宁强县黎家营锰矿、商南县松树沟铬铁矿等一批超大型、大中型钼铁铜矿床和钢铁辅助原料矿产资源。
20世纪80~90年代,广大地质工作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客观地质条件确定找矿勘查矿种和工作项目,同时加强综合研究,提出了秦岭铅锌矿床的层控矿床新认识,依靠找矿勘查新理论的指导,依靠井地充电追索浅埋隐伏硫化物矿床的物探技术方法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并且立足地质先验前提,大胆实施物探异常钻探工程验证,实现了秦岭地区铅锌找矿的重大进展,发现了凤县铅硐山大型铅锌矿、凤县八方山-二里河大型铅锌矿等一批大中型铅锌矿床; 依靠痕量金分析技术突破以及化探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金矿找矿勘查重大突破,发现了凤县八卦庙大型金矿、略阳县煎茶岭大型金矿以及潼关县Q539、Q502、Q505(南段)、Q515、Q692金矿和勉县李家沟金矿等一批大中型金矿床。
进入21世纪近10多年来,秦岭老区找矿进入攻深找盲阶段,在找矿勘查久攻不破的情况下,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成矿条件,及时调整思路和工作布局,依靠开拓新区、新矿种,加大勘查投资力度,大胆设计深孔探矿,实现了新区、新矿种找矿的重大突破,发现了商南县千家坪钒矿、山阳县夏家店金钒矿等中型钒金矿和南郑县马元铅锌矿等。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也取得重要进展,洛南县陈耳金矿通过深部接替资源勘查,Q507等矿脉新增333级金资源量14t,平均品位13.4g/t,相当于新获一个富的中型金矿床。
秦岭造山带(陕西段)产出有诸如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八方山 -二里河大型铅锌矿床、铅硐山大型铅锌矿床、煎茶岭大型金矿床、煎茶岭大型镍矿床、铜厂中型铜矿床、银洞子大型银铅矿床、穆家庄中型铜矿床、葫芦沟大型金矿床和金堆城超大型钼矿床等国内著名的众多有色金属矿床。对这些已知典型矿床,国内外许多学者从构造单元、矿产组合、含矿建造、矿化条件、成矿作用、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张复新等,1988; 朱俊亭,1988; 张本仁等,1989; 陈毓川等,1993,1999; 郑作平等,1996; 赫英,1996; 王集磊等,1996; 王相等,1996; 邵世才,1996; 钟建华等,1997; Stein et al.,1997; 王平安等,1998; 郑大中等,1999; 王瑞廷等,1999a,1999b,2000a,2000b; 方维萱等,2000a,2000b; 杨志华等,2000; 范宏瑞等,2000; 张复新等,2000,2001; Mao et al.,2002a,2002b; 张正伟等,2002; 冯建忠等,2003,2004; 宋小文等,2003; 朱华平等,2004; 毛景文等,2005a,2005b; 祝新友等,2011; 王成辉等,2012)。
在秦岭造山带长期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发生在中—晚三叠世,两板块在晚古生代—三叠世时均发生向北漂移,后者的速度逊于前者,在自南向北的运移过程中两者皆发生了旋转,扬子板块顺时针转动而华北板块逆时针转动,因而,秦岭洋的闭合是“剪刀式”的,最终闭合于晚三叠世。相应地,洋盆闭合后的陆-陆碰撞自东向西迁移。伴随着这一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东、西秦岭成矿作用也表现出差异性。东秦岭内生金属矿床集中分布于华北板块南部的华山-熊耳山陆缘带,按成矿系统的层次性,属于古大陆边缘成矿系统,可划分为前长城纪古陆核活动性边缘成矿系统、中新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早加里东期构造体制转换过渡期成矿系统、古生代主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和中生代陆内碰撞成矿系统,并依据沉积建造与岩石组合在各成矿系统内划分出与古元古代绿岩建造有关的小秦岭金矿组合、与热水沉积有关的银洞子银铅成矿组合和与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活动有关的钼钨成矿组合等(张正伟等,2002; 翟裕生等,1999)。西秦岭北部(凤县—礼县一带)内生金属成矿带内金矿床和铅锌矿床均产于泥盆系中,一般在金矿化富集的地段铅锌矿化较弱,反之在铅锌矿化较强的地段则金矿化较弱,该成矿带沿礼县-山阳区域大断裂分布,以特有稳定的成矿层位而著称,属裂陷盆地成矿系统。秦岭造山带金的成矿地质构造背景主要包括:①比较发育的前寒武纪变质杂岩; ②非常发育的多期次岩浆活动; ③强烈的蚀变破碎带; ④多条大型韧性剪切带;⑤近EW向主干断裂与多组不同方向的次级断裂交叉; ⑥存在分开软硬基底的基底缝合带; ⑦发育炭硅质板岩和浊积岩系(姜春发,1994); 且金矿床的分布具有分区集中、成带展布的特点(图3-2),其成矿物源具有层控性质(表5-1)。
Groves et al.(1998)和Goldfarb et al.(2001)系统地提出了造山型金矿床的概念,强调造山过程、剪切带控矿和变质流体成矿3个要素; 指出其成矿流体以富CO2为特征,矿床中热液碳酸盐矿物(铁白云石)相当发育,δ13C值为-4.47‰~6.62‰; 黄铁矿硫同位素(3.8‰~13.8‰)类似石英闪长岩中而不同于围岩中的硫同位素值(-2.1‰~-6.6‰); 其δ18O的值为8.32‰~8.70‰。尽管有一些别的解释,但上述的同位素数据指示了这些矿床的深源特点,而且可能是幔源的。Goldfarb et al.(2001)进一步全面总结了全球造山型金矿在地球历史中产出和分布的规律,即每一次造山运动必然是造山型金矿形成的高峰期。秦岭为典型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具有长期的演化历史、复杂的组成与结构,金矿的成矿过程是秦岭造山带长期构造演化的综合产物。秦岭金矿床的形成受两条不同的构造带控制,按成矿环境和成矿基本特点划分为造山带型和卡林型两种类型金矿床。造山带型金矿分布于小秦岭、板-沙、凤-太、西-成、礼-岷地区,主要集中于中秦岭造山带或凤县-太白-礼县古生代盆地,成矿作用与中生代俯冲碰撞型花岗岩浆带有关。卡林型金矿汇集于南秦岭和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东北部,分布于镇-板、石泉、勉-略、徽-文、三-曲等地区,成矿作用与古生代基性-超基性岩脉有关(毛景文,2001; 王瑞廷,2005)。虽然两大类金矿的成矿系统有所不同,但其时空分布有着紧密的成因联系。西秦岭造山型金矿床主要形成于210~170Ma。八卦庙金矿床的U-Pb同位素测年为209Ma,Rb-Sr等时线法获得的李坝金矿床的年龄为176Ma(Shao,2000),双王金矿床中钾长石40Ar-39Ar法年龄为202~198.3Ma(Shi et al.,1993)。使用不同测年方法测得的马脑壳和双王金矿床的岩体结晶年龄为215~198.3Ma。毛景文(2001)认为造山带中的金矿床是岩浆作用和造山作用过程中热作用产生的热液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的测年数据表明,秦岭造山带中卡林型金矿与其北部的造山型金矿床基本是同时形成。这说明卡林型金矿成矿系统也形成于中生代早期克拉通的最后碰撞期间。这些矿床也形成于比礼县-山阳断裂以北造山带型金矿更浅的地壳之中。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卡林型与造山型金矿是否形成于不同的热液系统,以及是否存在Phillips et al.(1993)建议的与两种类型矿床均有关的热液活动之间的纽带。西秦岭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制为:印支-燕山运动导致西秦岭地区强烈的碰撞造山作用,伴随深断裂的多次活动。在此过程中,大量花岗岩浆经过同熔或重熔作用生成及上侵定位,伴随深部流体的向上运移,与其他来源的流体汇合,参与成矿,形成了一系列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大型矿床成矿系统。通常在造山带的走滑剪切带中形成造山型金矿,在断陷盆地边缘的伸展或剪切断裂系统中发育富As、Sb、Hg和W的卡林型金矿。造山带中的多数金矿床年龄的叠加是岩浆作用和来源于造山作用过程中热作用产生的热液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张作衡等,2002)。
表5-1 秦岭造山带金矿床特征一览


注:据彭大明,2000,修改。
西北地区有色金属矿产主要形成于古生代造山系中,具有鲜明的中亚成矿特色,成矿时代集中发育于晚古生代,但北祁连山是一个例外,以形成于早古生代为特点(李文渊等,2006)。秦岭造山带陕西段有色金属矿床的成矿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特点,典型矿床成矿时代多为古生代至中—新生代。这主要是因为秦岭造山带显生宙经历了碰撞造山、构造体制转折(板块碰撞构造体制到陆内造山构造体制)和岩石圈拆沉三大地球动力学事件,相应地出现了3次高强度成矿作用及金属元素的巨量堆积,构成了我国中部规模宏大的成矿爆发事件,形成了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
西秦岭地区金矿床分布较为集中(图5-1),可分为6类(王相等,1996),包括与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金矿类型(如铧厂沟)、与钠长岩有关的金矿类型(如二台子)、韧性剪切带型(如庞家河)、构造蚀变岩型(如李坝)、热水沉积岩浆再造型(如八卦庙)和热水沉积/热水沉积-改造型(如马鞍桥)。

图5-1 西秦岭地区金属矿床分布略图

秦岭西段和东段的成矿差异主要表现在与花岗岩类有关的矿化方面。西秦岭主要发育印支期花岗岩,次级成矿带较少; 东秦岭燕山期花岗岩类成矿作用强烈,在豫陕交界地区可划分出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次级成矿区段,如豫陕岩带以燕山期酸性侵入岩为主,包括浅成相和深成相壳幔同熔型或陆壳重熔型花岗斑岩株、岩枝,多沿华熊古陆凹陷带或NNW向断裂带侵位于古生代及其以前的地层中,构成金堆城-卢氏-栾川钼多金属成矿带(张维吉等,1993; 陈毓川,1999; 张正伟等,2002)。祁思敬等(1999)讨论了秦岭地区3个重要的成矿系列,即古老基底岩系在长期隆升边界拆离和相关热事件影响下形成的金矿成矿系列、晚古生代陆缘裂陷盆地中与海底喷气热水沉积作用有关并在随后造山期演化中形成的铅锌铜金银成矿系列和与燕山期花岗岩类小侵入体有关的钼多金属金银成矿系列。不同规模的铅锌矿床在秦岭造山带分布广泛,至今已发现探明铅锌矿床近35处,主要集中在3个铅锌矿床密集区,即西和-成县铅锌成矿区、凤县-太白铅锌成矿区和镇安-旬阳-山阳-柞水铅锌成矿区(图5-1)。从地形上看,均分布于秦岭南坡,所以可合称为秦岭南坡铅锌成矿带。该带呈NW向展布,长达460km,由前两个矿集区组成西段,矿床数量多,成矿规模大,在秦岭地区稳居首位; 镇-旬-山-柞矿集区为该成矿带的东段,成矿规模位居第二。目前认为,秦岭地区铅锌矿的成矿期始于古生代早期,继后历经海西期、印支期,止于燕山期,成矿高峰期为中泥盆世。统计结果显示,古生代早期形成的矿床占总数的9.09%,泥盆纪占51.52%,石炭纪占6.06%,三叠纪占6.06%,燕山期占27.27%。资料分析表明,秦岭地区铅锌矿床最佳远景区段应是造山带中泥盆系沉积变质岩系展布地域。
整体上,秦岭造山带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爆发性,即在某一成矿高峰期大规模集中成矿。其成矿时代主要分布在3个时段:①中、新元古代成矿期,这是初始秦岭造山带发端时矿床形成的重要阶段,如勉-略-宁-摩天岭地块、武当地块所形成的矿床; ②加里东-华力西成矿期,加里东期至泥盆纪时期是古中国板块在秦巴地区出现不同程度裂陷的时期,秦岭在海西期造山作用下形成中秦岭造山带,总的表现为板内海相沉积盆地及其转变为造山带所形成的相关矿产,如大西沟、南沙沟、铜峪地区的矿床; ③中—新生代成矿期,中—新生代(特别是燕山期)是秦巴地区最主要的成矿期,秦巴地区的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绝大多数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这个时期是秦巴地区成矿的主要时段,如凤-太矿集区、柞-山矿集区中的矿床(王集磊等,1996; 杨志华等,2000; 彭大明,2000;汪东波等,2001; 卢纪英等,2001)。统计研究表明,秦岭-大别成矿带金属成矿也主要集中于古生代和中生代(陈毓川,1999)。
对于秦岭造山带陕西段而言,成矿作用从太古宙到第四纪均有发生,不同时段的成矿作用与所处的地质历史演化阶段、构造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场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典型金属矿种的成矿时代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铜、铅、锌的主要形成时代为中生代和晚古生宙; 金矿床主要形成于中—新生代; 钼、银、汞矿以中生代成矿占多数;镍矿主要形成于元古宙; 锰矿以新生代成矿为主。
秦岭造山带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突出表现为成区(成带)性,即主要赋存在不同的矿集区或成矿(亚)带,构成具有一定成因联系的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矿床的组合。如秦岭-大别成矿带中的凤-太、西-成、勉-略-宁、柞-山、镇-旬等矿集区,华北板块南缘成矿带中的小秦岭矿集区等。这些矿集区具有特定的地质构造背景,成矿亦各具特色,形成各自的成矿系列,反映了区域构造演化与大规模成矿作用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代表同一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不同表现。
在成矿时间演化上,泥盆纪和印支-燕山期是秦岭造山带成矿的重要时段。秦岭泥盆系热水沉积成矿建造受秦岭微板块内泥盆纪热水沉积盆地控制。在矿产丰富的秦岭成矿带中,与秦岭造山带热水沉积岩相有关的矿床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矿产储量占整个秦岭成矿带矿藏的三分之二左右。除拉尔玛金矿赋存于寒武系外,热水沉积成矿建造形成的矿产基本都集中在秦岭泥盆纪热水沉积盆地中(西-成、礼-岷、凤-太、板-沙、柞-山、镇-旬等),其中已探明的厂坝-李家沟超大型铅锌矿床位于西-成盆地,李坝大型金矿床位于礼-岷盆地; 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铅硐山等大中型铅锌矿床位于凤-太盆地; 马鞍桥大型金矿床位于板-沙盆地; 大西沟大型菱铁多金属矿床、银洞子大型银铅多金属矿产、桐木沟中型锌矿床、夏家店中型金矿床、穆家庄铜矿床位于柞-山盆地; 金龙山大型金矿床位于镇-旬盆地。根据秦岭泥盆纪沉积盆地发育的特征、成盆构造作用、成矿特点及其所处的地质构造背景和卫星照片上可识别的环形构造和线性构造,可将秦岭泥盆系划分为若干个一级盆地和次级热水沉积盆地(方维萱等,1999,2000b)。秦岭造山带泥盆纪聚矿沉积盆地主要分布在秦岭微板块内及北缘,其北界为武山-凤州-丹凤-商南板块缝合带,南为板内基底隆起和早古生代隆起(白龙江、留坝、佛坪、牛山、武当等隆起),西与祁连山造山带接壤,东至南阳盆地。根据地层古生物、沉积组合与岩相、构造特征,秦岭泥盆纪沉积盆地可划分为两大类:①陆缘盆地和陆缘残余盆地的复合,在早古生代属扬子板块,泥盆纪转变为秦岭微板块北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古生代末演化为残余海盆的复合盆地,如礼-岷、沙-板、柞-山盆地等; ②秦岭微板块内裂陷-拗陷盆地,是在总体收缩背景下构造扩张的伸展体制中在秦岭微板块内发育的统一而又分割的同期构造扩张裂陷性盆地,如西-成、凤-太、镇-旬盆地等(图5-1)。
区内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比较明显,在秦岭造山带的次级构造单元中成矿元素含量变化有明显的规律和差异。总的特点是平均值的变化幅度小,均方差的变化幅度大,反映出各构造单元后期的成矿作用强度不同,形成了各自的成矿特点。由元素含量和变化系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可以归纳出各构造单元的元素组合为:华北板块南缘区为Au、Pb、Mo、W、Ag、Hg元素组合; 秦岭区为Hg、Sb、Au、Ag、Pb、Zn、Mo、As元素组合; 扬子板块北缘区为Au、Pb、Zn、Mo、Hg元素组合。在秦巴地区的次级构造区中,陇宝区无明显的富集元素组合,均呈明显贫化; 北秦岭区为Au、Ag、Mo、Hg、Sb、W元素组合; 中秦岭区为Au、Ag、Hg、Sb、As、Pb、Zn、Mo、W、Sn元素组合;南秦岭区为Hg、Sb、Au、Ag、Zn、Mo、As元素组合;北大巴山区为Mo、Cu、Zn、Au、Ag、Sb、Hg元素组合; 白龙江-略阳区为Au、Ag、Hg、Sb、Mo、As元素组合; 摩天岭区为Au、Ag、Hg、Sb、Cu、Zn、As元素组合。
秦岭造山带横跨于中国太行-武陵山、环青藏(龙门山)两个近SN向的重力梯度带之间,为重力场严重扭曲区,布格异常值总体西低东高,并大致在(-3001~-70)×10-5m/s2范围内变化,形成一个自NW向SE方向突出的异常轴脊。卫星重力场显示出近SN向的正负异常相间分布,整体上显示秦岭造山带的基底东高西低,东部的莫氏面由32km向西逐渐加深到55km,虽有起伏,但佛坪为最大隆起区; 两条重力梯度带显示了SN走向的深部基底构造活动的特征。由于秦岭造山带基底和地壳的不均匀性,可明显圈出南北两条负的剩余重力异常带,并与两条中生代俯冲岩浆岩带分布范围基本一致。北部负重力异常带分布在天水—宝鸡—西安—栾川—平顶山; 南部负的剩余重力异常带分布于桐柏—大别山地区。与地表出露的花岗岩对比表明,负的剩余重力异常带与中生代花岗岩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袁惟正等,1996; 张守林等,2004)。金矿成矿主要受SN向的重力梯度带、EW向的剩余重力异常带的控制。铅锌矿成矿主要受NW向的重力低异常带的控制。整体而言,在磁异常、莫氏面/居里面隆起区或梯度带上有利于成矿。区域地球物理研究表明,秦岭地区以航磁正异常为背景,局部异常密集,呈带状、不规则状EW向分布; 布格重力异常表现为一大型异常降低带。凤-太、柞-山的高重低磁区反映泥盆系沉积盆地。金矿主要分布在局部重力高、航磁高异常范围或其边部及梯级带上; 而大、中型铅锌矿床则分布在局部重力低和磁性界面凹陷区的边部; 中型以上铜矿主要分布在局部重力高(低)、航磁高异常范围内或其边缘。
总体上,随着造山带基底与盖层由东到西的薄厚变化,相应矿产组合类型也有很大差异,即:(东)W-Mo→Cr(Sb)-REE→W-Mo-Au→Pb-Zn-Au→Cu(Mo、W)→Au→Pb-Zn-Ag-Fe(Au、Cu)→Pb-Zn-Cu-Ag→Au-Sb→Au-Hg→Au-Hg-Sb(Fe)(西)。
区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秦岭造山带地壳以相对富集TiO2、Th、Cr、Ni、Cu、Zn、Au及相对贫CaO、Sr为特征。不同构造单元微量元素丰度差异明显。华北板块南缘地壳中V、Cr、Co、Ni、Cu丰度明显低于南、北秦岭。南、北秦岭地壳Th、Cu含量均较高,但北秦岭地壳V、Cr、Co、Pb稍高,花岗岩类相对富集Ba、Th、Pb; 南秦岭地壳Ti丰度较高,花岗岩类相对富集V、Cr、Co、Ni、Cu、Ag、Au、Mo(张本仁等,1994,2002)。区域成矿元素组合复杂,从北向南依次为Mo、Au→Fe、Cu、Ni→Pb、Zn、Cu、Au→Sb、Hg、Au→Cu、Fe。华北板块南缘地球化学区Au、Ag、Mo、Pb、Zn显示高背景场,元素分带清楚,其中以Au、Mo为主的高值带位于洛南洛源—潼关太要地区。北秦岭地球化学区以高B、Cu、Au、Sb(东部)为主要特征,宽坪群Cu丰度最高,成矿元素为Cu、Au、Sb、Mo、W等。南秦岭地球化学区(古生代海相沉积岩区),西部显示高Pb、Zn、Au,东部显示高Cu、As; 勉-略-阳三角地带则显示Ni、Co、Mo、Pb、Zn、Au的高背景。
综上所述,对秦岭造山带陕西段典型金属矿床可总结出9个成矿特征:
1)改造成矿作用明显。
2)碰撞造山成矿作用发育。
3)大多数金属矿床成区(成带)集中分布,矿集区特征显著。
4)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密切,矿床多受深(大)断裂、褶皱及岩体接触带等控制。
5)热水沉积盆地的成矿作用突出。
6)不同的矿集区均具有相对完整的矿床成矿系列。
7)古生代爆发成矿。
8)不同的造山成盆阶段形成的金属矿床差异较大。
9)受区域岩石圈演化的制约,不同矿种的成矿作用存在明显的偏在性。

勘查历史与研究现状

6. 我国地质勘查投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姚华军 王文 张润丽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在传统地质工作管理体制下,我国地质工作实行的是统一的事业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没有划分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地质勘查队伍分别隶属于多个部门管理;国家对地质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管理;矿产勘查与矿业开发的上下游分离。地质勘查由国家财政投入,地勘单位生产的全部地质成果上交国家,由国家通过调拨的方式供矿山企业无偿使用。这种事企混合运行的管理模式,导致了矿产勘查的产业属性模糊,并使之游离于矿业越来越远,无法形成勘查开发的良性循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多年来地质工作积极探索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的地质工作新体制,积极探索建立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颁布及相继出台的《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确立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制度框架,为矿产勘查投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矿业权市场开始建立并日趋活跃,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近年来我国地质勘查投入总体上呈缓慢增长,但投入结构不平衡,与新形势对地质工作的需要相比有效投入不足,其深层次原因是政府、企业各负其责的地质工作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本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我国地质勘查投入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一、我国地勘投入的主要情况分析
1.地质勘查投入总量、投资来源及变化趋势分析
1989~2004年,我国实际投入地勘工作总费用总体呈增长趋势,从1989年的63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90亿元(主要是油气投入增长的影响)。尤其是近两年,由于受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需求的增长拉动影响,全国地勘投入以年均30多亿元幅度增长。
1989~2003年,我国地勘行业政府财政(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也逐年增长,从1989年的33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近111亿元,但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在不断下降,由1989年的1.17%降到2003年的0.45%(见表1和图1)。

表1 地勘工作费用投入变化情况表 单位:亿元


续表

资料来源:表中“财政支出”和“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两栏数据来源于《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财政支出”来源于财政部《关于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04年“实际投入地勘工作总费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矿情通报(2004年)》;其他数据来源于《地质矿产统计年报(1989~1998)》和《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

图1 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图

从资金来源来看,2003年全国地勘行业地质勘查投入259.76亿元,其中国家地勘费投入9.85亿元(含矿产资源补偿费2.33亿元);地方财政资金投入6.24亿元(含矿产资源补偿费1.85亿元);企事业单位投资243.01亿元,占地勘总投入的93.55%;其他资金0.66亿元。地勘投入中企事业投入的比例逐年上升,政府财政实际投入地质勘查工作的比例逐渐下降(见表2)。

表2 不同资金来源地质勘查投入表 单位:千元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
综上所述,一是1989年到2004年,我国实际投入地勘工作总费用总体呈增长趋势。二是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逐年增长。三是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由1989年的1.09%减少到2003年的0.45%。四是政府财政拨款中投入实际地勘工作的费用比例逐年下降,2003年占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的22%(2003年实际投入地勘工作的财政拨款费用包括国拨地勘费9.8亿元、地方财政投入6.2亿元和地质调查经费8.6亿元,合计24.6亿元,占当年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111.43亿元的22%),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探费主要承担了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及扶持地勘单位企业化等改革成本和社会保障功能。五是企事业单位投资占地勘总投入的比例不断上升,2003年占地勘总投入的比例为94%。
2.地质勘查投入结构及变化趋势分析
(1)地质勘查投入矿种结构分析。
油气勘查费用自1989年以来持续增长,1999年后增长趋势变缓,2004年增长迅速,达到254.06亿元。从地勘工作费用的专业结构来看,油气地勘工作费用占地勘工作总费用的比例逐年上升,2004年达到87.44%。油气勘查费用从1989年的24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54.06亿元,增长了11倍多。油气勘查费用的增长主要依靠好的机制,其勘查费用主要根据石油产量按吨提取并计入销售成本(见表3)。

表3 地勘投入矿种结构情况表 单位:万元


续表

资料来源:《地质矿产统计年报(1989~1998)》、《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1996~1998年3年统计资料中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有差别,难以统一分析,因此未列入。
我国非油气(列入矿种的)矿产勘查投入1989~2003年大体在每年20亿元左右,1989~1995年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年均为19.7亿元,1999~2003年年均为17.5亿元。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投入年均减少2.2亿元。如果考虑到物价上涨、找矿难度增大等因素,非油气矿产勘查的投入呈相对减弱趋势。不能分矿种的地质工作投入包括基础地质工作、综合研究等无法明确是哪些矿种的地质工作投入,大部分是工作程度很低的地质工作。1989~1995年,不能分矿种的地质工作投入每年平均为23.2亿元;1999~2003年平均年投入18.3亿元,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投入年均减少约5亿元。反映了一些风险较大的前期地质工作投入减弱(见表4)。

表4 非油气及前期地质工作投入情况表 单位:万元


续表

资料来源:《地质矿产统计年报(1989~1998)》、《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1996~1998三年统计资料中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有差别,难以统一分析,因此未列入。
*“修正值”部分1999年后包括地质调查投入经费。
从资金来源来看,非油气矿产勘查总投入中主要是企事业投入明显增加,2003年企事业投入到非油气矿产勘查资金占非油气矿产勘查总投资的51.7%;而国拨地勘费在逐年降低,由2000年的14亿元降到2003年的8亿元,占总投资比例从58.8%降到26.4%(见表5和图2)。

表5 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按来源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地质矿产统计年报(1989~1998)》、《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

图2 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图——按来源

从地质勘查投入矿种分布看,2003年能源矿产、贵金属矿产和有色金属勘查投资强度比较高,能源矿产投入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贵金属和有色金属,三者的投入占了整个投入的77%(见表6和图3)。

表6 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表——按矿种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

图3 2003年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分布图

(2)地质勘查投入地区结构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从2001年开始,西部地区的地勘费总投入连续3年明显高于东、中部地区,到2003年西部地区地勘总投入为119.06亿元,较2002年增加24.73亿元,西部地区投资比重较2002年上升了26.22个百分点(见表7)。

表7 分地区地质勘查投入表 单位:千元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2000~2003)》。
(3)全国固体矿产勘查登记相关情况的统计分析。
勘查项目基本情况:2003年度全国正在实施的固体矿产勘查登记项目8751个,比上年增加3.80%。全国勘查项目的登记总面积14.22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97%。东部地区勘查项目2354个,中部地区勘查项目2282个,西部地区勘查项目4115个。勘查项目登记面积位居全国前10名的省份为:云南省、山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国勘查项目位居前10位的矿种为:金矿、铅锌矿及多金属矿、铜矿、铁矿、煤矿、地热(215个)、铝土矿、锰矿和矿泉水。正在进行野外施工的8210个勘查项目中,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下合称政府财政资金)投资的勘查项目2408个,占29.33%;内资企(事)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人和其他(以下合称“社会资金”)投资的勘查项目5641个,占68.71%;政府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投资的勘查项目161个,占1.96%。
探矿权人的情况:全国8751个勘查项目为3188个探矿人所持有,比上年增加10.16%。其中内资企(事)业2399个,比上年增加21.22%;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企业29个,比上年增加70.59%;个人711个,比上年减少1.80%;其他机构49个,比上年减少71.84%。内资企(事)业中,国有地质勘查企事业单位773个,比上年减少4.45%;私营企业269个,比上年增加69.18%;国内其他企业1357个,比上年增加34.22%。
勘查项目的投资情况:全国正在进行野外施工勘查项目8210个,勘查投资为278832.75万元,比上年增加40.82%。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9545.06万元,比上年增加7.12%;地方财政资金40450.84万元,比上年增加5.92%;内资企(事)业单位投资132553.62万元,比上年增加52.20%;港澳台商企业投资127.87万元,比上年减少86.47%;外商企业投资6161.71万元,比上年增加98.58%;个人投资23280.80万元,比上年增加142.29%;其他机构投资26712.86万元,比上年增加108.48%。
二、地勘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尽管地质勘查投入总量和政府财政投资地质勘查总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远远满足不了新时期地质勘查的需求。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不足;由于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不完善,投资环境差,多元化资金投入固体矿产勘查的规模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因此,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增加地质工作有效投入,扩大地质工作规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地质勘查有效投入总体偏少,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勘工作的需要
当前,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国矿产资源潜力较大,由于地质勘查有效投入不足,矿产勘查工作程度总体还比较低。油气、煤炭资源探明率不足20%,我国西部地区和管辖海域还有一批勘探新区,东部老油气区深部还是勘探新领域。尤其是深水领域,国际上油气勘探已经深入到2000米水深以下,但我国还基本局限于200米以上浅海域。固体矿产勘探程度较低,矿产勘探空白区占到全国陆地面积的72%,固体矿产勘查仅对8万多处物化探异常中的1/3进行了查证,对20多万矿点、矿化点中的1/10进行了勘查评价。尤其是西部地区和大兴安岭地区,矿产勘探程度较低,绝大部分还是勘探空白区,还有大批物化探异常尚未查证。东部地区工作程度相对较高,但一般仅局限于地下500米以上,深部仍有巨大的找矿空间。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低反映了两个不适应:一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地质工作在摸清资源家底,为国家进行与资源相关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方面不适应;二是在探明国内资源,缓解资源瓶颈方面不适应。
2.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投入不足
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与新形势相比明显不足,导致公益性地质工作规模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作用远没有到位。
我国基础地质调查数量、质量都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大多是20世纪70~80年代完成的,资料总体上比较陈旧,部分地区中小比例尺基础地质调查还存在空白,大比例尺基础地质调查薄弱,1:5万区域地质调查仅完成国土面积的20%,基础地质数据亟待更新。我国地质工作比较注重单一性的专业发展,缺乏跨学科的集聚和综合,降低了地质工作对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解决能力。未能形成像美国的“地球探测计划”、澳大利亚的“国家四维地球动力学探测计划”及“玻璃地球”计划、加拿大的“岩石圈探测计划”等那样的大项目。我国区域基础地质工作基本都部署在岩石出露地区,对第四纪基础地质、地壳深部地质工作不重视。
海洋地质调查薄弱。我国3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空白,总体水平落后发达国家30年以上,与周边争议国家相比也有明显差距。对争议海区缺乏翔实的地质资料数据,对资源赋存状况缺乏整体了解。
目前,国家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总体上仍以20年前的资料为依据,对地下水开发的监督管理缺乏完整系统的动态资料。近几十年来,我国环境地质调查严重滞后,调查精度较低,造成地质环境保护与改善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不能满足生态环境建设、城市(镇)化和现代农业的规划布局需求。我国至今尚没有开展系统的地下水污染调查,对北方的荒漠化和南方的石漠化缺乏系统的调查和防治对策研究。
由于找矿难度加大,勘查前期投入不足,矿产勘查的工作程度不高等多种原因,导致矿产勘查后备基地短缺,增大了勘查风险,造成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脱节,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观望,进而造成开发基地短缺。
3.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的完善尚需要一个较长过程
1999年地勘队伍属地化后,国家资金大量退出矿产勘查领域,但市场资本没有大规模进入(主要是非油气矿产勘查),地质工作投资规模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由于我国矿业权市场还不完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还没有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商、个人和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矿产勘查。我国国有矿山企业没有形成资源再生产补偿机制,导致矿山企业缺乏资源补充能力。大量民营资本、国外资本对矿产勘查市场深感兴趣,但由于勘查投资环境差、资源质量差、担心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不投入矿产勘查。因此,矿产勘查资本远没达到应有水平。尤其是非油气矿产勘查的投入呈相对减弱趋势,前期地质工作投入不足。考虑到我国老矿外围、深部、西部空白区等尚有很大找矿潜力,因此,目前非油气矿产勘查规模总体偏小,还有很大投资空间。矿业投资中开采、加工等下游产业过热,但矿产勘查尤其是固体矿产勘查等上游产业投资热情不高。
4.缺乏全国的统一规划,存在分散管理现象
目前,中央财政拨款开展的地质工作的管理是多头管理,缺乏统一部署,存在重复立项的现象。由于地质工作主要场所在野外,分散管理不但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且在质量管理和成果管理方面也很不规范,使国家财政投入矿产勘查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5.原有地勘队伍规模过大,使得投入效益低下
我国庞大的地勘队伍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前,地勘单位虽然大部分已实行了属地化管理,但是原有地勘队伍的庞大规模没有实质性改变,导致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探费实际投入地质勘查工作的比例有限,投入效益低下。2003年,我国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探费总量约111亿元,而其实际投入地质工作的费用占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探费总量比例为22%(含国土资源大调查),财政拨款地质勘探费主要承担了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及扶持地勘单位企业化等改革成本和社会保障功能。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我国正处于对矿产资源的旺盛需求期,但公益性地质工作规模不足,地位和作用没有发挥;商业性矿产勘查不活跃,矿产勘查资本远没达到应有水平。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缺乏商业性勘查活动的保障。因此,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健全体制,完善机制,加快发展,扩大地质工作规模和服务领域,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建议建立公益性地质工作以政府投入为主、商业性地质勘查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的多元投资机制。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要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经常性支出等有关经费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确保足额及时到位,并建立合理增长机制。中央财政要加大重大地质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地质重大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省级财政也要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增加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投入。
政府应通过进一步完善矿业权市场,积极发展矿业资本市场,改善地质勘查市场环境,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依法保障矿产勘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等措施,引导和促进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商业性矿产勘查,实现地质勘查投资多元化。
作者简介
[1]姚华军,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2]王文,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3]张润丽,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

7. 矿产勘查会展

全球矿业会展是分类的,有综合性的、有专门矿种的、有技术设备的、有按矿业不同阶段设展的,如矿产勘查、矿山建设、采矿、环保复垦的矿业会展。矿产勘查会展是针对矿产勘查、可行性研究领域的会展,是境外寻求投资机会、获取矿产勘查商业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广交矿产勘查市场各类市场主体的机会。
勘查会展的参加者主要有:
★ 寻求引资和投资机会的初级勘查公司经理人员;
★ 出让权益的个体探矿者;
★ 寻求投资项目的大型矿业公司地质学家;
★ 寻求项目或并购机会的勘查投资机构或基金公司;
★ 为初级勘查私公司上市的经纪人;
★ 投资初级勘查公司股民 (了解投资对象状况) ;
★ 寻求咨询合同的矿产勘查咨询公司;
★ 寻求承包合同的矿产勘查实物工作承包商;
★ 与商业性矿产勘查有关的媒体和信息服务商;
★ 独立勘查地质学家和矿业分析家;
★ 为推进矿产勘查开发引资的政府官员;
★ 为矿产勘查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地质调查所;
★ 联系矿产勘查市场主体的各类协会;
★ 学习和寻找工作的学生;
★ 为会见老友的退休勘查地质学家等。
全球矿产勘查会展很多,例如加拿大的勘探与开发者年会(Prospector & Developer Association Conference,PDAC) 、英国的矿业财富论坛 (Mines & Money,M&M) 、澳大利亚的挖矿人和买卖人年会 (Diggers & Dealers,D&D) 、澳大利亚的悉尼全球矿业和勘查投资 会 展 (Global MinES Sydney ) 、 智 利 的 探 矿 采 矿 年 会(EXPOMIN) 、中国的国际矿业 大 会、南 非 的矿 业 投资 (Mining Investment) 等。这些会议规模较大,会吸引世界各地的与会者参会。还有大量地区性的矿产勘查会展,针对性强,规模较小。例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矿产勘查协会举办的矿产勘查集市(Mineral Exploration Roundup) ,只是针对加拿大 BC 省的矿产勘查会展。
现在笔者以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矿产勘查会展——加拿大勘探与开发者年会 (PDAC) 为例,做一个解剖。
1994 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地球化学勘查会议上,加拿大独立勘查地质学家 J. 巴拉克索问笔者,为何在国际地学的学术会议上,甚至是非常专门的学术会议上,都可以看到中国的地质学家的身影,中国的代表团往往都是最大的,但为什么在商业性的矿产勘查会议上却看不到一个中国人。不待笔者回答,他建议笔者一定要参加加拿大勘探与开发者年会 (PDAC) 。在他的帮助下,1995 年笔者第一次参加了 PDAC 大会。到2011 年,笔者一共参加了11 次 PDAC大会,可以说对 PDAC 是有所了解的。
加拿大勘探与开发者协会的年会 (以下简称 PDAC) ,从 1932年开办,已连续举办79 年,时间地点未曾改变。每年3 月的第一个星期的星期日在加拿大多伦多的皇家约克饭店举行,1997 年会议主体移至近傍的国际会展中心 MTCC。会议举办初期仅是加拿大国内的个体探矿者和小型勘探公司的一个商业性矿产勘查会展,后来渐渐演化为一个国际性的商业性矿产勘查会展,形成品牌,成为全球最大的固体矿产勘探与开发的会展。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商业性矿产勘查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所在地。加拿大风险勘查投入占全球风险勘查投入的 16%,高于第二位的澳大利亚 3个百分点。在加拿大注册的初级勘查公司数量和上市初级勘查公司的数量居全球第一,在全球五大洲开展矿产勘查。因此参加 PDAC,可以了解到全球矿产勘查动向,为境外矿产勘查收集到大量最新的商业信息。
根据其信息丰度,依次从以下 5 个方面,获取境外矿产勘查信息。
一、展览
按惯例划分为3个展区。
1. 投资者交流展区 (Investors Exchange)
投资者交流展区基本就是初级勘查公司设的展区,另有部分个体探矿者以个人的名字设展位。初级勘查公司在其展位中,展示公司勘查项目的找矿潜力和开发前景,用形象化图片,用 “浓眉大眼”的地质图、剖面图、三维动画,展示物化探异常,勘查的钻探、坑探工作进展,吸引参观者驻步。公司的经理人员和地质学家向来访者详细介绍公司勘查项目的情况,回答他们的问题,并提供可供进一步评估项目的资料,提供光盘或 U 盘资料。
初级勘查公司参展的目的是: 寻求定向增发、期权转让、合资勘探、出售项目的商业机会,进一步筹集勘查资金。提高矿产勘查市场对公司项目的了解和认可,有利于推高公司的股票价格。公司展台也是会见客户的场所,因为初级勘查公司资金和管理资源有限,不可能到世界各地走访客户,通过在展台和来访者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客户的勘查投资理念和需求,判断来访者是不是潜在的合作者,可否进一步联系。大型矿业公司、投资公司、基金机构、股票经纪人等与会者则在投资者交流展位上,收集信息,寻找投资机会。
投资者交流展区共有 570 个展位,因为部分展区分上下半时,上下半时展出的公司不同,有不少展位是几家初级勘查公司共用的,例如有 4 家初级勘查公司: Strategic Metal Ltd. ,Atec Resources Ltd. ,Arcus Development Inc. ,Rock Haven Resources Ltd. ,它们勘查地区相同、目标矿种相近、市值不高、共享勘查技术和经验、共享市场资源,组成了一个初级勘查公司团队 Discovery Group,在PDAC 大会上共用一个展位,降低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营销成本。估计 PDAC 大会期间,大约有 800 家初级勘查公司参展。按金属矿业集团统计,每个上市初级勘查公司,平均拥有 6 个项目计,投资者交流展区总计约有 4 800 个勘查项目,简直是一座境外矿产勘查信息的超大型富矿。从图 6-1 中,仅可见到约 20 个展位,只占投资者交流展区的 1/30,可见场面之大。从这张图片上,也可以体会到其火爆的场景。巴拉克索称 PDAC 是 “Roundup”,就是个矿产勘查的 “骡马大会”,或者说像一个矿产勘查的 “大集”,这是非常确切的。熙熙攘攘皆为利来,赶场的人流不是去了解什么 “新精神、新动向”,也不是来探讨地质学术问题,而是只想了解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信息,捕捉全球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商机。这里就像瑞丽的赌石市场一样或像北京潘家园古董市场一样,大家都想看能不能 “淘到什么宝贝”。
投资者交流展区展示了初级勘查公司作为境外矿产勘查的主角形象。大型矿业公司一般不在投资者交流展区,在这里看不到必和必拓、力拓、纽蒙特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型矿业公司的展位。
2. 商贸展区 (Trade Show)
商贸展区就是为矿产勘查提供各类服务的展区,主要是为初级勘查公司提供服务的展区。因为初级勘查公司规模小,除了勘查地质学家、少量经营管理人员外,不能形成小而全、类似我国地勘单位那样的机构,需要各类服务。商贸展区体现了矿产勘查服务的高度专业化服务,这也是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化需要的结果。
PDAC 的商贸展区共有 608 个展位。按服务的领域,可将展位分为以下 13 类:

图 6-1 PDAC 投资者交流展区

(1) 钻探承包公司和钻探设备供应商。该领域重要的公司,如长年公司 (图 6-2) 、兄弟公司、宝峨公司等,历年都有展位,中国无锡的中国地质钻探设备公司自 2008 年起也开始设置展位。

图 6-2 长年公司展位

(2) 地球物理承包公司与物探设备供应商。历年来都是参展公司最多的门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找矿难度加大、矿产勘查对物探的需求增加的状况。有的公司研制出售物探仪器设备,又承包航空和地面物探扫面,以及培训和咨询。其中,Fugro Airborne Service是全球最大的航空物探公司,从事地面物探的 Phoenix、Zonge 等公司已打入中国物探市场多年。
(3) 商业实验室和分析仪器供应商。其中最著名的是 ALS Chemex 公司,其分析实验室分布全球。还有 Innov-X Systems 公司每年推出的多款、最新的野外便携式分析仪展位,吸引了很多勘查地质学家。
(4) 勘查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遥感和制图公司。这几年,勘查软件公司的展位迅速增加,说明矿产勘查智能化水平的提高。2011 年 PDAC 商贸展区该门类的展位达 19 家,包括著名的 Maptek及最早进入中国的 Micromine 等。
(5) 矿产勘查后勤服务。为提高矿产勘查效率,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勘查,现在广泛使用小型直升机用于勘查。在 2011 年 PDAC 商贸展区就有14 家航空运输服务公司展位。另外,还有勘查设备供应商。大的有包建野外作业活动房,实现酒店化管理,提供野外营地每人每天 100 ~ 150 加元的食宿包干,按每人·日计费。还有地质锤、放大镜、野外记录本、安全绳等野外易耗物品的供应商,以及海事卫星通讯服务公司等。
(6) 咨询服务公司。咨询业务的范围很宽,涉及独立勘查地质学家对矿产资源量储量的计算和审查、勘查项目的地质潜力评估、概略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矿产勘查设计、勘查项目管理、遥感和 GIS 服务、选矿和冶炼试验、勘查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矿权的价值评估等。有的是从事专门咨询的或有专长的,可随境外勘查工作的需求选取。例如 rePlan 公司就专门咨询在非洲的矿产勘查开发,Snowden 公司擅长矿产勘查资源量/储量估算和风险管理咨询。许多咨询公司认定了中国商业性矿产勘查这个大市场,在中国开展业务和为中国境外矿产勘查服务,例如著名的 AMEC、SRK、WGM、WARDROP、LAVALIN 等,都在中国设立了办公室。
(7) 勘查信息服务。矿产勘查信息服务商,如金属经济集团Metals Economic Group (MEG) ,为初级勘查公司提供勘查、融资、储量/资源量的重要信息,以及战略性研究报告。MEG 每年的 《世界勘探趋势》报告,具有权威性。出版商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包括著名的 《The Mining Journal》、 《The Northern Miner》、 《Canadian Mining Journal》 等。它们报道重大勘查消息、评论勘查项目、分析地区和矿种的勘查动向、刊登商业性矿产勘查广告。
(8) 与矿产勘查开发业务有关的律师事务所、保险公司等。
(9) 政府及相关政府机构。政府展位可以分几个层次: 一是国家部级的展位,这个不多,2011 年 PDAC 只有中国、智利、爱尔兰、印度、尼日利亚、加拿大 6 国,在过去以国家资源部设展位的国家较多,近年来有减少的趋势。例如前几年设展位的加蓬、加纳、几内亚、马达加斯加、马里、莫桑比克、毛里塔尼亚等国,现在都不设展位了。二是国家级的一些政府机构,如加纳的矿业委员会、日本的油气和金属国家公司。三是一些矿业国家的省级的与矿业有关的政府机构,例如加拿大魁北克省矿产和自然资源部、澳大利亚昆士兰省矿业和安全部等,这类省级展位,占了政府展位很大比例。四是与矿业有关的一些政府部门的展位,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土著人委员会,指导勘查投资者如何处理与原住民社区的关系,为吸引勘查投资提供服务。
(10) 地质调查所。地质调查所的展台很多,参展的目的是向勘查投资者提供地质调查的最新成果,提供公益性、基础性的地质资料,通过展台指导投资者如何获得信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是固体矿产勘查的大国,各州省的地质调查所都设展台或联合展区,公益性地质的服务工作也做得很突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质调查所也都积极设台引资,例如坦桑尼亚、厄立特里亚、纳米比亚、也门、阿富汗、巴布亚新几内亚、墨西哥等。
(11) 矿业和勘查协会。除加拿大矿业冶金协会 (CIM) 、国际矿业金属协会 (ICMM) 以外,还有加拿大 BC 省矿产勘查协会(AME) 、加拿大安大略省独立勘查地质学家协会 (APGO)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独立找矿人协会 (NSPA) 等专门的地质勘查协会。
(12) 大学及研究机构。主要是加拿大本土大学地质系和研究机构,其目的是和初级勘查公司建立产学研的联系平台。例如 UBC(不列颠哥伦比亚) 大学地质系、多伦多大学地质系、女王大学地质系、滑铁卢大学地质系等,这些地质系都是加拿大的顶级地质系。
(13) 其他。例如,矿产勘查的环保组织 e3Plus 展台; 人力资源公司 HiHR,为初级勘查公司寻找地质学家、提供猎头服务、培训、搭建合作团队; 为地质人员提供休闲场所的俱乐部,如西海岸钓鱼俱乐部等。这些展台体现了丰富的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文化氛围。
3.岩心库(Core Shack)
岩心库共有40个展位。岩心库展位的目的是:初级勘查公司把年度内打到的最好、最有代表性的岩心拿出来展示。用实物标本给参观者一种震撼,以提高公司和项目的知名度,提高公司的股票价格。例如FNX Mining Company在肖德贝里的Levac kMine矿权区矿体的深部,根据UTEM异常,FNX6010孔打到了一个全盲矿体,见矿厚8.86米,含Cu26.2%,Ni3.7%,Pt+Pd+Au15.5克/吨。看到黄澄澄像铜棒似的岩心,的确感受到了震撼。又如玛丽河铁矿的岩心,含Fe70.5%,SiO20.1%,Al2O30.1%,S0.01%,会使参观者动心的(图6-3)。

图6-3 巴芬岛铁矿公司玛丽河铁矿高品位岩心

PDAC 这1218个展位,向我们展示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 全景图。
二、专题论坛
PDAC 专题论坛就一年来矿产勘查业内的全局性问题、发展趋势、市场动向、勘查热点、关注焦点、勘查技术等,进行研讨。主体论坛的设置,专题论坛、研讨题目和发言人的确定,都由权威的大会指导委员会精心选择。选择的原则是要给参会者带来有用的信息,而不是考虑代表性或为某个单位做宣传。以第73 届 PDAC 为例。
这次年会的主题论坛是 “重设勘查的时钟”,意思是重新审视矿产勘查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主题论坛讨论了资源的循环使用、矿产勘查开发的得失、矿产勘查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如何满足人类社会对矿产品需求的挑战、物探在找矿中的越来越大的作用、矿产勘查从发达国家移向发展中国家等问题。同时本届年会设置了 10 个专题:
1. 矿产品及其市场展望
矿产品需求及其市场状况,是矿产勘查的原动力,这是每年不变的专题,其分矿种讨论。第 73 届勘查市场关注的矿种是金、铜、煤、镍、锌、铂族金属、银、铀、金刚石。不同的年度市场关注的焦点不同,讨论的矿种也有调整。2011 年第 79 届 PDAC 选择的矿种是金、银、铀、铂族金属、铁矿石、锌镍、钾盐。
2. 从蒙古到里海
蒙古奥尤陶勒盖斑岩铜金矿的发现,吉尔吉斯斯坦库姆托尔金矿开发成功,使从蒙古到里海成为矿产勘查开发的热点带。专题讨论了该带成矿地质条件和潜力,重点讨论了斑岩铜金矿的成矿环境。还介绍了加拿大 Centerra Gold Inc. 在蒙古勘查开发 Boroo 金矿的成功经验。
3. 非洲——黄金的狩猎远征 (A golden safari)
Safari 一词是特指欧洲人在中非、东非的狩猎远征,如今用来形容在非洲兴旺的黄金勘查形势。从撒哈拉到南非林波波省是世界上黄金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在非洲,机遇和风险同在。刚果盆地和西非是关注的重点地区,红土地带覆盖区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测量是找矿的关键技术。专题还讨论了在非洲勘查的筹资问题。
4. 非洲——有色金属勘查的机遇
这个专题讨论了非洲的有色金属勘查。非洲中部的砂岩铜矿带是讨论的重点,分析了新建矿山的经济可行性。在南部非洲寻找镍和铂,围绕布什维尔德岩体老区开展工作。还介绍了在厄立特里亚的 Bisha 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5. 全球的金刚石勘查
第73 届的专题研讨仍然保留了金刚石勘查的专题,但讨论的内容全部是新区找矿。西北欧的卡累利阿克拉通是找矿的热点地区,芬兰和俄罗斯都在该区寻求找矿突破。南美也有了发现金刚石矿床的重要线索。
6. 新发现
这个专题报道了全球矿产勘查重大的新发现,包括布基纳法索的 Essakan 金矿、阿根廷的 Navidad 银矿、哥伦比亚的 Angostura 金银矿、俄罗斯的 Vedugo 和 Asacha 金矿、马里的 Loulo 金矿、澳大利亚的 Prominent Hill 铜金矿。新发现专题和矿产品及其市场展望专题一样,是每年的保留节目,也是最受关注的专题。2011 年的重大新发现是: 布基纳法索的 Bombore 金矿、爱尔兰的 Pallas Green 铅锌矿、印度尼西亚的 Tujuh Bukit 铜金矿、巴西的 New Serra Pelada 金铂矿等。
7. 热点矿区
这个专题对全球热点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勘查活动进行评述,包括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地的勘查活动、委内瑞拉 Las Cristinas 金铜矿床、美国A华达州 The Gold Hill 矿床、伊朗 Medhiabad 锌矿项目、加拿大安大略省 McFauld 发现的 VMS 矿床、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 Avebury 发现的特殊类型的镍矿。
8. 加拿大矿产资源
因为 PDAC 原是加拿大的国内会议,后来才演化成全球性的勘探大会,所以加拿大矿产勘查的新发现和新进展是保留的传统专题研讨题目。2011 年关注的是 “加拿大北纬 60°以北的勘查”,是近年来北冰洋圈的勘查热在 PDAC 上的反映。
9. 矿产勘查开发的异常思路 (Sublime ideas)
西方勘查界崇尚异常思路。20 世纪 90 年代初,加拿大地质学家普菲克提出在加拿大北部 Yellowknife 附近的湖底找金刚石,当时岂止是异常思路,那时有人认为简直是发疯的想法。但这个异常思路使加拿大变成世界上第三大产金刚石国。所以大家在会上谈谈异常思路,是有好处的。
10. 矿产勘查的新物探技术
对于寻找金属矿的隐伏矿床,物探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个专题也是 PDAC 每年的保留节目。根据 VTEM 资料,直接打钻发现矿体的成功事例,如前述的 Lavack 镍矿的发现,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三、信息发布和研讨
1. 投资者交流展、商贸展、岩心库展位的参展商的信息发布会
这三类展览都配有专题讲演,参展商可以对展出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和介绍。初级勘查公司介绍公司经营状况和找矿信息,对旗舰项目做说明; 物探、钻探、化验、勘查软件公司介绍其新技术和新产品。信息发布会有数百个,参会者可根据会议手册选择时间、会议室,进一步了解感兴趣的信息。
2. 国家和地区招商投资和信息发布会
如中国、印度、秘鲁、阿根廷、蒙古、马达加斯加、墨西哥等国都举办过。介绍本国矿产勘查投资的条件、矿业法的架构、找矿的潜力、矿业的状况、外资投资成功的典型例证等。由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代表来讲,并与与会者展开讨论。
以哥伦比亚为例。哥伦比亚是矿产勘查投资的新热点,该国位于安第斯成矿带上,斑岩铜矿、斑岩铜金矿、远成热液型金银矿、IOCG 型铁铜矿,和厄瓜多尔、秘鲁有相似的成矿条件。但一提到哥伦比亚,马上会联想到贩毒、反政府武装、绑架,从而不予考虑。目前,情况正在变化,哥伦比亚政府逐渐控制了局势,投资条件不断改善,其投资风险和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应在一个水平上。哥伦比亚是有很大投资潜力的国家,针对目前勘查投资者较少的情况,在 2011 年 PDAC 上,就举办了哥伦比亚能源矿业部的信息发布会,发布会的主题是 “走向繁荣的矿业”。
3. 研讨会
这类研讨会很多,有政府组办的,也有协会、企业组办的,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讨论。例如中国国土资源部和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共同主办的 “中加矿业投资论坛”,专门研讨中加双向勘查开发投资问题,过去以加拿大企业到中国为主,现在以中国企业到加拿大投资为主。这类研讨会是 PDAC 的会外活动,也不在主会场内举行。
4. PDAC 开幕式
PDAC 大会的开幕式非常简单,在大会开始后的第二天举行。只有加拿大矿产勘查开发者协会主席介绍本届大会概况和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官员两个例行发言。协会主席介绍本届大会的概况和特点,并表达勘查界对政府的一些意见; 部长则阐述政府对矿业现状的看法。然后由土著人表演一个小节目,开幕式历时不会超过 1 个小时。因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和信息,与会者一般不重视开幕式。大约只有占与会人员 1% ~2%的人参加开幕式。
四、培训
培训是 PDAC 会前和会后的一个重要活动。鉴于商业性矿产勘查人才的紧缺,需求推动,PDAC 会上的培训班也逐年增长。从培训班的选择,也可以看出业内关注的问题。例如,2011 年 PDAC 共有10 个培训班,培训的题目是: 关注原住民的意识; 地浸工艺的岩石物理性质和数字定向岩心测定; 勘查中的应用构造地质; 金矿地质和矿床类型; 与原住民协商的方法; 矿产勘查投资基础知识; 矿产勘查界的战略沟通; 将资源量转化为储量,获取现金流; 修改NI43-101 对贵公司的影响; 综合研究和协作,是深部找矿成功的关键。
五、其他活动和会外交流
PDAC 大会开会期间,有数不清的会议外活动。很多公司在会议期间举行董事会,有业务关系公司之间举行双边或多边会见。如果你按公务级去报名参会 (600 加元) ,你就可以要求大会为你约见你想会见的政府或公司人员。晚上许多公司在周边的酒店举行酒会,每晚酒会就有几十个之多。谁都可以来,边喝边聊,许多矿产勘查的商机由此而来。例如,由几家勘查开发银矿的公司组织的银界招待会,勘查开发银矿的业内人士,云集于此。2011 年的银界招待会,大家都为开年以来银价的飙升举杯,喜形于色。
还有一间专门的会议室,有几十个桌子,每个上面插一面国旗,有该国政府部门或地质调查所,或协会的人员接待。如你想去阿根廷投资勘查,你就寻找阿根廷国旗的桌子,进行咨询。
嘉年华晚会富于加拿大的特色。必和必拓公司赞助的价值15 000 加元的金刚石抽奖活动活跃了展览会的气氛,但是必须参观10 个展位,盖章后才能抽奖。
面对 PDAC 数以百计的专题研讨、数以千计的展位、数以万计的参会者,对于所有的参会者而言,要在会上找到商机,本身就是一次困难的、令人激动的 “勘查”活动。怎样获取尽可能多的商业性矿产勘查信息,怎样找到你所需要的项目,怎样找到你潜在的合作者,怎样充分利用宝贵的 3 天半会议时间,是每一个参会者必须面对、必须考虑到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只有约 1% ~2% 的代表去参加 PDAC 开幕式。与找信息、找项目、找合作者关系不大的活动,不要随便参加,这是笔者参加 11 次 PDAC 的体会。参会者要记住一个数据,参会成本大约是 1 500 元人民币/小时、25 元/分钟。为了提高参会的实效,参会前应首先参加虚拟 PDAC 大会,访问www. vertual-pdac. com,制定出参会计划。我国的参会者正在成熟,许多地勘单位已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会前,做了大量的功课,根据本公司的境外矿产勘查发展战略,从目标国家、目标矿种、目标公司,确定要访问的展位和参加的论坛、研讨会,直奔目标,取得了好的实效。
整个大会都表现出了矿产勘查全球化和矿产勘查商业文化的特色。中国的矿产勘查界要主动融入这样的氛围,推进境外矿产勘查。

矿产勘查会展

8. 求国内外关于招商引资研究现状和趋势的分析。

http://www.ciipp.com/zh/index/reportlist.html

这里面,有很多呀,甚至细化到各个行业的。不过是PDF格式的,可以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