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2024-05-15

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宋庆龄
  
           妈妈不办教育,却占据着教育对象的起点;妈妈不是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却常常胜过老师;妈妈不在校园,却常常足以左右学校教育的效力。
  
 第一部分    好妈妈是孩子最大的资本
  
 1、养育从认真照顾孩子开始
  
 a妈妈的工作不能由别人代替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妈妈付出爱和时间。不要认为与孩子相处是件不重要的小事,对孩子,尤其是刚出生的孩子来说,错过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天都会让妈妈感到遗憾终生。
  
 b别让孩子觉得他是你的负担
  
          教育孩子需要平和的心态。
  
 c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2、把爱藏起一半,理性地爱孩子
  
 a放纵的溺爱是最不负责任的爱
  
 b跟“再苦不能苦孩子”唱唱反调
  
         妈妈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吃苦教育呢?
  
 不要过度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可以让孩子劳累一点
  
 有意为孩子设置一些障碍
  
 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和管束
  
 c学会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说“不”
  
 首先,不妨制定家规,预防在先。有章可循会让教育变得简单。与其事后处理不如事前预防。
  
 其次,拒绝孩子态度时一定要坚决。
  
 最后,用冷处理的方式表示拒绝。
  
 需要注意的是,妈妈在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后,一定要将理由向孩子充分说明,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而不是妈妈不愿意满足他。
  
 3、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
  
 a温馨的草房胜过冷冰冰的别墅
  
 b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c教育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共同任务
  
 d离异家庭的孩子也能健康成长
  
 e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
  
 f教育孩子切记家人步调不一致
  
 4、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a不要对学龄前孩子进行超前教育
  
 对学龄前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会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呢?
  
 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影响孩子其他能力的形成;影响孩子对学习的认识
  
 b孩子太听话未必好
  
 c必须对无差别教育喊“停”
  
 d男孩儿宜“穷养”女孩儿宜“富养”
  
 e教育不能照本宣科,别人的育儿经验未必有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2.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1    我想做一位好妈妈,可是对于养育孩子经验太少,一面回想作为儿女受父母照顾的体验,一面反思作为父母的自己可不可以做得更好。
     1、提高爱的质量 
    关于打针。仔一岁半,每次打预防针都是嚎啕大哭,道理都提前讲了很多次,哭闹仍然没有明显改善,是不是就是我的某些行为放大了打针这件事,反而增加了他的恐惧感。
    关于雾化。感冒做雾化,仔是抗拒的。后来雾化前,我先让他观察别人怎么做的,再把雾化面罩递给他,他像拿到玩具一样的接受了,像其他大孩子那样自己拿着做了几分钟,又扯下来看看。无奈,仔爸见状就在一旁说我的方法没有效果,还是硬着来。于是仔又开始抗拒。其实,在我看来,仔能够接受自己拿着做几分钟,对他来说就是很大的进步了,毕竟上一次雾化面罩一碰他,他就开始反抗。这件事也给我提了个醒,养育孩子不只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爸爸平时比较忙,不善于学习,我不仅要自己学习,还有责任把心得体会及时传达给爸爸,让猪队友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于捉弄孩子,在这点上,仔还没有遇到过,在他长大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作为妈妈我应该要保护孩子,同时还要学会对逗孩子过分的亲戚说不。
    分享书中所写的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诗共勉: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提高爱的质量,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平等的和孩子沟通交流。
     2、学习是轻松的事 
    书里写那么多,我的总体感受就是早期的学习主要是阅读,而阅读兴趣需要培养,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学习一定不会太差。对照我自己的成长之路,父母在我小时候因为工作忙,经常是把我放在书店,慢慢的我对阅读有了兴趣,这个兴趣一直延续到现在,也因为这个兴趣自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每天晚上,我们一家人窝在床上读书的情景让我觉得特别温馨,我给仔讲故事,看他听得入迷,特别幸福。
    如果,你不知道怎样陪伴,就陪他一起读书吧。因为阅读真的是最不受体力限制而能深化关系的活动。
     3、品格教育和习惯培养 
    在我看来,这些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因为仔才一岁半,我对这两块的感受不是那么深刻。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特别的告诉我要有怎样的品质,所有的习惯都在日常生活里。以身作则,他们用一言一行影响着我。我想对我的仔,我也要像我的父母那样,润物细无声。
     4、家长智慧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做起。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千差万别”。为人父母,是一项需要持久学习和实践的事情。我们创造了孩子,不仅有义务让他长大,更是有责任让他幸福。这条路还很长,我需要不断探索,他的进步,也是我的成长。
     5、儿童无小事 
    作为职场妈妈,目前一岁半的仔的很多小事我都无法一一参与,只能随了家里老人的想法去。无原则的小事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则性的事让仔爸和奶奶说说。在我看来,老人开开心心的带孩子,我们放放心心的上班,一家人和睦温馨是最大的好事了。
     6、教育误区 
    这一块感受不深刻,学校教育毕竟是针对大多数的人的,不可避免的会有局限性和他的不完善,我根本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现状,所以只有让孩子去适应,改变自己,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家庭和学校的结合互补才是最好的教育。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很全面,里面提出的一些教育理念给我带来了新的育儿角度。希望,我们都能不停的追求自己的成长,永远当一个有榜样的父母。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2    很早以前就已经看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一本书,当时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作者“润物细无声”的育儿理念。今年重拾这本书,静下心来又认真品读,没想到书中很多章节竟然对如何做个好老师也有诸多启发。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有心无痕的教育,看似简单,却贵于坚持;看似容易,却常常忽视;点滴之间,却处处体现了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尤其是以下几方面,我感触颇深。
     一、尊重学生和孩子 
    在传统思维中,我们总是希望学生听我们的话,按照我们的想法和指令去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课下按时完成我们布置的作业。在这种管理性的思维模式中,过分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导致学生被动的学习。所以,我觉得作者传达的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引导他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安排好他的每一件事,或者替他做好每一件事。给他更多的鼓励,去强化他的优点,并推而广之,而不是反复强调他的缺点或者错误。想要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就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强烈的求知欲下,必然带来学生各方面越来越好的变化。
     二、加强孩子的课外阅读 
    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成绩好的同学课外阅读量都比较大,结果成绩越来越好;而一些成绩差的同学上课思想不集中,课下贪玩应付作业,无暇顾及课外阅读,从而恶性循环;另外还有一些同学成绩中等,总是升不上去,我发现其实主要原因也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差,不能静下心来去思考问题,认真的去做一件事情,人也因此变得浮躁,表现在学习上则粗心大意,成绩也很难上去。
    所以,我也特别重视培养儿子的阅读习惯,每天不管再忙也会陪着儿子一起阅读半个小时的书,时间长了,发现儿子不读书就不睡觉。很高兴我也发现我们学校的一些语文老师也经常带领学生一起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坐落在图书馆中的学校。
     三、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作者认为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而对孩子的品格教育其实都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这一观点我认为运用在教育教学中也十分必要。人们常说什么样的父母带出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班级,这其实就反映了父母、班主任和老师的品格对孩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我认为要“树人”首先要“树己”,老师更应该注重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品格教育,用自身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尤其是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更要发挥其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虽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我认为,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能受到许多启发,掌握更多的教育智慧,思考更多的教育问题,让我不仅成为一位好妈妈,也要成为一位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3    第一次做妈妈有些紧张,同时也有少许兴奋,怕做不好又怕太娇生惯养宝宝。近期在同事的推荐下看了第一本育儿书,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虽然宝宝才七个月,但是整本书看下来我觉得我收获颇深,有些认识早晚都会用到的,有些方法也需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适时调整。
    针对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下面是我这个新手妈妈总结的认为书中比较好的方法以及观念。
    1、对待孩子有些观念及认知应该尝试是以同等身份的对待。不要吓孩子,明确的告知孩子。比如打针有些疼,可是这个疼可以忍受以及为什么要打针。让孩子打心里认同,而不是被恐吓住。
    2、不要捉弄孩子。逗和捉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是以儿童快乐为前提,以儿童能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
    3、善良豁达的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比如给小板凳揉揉疼,通过新的思维方式让孩子感知这个时间的理解、善意和尊重。
    4、古诗滋养孩子。把故事当做唱歌,体会其中的律感。
    5、童年需要试误,需要不听话。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小朋友对于凡是都有好奇心,在一定的情况下允许孩子犯错。孩子的错大部分在于不成熟,而这需要一个过程。就像你我好多都是在一步一步的成长。
    6、把学习当做轻松的事情。学习不是惩罚,不能让孩子觉得学习写作业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惩罚。同时对于孩子的阅读也需要诱惑,创造一个环境,言传身教。同时在孩子的成长初期,孩子重在阅读,而不在于一定要看有用的书。只有扩大知识范围,阅读范围广,潜移默化孩子的作文水平也不会错到哪里去。
    7、日常生活中进行品格教育。
    8、针对学习,不要一定限定于考100分,以及考好给予奖励。不应把奖励当做考好的一个诱饵。
    9、不管是最好的管。
    10、不怕小动物。
    其实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不同,在与孩子成长的路上,肯定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状况。有些事情确实无法一概而论,书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可能也需要适时调整来看。不过不管怎么样,在有爱的家庭环境中,我们与宝宝才能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我们家sunne虽然才七个半月,每天早上醒来都特别开心。身边如果没人醒来他就开始用小手拍打爸爸妈妈,一定要叫醒一个。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4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以前曾看过,印象中这是一本比较实用、让人印象深刻的书。这几年,关于教育自己小孩,我也花了不少心思,但效果总未达到我理想中的效果,小孩的一些好习惯还没有养成。细想起来,在对我儿子的教育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抱着寻求教育良方的心态,我前段时间再次细阅了这本书。在看书过程中,我结合作者的观点和教育方法,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受益良多。这真是一本值得为人父母者细读的好书啊!为了让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所以,我也一直给家人推荐阅读。
    笔者尹建丽女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有学校教育实践经验,接触过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当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家长,女儿被她教育得非常出色。以下几条是我阅读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
     一、如何让小孩有节制地看电视? 
    看电视属于被动阅读,对人的发展和成长的作用微乎其微。小孩为什么喜欢看电视?往往是因为他的家人也很喜欢看电视。如果想让小孩不看或少看电视,家长首先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看电视的冲动。家长不应自己在客厅饶有趣味地看电视,而责怪子女不认真在房间读书。
    如果子女喜欢看一会儿电视,那就让他心安理得地看,让他享受这个过程,不要让他对看电视有负罪感。毕竟,适当看看电视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不看电视,也许会少一些和同年龄朋友的谈资。
     二、大量阅读。 
    几乎所有的教育专家都认为,阅读不仅能增大小孩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思维,并丰富他们的情感。有过大量阅读经验的小孩学习的后劲大,学习的爆发力强,能后来居上。尹建莉说:爱阅读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可能在学习过程中会暂时落后,但一用力,很快就可以赶上来。
     三、自觉性。 
    孩子写作业需要陪着吗?练钢琴时是否身边一定要有个人看着?这些行为会阻碍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有机会主动调整,要经常给孩子制造主动感和成就感。管多了反而效果更差。
     四、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考好了不奖励。很多家长会因小孩某次某次考试成绩好就会给一些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学习其实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奖励多了,孩子慢慢就会以为学习是大人的事情,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一些奖励,而忽视学习本身的乐趣。当然考差了也不要批评。
     五、细节教育。 
    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对于子女的教育除了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外,还要能很善于处理还一些“小事”。儿童并非整天无忧无虑,他们也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伤。家长要善用观察孩子,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问题,并以恰当的.方式解决。每一种和儿童相处的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种心理辅导。
     六、不要孩子“听话”。 
    不要孩子“听话”不是要培养不守规矩的野孩子,而是家长不要总是对小孩说:你要听话,你要乖一点,你要听家长的话、老师的话、长辈的话云云。这样说会有两个弊端。
    一是给孩子一种暗示,你不够好,还没有达到我们的标准。
    二是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和反省的机会。
    长期习惯于听“权威”话的孩子,遇到事情可能没有主见,会有奴性,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七、不要急。 
    现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很多人都成了急性子。做事情都期望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人生是长跑,不要只看起点,要赢在终点。小孩犯了错,是否该马上批评?有很多人说:就是要立刻指出来,以便他及时改正。
    但我认为,小孩犯了错误,家长马上批评小孩,指出他的错误,可能效果不见得好;更甚者如厉声怒斥,那么效果只会更差。因为家长的斥责和怒骂,小孩就不会觉得内疚和惭愧,心理就会获得平衡,也会失去内省的机会。
     八、宽容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也会有一些与生俱来难以克服的缺点或不足。不要总拿自己的小孩和别人家的小孩比。对于小孩犯的一些错误,如果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必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过程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如何做。如果非要说,那就再以后找个时机,看似无意地、随意的、很不经意地指出他的错误。
     九、不要追求完美。 
    “不考100分”。“不当第一名,争当第二名”。分数只反映小孩在某个时间内的学习水平,最重要地是让小孩有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等等。次次追求考一百分,都想超过别人,会给小孩很大的压力,起反作用。让他做最好的自己的就好了,尽力而为就够了。
     十、要相信孩子。 
    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成年人对这个世界往往不够信任,比较多疑。具体到教学小孩方面,常有这样的担心:小孩说的话是不是实情?他说谎没有啊?具体到家里的一些事情,往往会怀疑小孩,是不是他干的?等等。其实小孩子内心是很纯洁的,大人越担心他有某些坏行为,他反而会越好奇,越容易让他养成这个坏行为。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5    作为父母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我也如此,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想多给她弄点家庭作业让她多写多练习,或许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习好。可是孩子不是这样的,每天都不及时的完成作业,边写边玩磨磨蹭蹭的到九点多,更别说什么家庭作业了,总抱怨作业多,草草写完后,我看了一气之下全擦了重写,孩子就会大哭起来,无奈之下孩子写了,是边哭边写的,心里恨死作业了,恨死我了。甚至害怕写作业了。我看她那样,一肚子的火气,总是忍不住的发脾气,觉得她的干什么我都不满意,自理能力太差了,哎,我上火了。不知怎么办才好。我的做法太过生硬了,有点拔苗助长了。
    那天我想起了赵老师曾经建议我们家长读那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本书,就买了本看,刚读了不到一半,觉得那书写的很好,很有道理,我觉得茅塞顿开,原来错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和自己的教育方式,我该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了。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在孩子身上显现的问题都是来源于我们家长的身上啊,而现在我再来埋怨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差,确实很不应该了。
    幸运的是,现在发现了这个问题还不晚,从现在做起还来的及,学习是从兴趣入手的,勤奋是从习惯中养成的,习惯是从坚持做的小事情开始的。我必须马上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来影响孩子一点点去改变她已经养成的不好的习惯。我必须想办法使得她对学习感兴趣,使她对自己有信心,使学习能让她感到是一种享受,或许能改善这种状况。
    作为妈妈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了,杨佳璐从小就依靠大人习惯了,也就是我们包办的太多所以自理能力太差,形成了惰性,包括不爱写作业,不爱劳动,不爱动手动脑筋等等,想想这都是我们作家长的错啊,不能只怪孩子差。于是,我从她写作业开始入手,我就想到一个不太理想的办法试试看,弄了个光荣榜,告诉她:“今天在妈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而且错误在2个以下,你就可以得到一个小红花了,攒够是10朵小红花你就可以得到5元以下的你喜欢的东西”她很高兴的去写作业了,时间也比往常短了,虽然还是写的不太好,我把气愤改成了夸奖,耐心的对她说:宝贝,你自己找出5个你自己认为写的不好的字擦了重写。她就按我说的去做了,这次改错没有眼泪和怨气。
    我把气愤改成了夸奖,她好像有点自信了,慢慢的她的字写的比以前好很多,更多的夸奖比批评更能使孩子进步。就像书上写的那样,即使批评孩子也需要选一种既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能是她认识到错误,并愉快去改正。我知道有难度,方向我已找到了,我想,给她讲个类似的故事,举几个例子等等,具体怎么实施,还需要多动脑筋吧。不能一味的总责怪孩子,也要多反思一下自己,这就是我理解最多的地方。
    现在我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她太粗心马虎了,太懒惰了,不愿动手动脑等,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愿意去创造,也许这都是我们从没给他培养出来吧。慢慢来吧,一点一滴开始慢慢改变她。我打算多花些时间和心思陪他多动动手,多观察一些好玩得动西,找她感兴趣的事来锻炼她。
    另外,我要陪她多读书。她懒得读,都是让我给她读她只喜欢听,我现在已经改变一点,就是事先商量好我只读一半,剩下的她自己读,还不错,好奇心使她愿意去读剩下的那一半。后来我觉得总去买书很贵的,而且看完了她就不愿意再去翻,她总是要看新的,为此,我打听到在东城有一家图书馆,那里有着各式各样的图书,挺不错的,就给她办了个借书证,每周去借书读,不用花钱还能读很多种书,而且那里的环境气愤挺好的,去那里借书的孩子来不同年级。
    也许这种环境能对她有所改变吧。她的借书证是贴的是她的照片和名字,为此她觉得很骄傲,见了谁都说这件事,也非常愿意去图书馆。慢慢来吧,我希望我所做的对她能有所改善。看来,我要多读读书从中能多找些智慧才行啊!
    以后,我不仅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还必须多注重孩子对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多和孩子沟通,更要有健康的人格思想。要使孩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有难度,但我相信,只要用心用智慧从点滴认真做起,我想,再多难题也会迎刃而解的。
    孩子是我们的,但她更属于她自己,她是个有思想,独立的个体,我应该更多的尊重她,帮助她。我希望在她眼里的角色不仅是她的母亲,还是她的朋友,用更恰当的方法去正确的引导比强硬性的命令效果会更好吧。
    我要做一个合格的母亲,为此我要更努力。孩子是我们捧在手心稚嫩的幼苗,需要我们用爱的土壤,辛勤的汗水、智慧的阳光才能茁壮成长。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很爱她。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6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这本书是她16年教子手记。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的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在阅读《“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这篇文章时感受很深,想起了自己在儿子上一年级开始写作业时,就搬个凳子坐在旁边盯着,非常形象地“陪”。从一年级一直陪到三年级。光害怕孩子把作业写错了。我发现儿子做错题时,就及时告诉他,让他改正。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才知道自己陪读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自从阅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放手,想办法从中抽身,让他自己把会写写完,不会的我会点拨他,让他动脑筋想办法去做。“陪”所制造的习惯,只是肢体上的,“不陪”才给孩子留下了让习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陪”与其说在帮助孩子,不如说是给他制造麻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家庭是他的第一教育场所,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就是对他影响最深刻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如果没有获得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多半很难在他身上正常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妈妈”的重要性胜过“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处处提到作者的女儿圆圆,更多地表现了她的优点。作者只是想通过她教育女儿这一“个案”,来呈现一些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更多的父母们分享一些有效的教育经验。
    愿天下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愿天下父母都在养儿育女中感受到美和幸福!
  ;

3.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李丽
    
    在我做妈妈之前,我的家长就很热情地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当我拿到学生妈妈印好的用A4纸装订起来的这本“书”,那种马上就要做妈妈,要准备好为一个孩子的一生负责的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带着这种强烈的期待和憧憬,我认真地拜读了好几遍,尤其是女儿出生后这4年的时间里感觉受益匪浅。作者尹建丽同我一样,是一位老师、教育学者,与我不同的是,她还是一位作家,一位成功的作家,她把自己的教育实践细细地揉进自己的笔尖下,让一段段生动又鲜活的育儿小故事,绢绢细流般润泽着每个捧起这本书的人。这本书中我最倾心的,不是作者培养了一位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的女儿,而是,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那位小主角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而她身上的出色,要归功于这位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对她实施的有爱心又充智慧的教育。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例如书中提到的家长和老师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这不是我们的爱心不够,确实是有些做法欠妥。这个观点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常在孩子学习不认真或犯了错的时候,会罚他把课业重写一遍,还习惯将学生的错误向家长告状,其实,当我们用这种做法我们可能在那个瞬间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应允,却在他们内心埋下了厌恶写字的种子。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认真,一方面又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当孩子书写的时候,想到老师惩罚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不是让学生讨厌上学习的同时,还要他去学好它。“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也是作者的一个观点之一。
    
    我们人为地把学习过程变成苦,却只把结果设想成甜,试想要孩子天天吃着苦来畅想着有一天有可能会尝到甜——过程天天具体而真实地陪伴着孩子,目标却遥远得虚无缥缈。当他吞咽苦涩而感到厌倦时,如何自发地以那想象中的“甜”来压抑这真实的“苦”呢?正象作者说的,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讲过,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离到什么程度,活动的意义就减少到什么程度,并使活动成为一种苦工,一个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会逃避。”。当学习活动没有唤起他的愉快体验时,他就无力去调动自己的主动精神,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懒散、不刻苦、不认真等——许多人以为这是某些“不成器”的孩子的天性,其实是他上进的天性被扭曲了。作者还提出了“不考100分”的建议。过分重视考试结果,经常以分数衡量一个学生的好与坏,其实这样是庸俗的,错误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满分上,却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方法、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握状态没去关注。这样的行为看似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实质是在追求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满足感。“分数”和“成绩”其实并不完全对等,分数可以反映成绩,但分数不等于成绩。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

4.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 读书笔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学会如何爱孩子
    家有小儿初长成,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我生活的重中之重,孩子的思想、品格,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的学习等一系列问题时常困扰着我。也许是着这种过度地关注,却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知如何去爱孩子了。
    我曾有过这样的疑惑,我的孩子怎么就不如别人的孩子优秀呢?
    暑假里我让自己沉下心来,阅读了一些书籍,尤其是重读了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家庭教育读本,我终于明白:原来我只看见我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别,却没看见这是作为母亲之间的差别,别人是精心把孩子教育大了,我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当下凡事需“持证上岗”。教师上岗需教师证,驾驶员上路需驾驶证,唯独父母是“无证上岗”。不是穿了西服就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去爱孩子。
    在以往教育中许多看似司空见惯的做法,背后其实有很多人们看不到的错误。
    1、给小板凳揉揉疼
    孩子小时候,磕伤碰疼的事经常发生。这时,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疼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
    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是一种“复仇行为”。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反观自己的育儿过程,我也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作为家长平时对此要用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
    “教育即风格之培养”。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所有的言行中蕴含的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并成为他们做事的风格。
    当孩子不小心磕碰了,我们能友好的采用“给小板凳揉揉疼”的方法处理,教给孩子的则是宽容和理解,而当“给小板凳揉揉疼”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将获得的是善良和豁达。他对别人会有更多的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他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他一辈子不吃大亏。
    2、学做“听话”的父母
    要求孩子“听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听不听话,乖不乖,已成为人们评价孩子的一个基本标准。多年来,人们习惯于要求孩子“听话”,这仿佛是为了孩子好,但深入分析,这是成人和孩子之间的不平等。
    儿童的意识发育和语言表述能力常常不同步,很多东西想到了,但说不出来,或者说出来的和他们的本意有很大的距离。他们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就是听话或不听话,顺从或反抗,欢笑或哭泣。如果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地让孩子“听话”,孩子就会产生反抗,就会不听话,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家长请蹲下身来,想方设法弄明白孩子的需求,做一个“听话”的父母,满足孩子的要求。当然,做“听话”的家长绝不是言听计从,不能突破道德底线,不能“纵容”孩子。
    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他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这样的人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里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
    想有一个听话的孩子,一定要记住:在孩子面前首先做个“听话”的家长。
    学会如何爱孩子(二)
    父母与孩子一样需要成长,而且,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发展。读着思着,思着理着该如何去爱孩子——
    1、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等教育思想一直流传至今,很多父母还仍然视其为制胜法宝。他们认为孩子是我自己生的,打骂孩子是家务事,无须别人干涉。
    近年来家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前段时间电视媒体曝光,一父亲因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老师告状,家长一气之下竟把孩子打死了,现状之惨烈令人发指。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不要借着爱的名义去打骂孩子,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孩子。学会爱,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2、避免住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亲子共读”这个词对于我们也许并不陌生,尤其是我们这些已为人父母者。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就倡导全民阅读,提案设立国家阅读节,提出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这一教育理念。亲子共读是其中一种共读方式。要求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写作、一起游戏、一起生活,这样,他们才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价值,共同的生活密码。
    试问,作为父母你“亲子共读”了吗?我想有很多父母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会惭愧的说“NO”。虽然,我们天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生活密码,俨然成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喜欢阅读的孩子,越往后走,学习成绩必将越来越好。而孩子阅读是需要环境的,如果外部环境都是打牌、看电视、玩网络游戏,怎么可能要求孩子静下心来读书呢?
    可惜自己意识太迟了。记得儿子上幼儿园那段时期,我订阅了《婴儿画报》、《幼儿画报》,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给儿子读故事,讲童话。可是却总不能坚持,后来儿子上小学了渐渐地就不再这样做了,自己也贪图玩乐上了,结果造成儿子阅读的断层,电视成了他的玩伴。
    和孩子一起阅读吧,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学习是件终身的事情,不存在绝对的“错过时间”。
    感动于《新京报》的资深编辑曹保印,他为自己刚出世的女儿每天坚持写札记,完成16万字的书——《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佩服新华出版社的编辑徐光,她记录下了大量自己和儿子的对话以及发生在他们家庭中的故事,从而完成了《教育无痕》一书;更是对教育专家尹建莉折服,她的女儿在她的精心教育下曾连跳两级,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
    只要你用心,只要你愿意学习,只要你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你也可以做得像那些父母一样优秀!

5.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家长会上给家长们推荐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并请家长有兴趣的可以写写读后感,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早早在邮箱里看到张婧扬妈妈读后感 ,只是因为特殊原因,未能及时与大家分享! 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成长!希望孩子们能够快乐、健康、进步每一天!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张婧扬妈妈   2011年9月6日第一次参加小(2)班家长会,心里不免有些激动,提前一会儿到了教室,已有不少家长到了,看来大家的心情都挺迫切的。宝贝很幸运,分到了小二班,这也算是给宝贝的学生生涯开了一个好头吧!   家长会的最后,彭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读完后写篇读后感。听完以后,心里不禁一乐,这本书以前听朋友介绍说非常好、很有可读性,就买了一本,就在我读完最后一页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它让我对宝贝在成长中许多的教育方法和态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也感谢彭老师给大家推荐这本书,让我也再次地细细品味其中的乐趣。   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的第一篇就写了“打针有些疼”。看到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婧扬小时候打针的场景来。婧扬小时候体质较弱,上医院打针的次数也较多,因为孩子生病时做家长的特别着急,到医院后开好针立刻就想给打上去,也没有过多的考虑孩子的感受,心里总想哭就哭吧,哄一哄就好了。自从看了书后,再去打针前,就先告诉婧扬“宝贝现在生病了,身体是不是不舒服?”“是”“那我们到医院让医生看一看,听一听好不好”“好”“吃药不能好的话,我们就需要打针,打针时有点疼,就像被小虫子叮了一下,宝贝现在都长大了,我们要勇敢不哭,如果你感觉疼坚持不住想哭也没关系”婧扬用力的点点头。到医院后,护士准备好后,让婧扬把手伸出来,小家伙下意识地往后缩,护士说“小朋友要勇敢呀”我接着说“生病会很难受,都没有力气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打完针就不难受,宝贝要加油”婧扬好像受到了鼓舞,小手慢慢地伸出来,针刚一扎进去,小家伙哇地哭了两声,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出来后坐在椅子上,就已经不哭了,读后感《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等到第二天再去打针时,小家伙自已主动地告诉护士,“阿姨,你轻轻地打”出来时也没哭还告诉我“妈妈,我坚持住了!”虽然现在再去医院,婧扬还是说“妈妈我不打针”,但只要给她讲清楚道理,她还是愿意配合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发现孩子是不可以哄骗的。捉弄孩子,是家长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   家长的目的暂时达到了,但给孩子的心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给孩子真实的说明情况。不要轻描淡写,也不要夸大其词。信任孩子,并给孩子一段接纳事物的时间。特别是家长,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讲道理的孩子。像婧扬那样,虽然知道应该看病,但内心的担心和害怕让她不敢向前。   这个道理对于我们家长同样适用。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家长在首次教育孩子时也是一张白纸。那么请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和孩子一起成长。   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   婧扬从出生到现在,除去上班的时间,我都尽可能的抽出所有的时间和她在一起,因为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能和她们在一起时间真的是非常有限,特别是0-3岁不论是从身体、大脑的开发方面更是需要父母细心照顾的阶段。从婧扬出生开始就给她放音乐听,只要一听到音乐声响起,小家伙的眼睛就去寻找声音的方向,非常专注的去听,遇到欢快的节奏时,她的小手小脚也跟着欢快的挥动,小嘴也咧开,啊啊啊地叫着。大一点时自已就会和着音乐翩翩起舞,婧扬的模仿能力特别强,看智慧树的开场歌曲时,每次都跟着一起跳舞,跳得可是有模有样的噢!   除去在音乐方面,我认为中国的传统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婧扬还在呀呀学语时,经常拿着书给她读《三字经》,读书时,她总是盯着我的嘴在看,虽然有人觉得给她读这些能听懂吗?能记住吗?可事实证明,当婧扬两岁时,一次看智慧树里的节目正放《三字经》,看了一遍后,她就能自已诵读出来。包括后来的《弟子规》,通过动画的形式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看了三遍后,婧扬就能跟着诵读出来。婴儿正是在这种无意识、不经意的状态下吸收知识,储存能量,一但开启,就会无限的爆发。也正是这样的积累,婧扬在语言发展方面,一直都没有让我担心,在一岁半时已经能够成句成句的说出来,并会使用“因为。。。所以、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再大一些给她买了绘本书,告诉她已经长大了可以拥有自已的书了。由于小时候经常看到外婆在读书,她也会拿来装模作样的翻来翻去的看,现在知道自已也有书了,兴奋的不得了,也沟起了她的阅读欲望,培养了阅读兴趣。   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大量地让孩子阅读,让她自己挑选喜欢的书来阅读。才是让孩子认真学习的最好途径。在这当中,父母的陪伴和理解必不可少。父母也在不断的学习中培养着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结合婧扬事例自已的一点看法,非常有幸能读到这本好书,给予了我很多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启发,少走了许多弯路。希望有时间再读第三遍、第四遍,不断地找到最适合自己宝宝的教育方式,也希望我和婧扬在她的成长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6. 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怎么写

我在当当网上看见大家都在推荐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于是就买了一本。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7.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感悟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感悟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感悟 虎妈的烦恼   人物:爸爸、妈妈、儿子、老师   群众演员两人,警察一   道具:桌子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感悟读后感。椅子或凳子两到三把   场景一   (奋斗主题曲,妈妈上场,典型的职业装,细细的高跟鞋)   妈妈:(唱)奋斗、奋斗,为了理想而奋斗——哈哈,做一个成功的妈妈,感觉真是超级棒,女儿-----新老公的前女儿,考进哈佛了,虽然是在我成为她妈之前,但是我亲生的儿子,在榜样与家教新规的作用下进步了很多啊,这不,新的邻居竟然请我做“英才是怎样炼成的”报告会呢,买了几本书,参考一下(扬扬手中的书)看,全是经典,虎妈、哈佛女孩,奋斗奋斗——买菜去,身体倍棒,脑子倍亮!(下场)   爸爸:(捏一张纸,在家徘徊苦恼状)爱人去世有八载,新娶了个媳妇啥都好,就是教育孩子性太急,你看看,出事了吧,电话又不通——(正欲再打电话,听见门外妈妈说话)   妈妈:胖婶,没问题,我周日八点准时到报告厅——   爸爸:可回来了(开门,妈妈惊吓状)   妈妈:吓死我了,你这一开门与儿子老师的电话,都是超恐怖的啊。接着——   爸爸:(接手提袋,一手无助地挥着)坏了——   妈妈:(换拖鞋)没坏,新鲜着呢,活鱼。唉,穿这鞋——不穿没风度,穿上不舒服(拎着高跟鞋)   爸爸:不是鱼,是儿子——   妈妈:儿子,哎呀,我告诉大家,孩子不管真还是不行,想当年----(昂首,曲臂前进状,回头)爸爸(有气无力的):儿子出走了——   妈妈:什么?——(惊讶状,随爸爸到电脑前,切入儿子视频)   (黑猫警长,虎头,一只可怜的小老鼠)   这就是我们家的生物圈,我一只备受欺凌的弱势小老鼠,妈,以前你总说我要努力,考不上重点中学,考不上大学,以后连工作都找不到,经常唠叨我,我忍了;可是自从有了这个新家后,你简直是变本加厉,整天要求我必须做这个,必须做那个,够了,在家里什么酷刑我都能忍了,可是,在别人面前,不是夸你新女儿就是批我,顶顶可恨的是,你竟然还让新爸爸借口陪我玩,监视我,去调查我的朋友——(以下省略五千字)   我走了。   妈妈(茫然,坐下,看手机,开机):什么?他走了?   爸爸:是啊,离家出走呢,问遍了他所有的同学朋友,没有线索,学校也没见。报警吧,他身上没有太多钱,我们去附近找找吧。   妈妈(带哭音,抹泪):好好,快走,快点啊,这孩子,咋不懂我的心啊,我容易吗,一个人把他拉扯大——。   (切入音乐《明明白白我的心》)(唱)明明白白我的心,渴望孩子能成才,曾经为他操尽了心,谁知道他跟我玩失踪——   (父母忙碌着东找西找,问民警,问行人,比量,妈妈欲倒状,爸爸搀扶)   场景二   儿子(放音乐《超人不会飞》背着书包,耷拉着头,上):(唱)我是该安静的走开,还是勇敢留下来?多么明媚的周末,多么美丽的公园,多么忧伤的我,走还是留?这是个问题,没钱啊。(席地而坐)   老师(拿一手提袋,上):“太阳出来我爬山坡,爬到山坡我想唱歌——”教师工作才俩月,同事张罗心好热,(左顾右盼一下,害羞状),介绍了个女孩,今天相亲,来个小野餐,(抖抖手提袋)还有20分钟,考察一下地形!多么美的景致,(抒情状)绿的草,红的花,咿呀,这个男孩怎么与背景有如此大的反差,怎么回事?头发凌乱,衣服脏皱,(自言自语)看样子是落魄的叛逆儿童,最烦的就是家长老师,最不喜欢有优势的人。(思考状)哎,有了——(走近,拍拍肩膀)   儿子:(抬头懒散地一瞪眼)干什么,烦着呢!   老师:帅哥,浇草的水流过来了,小心把你冲走了,公园可就有责任了,呵呵,来,到凳子上坐下吧,读后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感悟读后感》。   儿子(打量一下对方,):你是干什么的?   老师:(大声双手动作)唉,我,无业游民,刚毕业,痛苦啊。   儿子:你也痛苦吗?   老师:对啊,我像你这么大时,没有好好学习,只考了个专科,这不,毕业了也就失业了,要结婚时就失恋了,唉!   儿子(站起来,同情的拍拍老师胳膊,坐下):唉,这就是我的未来啊,生活好痛苦啊。   老师:呵呵,比我还痛苦?   (父母在民警指点下,靠近,嘘声,倚在另一椅子边,偷听)   儿子:哎呀,大哥,我有一个妈,整天迷恋虎妈成了魔,简直变成了老虎精。(妈妈生气欲伸手,爸爸按住)   老师:是吗?   儿子:对呀,本来她就够凶的,从小厉害得要命,往事不堪回首——(站起,抱着肩膀,抖状,切入《北风吹》)   (切入录像回忆)   (“玩游戏对不对?还玩吗?有点志气,好不好?”“不做作业,对不对?”“救命啊”)   儿子:“你说,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是什么?   老师:什么?   儿子:是妈妈的巴掌,更要命的是妈妈的嘴——”(坐下,痛苦状,抱肚子,妈妈着急欲冲上去,)   老师:哎呀,肚子疼,饿了吧,来,我有水和面包。   儿子(狼吞虎咽状,马上说):我妈——   老师:别急——   儿子(使劲咽下一口):我憋了十多年了,让我说,饭可以不吃,怨苦不能不诉,   (回忆继续切入音乐《忐忑》,同时,儿子长吁短叹状,儿子跌坐,无奈状)   妈妈:为什么错了一个字,要不就是100分了,把这个字写50遍,写不完,别睡觉!   妈妈:放学后马上回家,今天回来晚了3分钟,这周不许看电视。   妈妈:你老师说你有进步,可是仍然进不了前20名,不许去吃肯德基。   妈妈:你看看你姐姐考进哈佛了,怎么跟人家这么不一样啊。   ……)(举臂,呼口号)取消考试,解放天下!(配音:好!本山鼓掌动画)   老师: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你的妈妈太爱你了,所以用了一些极端的方式   儿子:她爱我?哈啊哈,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笑的笑话,她?只爱分数,只爱名牌学校。   (妈妈晕倒状,爸爸喊 ,儿子回头,众人扶妈妈坐)   儿子:这是我的妈妈吗?头发凌乱,在这么多人面前哭?   老师:孩子,你看,妈妈着急地穿着拖鞋就出来了。   爸爸:是啊,你一夜未归,我们找了你一夜,你妈妈滴水未沾,快急死了。   儿子(低头哽咽):妈—   妈妈:孩子啊(抓住儿子手,流泪)我小时候没有条件上学,现在工作很吃力,我真得希望你以后过得好一些。孩子也许我的方法不对,你可以告诉我啊。 老师:(拉着儿子的手)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你的父母为了帮你养成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可谓用心良苦,你试着考虑过妈妈的感受了吗?   儿子(挠头,惭愧):我——   老师:可是,妈妈你约束孩子的太多了点,要注重习惯养成与学习兴趣培养啊。   爸爸:对啊,亲爱的,前几天我跟你谈过现在刚聘的足球教练卡马乔,签约时根本就没谈及他会有什么样的成绩,只是要求他培养新球员,培养中国青少年对于足球的热爱,就是这个道理。   妈妈(点头):   老师:对啊,太严格的约束学生,孩子失去了自由与人格,将学习视为苦役,反而抹杀了孩子天性中的上进心,还会不利于个性发展,就如前不久的药家鑫案,不就有一些专家谈到,这个孩子从小被逼练琴,心理上有些缺陷啊。   妈妈:对对,那时我还很为那个孩子惋惜,想一想,真可怕啊,我觉得虎妈很了不起,老公总说我管孩子太严,看来是这样的。   老师:虎妈的教育有她的优点,但是不能简单照搬啊,回去你再读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两本书吧。你们是多么通情达理啊,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家长与老师要善于找到孩子的兴趣与优点,善于表扬与引导,孩子就能主动地去学习,   妈妈、儿子:你是——   老师:呵呵,对不起,刚才我为了你接受我,撒谎了,我是老师。   妈妈:你说得太好了,太感谢你了——刚才我也在反思,真的,是妈妈有很多不好的地方。   儿子:妈妈,我也不好。老师,我好喜欢你,你在哪个学校啊?   老师:我在昌乐二中工作,好了,回家好好与父母聊聊,男子汉,遇上问题要学会面对,不要选择逃避啊。(电话响,接。尖利的女音“你有时间概念么”)啊,对不起,我有点事(“那你忙你那点事去吧!”)啊啊,那——   爸爸:你是来约会的吧,对不起。   老师(害羞状):刚上班,别人介绍了个女友——   妈妈:快快给我那个女孩电话,我帮你说说,这么好的小伙子,又帅气,又有才,又热心,还会教育孩子,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什么最重要?孩子教育最重要!   爸爸:算了,那女孩,素质太差,优秀的美女别错过啊,二中的小伙子,个个超级棒!   (切入音乐,《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二中的教师好人才,要幸福你就快点来爱——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感悟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感悟读后感

8.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推荐阅读尹建丽老师编著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并以此书作为本学期读书交流会的作品。虽然还没有成为母亲,但是作为几十个孩子在幼儿园共同的“妈妈”老师,我觉得更加有必要学习、了解书中关于教养幼儿的方法与策略。
    打开书,刚看到第一章,标题为——“打针有点疼”,再往后阅读内容就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了。打针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说到打针,很多孩子都会“谈针色变”,痛感和恐惧感会让孩子“失去理智”做出很多疯狂的事情,如满地打滚拒绝打针、无论家长和医生怎么哄骗威胁,无止境哭闹等。虽然孩子被强行按在了父母的怀里成功的完成了任务,但是这样的阴影和恐惧并没有从孩子的心理抹去,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让下一次的打针变得更加痛苦,家长会怪罪孩子太胆小任性,而孩子则会把小小的打针事情当做洪流猛兽,甚至终身都会从心理抗拒,可能耽误病情的调理和身体的健康。
    而尹建丽老师在书中,用很好的方法巧妙的化解了众多家长头疼的事情,让她的女儿从容的面对打针这件事情。首先,我们要充分的了解孩子的心理,无止境的抗拒是表明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惧,作为成人,我们要客观、理性的告诉孩子,我们将要做的事情,并不像狮子、老虎那般可怕。其次,作为成人,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以孩子可以接受的程度客观的告诉他,可能会有一点点的痛感,但是那就像从小椅子摔下来一样,不会非常严重。最后,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你可以告诉他:“今天你非常勇敢,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经常会听到家长在我跟前抱怨说:“李老师,你不知道,我们家这个孩子在家是特别的调皮,做错事情还不准大人批评,大人的声音只要稍微大一点点,他立刻就会倒地大哭大闹一番,反而显得他很委屈一样。”“在家挑食,不爱吃蔬菜,不爱喝水,每次都要谈好条件才会吃上几口。”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
    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提倡的适当使用逆向思维。她讲了一个故事:三位无聊的年轻人,闲来无事时经常以踹小区的垃圾桶为乐,居民们不堪其扰,多次劝阻,都无济于事,别人越说他们踹的`越来劲儿。后来,小区搬来一位老人,想了一个方法让他们不再踹垃圾桶。有一天当他们又踹时,老人来到他们面前说,我喜欢垃圾桶被踢时发出的声音,如果你们天天这样干,我每天给你们一美元报酬。几个年起人很高兴,于是他们更使劲的去踹。过了几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近经济比较紧张,不能给你们那么多了,只能每天给你们50美分了。三个年轻人不太满意,在踹时就不那么买劲了。又过了几天,老人有对他们说,我最近没收到养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给你们10美分了,请你们谅解。“10美分?你以为我们会为了这区区10美分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大声说,另外两个人也说:“太少了,我们不干了!”于是他们扬长而去,不再去踢垃圾桶。老人是位攻心高手,他把几个年轻人的“乐趣”变成一种“责任”他用减少支出刺激他们对踹垃圾桶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适当的使用逆向思维,刺激孩子的热情,不要刺激孩子的厌恶之情。
    最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尹老师教育的七要素是:
    1、提高爱的质量。
    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教育的七要素,每一点讲得都很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
    感受还很多,自己慢慢体会吧。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