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申请学生贫困资助

2024-05-14

1. 为什么申请学生贫困资助

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主要内容  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奖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大学,首先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此外,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学生需向学校申报家庭经济困难,由学校根据有关部门设置的标准和规定的程序、以民主评议方式认定。学生在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时,必须提交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予以确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见本简介插页附表),证明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  3.高校资助政策实施范围  所有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及成人高校招收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享受国家的资助政策。  二、资助形式及内容  1、绿色通道:先办入学手续后交费  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规定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都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2、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住宿费困难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的银行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贷款及还款信息作为个人的诚信名片将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  我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已覆盖了包括公办、民办、企业办、军队院校地方生等各类高校,至2009年已开办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见附件。其政策主要规定如下:  (1)申请条件
  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和研究生。
  (2)申请材料
  学生在新学年开学后按照学校的规定并通过学校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
  (3)申请金额
  原则上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
  (4)贷款审批
  学校学生资助等部门负责对学生提交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进行资格审查,并核查学生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银行负责最终审批学生的贷款申请。
  (5)贷款发放
  我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实行在校生每学年申请发放一次的方式,即学生与银行一个学年签订一次贷款合同。
  (6)贷款利息
  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贷款利率和国家有关利率政策执行。贷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的利息由贷款学生本人全额支付。
  (7)还款期限
  学生根据个人毕业后的就业和收入情况,在毕业后的1-2年内选择开始偿还本金的时间,六年内还清贷款本息。
  (8)违约后果
  ①国家助学贷款的借款学生如未按照与经办银行签订的还款协议约定的期限、数额偿还贷款,经办银行将对其违约还款金额计收罚息;②经办银行将违约情况录入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供全国各金融机构依法查询。③严重违约的贷款人还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广  国家助学金是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的助学金。
  
  (1)资助标准
  全国平均每人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在每人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分为2-3档。中央高校分档及具体标准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高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2)基本申请条件
  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3)申请、评审和发放
  国家助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每年9月30日前,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各高校于当年11月15日前完成评审。国家助学金按10个月发放,高校按月将国家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
  (4)相关事项
  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试行免费教育的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不再同时获得国家助学金。  4、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  (1)奖励标准
  每人每年5000元。
  (2)基本申请条件
  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
  (3)申请、评审和发放
  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实行等额评审。每年9月30日前,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各高校于当年10月31日前完成评审。高校每年11月30日前将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并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
  (4)相关事项
  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试行免费教育的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不再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5、国家奖学金: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国家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的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   (1)奖励标准
  每人每年8000元。
  (2)基本申请条件
  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
  (3)评审和发放
  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实行等额评审。各高校于每学年开学初启动评审工作,当年10月31日前完成评审。高校每年11月30日前将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奖励证书,并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
  (4)相关事项
  学生无论家庭经济是否困难,只要符合规定条件,均可获得国家奖学金。  6、勤工助学:力所能及 有偿资助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7、 学费减免:特殊困难群体特殊照顾  国家对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缴纳学费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减免学费政策。具体减免办法由学校制订。  8、其他辅助措施  各高校利用自有资金、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金等,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对发生临时困难的学生发放特殊困难补助等。  三、其他有关问题说明  1、考往省外高校学生的资助问题  目前省外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与我省政策基本一致,具体资助内容可向所报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咨询。  2、师范生免费教育问题  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国家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3、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问题  国家从2007年开始在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江苏等五省市试点举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根据我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的现状,目前暂不开办该项业务,考往省外高校的学生如需要贷款,可与考入学校联系,按国家及当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学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主要内容  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奖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大学,首先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此外,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学生需向学校申报家庭经济困难,由学校根据有关部门设置的标准和规定的程序、以民主评议方式认定。学生在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时,必须提交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予以确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见本简介插页附表),证明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  3.高校资助政策实施范围  所有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及成人高校招收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享受国家的资助政策。  二、资助形式及内容  1、绿色通道:先办入学手续后交费  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规定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都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2、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住宿费困难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的银行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贷款及还款信息作为个人的诚信名片将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  我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已覆盖了包括公办、民办、企业办、军队院校地方生等各类高校,至2009年已开办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见附件。其政策主要规定如下:  (1)申请条件
  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和研究生。
  (2)申请材料
  学生在新学年开学后按照学校的规定并通过学校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
  (3)申请金额
  原则上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
  (4)贷款审批
  学校学生资助等部门负责对学生提交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进行资格审查,并核查学生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银行负责最终审批学生的贷款申请。
  (5)贷款发放
  我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实行在校生每学年申请发放一次的方式,即学生与银行一个学年签订一次贷款合同。
  (6)贷款利息
  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贷款利率和国家有关利率政策执行。贷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的利息由贷款学生本人全额支付。
  (7)还款期限
  学生根据个人毕业后的就业和收入情况,在毕业后的1-2年内选择开始偿还本金的时间,六年内还清贷款本息。
  (8)违约后果
  ①国家助学贷款的借款学生如未按照与经办银行签订的还款协议约定的期限、数额偿还贷款,经办银行将对其违约还款金额计收罚息;②经办银行将违约情况录入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供全国各金融机构依法查询。③严重违约的贷款人还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广  国家助学金是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的助学金。
  
  (1)资助标准
  全国平均每人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在每人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分为2-3档。中央高校分档及具体标准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高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2)基本申请条件
  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3)申请、评审和发放
  国家助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每年9月30日前,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各高校于当年11月15日前完成评审。国家助学金按10个月发放,高校按月将国家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
  (4)相关事项
  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试行免费教育的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不再同时获得国家助学金。  4、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  (1)奖励标准
  每人每年5000元。
  (2)基本申请条件
  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
  (3)申请、评审和发放
  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实行等额评审。每年9月30日前,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各高校于当年10月31日前完成评审。高校每年11月30日前将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并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
  (4)相关事项
  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试行免费教育的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不再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5、国家奖学金: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国家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的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   (1)奖励标准
  每人每年8000元。
  (2)基本申请条件
  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
  (3)评审和发放
  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实行等额评审。各高校于每学年开学初启动评审工作,当年10月31日前完成评审。高校每年11月30日前将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奖励证书,并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
  (4)相关事项
  学生无论家庭经济是否困难,只要符合规定条件,均可获得国家奖学金。  6、勤工助学:力所能及 有偿资助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7、 学费减免:特殊困难群体特殊照顾  国家对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缴纳学费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减免学费政策。具体减免办法由学校制订。  8、其他辅助措施  各高校利用自有资金、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金等,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对发生临时困难的学生发放特殊困难补助等。  三、其他有关问题说明  1、考往省外高校学生的资助问题  目前省外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与我省政策基本一致,具体资助内容可向所报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咨询。  2、师范生免费教育问题  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国家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3、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问题  国家从2007年开始在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江苏等五省市试点举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根据我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的现状,目前暂不开办该项业务,考往省外高校的学生如需要贷款,可与考入学校联系,按国家及当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学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为什么申请学生贫困资助

2. 经济学原理,公共财政支持高等教育的意外结果是降低了学费,为许多原本不想再学习的人提供了上大学的激励

公共财政支持高等教育的有意目的与高等教育的目标有关,或者说财政手段跟国家战略有关。而降低学费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3. 经济学原理分析

基于经济学原理的经营管理分析 1、在下列情形中,为什么厂商可能从纵向一体化中获益? (1)在铁路终点站设置一个谷物升降机。 (2)某产品制造商具有全国品牌声誉,它在地区市场上使用经销商安排的广告和促销活动。 (3)一家生物工程厂商开发出一项新产品,并将由另外一家已确认的制药公司来生产、测试和分销该产品。 答: (1)因为厂商纵向一体化谷物升降机可以通过增加谷物升降机的数量和机械装卸具有简单重复性的特性形成谷物装卸的规模经济和学习经济,同时可以节约购买使用谷物升降机使用权的交易费用和协调费用。 (2)如果制造商前向一体化使用自己的经销商安排广告和促销活动,可以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降低使用独立经销商带来的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 (3)如果生物工程厂商前向一体化建立自己的制药企业来生产、测试和分销该产品,不仅可以减少使用独立制药企业带来的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最重要的是可以防止该新产品私有信息的外泄。  2、大学倾向于高度一体化:许多系都属于同一个组织。不存在大学为什么不通过契约将独立的各系联系在一起的技术原因,这有些类似于网络型组织奖各个独立的业务部门联系在一起的方式。你认为大学为什么并且怎样像这样组织在一起呢? 答: 虽然纵向一体化厂商的内部部门之间会出现协调的问题,但更严重的协调问题却往往发生在独立厂商之间的市场契约交易之中。这主要是因为,在纵向一体化厂商内部进行某项活动时,可以通过集权控制达到协调;而在市场上,独立厂商之间进行契约交易时,则不存在这种控制。协调尤其对于带有“设计属性”的问题尤为重要。设计属性是指需要通过精确的方式相互联系的属性,这样才可以获得价值最大化。大学课程的内容和顺序就存在设计属性,下游厂商—各个系通常懂得各种输入品(课程)和输出品(教课效果)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但是,各种输入品(课程)的供应商(老师)可能不能充分地相互协调。各种输入品(课程)之间不能达到正确的关系将会是耗费巨大的。所以,大学可以通过一体化所有重要的上游(老师)和下游(系)活动并依靠行政控制实现合适的协调,同时还可以共用一些公共资源(如:行政部门、财务部门等),以节约教育成本。  3、考虑下述各组情形。在每组中,哪一个情形更容易受到协调问题的影响? (1)由一家园艺公司负责维护某个家庭所拥有的草坪;由一家园艺公司负责维护一个足球场的草坪。 (2)设计一个装工具的工具箱;设计一个安装微型的硅芯片电线的晶片。 答: (1)因为维护一个足球场的草坪涉及的绩效标准,如地下生物量、盖度、草坪高度、色泽、病虫侵害度、草坪弹性、草坪光滑度、草坪旋转阻力、草坪平整度等都有一套完善而标准的规范,维护工作的绩效易于衡量;而维护某个家庭所拥有草坪相对来讲就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要求,个性化因素较多,因此维护家庭草坪的工作更容易受到协调问题的影响。 (2)由于设计属性的问题,设计晶片涉及的多种精确方式的相互关系,如光刻技术、半导体技术、加工工艺等,比设计工具箱严格得多,更容易受到协调问题的影响。  4、一家铅笔生产商设想后向一体化至菜油生产。菜油是生产形成橡皮的橡胶状材料(叫做硫化油膏)的关键成分。菜油是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它的价格随着供需情况的变化而波动。支持纵向一体化的观点认为:“铅笔生产是对利用程度非常敏感的,也就是相对于不完全开工的工厂来说,完全开工的工厂可以生产出单位成本更低的铅笔。拥有我们自己的菜油供给来源可以使得我们不受短期供需失调的影响,也就使得我们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大的竞争优势。”解释该观点错误的原因。 答: 铅笔厂商这个观点忽视了纵向一体化的一个隐藏的机会成本:在使用自己的输入品(菜油)生产最终输出品(铅笔)时,它放弃了在开放市场上外部销售输入品(菜油)的机会。即对于纵向一体化的生产商,正确计算生产成本的方法是应用转移定价法,即当内部生产的活动或输入在外部存在高度竞争性市场时,纵向一体化厂商不同部门之间的内部价格应该等于外部市场价格。菜油是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它的价格随着供需情况的变化而波动。如果以菜油的市场价格计算铅笔厂商的生产成本,纵向一体化可能并没有创造经济利益。  5、有些契约非常长,例如市政当局与公路建造商之间的契约,条款要清楚地描述每个细枝末节。另外一些契约,例如咨询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契约,却是比较短的,在责任分工上模糊不清。什么因素可以决定契约在长度和详细程度上的这些差别? 答: 决定契约完备性—即在契约长度和详细程度上差别的因素有:有限理性、详细指定或衡量绩效的困难、不对称信息。 市政当局与公路建造商之间在有限理性方面,既在处理信息、应付复杂情形和需求理性目标中,具有较强的能力。对于公路建造过程中的详细绩效制定和衡量也相对容易,不对称信息相对较少,所以市政当局与公路建造商之间的契约完备性较强,条款清楚地描述每个细枝末节。 而咨询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契约由于咨询业务本身的特性,使咨询公司和和客户在有限理性方面缺乏相应能力,也无法详细指定和衡量咨询的绩效,因为咨询报告的好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同时咨询结果和给客户带来的绩效之间不一定有直接和即时的关系。另外咨询公司和客户之间的不对称信息很多,客户出于保护自身商业秘密的考虑,不一定会向咨询公司提供咨询业务所需的详细资料,所以咨询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契约是不完备契约,比较短,而且在责任分工上模糊不清。

经济学原理分析

4. 用宏观经济学的问题解释为什么他们如此富有,我们却如此贫穷?

鉴于有人认为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从而带动经济发展),本文在此讨论收入分配差距导致的积极性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并且针对我国的过度悬殊的贫富差距来分析应有的取向。一、过度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下收入分配差距及其激发的积极性对于经济的副作用有观点认为均贫富会降低效率,导致无法提高积极性(从而不利于经济发展)。这个看法对于极端情形-按照人口进行绝对平均分配(而非按劳分配)是适用而且正确的,但是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贫富悬殊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就未必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当贫富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度时,首先大众平均的消费能力将会下降,消费能力的下降将会导致许多产品没有出路,企业没有效益,必然带来失业。失业者虽然有积极性,可是没有就业岗位等于空有积极性。即使投资者的积极性和劳动的积极性也需要以消费来拉动,没有消费拉动的投资和生产,给社会带来的是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泡沫,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积极性越高,浪费越严重。投资者即使产品有销路,也是挤压着有限的消费市场,导致其他行业的利润相应下降,因而经济会衰退。先富是否代表可以带动全国富裕呢?其实未必,因为有些致富是以占有市场和其他的超广义资源为基础的,一旦推广整个市场上的利润都会下降,比如旅游经济、能人经济等都未必具有很好的推广性。这也可以用系统观点来解释,本身经济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系统,各个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非常复杂,实际上一些企业和个人赢利的同时损害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在分析中不应当以片面取代全面,以局部来考察整体。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拉大,且在我国社会保障的缺失导致在波动和激烈竞争下的市场经济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失业等无法获得经济来源的人员不仅无法消费,而且生存权无法得到保障,为了生存他们自然就积极性非常高涨,可以不惜采取一切手段、不惜牺牲利益来挣钱获得生存,这样的积极性本身是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初衷,给社会带来众多惨痛的悲剧,也导致犯罪率上升,社会风气变坏,一些人从精神上堕落。同时为了防止意外他们还需要加大风险储备,导致他们消费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一些产品没有销路。产品供大于求必然导致经济萧条。此外没有社会保障情况下的市场经济也导致人对于金钱的绝对依赖,同时也是对于企业主和就业机会的依赖,导致了他们被迫接受低下的工资、不惜牺牲健康甚至出卖人格等。由于金钱对于生存的重要性,整个社会对金钱的期望和依赖增加,可能形成拜金主义并进一步导致人们拼命追逐金钱,而富人则凭借财力更加有能力使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另外也导致了许多在职的人员为了获得高收入却拼命加班加点和兼职,企业也为了高额利润一边裁员,一边让雇员超长时间劳动,占用了失业人员的就业空间,进一步导致就业情况的恶化,而且一些人超长工时工作也导致他们没有时间进行消费,制约了内需。拜金主义还是腐败和暴利的动力,加剧了贫富差距的加大,贫富差距的加大也导致拜金主义更加严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就业的恶化也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失业人员无力消费也会压缩内需,内需不足导致失业增加,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类似经济危机的现象。一边是积极性过分利用而牺牲身心健康,一边是人力资源失业导致的浪费,形成鲜明而且不和谐的对比。显然失业与提高劳动积极性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初衷又相违背。贫富差距不仅在经济上造成恶果,而且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轻人民生活负担和心理压力上都起到了巨大的副作用,造成社会不和谐。可见这样的情况下贫富和收入分配差距和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发展,更不利于提高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贫富差距和社会保障的缺失导致贫困人口没有消费能力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富人的消费增加有限,导致总体消费能力下降。消费能力下降导致一些生产产品销售没有出路,影响了一些企业的效益,导致这些企业的职员部分失业。失业导致就业市场供大于求,从而人力资源易于贬值的地位。失业和人力资源的贬值又将导致贫富和收入分配差距的加大和消费能力的进一步降低,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最终导致类似经济危机的状况。十六大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来看经济过程中涉及的积极性可以分为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投入的积极性。它们在分配中好比分蛋糕,是互相排斥的,而对于贡献的衡量没有确定的标准,而且从技术上来讲很难于衡量,那么就产生了另外一种积极性,就是如何从已有的蛋糕中分得最大的份额。我国人力市场上供大于求,造成人力资源的贬值,因此分配上不可能按照贡献进行分配,而是以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低于应有的,而投资者则获取很高的利润。由于贫富差距中的富人只要是投资者,贫困者往往是失业或者劳动者,因此人力资源的贬值在总体上造成贫富和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加大。这一加大必然又加剧上述的失业问题和经济的恶性循环。在我国的现状就是物价在上涨,但是工资却没有涨,有的还在下降,也显示了这一点。贫富差距也导致富人钱太多而进行浪费性的消费,可能出现类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景象。相对于富人的浪费性消费而言,贫困人口的消费更加具有效用,因此贫富差距导致消费效用的下降和资源的低效、无效利用增加。发展是硬道理,有人主张不要对治贫富差距,任贫富差距的拉大,采取发展经济的方法自然贫困会消除。但是上面已经提到了,贫富差距导致消费能力下降、失业,并且最终形成类似经济危机的恶性循环。可见如果忽视了贫富差距的控制,即使积极性高涨,也最终有可能导致经济倾向于共同贫穷的倒退而不是发展。即使有投资者具有投资的积极性,可以看到短暂的经济发展,但是没有内需带动迟早一天会成为经济泡沫和资源浪费。由于贫富差距的扩大也会成为新一轮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这种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违背了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形成“马太效应”,而贫富差距的恶果也因此而不断加剧。经济中的积极性也是一个两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是消费的积极性,一般而言,生产积极性高与金钱欲有趋向正比的关系,消费的积极性则是趋向反比关系,因此只有生产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带来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有消费的积极性配套,而消费的积极性与贫富差距和社会保障有很大关系,只有基本的生活有保障,人民才敢于进行消费。此外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过度的富裕未必利于富人,富贵往往伴生腐败、堕落、为富不仁、丧失艰苦奋斗精神和斗志,而且富人由于生活的富裕还容易产生富贵病。而过度的贫困则给贫穷者带来的是惨痛的经历和社会的不和谐。贫富和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要拉动积极性还取决于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有合理致富也有非法致富,有合法致富也有非法致富。有些贫穷是因为丧失土地等不公平、沉重的不合理负担、分配不合理、价格不合理等不合理、不平等的因素造成造成的,有些则是由于自身懒惰造成的。合理致富所导致的贫富差距拉大是有限的,而实际上有些暴发户则利用不合理手段以出乎意料的发展速度暴富。可见要让贫富差距真正提高积极性还需要解决这其中的不合理因素,不合理致富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伤害了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们对提高效率采取消极态度,也在民众中滋长了不公平感与不满情绪,产生相对剥夺感和仇富心理,导致犯罪,影响社会稳定,最终导致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的负面影响。这违背了市场经济提高经济效率和积极性的初衷。此外,积极性未必代表了进步,比如古人的积极性应当是很高的,因为那时技术落后,为了生存他们必须积极地辛苦劳动。当积极性是出于人民非常渴望满足的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需要审视经济发展的质量问题。市场经济中,所有的企业和个体都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不应当通过孤立其他利益相关企业和个体而仅仅考虑交易各方,而现在的市场经济中往往简单地仅考虑交易各方来认定经济活动的效益和简单进行利益分割。分配的不合理性还在于实际上生产销售等环节中存在在超广义资源的利用问题,超广义资源具有公有性的一面,应当给予征收税赋,这些税赋可以用于社会保障、公共福利和公益事业,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二、积极性的作用局限这里提到的积极性是以经济和金钱驱动为主(源头)的,应当看到人们的需要在许多时候是无法获得经济回报的,比如一些基础研究和环境保护,虽然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还有许多是无法得到政府支持的。而另外则有些行业可以既危害社会又获得高利润,比如毒品贩卖是一个极端的、被法律禁止的高危害、高利润的行为,但是还有许多不在法律的禁止之列的。由此可见经济学中的这种积极性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科技的发展使得许多人力可以被取代,这给高科技行业带来高利润的同时,也使得更多的人失去了就业机会。政府应当通过社会保障和对高科技研究开发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金来减少因为技术进步带来的失业问题,将高科技带来的高利润反哺给基础研究和研究于开发。实际上由于经济学中的积极性是以逐金钱为基础的,许多的基础研究都往往没有短期的回报,而且难于通过专利法获取回报,因此具有这样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就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利,没有这样的积极性未必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利。我国现在众多的大学生经过培养已经到了可以发挥巨大社会效益的时候,需要有发挥用武之地的岗位,但是就业市场不景气,需要将失业的大学生转入到科研和基础研究的行列。这需要有科研和基础研究的投资,但是由于投资的积极性是以经济效益为驱动的,而这样的投入往往无法获得短期的回报,造成经过政府投资、父母高额投入、学校辛苦培育而产生的人才资源被浪费,而且经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能够创造巨大的价值,特别是让他们加强科研,能够让国家的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投资者追逐利润,但是科技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创新源于非功利的研究,还有其他许多对于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的展开都不能过度地依靠经济意义上的积极性提高。可见政府需要更加强化调控和掌握更多的财政收入来为科技、公益等市场鞭长莫及的地方,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功能。三、经济发展及其指标的局限以GDP为例,一些数字和需求越多,说明社会问题越严重,不是进步而是退步,比如医院的收入、房地产,它反应了人民的基本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经济增长未必就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病人越多,虽然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社会是巨大的损失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这些是无法记入GDP的。在GDP的衡量上应当更加精确,比如医院就诊量的某一些指标可以认为是社会退步的表现。再比如环境污染,环境污染越严重,那么就可以带动环境保护产业,是否环境污染越严重,以此带动经济发展就说明社会进步了。还有科技对于经济长期推动作用,军事对于经济有长期的保护作用,人民生存幸福感,这些都不可能用GDP来衡量。一些经济指标如GDP应当是要乘以系数的,而且某些系数还应当是负的,而许多经济学家把经济数字不加以区分和理解的崇拜而且完全抛开其他科技、军事、生存等因素是非常错误而且误国误民的,所以这里谈到的收入和积极性就具有不反映真正的生活水平和进步的一面。四、结束语由于过大的贫富差距对于经济的上述危害,因此应当加以有效控制,特别是对于不合理的因素造成的贫富差距扩大要坚决禁止。此外,提高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不仅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利,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而且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应当看到经济发展和积极性的提高最终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和军事实力的加强。这其中短期的效益应当要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出发点,长远的发展还依赖于科技和军事实力,而且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科技和军事实力的增强不应当寄厚望于引进,而应当采取政府加大人力和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扶持等措施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点,将人力投入到科技研究和创新行列中,形成创新产业。由于经济上也存在物极必反的许多现象(如竞争、压力)和存在需要兼顾的矛盾(如公平与效率),所以始终要综合考虑,把握最佳的量与度,绝对不能以牺牲过多的幸福和以降低生活水平来调动积极性以此来推动经济发展,调动积极性还要与人民的需求相应,防止经济泡沫。

5. 大学生身边的经济现象原理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当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的运用在保卫海岸线上免受外国入侵的时候(大炮),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着每一种可能的选择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

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然而,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实际上,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使大家过得更好。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ies)

2014年之前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在一个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为什么我们需要政府呢?一种回答是,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来保护它。只有产权得到保障,市场才能运行。但是,还有另一种回答。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尽管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这个术语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适用于促进效率与公正。

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是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productivity)的差别。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含义。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

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Society faces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curve),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研究了这种关系的经济学家而命名的。a) 货币量增加,提升支出水平,从而刺激物品与劳务需求b) 长期的高需求引起高物价,继而引起企业更多的生产,更多的雇佣c) 更多的雇佣则意味着更少的失业经济学家仍对菲利普斯曲线有所争议,但大多数经济学家2014年之前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权衡取舍。这就简单地意味着,在一两年的时期中,许多经济政策在相反的方向推动通货膨胀与失业。无论通货膨胀和失业从高水平开始(正如20世纪80年代初的情况),从低水平开始(正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情况),或者从这两者

大学生身边的经济现象原理

6. 跪求!!用微观经济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上大学?”,字数100左右,用多个原理,不必详细推导,解释一下就行

用博弈论的角度阐述这个问题 
如果上大学,在大学期间的花费是多少,毕业之后能够得到多少的回报
如果不上大学,直接去工作,那每个月的收入有是多少  
假设人工作40年,根据经济人利益最大化原则那么哪个更为合适就可以比较了 

你自己在整理一下, 只能提供这样的思路了

7. 举一个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用经济学的原理进行解释并详细阐述,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得到的启发。

生活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陶一桃教授著过一本书,书名为《经济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记得笔者初闻该论断是在刚入学时的新生见面会上,自那时起这句话便在笔者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促使笔者在点滴日常生活中感受经济学,发现经济学的奥妙并且乐此不疲,还颇得玩味之处。
	在此笔者就日常生活中的四点现象浅析其中的经济学道理,鉴于才疏学浅,其中的疏漏毗误之处还望读者多多见谅!这四点生活现象分别是行人闯红灯现象,公交车运营现象,路边烧烤摊现象和图书馆雨伞堆积现象。
(一)行人闯红灯现象
    在上届经济学院学生专业作品大赛论文集中收有03级金融3班的林伟华,黄凯洲同学题为《“行人闯红灯”的成本收益分析》一文,该文主要从个人成本收益,社会成本收益等方面对“行人闯红灯”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而笔者则从经济学的不同角度对该现象进行透析。“行人闯红灯”可谓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尽管笔者尚不知国外此类现象严重与否,但就国内情况而言“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几乎是随处可见。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机会就闯,看到空子就钻。纵然从行人的闯红灯心理分析,也许他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工作,紧急情况而要抢时间,但是更多行人应该只是出于一种潜在的闯红灯心理。在深圳有些道路设置了城市义工对行人过马路实行监督,可是任凭义工的哨子怎么警告,行人只管以最快的速度,步调闯过红灯。当然行人之中也不乏遵守交通规则的,但是在更多数行人的“示范效应”之下,愿意“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者毕竟又是少之又少。对于“行人闯红灯”问题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无论是大力宣传教育还是设置大量监督都收效甚微,还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笔者前段时间去到武汉,在多次过马路后发现该市的众多道路未设置红绿灯,熙熙攘攘的行人和川流不息的车辆却并行不悖。由此我略加思考想到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即自由的市场经济。试想马路上不设置红绿灯,道路状况交由行人和车辆去相互调节从而达到均衡。即当马路旁行人占多数时,众多行人由斑马线迅速穿过马路而此时车辆只需稍作等待。而当道路上车辆占据多数时车辆快速通过,此时作为行人则需稍作等待。这样的相互调节可减少因红灯持续时间过长(此处相对于等待过马路的行人)或持续时间过短(此处相对于等待通过信号灯的车辆)所造成的行人等待过久或车辆等待信号周期过长,同时也避免了“行人闯红灯”,“车辆闯红灯”的现象。此外行人与车辆在相互调节中久而久之形成默契,达到均衡,实现双方等待时间的最短化,并达到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频率的作用。尽管如此也并不是说交通治安的维持就不需要交通信号灯,这就如同市场经济的自主调节会失灵一样。当道路不是直行的马路而是三岔路或十字路口时,不设置交通信号灯而依旧放任行人与车辆的相互调节则势必导致交通秩序的无序混乱!此时此刻政府干预显得犹为重要,即交通信号灯可以发挥它调节交通的积极作用。此外在人流车流繁忙的路口甚至有必要设置交警进行交通协调。我们的市场经济需要自由调节也需要国家的调控,道路交通也是如此。城市里的直行马路可以尝试撤除红绿灯,放手让行人和车辆相互调节;三岔路,十字路口则保持交通信号灯,甚至于交警的调控作用。这样我们的交通资源便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行人与车辆便可实现各自效用的最大化!
(二)公交车运营现象
     从前看过经济学者梁小民的一篇经济散文—《城铁应该如何经营》,文章从城铁的经营效率,城铁服务质量方面阐述城铁应该由政府独自经营转向股份制经营,或是民营。笔者在前段时间去武汉的行程里曾多次搭乘该市的公交大巴,也正是该市的公交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市的公交车不但外部陈旧,车内部更是破旧不堪,车内环境十分恶劣,除去我所搭乘的公交大巴,据我观察其余公交的状况也相差无几。唯一的好处在于公交车的票价低廉;就我曾搭乘的422路公交大巴由汉口经汉阳开往武昌,横跨武汉三镇,其全程票价仅售2.5元(此为空调车,普巴票价更低)。反观深圳的公交大巴虽然票价较高,就我时常搭乘的113路大巴车,由深大正门途经福田开往罗湖,票价6元(该车实行分段收费)。但是相比武汉公交车车内外恶劣的环境,深圳公交的内外部环境甚为可观,车内明净整洁,座位分明并且车内都配有清洁袋和垃圾筒便乘客使用,且售票员,司机大多态度和蔼。两个城市为何公交车运营状况的差别如此悬殊?显然这其中与两地公交的运营体制密切相关。武汉的公交运营延续着政府补贴的低票价制度,政府将公交服务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制度。反观深圳的公交运营由深圳巴士集团(SBG)等构成,政府不再把公交服务当作社会福利制度。而是引如集团化竞争,从而竞争产生效率。同时武汉的公交由政府运营必然导致内部人员的效率低下。因为无论公交盈亏与否,公交内部人员依靠政府补贴固定按时领取工资,从而缺乏竞争,过着计划经济下的“大锅饭”日子。甚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作为委托-代理责任制,受到政府委托的公交代理人,即公交车队的负责人可能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而作为公交内部的司机,乘务员则由于缺乏竞争可能产生偷懒的投机主义行为,从而荒废业务。而深圳的公交集团化竞争运营,由于产权明晰,企业自负盈亏,从而要求企业内部有序竞争,产生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公交服务质量,提高公交运营效率,满足市民需要从而占据市场份额。试想武汉作为整个华中地区的重要核心城市公交运营状况尚且如此,其他城市或是中小城市的公交运营状况更是可想而知(据笔者了解广州的公交运营也采取政府补贴的低票价制)。正如时下我国的国企改革迫切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明晰产权,实现政企分开,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一样;我国很多城市的公交运营也迫切需要政府转变观念,改变公交服务实行政府补贴的低票价制,月票制…的作为社会福利制度的计划经济下的陈旧模式。将公交经营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入民营,促进公交竞争,使公交运营市场化。从而为市民提供舒适高效的公交服务,创造优美和谐的公交运营环境。我相信只有这样公交内部人员才得以产生改善服务,提高质量的动力,克服从前的机会主义,投机主义行径,另一方面市民才有可能体验到尽善尽美的公交服务,享受到现代公交服务的舒适与便捷!
(三)路边烧烤摊现象
	深圳路边的烧烤摊我自认为是深圳特区的“一道风景”,只要夜幕降临(差不多11,12点)搭设铁皮烤盒的小摊贩就纷至沓来。就拿我家小区附近来说夜间摆设的烧烤摊就多达十几家!他们多将烧烤摊设置在小区的草地,草坪旁,前来光顾的食客依草而坐。这类无证非法经营的烧烤摊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城市监管执法部门的打击取缔,但是却始终禁而不止,且经营大有蔓延扩张之势。究起原因一方面在于烧烤摊贩与城市监管执法人员大打“游击战”,想方设法躲避相关执法。另一方面相关执法部门执法不力,据我了解执法人员发现烧烤摊贩的经营时仅仅是收缴他们做成烤炉用于放置炭火的铁皮盒,对于其他东西则不予理睬,熟视无睹。同时当天晚上收缴的铁皮盒,第二天烧烤摊贩们只需以每个2元的价格便可赎回。这种执法模式不但起不到任何打击取缔非法烧烤摊贩的作用,相反还会助长他们的气势,因为作为应对手段,他们只需准备足够多的铁皮盒。烧烤摊贩们意识到城市监管部门的打击取缔仅仅是一种形式主义,不足以对他们构成警示作用。所以重新认识路边烧烤摊现象,明确执法方式手段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如今路边的烧烤摊贩普遍存在因而必然具备其存在的合理性。再次根据凯恩斯定律,即需求可以创造供给;深圳有上千万人口,夜宵作为人们的一种饮食消费形式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需求方式。同时物美价廉是每一个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所渴望的,因此便捷价廉的路边烧烤摊应运而生。设置在路边让顾客十分便捷,价格较低廉则满足于绝大部分人的消费需求。低收入阶级可以承担,与此同时具有对烧烤食物偏好的人群也作为路边烧烤摊的主要需求人群。此外根据萨伊定律,即供给本身可以创造自身的需求,就深圳庞大的人口而言,对于烧烤这种夜宵形式的需求应该是十分巨大的。因而随着路边烧烤摊的递增,即供给的递增,潜在的需求越来越被发掘。而随着供给的递增,需求的递增,路边烧烤摊日益壮大起来,大有形成“规模经济”之趋势。因为市场是供给与需求在相互作用后所达到的均衡状态,对于夜宵的需求创造了路边烧烤摊的供给,即上文所提到的凯恩斯定律。而路边烧烤摊的供给同时创造更多的消费需求,亦即上文所提到的萨伊定律。烧烤的需求与消费不断调节,不断实现均衡,因而这个市场本身自发地调节,有序地发展。此外路边烧烤摊的出现解决了社会中一部分人群的就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促进了社会的和平稳定。但是在肯定路边烧烤摊在经济学上合理性的同时,其存在的弊端也渐渐显露并且需要得到迫切的关注。其一路边烧烤摊作为无证非法运营理应被相关的城市监管部门所打击取缔;其二路边烧烤摊在经营中产生大量的油烟,污染到城市空气,并且烧烤过程中的烟气严重破坏了城市环境,尤其是烧烤摊位所处地的地面大多被烟气熏黑,非常严重地造成城市污染。但是鉴于市场形成后不是轻易可以打破,笔者个人认为相关执法部门应该改打击取缔方式手段为监督指导的方式手段。城市监管执法人员应当合理监督摊贩们的行为,指导他们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到经营烧烤和保护环境两手抓,两手硬。烧烤摊贩们对于经营中产生的垃圾要自主清理,对于经营中对周围环境的破坏要负责;例如可以向相关环保部门交付一定的环境修补费用。此外食品监察部门应该配合城市监管部门对于路边烧烤摊的食品质量进行检验并通过舆论媒体引导大众少吃这类烧烤类事物(烧烤后的食物中会产生致癌物)。笔者认为这样路边烧烤摊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和一种社会现象也就同时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了,而那时无论是摊贩还是消费者,甚至是上级部门都必然会皆大欢喜,各得其所!
(四)图书馆雨伞堆积现象
	前段时间深圳的天气极不稳定,时而阴雨连绵,时而晴空万里,笔者平日只要室外不下雨就不情愿带伞出门,对于雨伞有一种规避心理。某天课后去到图书馆,天公不作美窗外淅淅沥沥下起滂沱大雨,恰好又正值中午准备就餐之时。一时间心里没了着落,想回宿舍也不成,焦急之际发现图书馆自习室门口的雨伞架上堆积了大量前来自习同学的雨伞。片刻思索后笔者随手拿了其中的一把雨伞冲往宿舍,当然下午便将所“借”雨伞原物奉还。事后回想虽然是未经他人同意私自借用而有违常理道德,但是仔细琢磨却发现其中所暗藏的经济学道理,不禁窃喜于这次鲁莽的借伞举动!首先笔者联想到在文科楼,教学楼校义工联专门设置供同学在阵雨来临时未备雨伞时借用的公共雨伞。借用雨伞的同学在借用后只需原物送还便可任意自主借用。笔者每每观察,在下雨之际每处雨伞都被一扫而空,真可谓供不应求。那么闲置在自习室门口雨伞架上的雨伞为何不能为他人借用呢?固然义工联设置的雨伞属于公共品的范畴,具有非排他性的特点;而自习室里的雨伞属于私有财产,所有权明晰具有排他性。但是大量的雨伞形成的资源闲置岂不是很浪费?况且笔者相信有为数不少的同学都曾遇到突降大雨而手中无伞的尴尬境遇。而经济学假定资源的稀缺性,因而要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而不能让资源大量闲置得不到利用。在通常看来假定某人借用了他人的雨伞,剥夺了他人使用雨伞的权利,但事实上他人也许那时那刻并不需要雨伞。那么这就属于达到了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的状态,即是一人效用的增加必须以另一人效用的减少为前提。“帕累托最优”要求我们要惠己悦人,侵占他人使用雨伞的权利表面上看似乎损人利己,但是事实上往往利己而未损人,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图书馆门口雨伞架上的雨伞足够多,当某人借用了他人的雨伞时,他人也许一直待在自习室,这样他不必使用雨伞,因而别人对他雨伞的借用并未侵害到他的利益。从另一方面看假使当某人借用了别人闲置的雨伞后,别人不久后正好需要使用该雨伞,但是发现自己的雨伞已经被不知名者借用拿走,此时他亦可选择借用第三个人的雨伞以作一时之需。这样看来他的利益依然得到了保障。补充一点的是自习室内不可能所有人都在某一时段同时离开而需要使用雨伞,所以雨伞架上雨伞的可供给量必然大于对雨伞的需求量,因而自习室里需要离开而使用雨伞的同学必然都能够拿到雨伞架上的雨伞。这样因下雨未带雨伞的同学私自借用雨伞架上的雨伞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不过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所借雨伞必须尽早归还,因为私自借用只能作为一种极端的应急手段应付一时之必需。从产权与交易费用上看,雨伞的产权明晰,首先所有权理所当然属于雨伞的所有者。但是当该所有者自习而将雨伞放置在雨伞架上闲置时,该雨伞的使用权暂时脱离该所有者,因而别人有机会使用该所有者的雨伞从而享有该雨伞的使用权。但是对于该雨伞的收入享受权无疑还是从属于该雨伞的所有者,在不考虑自由转让权时,私自享有了该雨伞使用权的人有义务向该雨伞的所有者交付一定的交易费用,即使用费。笔者认为在私自使用了他人的雨伞后,原物归还时可以留言署名并象征性地留下“使用费”,当然按常理此使用费大可免除,但是通过留言来言谢该雨伞的所有者似乎合乎情理,也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此外依据著名的科斯定律,即当交易费用为零时,产权可以通过协调从属于交易双方的任意一方。那么在某人借用雨伞所有者雨伞时,交易费用可以看作是零,因而此时该雨伞的使用权可认为暂时从属于某人而脱离其所有者。不过还要强调一点,假如借用了他人的雨伞则务必原物奉还,不得有任何折损或毁坏;再者未经他人许可而私自借用他人物品的侵权行为实属万不得以,笔者绝对不予以提倡。不经许可而借用的行为只能作为一种别无他法下的没有办法中的办法,而在此笔者仅借作经济学分析的案例。
	笔者选取生活中四点现象略作经济学分析,其间未使用任何数学模型和图象,基于笔者受港人张五常教授的影响,认识到数学只是作为经济思想传达的工具,数学不是目的,经济思想才是目的的道理,所以全文仅通过文字叙述阐述经济学的见解。但与此同时自知其中的浅薄之处,只是出于对经济学的思考运用妄自试作分析,所以还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体谅!

举一个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用经济学的原理进行解释并详细阐述,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得到的启发。

8. 用微观经济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大学学费上涨人却增多

  可以用需求弹性和价格弹性解释。在中国,教育的供给需求弹性小,而教育的需求弹性大。在需求和供给发生变化时,新均衡点在旧均衡点右边,即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所以导致学费上涨,人数却依然增多现象。
  需求弹性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以及需求的预期弹性等。市场中需求弹性的大小,是由需求量在价格的一定程度上的下跌时增加多少以及在价格的一定程度的上涨时减少的多少而决定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