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州中学的学校机构

2024-05-16

1. 广东高州中学的学校机构

学校机构设置有女工委、工会、体卫处、学校办公室、总务处、教研室、教导处、团委会、政教处。  机构名称  负责人女工委  杨晓燕工会钟革辉体卫处周文伟学校办公室黄锡桥总务处李秀锋教研室梁冠华教导处邓苏贵  团委会陈木华政教处  李祖明

广东高州中学的学校机构

2. 广东高州中学的介绍

广东高州中学是广东省百年名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级美术教育培训基地、全国教师科研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被誉为“高雷地区民主革命的摇篮”。1学校前身是始建于元代大德八年(1304年),当时称府学。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改称为南岳书院,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制后称高郡中学堂,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称广东省省立第九中学,解放后定现名。学校原址位于高州城区中山路31号,2002年学校高中搬迁至新校(高州市城南茂岭),新校校园面积占地达280多亩。

3. 广东高州中学的办学历史

 隆庆三年(1569年),高州知府吴国伦将府学改称南岳书院,与全国府学改书院一致。万历四十年(1612年),知府曹志遇重修郡学,扩大规模,将南岳书院改称笔山书院。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高州府知府吴柯,将笔山书院更名敷文书院。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高州府知府吴柯(江南徽州人),改建敷文书院。雍正八年(1730年),高州府知府张兆凤(浙江分水人),为书院添建讲堂、问字亭,左右增建书舍。乾隆十九年(1754年),巡道王概,清查旧项,捐添膏火,重修学舍,便将不能维持的15个书院(高明、朋来、茂山、四水、东津、拱极、墨池、笔山、参天、潘江、三至、安乐、敦仁、观澜)的地租清查俱拨敷文书院。嘉庆五-八年(1800-1803年),知府修缮敷文书院后又易名为高文书院。道光三年(1823年),学生、举人林召棠(字芾南,广东吴川人)获癸未殿试状元。咸丰二年(1852年),伊霖(字云岩,满州正黄旗人,举人出身)署高州,拨款重修高文书院。咸丰五年(1855年),信宜县梁巍(字恩焕,顺天举人,庚戌进士)改修书院的内堂、厅房、门户。咸丰六年(1856年),高州城遭特大洪灾。书院楼舍,多圮于大水。咸丰十年(1860年),邑人陈兰彬、杨颐提倡重建高文书院。同治六年(1867年),巡道陆心源(浙江归安人)为书院捐银300两及前筹防局为书院捐钱200千文。2项合共559千990文,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59千90文。又将六属公捐银367两拨给书院,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银36两7钱。同治十二年(1873年),高州府知府额哲克为书院捐银500两,并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银50两。同治十三年(1874年),高州知府楼震(浙江人,进士出身),审讯结束唐演勋等诉讼案,罚钱500千文。楼震将此罚款拨入书院,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钱50千文。光绪十五年(1889年),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为书院题匾,曰:“敬业乐群”。题楹联曰:“学有根基培养坚时乃担得圣贤许多事业,士先器识源流贯后方做成民物莫大文章”;为内堂题匾,曰“高堂”。楹联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翁方纲所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高雷廉巡道叶大遒,提倡学术,奖饬士风,为书院大门署联,曰:“观山钟秀气,学海助文澜”。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将官办书院改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高雷廉巡道吴永与邑绅士江慎中、周廷劢、梁宗矩、李维寅、李崧年等筹备建立学堂,将高文书院改制为高郡中学堂,逐渐接近近代的学府建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郡中学堂于3月15日正式开学。这是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运动中较早涌现出来的新学制学校。宣统三年(1911年),当地政府奉命又将高郡中学堂更名为高州官立中学。是年,高雷地区先进青年林云陔、熊英、谭惠泉、周瑛等均就读于高郡中学堂。在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下,他们创立了先进组织“新高同志社”和“雄辩学会”,购阅《民报》、《革命军》等进步刊物组织社员阅读,并定期进行演讲,传播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前夕,学生周瑛变卖家产筹备革命活动经费,全力协助林云陔、谭惠泉、梁宣诚等人在高州组织民军,建立起义总指挥部。辛亥革命爆发后,高郡中学堂学子带领高雷人民揭竿而起,响应武昌起义。 民国四年(1915年),学生张昌言挺身而出,反对校长陈宪弼盗用全校名义通电劝进袁世凯称帝。民国五年(1916年),校长林拨萃奉命将高州官立中学易名为广东省立高州中学。民国八年(1919年),是年确定以“诚爱勤俭”为校训。6月1日,省立高州中学、茂名县中学、省立高州农校校友会(学生会)干事代表在高州城南皋学舍召开会议,组成高州中学学生联合会,并作出决议:一、向全国发出通电,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二、各校举行罢课游行,唤醒民众。三、组织街头演讲队、商旅稽查队向群众宣传救国道理,呼吁提倡国货,抵制日货。6月2日,县城中小学百多人,示威游行,队伍自对圣殿坡出发,经大街(中山路)向大陵驿(新安街)出小西门到城北关帝楼,再转向城郊小街。他们高举五色共和旗,扛着“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长幅标语牌,高呼“拒绝和约签订”、“打倒卖国贼”的口号。所经之处,观者如潮。同日,学生演讲队上街散发《高州学界告同胞书》,并到处发表演说,向群众宣传。学生商旅稽查队上街查封“仇货”。将“会香”商店运入的大批日货“光明火柴”置于文明门前空地烧毁。民国十四年(1925年),“五卅”惨案消息传至高州,高州中学等学校学生会联合起来,恢复“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联合会,通电抗日,举行示威游行,组成国民外交后援会,要求取消不平等条约。民国十五年(1926年),欧钟瑞任校长时,是年7月奉令将广东省立高州中学改称广东省立第九中学,体现“省立”性质。5月,学校率先成立共青团组织。民国二十年(1931年),高州中学学生在抗日救亡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义勇军。自备军械军装,聘请车驾龙为教军,早晚操练。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学校奉省教育厅第935号训令,又将广东省立第九中学更名为广东省省立高州中学。解放后经省教育厅批准,再更名为广东高州中学,沿用至今。七百多年来,尽管学校名称随着朝代更替不断变换,但她的办学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只在“文革”期间停办过十年。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高中毕业升入中山大学8人,襄勤大学10多人,其他大学及学院各10多人。初中毕业升入本校高中28人,入高州农校、茂名师范各7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高州中学进步师生积极响应中共号召,自发组织起来,自觉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学生抗日救亡活动空前高涨。师4班学生廖盖隆、杨优德和普8班余荣中等于暑期组织同学留校搞抗日宣传。下乡宣传历时10天。秋,新生一入学,即又组织进步同学,成立“抗日救国星期六下乡宣传队”。全级分成5队,每队20—50人不等,到县内东南西北中5个区宣传。同时又组织“抗日救亡剧社”、“新书合作社”等进步团体。在没有共产党组织具体领导的情况下,主动根据革命报刊介绍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开展工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学生周瑞腾、梁巨汉等10多人到广州买回100多本马列主义书籍,在高州城“成蹊书室”成立真理读书会,定期学习讨论,宣传马列主义真理。在校内组织大型读书会。廖盖降、杨优德和杨琳熙(杨毅)、卓树基、程均昌、杨进琳、刘叔祥(女)、余荣中和李淑珠(女)等9人奔赴革命圣地延安。9月,中共高州中学支部成立(此为中共高州中学第一个支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高州城遭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狂轰滥炸,学校被逼迁往城东镇头岭,建茅棚上课。高州中学很多学生参加学生军。专员公署举行学生抗战智能比赛,高州中学演出的《战时家庭》(区毓栽老师导演),获戏剧汇演2等奖。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避免日寇空袭,高州中学奉命迁址黄塘乡双花村、大坡垌村(今高州水库库区),借用土地庙、黎家祠等4处为学生宿舍,新建部分瓦房和葵蓬栅作办公室、课室和单身教师宿舍。条件十分艰苦。民国三十年(1941年),是年,学校聘请了在高州基督教会工作的美国人裴XX(其时,全校师生尊称其为裴姑娘)担任英文课。开高州府聘请外籍教师之先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广州培正中学、广雅中学、香港文化中学、新会县国民中学、协和中学等学校的学生数十人转学来高州中学就读。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地下党员黄泮光吸收苏朝兴、江潘茂(江超)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是高州中学第一批新青团员。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全校师生为纪念梁同寅校长掌校10周年,捐资建筑“同寅堂”。11月2日,高州城获解放。陈赓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一说是陈赓部队的朱尤林同志率部入城。中共茂名县委书记龙思云和茂名县县长梁昌东、副县长周梦吉、熊夏武(三人均为高州中学校友)率领队伍迎接,陪同部队首长进入县政府大门。群众夹道欢迎。锣鼓喧天、鞭炮动地。高州中学师生列队到南桥头外、深窿一带欢迎解放军进城。第三天,宣布茂名县人民政府成立。三位正副县长均为高州中学校友,全校师生无限欣喜与自豪。高州历史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广东高州中学也随之进入了全新的时期。高州中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辛亥革命时期,就读于该校的进步学生,曾先后创立“新高同志社”和“雄辩学会”,秘密阅读进步书刊,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有些人于辛亥革命前夕参加同盟会,投身到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去。早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校毕业生黄平民、朱也赤就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分别担任中共南路特委书记、特委委员,成为当时广东南路著名革命家,1928年两人壮烈牺牲。当时的国民党人梁华盛、邓龙光等,原为该校学生,后来投笔从戎,参加东征和北伐,战斗在革命前线。抗日战争开始不久,该校毕业生廖盖隆、杨优德、杨林熙(杨毅)、卓树基、程均昌、杨进琳、刘淑祥(女)、余荣中、李淑珠(女)九人于1938年7月有目的有组织地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为高州中学校史写下光辉的一页。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该校学生掀起了遍及全县的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9月至1949年10月解放,该校一直有中共支部,人们称誉高州中学为“高州青年的革命摇篮”,“高州学生运动的基地”。  1950年,广东省教育厅行文将高州中学命名为广东高州中学。1953年,高州中学校友、教育部副部长林励儒以副部长名义拨给学校一套完整的数、理、化、生四科教学仪器。1951年和1957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先后新建两栋砖木结构的标准教学楼五一楼和五四楼,于1954年将喜元学舍、蓝田学舍拨给高州中学,改善高州中学的办学条件。1956年,出现数学科和政治科两名广东省单科高考状元。1957年,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和升大率,仅次于广州华南师范附属中学,名列广东省第二名。1957年寒假,全体教师往湛江市参加整风反右派斗争学习,反右扩大化,陆士风、梁镇宇等五人等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直至1976年后才陆续得到平反。1958年,国家颁布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为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县政府拨镇头岭南、引鉴河北十多亩土地和东风坡几十亩荒地给高州中学办农场,农场所收获的青菜供给学生饭堂。1958年底至1959年,高州中学与县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合并为高州县第一中学,后又改称高州中学,1959年下半年解体又恢复各校建制。1960年秋,广东省教育厅又直接分配了两名师院优秀毕业生到高州中学任教师。1960年,县政府拨款兴建钢筋水泥的蓝田楼,1963年拨款将五四楼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1964年拨款兴建钢筋水泥结构的实验楼,1965年拨款兴建钢筋水泥结构的喜元楼,先后将县教工招待所(今教工宿舍旧三十套处)、儒宗学舍(今中山路南侧教工宿舍处)和荔云学舍(今中山路北侧教工宿舍)和珠光阁、卢家馆、文学馆、协中馆四间学舍(今新建学生饭堂和第一、二、三幢学生宿舍处)拨给高州中学。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学生停课闹革命和外出大串连,学校领导和许多教师被批斗,学校处于瘫涣状态。从校长到教师三十多人被诬为特务集团,覃恩汉副校长被迫自杀身亡。1968年秋66、67、68三届高初中学生毕业。全体教师赴南塘公社,参加全县中学教师清理阶级队伍学习班。1969年县革委下令解散高州中学。 1978年,高州中学复办,获得了新生,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办学规模和质量都迈上了新的台阶。1978-1989年,达到省重点中学的水准。规模上每年初中4个班,高中4个班,基本上恢复到60年代的规模,质量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先后涌现三名广东高考状元。1989年,应届毕业生升学入线率达87.9%,高州中学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1987年,美籍华人杨懿熙和杨球熙两姐妹捐资12万元,设立杨氏奖学基金。后来,校友、香港同胞江可伯捐资25万元,设立江氏奖学基金,校友、美籍华人许国枢设助学金,校友、北京大学沈叔平教授的学生设立沈叔平奖学金等。1995年4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1998年12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2年,学校高中部搬至城南新校区。

广东高州中学的办学历史

4. 高州市第二中学的办学条件

创办于1905年的高州市第二中学,原名“茂名中学堂”,是粤西地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8年被定为广东省第三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曾获“教育部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广东省教育科研黄华奖”、“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等50多项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82人,其中在职研究生25人、中学高级教师58人、中学一级教师138人,有全国先进教师4人、南粤优秀教师10人、南粤山区优秀教师3人、高州市名校长1人、高州市名教师6人、高州市学科带头人17人、市级骨干教师一批。1990年以来,学生获市级以上奖励的有2500多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励的有579人次,获省级奖励的有825人次。学校有国家级课题13个、省市县级课题56个,教科研成果曾获广东省教学科研黄华奖、吴汉良奖、创新成果奖以及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新二中占地560亩,主要分四大区。东是生活区,中是运动区,西北是教学区,西南是休闲区。各区之间,相互独立,十分适宜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学校现有教学班80多个、师生员工6000多人;各类实验室均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配备,电子阅览室和语音室装有300多台先进电脑,每个教室均配置全新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安装了1000兆主干光纤连接互联网,学校网站可随时让师生获取最新的教学信息和实现远程教学;先进的数字监控系统和优质的校园广播网可确保高质量完成各类考试任务;学校图书室藏书20多万册,随时供师生借阅;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体育场所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占地4000多平方米、外观气势恢宏的学生饭堂,宽阔明亮,可容纳1万多人同 时就餐;公寓式的学生宿舍,整洁舒适,每间宿舍都装有冷热水、风扇、直饮水机和“200卡”电话。标准的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毽球场和400米环型跑道是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新校区的整体规划、设计与建设凸显现代化意识与前瞻性意识,成为茂名教育战线的新地标,为学校“市内一流,粤西知名,面向全省,具有开放性、示范性的优质高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各部门年年被评为市县先进,涌现出高州市“十杰”青年赖力、“十佳”少年冯慧丹等先进人物。中考自1989年起,考入重点中学、省一级学校人数连续14年稳居高州市第一名;高考自1984年起,重点线、本科线、省专线上线率连续18年居于高州市面上中学第一位;1990年江有中、苏毅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1997年和1999年,张道和古劲分别考取高州市中考总分状元;2000年程健考取广东省高考政治单科状元,2002年黄尧达考取广东省高考化学单科状元。2004年余学强考取广东省体育术科状元,《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均作过专门的报道。学科竞赛自1990年以来,有328人次获省以上级别奖励。学校被定为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实验基地,有国家级课题1个,省市级课题一批;2002年获广东省教学科研黄华奖(集体奖),2003年获广东省教学科研创新成果三等奖。参加市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年年均获面上中学第一名;学校优势项目乒乓球、毽球誉满粤西;学校舞蹈队、合唱团、管乐队多次获得市一等奖。学校参加高州市中学生运动会,高中组团体总分年年均获全市第二名,面上中学第一名。传统优势项目乒乓球,共有12人次获茂名市单打冠军,18人次获茂名市双打冠军;学校男女子毽球队年年均获茂名市冠军,2004年代表茂名市参加广东省比赛,获第八名。2005年学校被评为茂名市“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并被推荐参评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学校舞蹈队、合唱团、管乐队多次获高州市一等奖,2003年参加高州市“广场文艺演出”获特等奖,2004年参加高州市“国庆歌咏比赛”获一等奖,2005年参加高州市“春节文艺晚会”获优秀节目特等奖。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突出,高考各线上线率连续24年稳居茂名地区非重点中学第一。曾培养出清华北大学子4人、广东高考单科状元6人、高州中考状元2人。自1990年以来,获高州市以上奖励的有2500多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励的有579人次,获省级奖励的有825人次。2015年高考再度全面告捷,勇创新辉煌。上重点线120人,上线率4.372%;上本科线以上1335人,上线率48.631%;上专科线以上2581人,上线率94.03%。其中陈俐彤同学以语文单科138分勇夺高州市语文科状元,凸现了“一个状元、四大增幅、六项第一”:一:一个状元  1、陈俐彤同学以语文单科138分勇夺高州市语文科状元!  二: 四大增幅  1、上重点线120人,比去年增加16人!  2、上本科A线以上750人,比去年增加22人!  3、上专科A线以上2103人,比去年增加217人!  4、上专科B线以上2581人,比去年增加358人!  三:六项第一  1、体育科重点线、本科线上线率均居高州市第一!  2、文科总分进入前20名人数,居高州市面上中学第一!  3、语文单科进入前10名人数,居高州市面上中学第一!  4、理科综合科进入前30名人数,居高州市面上中学第一!  5、文科综合科平均分184.73分,居高州市面上中学第一!  6、文科综合科进入前20名人数,居高州市面上中学第一!    年月  党支部书记  校长  副校长  备注  1949、11—1953、3   车乘运  伍圣瑞、周兆霖  伍圣瑞作军代表接收学校  1953、3—1954、2    张兆均  副校长负责全面  1954、3—1956、11  林建平  林建平  熊明武   1956、11-1958、5  李 纬  李 纬  张冠林   1958、11—1959、7  张兆均   张兆均  副校长负责全面  1959、9—1960、8  张宜昌   张宜昌  副校长负责全面  1960、8—1964、8  郑 棠   郑 棠  副校长负责全面  1964、8—1969、8  苏朝兴   苏朝兴  副校长负责全面  1969、9—1972、10  学校迁往顿梭公社,校名改为顿梭中学(资料不全)  1972、9—1973、9  屈伟昌  屈伟昌  陈 卫  1972年4月复办高州二中  1973、9—1978、12  梁昌符  梁昌符  张焕英、陈 卫   1978、12—1979、6  苏朝兴  苏朝兴  张焕英、陈 卫   1979、6—1981、3  邓沾霖   朱玉凤、谭煜祺   1981、3—1981、9  邓沾霖  洗太成  邓沾霖、朱玉凤、谭煜祺   1981、9—1981、11  邓沾霖  周汝欣  邓沾霖、朱玉凤、谭煜祺   1981、11—1987、11  邓沾霖  江和佳  邓沾霖、朱玉凤、谭煜祺、苏卓材黄泽雨(85年1月起)   1987、12—1989、6  邓沾霖   邓沾霖、梁 虞、冯卓生、黄泽雨  邓沾霖负责全面工作  1989、7—1992、7  邓沾霖、黄仕绵  黄仕绵  冯卓生、黄泽雨  第一届教师聘任制  1992、7—1995、7  黄仕绵  黄仕绵  黄泽雨、黄庆辉、车茂道  第二届教师聘任制  1995、7—1998、7  黄仕绵  黄仕绵  黄泽雨、黄庆辉、车茂道  第三届教师聘任制  1998、8—2001、7  黄仕绵  黄仕绵  黄泽雨、黄庆辉、车茂道  第四届教师聘任制  2001、8—2004、7  黄庆辉  黄庆辉  黄泽雨、赖治锋、钟振和  第五届教师聘任制  2004、8—2008.7  吴汉召  吴汉召  钟振和、张心贵、蓝海东、马小梅黄泽雨(04年8月起任副书记、工会主席)  第六届教师聘任制  2008、8—现在  赖治锋  赖治锋  钟振和、夏承志、蓝海东、叶梅青  第七届教师聘任制

5. 广东省高州中学是是哪个市的?????????????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应该是高州市,高州市位于粤西南部,靠近南海,是广东省省辖县级市(茂名市代管)。全市总面积327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50多万,海陆空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全,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人杰地灵,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粤西重镇。
 
 广东高州中学创建于1905年,解放前称“广东省立第九中学”,解放后定名为“广东高州中学”。现为高州市重点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国家级美术教育培训基地。学校先后37次获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2003年,高州中学又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为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满足高州人民对优质学位的需求,高州中学高中部于2002年搬迁新校区,扩大办学规模。新校区位于高州城南挂榜岭下,园林式的校园坐北向南,整体布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学校毗邻新建城东车站,东临64米东方大道,西临隧道口,校门前有42米宽的街道直通高水公路和公共汽车上落站,交通方便。现有高中68班,班额控制在60人左右,在校学生4000多人。
 
  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家、学者和高级干部,世界著名水稻专家丁颖、书画家丁衍庸、教育家林励儒、 *** 党史研究专家廖盖隆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广东省高州中学是是哪个市的?????????????

6. 广东高州中学的文化传统

 歌词笔架山下鉴水奔腾,一代新人茁壮长成,继承革命先辈光荣传统,发扬严勤实活的优良校风,蘸起学砚塘水刻苦研磨,仰望文笔塔顶勇敢攀登。爱国团结勤奋进取,四化重担我们担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辉煌写在万里征程。 党支部书记、校长:潘裕岳副校长:马小梅、钟革辉、吴汉生

7. 高州有哪些高中?

第一:高州中学   ;
第二:高州一中、高州二中、高州四中     ;
第三:石鼓中学    ;

高州市的高中:
一、广东高州中学
是粤西百年名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级美术教育培训基地、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二、高州市第一中学
创办于1934年2月,原名德明中学,是国民党元老陈济棠、胡汉民等人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谱名为德明)而创办的香港德明中学分校。抗日战争爆发时,香港德明中学内迁与高州分校合并,并逐步发展壮大。解放后先后易名为“茂名县第二中学”、“茂名县第一中学”、“高州德明中学”、“高州县第一中学”,1993年经高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行“高州市第一中学”和“高州德明中学”两名并用,国内用名为“高州市第一中学”,海外用名为“高州德明中学”。
三、高州市第二中学
成立于1905年3月15日,原名“茂名中学堂”,是一间英才辈出的百年名校。 1996年4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8年12月被定为广东省第三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现已发展成为有71个教学班、师生员工5000多人的独立高中。
四、高州市第四中学
创办于1968年秋,原名高州县环城中学,因统战需要曾易名为海珊中学。1997年被评为茂名市一级学校,2000年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高州有哪些高中?

8. 高州有哪些高中?

第一:高州中学   ;
第二:高州一中、高州二中、高州四中     ;
第三:石鼓中学    ;

高州市的高中:
一、广东高州中学
是粤西百年名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级美术教育培训基地、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二、高州市第一中学
创办于1934年2月,原名德明中学,是国民党元老陈济棠、胡汉民等人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谱名为德明)而创办的香港德明中学分校。抗日战争爆发时,香港德明中学内迁与高州分校合并,并逐步发展壮大。解放后先后易名为“茂名县第二中学”、“茂名县第一中学”、“高州德明中学”、“高州县第一中学”,1993年经高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行“高州市第一中学”和“高州德明中学”两名并用,国内用名为“高州市第一中学”,海外用名为“高州德明中学”。
三、高州市第二中学
成立于1905年3月15日,原名“茂名中学堂”,是一间英才辈出的百年名校。 1996年4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8年12月被定为广东省第三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现已发展成为有71个教学班、师生员工5000多人的独立高中。
四、高州市第四中学
创办于1968年秋,原名高州县环城中学,因统战需要曾易名为海珊中学。1997年被评为茂名市一级学校,2000年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