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了什么?

2024-05-16

1. 易经讲了什么?


易经讲了什么?

2. 易经到底讲的什么道理?

易经归根结底讲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人的一生是由自己创造的,只有通过你的努力才能实现你的理性。而这个结果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因素的配合,但你尽心努力了,你的人生就没有遗憾,而结果得到和不得到并不影响你的人生的价值。这个问题也可以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来表达。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误区:
不少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这观点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
关于“三易”,《周礼‧春官‧大卜》中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易经》有“三易”,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
按照南怀瑾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周易》相传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
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3. 《易经》的道理

1、耐心积累,潜龙勿用。
  
  
 《易经》的第一卦,乾卦的第一爻,只有4个字:潜龙勿用。
  
 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万事开头难,做任何事,都需要耐心积累,打好基础,初期要潜龙勿用。这是很多人忽略的规律。因为现代人,普遍急躁,做事有结果偏好,不重视过程,尤其是前期的积累。急于求成,违背了《易经》的自然规律,所以欲速则不达。我们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其实,不是因为意志力和执行力差,而是我们的期望和预判,有偏差。按照《易经》的规律,真正要做成一件事,一般需要潜龙勿用1到3年的时间,长则7年以上。事情越大,需要潜伏积累的时间越长。
  
 2、调整预期,积蓄待发。
  
 我们上班,从一个新手,到一个能独当一面的成熟稳重员工,大约需要1、2年时间。我们创业,一个店面,或者一个项目,真正能平稳运营起来,也需要2、3年时间。我自己从零基础做自媒体,从小白,到进入正轨,也需要2年时间。这是成事的普遍规律,前期需要足够的时间酝酿和积累。没积累够时间,事情就很难成,即使成了,也不稳定,容易夭折,打回原形。我们若是下定决心,想真正地做成一件事,就不要妄想几十天,几个月,大半年,就能看到效果,达到预期。这不切实际,也不符合规律。应该调整自己的期望,不问成绩,不求速成,做好心理准备,埋头苦干1-3年。潜龙勿用,是为将来积蓄待发。
  
 3、感应时机,一触即发。
  
 如果你真正做到了上面说的2点,当时势来了,你能感知得到。这是一种直觉感应。就像你打篮球一样,你持续训练了2、3年,慢慢会产生球感。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别人叫你描述“球感”是什么东西?你可能说不上来,因为这是你的直觉感应。时机也是如此。虽然,时机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它真实存在。有准备,有实力,有备而战的人,时机来了,能直觉感应到,一触即发,顺势而为。
  
 大道至简。
  
 《易经》的道理,并不复杂。可惜,人们不屑于简单可行的道理,宁可去追求一些高深的东西。我有个朋友,花钱请了健身教练,发誓要1个月瘦10斤,3个月瘦30斤。我说那不符合规律。即使你通过强制运动、节食,达到目标,以后也会反弹。切合实际的做法,最好是一个月瘦3斤,10个月瘦30斤,不伤身,不反弹。一年以后,你就是一个瘦子。
  
 事情的结局,你们猜到了吗?
  
 朋友当然听不进我的建议。1年过去了,不但没瘦下来,现在还更胖了。
  
  
 希望你从这个案例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真正助你成事的,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简单之道,不需要太多机巧,不需要你去拼命,只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易经》的道理

4. 《易经》到底讲的什么道理?

《易经》是西周早期的一部筮书,并不是后世宣称的哲学著作。所以它不存在核心观点或一般道理。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误区:
不少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这观点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
关于“三易”,《周礼‧春官‧大卜》中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易经》有“三易”,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
按照南怀瑾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周易》相传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
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5. 易经里的智慧和规律,怎么去学习?

易经是我国的一部古典文学,其存在的时间已有上千年。里面凝聚了我国古人的智慧,以及对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指导意义。但是易经学起来相对比较难,因此要有系统性的去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掌握易经的智慧和规律。
一、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易经的知识是十分的多的,就像一座山一样,很难将它挖空,如果没有办法有系统性学习方法,那么看起来会相当的复杂。因此,在学习易经之前,我们要准备好一本参考的书,因为易经里面有许多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能事先阅读古文,或者懂得古文的阅读技巧的话,那么再读起一进来会感到十分的方便。但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帮助你如何去学习易经,从侧面去了解他。所以你不妨读一下易解人生,这本书很全面的介绍了易经的一些内容。都是很基础性的东西。
二、运用学习以后就要用到现实的生活之中。在现实运用方面,想要全部去搞懂易经里面的易学应用的原理和方法是很困难的。因为这需要你花很大的时间,以及很大的精力去钻研。但我们只要学会如何去使用一些工具就可以了。只要能够指导我们在生活之中如何去逢凶化吉,以及趋凶辟邪。像很多的应用工具都是很好的运用网上也有很多。易经是我们华夏民族去认识世界的主观体系,同时也是为我们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以及思维的模式。所以学习易经其实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你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更可以去认识我们所需要的价值。
易经的学习可能是枯燥无味的,但是一旦掌握这些方法以后,就可能会越学越轻松,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学习效果。

易经里的智慧和规律,怎么去学习?

6. 易经两大规律

《易经》两大终极法则:高维度生存

易道的根本,是阴阳二气在时空中的分布与变化,就这两点来说,六十四卦中有两组卦特别耐人寻味,有着阴阳上的绝对对称与均衡,性质却又截然相反,由此揭示出两大易道根本法则。这便是否、泰和既济、未济,以及对冲法则和归正法则。

易道对冲法则:高一维度的自处与他处


可以看到,否与泰是三阴和三阳的组合,相对而立。

所谓否极泰来,否是凶卦,泰是吉卦。乾为天坤为地,否卦天在上地在下,本是合理应当,却为何凶?因为阳气是上升的,阴气是下降的,此卦的阴阳二气上面的上升下面的下降,就不会发生交感,是分裂的趋势。《系辞下》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生生之谓易,阴阳交感才能生发繁荣、生生不息。泰卦看似天地乾坤颠倒,阴阳二气却正能交感,是和合的趋势,所谓天地交泰,正是大吉。

这种解释很平常,不平常的是其中遵循的法则,与《道德经》不谋而合。《道德经》四十二章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论道,此句直指本源,所说的正是否泰两卦所揭示的,可称之为对冲法则。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对冲才能和,是为冲和。这是和合的唯一通道。

对冲,要对还要冲。否卦有对无冲,故不吉;泰卦既对且冲,故成和。

天地之道,就动的一面说是冲和,就静的一面说就是中和。《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就是行冲和。

所以孔子说“和而不同”,千百年来人们都以为这说的是一种宽容的修养,其实说的是天道——不同才有阴阳,有阴阳才有对冲,有对冲才有和合,有和合才有广大繁华。世间一切真修养,背后都是基于大道的,只看你看不看得到,一切德性皆是智慧。世间的鱼龙混杂,遍观就是悟道,包容就是修道,接受就是得道。

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强大到没有对手的人,必在刚愎自大中走向膨胀和灭亡;一家没有竞争的企业,必会走向放任和解体。这背后,也是对冲法则在发生作用。如同否卦的阴阳不交,自身与外在走向分裂,分裂到最后就只能是自身的解体。反而是强力的竞争,能使双方不断走向强大。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但不惧怕和排斥竞争,还会主动去寻找竞争,找到自己立于世间的参照物,不论这参照物在古今中外还是真实假设。有参照物,才能真正知道自己位置有多高、分量有多重,进而明晰自己的方向。

他处如此,自处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是矛盾的,内心存在诸多矛盾的两面,也需要阴阳交冲以实现和。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能处理好内心的矛盾?因为他们总是在排斥一面而迎合另一面,于是制造着分裂不交。而这些矛盾,不论你接受还是不接受,那就是你的真实,处理不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肯直面和接受这种真实。而一旦你直面和接受,内心所有的矛盾就会自然向着冲和运行,和合自己就会发生。

拒迎遵循的是心的本能,面受打开的则是心的超能。本能是局内自迷,陷入越想解决越不得解决的恶性循环;超能是局外超脱,不分辨而自能明了,不解决而自得破解。佛家内观法门的真谛,也在这里。

真相就是如此,而多数人都不知道这点。

易道归正法则:成长的深层真相和真实路径


可以看到,既济和未济是阴阳的相间列布、交融一体,实现了充分的冲和,完成了彻底的均衡,形成了最高的和合。

这是六十四卦的最后两卦,既济表示已完成和已圆满,未济表示未完成和再出发。两卦的元素构成和分布规律完全一致,位置却完全相反,便是造成这种不同意义的根本原因。

阴阳和时位是易道的两大根本要素,如果说否泰的对冲法则集中展现了阴阳之运作,那么既济和未济就集中展现了时位之作用。易经中有两个重要观念,“当时”和“当位”,当时就是当其时,当位就是当其位,也就是阴阳二气处于正确的时机和位置。

六爻的序列,初三五为奇数,二四六为偶数。奇为阳,偶为阴,三个奇数就是阳时和阳位,三个偶数就是阴时和阴位。阳在阳时阳位、阴在阴时阴位就是当时当位,反之就是不当时不当位。一卦当时当位的程度越高,就越趋于圆满沉静,反之就越趋向缺失变动。而既济正是完全当时当位的一卦,未济正是完全不当时不当位的一卦,所以才一个是大静之终、一个大动之始。

当时当位是正位,不当时不当位是错位。从一个完整的发展历程看,未济是发展的开始,既济是发展的结束,发展的内在动力则正是从错位走向正位,这就是归正法则。表面上看,这是告诉我们正确时机和正确位置的重要性,背后却暗藏着一个重要的前提内核——只有能完整走完这个历程,才谈得上归正,而万事万物包括人,中途夭折和毁灭的多得是,是什么决定了能不能完整地走下来?

这就要回到既济未济的阴阳均衡和合上来。六十四卦最开始两卦是乾坤,乾卦六爻纯阳,坤卦六爻纯阴,纯阳为自强不息的健行,纯阴为厚德载物的德性。那么既济和未济就是健行与德性的均衡和合,因为这种均衡和合,未济才能在全盘错位的情形下也能起步并走下去,既有力量也有支撑。

时位最具意义的节点就是始与终,因为这是来处和归处,最为关系本源。六十四卦的最初两卦和最后两卦于是遥相呼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伟大寓言。

何为德性?广义说就是内力。之于人不仅是修养品格,对于能力还是深厚的积累,对于智力还是深刻的思想。所以孔子说人有三大危及自身甚至累及他人的错误——“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说到底,就是内力不够。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内力与外力的失衡,存在“反噬效应”,即内力如果与外力不相配,那么不足与差距的部分,将反过来吞噬自身。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比如那些投机者。无力守住的得到,会让你遭受更多、更深的失去。

绝对不可忽视内力的修炼、缺失内力的修为,才能既走得动,又走得稳、走得远,这就是那个前提内核,和最有价值的启示。

易道循环往复,六十四卦周流不息,这循环周流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完整完成一圈阶段后状态升级,进入更具高度和气象的新阶段,像立体的涟漪一样圈圈扩大,这就是成长的真义。而这一切,都始于未济、终于既济、基于内力。

说到这里,可能还是有人不清楚当时和当位这个目标,究竟指的什么?说白了,就是那个让你身心得以安顿和安稳的时刻和位置,融合了现实和心理,这个时刻是你豁然的机缘,这个位置于你是最安适。内力则是境界涵养,越深则受现实的限制越小,直至禅宗的“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此心安处是吾乡”。

易道是物道,也是心道。有学者认为王阳明龙场悟道源于读易,道理就在这里。


对冲法则是分道和动道,阴阳截然两立为分,对冲和合为动。归正法则是合道和静道,阴阳完全交融为合,本于德趋于圆为静。分合动静,万物其中。

无论对冲法则还是归正法则,都是基于均衡法则。均衡本身即道,道家庄子的“天钧两行”,佛家中观的不落一边,儒家中庸的中正平和,皆本于阴阳之均衡和合。人之大智,皆合天规。

7. 易经最精髓的道理

第一句就是:“履霜,坚冰至”。字面意思是踩在薄霜上的时候,就要知道离结冰的时候不远了。而它的实际含义则是《诗经》中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告诉我们要有警惕之心、要懂得未雨绸缪。正如《论语》中孔子强调“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有了敬畏之心,我们才会在为人处事的时候做得周全。老子是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的代表人物,他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就是想表达做人不要夸夸其谈,每讲一句话都要经过三思,这样就不会那么容易犯错了。





编辑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第二句是“直、方、大”。周武王强调“直、方、大”,就是想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端方、格局要大”,但是要做到这三点一点都不容易,这是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





编辑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正直、端方、格局要大“是做人的根本,正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然而在职场中,我们总会发现有一些小人为了自己上位,不惜一切手段排挤他人。

易经最精髓的道理

8. 易经讲是什么呢?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含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扩展资料:
不管是在传统时代,还是在现代社会,不管是学院派,还是江湖派,各种各样对于《易经》的解释,其实都和普通人无关,这恰恰是对《易经》最大的误解。《易经》本来就是普通人学问。
顾炎武曾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意思是说这些典籍里的名词,看起来艰深古奥,其实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用语。
显然,这句话说的是三代以前,三代指的是夏商周,那个时代的普通人,对于天文历法都很熟悉,而天文历法,恰恰是《易经》一个很关键的立足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余世存谈《易经》:本来就是普通人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