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用户需求

2024-05-13

1. 什么叫用户需求

一、需求
     需求是指人的需要和诉求,是满足人们需要的事物。
      因为有需求,所以才有存在的价值;互联网产品也一样,没有需求就没有产品。

用户需求
二、用户需求
      通常我们做产品的时候都讲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这里的需求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关联了用户,所以我们平时更多的都是在讲用户需求,也就是与“人”相关。大家都知道,人的世界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表达反馈出来的信息不一定是真实的,需要我们掌握需求辨别和定义的方法。
三、需求的分类
       我们听的比较多的可能是“痛点干需”之类的描述,其实痛点干需就是直接需求。用户直接可以告知的“我要什么”,这一类就是直接需求。比如我要和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能很清晰的描述出来,很多时候我们也称直接需求为“显性需求”。
       间接需求分两种,一种是“隐性需求”,用户在头脑中有想法但没有直接提出、不能清楚描述的需求,这种需求是需要引导的。如果要激发用户的隐性需求,产品经理要深入了解用户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隐性需求。现在市面上很多生活改善型的产品都是满足这类需求,比如外卖类的产品,没出现之前用户也能好好的去餐馆吃饭,出现了之后可以足不出户地吃到餐馆的饭。
        另外一种是外力导致的需求,就是用户本来没有需求,因为受外力的作用,从而变成有需求了。比如受政策的影响或者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像考证这种,如果企业没有证件门槛的要求,用户自己是不会去考证的,进而就会衍生出考证培训这样的产品。
四、如何确定用户需求
1、倾听用户不等于听从用户。很多时候我们去听用户讲解需求,会陷入到用户的思维里面去,认为用户讲的就是他们真实想要的,这是不够客观的。很多用户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需要把最终产品或者相似产品的参照物放在用户眼前,才能引发用户对真实需求的思考,因此用户无法表达出他们的真实需求。
2、用户想要什么不等于真实需求。如开头所讲的例子,用户想要什么产品的情况下,我们要去分析有了这个产品之后,能让用户去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再反过来去看,有哪些方式可以达到这个结果。
3、解决方案不等于真实需求。有的用户比较有思路,直接告诉你产品该怎么做,系统该怎么设计,以达到他所想要的结果。有时候碰到这种用户,产品经理也会被绕进去,还会觉得这个用户思路很清晰,沟通起来很顺畅,实际情况确是已经迷失了产品经理自身的职责。
4、可以怎么做不等于应该怎么做。后者限定死了,相对来说是基本不变的,前者确是动态变化的,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条条大道都可以通罗马,而不是应该走某条路去罗马。

什么叫用户需求

2. 用户需求是什么?

问题一: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我们的软件产品或者项目,其需求都有三个层级和三个方面。一、我们首先看需求的三个层次软件需求包括3个不同的层次DD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业务需求 (Business requirement)表示组织或客户高层次的目标。业务需求通常来自项目投资人、购买产品的客户、实际用户的管理者、市场营销部门或产品策划部门。业 务需求描述了组织为什么要开发一个系统,即组织希望达到的目标。使用前景和范围(vision and scope)文档来记录业务需求,这份文档有时也被称作项目轮廓图或市场需求(project charter 或 market requirement)文档。用户需求 (user requirement)描述的是用户的目标,或用户要求系统必须能完成的任务。用例、场景描述和事件DD响应表都是表达用户需求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用户需求描述了用户能使用系统来做些什么。功能需求 (functional requirement)规定开发人员必须在产品中实现的软件功能,用户利用这些功能来完成任务,满足业务需求。功能需求有时也被称作行为需求 (behavīoral requirement),因为习惯上总是用“应该”对其进行描述:“系统应该发送电子邮件来通知用户已接受其预定”。功能需求描述是开发人员需要实现什 么。注意:用户需求不总是被转变成功能需求。产品特性,所谓特性(feature),是指一组逻辑上相关的功能需求,它们为用户提供某项功能,使业务目标 得以满足。对商业软件而言,特性则是一组能被客户识别,并帮助他决定是否购买的需求,也就是产品说明书中用着重号标明的部分。客户希望得到的产品特性和用 户的任务相关的需求不完全是一回事。一项特性可以包括多个用例,每个用例又要求实现多项功能需求,以便用户能够执行某项任务。系统需求 (system requirement)用于描述包含有多个子系统的产品(即系统)的顶级需求。系统可以只包含软件系统,也可以既包含软件又包含硬件子系统。人也可以是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某些系统功能可能要由人来承担。业务规则 包 括企业方针、 *** 条例、工业标准、会计准则和计算方法等。业务规划本身并非软件需求,因为它们不属于任何特定软件系统的范围。然而,业务规则常常会限制谁 能够执行某些特定用例,或者规定系统为符合相关规则必须实现某些特定功能。有时,功能中特定的质量属性(通过功能实现)也源于业务规则。所以,对某些功能 需求进行追溯时,会发现其来源正是一条特定的业务规则。功能需求记录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RS)中。SRS完整地描述了软件系统的预期特性。SRS我们一般把它当作文档,其实,SRS还可以是包含需求信息的数据库 或电子表格;或者是存储在商业需求管理工具中的信息;而对于小型项目,甚至可能是一叠索引卡片。开发、测试 、质量保证、项目管理和其他 相关的项目功能都要用到 SRS。除此之外,对于需求层次,我们还有其它的分法:组织级需求->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有时也叫行为需求)。组织级需求: 一 般代表着组织的愿景和目标。对于大的公司,一般是通过资深的咨询顾问和咨询公司得出的,呈现的方式是咨询报告。比如在ITSM或者企业信息化这方面。典型 的组织级的需求是:降低成本、减少库存成本、提升IT服务部门在企业中的价值、通过ISO20000、提高IT服务的效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等。业务需求: 是要完组织的使命,达成组织的愿景的各个业务流程和业务单元具有的需求。业务需求服从于组织需求。用户需求: 用户级的需求,是在业务级的需求下,各个岗......>> 
  
   问题二:用户需求说明是做什么用的?  需求是客户向你提出想要的软件是什么样儿的,例如具备什么样儿的功能。手册指的是使用软件的操作方法。这两个的对象是不同的。 
  
  用户需求说明是客户提出来的需求,编写好,给开发人员看的,根据需求说明来编写软件(在这里,有的是客户公司自己完成的也有的是软件开发公司人员完成的)。用户手册是开发完成软件之后,开发人员根据软件的使用流程写出来的软件使用说明,这样客户就可以按照手册来使用软件。 
  
   问题三: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软件工程中包含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其中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需求分析是要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在一个软件项目中,软件需求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也包括非功能需求:业务需说明了提供给客户和产品开发商的新系统的最初利益,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软件开发,能否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是需求分析的工作。因此,软件需求分析能力和水平,对软件项目至关重要。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步骤如下:⑴首先调查组织机构情况   包括了解该组织的部门组成情况,各部门的职能等,为分析信息流程作准备。 ⑵然后调查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   包括了解各个部门输入和使用什么数据,如何加工处理这些数据,输出什么信息,输出到什么部门,输出结果的格式是什么。   ⑶协助用户明确对新系统的各种要求   包括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完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⑷确定新系统的边界   确定哪些功能由计算机完成或将来准备让计算机完成,哪些活动由人工完成。由计算机完成的功能就是新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   ⑴跟班作业   通过亲身参加业务工作来了解业务活动的情况。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但比较耗费时间。   ⑵开调查会   通过与用户座谈来了解业务活动情况及用户需求。座谈时,参加者之间可以相互启发。⑶请专人介绍。   ⑷询问   对某些调查中的问题,可以找专人询问。   ⑸设计调查表请用户填写   如果调查表设计得合理,这种方法是很有效,也很易于为用户接受的。   ⑹查阅记录   即查阅与原系统有关的数据记录,包括原始单据、账簿、报表等。   通过调查了解了用户需求后,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表达用户的需求。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的方法主要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类方法。 
  
   问题四:什么是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  业务需求针对是公司,描述是公司想如何解决用户的问题,如何满足用户的欲望,并将利益最大化。重点是在后面,追求商业可行性与利益最大化。 
  用户需求针对的是人,描述的是用户想做某件事情所遇到的问题,或所想满足的欲望; 
  
   问题五:如何进行用户需求分析  1.概念 
  需求的定义包括从用户角度(系统的外部行为),以及从开发者角度(一些内部特性)来阐述需求. 
  关键的问题是一定要编写需求文档.我曾经目睹过一个项目中途更换了所有的开发者,客户被迫与新的需求分析者坐到一起.系统的分析人员说:我们想与你谈谈你的需求.客户的第一反应便是:我已经将我的要求都告诉你们前任了,现在我要的就是给我编一个系统. 
  百事通 
  而实际上,UGGs,需求并未编写成文档,因此新的分析人员不得不从头做起.所以如果只有一堆邮件、会谈记录或一些零碎的未整理的对话,你就确信你已明白用户的需求,那完全是自欺欺人. 
  需求的另外一种定义认为需求是用户所需要的并能触发一个程序或系统开发工作的说明.有些需求分析专家拓展了这个概念:从系统外部能发现系统所具有的满足于用户的特点、功能及属性等.这些定义强调的是产品是什么样的,而并非产品是怎样设计、构造的.而下面的定义则从用户需要进一步转移到了系统特性: 
  需求是指明必须实现什么的规格说明.它描述了系统的行为、特性或属性,是在开发过程中对系统的约束. 
  从上面这些不同形式的定义不难发现:并没有一个清晰、毫无二义性的需求术语存在,真正的需求实际上在人们的脑海中,这个人们主要是指客户,但一般情况下,用户并不能描述自己的需要,只就需要系统分析人员根据用户的自己语言的描述整理出相关的需要再进一步和客户核对.系统分析员和客户需要确保所有项目风险承担者在描述需求的那些名词的理解上务必达成共识. 
  任何文档形式的需求(例如如下将要描述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仅是一个模型,一种描述. 
  2.需求分析的任务 
  开发软件系统最为困难的部分就是准确说明开发什么.最为困难的概念性工作便是编写出详细技术需求,这包括所有面向用户、面向机器和其它软件系统的接口.同时这也是一旦做错,将最终会给系统带来极大损害的部分,并且以后再对它进行修改也极为困难. 
  目前,国内产品的庞杂,一家企业可能有几个系统并立运行,它们之间接口是系统开发人员最头痛的问题. 
  对于商业最终用户应用程序,企业信息系统和软件作为一个大系统的一部分的产品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我们开发人员来说,并没有编写出客户认可的需求文档,我们如何知道项目于何时结束?而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对客户来说是重要的,那我们又如何能使客户感到满意呢? 
  然而,即便并非出于商业目的的软件需求也是必须的.例如库、组件和工具这些供开发小组内部使用的软件.当然你可能偶尔勿需文档说明就能与其他人意见较为一致,但更常见的是出现重复返工这种不可避免的后果,而重新编制代码的代价远远超过重写一份需求文档的代价,这些血的教训正在国内的软件开发者身上发生. 
  近来,我遇到一个开发小组开发包括代码编辑器在内的一套内部使用的计算机辅助软件.不幸的是,当他们开发完这个工具后,发现这个工具不能打印出源代码文件,使用者当然希望有这个功能.结果这个小组只好手工抄写源代码文档以供代码检查.这说明那怕需求明确无误并构思准确,如果我们没有编写文档,软件达不到期望目标也只能是咎由自取了. 
  相反的情况,我曾见一个要集成到错误跟踪系统中的简单界面写了一页需求说明.而操作系统系统管理员在为处理脚本时发现简单的一张需求清单竟是如此有用.他们依据需求对系统进行测试时,此系统不仅非常清晰地实现了所有必需功能,而且未发现任何错误. 
  事实上,需求文档在开发过程中一直起指导作用. 
  3.需求分析过程 
  可把整个软件需求工程......>> 
  
   问题六:什么是客户需求  客户需求: 
  客户的需求往往是多方面的、不确定的,需要去分析和引导。客户的需求是指通过买卖双方的长期沟通,对客户购买产品的欲望、用途、功能、款式进行逐步发掘,将客户心里模糊的认识以精确的方式描述并展示出来的过程。 
  暗示需求和明确需求 
  暗示需求就是客户对难点、困难、不满的陈述,明确需求就是客户对难点、困难、不满的具体陈述。 
  研究客户需求: 
  1,首先要圈定明确的客户群 
  只有明确的客户群 
  才能让我们很好去研究 
  2,学会用客户的语言来描绘产品 
  3,学会理解客户的多重身份 
  4,了解客户的价值观 
  5,理解客户需求背后的深层次心理需求 
  6,像客户一样体验,像客户一样感知他们的生活世界 
  1)像客户一样看(用客户看产品一样的心态来看待产品) 
  2)像客户一样用(把自己变成一个没有使用过产品的人、然后来看待这个产品的好和坏、使用方法的简易性、然后记录下来使用产品的感觉和效率) 
  3)像客户一样想(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待你的的产品、如果你是客户你会给你自己的产品打多少分) 
  去体验客户的生活世界,而不是客观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像有经验的销售那样,能见到什么人说什么话。 
  
   问题七:什么是用户角色需求  界面需求分析必须围绕用户为中心,不同于客观功能需求分析,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虽然,界面设计人员可以按照通行的原则来设计,但是用户个体的文化背景、知识水平、个人喜好等是千差百异的,其界面需求也是相差很大。不同的用户,对软件界面有不同的要求,表达自己要求的方式也尽不相同。而且用户的界面要求通常不象业务功能需求那样容易明确、有据可查、可以利用专门工具进订分析。多数用户往往并不能提出明确的、全局的界面需求,其需求同自身主观因素联系紧密,是模糊、变化的。调查用户的界面需求,必须先从调查用户自身特征开始,将不同特征用户群体的要求进行综合处理,再有针对性地分析其界面需求。因此这里引出用户角色这个概念模型。 
  用户角色是指按照一定参考体系划分的用户类型,是能够代表某种用户特征、便于统一描述的众多用户个体的 *** 。用户调查的目标是通过调查分析用户特征,将每个不能建立模型的单一用户归纳为 *** ,将用户 *** 定义为角色模型,同时赋予不同的优先级别,了解记录其界面需求。用户的需求调查和其特征调查即用户角色定义,往往同时进行。调查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直接交流、资料统计、表格调查等。用户角色定义的原则是有代表性、同系统功能有关并有利界面的需求分析。一个用户角色可能包括大量的用户个体,他们对于界面的要求可以按照一定的界面模型进行定义。在一个软件系统中,用户角色定义时所依据体系可以多种多样,一个单一用户可以属于不同参考体系下的不同用户角色,但是一个用户角色要求能够代表一种界面需求类型。如收银员就是按照用户工作职位划分出来一个用户角色,如果按照操作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属于收银员角色中的系统用户又可以分为:熟练用户、生疏用户。 
  
   问题八:微信要满足的用户需求(或者说用户价值)是什么?  想来想去,最后看到了张小龙说的这句话,我觉得可以作为一个精辟的总结了:QQ满足了用户同步通讯的需求,微博满足了异步通讯的需求,微信则提供较大的弹性,让用户更加从容地按自己的意愿管理社交关系和人际沟通。

3. 什么是用户需求?

读《用户****模式》-第1阶段  : 
  
  为什么阅读:用户需求是什么?分析用户需求:目的、行为和原因,成就用户或让客户成功。 
  
  用户需求:就是一个字“更”
   
  
 所以互联网公司天生是“用户型”的公司,必须真正尊重用户,真正掌握用户需求,才能利用新技术优势获得用户认可,实现提升或颠覆传统技术和产品,因此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驱动”应该成为每个人和每个企业的基因。
  
  (1)发现用户需求: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找到“粉丝用户”。
  
 (2)分析用户需求:需求采集方法和需求提炼。
  
           >验证用户需求是否存在。
  
          >完成需求过滤、需求排序和用户分层。
  
 (3)描述用户需求:用户需求分析完成后,用“3个‘一’”对用户需求进行说明。
  
 
  
                                          
  “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驱动”应该成为每个人和每个企业的基因” 
  
  2.1 发现用户需求:2个发现 
  
 第一步,是产品经理根据日常观察、数据分析或自己糟糕的经历,发现用户问题,这些问题就是用户需求。发现用户需求是起点,要进一步对“需求”和“用户”进行聚焦,甄别出“真实需求”和“粉丝用户”。
  
 “真实需求”是要确定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而“粉丝用户”则是要找到对需求最敏感的用户。
  
  “用户+需求,用户群体特征、使用场景、使用频率分为普通用户、目标用户、粉丝用户,需求分为真需求和假需求,真需求用户镇长的需要什么” 
  
   2.1.1 真实需求:更 
  
   用户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VS互联网用户需求
  
 
  
                                          
 互联网用户的描述方法是通过用户特征、用户场景、需求频率3个维度来进行定义的
  
 用户描述的第一个维度是用户特征,包括用户性别、年龄、习惯等基本属性;第二个维度是用户场景,设想用户产生需求时的时间、地点和情景等;第三个维度是需求频率,即一个时期内用户平均的使用次数。
  
 发现用户需求,关键是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根据需求确定用户,关键是找到“粉丝用户”,粉丝用户就是对产品最有需求的用户,并且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用户。
  
 (1)互联网用户的真实需求是4个“更”:更快、更多、更便宜、更好玩。
  
 (2)互联网产品不是满足用户需求,而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更快、更便宜都是相对的,如果比传统至少快10倍、便宜10倍,在核心用户群做精致,不一定要更多,更好玩(指用户有成长认知)" 
  
   2.1.2 粉丝用户:小 
  
 如何确定哪些用户对这个需求最敏感,从而实现根据需求“找到用户”,并将有需求的用户描述清楚
  
   (1)根据发现的需求找到粉丝用户,粉丝用户的特点是“小”。
  
 (2)互联网产品不是满足用户需求,而是首先能够更好地满足粉丝用户的需求。
  
  2.2 分析用户需求:目的、行为和原因 
  
   2.2.1 需求采集:4种方法 
  
   通过4种需求采集分析方法,要验证需求是否存在,量化用户需求的目的、行为和原因。
  
 
  
                                          
   定性地说:用户访谈。定量地说:调查问卷。定性地做:可用性测试。定量地做:数据分析。
  
   用户访谈
  
 
  
                                          
   调查问卷
  
 
  
                                          
   可用性测试
  
 
  
                                          
   数据分析
  
 
  
                                          
   2.2.2 需求提炼:2个结果 
  
    需求过滤和汇总 
  
    需求提炼的第一步是完成需求过滤和汇总。需求过滤首先排除用户明显不合理需求、小众偏门需求和没有应用场景的需求
  
     (1)需求。
  
 问题:用户主要反馈的问题及数据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用户的基本需求。[插图]行为:用户的反应、行动及数据是什么?[插图]原因:用户问题和行为的原因及数据是什么?原因就是用户的“真实需求”。(2)用户。
  
 属性:主要包括用户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喜好等数据。
  
 场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用户产生需求,以及场景数据。
  
 频率:用户需求的周期及数据。
  
    用户排序 
  
    根据用户需求的次数、比例以及用户反馈的重要性,进行需求排序
  
     (1)用户上视频网站主要的目的(问题:基本需求)。
  
 
  
                                          
     (2)用户通过什么方式访问视频网站(行为:渠道和操作)
  
 
  
                                          
     (3)用户选择视频网站的因素(原因:真实需求)。
  
 
  
                                          
    用户分级 
  
    (1)普遍用户:理论上有需求使用新产品或新功能的用户。
  
 (2)目标用户:在普遍用户中有明确的用户属性、用户场景和较高使用频率的用户群体。
  
 (3)粉丝用户:在目标用户中,频繁使用产品并有传播力的忠实用户。
  
    根据用户信息及用户需求频率、强度,确定普遍用户、目标用户和粉丝用户
  
 
  
  
 
  
                                                                                  
 分析需求:发现→验证→量化→过滤→排序→分级
  
 
  
                                          
  2.3 描述用户需求:3种形式 
  
   1. 一个文档 
  
   需求调研背景和目的
  
   需求分析团队及分工。[插图]调研方法和实施描述。[插图]需求描述:需求提炼后的内容,包括用户基本需求、用户行为及用户真实需求。[插图]用户描述:需求提炼后的内容,包括普遍用户、目标用户、粉丝用户和场景描述。
  
   2. 一个画像 
  
   用户画像是目标用户群主要特征的提炼,是目标用户或粉丝用户的综合原型,用户画像不是一个真实的用户,而是一个虚构的代表人物。
  
    团队对目标用户达成一致理解。
  
    >具化形象,引起感性共鸣,让团队真切感受用户。
  
     >集中资源,明确目标,提升效率为用户服务。
  
   根据用户需求文档描述,通过用户画像的方式,进一步对用户和需求进行描述,其中包括用户特征和需求
  
   用户画像不是一个用户的具化描述,而是提炼用户同性,找到典型特征,虚拟出来的“用户”画像
  
   3. 一个故事 
  
   用一个虚拟故事的方式,将典型用户的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描述
  
    这个故事就是对目标用户的描述,通过故事将用户和需求放在熟悉的场景内给予模拟呈现,便于产品、技术同事把握用户需求的关键点。
  
  2.4 总结:一张图看清用户需求 
  
  互联网也充分暴露了人性中善良、互助、好学、向上的一面,更暴露了人性中懒惰、荒诞、好色、残忍、从众的一面。用户需求的“更”就是人性,互联网可以说是人性的放大器!
  
  将需求拆分为目的、行为和原因。目的是用户的基础需求,原因是用户的真实需求,行为是用户为实现需求目标所要操作的所有步骤,这个过程就是需求的全过程。
  
 
  
                                          
  2.5“互联网+”和创业建议:2点 
  
    错觉1:需求不是来自用户,而是来自自己 
  
   大部分企业是因为有资源要做互联网(当然也有企业是因为有资源不做互联网),这样一开始可能就错了。其实这些所谓的强大资源,反而可能是失败的主因。强大的资源容易导致需求迷失,往往会从自身需求出发,而不是单纯地从用户需求出发,设计产品和展开运营。
  
    为什么这些优秀的互联网产品却在不断地改变和颠覆,核心就是用户需求驱动。正是因为没有任何可凭借的资源,这些创业家只能纯粹地、质朴地挖掘用户需求,牢牢把握用户需求,设计和开发出能够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获得用户的认可,这就是用户需求的重要性
  
    优秀的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或者互联网创业的公司,一定要抛掉资源和优势,退回到用户需求的源点思考,找到用户真正的需求,再加上优势的资源,这样的结合,才能让“互联网+”或创业成功率提高。
  
  "做互联网产品的一切源点,是发现了用户需求。用户需求驱动是产品的起点,绝大部分失败的产品不是死在路上,而是死在一开始。" 
  
  错觉2: 做APP就是做互联网 
  
   这就是发现初始需求和找到初始用户的时候,讲师愿意通过微信群讲课获得收益,群友愿意通过微信群培训。
  
    发现需求,如没有通过验证和分析,直接开发一个功能强大的APP,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最好的办法是,继续在微信群中组织微课,持续扩大微课的规模。如果微信的用户群主动提出,微信已经不能支持在线微课,这才是用户产生了APP需求,这时再做独立APP
  
   互联网是工具,我们应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思维,研究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所以,做APP不是做互联网,不论什么互联网产品形态,只要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就是应用互联网的成功。
  
  "互联网是工具,我们应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思维,研究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什么是用户需求?

4. 什么是用户需求?

谈到用户需求,经常提到2个特别经典的案例。
  
 亨利·福特曾说,
  
 作为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他认为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他创造出T型车,实际上是更快的速度满足了用户本质的需求。
  
 Robs Video公司为了推出黄色的收音机,找用户来做测试,然后发现用户嘴上说喜欢黄色的收音机,实际带走了黑色的收音机。由此看来用户说的≠用户实际做的≠用户心里想的。
  
 国际商业分析™(IIBA®)给出了需求的定义:
  
 需求有以下的特点:
  
 以今日头条为例,从最表面上来看,用户的需求是新闻和资讯。但是今日头条为何能够成为国民级别的产品,单单从这个表面上的需求来规划产品显然是不行的。
  
 再深入一层,用户的需求是经常查看感兴趣的新闻和资讯。用户看新闻和资讯并不是什么都看的,他希望看到自己经常看到的和感兴趣的。
  
 再进一步,用户的需求是根据他的喜欢推荐相关的新闻和资讯。用户看了很多感兴趣的的新闻和资讯之后,他希望看到更多,但是更多的新闻和资讯是要通过他的喜欢来给他推荐的。
  
 再进一步,用户的需求是希望看到更多更有趣的新闻和资讯。用户感兴趣的新闻和资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闻和资讯有趣,所以用户进一步希望看到更多更有趣的内容。
  
 再进一步,用户的需求是希望这个平台好用,视频和图片浏览速度快,第一时间看到最有趣的新闻和资讯。当让用户看到有趣的新闻和资讯之后,用户体验的进一步提升成为了用户进一步的需求:好用,速度快,第一时间。
  
 从需求到可工作的产品需要社会化协作,经历挖掘、分析、交付和验证,涉及到用户、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UI设计师、研发工程师、运营等。整个环节环环相扣,环节中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下一环节,而导致交付的需求价值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经常出现的问题有:用户需求挖掘不清楚;需求分析描述和出阿迪失真;需求交付相互推诿,写作过程低效,优先级达不成一致;需求变化多、变化快……
  
 干系人涉及到大众用户、外部合作用户、数据分析结果、内部决策者和内部使用者。
  
 以饿了么APP增加用户自己到店取货功能为例:
  
 1.大众用户为了节省外卖费,近距离外卖想可以到店取货;
  
 2.门店希望已经到店的用户也可以通过饿了么点餐;
  
 3.分析数据发现80%用户选择1公里且30分钟之内可以配送的店铺点餐;
  
 4.内部决策者为了获得更多加入饿了么平台的商户,需要退出该功能;
  
 5.内部使用者运营人员将该增值功能作为优秀外卖门店的奖励。
  
 《商业网站的培育》中写道
  
 现实世界的多变性导致需求也是动态的,可能只是一个假设。需求实现后,效果不错就采纳,效果不佳就改善或舍弃。以微信公众号推文的“在看”功能为例。当时刚推出的时候,叫做“好看”,但是实际存在一些文章的评价难以用好看来形容,比如一些不幸的消息。另外“好看”是具有倾向性的反馈,表示认同,可能还会有人不认同文章的看法。后续在看功能也实现了评论功能,也是对这种情况的进一步完善。“在看”这样没有倾向性的表述更能促使用户去使用。
  
 看用户之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需求从哪里来?
  
 我们要关注的需求分为:用户需求、客户需求、市场需求和商业需求。
  
 这里主要讨论的是用户需求和客户需求。
  
 维基百科用户的定义:
  
 维基百科客户的定义:
  
 用户使用产品,关心使用体验;客户购买产品,关心价值(价格和效果)。
  
 用户和客户存在3种关系:没有交集、部分交集和完全重合。
  
 实际过程中,先严格执行以用户为中心的流程,然后再拿获取的用户需求与其他需求进行平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先不纳入其他来源的需求(商业需求,功能需求,性能要求等)。
  
 从苏杰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提到的Y模型可以看到,需求的本质体现的是人性,所以我们要关注用户需求。
                                          
 案例:产品设计中常用到的15种深层心理诉求
                                          
 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主要是以下3种情况:
  
 1.遗留系统:系统构建时间久远,持续功能迭代要基于老版本,无法突破遗留系统边界;
  
 2.内部系统:特殊行业要求,特殊操作要求,出于安全或其他因素的考虑;
  
 3.B2B系统:组织的意愿足够强大,属于商业流程的一部分,用户会逐步适应客户的要求。
  
 
  
  
 本文为知群产品经理课程笔记

5. 什么叫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分2种:
用户想要的。这种一般流于表面,例:我要买一把锤子和一些钉子
用户需要的。这种则是用户的目的,如上例:其实只是想把一幅画挂到墙上
(在我的理解中,题中的用户需求和用户目标,应该就是这2种意思)
我们需要解读的是第2种需求(其实也是基于第一种需求去进一步分析),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机会,徐徐图之。

什么叫用户需求

6. 客户的需求真的是第一位吗?


7. 为什么客户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呢?


为什么客户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呢?

8. 先有用户需求还是先有产品?

需求是先于产品的 。这个问题有点像先有物质再有思想的感觉。一个PM首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需求是优先于产品的 需求分为多种:1.用户已知并想得到的基本需求。2.目前并没有,但是用户期望得到的需求。3.用户可能并没有意识到的需求,但如果得到可能让人眼前一亮的需求实现。 首先,基本需求是存在于用户脑海中,显然是早于产品出现的。而且用户的需求也是明确,如果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产品是令人失望的产品。然而满足基本需求的产品也仅仅是令用户满意的产品。 其次,令人期望的需求也是存在。可能在用户的脑海中或多或少的有影像,抑或用户期望得到的一个明确需求或者的产品的一个功能,他都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如果用户的期望需求能得到满足,那么产品是一个成功的产品。令用户期望的需求得到满足会让产品增色。 最后。兴奋的需求是用户潜在的需求被pm或者设计师发掘出来的需求。而令人兴奋是用户潜在需求得到满足的一种体现。是用户需求通过需求分析后得到的产品需求。需求是事先存在的,而创造需求是挖掘用户需求探求用户内心无法表达的需求的一种表现,而不是凭空造物。 综上,需求是优先于产品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