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为了赋予《夜巡》戏剧性和震撼力,在画中作出了什么突破?

2024-05-13

1. 伦勃朗为了赋予《夜巡》戏剧性和震撼力,在画中作出了什么突破?

《夜巡》原名叫《柯克队长与鲁依登伯赫副官的联队》,是为阿姆斯特丹民警总部绘制的团体肖像画。伦勃朗想赋予这幅画戏剧性和震撼力,于是在画中突破了以往团体肖像画将人物随意拼凑在一起的传统,将两个主要人物柯克和鲁依登伯赫放在主要位置,其他人放在他认为适当的位置,表现出他们紧急集合准备出发的瞬间,描绘了这一场面的紧张和仓促。大尉和中尉站在画面的中央,神情镇定,他们似被舞台灯光所照亮,显得十分醒目,周围的射击手则沉浸在或明或暗的光影里。

伦勃朗为了赋予《夜巡》戏剧性和震撼力,在画中作出了什么突破?

2. 伦勃郎画的《夜巡》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伦勃郎画的《夜巡》产生的社会背景:1642年,射手队长班宁·柯克上尉和他手下的队员每人出100荷兰盾,请伦勃朗画一幅集体像。当时,市民的军队已不再有仗可打,变成了富裕市民的社交俱乐部,他们热衷于请画家给自己画像,以此来显示武功,而这些穿戴整齐,衣着光鲜的年轻人们也颇受到市民们的青睐。
班宁·柯克队长看到伦勃朗为牧师安思罗和他的妻子所画的肖像,他很喜欢这样的绘画,自卫队的队员们的审美情趣也大致如此,他们希望画一幅群像。
在这个群像中,官兵们全副武装地披挂起来,团坐在桌子周围,桌上摆着牡蛎和精美的盘子和酒器,每个人都显得很勇敢和骄傲。伦勃朗接受了定件,因此创作了《夜巡》这一画作。



《夜巡》艺术鉴赏
这幅画的明暗对比强烈,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画面上多数的人笼罩在淡淡的光线之中,看不清眉眼,有的只露出一部分脸面,只有柯克队长、他的副官还有那个小女孩全身沐浴在光线中,成为全体队员中最为突出的人物。
其他人物都被安排在了暗色调的中、后景中,或者只露出一张脸,或者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在画面上起着力学上的作用。

3. 伦勃朗和他不朽的《夜巡》

上一次说到了荷兰国宝中国宝级绘画作品,伦勃朗所作的《夜巡》,先上一张在在荷兰国立博物馆现场参观时的场景。
                                          
 我当时去博物馆的时间比较早,人还不算太多,但相比于荷兰其他地方的人口密度而言,这已经算是很高的人流量。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毕竟贵为当时在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4年职业生涯第一次出访荷兰的时候,到达阿姆斯特丹的第一件事也是去《夜巡》前打卡游客照。
                                          
 《夜巡》现作可是一幅纵363cm,横437cm,重达300多公斤的巨幅画作,从前面两幅图中画作与正常人的比例可见端倪;而在伦勃朗刚完成这幅画时还要更大一些,因此在1715年,为了能够将这幅画塞进阿姆斯特丹市政厅,这幅画被裁去了好一部分,有两个不幸的画中人物被永远的排除在了这幅名垂青史的画面以外。
  
 这幅画起初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名字,原本这幅画是描绘画面中央的自卫队队班宁·科克上尉和威廉·范鲁伊滕博奇少尉,率领队员们参加因法王亨利四世的遗孀玛丽·德·梅迪西斯访问阿姆斯特丹而举行庆典时的场面。自卫队的队友们发起了一项众筹,每人付给伦勃朗100荷兰盾,中间两位大人物可能付了双倍的价格,希望当时已经名噪尼德兰的伦勃朗,给他们画一幅能够永久记录自己威风凛凛样子的肖像画。
                                          
 那为什么这幅画会被叫做《夜巡》呢?要知道这幅画虽然描绘的可是自卫队员们在大白天参加庆典时的场面?
  
 之所以得名《夜巡》,一是因为该画采用了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且阴暗部分占据了画面的大多处;二来更为悲惨的是画作完成之后惨遭裁剪自不消说,画作的保存方式也极不妥当,长久遭受烟熏落灰,画作表面氧化严重,同时在战争年代颠沛流离,以至于后世根据画面内容,一直误认为此画描绘的是自卫队夜间巡逻的场景,直到1940年画作被修复的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夜巡》真的不是“夜巡”,可是叫做“日巡”什么的也不太合适,所以就一直延用该名了。
  
 那么,为什么这么一幅和《蒙娜丽莎》及《宫娥》并称为世界三大名画的画作会是如此待遇?伦勃朗彼时正因作出《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等画而声名显赫,寻他作画的人络绎不绝;但待这一幅画家倾注了前半生所有的画作交给甲方时,自卫队员们愤怒不已,他们认为简直找不出比这幅画更烂的肖像画了,同样付了相同的报酬(除了两位头目私下多交的那份),凭什么有的人处于画面中央,身上带光,有的人却在阴暗的角落里,甚至只露了一双眼睛?
  
 他们愤怒的原因在于,与《夜巡》展于博物馆相同展馆同一时期的肖像画,主要都是下面这幅样子。
                                          
 看看,这幅肖像画的多好,中间人物自然夺人眼球,但是边上扛旗的人物也不赖,每个人都仿佛在聚光灯下姿态威严,完成这样一副画对别人可能也不易,但对于伦勃朗来说肯定不难,只不过,伦勃朗要求的不止于此,1642年之前,他才华横溢,精力旺盛,琴瑟和鸣,而且已经相当富有,他想要的是一幅能够完全实践自己绘画理念的一幅画。
  
 由于这幅画与当时主流的肖像画相悖,甲方们非常愤怒,虽然贵为伦勃朗,但是自卫队员们依旧将他告上法庭。在当时的荷兰,独立战争还没有彻底结束,荷兰共和国的国旗要在1648年才能升起,但靠“海上马车夫”起家,1602年成立东印度公司,1609年成立证券交易所,彼时的荷兰人对于商业信誉也就是金钱极为看重,在这种大环境下,乙方伦勃朗难逃败诉的悲惨下场;
  
 同年,伦勃朗相识十年成婚八年的妻子萨斯基亚也因病辞世,事业爱情双重打击之下,虽然伦勃朗的绘画生涯仍将继续攀登高峰,但伦勃朗的普通人生至此一落千丈。
  
 因此,《夜巡》是伦勃朗人生的分水岭,为了实践理想的他因此改变了一生的轨迹。回过头来看这幅超越了时代的肖像画,画中的人物细节惊人,并且秉承了卡拉瓦乔的明暗对照技巧和北方画派刻画平民人物的细腻手法,队长班宁·科克上尉和副队长威廉·范鲁伊滕博奇少尉似乎即将迈出画外,枪手填装火药,鼓手正在奏曲,后排人物也是姿态不同却又错落有致,画中故事一目了然,原本二维的平面画也实现了超常的立体纵深感;
  
 更为重要的是,画中为时人诟病却为后人景仰的人物排列,不再是死板的一字排开,而是真实地展示了队员们参加庆典时的姿态模样,人物群体肖像画终于由以往的桎梏中跳了出来了。
                                          
 让我们看一下画面的具体细节。画中光源源自左侧,下图是上尉伸出的左手投影在少尉衣服上的阴影,一说自卫队的象征是鹰爪,而少尉身上穿着的衣服纹饰则绣有阿姆斯特丹城市章纹——狮子,这一细节安排暗示着自卫队守护城市的光荣使命。
                                          
 画中还有一个吸引众人眼球的是前方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出现在这引起了自卫队员们的极度不满,“这个女孩又不是自卫队员,这个位置为什么不能放我们的人?”关于这个小女孩的来历也众说纷纭,一说她和旁边匆忙走过的小男孩代表的是城市的老少妇孺,象征着自卫队保卫全城百姓的使命;二说是伦勃朗把自己的妻子画进了画中,这个说法也有一定道理,我们可以看伦勃朗为他夫人画的别的画作做个对比。
                                          
 下图便是伦勃朗为其夫人萨斯基亚所作多幅肖像照的一幅,眉眼间与小女孩颇为相似。
                                          
 还有画作中小女孩身上系着的鸡,狂吠的小狗,在如此巨幅的画作上完成如此般细致入微的描绘,无一不彰显着伦勃朗的绘画技巧和浓厚心血。据说画中身着黑色军衣披红色绶带的队长还成为了阿姆斯特丹的市长,当时却丝毫不解这幅旷世名画的风采,并令伦勃朗蒙上了奇耻大辱,自己却又另邀他人绘制了一幅原图1/36大小的复制品,人心真不可测啊。
  
 令人欣慰的是,不过在19世纪,伦勃朗就得到了时人的肯定,用梵高的话说,“他愿意折寿、吃干面包度日,以换取在伦勃朗面前久坐观赏的机会”,现在伦勃朗更是公认的荷兰史上最好的画家;而《夜巡》更是成为荷兰国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可以说整个博物馆的设计都是围绕这幅画而展开,《夜巡》也从来没有出国展出过,因为在拿破仑横扫欧洲的时候一度沦落国外,世界大战期间《夜巡》更是被专门运送至荷兰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一处秘密的地下防空基地保管。
  
 最后的最后,是围绕《夜巡》而建造的荷兰国立博物馆的外观,愿《夜巡》能一直安静的在那,等着世人们的瞻仰。

伦勃朗和他不朽的《夜巡》

4. 【大师与名画】半世浮华半生残:伦勃朗和他的《夜巡》

如果评选有史以来世界上100幅最有名的画作, 100个评选会有100个不同的结果。但是有几幅画, 在任何一个榜单里都会有一席之地。《夜巡》就是其中的一幅。
  
 《夜巡》(Night Watch, 1642)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大师伦勃朗的杰作,现收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
                                          
 伦勃朗·哈尔曼松·范·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是欧洲巴洛克的代表画家之一。他拥有堪称完美的技巧, 他的作品对光影的表现和充满戏剧性的构图就是对巴洛克最准确的解释。他被后人称作“大师中的大师”。
  
 这位大师的人生曲线也是异于常人,堪称诡异。
  
 一个人的奋斗, 一般都是从不名一文开始,发奋考取985,发家致富, 迎娶白富美, 完成伟大作品,走上人生巅峰, 流芳百世。
  
 伦大师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出道即巅峰,人生得意时最著名的作品却成了他断崖式坠落的罪魁祸首,导致他最终声名扫地, 不名一文,在穷困潦倒中结束了一生。这样奇葩的人生轨迹,也是只有大师才能画出来的。
  
 伦勃朗出生于1606年7月15日, 是富裕的磨坊主家庭的第八个孩子。他14岁上大学学习法律, 但很快改行画画。 20多岁时他已经成为阿姆斯特丹举足轻重的肖像画家。1634年,28岁的伦勃朗追求贵族少女莎斯姬亚成功, 两人举行了婚礼。
                                          
 这时的伦勃朗, 年纪轻轻却已名满天下。他的画室雇佣了50多名画家,连总督都是他的客户。伦勃朗买了豪宅,生活堪称奢侈,又喜好收集古董和珠宝。这时候的伦勃朗,五花马, 千金裘,人生得意须尽欢。
                                          
 他出名是有原因的。学画期间,他足不出户就从意大利留学归来的老师那里得到了巴洛克绘画鼻祖卡拉瓦乔的真传, 没多久他在光影对比和戏剧化的构图上面已然更胜一筹。在色彩上, 他的画法沿袭威尼斯画派和鲁本斯, 但他的作品中,光线融合得更加完美, 依然华丽却更自然,还多了几分沉稳。他尤其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可以说他每的一幅作品都是有灵魂的, 单单这一点就超越了威尼斯画派大师丁托列托和维罗内塞。
  
 在他画作里无处不在的,被称为“伦勃朗光”的人像照明方式到现在还在摄影中被广泛地应用。这种描绘方法用光线塑造形体,使画面层次丰富,非常富有戏剧性,是摄影摄像专业必修科目。
                                          
 伦勃朗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时代。彼时,荷兰海上马车夫的辉煌刚刚拉开序幕,而阿姆斯特丹则是世界上新的商贸中心。影响后世整个金融市场架构的“郁金香泡沫”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闻名遐迩得东印度公司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在远东开疆辟土。
  
 海上贸易使社会快速聚集了大量财富,艺术也从只为宗教和贵族服务, 逐渐深入到了平民阶层比较富足的人群生活当中。委托画家画肖像和群像在当时蔚然成风。照相技术还没有发明, 留一张集体合影是一件很拉风,但同时也是非常烧钱的事情。那时候的群像, 基本就是你中学毕业集体照的画风:大家排排坐,校长、政教处主任、班主任坐中间, 然后,“茄-耶耶耶-子“ —— 咔嚓!每个人都笑容可掬, 不仔细看根本分不出是哪个班、哪一年、哪个学校、哪个城市的, 但是每个人都要露个脸。
                                          
 《夜巡》就是阿姆斯特丹城民兵自卫队的集体肖像画,是18个队员集资1600荷兰金币委托伦勃朗画的排排坐。
  
 在1642年,伦大师接了这个订单, 他信心满满地出手了!结果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
  
 他构思的场景是这样的:某一天,城管队员们忽然接到了朝阳群众还不是海淀网友报案, 可能是城乡结合部一个小混混抢了邻居姑娘心爱的大花猫。警报收到!队员们冲进军火库, 有人在装填火药, 有人已经要开枪了!(这个兄弟有点急性子, 大概率是猪队友)。还有举着长矛、大刀、红缨枪的。 请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哈!
                                          
 画面描述的其实是白天而不是晚上, 只是这个放置军火的地方光线比较阴暗。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画作曾多年悬挂在一个壁炉上方, 画作蒙上了黑灰, 看上去像是夜景。
  
 画面上,标志性的伦勃朗光斜上方瀑布一样照下来, 落在队员们身上。画面前景的带头大哥目光坚毅,高光区和背景有着强烈的对比。 细节上, 半透明的丝绸花边, 金属的盔甲, 精美的配饰都被描绘得触手可及。
                                          
 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每一粒尘埃里, 画面里的每一个人都一触即发。 那个小混混儿正在某个角落瑟瑟发抖, 大花猫和姑娘马上就要得救了!
  
 伦大师画完以后十分满意, 感觉自己创作了一幅即将流芳百世的杰作!
  
 然而, 画一揭幕, 城管队员们就疯掉了 :说好的排排坐吃果果呢?!
  
 “我被那个兄弟的袖子挡住了!”
  
 “我脸上怎么好像打了马赛克!”
  
 “18个人交钱, 怎么画了30多个人?麻烦把我换成免费的……”
  
 “那个小女孩是谁家的?要不要查一下户口先送回家去……"
  
 “拜托把我画得高大威猛一点!这么猥琐, 我要求三倍赔偿……”
  
 ……
                                          
 但伦大师坚信这是一幅杰作,即使被告上了法庭也拒绝修改。
  
 《夜巡》事件让他声誉受损, 订单锐减。同一年, 身体本来不好的白富美妻子莎斯姬亚去世了, 芳年还不到三十。失去妻子后,伦勃朗和照顾他的孩子的女仆云尔茨住到了一起,还生了一个女儿。这被视为丑闻, 曾经的大师沦为了世人的笑柄, 他干脆一个订单也收不到了。悲催的是, 这位云尔茨性格古怪。 他们两个不久就分手了,伦勃朗又遇到了小他20岁的真爱韩德瑞克。妒火中烧的云尔茨把伦勃朗告上了法庭,向他索要巨额赡养费和青春损失费。她居然胜诉了。
                                          
 50岁出头的伦勃朗山穷水尽,1657年,他为了偿还债务不得已卖掉了房子和很多画作,连家具都贱卖了。千金散尽不复来。好在他还有韩德瑞克。他们和孩子们搬入一所窄小的住宅中,开始了新的生活。 伦勃朗的画风也开始转变了,他开始绘制历史、风景和神话题材的作品。他依然坚持画自画像。 他一生总共中画了140多幅自画像。
  
 对比年轻时候衣着华丽、挥斥方遒,这时候的自画像里是一个落寞的老人。 他关掉所有的滤镜和美颜, 毫不掩饰脸上的皱纹和岁月的沧桑。
                                          
 又过了两年, 伦勃朗的作品在海外开始有了声誉,在荷兰国内也重新引起了重视。然而命运还没有放过他。1663年, 不到30岁的韩德瑞克逝世了。1668年,大师的爱子泰塔斯也离他而去。
  
 经受了这些打击,1669年10月4日,六十三岁的伦勃朗潦倒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荷兰。这位大画家被葬在阿姆斯特丹西教堂的一个公墓里,甚至没有自己的墓碑。
                                          
 伦勃朗的代表作除了《夜巡》, 还有《月亮与狩猎女神》、《犹太新娘》及《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等。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多幅素描。他生命中重要的人都在他的画中出现过。
                                          
 转折了大师人生的这幅《夜巡》, 虽然历经了被争议、被裁剪、被水浸、被挂在壁炉上面烟熏的磨难, 最终被供入了人类美术史的圣殿, 并且是其中最璀璨的瑰宝之一。
  
 2021年12月

5. 从伦勃朗的名画说起

  在今天看来该由政府解决的事情,曾经都是由行会负责的。那么,总该有些事情是必须由政府承担吧,比如警察和军队?
  
 现在先请你小小地跳脱出来,看看你家墙壁上的装饰画都是什么主题的。
  
 “得到”用户的家里,应该很少会有“家和万事兴”、“十大元帅骑小马”这样的装饰画吧。我认真观察过装饰画的市场,发现即便是选购西洋绘画,中国人偏爱的也会是中国风的主题,也就是花鸟和风景。而在欧洲的装饰画市场上,有过统计,销量最大的是一幅绿色调、有一点现代风格的无名女士肖像。中国人除了自己的艺术照和结婚照之外,不喜欢在房间里张挂肖像画。
  
 虽然存在这些差异,但是,人人都喜欢自己的“艺术照”,这倒是普世公理。
  
 欧洲绘画在“形似”方面远胜中国画。尤其在透视法发明之后,肖像画很有艺术照的效果。贵族家庭炫耀家谱,在恢弘的宅邸里悬挂各位祖先的肖像就成为一以贯之的传统。平民社会自然总有模仿上流社会的冲动,一旦自己有了钱,便也喜欢找画家定制自己的肖像。油画一般按照尺寸收费,好的画家价格不菲,于是精明的消费者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集资画群像。伦勃朗的名作《夜巡》就属于这样的集资作品。
  
 在伦勃朗晚年的群像作品里,最著名的是一幅《布商行会的理事们》。
  
 画面上一共有6个人,如果你在手机屏幕上看这幅画,很容易对他们一视同仁。但福尔摩斯会一眼看出,左起第四个人有点特殊,隐在后排,没戴帽子,而其余5个人都在前排,戴着同样形制的黑色宽檐帽。如果你把第四个人的头部放大来看,就会看到他其实也戴着帽子,但那是一顶很小的、没有帽檐的黑色帽子,这在当时是随从或助手的标配。
  
  
 前排的5个人身份相同,都是阿姆斯特丹的布商,同时也是布商行会的理事。理事是由选举产生的,任期一年,他们要对纺织工人送来的布料做样品抽查,每周三次。如果质量合格,他们就会在布料上压上铅印,铅印正面是城市标志,背面是行会标志,这就是商标的雏形。布料的品质一共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的布料压4个铅印,第四等的布料只压一个铅印,这就是早期的星级评定系统。
  
 伦勃朗这幅群像画好之后,就挂在布商行会的会馆里边。
  
 很多城市的大型会馆,最后都变成了市政厅。
  
 我们再来比照上周谈到的电影《叶问》,洪金宝扮演的角色实质上就是武馆行会的理事长,另外几个武馆的馆长都是行会理事。他们考察叶问的武艺,然后授予他开设武馆的资格,这就相当于布商行会给优质布匹压上铅印,让消费者知道叶问的武艺是经过同行评定的,大家不必担心上当受骗。如果叶问在和英国拳手的比赛当中不幸受伤,甚至死亡,那么行会就有义务来照顾他的妻儿。如果没有这份保障,英雄就很可能既流血又流泪了。洪金宝扮演的行会理事长死在擂台,他的妻子和那么多年幼的子女今后由谁抚养,这是电影不曾解答的问题。
  
 话说回来,在17世纪的荷兰,伦勃朗是最能赚钱的画家之一。但从大环境来看,荷兰画家的收入不如意大利画家。这倒不都是水平问题,而是因为意大利画家的主顾尽是教皇和王公贵族,而在荷兰,即便是伦勃朗这种顶尖画家,接到的订单也都是来自市民阶级。伦勃朗最著名的作品《夜巡》也不例外,是自卫队集资让他画的,而所谓自卫队,虽然荷枪实弹维护治安,其实也只是一种行会性质的民间组织

从伦勃朗的名画说起

6. 伦勃朗在破产后,绘画风格出现了怎样的转变?

遇到了这样的不幸,画家的心灵逐渐转向了大自然深处的平静和宁谧,在3年中他只画风景画,画阿姆斯特丹郊外的风景。伦勃朗自从《夜巡》受挫后,逐渐变得冷静起来,富于变化的创作方式开始表现出老练辛辣的味道。

7. 使伦勃朗一夜之间闻名于画坛的作品是什么?

24岁时,伦勃朗的成就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了,于是他便定居在阿姆斯特丹潜心作画。不久,他的名为《杜普教授的解剖课》的巨幅集体肖像画使他一夜之间闻名于画坛。这种带风俗性的集体肖像画是时代的需要,在照相术未问世以前,资产阶级都喜欢悬挂这种画。
名誉与金钱在他并不需要的时候向他伸开了臂膀。达官贵人,私家公会,应声而至,订单洽谈滚滚而来,天才的伦勃朗迎来了他人生和创作的灿烂辉煌的黄金时代。

使伦勃朗一夜之间闻名于画坛的作品是什么?

8. 伦勃朗的画为何会无人问津?

《夜巡》是画家生活由富裕转向贫困转折的作品。伦勃朗因为把艺术、名誉和自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而不愿迎合资产阶级和小市民那种平庸的艺术趣味而降低作品的艺术性,不愿放弃自己的美学观点和表现手法,因而得罪了那些没有丝毫艺术欣赏力的订画者,在生活上很快沦为贫民,而且从此不再收到他们的订单了。也正因此,伦勃朗不再为社会上层所重视,他的画无人问津,日益潦倒。这幅画后来因为不断地受到烟熏和后涂上的多层亮油而变成褐色,被误认为是夜间,故称“夜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