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日本的汽车战世界的多少

2024-05-13

1. 德国和日本的汽车战世界的多少

汽车生产量:5,645,581辆


虽然德国的汽车生产量仅排名第四,但他们却是世界十大汽车强国https://mip.phb123.com/hangye/qiche/30094.html之一,同时他们的汽车工业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创新的,德国品牌设计的车几乎拿遍了所有汽车大奖,其中大众甲壳虫和保时捷911还获得过世纪之车。【摘要】
德国和日本的汽车战世界的多少【提问】
汽车生产量:5,645,581辆


虽然德国的汽车生产量仅排名第四,但他们却是世界十大汽车强国https://mip.phb123.com/hangye/qiche/30094.html之一,同时他们的汽车工业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创新的,德国品牌设计的车几乎拿遍了所有汽车大奖,其中大众甲壳虫和保时捷911还获得过世纪之车。【回答】
汽车生产量:9,693,746辆


日本的汽车工业一直是处于世界前三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日本汽车工业迅速增长的一段时间,当时他们面向全球出口。【回答】

德国和日本的汽车战世界的多少

2. 日本和德国哪个的汽车工业更强?

日本和德国的汽车到底谁更强

3. 德国日本制造跌落神坛中国将成下个汽车强国是真的吗?

汽车制造要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连最强劲的老牌汽车工业大国德国和日本都卷入“造假门”,相继走下神坛。神话虽然破灭,但还不至于撼动德日车企的江湖地位,其在传统燃油车的技术、质量、管理以及品牌等方面仍然处于一流水平。近几年,丰田、大众等国际车企巨头在全球车企销量冠军宝座轮流坐庄,实力可见一斑。

中国连续8年成为全球新车产销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但距离汽车强国尚有一段距离,至今尚未出现一家像丰田、大众这样年销量上千万辆的国际车企巨头。目前,自主车企正借助国内市场规模优势拾阶而上,不断提升技术和质量,并加快朝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等方面努力,寄望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德日制造走下神坛2015年9月,德国大众爆发震惊业界的汽车尾气造假丑闻。美国监管部门指认大众汽车销售的部分汽车存在尾气排放“造假”, 大众汽车在部分车型柴油车安装了“失效保护器”,应对尾气排放检测。大众当时承认涉嫌搭载“失效保护器”的柴油车达到1100万辆,大众集团时任CEO马丁·文德恩为此向消费者致歉并迅速引咎辞职。但是,这挽不回德国制造神话破灭的后果。大众汽车也为自己的造假付出惨重的代价,其中在美国面临180亿美元的罚款总额。至今,德国大众造假门的余波未了。
不仅德国制造,日本制造业近年来也不太平。近日,日本第三大钢铁生产企业、“百年老店” 神户制钢集团(下称“神钢”)造假风波愈演愈烈。神钢董事长兼社长川崎博10月12日公开面向公众致歉,承认篡改铝制品强度、尺寸数据。目前,这一造假丑闻在发酵中。根据央视网最新消息,神钢20日又承认,集团下属的多家子公司、一线工厂都存在篡改、瞒报、捏造质检数据的情况。神钢当天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发表公报,承认子公司“神户制钢铜管公司”篡改了一种拥有JIS,也就是“日本工业标准”标识的无缝铜管的检测证明书数据。日本品质保证机构已就此展开调查并在20日指出,“神户制钢铜管公司”在去年9月前发货的产品中“可能存在不满足JIS”的产品。一旦确认,相关产品将可能被取消JIS认证。

随着调查的展开,目前已确认神钢存在篡改数据问题的产品达十多种,大约500家企业受牵连。汽车行业已有丰田、斯巴鲁、马自达、本田、日产等企业承认使用了神钢金属强度数据造假的材料。日本三菱汽车目前正在自查中。
受影响最大的是丰田汽车公司,旗下的雷克萨斯品牌从最入门的CT车型直到LS旗舰车型基本都被确定使用了神钢问题材料,此外,丰田品牌旗下的普锐斯、皇冠等车型也被卷入其中。
记者10月23日从丰田中国独家获悉的最新消息是,丰田汽车公司针对神制10月8日公布的涉嫌篡改数据的“铝板”对车辆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经确认,对象铝板(包括通过供应商购入的材料)使用于部分车辆的发动机舱盖、背门等位置。
针对该铝板,丰田根据神钢提供的最近3年保存的数据,以偏离丰田规格最大的数值为基准,对铝板的强度和耐久性进行了验证。最终确认在车辆的安全性及耐久性方面,均可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丰田标准的要求。
不过,丰田方面也指出,由于此次问题涉及多种材料,所以目前还无法全部判明。现在,丰田正在加紧确认铜管、钢线等“铝板以外的材料”对于车辆的影响,举全公司之力,继续推进安全性影响的调查工作。
日产中国方面也表示,经评估证实,日产生产的车辆上所使用的,包含发动机罩、车门、钢丝、特种钢,以及零件,这些由神钢生产的产品是安全的,不会对车辆和行人安全防护产生问题;此外,日产汽车在中国的各个合资工厂未使用神钢产品。
令中国消费者欣慰的是,日系多家车企所披露被神钢造假材料波及的车型皆在中国境外生产。丰田(中国)日前表示,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在中国本土生产的汽车未受波及。马自达(中国)称,经初步调查显示,该事件对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在中国的国产车型没有影响。广汽三菱也表示,该企业并未使用神钢所制产品。
目前,虽然这起神钢造假丑闻带来的冲击波究竟有多大尚无法定夺,但其对日本制造在声誉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前的高田问题气囊以及三菱汽车油耗造假等事件,合力造成日本制造神话崩塌。至今,高田问题气囊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依然在发酵,诸多车企因高田气囊继续在召回相关汽车,全球多家汽车制造商正陆续召回逾一亿个有缺陷的安全气囊,包括本田、丰田等多家汽车公司皆受其拖累。三菱汽车在油耗造假之后陷入财务危机,日产汽车出手相助,成为前者最大股东。不过,日产汽车近日自身也惹上麻烦,其在成车出厂检验环节中,大量使用无资质人员敷衍出厂检验手续。日产在本月6日宣布召回已售38款车型共约116万辆汽车。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日本一些制造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而铤而走险,出现舞弊行为,给该国精密制造业的声誉蒙上了一层阴影。
自主车企与国际巨头仍存差距
起步比德国、日本晚的中国汽车工业,正借力国内广阔的市场,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及精准地抓住国内消费者需求,加速追赶传统汽车制造大国的水平。自2014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逐渐摆脱低迷,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中国汽车在2016年产销分别为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同比增长14.46%和13.65%,其中乘用车产销2442.07万辆和2437.69万辆,同比增长15.50%和14.93%。中国品牌乘用车在去年销量首次超过千万辆,共销售1052.86万辆,同比增长20.5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1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而德系、日系在中国车市销量位居中国品牌之后排名第二、第三,分别销售451.03万辆和379.15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8.50%和15.55%。

中国的车市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德国和日本。据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和日本全国轻型汽车协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16年日本国内市场新车销售量为497.026万辆,是自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灾难后首次跌破500万辆。据德国交通部数据,德国2016年总共销售汽车335.16万辆,同比增长4.5%,是欧洲汽车销量最高的国家。虽然德国品牌和日本品牌分别在各自的本土市场上销量占绝对的优势,但中国品牌在中国车市上也同样占有地缘优势,而且中国车市的销量远远高于德国和日本的市场销量。
中国在汽车制造规模和销量规模上早已超过德国和日本。尤其在国内SUV领域,自主品牌越来越自信,长安、长城、吉利、传祺、荣威等自主品牌快速崛起。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9月,自主品牌SUV新车销量为57万辆,在国内SUV领域占市场份额达到58.6%,而日系品牌和德系品牌的SUV销量远落后于自主,分别为15.47万辆和9.86万辆。
借助销量形势一片大好,吉利、长城、传祺、东风等自主车企发起品牌向上的攻势。虽然自主品牌进步飞快,但整体实力上与国际车企尚有差距。例如,广汽集团近年来在自主研发上投入了逾百亿元,旗下广汽传祺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自主品牌之一。然而,广汽传祺在今年的一纸公告,暴露了其在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上仍然存在受制于他人的弱项。广汽传祺在公告中称,由于SUV车型GS8变速箱供应能力不足,广汽传祺不得不将今年5~9月传祺GS8的产量调低至约7000辆/月,由此部分消费者订单可能出现交付周期延迟的情况。广汽传祺会继续与变速箱供应商积极沟通,尽最大努力提升变速箱的供应量和GS8的产量,预计10月起将恢复正常配套供应。
传祺的变速箱供应商正是丰田参股的日本爱信公司。核心零部件受制于国际供应商,传祺并非个案,表面上看,很多国产车越来越风光,但风光背后,其实不少车企在核心零部件上还是依赖国际供应链,三菱发动机、爱信变速箱,以及博世ESP等这些日本制造和德国制造的产品依然密集出现在自主品牌新车的身上。
寄望新能源车弯道超车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新技术、新材料、新产业不断涌现。为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权,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美国发布了《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我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皆以技术变革为核心动力,建设和巩固制造强国。未来竞争中,全球制造业格局或将发生重大转变。
世界银行报告发布的2016年全球各个国家GDP数据显示,去年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达74万亿美元,其中,总量排名第一的美国占比24.32%;排名第二为中国,总量占比14.84%;排第三、第四的分别是日本、德国,各占比5.91%、4.54%。

中国制造业快速崛起,正加快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步伐。中国近年来密集出台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措施,寄望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目前,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前十由清一色的自主车企包揽。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在2015年~2016年还蝉联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冠军。比亚迪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去年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谈到,比亚迪先行一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储备,甚至有些技术在全球领先,未来不畏惧与大众、宝马、奔驰等传统车企巨头在新能源领域展开较量。
当前,荷兰、挪威及英国等欧洲国家已纷纷公布了停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汽车的时间表,中国也已经开始研究禁售传统燃油汽车的时间表。此外,随着中国双积分等政策落地,也倒逼车企电动化提速,跨国车企和自主车企纷纷加快电动车的发展步伐。近日,长安汽车宣布将从2025年起全面停售传统燃油汽车,并投资超过1000亿元促进其新能源战略发展,成为国内首家明确禁售传统燃油车时间点的车企。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等汽车集团在自主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等技术的研究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近日公开谈到,至2035年,我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必将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我国在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也不断进步,比亚迪、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在规模和技术上加速赶超日韩巨头。目前,宁德时代已成为宝马、现代等多家跨国车企巨头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此外,国内企业以及资本加快收购国际零部件企业,为提升中国汽车制造竞争力而铺路。今年6月,高田申请破产之后,中国电子供应商宁波均胜旗下的子公司KSS欲以15.88亿美元收购高田,欲整合高田在汽车安全系统的技术和资源,提升宁波均胜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地位。在今年8月,国内金沙江资本收购日产旗下全部电池业务及相关资产,并迅速于10月15日镇江新区总投资125亿元建立尼桑电池中国总部及生产基地。
除了在核心零部件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吉利、传祺、比亚迪等自主车企还不断整合国际人才资源来提升工业设计等方面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力。
10月18日,在广交会期间举行的2017中国制造之美颁奖盛典上,4309件参赛作品中最终有53件获得“中国制造之美”相关奖项,其中包括汽车产品。作为这次中国制造的评选活动评委,国际级工业设计大师路易吉·克拉尼谈到,他看好中国制造的发展前景,例如中国在高铁等交通工具上快速发展,在数量规模上已超过德国,在品质等方面逐渐接近德国的水平,甚至在某方面已赶超。未来,中国制造通过在工业设计等方面不断发力,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升到与德国制造同样的地位。
由技术变革主导的新能源和无人驾驶时代即将来临,面对逾百年的汽车工业正处于巨大的变革期,国内自主车企纷纷表现出格外积极以及对未来充满憧憬。崔东树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车企应该可以弯道超车,但只是在局部领域上弯道超车,例如微型电动车市场,而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强大技术积累的产品上暂时很难弯道超车,尚需要不懈努力。

德国日本制造跌落神坛中国将成下个汽车强国是真的吗?

4. 日本和德国哪个的汽车工业更强?

德国。\x0d\x0a如果说工业实力的话、起步最早的是英国。看它之前的海上舰艇规模就知道了。德国通过模仿英国起步(英国还专门出台过法案禁止德国产品)、但现在可以说是全面超越英国。美国是通过模仿英、德起步(曾经的美国产品和廉价、垃圾挂钩)、美国在产能上超越英、德、但在一些领域却不及英、德(比如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动机等)。日本是通过模仿英、德、美起步(日本的新干线就是学的德国)、日本在产能上不及英、德、美。但在电子、和精密加工方面比英、德、美都要好(日本工业结构有断层、整合能力较差、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日本可以造出世界上最好的雷达零部件、但却要从美国进口雷达)。\x0d\x0a日本的生产原料是100%依赖进口的、“资源”在日本眼里一直都是“稀缺”的东西。所以、日本的产品有一个特点、就是精密、但却又“省料”。\x0d\x0a需要注意的是、精密以及省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精密是高大上的。但省料则要看是什么东西了、有些东西的料是不能省的。\x0d\x0a德国是上述几个国家里、工业水平最高的。上述几个国家做的产品都叫商品、而德国的一些产品、可以说是艺术品。日本的虽然精密、但还称不上是艺术。\x0d\x0a因为你总不能买了一东西、然后把它拆开、取出其中一颗日本生产的螺丝、然后说“哦天呐、这颗螺丝做的真棒”。\x0d\x0a把几个工业实力较强的国家给你列出来。\x0d\x0a1:德国(工业之花。我的东西无可取代)\x0d\x0a2:英国(我最专业。没有我的发动机美国的战斗机都是“shi”)\x0d\x0a3:美国(我最会卖。垃圾不要紧、我能把它“变”成高大上)\x0d\x0a4:日本(我最会抠。看我这个螺丝做的多好、我还能更好、还能更好、还能更好……)\x0d\x0a5:中国(我最能造。钢产量全球50%)

5. 日本的汽车工业起源于什么时候?

日本人以野心创新汽车

 

1920年,日本成立东洋汽车工业公司

1933年,丰田自动织布机成立汽车部,后独立为丰田汽车公司

1933年,日产前身塞米股份公司成立

1936年,日本三菱公司开始生产汽车

1937年,五十铃汽车公司成立

1948年,本田公司成立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的三次机遇:朝鲜战争,国内需求,石油危机

1958年,日本首次向美国出口;1970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1980年日本汽车年产量首次超过美国

5大汽车集团:丰田,本田,日产,三菱,马自达

日本的汽车工业起源于什么时候?

6. 德国和日本的造车技术,哪个更强大更靠谱?

  德系车最先开始家族化,日系车并没有很严格的遵守这一规则
  在汽车界,家族化设计让人“又爱又恨”。家族化设计提高了品牌产品的辨识度,让人容易区分。一些豪华汽车的家族化设计,更秉持“高贵”血统的一种象征。
  但过度的家族化设计也容易带来审美疲劳,而且家族化设计中的缺点,也会因此而不断延续下去。
  


  大众、奥迪等德系车,是最早开始家族化设计的。统一的品牌风格,让品牌辨识度和形象力大增。许多车型的大卖,和家族脸谱的延续也有关系。
  比如大众朗逸因家族化外观特征明显,酷似帕萨特,似乎更能给车主带来面子感,成为朗逸热销的原因之一。
  奔驰C级采用了和S级极其相似的设计,并因此被称为“小S”。这让奔驰C级比其他竞品的“档次”、“格调”似乎要高一些,对增加市场吸引力起到不小的作用。
  


  家族化设计,也带来了平台化技术,模具、设计等都不需要大刀阔斧的独立打造,就能完成。这无疑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产品周期。
  不过家族化设计也并非没有缺点。比如造成了同质化严重,设计新意缺失的情况。
  


  日系汽车也有跟进家族化设计的品牌,但并没有德系车那么普遍。比如丰田、本田等,实际上在各个级别的产品线上,依然能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另外,日系车还会根据不同国家/地区消费者的审美习惯而改造车型。比如中国版凯美瑞以稳重、中庸的设计为主,美国版则以硬朗、运动为主。
  通过改造前格栅、前保险杠以及前大灯这样“易感”的零件,让人们感受到车企的“本土化策略”,这已成为日系车尤其是丰田在面对不同地区客户的审美观时最为常用的手段。
  动力取向不同:德系车偏好涡轮增压,日系车以节油为目标
  德系车很早就布局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动力上比较追求较好的动力输出。
  究其原因,除了为迎合消费者对强劲动力的需求外,还与欧盟政策有一定关系。欧盟对车辆的碳排放量要求很严格,所以只能采用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而不是自然吸气。
  德系车偏好涡轮增压,给车主带去了“开着更爽”的体验,不过也随之带来了更容易烧机油的通病。
  


  日系车在涡轮技术方面一直没有非常积极的跟进,但在燃油优化方面持续改进,同时发力混合动力。虽然现在日系车也在妥协涡轮增压,但比如马自达、丰田等都有自己清晰的策略。日系车普遍给人的印象是燃油经济性很高,所以在A级车市场,日系车的竞争力一直颇强。日系车追求燃油优化的做法,或许与日本本身国土面积小,一直有强烈的“能源危机意识”有关。
  科技感:日系车智能化稍显落后
  德系车在科技感方面比较突出,比如奔驰、奥迪等。许多中高端车型上,都通过汽车外观、内饰以及科技配置三大环节来增强汽车的“科技感”。
  比如奔驰S级,在安全、科技、智能方面一直都是豪华车标杆。这正反应了汽车工业中,科技感,正成为中高端汽车的主打卖点。
  


  日系车的车机系统,智能化发展略显落后,丰田、本田、日产等现售大多数车型的车机系统都还是很普通的功能,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也显得比较保守。
  对追求炫酷、刺激、新奇的年轻人而言,日系车的这一做法似乎并不讨喜。“德系车追求科技,日系车追求稳定”,这一高度概括的说法,反应了两者在汽车工业方面的不同风格和路线。

7. 日本汽车的发展史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史日本汽车制造业始于吉田真太郎,1904年他成立日本第一家汽车厂东京汽车制造厂(现五十铃汽车公司),3年后制造出第一台日本国产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至今,日本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一百多个年头。二战以前是日本汽车工业的萌芽期。这一时期日本人开始制造汽车,政府也开始意识到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并出台政策进行扶持。1936年,汽车制造行业法正式在日本国内开始实施,日本汽车真正国产化的序幕由此拉开。二战后的20年(1945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日本现代汽车工业的基础阶段。日本经济在经历了二战的毁灭和战后十年的复苏之后,在1955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汽车产业也在这一段时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务车比例稍有下降,出租车加快发展,私人用车开始起步。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高速发展。1967年日本超过德国而成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国内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百万辆。1970年,日本国内汽车销量达到238万辆,千人平均保有量达到170辆。比1950年增加了将近60倍。在这段时间,普通劳动者成为汽车的主流买主,汽车不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而成为了代步工具。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重创了欧美车商,但是却让推崇小排量车的日本车企从中受益,1976年,日本汽车出口达到250万辆之多,首次超过国内销量。有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后,虽然日本经济走向成熟,经济增长率下降,但汽车产业继续保持近15%的高增长率。而日本汽车产业的这一“黄金时期”基本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此后,日本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也开始减缓,但出口依然强势,推动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日本汽车工业产能旺盛日本汽车工业的现状可以简单概括为:产能旺盛、国内汽车市场接近饱和、出口优势明显、国内市场寡头竞争。

日本汽车的发展史

8. 德国和日本的造车技术,哪个更靠谱?

德国发明了汽车,日本则把汽车卖到了全球各地,德国和日本的造车工艺都以严谨著称。斩获冠军的被称为日耳曼战车,说的就是德国人对瑕疵特别严谨,而且其品牌领先于世界,处于行业领导状态,说德系品牌啊,像宝马奔驰呀,它们的装配都是有严格标准的,开起来很省心。日本车则在小精尖方面一向很严谨,日本拥有丰田、本田,日产,这都是日本的知名品牌,日本车,皮试,省油,维修成本低。但是它的工艺水平相比还比德国差一个阶段。德国车在欧洲销路比较好,在中国销量也比较好,但是销路略差于日本车。日系车,车身轻省油,好操控,而且耐用性比较好,在中国受到大众的欢迎,而价位相对来说也比较便宜,亲民,不像德系车都比较贵,现在来说,日本车更比德国车更容易让大众接受。但是从总体来说,德国车,皮试,技术领先,口碑好!日本车省油,维修成本低,这都是日本车的优势,所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各位有什么自己的要求。按着自己的标准进行选择,这才是最适合大家的,在每个人的选择标准不一样,所以说需要大家按自己要求去选择,希望大家能找到一辆适合自己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