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忠人的主要成就

2024-05-17

1. 孙忠人的主要成就

1998年,孙忠人同志作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省卫生系统跨世纪优秀拔尖人才,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成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最年轻的业务副院长,主抓医疗、科研工作,2004年3月他又先后被推举到院长、校长助理的岗位上。孙忠人教授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同年留校任教。1994年获得针灸临床医学博士学位,1998年12月,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同年获得教授职称并担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暨附属二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2004年起担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暨附属二院院长。孙忠人教授临床专长于中医针灸科、神经内科,在痛症、神经损伤的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造诣,擅长延髓麻痹、痴呆、帕金森病、中风等疑难病症的诊疗。临床医疗实践工作中,他立足中医经典,注意吸收老专家经验,结合现代医学,从基础研究入手,探求治病机理,倾心探索中医针药治病规律及特点,倡导中西医结合,总结出一系列中医针药治疗脑脊髓神经病经验,形成了“针药结合,辨证处方,少穴快刺”的临证特色,并通过全面系统的临床和基础两方面研究,确定了不同神经损伤病人的针刺选穴、刺法方案,其疗法具有起效快、疗效好、远期疗效满意等优点。

孙忠人的主要成就

2. 孙诚谊的学术成就

近年来,勇于探索,积极进行高精尖的科研和医疗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作为第一获奖人,获恩德思医学科学进步奖一等奖(2009年)、恩德思医学科学进步奖一等奖(2012年全国唯一获奖人)、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贵州省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一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已在省级以上医药卫生刊物上发表论文发表学术论文171篇(50篇为国家核心期刊)。在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做主席或主持33次、专题演讲或大会发言96次,参编《胰腺外科手术学》、《胰腺外科》、教育部《(外科学)本科生教材》、卫生部《内镜微创学》等8部学术专著。其中《(外科学)本科生教材》作为第一位省内医学教授参加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统编教材的编写。从事内镜工作的杰出贡献:孙诚谊教授作为贵州省重点学科--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有许多工作填补了我省空白,学科的技术水平居于全省的领先位置。从临床上常见的胆囊炎、胆结石,到复杂的肝、胆、胰腺恶性肿瘤,从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到术后的综合治疗、治疗的效果和预后,均已接近或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尤其对于肝癌、胰腺癌及肝门部胆管癌,近年的手术切除率,术后五年的生存率均有了明显的提高,已有多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健康生活十年以上的病人。在孙诚谊教授的主持下,完成的贵州省首例肝移植、人工血管移植胰腺癌根治术及侵犯肝动脉的高位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手术,肝癌碘125组织间放疗及胰腺癌碘125组织间放疗,腹腔镜肝癌根治性切除术,肝癌冷极射频消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电子胆道镜激光碎石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电子胆道镜激光碎石治疗等,以及全国首例晚期肝癌八刀头氩氦刀超导治疗,腹腔镜脾切除术加胆囊切除术和进行的大量的腹腔镜胆道手术,效果满意,大大地提高了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均体现了学科的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孙诚谊教授带领全科医务人员,不断进取,使学科建设不断发展,已经培养出了一只省内领先、在国内有很大影响的普外科和肝胆外科学术、业务团队,造就了一批专业人才。为广大人民的健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所在的贵阳医学院肝胆外科,已成为贵州省这一领域的临床和科研中心,在国内有很大影响。由于成绩突出,中央电视台西部博士栏目,以及贵州电视台黔中英才栏目对他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在省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2006年,他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2年10月国务院为了表彰他在发展我国卫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特受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3. 孙润仓的学术成就

曾主讲过分析化学、 木材化学等本科生课程。在《高等研究通讯》等刊物上发表有关教学改革论文5篇80年代,主要从事于林产品加工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了一项陕西省科委重点项目和一项省教委科研项目。他主持完成的从甜菜渣中提取果胶新工艺研究获得了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原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他主持完成的“喷施微量元素对降低板栗空苞率的研究 课题获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铝盐沉淀法在果胶生产中的应用论文获得了陕西省化学会优秀论文奖。在《中国食品科学》、《陕西农业科学》、《西北林学院学报》等国内刊物发表论文82篇。

孙润仓的学术成就

4. 孙国祥的主要学术成就

1、2004年提出“色谱指纹图谱指数F和色谱指纹图谱相对指数Fr”理论,根据指纹信号强度、信号均化程度、分离程度三方面综合评价不同种药材或制剂指纹图谱。2、2005年提出“色谱指纹图谱信息量指数I和色谱指纹图谱相对信息量指数Ir”理论,根据指纹信号强度大小和指纹信息量大小综合评价不同种药材或制剂指纹图谱。3、2006年提出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潜信息特征判据方法,用37个参数揭示中药指纹图谱的潜信息特征,收到良好效果。4、2006年全面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宏观定量评价理论和方法,提出指纹图谱宏观含量相似度R%、投影含量相似度C%、含量相似度Q%、定量相似度P%和指纹图谱平均质量分数M%。指出我国广泛使用的相似度法(夹角余弦法)只具备定性描述各指纹成分分布比例的作用,无定量评价功能。夹角余弦相似度合格只完成中药指纹图谱评价的一半,更重要的是保证宏观定量相似度的合格。5、2006年提出了比率相似度;提出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法是利用指纹图谱技术控制中药质量的最佳方法(可实现对所有指纹成分的变动监控);提出定性定量评价功能兼备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乘方相似度评价法,论文发表在日本Anal.Sci.,2007年第5期。6、2006年提出中药统一化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和统一化色谱指纹图谱相对统一化理论。发展了用23个参数描述统一化色谱指纹图谱的相对统一化特征。7、2006年提出中药指纹图谱学学科体系及其架构、中药指纹图谱信息学、中药生物指纹图谱学等,把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从一门实用技术提升到一个学科体系角度来研究。8、开发出“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超信息特征数字化评价系统”软件,提供峰参数13个,信息化特征参数42个,定性相似度15个、定量相似度17个,相对统一化特征参数23个,总计110多参数,能给出分解相似度。可分别解析各指纹峰对定性定量相似度的贡献,可实现中药长期稳定性的指纹图谱宏观定量检测评价,是全面解析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的多功能软件。9、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药指纹图谱在线专家系统研究,90612002〗研究,正进行中药HPLC,中药GC,中药HPCE,中药TLC,中药DNA,中药X-ray,中药GAP等八个在线专家系统的研究。相关论文发表在Anal.Sci.,2003,19,1395,药学学报39(11)、41(9)、42(1),色谱22(3)、24(2)、25(1)以及中南药学、分析化学和中成药的近年期刊。10.初步建立了标准化中药色谱指纹图谱实验室,实验室拥有的仪器设备条件如下:序号 实验设备名称 价格(¥)1 美国Agilent 1100 HPLC Series (Auto sample,四元泵,DAD) 30万2 美国Agilent 1100 HPLC Series (Auto sample, 四元泵, VW-UV检测器) 24万3 美国Agilent 1100 HPLC Series(手动进样,单泵,VW-UV检测器) 12万3 美国Agilent 6890 N气相色谱仪(自动进样、TCD和FID检测器) 24万4 美国SofTA公司Model-200ELSD蒸发光散射检测器(VW-UV检测器) 11万5 大连江申LC-05系列二元高压梯度高效液相色谱仪(VW-UV检测器) 8万6 大连江申LC-1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VW-UV检测器) 5万7 日立655高效液相色谱仪(VW-UV检测器) 4万8 日本岛津公司930TLCS双波长薄层扫描仪(VW-UV,FL检测器) 4万9 大连江申HPCE-10毛细管电泳仪(2台,VW-UV检测器) 10万10 自组装一体化--高效毛细管电泳仪(VW-UV检测器) 5万11 自组装微流控芯片电泳仪(VW-UV检测器) 5万12 JY-ECP-3000基因测序电泳仪等 2万13 其他 8万总计仪器设备价值 150万

5. 孙立忠的各方面成就

在临床方面在临床方面,尤其是在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临床治疗方面,率先应用了许多领先的对于提高手术效果非常关键的临床应用技术,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并减轻患者创伤和经济负担。在国内率先开展“象鼻手术”手术治疗 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及保留主动脉瓣膜的根部替换术(David手术)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首创右锁骨下动脉插管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部灌注技术,避免了累及部的动脉瘤手术后脑昏迷并发症。2004年新开展手术与项目:支撑型人工血管植入术(介入);全主动脉弓部替换+支撑型人工血管植入术(术中);急性DeBaKey III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新策略;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改良三片法David手术;一期全主动脉替换术。在心脏外科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独立完成数千例手术,特别是在危重和疑难的心脏病的外科手术方面具有较高造诣。主要从事成人重症瓣膜病,严重的冠心病,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或腹主动脉瘤等。科研方面在科研方面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部课题,“十五”攻关课题,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1项,博士点基金1项和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开展国家973和863项目。有多项临床成果获奖:《提高主动脉外科手术疗效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提高冠心病外科治疗效果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微创外科技术在冠心病心肌血运重建中的应用研究及推广》获200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2等奖。《胸主动脉瘤外科治疗的系列研究》获2002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胸主动脉瘤外科治疗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获200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31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及推广》获200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马凡氏综合征心血管病的MRI诊断》获得1997年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在国内外医学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在国际专业杂志发表7篇。多次在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大型国际心血管学术研讨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在读博士研究生5名。在国内外医学专业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在国际专业杂志发表8篇。多次赴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大型国际心血管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

孙立忠的各方面成就

6. 孙立忠的成就及荣誉

孙立忠不仅积极鼓励人才队伍开展科研活动,而且自己也以身作则搞课题研究。他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脑立体定向术临床应用研究》、《应用脑室外持续引流尿激酶灌洗术治疗脑室内出血》先后通过省级科研鉴定,填补了省内医学空白,获省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参与的《中国七地区精神疾病精神卫生服务和精神与智力残疾流行病学调查》、《复方脑灵胶囊的制备及临床研究》,分别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孙立忠在国内重要医学杂志发表和学术会议交流论文20余篇,与他人合作主编15万字的《实用精神药物手册》一书,已由华侨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46万字的《医务人员必读》一书,已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主编的《中国乡镇医院全科医师上岗试用教材.精神病学》,2009年正式出版发行。孙立忠注重公益事业,注重医疗惠及民生,化解百姓看病贵、看病难。2002年,医院就建立了益民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全国召开的社区建设现场会上受到领导和专家的好评,《健康报》做了报道,被省卫生厅评为先进社区卫生服务站。2008年,他们又建立了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3.1万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卫生服务。推出十余项患者就医优惠政策和几十项便民服务措施,走访慰问贫困病人,送医送戏下乡,开展义诊,为农村特困病人实行免费救治,着实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7. 孙觉的学术成就

孙觉在学术上的最大成就,就是对春秋学的阐扬。他的《春秋经解》一书刊行后,即受到同时人多部著作的引用。清黄宗羲说孙觉“通《春秋》学,尤以《谷梁传》为最精。撰《春秋经解》,其宗旨以抑霸尊王为先,多主《谷梁》之说,而参以《左传》、《公羊传》以及历代诸儒和唐啖助、赵匡、陆淳之说,长者从之。有不确切处,则以胡瑗及己说解之。”(《宋元学案》)今人赵伯雄对孙觉的春秋学,有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在“解经的形式上,孙觉较之孙复亦有明显的不同。孙觉更注重于逞臆发挥,借解经阐发自己的政治思想,解一条经文,犹如作一篇政治论文。例如解隐元‘公子益师卒’,大谈天子、诸侯的求贤之道、遇臣之礼;解隐二‘纪裂缩来逆女’,大谈男女之礼、夫妇之道;解‘郑人伐王’四字,而畅论《春秋》争霸战争之是非。皆洋洋数百字,甚至上千字,用世的意图就更为明显了。”(《春秋学史》)在易学上,孙觉也属佼佼者。宋游酢序孙觉《易传》一书时说:“孙公莘老少而好《易》,常以是行已,亦以是立朝,或进或退,或语或默,或从或违,皆占于《易》而后行也。”(《游廌山集》)也正是这一点,孙觉与卢侗才成为好友。孙觉的著作尚有《经社要义》、《春秋学纂》、《春秋尊王》、《尚书书解》及《孙莘老先生文集》五十卷;《奏议》六十卷等。传见《宋史》卷三百四十四。

孙觉的学术成就

8. 孙枢的学术成就

在50多年科学生涯中,孙枢在沉积学和沉积大地构造学领域以及科研组织管理和领导岗位上作出了卓越贡献。1953-1956年期间,从事锰矿、磷矿和石油沉积学研究。1953年,孙枢随侯德封所长、叶连俊主任赴湖南、广西和江西等地调查了多处锰矿床,并在湘潭发现大型原生沉积碳酸锰矿,这一研究工作为解决当时钢铁工业对锰矿资源的急需做出重大贡献。1956-1960年,参加中苏合作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自1957年起领导小兴安岭地质队,合作完成《中国东北北部地质概况》专著和有关地质图件,主持完成《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地区地质》专著。1962年~1965年期间,孙枢同合作者一道研究四川红色盆地西北缘泥盆系生物元素地球化学和磷酸盐岩,对磷矿成矿时代提出新观点,提出磷块岩和沉积磷酸盐岩新类型。1970年代后期,在地质部、冶金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展富铁矿会战期间,孙枢先后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冀东富铁矿科研队和许昌富铁矿科研队队长,在古地理、古地貌、古气候和古风化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地区古风化壳型富铁矿的前景作出评价,并合作完成《华北断块区南部前寒武纪地质演化》专著。1970 年代末,孙枢同合作者研究沉积盆地分类和中国克拉通区张裂型盆地,首次提出豫陕中-晚元古代盆地是坳拉槽型盆地,在国内开拓沉积大地构造学研究,随后在国内积极推动岩石圈研究,在原地质研究所成立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1980年,受国家海洋局委托,孙枢作为国家观察员代表我国首次出席在新西兰举行的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会议,会后提出我国尽快开展南极科学考察的建议。1980年代,孙枢陆续发表潮汐和风暴硅质碎屑沉积研究结果,在国内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1984年年底,孙枢前往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大学(ETH)地质研究所作学术访问,合作发表《寒武纪大爆发前的死劫难海洋》文章。1980~1990年代同许靖华院士和李继亮研究员等合作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的有关问题,提出多岛海和弧后盆地大地构造模式,1998年合作发表《中国大地构造相图》专著。2000年以来,参与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研究,推动活动论古地理和CO2地质埋存研究,担任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组织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共同首席专家,以及合作开展国土资源部组织的我国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研究。1990年代以来,长期主持或参与我国地球科学及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从地质大国走向地质强国”、以及“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共享”等战略目标和措施建议。出版专著4部,主编文集7部,发表学术论文和其他文章200余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