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易经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2024-05-15

1. 如何将易经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易经应该和老子、庄子、孔子的书配在一起看,因为单看易经其实还是比较晦涩的。乾卦最终“亢龙有悔”和老子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有很深的内在联系。如果一味机关算计太聪明,飞龙在天的时候没有把握好,就会落入一个自己也很难转圜的境地。有多少人就是因为在工作上、在事业上有起色之后执念太深最终陨落。同时乾挂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无咎”生活的每一天都要去思考今天自己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有什么可以需要改进,还有什么自我需要提高?想做的事情做了吗?自省是自我前进的重要驱动力。其实刻意去思考易经怎么用在生活里这个是没用的,因为目前没有经历很难有代入感。只有哪天当你遇到一件有心栽花无心插柳的事情时候,你会突然想起“夫唯不争”当你看见有的人金光闪闪站在会场上发表自己的想法,你看着他就会觉得“飞龙在天”这个词好像印在他的身上。所以易经,先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如何将易经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2. 学了《易经》该如何把它用到生活当中呢

自己因为一些事情过的比较坎坷,兜兜转转总是求而不得,最后机缘巧合之下开始了解了周易,可是感慨怎么说呢?大概就是那句:“知道了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吧。”

一些事情算卦是可以解决的,有次我银行卡找不到了,算卦结果是在南边一个不高不低的位置,回家一看是在卧室靠着南窗的凳子上,现在看来如果不算卦爻应该也能找得到,但是会算卦毕竟更方便点。
有些事情即使了解周易也没什么用,因为我们凡夫俗子都有很重的得失心,有段时间很喜欢一个男孩子,几次测卦都不会在一起,可是我现在依然很喜欢他啊嘤嘤嘤。
其实周易的精髓也就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当我们走背运的时候,要自强不息,知道哪怕事情往坏的方向发展,自己也要努力往好的方向调整,趋利避害起码损失可以少一点。走好运的时候就要厚德载物,一个人不可能永远走好运,在有能力的时候多多行善积德,方是正道。

3. 学了《易经》该如何把它用到生活当中呢?

许多人都知道看国学,学习《易经》《道德经》,可是依然有很多人认为这些国学的内容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跟日常生活好像都没有多大关系,那么实际真的是如此吗?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国学的那些经典的哲学理论如何与生活联系到一起。
我们都知道,《易经》的中心思想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世间万物都离不开阴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虽然我们知道了这些理论,可是在生活当中依然觉得很难作用。
举几个例子:所谓一阴一阳,是说我们所看见的所有的事情和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看得见的地方,就有看不见的地方,有表现出来的,就有隐藏着的,所以我们无论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考虑到阴阳两面,好的方面要考虑,不好的方面也要考虑,同时,《易经》里面的理论也是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是可以转换的,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如此。老子有句话说得很贴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于是我们可以知道,生活当中很多事情都是福祸与共的,只是表现出来的样子仅仅是一个面而已,所以孔子也告诉我们三思而行。如果大家还觉得很难理解,那换成现在的说法也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绝对论,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这样就很好理解了。
我们的老祖宗已经总结了那么多的处事经验和自然规律给我们,就是想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少让我们做后悔遗憾的事。

学了《易经》该如何把它用到生活当中呢?

4. 学了《易经》如何把它作用到生活当中?

许多人都知道看国学,学习《易经》《道德经》,可是依然有很多人认为这些国学的内容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跟日常生活好像都没有多大关系,那么实际真的是如此吗?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国学的那些经典的哲学理论如何与生活联系到一起。
我们都知道,《易经》的中心思想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世间万物都离不开阴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虽然我们知道了这些理论,可是在生活当中依然觉得很难作用。
举几个例子:所谓一阴一阳,是说我们所看见的所有的事情和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看得见的地方,就有看不见的地方,有表现出来的,就有隐藏着的,所以我们无论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考虑到阴阳两面,好的方面要考虑,不好的方面也要考虑,同时,《易经》里面的理论也是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是可以转换的,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如此。老子有句话说得很贴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于是我们可以知道,生活当中很多事情都是福祸与共的,只是表现出来的样子仅仅是一个面而已,所以孔子也告诉我们三思而行。如果大家还觉得很难理解,那换成现在的说法也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绝对论,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这样就很好理解了。
我们的老祖宗已经总结了那么多的处事经验和自然规律给我们,就是想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少让我们做后悔遗憾的事。

5. 周易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些运用?举例说明.

  一、 算卦算命。
  二、 熟读增进个人修养。
  1. 读之可了解我们祖先的世界观。
  2. 可了解古人的哲学观。
  易经博大精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中国现代文化中许多领域至今还有周易的影响。
  周易通篇精髓在于一个“易”字,讲究穷则变,变则通,物极必反的事物发展规律。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应用:
  1.预测学
  “义”反映了伦的意义,64卦六亲关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差别。
  “理”是对事物规律和道理的探讨,是易理、易道的分析,应用《周易》提出的道理对事物如何形成和发展进行解释。
  2.认识学
  现代思维科学把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性认识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一类是感性认识思维,也就是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从认识学角度研究《周易》,我们应该从感性思维上认识她。《周易》以最简单的阴爻、阳爻两上符号来概括和演绎万事万物,充分体现了万事万物辨正统一和矛盾统一的现代哲学思想。“一阴一阳谓之道”《周易》的发展离不开对易学哲学体系研究,真正结合“学”与“术”两方面一起进行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行为学
  《周易》历代是人们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哲学之书,这也是我们研究和应用《周易》的最终目的——指导学习、工作、处世等日常行为。

  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周易》占测只属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实《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只要能读懂《周易》,无论是哪一行从业者都能在其中汲取智慧的力量。应该说《周易》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占测算命,哲学,科学,或文化了。
  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些运用?举例说明.

6. 如何把《周易》应用于企业管理?

周易的起源
  《周易》又称《易经》,在我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但却是秦汉后直至今日无人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洒家鲁达《大易完解图》】
  
  周易概述
   
  据传,《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世界遗产城市安阳市。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编辑本段]《周易》的由来
  对于《周易》的成书,《汉书•艺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此说最为汉儒接受,《周易乾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圣”、“三古”之说简而言之,即:上古时代,通天之黄河现神兽“龙马”,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羲将其临摹下来,并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时代,姬昌被纣囚禁于羑里,遂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息之理,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时代,孔子喜“易”,感叹礼崩乐坏,故撰写《易传》十篇。而在宋朝之前,对于重卦者多有疑义,一者王弼认为伏羲画八卦之后自重为六十四卦,二者郑玄认为神农氏重卦,三者孙盛认为夏禹重卦。
  直至北宋欧阳修撰《易童子问》,认为《易传》七种之间有互相抵牾之处,并非孔子一人所作:“其说虽多,要其旨归,止於繋辞明吉凶尔,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数说者,其略也。其馀辞虽小异而大旨则同者,不可以胜举也。谓其说出於诸家,而昔之人杂取以释经,故择之不精,则不足怪也。谓其说出於一人,则是繁衍丛脞之言也。其遂以为圣人之作,则又大缪矣。”(犹见《易童子问•卷三》)。至于后世,疑古之风渐起,清代姚际恒所著《易传通论》与康有为《新学伪经考》都认为《易传》并非出自孔子之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钱玄同先生、冯友兰先生、顾颉刚先生、高亨先生、郭沫若先生等著名学者皆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顾颉刚先生则将《易传》成书年代推断为战国末期至西汉早期,唯有金景芳先生坚持认为《易传》乃孔子所作。
  时至今日,长沙马王堆墓穴中发现的“帛书”中,已有不少记载间接证明《易传》的作者或相关作者大致是孔子,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也当为盲目疑古者戒。
  另一个方面,《周易》一书名字的由来也颇多争议。
  “周”字的含义,历来有两种说法。一为“周代”,二为“周普”。前者的寓意在于认为《周易》为西周时代的书。理由便是《周礼》有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而此说认为《连山》为神农时代的筮书,神农也称“连山氏”,《归藏》为黄帝时代的筮书,黄帝也称“归藏氏”,后夏用《连山》,商用《归藏》,西周所用之书则冠以“周”字,名为《周易》。后者则取郑玄《易赞》,“‘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故而《周易》的“周”字,义为“周普”。
  “易”字的含义主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一、“易”字的篆文为“(见右图片一)小篆:易”,《说文》训为“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即“易”为蜥蜴之类,主取“变”之义。
  二、《说文》又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三、《周易乾凿度》云“‘易’一字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即简易、变化、不变三层含义。
  四、“易”字的殷墟甲骨文为“(见图片二)”,取日出之时阴阳交变之义。也主于“变易”。
  甲骨文:易 《周易》在古代文献中常被简称为《易》,至西汉初年被列为“经”书之一,世人遂尊称为《易经》。可见《周易》当以“易”为大义,而诸说纷繁,也莫过变易消息之理。
[编辑本段]《周易》的内容
  今本《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
  所谓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则是由“阴”、“阳”二爻三叠而成。
  《周易》的“阴”、“阳”,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即“––”与“—”。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在“阴”与“阳”的基础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分别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称为“八卦”(也称“经卦”),具体如下:
  卦象 卦名 象征物 象征意义
  � 乾 天 健
  � 坤 地 顺
  � 震 雷 动
  � 巽 风 入
  � 坎 水 陷
  � 离 火 丽
  � 艮 山 止
  � 兑 泽 悦
  接着,圣人再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也称“别卦”),每卦中的两个“八卦”符号,居下者称为“下卦”(也称“内卦”,《左传》称“贞卦”),居上者称为“上卦”(也称“外卦”,《左传》称“悔卦”)。“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条线条,称为“爻”。《说文解字》云:“爻,交也”;王弼云:“夫爻者何也?言乎变者也”。“爻”的原意也就是阴阳之交变。因此“––”称为“阴爻”,以“六”表示;“—”称为“阳爻”,以“九”表示。六爻的位置称为“爻位”,自下而上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如《蒙卦》:
  � 自下而上的六爻分别称为“初六”、“九二”、“六三”、“六四”、“六五”、“上九”。
  所谓的卦爻辞,即系于卦形符号下的文辞,其中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意,爻辞每爻一则,分指各爻旨趣。《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而相应的也有六十四则卦辞和三百八十四则爻辞(由于《乾》《坤》两卦各有“用九”和“用六”的文辞,故将其并入爻辞之中,即总计三百八十六则爻辞)。
  “传”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七种十篇。因其阐发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十翼”,后世统称《易传》。
  《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六十四节,分释六十四卦卦名、卦辞和一卦大旨。王弼曰:“夫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象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释卦象者称为《大象传》,释爻象者称为《小象传》。
  《文言》共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意旨,故也称《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和《象》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阐发与拓展。
  《系辞传》分为上下两篇,主要申说经文要领,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文中对《周易》经文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一者抒发《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读《易》之要例。
  《说卦传》是阐述八卦取象大例的专论,也是探讨《易》象产生于推展的重要依据。
  《序卦传》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经《乾》至《离》共三十卦,主说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三十四卦,主说人伦。
  《杂卦传》犹言“杂糅众卦,错综其义”。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三十二对“错综卦”,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变化规律。

7. 说说《周易》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易经》作为儒家经典,并且尊为十三经之首,它里面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很深刻的。坤卦初六脚下踏着霜,坚冰将要到来。事物都是顺着一定的顺序逐渐发展而成的,为什么说积累善行的人家必定有多余的吉庆,积累恶行的人家必定有多余的灾殃?有些人总以为小的善行做了也没有多少功德,所以从来不做。总以为小的恶行做了也没有多少罪过,所以从不收敛。最后发展到恶贯满盈身败名裂而无法回头。所以易经提醒人们在脚下踏着霜的时候,就要警醒坚冰的到来。噬嗑卦初六说脚上带着枷,没有灾难。上九又说肩上扛着枷,有凶祸。对于行恶的人来说,脚上带着枷,虽然受到了小的惩戒,但是他迈不开脚步,戒掉了大的过错。所以没有灾难。肩上扛着枷,挡住了眼睛和耳朵,听不清也看不见自己的罪恶,所以灾祸就要到来啊!乾卦初九具备龙的德行的人,别人乐于接受他就积极推行,别人不愿接受他就隐遁修炼,不被人认可,内心也不会烦闷,这样的人,即使暂时没有遇到赏识的人,迟早也会飞上高空啊!上九亢龙自以为高高在上,实际上已经失尽人心,没有人愿意前来辅佐。这样的人,虽然生活在高层,但是他一行动就产生懊悔啊!易经还说就要灭亡了就要灭亡了,就像系在牢固的桑树上。因为他内心充满危机意识啊,自己意识到不努力生存就会灭亡,所以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最后就像系在牢固的桑树上啊!......所以,读易经的人,不能粗浅的从字面理解它的含义,一定要深刻体会它里面讲的道理。

说说《周易》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