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其实是在和自己的情绪作战

2024-05-14

1. 投资,其实是在和自己的情绪作战

投资的窍门不是要学会相信自己内心的感
  
  
 觉,而是要约束自己不去理会内心的感觉。
  
                                                ——彼得·林奇
                                          
 投资,是一门逆人性的艺术。这几乎是所有投资大师们的共识,投资者的一生,其实都在和自己的情绪作战。
  
 自律、耐心、踏实等,这些“逆人性”的品格是真正帮助我们走得更长更稳的利器。
  
 投资一时得志易,持久成功难,投资大师们最突出的共性就是“逆人性”的品格。
  
 
  
  
 玩掷骰子时,大家可能都有这个感觉:如果我们想要掷出一个小一点的数字,我们的动作就会比较轻柔;想要大一点的数字,动作就会更重。
  
  
 我们不是赌神,动作自然不会影响骰子的结果,可我们明明知道这一点,就是下意识地想要去控制结果。
  
 为了控制某个不可控的因素,人们总是想给自己“加戏”,比如等电梯时狂按按钮,好像这样就能更快一点;打游戏时猛击键盘,好像这样更能提高力度。
  
 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控制错觉”,即:人们倾向于把外面世界看成有组织的、有序的、可控的,然后高估自己对局面的控制能力——就算你的理性知道这不可能,你仍然会下意识地这么做。
  
 那么,这个心理现象跟投资有关系吗?
  
 有,而且大到出乎你的意料。
  
 开放大学商学院的教授Mark Fenton-O’Creevy在一篇论文中指出,股票交易员很容易产生“控制错觉”,因为他们的工作环境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虽然交易权在你手上,但结果中,运气占相当大的比重,而每个人都想“战胜运气”,这就跟前面掷骰子的心理一样。
  
 第二、巨大的压力下,交易员需要通过某些方式去排解压力,不管是阅读学习交换小道消息,还是求神拜佛抽签许愿——交易本身也是一种“解压”方法。
  
 第三、大部分交易员都会把长期目标转化为短期目标,而短期目标看上去更可控一些。
  
 正是这三个特点,让个人投资者很容易产生“控制错觉”,其结果就是——频繁交易。
  
 “做点什么吧,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在一波大涨的过程中,大盘在某些阶段都会出现成交量突然剧烈放大,通常的解释是有新增资金入场。
  
  
 但从投资心理的角度看,却有另一种看法。
  
 新增资金只能买入,那是谁在卖呢?只能是场内的老资金,而且新增资金再多,相对于庞大的场内现有资金,也只是少部分,成交量的暴增主要还是来自原有资金。
  
 真正的原因是新增资金入场,高位接走了老资金的筹码,导致股价大幅上涨。老资金在卖出后,发现股价未跌,被迫在更高的位置重新买入。
  
 剧烈变化的市场让投资者心理失衡,无所适从,再加上大涨初期,由于一般投资者喜欢慢慢加仓,仓位不足而导致跑不赢大盘。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情绪,就产生了“控制错觉”,希望用“频繁交易”来控制局面。
  
 很多技术分析理论,都把“量价齐增”看成是一种健康的上涨,其实,回顾历史大顶,既有不放量的,也放量的。
  
 所以“放量”的真正含义是此时市场出现了大量的“情绪驱动交易”。很短的时间内,有的买,有的卖;有的卖了又买,有的买了又卖。最典型的是以下四种心态:
  
 厌倦:终于解放了,以后再也不玩了——这是长期套牢后的解套盘;
  
 恐惧:前几次上涨都坐了过山车,这次说什么也要先落袋为安——这通常是熊市买的业绩还不错的股票;
  
 后悔:卖飞了,这回恐怕真的来牛市了,赶紧追——这是踏空的心态;
  
 贪婪:这个涨停了,那个连板了,不管什么交易纪律了,人生能有几回博——这是参与垃圾股、题材股炒作的典型情绪……
  
 而这些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的交易,最大的特点是稍有利润就拿不住,这在牛市基本上是必输的。
  
 更深层次的原因,正是因为绝大部分散户都是“情绪驱动的交易者”,缺乏交易计划,才为那些“逻辑驱动的交易者”提供了超额回报——俗称“割韭菜”。
  
 友友们,对于投资理财,你是怎样的心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欢迎点赞与评论……

投资,其实是在和自己的情绪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