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出了哪些书

2024-05-14

1. 巴菲特出了哪些书

巴菲特没有出过书,但是有很多有关巴菲特的书。
1、《证券分析》(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的经典名著,专业投资者必读之书,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阅读此书十遍以上。
2、《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专门为业余投资者所著,巴菲特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
3、《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著)。巴菲特称自己的投资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舍尔"。他说:"运用费舍尔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
4、《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本书搜集整理了20多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的精华段落,巴菲特认为此书是整理其投资哲学的一流工作。
5、《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著)世界第一CEO自传。本书英文版2001年9月11日出版,立即在Amazon销售排行榜上名列第5。这本书稿酬高达700万美元,被全球翘首以待的经理人奉为"CEO的圣经"。韦尔奇是管理界中的"老虎"伍兹,在本书中首次透露管理秘诀:在短短20年间如何将通用电气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场资本增长30多倍,达到4500亿美元,以及他的成长岁月、成功经历和经营理念。这本自传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大动作。巴菲特是这样推荐这本书的:"杰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6、《赢》(杰克·韦尔奇著)。巴菲特的话"有了《赢》,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这种说法虽然显得夸张,但是也证明了本书的分量。《赢》这类书籍,包括下面要介绍的《女总裁告诉你》,《影响力》都是以观点结合实例的方法叙述。

巴菲特出了哪些书

2. 巴菲特出了哪些书

1.《证券分析》(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的经典名著,专业投资者必读之书,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阅读此书十遍以上。2.《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专门为业余投资者所著,巴菲特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3.《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著)。巴菲特称自己的投资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舍尔"。他说:"运用费舍尔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4.《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本书搜集整理了20多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的精华段落,巴菲特认为此书是整理其投资哲学的一流工作。拓展资料:一、《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著)世界第一CEO自传。本书英文版2001年9月11日出版,立即在Amazon销售排行榜上名列第5。这本书稿酬高达700万美元,被全球翘首以待的经理人奉为"CEO的圣经"。韦尔奇是管理界中的"老虎"伍兹,在本书中首次透露管理秘诀:在短短20年间如何将通用电气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场资本增长30多倍,达到4500亿美元,以及他的成长岁月、成功经历和经营理念。这本自传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大动作。巴菲特是这样推荐这本书的:"杰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二、《赢》(杰克·韦尔奇著)。巴菲特的话"有了《赢》,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这种说法虽然显得夸张,但是也证明了本书的分量。《赢》这类书籍,包括下面要介绍的《女总裁告诉你》,《影响力》都是以观点结合实例的方法叙述。

3. 巴菲特写的书?

巴菲特教你价值投资(套书) 
  
   作者:华伦‧巴菲特等/著 
   译者:张淑芳等 
   出版社:财讯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25日 
   语言:繁体中文 
   装订:平装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 
   华伦.巴菲特、劳伦斯.康宁汉◎著 张淑芳◎译  
   全球知名投资大师华伦.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一直为世人所向往,但却无法窥探其究竟。本书将巴菲特写给波克夏股东的信,依主题分类归纳,将其个人的经营理念、投资主张完整的表达出来,以宴飨广大的读者。 
   本书适合长期投资人阅读。对巴菲特来说,买进与持有是创造长期投资绩效的关键。他引用葛拉汉的「市场先生」观念告诉投资人,非理性的投资大众随时会将手中的持股贱卖给你;频繁的交易对投资绩效的损害;如何运用「完整盈余」等正确观念评估投资标的的价值等等。巴菲特同时极力抨击包括「市场效率学说」在内的投资教条,认为这不过是为了增加投资的神秘性,好让投资顾问得以从中谋利。 
   企业的事业主也应该读这本书。而对巴菲特来说,长期投资人就是企业的事业主,事业主的利益来自企业内在价值的成长,而不是股价的短期波动,如何维护企业主的利益,不仅是企业监督的重要事项,也是一个理想管理团队的首要考量。为此,巴菲特大力批评危害股东利益的收购行为;运用股票选择权做为经理人酬劳的不当;错误的保留盈余政策等等。本书是一本既精炼又富教育性的教战手册,高挂1999年亚马逊书店前五十大财经畅销书。,参考: books/,

巴菲特写的书?

4.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上)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沃伦·巴菲特
  
 《滚雪球》是2009年1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艾丽斯·施罗德,其揭开了巴菲特的真实人生,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和普通人一样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的巴菲特,如何在投资和商业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和财富的故事。
  
 这本书分上、下两册。我花了近1个月的时间读完上册,共计536页,这本书读起来,内容上不是很难懂,只是涉及到外国的人名、公司的名称、地点的名称等,不熟悉,在理清关系上也很费周折。
  
 尤其是巴菲特与芒格投资的公司就像套娃似的,一环扣一环,所以往往看一小部分,就需要回顾一下,与之前看过的联系起来,才能弄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看这本书之前,只是知道巴菲特股神的称号,其他的都不清楚。看完本书后,对他本人、他的生活以及他的投资理念有了大概的了解。
  
 01
  
 巴菲特是一个很简单的普通人,简单到他的生活里只有“投资”这一件事情;简单到他的穿着里只有标志性的网球鞋、数年如一日的衬衫,穿破了还一直在穿的毛衣;简单到他的饮食只爱吃汉堡包、冰激凌。
  
 他是一个非常执着于投资事业的人,除此之外,他对其他的事情都不感兴趣。因此,他的妻子苏珊就承担了他的饮食起居以及家里的大事小情。苏珊还负责照顾老人、孩子、兄弟姐妹等亲戚。
  
 她非常能干,这些亲戚不管有什么事,都愿意找她帮忙。后来,她还志愿帮助一些黑人和穷苦人。她成了他们居住地奥马哈大部分人的朋友。
  
 巴菲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投资上,他不仅自己投资,还帮助亲戚、朋友投资,后来发展到帮助其他合伙人进行投资。他很愿意为大家管理钱财,很高兴能够看到他所管理的钱财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当然,也正是因为他专注于投资这一件事情,而忽略了对他的妻子的陪伴。尽管他一直给她钱花,当孩子慢慢地长大,不再需要她付出更多的精力照顾他们的时候,她就会感到空虚。她有时会很早起床,开车到海边独自呆很久,再回来。
  
 当时巴菲特深深地迷恋着凯瑟琳·格雷厄姆,他总会跟她一起出现在她的宴会等很多公开场合,或者一起旅游度假等。虽然,苏珊默许了这件事,但这也许是她感到孤独的一方面原因,因为她习惯了被巴菲特依赖,而这种情况下,她似乎不再被需要了。
  
 后来苏珊勇敢地迈出了活出自己这一步。她开始发展她所喜欢的歌唱事业,她开演唱会,享受这属于她自己的时光,再后来,她独自搬到旧金山居住。
  
 巴菲特在奥马哈过着没有苏珊的日子,这令他很不适应,他把生活过得一团糟,打电话乞求苏珊回来,苏珊拒绝了。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反思到他之前忽略了苏珊的感受,他很懊悔,也很无奈。
  
 苏珊让她曾经救助过的阿斯特丽德·门克斯去给巴菲特做法,照顾一下他。可是令苏珊没有想到的是巴菲特和阿斯特丽德却走到了一起。他们经过协商,保持了这种三角关系。至此,巴菲特和阿斯特丽德居住在奥马哈,而苏珊独自居住在旧金山,但她仍然是巴菲特的妻子。
  
 02
  
 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时师从本杰明·格雷厄姆,他是格雷厄姆学生中的佼佼者。但是巴菲特毕业时想进入格雷厄姆创办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却被他拒绝了。几年后,他才有计划进入这个公司,跟随格雷厄姆学习投资的事情。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就是价值投资。他总是在寻找有价值的濒临破产的公司、银行等,找到后,他就会想方设法地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占有一定比例后,他就有控股权或者进入董事会的机会,使得这些公司向好的方向发展,他就能够赚到钱。他称这些公司为“烟蒂”,这也是跟格雷厄姆学习到的投资理念。
  
 根据这样的投资理念,他拥有了很多公司的相当大比例的股票,最著名的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多元零售公司、《华盛顿邮报》等。
  
 他有一个搭档查理·芒格,他们合作了很多项目,他经常戏称自己和查理·芒格是“连体婴”,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热衷于投资,很少关注投资之外的事情。生活都比较单调,有人称巴菲特为“习惯性动物”,巴菲特却说,芒格才是“习惯性动物”呢。
  
 巴菲特从小就有赚钱的想法,而且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通过送报纸、捡瓶盖等积攒他的第一桶金。然后用这些钱投资股票,使得这些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他还通过帮助合伙人打理钱来赚钱一定的费用。通过购买有价值公司的股票,使得他拥有的钱越来越多。多次登上富豪榜榜首的位置,获得股神的称号。
                                          
 03
  
 俗话说:“越富有的人越节俭。”这话用在巴菲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虽然有成百上千亿的资产,但他对花钱却很吝啬。
  
 他的妻子苏珊和他的观念却不相同,每当苏珊想要改善家里条件或者做一些事情要花钱的时候,巴菲特都不怎么同意,都会与苏珊大吵一架,书中描述,“往往在吵架的时候,似乎就要过不到一起去了。”
  
 巴菲特很爱苏珊,所以往往是吵完架后,巴菲特为了避免苏珊生气,就会给她钱,去做她想做的事情。苏珊能从巴菲特那里要到钱,但每次要钱都不是那么痛快,因为巴菲特往往看重这些钱今后的价值。
  
 巴菲特本人不讲究吃,也不讲究穿,因此,他在自己身上的花销是很少的。他的吝啬还表现在对他的孩子上,他不给他们钱,只是给他们购买了贝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份。
  
 大儿子豪伊和女儿苏茜没有钱,还想满足自己愿望的时候,就卖掉了这些股份。不管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巴菲特都不会再给他们钱,但苏珊会偶尔给他们钱。
  
 04
  
 看完这本书,掩卷深思,我感觉很矛盾。
  
 一方面,我很佩服巴菲特在投资上的理念和他专注于某件事的执着,当然对他在投资事业上的成功也是很钦佩的。还有他通过筹建的慈善基金会,帮助了很多人。可以说他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他是别人的好朋友,好伙伴。
  
 另一方面,回归家庭,虽然不能说他很失败,但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当他想挽回苏珊,让她回到他身边的时候,他也意识到了他对孩子的关爱太少。孩子与他之间没有太深的感情,他想增进父子之情,苦于为时已晚。
  
 也许,人无完人,注定有得到就会有失去。我们不能太苛求一个人做到很完美。但是,看到别人的人生经历,往往会给我们一些启迪。我们就会扪心自问,到底我们想要的是什么?
  
 另外,我们可以学习他的投资理念,寻找有价值而又值得投资的东西,长期持有。保证现金流,在股市低迷,别人恐慌的时候,大举买入。在股市高涨,别人都兴奋地买入的时候,卖出股票。

5. 巴菲特传书摘和评论

※
  
                                          
 
  
  
 
  
  
  书名  BOOK TITLE
  
 巴菲特传
  
 
  
 
  
 基本信息 BASICS
    
   2. 出版社:中信
  
   3. 阅读进度:读完
  
 
  
 
  
 阅读心得 LEARNINGS
  
   1.  延后满足别花未来钱,生活中节俭攒第一桶金,因为现在的100万元年化15%收益是30年后的6600万元。那就三室一厅改两室一厅。内环改中环住。不要过度消费。
  
   2.   要用低成本保险浮存金而非高杠杆高利率借贷资金来投资。如果个人没有就用自由资金别上杠杆。
  
   3. 敢于和乌合之众逆向思维,不贪心就能逆向思维,有时有些慷慨奉献精神反而是买在底部卖在高位。想起故事,老和尚熊市悲天悯人说你们都不要的股票给我吧,牛市大家打破头抢,老和尚则说不要争了我卖给你们。
  
 
  
 
  
 重点摘录和阅读心得 NOTES
  
   1.  大部分人要么是企业家,要么是投资家,只在一方面擅长。而巴菲特既是投资家又是企业家,两手都很硬,这种独有的交叉性经验(crossover experience)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这种经验使我在商业和投资领域都能从容地做出正确决策。”(用自己参股朋友企业的角度在买入前评估公司。我们买个空调还要做几天网上购物调查,往往买股票只是看一下机构报告和上涨趋势就迫不及待入手唯恐踏空。)
  
 巴菲特并非生下来就同时具备这两种才能,他的才能也并非是一下子获得的,而是一步一步逐渐进化的:他先是小企业家,然后成为投资家,再成为既通过股市投资企业又在股市外收购企业的投资家加企业家,而且通过保险业务创造的巨大现金流把股票投资和收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的投资策略进化到一个新阶段,他的财富也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最终成就了世界首富的惊人财富传奇。(S型螺旋型上升,我们也可以试着做一下小生意来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负债,杠杆,现金流的重要性,亲身体会比看别人写书要深刻多了)
  
 这本书详细描写了巴菲特的三个进化阶段:
  
 青少年巴菲特:成功的小企业家,从零到9800美元
  
 巴菲特在青少年时期(1930~1950年)创办了一系列小企业。
  
 巴菲特从小就持有强烈的赚钱欲望,12岁时发誓要在30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成不了百万富翁,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楼上跳下去。”(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完成时间,广而告之,破釜沉舟,让自己没有退路。我们的目标都往往偷偷的不敢告诉别人怕完不成。被打脸后可以轻易原谅自己,反正没有人知道)
  
 6岁时,他会在晚上挨家挨户地去兜售批发来的可口可乐,还把邻居都动员起来去捡别人打飞的高尔夫球,清洁整理后转手加价卖出。
  
 他从13岁开始送《华盛顿邮报》,后来又送《华盛顿时代先驱报》。他一共建立了五条送报路线,每天早上要送将近500份报纸,同时还推销杂志来提高收入。这个业余兼职的初中生每个月可以挣到175美元,相当于当时一个标准白领的收入。(先通过劳动,中国未工作的学生想积累原始投资本金可以去捡废品,送外卖)
  
 1945年,他只有14岁,就拿出自己积攒的1200美元,买了一块40英亩的农场,当上了小地主。(拥有人生的第一份不动产或自住房是买股票前先要做的。要不然输光了都没有地方住)
  
 读高中时,巴菲特和朋友成立了一家小公司,买了好几台旧弹子球机,放到威斯康星大道上的理发店里,然后按小时收费,收入和理发店的老板五五分成。结果他每周都能挣到50美元,盈利相当高,这时巴菲特已经当上了小老板。(借鸡生蛋,而且不用买新的二手的挺好,锱铢必较,能二手绝不一手)
  
 1947年6月从高中毕业时,巴菲特已经递送了差不多60万份报纸,挣到了5 000多美元。上大学前,他把弹子球公司转手,卖了1200美元。
  
 读大学时他又找到了一份送报的工作。当时他开着一辆1941年款福特车在美国西南部奔波,为《林肯周报》监督6个县城的50个报童每天的送报工作,工资是每小时75美分。巴菲特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管理者。(学习做管理者,假借别人的廉价劳动力,成为经理人扩大经营规模)
  
 1949年冬天,巴菲特又搞了一个“巴菲特高尔夫球公司”。到1950年7月,他一共销售了220打高尔夫球,从中赚了1 200美元。此时的巴菲特既是老板,又是经理人。(多元化尝试)
  
 大学毕业时巴菲特把他各项经营的总收入加起来,已经攒下了9800美元,和其他只会花钱的同学相比他有钱得很,甚至比那些全职工作的成年人的收入都高得多。这个万元户,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小小富翁。
  
 这时的巴菲特年仅19岁,却已经有13年的商业经验。
  
 尽管他就读的沃顿商学院声名远播,但是那里的课程让人感到乏味。巴菲特毫不客气地说自己比教授懂得还要多。那些大学教授虽然都有一套完美的理论,但却对巴菲特渴望获得的赚钱技巧一无所知。(敢于挑战藐视权威,有批判性独立思考能力,比尔盖茨 扎克伯格都等不及哈佛毕业就创业去了,换了我们恐怕舍不得这个唾手可得的金字文凭,那可是哈佛,但差一二年可能就没有微软和facebook了。互联网能早出来一天都是绝对性的头部玩家,第二名就别想了。腾讯利用微信打败新浪微博也是迭代而非同类竞争,当年腾讯微博客根本不能匹敌新浪微博)
  
 正是这些宝贵的商业经验,使巴菲特对企业经营有着深入的了解,而分析企业经营的竞争优势,正是巴菲特一生投资成功的根本所在。
  
 青年巴菲特:成功的投资家,从9 800美元到2 500万美元
  
 巴菲特在青年时期(1951~1969年)通过股票投资成为一名千万富翁。
  
 巴菲特的父亲是一个股票经纪人,巴菲特儿时经常去父亲的办公室,从小就对股票交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10岁就开始进行股票投资。(及早浸淫熏陶在投资环境很重要,有些道理和哲学是要假以时日才能顿悟,没有1万小时专注地刻意练习是无法达到一定高度的)
  
 
  
 到高中时,巴菲特已经是学校里的炒股高手。
  
 但直到巴菲特大学毕业前,他和大多数散户一样,也只是看图表、作技术分析、猜股价趋势、到处打听小道消息、追涨杀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股民,业绩也相当一般。
  
 在1950年大学快毕业时,巴菲特读到了格雷厄姆的投资名著《聪明的投资人》,这让他茅塞顿开,原来真正的投资之道是价值投资。于是,他投身到哥伦比亚大学格雷厄姆门下读了研究生。1951年,巴菲特毕业后在父亲的经纪公司做了3年经纪人,之后终于得到机会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了两年。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巴菲特终于得到了价值投资的真谛,他的投资业绩大大改善,个人财富也从大学毕业时的9800美元激增到14万美元。(不再追涨杀跌,进入价投6年14倍)
  
 1956年春天,格雷厄姆解散了投资公司。巴菲特回到家乡创办了自己的投资公司,筹集到10.5万美元,他个人象征性地投入了100美元。他的报酬主要来自于作为投资管理人以一定的比例从投资利润中分成。(开始用别人的资金抽成)
  
 直到1969年巴菲特因为股市过于狂热而解散合伙公司为止,在1957~1969年这13年期间,他取得了30.4%的年均收益率,远远超过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8.6%的年均收益水平。这13年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5次,而巴菲特的合伙公司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亏损。
  
 1969年,巴菲特决定解散合伙公司,因为他认为股票市场正处于极度的投机狂热之中,真正的价值在投资分析与决策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巴菲特对合伙公司的资产进行了清算,在牛市最高峰出现很早之前就彻底离开了股市。
  
 这是巴菲特的理性的最好体现,本书第6章对巴菲特解散公司、退出牛市经历的描述值得一读再读。(敢于激流勇退,把鱼尾留给别人吃。不贪心从头吃到尾才不会被大熊市咬住。当年2007年赵丹阳清盘。没有做530前最后利润最好的泡沫式疯狂也是巴菲特式的退出)
  
 
  
 中年到老年巴菲特:投资家+企业家,从2500万美元到620亿美元
  
 管理合伙公司时,巴菲特的个人资产已达到2 500万美元。公司解散后他把大部分资金都悄悄投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上,巴菲特夫妇持股比例达40%以上。
  
 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上市公司,巴菲特开始大量投资股票和收购企业,从1965年到2007年取得了4008倍的投资收益率,远远超过同期美国标准普尔指数68倍的收益率,其良好的业绩推动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从每股15美元上涨到惊人的每股13万美元。在2008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也增长到了620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
  
 巴菲特的投资业绩远远好于其他投资大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仅从事股票投资,而且还进行大量的企业并购,双管齐下。
  
 巴菲特投资股票和收购企业的方法和策略非常相似:“投资上市公司股票的成功秘诀与并购子公司没有什么不同。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希望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取得拥有绝佳经济状况与德才兼备的管理层的公司。而在此之后,你需要做的只是监控这些特质是否还在继续保持。”
  
 需要说明的是,保险是巴菲特的核心业务,巴菲特称之为“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巨额低成本资金,让巴菲特能够大规模收购企业或投资股票。在取得很高的投资回报后,巴菲特保险业务的资本实力大大增强,从而提供了更多的保险业务,带来了更多的保险,而更多的资金又带来更多的企业收购或股票投资,更多的回报再带来更多的保险,如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而使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企业版图越做越大,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也越聚越多。更准确地说,保险家、企业家、投资家三位一体,这才是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的关键。
  
 
  
 巴菲特投资成功的三个因素
  
 分析巴菲特成功的个人因素时,我将其总结为三个关键因素。
  
 一是智商,更准确地说是智慧。巴菲特是非常聪明的,但绝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他对人、对事、对市场有着深刻的见解,总是能把握最根本的东西,用最简单最轻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高屋建瓴,模糊失焦凸显重点)
  
 二是财商。巴菲特在多年的经营和投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商业投资思考模式。他总是能抓住最重要的因素,提前很多年就准确判断出一家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从而对其内在价值做出准确的估计。这使他能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大笔出手投资,从不亏损。而且巴菲特把股票投资、企业收购和保险经营三种商业模式非常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经营模式。
  
 三是情商。巴菲特说:“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巴菲特在市场大涨大跌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理性,让人敬佩。1969年,他在牛市狂热中退出市场。1973年,他在市场暴跌后却勇敢进入。1987年,在几年前股市崩溃的牛市狂热中,提早就大量抛出,而在崩溃后又大量买入可口可乐等股票。他称自己成功的秘诀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个真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巴菲特之所以值得所有的投资人学习,不仅是因为他的投资业绩最高、在投资中赚的钱最多,还因为他捐赠的款项最多。2006年,他把85%的资产,相当于380亿美元,全部捐赠给了慈善事业。
  
 巴菲特说,他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享受赚钱过程中的快乐。
  
 我们学习巴菲特的目的并不全是为了赚钱,而是学习巴菲特做人、做事、做投资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体现了大师的智慧,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摆脱人生、事业、投资中的迷惑,找到一条确保长期成功的正确的道路。
  
 巴菲特跟导师格雷厄姆学习一年后其投资业绩大大改善,这让他十分感慨:向大师学习几个小时,就胜过自己自以为是地苦苦摸索10年。(花钱参加专业培训和同好们一起切磋远远好过一个人闷头自学。这是为什么那些成功的基金经理还要花巨资拍卖到巴菲特晚餐的权利,用多维度的方式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方向)

巴菲特传书摘和评论

6. 巴菲特出的书告诉我(原著啊)

巴菲特本人没写过书,只有《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是他写的,因为他每年都要给股东一封信,劳伦斯这个人把所有的信归纳总结之后出的这本书,巴菲特自己也认为是最好的一本书,如果读懂了,也就明白他的投资理念了。另外巴菲特推荐投资者阅读的书籍:、《证券分析》(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的经典名著,专业投资者必读之书,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阅读此书十遍以上。
《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专门为业余投资者所著,巴菲特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
《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著)。巴菲特称自己的投资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舍尔”。他说:“运用费舍尔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
当然巴菲特阅读最多的是企业的财务报告。

7. 巴菲特写过书吗?

巴菲特本人没有写过任何一本书。
但有关巴菲特评论和推荐的书不少,如:
1、《证券分析》(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的经典名著,专业投资者必读之书,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阅读此书十遍以上。 
2、《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专门为业余投资者所著,巴菲特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 
3、《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著)。巴菲特称自己的投资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舍尔"。他说:"运用费舍尔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 
4、《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本书搜集整理了20多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的精华段落,巴菲特认为此书是整理其投资哲学的一流工作。 
5、《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著)世界第一CEO自传。本书英文版2001年9月11日出版,立即在Amazon销售排行榜上名列第5。这本书稿酬高达700万美元,被全球翘首以待的经理人奉为"CEO的圣经"。韦尔奇是管理界中的"老虎"伍兹,在本书中首次透露管理秘诀:在短短20年间如何将通用电气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场资本增长30多倍,达到4500亿美元,以及他的成长岁月、成功经历和经营理念。这本自传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大动作。巴菲特是这样推荐这本书的:"杰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6、《赢》(杰克·韦尔奇著)。巴菲特的话"有了《赢》,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这种说法虽然显得夸张,但是也证明了本书的分量。《赢》这类书籍,包括下面要介绍的《女总裁告诉你》,《影响力》都是以观点结合实例的方法叙述,如果你想在短时间内掌握其中的技巧,那么你只需要抄写下书中所有粗体标题,因为那些都是作者对各种事例的总结,所以厚厚的一本书,也不过是围绕这些内容展开。但如果你认为这便是本书精华,那么你就错了,书中那些真实的实例以及作者的人生经验才是这类图书的卖点。技巧谁都可以掌握,但是经历却人人不同,如果你愿意花时间阅读书中的每一个例子,相信你会得到更多宝贵的东西。

巴菲特写过书吗?

8. 偶像:沃伦·巴菲特——《滚雪球》__________读后感

[偶像:沃伦·巴菲特——《滚雪球》__________读后感]
			

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要找到很长的坡和很湿的雪,偶像:沃伦·巴菲特——《滚雪球》__________读后感。

——沃伦·巴菲特

这句谶语出自艾丽斯·施罗德写的《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2009年12月在北美上市,在上市之前我就已经关注这本书了。一月份刚在中国上市的时候,我就很快的在书店买了这本书,是出于偶像的一种崇拜或是一种期待吧!
沃伦,股神,让许多人顶礼膜拜。曾几次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在股票市场上他的确就是个神。预言金融危机:只有海潮退却时才能发现虽在裸泳。细细的思索,这句话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在各个方面,无论是学术上,还是精神上,逐渐的渗透进我的生活,我的思想领域,尤其是面对当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竞争,人性,种种问题和端倪,就像给出了一个终极的答案,在加上我的一种信仰:“我什么都相信,也同样什么都不信,因为只有海潮退却时才能发现谁在裸泳”,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更加的懂得和明白,更加的大度,对于张爱玲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却长满了虱子”,也渐渐地“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了,结合巴菲特自身考虑,他的价值投资,他对金融市场的种种预言,还有刚开始一毛不拔的吝啬鬼,现在和比尔·盖茨组织提倡各种慈善活动,关于他的投资,他这次中国之行,那天在微博上,SOHO的潘石屹和张欣上传了很多照片和对那天晚宴的情况,一样的答案,让人猜不透,这种人生的关照,如果说是商业上的智慧和手段,致使他在股市上的成就。其实,通过阅读《滚雪球》这本传记,就会更加的理解思想的背后的意义。生活中的巴菲特从小的与众不同和种种行为透视了后来价值投资的这种理念,他的专注,他抵触社会,拒绝窘迫的社交,他很小的时候几年的日复一日四点起床的做报童的工作,他的不作逢迎,习惯性的东西,犯罪行为实录,饱受邻家和学校的呵斥不良少年,其实,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在日常的那种细节,着实让人明白,巴菲特并非只是幸运,在医院的数字,那双网球鞋,还有卖口香糖的表现出的不让步,火车的模型。其实,若真正的了解,就会让人觉得一切并非偶然。
我在想,人人都想取得成功,也不断地告诉自己和别人,影响成功的因素很多,有时连自己都不以为然。在创业比赛活动中,忘记那是谁了,评委针对他的言行点出了:战略没问题、团队、执行力没问题、为人处世没问题,其实很多伟大的事业细节都在魔鬼中,而这个魔鬼究竟是什么?你的举手投足跟人握手时候的热情程度,注视的长短这些都是人成功的素质,永远说的特别大,这个成功那个成功,其实从你每个早上起来到每一个晚上睡觉,你把你的动作和行为方式语言分解一下,如果有一千个动作,可能有一百个不成功,这一百个细小的动作,就导致了你的大不成功,读后感《偶像:沃伦·巴菲特——《滚雪球》__________读后感》。所以我想,孔夫子的每日三省吾身,是非常有必要的。市面上网络上有很多成功的立志的书籍和文章,对此,我非常的嗤之以鼻,其实你看看那些人,那些作者都没成功,只是一些表面上道德或是正常的毫无新意是个人都明白的道理,加以美化,描述的社会就像理想国或是莫尔德乌托邦的幻想,可是一到社会上就会清醒,现实毕竟是现实,其实作者都不明白。马云说:成功的经验千千万万,可失败的经验教训就那么几个。所以,有时候看人家是怎样成功的,不如看看那些失败的人性格,经历,教训。许多事情,美名为道德,可是那不是人性的本质,只是一种虚伪掩饰的表象,前天看了一电影《邻家女孩》内容有点少儿不宜,其实现在已经理解了少儿不宜的意义,有人不是说:“所谓的少儿不宜,就是大人们把那些容易犯错误的事情留给了自己”,我并不赞同,但也不反对,所以,一定意义上这不是一定的好东西。可是从这电影我就学到了两个对传统道德的一种新的解释,和新的意义上的顺其自然。上学的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也不是为了拿走什么,而是要努力为这个世界增添光彩。那时候我同意,现在我也同意。可是怎样才能做到呢?我相信这一点他们也不清楚,就是清楚他们也不一定能做到,他们告诉我们的只是他们的梦想。其实,它们也想实现,只是其中到底是什么,如果论专业知识,老师们比我们多很多,更加深刻,可是在现实中为什么只能告诉我们,而自己做不出来呢?综合种种思考和不短不长的人生经历,更加的坚定不移的坚持:“什么都相信,什么都不信”这个原则,但是有个前提,有我的标准,但这,不可说。
飞鸟之深川与浅滩变异不定,世间无常亦若是也,该相信什么?该抓住什么?古老的命题浇灌出这一片空虚的苍茫。但是,我们终究会抓住自己命运的端倪,也许。但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却证实了这并不是必然和偶然。《华尔街日报》发表:“在下一次沃伦·巴菲特在预警金融危机来临时,我们最好洗耳恭听”。在2008年春天的混乱之中,巴菲特坐在那里,在他近6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所思考的价值和风险一直都没有改变,总是有人在说规则已经变了。但是,他说,只有短线投资,你才可以这么认为。”就像这次中国之行,猜测下的劝捐会,却不是一场鸿门宴。在短促的中国之行,巴菲特在比亚迪就呆了五个小时,为什么会看好比亚迪,为什么对此如此关注,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也许那坚持了价值投资的最核心的理念,也许就是别人要百分之四五十,我只要百分之一二十就够了。
在一定意义上,沃伦保持了一定的本色,也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故事,一个饱受邻家呵斥的少年,长大后依然依靠女人的心理安慰。赛马场,太阳谷,这个习惯性的动物,酷爱汉堡、可乐,时不时说几句名言警句,而又不太入流的家伙不断在提醒我。							
		  〔偶像:沃伦·巴菲特——《滚雪球》__________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