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发展以及现状

2024-05-14

1. PPP模式发展以及现状

PPP模式:一种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融资和项目管理模式

PPP模式发展以及现状

2. PPP的前景如何?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离不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发展的内容。按照中央的要求,“十四五”期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仍然是我国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PPP模式正是用创新的方式和机制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广泛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步伐以及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政信投资集团积极响应国家PPP建设大战略,自成立以来,为多地政府提供PPP项目投资,产城融合投资。在重庆、四川、云南、成都、广西、山东、贵州、山西等多省市,集团与当地政府达成合作,成立相关PPP项目投资机构与项目公司,逐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投资,积极帮助地方政府盘活存量资产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速了地方经济繁荣发展,提高了地方就业率,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回升。

3. PPP的前景如何

PPP政策日趋完善
为进一步发挥PPP模式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规范有序、动态持续的项目财政承受能力管理机制,推动PPP项目实施和财政管理高质量发展,我国近年已出台诸多PPP项目管理相关政策,PPP政策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PPP项目发展渐趋稳定
随着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PPP市场快速发展,管理库在库项目数量逐年增长,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截至2022年1月份,我国PPP管理库在库项目累计达到10254项,投资额达到16.2万亿元。但从项目整体增长趋势来看,我国PPP项目整体增长放缓,市场发展渐趋稳定,进入消化存量阶段。

同时,PPP落地及开工项目净投资额增长率也整体呈现出先增后降的情况。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2018年,PPP落地及开工项目净投资额增长速度达到最高值,2018年以后,净投资额增长率开始明显下滑。

PPP项目公司规模增长放缓
近年来我国PPP项目公司规模增长也逐步放缓,截至2021年,我国全口径PPP项目累计成交13784项,其中共有10772个项目成立了项目公司。

PPP中标项目逐渐减少
从PPP项目中标情况来看,2017-2021年我国全口径PPP项目成交数量和成交规模整体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2017年达到顶峰。2021年,我国全口径PPP项目共成交1019项,总投资额达到2.32万亿元。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PPP模式运营情况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PPP的前景如何

4. 什么是PPP,PPP的前景怎么样?

首先,我来回答什么是PPP。
“PPP”实际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该词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82年提出。随着实践的证实,PPP确实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合作模式,从而被推广开来。(这些资料基本在百科上都可以看到,只不过我转化成了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
广义PPP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关于其定义和形式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说法,联合国培训研究院、欧盟委员会、加拿大和美国PPP国家委员会等都有各自措辞不尽相同的定义。但简单总结而言,PPP就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由于提供公共产品的流程很长,包括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等多个环节,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合作的具体环节、组织形式和风险收益分担上可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从广义概念上讲,在完全由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完全由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这两个极端之间的任何一种形式都属于PPP的范畴,如我们相对比较熟知的BOT等。
狭义PPP概念,其实不同文章的界定范围也不一样,主要取决于研究者希望把研究对象局限在哪一类合作形式上。
关于PPP的前景
目前来看,PPP的前景十分利好,这源于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自2013年以来,PPP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网络搜索都可以看到。北京中设泛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经过观察发现:从大方向上看,近年,国家大方针战略中,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等,PPP都作为重要内容呈现。
国家对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持鼓励肯定态度,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与物有所值评价后,政府以较少的资金支出建设完成利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资本实现共赢,这种模式十分值得肯定。PPP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热度也不会下降。但同时不可忽略的是,PPP项目的进行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PPP模式本身是存在一定缺点的。一个PPP项目的成功进行需要政企双方都遵循契约精神,以守信的态度,科学的运营方式,才能给予PPP项目成功的前提。

5. 如何看待ppp的未来发展

致上谈兵是以致金研究团队为主的实务研究型自媒体平台,成员全部为PPP、不动产、地产、银行、信托、私募、证券、保险、律所、会计所等方向的专业精英人才。平台以投融资、风控、法务、财务、税务为专业依托,主攻不动产、PPP、军民融合、文化娱乐及资本市场的PE/VC、IPO、新三板、并购重组、银行、证券、信托、债市、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劵化、基金管理、融资租赁、财富管理等业务方向的政策分析及法律、财税实操研究,研究成果(各平台号:致上谈兵)目前在业内已广为传播。

一.PPP模式产生背景及意义

国家推广PPP的初衷是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形成一种长期合作的机制,科学合理分配权利和义务、利益和风险,实现共赢。与传统的政府直接投资和BT模式相比,PPP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利于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效率、增加项目透明度、便于监管、促进政府职能的现代化。除此之外,PPP还具有以下三方面积极影响:

01促进设计、施工、运营深度融合

我国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是在前苏联模式基础上演变而来,规划、设计、施工、运营,都是分段独立管理,由不同的企业完成,各个环节互相割裂,人为形成了专业壁垒。上世纪末我国加入WTO时,又设置了设计、施工等各种资质等级,形成了非关税壁垒,使得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上不受外资企业蚕食,在与外资企业竞争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初步具有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弊端是企业经营范围单一化、局限化,不能覆盖项目全过程,跨界的企业也不多,降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住建部推行工程总承包多年,但是效果不理想。而PPP项目往往是投资、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深度融合,即便社会资本是由联合体组成,也可以培育以牵头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甚至未来可以输出带有中国特色的PPP模式。

02促进产业转型

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城市化率的迅速提升、传统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近些年,投资了大量的基建项目,形成了巨大的基建产能。随着这一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化、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达到一个饱和的阶段,建设项目逐步减少,势必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设计、施工等单位借着PPP的大势提前向下游延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能够抓住机遇,推出一些精品项目,实现成功转型,在未来的几十年能够持有一些效益较好的项目,如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

如何看待ppp的未来发展

6. 什么是PPP,PPP的前景怎么样?

首先,我来回答什么是PPP。
“PPP”实际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该词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82年提出。随着实践的证实,PPP确实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合作模式,从而被推广开来。(这些资料基本在百科上都可以看到,只不过我转化成了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
广义PPP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关于其定义和形式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说法,联合国培训研究院、欧盟委员会、加拿大和美国PPP国家委员会等都有各自措辞不尽相同的定义。但简单总结而言,PPP就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由于提供公共产品的流程很长,包括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等多个环节,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合作的具体环节、组织形式和风险收益分担上可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从广义概念上讲,在完全由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完全由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这两个极端之间的任何一种形式都属于PPP的范畴,如我们相对比较熟知的BOT等。
狭义PPP概念,其实不同文章的界定范围也不一样,主要取决于研究者希望把研究对象局限在哪一类合作形式上。
关于PPP的前景
目前来看,PPP的前景十分利好,这源于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自2013年以来,PPP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网络搜索都可以看到。北京中设泛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经过观察发现:从大方向上看,近年,国家大方针战略中,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等,PPP都作为重要内容呈现。
国家对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持鼓励肯定态度,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与物有所值评价后,政府以较少的资金支出建设完成利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资本实现共赢,这种模式十分值得肯定。PPP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热度也不会下降。但同时不可忽略的是,PPP项目的进行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PPP模式本身是存在一定缺点的。一个PPP项目的成功进行需要政企双方都遵循契约精神,以守信的态度,科学的运营方式,才能给予PPP项目成功的前提。

7. PPP项目的未来前景怎么样?

PPP行业火爆的背后,也有不少入局者参与,在推动行业空前发展的同时,也萌生出了不少问题。例如PPP咨询机构监管的趋严,也给行业参与者造成了草木皆兵的阴影。其实,PPP行业想要发展,确实需要不少专业的咨询外包机构,来推动行业发展。
据前瞻《生态环保行业PPP模式运营情况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分析,截止目前我国PPP行业的投资总额已经将近14万亿元。然而在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确有一些咨询机构、中介机构过来搅局。对于行业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随着行业走向规范化发展,一些想要以解决方案来切入PPP行业的投资者,如果不能具备为项目执行者、政府提供优良的方案,在自身不具备项目操作经验的条件下照猫画虎,忽悠政府也忽悠PPP建设者,最终只能导致项目失败。

PPP项目的未来前景怎么样?

8. 如何看待PPP模式在国内的应用前景

PPP模式将成为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的新常态
PPP模式是重要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方式,在释放改革红利和稳增长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呈下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整体下滑。从需求侧看,除了消费基本稳定外,投资、出口增速降幅较大;供给侧方面,工业增加值增速等数据持续低位运行,发电量、货运量等指数也持续负增长。受风险控制和市场预期影响,银行惜贷和部分企业贷款需求收缩并存,实体经济和货币信贷都呈现下降趋势。在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投资边际收益下降的环境下,通过改革来放松供给约束、以制度供给来激活供给潜力并提供放大“乘数”,是目前最值得争取的未来增长前景。中商产业研究院认为,PPP模式作为重要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方式,将在地方债务优化、激活社会资本、促进基建投资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PPP模式是一系列关键领域放开社会资本准入政策的延续,制度设计将取得实质性进展。2005年、2010年国务院相继发布新旧“三十六条”,放开民资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等领域。2014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国家发改委开始着手推进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的立法工作。相关政策的出台与政府的新举措不断为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社会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建设拓宽了范围和渠道。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础设施依然存在较为迫切的、进一步换代升级的需求。在稳增长的压力之下,地方政府基建投资与融资受限的矛盾愈发突出,而PPP模式的推出有助于缓和这一矛盾。2014年1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60号文”),明确提出在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而随着“国发60号文”在投融资机制创新的明确提出,社会资本势必将以更灵活的方式进入该领域,从根本改观众多领域受制于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的困局。
PPP模式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多方共赢的制度设计,并为资产证券化提供土壤。
新的预算法通过后,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3号文)、《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规定》、《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地方债管理和运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框架。43
 号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的投资和运营,PPP模式的推广成为财税体制改革重要的突破口。PPP 
模式的实质是政府购买服务,要求从以往单一年度的预算收支管理,逐步转向强化中长期财政规划,这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高度一致。
PPP模式是多方共赢的制度设计,破解资金、项目、政府之间的信息与管理隔阂。PPP模式的推出将使得私人部门有机会进入到垄断部门,并推动相关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对于私人部门来讲,PPP模式的推广更利于获取低成本资金。由于资质等方面的原因,私人部门融资成本较高,而
 PPP 
模式通过和公共部门的合作组建PPP项目公司,由于公共部门的信誉和资质,可以获得银行部门基准利率或更低的贷款。此外,对于银行来讲,也可通过PPP项目获得资质优良的信贷资产。
PPP模式的推广将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培育土壤。城市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PPP 
项目通常投资大、回报期限长,其回报周期难以满足社会资本的风险偏好。然而政府部门赋予的特许经营权使得PPP项目具备稳定的现金流和较低的经营风险,因此PPP项目本身是天然的资产证券化标的,通过资产证券化的设计可以满足社会资本对参与PPP项目的流动性需求。对于基于PPP
 项目衍生的项目收益债等其他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也可以提供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以保障PPP 项目的稳定运营。因此,我们认为PPP模式的推广为资产证券化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而资产证券化则是未来政府特许经营项目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方向。
PPP模式实现了传统投融资体制的升级,将成为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的新常态。
过去10-15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大规模涌现,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资的重要载体。这类国企包括城投公司、开发区和园区平台、交运类融资平台、公用事业类融资平台、土地储备中心、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等。地方政府通常把土地、国有公司股权、国债收入等资产划拨注入平台公司,从银行部门取得贷款或发行城投债,通过项目融资、融资租赁、信托等方式进行融资。
受益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以土地资产作为担保成为最常见的融资方式。尤其在09-10年大规模信贷刺激时期,金融体制仍被严格管制、利率尚未市场化,大量廉价贷款配给到各类地方国企投融资平台,驱动了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园区、地产开发等大规模建设直至出现泡沫化。地方债务余额在08-10年翻倍超过10万亿,2014年底接近20万亿。近年来土地出让金增速下滑,但政府财政支出刚性递增,地方债务缺口日益加大,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面临考验。
中商产业研究院认为,PPP模式是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投融资模式升级和平台型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第一,PPP模式实现了从传统融资平台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的一次升级。PPP放开了社会资本准入限制,融资方式更加多元,尤其是股权、债权等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模式替代融资平台传统的项目贷款间接融资,提升资本运营和管理效率。第二,PPP项目公司实现了传统融资平台到新形式融资平台的升级。与传统的土地或政府隐性担保相比,PPP项目公司凭借企业和项目资质、信用,在资本运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都更加市场化,降低地方债务系统性风险,同时也可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在具备自然垄断属性的地方公用事业领域,切实引入社会资本,对于加强竞争、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也具有积极意义。
水务等公用事业领域具备较大市场化改革空间,PPP模式推广有望重塑行业格局。
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由于盈利性较低,公用事业属性较强,一直以来由政府主导投资。政府主导投资的“计划经济”模式在初期为设施的快速建设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带来多方面问题,如投资效率较低、市场化程度较低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计划投资模式效率低下、国企管理体制僵化,原有模式难以为继,公共服务等领域亟需新的增量资金,亟需进行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
水务等公用事业类运营公司也有望通过PPP打开区域或业务壁垒,积极进行异地扩张和外延式发展。PPP模式为地方公用事业平台公司做大资产规模、做强业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污水处理等领域运营模式最成熟,并且受益未来价格上涨,其盈利能力有保障。从目前各地发布的PPP 项目中,生态环保占多数(存量项目环保最多并符合高层投资取向),如安徽环保占全部PPP的62%,江苏47%,四川36%。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等企业有望通过PPP模式打开市场空间。
资金+技术+管理能力决定项目归属,市场化竞争下优势企业有望强者恒强。PPP模式推广,掀起新一轮的项目竞争大潮,资金、技术等综合优势突出的企业将获得更多项目青睐。去年以来,水务等公用事业领域的银行融资、股权融资、引入战投、并购重组等事件明显加快,环保与公用事业行业或将在PPP的大潮中重塑行业格局。
中商产业研究院认为地方平台型水务公司是在PPP模式推动大潮中能够中长期收益标的。地方平台型水务公司具有政府背景、融资成本低、全产业链能力三方面优势。在PPP的中长期投资逻辑中,水资源品价格提升将是推动水务行业PPP发展的源动力,水务资产具备较大价值重估潜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