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弗兰克和赫兹在实验中用电子碰撞静止的原子的方法,使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来证明玻尔提出的

2024-05-13

1. 1914年,弗兰克和赫兹在实验中用电子碰撞静止的原子的方法,使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来证明玻尔提出的

    解:设电子与原子碰撞前后的速率分别为v 1 和v 2 ,原子碰撞后的速率为v,假设碰撞是一维正碰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 1 =mv 2 +m 0 v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由上面两式得:m 0 (m 0 +m)v 2 -2mm 0 v 1 v+2m△E=0上式是关于v的二次方程,要使v有实数解,该方程的判别式△≥0,即 △=(-2mm 0 v 1 ) 2 -4m 0 (m 0 +m)×2m△E≥0所以  可见,入射电子的最小动能为      

1914年,弗兰克和赫兹在实验中用电子碰撞静止的原子的方法,使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来证明玻尔提出的

2. (9分)1914年,夫兰克和赫兹在实验中用电子碰撞静止原子的方法,使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来证明玻尔

                要使原子发生跃迁,则原子吸收能量最小为ΔE,因此电子与原子碰撞的能量损失最小为ΔE,当电子与原子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能量损失最多,设电子与原子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则由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碰前电子的动能为  ,则碰前电子的动量  ,           故  (3分),根据碰撞过程能量守恒,则  (3分),联立可得入射电子的最小动能为  (3分)评分参考:第1小题:错选不得分,少选得3分  第2小题9分具体赋分见题中分配。本题结合原子核的模型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要使原子发生跃迁,则原子吸收能量最小为ΔE,因此电子与原子碰撞的能量损失最小为ΔE,当电子与原子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能量损失最多,电子与原子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列式求解,在碰撞过程中系统动能的损失    

3. 1914年,夫兰克和赫兹在实验中用电子碰撞静止原子的方法,使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来证明玻尔提出的原

要使原子发生跃迁,则原子吸收能量最小为△E,因此电子与原子碰撞的能量损失最小为△E,当电子与原子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能量损失最多,设电子与原子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碰撞过程动量守恒,以电子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0)v,电子的动能:EK=12mv02,碰撞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12mv02-12(m+m0)m02,解得,入射电子的最小动能:EKmin=m+m0m0△E;答:入射电子的最小动能为m+m0m0△E.

1914年,夫兰克和赫兹在实验中用电子碰撞静止原子的方法,使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来证明玻尔提出的原

4. 贝塔粒子与电子作用为什么在速度很大时是非弹性碰撞,而速度小时是弹性碰撞?

贝塔粒子,就是电子,它专门指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β衰变时放出的高速运动的电子。
电子和电子靠近时会有巨大的库仑排斥力,所以在它们速度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是不会碰到一块的,即它们之间满足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的特点---弹性碰撞。
若它们速度都很大,可能会撞在一起,这时就不满足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的特点,所以是非弹性碰撞。

5. 原子可以从原子间的碰撞中获得能量,从而发生能级跃迁(在碰撞中,动能损失最大的是完全非弹性碰撞)。一

    解:设运动氢原子的速度为v 0 ,完全非弹性碰撞后两者的速度为v,损失的动能△E被基态氢原子吸收若△E=10.2 eV,则基态氢原子可由n=1跃迁到n=2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有: mv 0 =2mv ①    ②   ③解①②③得  因为△E=6.8 eV<10.2 eV.所以不能使基态氢原子发生跃迁   

原子可以从原子间的碰撞中获得能量,从而发生能级跃迁(在碰撞中,动能损失最大的是完全非弹性碰撞)。一

6. 1914年,夫兰克和赫兹在实验中用电子碰撞静止原子的方法,使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来证明玻尔提出的原

    解:要使原子发生跃迁,则原子吸收能量最小为ΔE,因此电子与原子碰撞的能量损失最小为ΔE,当电子与原子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能量损失最多,设电子与原子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则由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碰前电子的动能为  ,则碰前电子的动量  ,故  根据碰撞过程能量守恒,则  联立可得入射电子的最小动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