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登月计划是怎样的?

2024-05-15

1.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怎样的?

前苏联在航天领域捷报频传,多次捷足先登,使一向自诩为超一流强国的美国十分难堪。1961年,美国第35位总统肯尼迪入主白宫后,立即制订了新的航天计划。他宣布:“要把前苏联人击败在月球上!”他制订的目标是:“要在这十年完毕以前,把美国人送到月球上去。”
于是轰轰烈烈的“阿波罗”工程开始运转起来。它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因为,美国企业向来各自为政,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约束”它们的办法。在八年中能动员如此众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在是一大奇迹。在世界航天史上,它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几乎使前苏联以前的一切领先项目黯然失色!
据统计,在工程进行的八年中,共耗资225亿美元。在工程最高峰期间,同时有2万多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及80多个科研机构共42万人在努力工作,其中有43000多名是科学家及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员。值得骄傲的是,里面约1/3是华裔科学家。
整个计划的核心是实现人类千古以来美好的理想——登月。工程首先确定了登月方案,采取“月球轨道会合”办法,用“土星5号”火箭,把载有三名宇航员的“阿波罗”送离地球,并通过轨道转换而变成绕月球运行。然后在“阿波罗”飞船上发出一个小巧玲珑的“登月舱”,缓缓下降,送两个宇航员安全抵达月面。飞船本身则由另一名宇航员驾驶,一直作绕月球运动。等到探月任务胜利完成,再发动登月舱上的火箭(抛弃外壳),重新与母船会合,最后一起回到地球上。
接着又顺利完成了“土星5号”火箭的研制和四项辅助计划,即:(1)1961—1965年“徘徊者”计划(研究月面着陆的可能性);(2)1966~1968年的“勘测者”计划(试验软着陆);(3)1966~1967年的“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绕月飞行,选择理想登月点);(4)1965~1966年的“双子”计划(模拟驾驶飞船及各种必要训练)。
“阿波罗”计划的主体从1965年开始到1972年结束,历时八年。原计划发射19次,后减为17次,其中1、2、3号是模拟飞船(分别于1965年2月16日、3月25日、7月30日发射上天),4~6号是不载人的试飞,7号是载人绕地飞行。8号飞船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统月飞行(1968年12月21日),飞船上的三个宇航员,成了人类最早飞临月球的先锋。他们绕着月球飞行了10圈,向地球上播放了两次电视实况,带回了许多宝贵资料,还得到了月球天空中地球的彩色照片。9号(1969年3月3日上天)在绕地球的轨道上,测试了登月舱的各种性能,10号(发射于1969年5月18日)则把各种严格的试验搬到了月面上,这是最后一次模拟练习。10号上面三个宇航员绕月球飞了31圈,最低时离月面仅15千米。在克服了许多困难后,终于使一个登月舱在月面上实现了软着陆,为11号的人类登月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阿波罗”计划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挑选及培养登月人员。宇航员是很光荣的,尤其是当代表人类去拜访“嫦娥仙子”的宇航员,更可名载史册。然而你可知道,他们为得到这项殊荣付出了多少代价。比挑选空军飞行员更严得多的全面体检首先淘汰了一大批人,入选后繁重的学习也会使部分人知难而退。他们首先要学习深奥的天文学,了解星星、月亮和宇宙空间;要学习地质学、地理学,以便到月面后懂得如何收集各种月岩和月壤;要学习航天理论,了解飞船制造工艺,各种仪表的维修、保养和使用;还得学会无线电通信技能,以便随时与地面指挥中心保持联系;更得学会各种应急措施,在绝境中求得生存的办法……
除了艰巨的学习任务外,平时的严格训练更是“苦不堪言”——只有少数练习是诱人的,如事先遍“游”美国各地,以识别各种土壤、岩石和地貌特征。或许模拟穿越太空也很神秘有趣,从不时变幻着的荧光屏上让你识别星座,并“操纵”飞船来改正自己的航向。但更多的是难以忍受的锻炼项目:他们要在模拟器中从165千米的高度上“掉”下来,一直“掉”到离月面65米的“地方”;他们每天要在一张狭窄的桌子上迅速地跃上跳下,连续做几百次、几千次,累得气喘吁吁、瘫倒在地;他们要赤身裸体,站在一个几乎要结冰的冷水澡盆内,冻得嘴唇发紫,全身发抖;他们要在不透风的闷热房间内“烘烤”2小时;他们要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万籁无声的隔音暗室内呆呆地、寂寞地坐上好几个小时,还要在振动台上接受快速转动的试验……这种极其严格的训练,要连续进行一年半的时间。只有经过了这样“千锤百炼”的宇航员,才有资格去进行月球探险!
再说,即使你经过了刻苦的磨炼,跨进了登月舱,也会随时遇到各种艰险。例如“阿波罗13号”飞船在飞往月球途中,服务舱内部的液氧箱发生了一次爆炸,损失了一半氧气和大部电源。在与地面联络时断时续的九死一生险境中,三名宇航员就是依靠了平时严格训练中学得的技能,同心协力,在地面指挥中心帮助下,终于先后三次修正航线,绕过了月球,最后艰难地重返大气层,用降落伞在太平洋降落,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怎样的?

2. 为什么说大流士大帝建造的苏萨宫廷几乎动用了当时帝国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

古巴比伦居鲁士大帝时期,在大流士大帝建筑苏萨宫廷的诏令中,提到宫廷建筑使用的材料来自15个地区,从遥远的中亚和印度,直到埃及和希腊世界。参加宫廷建筑的工匠,至少有5个民族的人,这还不算运送材料的那些地方的居民。明确提到的建筑材料有12种,其中多数来自远方,只有碎石和砖坯大概是就地取材。可以说,为了建筑苏萨宫廷,大流士一世几乎动用了当时帝国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

3. 美国登月花了大约多少万美元?为什么阿波罗17号以后就没有继续登月了?

美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从1961年5月开始实施到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进行最后一次载人登月为止,总耗资约为492.56亿美元。1966年为拨款最高峰,金额约为98.36亿美元,约占当年美国GDP的0.57%,约占当年美国全部科技研究开发经费的20%。

美国停止登月计划的原因:
(1)登月计划耗资巨大,即使是像美国这种“不差钱”的国家,长此以往,也承受不起。

(2)登月计划的实际用途不大。就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对于开发月球资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未来还是使用一次性航天器的可能性不大(阿波罗登月计划中使用的飞船全都一次性的),所以美国在阿波罗计划后开始研制可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

(3)阿波罗计划只是美、苏在冷战背景下所进行的太空竞赛的一部分。其实最初提出登月计划的苏联,但最终首先把人类送上月球的却是美国人。显然美国在这一点上已经超过了苏联,既然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就没有必要再继续玩下去了~~

美国登月花了大约多少万美元?为什么阿波罗17号以后就没有继续登月了?

4. 人力物力财力的区别是什么?

应该是这样排列:财力,人力,物力
第一:财力(有本钱干什么都行了,从小做大,再大的企业也是如此/股东说了算)
第二: 人力(领导和技术人才及后勤,普工)
第三: 物力(所备有一切物品)
企业想更好,这三样缺一不可.

5. 徘徊者计划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参加徘徊者计划的有5万人,探测器的设计和制作由加利福尼亚工科大学的喷气推进研究所担任。计划全部费用是26000万美元。每个“徘徊者”的造价,包括火箭的发射,是2800万美元。

徘徊者计划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6. 为什么说,为了苏萨宫廷,大流士一世几乎动用了当时帝国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

宫廷建筑使用的材料来自15个地区,从遥远的中亚和印度,直到埃及和希腊世界。参加宫廷建筑的工匠,至少有5个民族的人,这还不算运送材料的那些地方的居民。明确提到的建筑材料有12种,其中多数来自远方,只有碎石和砖坯大概是就地取材。可以说,为了建筑苏萨宫廷,大流士一世几乎动用了当时帝国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

7. 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牺牲宇航员的性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值得吗?

值得。

先不说其他意义(因为那些意思太虚幻了),单就政治意义就值得了。
做个比喻。

——假如世界是一个小学班机,那么国家就像一个小学生。然后有一俩个同学(美国、俄罗斯)去跳楼梯,跳一格、两格、三格递加……证明他们的勇敢。其他同学不甘示弱,不想被说成胆小,也去跳。最后,大家都会去跳,如果有谁不跳,就会被嘲笑胆小,甚至有被欺负的危险。一般来说,在跳楼梯这个情况下,跳得最高的,也就被大家当作了老大(美国)。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要受点伤(牺牲宇航员的性命),也必须去做。何况不一定受伤。

当然,探索宇宙还能获得什么资源开发,物品试验等有利条件。
(只不过这个太虚幻,加上大家都知道。)

--------------

只不过要以你的题目,有点偏重[宇航员的性命]和[探索宇宙]谁更重要这个意思。

那么,它们成一对矛盾的话,[探索宇宙]就是主要矛盾,舍弃[宇航员的性命]。

加之,不是[探索宇宙]就一定牺牲[宇航员的性命]。

意外总会有点,连走路都可能摔死,[探索宇宙]更不必说了。

我们总不可能为了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的意外,而放弃[探索宇宙]这个世界性的项目。

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牺牲宇航员的性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值得吗?

8. 修建京杭运河花费了多少财力物力人力?

开凿运河的艰巨工程对劳动人民却是一场灾难。隋炀帝强征几百万民工修筑运河,严重地破坏了生产,使成千上万的民工惨死在运河工地上。隋炀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谋主管修河,强制天下15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发了360万人。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隋炀帝还派出了五万名彪形大汉,各执刑杖,作为督促民工劳动的监工。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督责太急,所以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竟达25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