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央银行资产的业务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2024-05-14

1. 论述中央银行资产的业务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一、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储备、发放债券、证券投资来影响基础货币:1. 发行货币,如此增加了货币供应量2. 发行债券,回收市场的货币,当然,目前央行使用的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调高准备金率,使各大银行留在央行的现金增加,如此削减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二、具体分析:(一)中央银行资产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银行资产的处理,以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包括再贴现业务和贷款业务、证券买卖业务、国际储备业务及其它一些资产业务。包括:1、贴现贷款中央银行开办贴现窗口, 承办商业银行所持的未到期的已贴现票据的再贴现业务, 还对商业银行办理贷款业务。有些国家的中央银行还对政府进行贷款。2、黄金与外汇储备中央银行为了集中储备、调解资金、调解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汇率和金融市场, 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从事黄金、白银、外汇等资产的买卖活动, 而且这一活动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的资产业务。(二)具体通过以下方式来影响:1、外汇储备是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了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当外汇储备增加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增加;反之,当外汇储备减少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减少。2、公开市场业务也是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央银行如果增加持有对政府的债权,就意味着投放了相应的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减少对政府的债权,意味着其收回了相应的基础货币。1995年以后中央银行增加的对政府债权都体现在持有的政府债券上,都是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的结果。3、再贴现曾经是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但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日益完善,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的迅速发展,通过再贷款投放的基础货币规模越来越小。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的再贴现市场不发达,再贴现没能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收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之一。(三)中央银行投放资产影响货币的形式:1、直接投放:1)新印的钞票,首先成为政府的收入,再经过政府购买后进入流通领域;2)央行用新印的钞票回购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央行票据,对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再贴现,以及偿付外债;3)在由国际收支产生的货币兑换行为中,央行用新印的钞票购买外汇;2、信贷投放:央行将新印的钞票存放到商业银行(具体是从央行的发行库存放到商行的业务库),直接增加基础货币,然后通过信贷方式流入社会。但因为是贷出去的纸币,那些钱最终还是要回笼的,这只是政府调控经济,控制货币供应的一种方式三、扩展资料——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被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通常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对这部分债权有较强的控制力。(2)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一般情况下,若中央银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政策目标的话,则对通过该项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较大的主动权;否则,中央银行就会因为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过该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

论述中央银行资产的业务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2. 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的规模会影响其货币供应量

这个问题要说清楚需要花很多时间啊。简单讲一下。
央行的资产方包括“国外净资产、对政府债权、对银行机构债权、对非金融机构债权和其他资产。
央行的负债方包括”现金、准备金、政府存款、债券、其他权益和负债,其中现金+准备金=基础货币。
根据“资产方=负债方”,你会发现,如果负债方其他项目不变,资产方的资产业务规模一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基础货币发生变化。
基础货币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倾向供应量。

3. 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会影响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没有储蓄业务,即没有负债业务,中央银行资产业务规模一定会影响货币供应量,她的资产业务就是发行货币。
商业银行不同,利用自己的负债转换成资产业务,基本不会影响货币供应量,因为她吸收了社会的资产(储蓄转换成资产)货币供应量不变;但是商业银行无节制增加资产业务也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因为贷款会产生派生存款。
举例:商业银行只有100亿元存款,放贷款70亿元,这70亿元理论上讲有60亿元又存入银行,商业银行又可以放款42亿元;42亿元理论上讲有37.8亿元存入银行,商业银行又可以......(上述所述中60亿元、37.8亿元....属于派生存款);所以说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也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据此中央银行总是限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

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会影响货币供应量

4. 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如何增加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有:
1贴现与贷款:通过买入商业银行的票据,将货币给商业银行,或直接将货币贷款给商业银行,货币供应增加
2.在市场上购买票据,国债等有价证券,将货币注入市场
3.黄金与外汇储备,直接购买黄金和外汇储备,发放货币

5.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和基础货币 详细�0�3

中央银行负债是是指金融机构、政府、特定部门持有的中央银行的债权。中央银行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存款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对外负债和资本业务。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被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通常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对这部分债权有较强的控制力。(2)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一般情况下,若中央银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政策目标的话,则对通过该项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较大的主动权;否则,中央银行就会因为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过该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3)对政府债权净额。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二是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例如,我国1995年的财政借款存量为1600多亿元,对近几年的基础货币量产生了一定影响。(4)其他项目(净额)。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
在金融本位币的时候,央行发行的纸币或是银行券是要兑付的,也就是当人们拿着这些纸币到央行要求兑付时,央行要付给来者金银,因此这些发行的纸币就相当于它的负债了。当然现在的纸币是不用兑付的,所以沿用原来的说法或思路,可以这么理解,但实际上已经不是这么回事了.说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这里的负债只是同它的资产相对的,只是会计上的一个科目,它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因为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发行货币这一科目是体现在负债里。但是严格意思上讲,发行货币不构成中央银行的负债。负债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需要偿还的,但显然,银行发行货币不需要偿还。个人或单位持有货币是一种资产的象征,个人或单位拥有所有权,而不是拥有债权。而且,如果是一种债权的话,按照经济运行规则,使用者要支付利息,中国央行是不会支付利息的。
1994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项 目季末余额(单位:亿元)同期比增长率(单位:%)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国外资产(净)2437.63081.73816.84451.384.1139.5163.0187.3 外汇2253.82888.03619.04263.984.1144.1171.7197.8 黄金12.012.012.012.00.00.00.00.0 国际金融机构资(净)171.8181.7185.8175.490.998.674.065.9对中央政府债权1582.81582.81582.81687.718.215.213.16.6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9297.79383.19581.010451.039.436.621.68.8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258.7275.7231.3269.921.238.359.87.2对非金融部门债权682.9696.1708.3728.321.715.910.86.7储备货币13612.314138.315193.817217.838.340.137.229.6 发行货币*6308.76258.66923.57883.929.619.727.323.1 对金融机构负债5934.26399.36634.27468.354.470.649.434.8  缴存准备金3072.53391.93683.33961.223.031.340.837.3   存款货币银行3002.43312.23571.93827.525.534.543.039.0  在人行存款2860.73007.42950.53507.1112.4157.361.832.0   存款货币银行2527.72708.62590.93031.3130.6187.063.932.6 非金融机构存款1369.41480.41636.11865.620.733.536.639.4债券30.11.01.00.0    中央政府存款635.4874.0912.1833.388.2156.8120.076.0自有资金280.5280.5280.5265.7-9.6-9.6-9.6-14.4其它(净)-298.6-274.4-467.2-728.6-22.3-33.363.187.1                                                 (资料来源:网站)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和基础货币 详细�0�3

6. 中央银行有哪些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是如何影响货币供应的?

中央银行资产业务主要由再贴现业务、贷款业务、证券买卖业务、黄金外汇储备业务及其他一些资产业务构成。  【(1)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一方面吸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另一方面又以再贴现和贷款为主要方式为后者提供资金融通。另外,再贴现和贷款业务也是中央银行投放进出货币的重要途径。  (2)中央银行采用信用放款或者抵押放款的方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以及其他部门进行贷款。  (3)中央银行具有公开市场买卖的业务,进行宏观调控,调控货币供应量或市场利率。证券买卖成为中央银行的主要比率和结构资产业务。  (4)中央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高。中央银行持有具有较高流动性的资产(现金、短期公债、部分能随时变现的有价证券等),旨在灵活调节货币供求,确保经济金融运行的稳定。  (5)作为国家的银行,它在业务上与政府的关系,主要是列于负债方的接受国库等机构的存款和列于资产方的通过持有政府债券融资给政府,以及为国家储备外汇、黄金等项目。

7. 简要分析中央银行的三个基本工具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的三个基本工具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方法: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按此准备率上缴存款准备金;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主比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
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
根据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的差异,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公开市场。
所谓广义公开市场,是指在一些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的数量有限,因此,中央银行除了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公债和国库券之外,还买卖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的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以达到调节信用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所谓狭义公开市场,是指主要买卖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发行量大,且流通范围广泛,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只需买进或卖出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就可以达到调节信用,控制货币量的目的。

简要分析中央银行的三个基本工具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

8. 请简述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具体过程。

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劵,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多倍增加。
当经济处于增长过慢、投资锐减不景气的状态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导致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长,使总需求扩大。


扩展资料:

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
一是基础货币。
二是超额准备金。
三是货币供应量。
在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为商业银行所持倍数放大效应商业银行扣除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后,形成了超额准备金,通过其在整个商业银行系统中的反复使用便产生倍数放大效应。
使1元的中央银行负债,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业务运用后,变成了几元的商业银行负债。在商业银行系统内放大了的银行负债,与中央银行向公众提供的部分现金一起,构成了整个货币供应量,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