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代的著名京胡演奏家有哪些

2024-04-28

1. 老一代的著名京胡演奏家有哪些

徐兰沅先生
京剧琴师。原籍江苏省苏州吴县。生于北京。   
诞辰:1892年,光绪十八年(壬辰) 
逝世:1977年1月8日,农历丙辰年十一月十九日


上海京剧院琴师:陈 磊 
国家二级演奏员。琴师、作曲。1963年出生,毕业于四川省艺术学校音乐科。六岁起学习钢琴,七岁转学京胡演奏,十岁考入四川艺校,专习京胡演奏。毕业后分配在西昌京剧团工作。1982年入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进修,师承黄金陆。1984年拜著名京胡演奏家燕守平为师,技艺更精。1985年调成都市京剧团工作,先后在京胡演奏、作曲、指挥、制作人等工作岗位上取得业绩。曾为关肃霜、梁庆云、江其虎、李军、史依弘等艺术家操琴。曾于1987年由中国唱片公司出版《陈磊京胡独奏专辑》、于1992年与京剧名家江其虎合作出版《京剧叶派小生唱腔精选》(负责操琴),曾于1991年在成都举行个人京胡独奏音乐会。参与创作的剧目有京剧《少帝福临》、《千古一人》、《她从雪山走来》和京歌《我为祖国献石油》。其中,但任制作人、作曲的京歌剧《她从雪山走来》获得各界热烈反响,应邀参加了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获好评。其作品曾获得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银奖、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剧目奖、全国戏歌大赛作曲奖等。2004年作为人才引进加盟上海京剧院。现为上海京剧院艺术创作部作曲(唱腔设计)。

琴师介绍:尤继舜 
国家一级演奏员。琴师、作曲。幼时在其父的开蒙下学琴。12岁考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学院京剧科学艺。后入江苏省戏剧学校京剧科,毕业后先入江苏省京剧院,1969年调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剧组操琴。曾拜赵济羹为师,并求教于汪本贞、李慕良、钟世章、何顺信、王瑞芝、姜凤山、沈玉才等名家。他酷爱京剧,谦逊好学,琴艺音色饱满,清彻纯净,灵巧华丽,手法敏捷。1990年首次在沪举办京胡演奏、伴奏专场,演奏的《跃龙门》、《灯节》、《无题》、《云雀》等深得观众好评,并录制出版了个人专集。几十年来,先后给南北众多京剧名家操琴,艺术影响深远。梨园界赞京胡名家有“南尤北燕”之说,“南尤”即指尤继舜。参与创作的主要京剧作品有《长恨歌》、《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曾获得第三届、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作曲(音乐设计)奖。

燕守平:国家—级演奏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琴师介绍: 陈平一 


【琴师介绍】沈媛  
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父沈玉才是京剧界著名琴师。一九八四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师承张素英、黄金陆、费玉明、刘铁山等。一九九 O 年毕业进入北京京剧院工作。 

上海京剧院琴师:周志良: 
京胡演奏员。自幼酷爱京剧,先后师从上海京胡名家沈雁西、尤继舜、卢文勤、沈毓琦等。1979年考入上海戏曲学校,主修京胡专业,坐科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上海京剧院琴师:李寿成: 
琴师。一级演奏员。1963年毕业于上海京剧院学馆。师从赵济羮学习操琴,工京胡,毕业后在上海京剧院工作。曾在《海港》剧组任主要琴师。  

京胡名家——王鹤文  
王鹤文是著名京胡演奏家杨宝忠的学生。他的胡琴演奏艺术,在继承老师技法的同时,刻意追求“严、足、帅、博”4个字。  



京胡名家:何顺信 
京剧琴师。祖籍河北河间,生于呼和浩特市。 

梅雨田:京剧琴师。梅兰芳伯父。祖籍江苏泰县,久居北京 


孙佐臣 
京剧琴师。乳名老元,初名光通。年七十五岁;故于上海。  
诞辰: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 逝世:1936年4月4日,农历丙子年三月十三日 

孙佐臣 
京剧琴师。乳名老元,初名光通。年七十五岁;故于上海。  
诞辰: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 逝世:1936年4月4日,农历丙子年三月十三日



琴师:秦勤,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三年毕业于重庆艺校.

一九九五年一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大专班,师从吴炳璋、王鹤文、曹宝荣并得到京胡大师何顺信亲授之《望江亭》《状元媒》《龙凤呈祥》《楚宫恨》,唐在炘先生亲授《锁麟囊》《坐宫》等剧目。  
一九九七年毕业分配于北京京剧院青年团,为青年团重点剧目《吴汉杀妻》《驿亭谣》《三打白骨精》担任京胡伴奏。改革后,在二团又为《沙家滨》《碧波仙子》《吕布与貂蝉》《四郎探母》《龙凤呈祥》《红鬃烈马》《白蛇传》等戏担任伴奏,其中《沙家滨》在全国巡回演出和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中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二 OO 二年为著名青衣演员张丽雯伴奏新编历史剧《李亚仙》。


琴师:程丽雪,生于一九八 O年。  
自幼爱好音乐,六岁习钢琴,十岁习柳琴,十一岁[一九九二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京剧科,学习京胡专业。在校成绩优异,于一九九六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曾参加一九九六年中央电视台“星光灿烂”文艺晚会,担任京胡演奏。  

程派青年琴师----李河遵  
李河遵,天津实验京剧团程派琴师。自幼酷爱音乐,4岁开始随穆祥有老师学习提琴,因其天资聪颖,悟性较好,曾得到著名演奏家盛中国和林耀基先生的肯定,9岁考入天津艺术学校,并随董生老师学习京胡等其他乐器,受到过郑柏林、余学森等老师的传授和指导,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在《今晚报》主办的比赛中,荣获乐队前三名的荣誉。  
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实验京剧团担任程派伴奏,又得到吕玉勇、费玉明、汤振刚、王悦等老师的指导,为了更好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他虚心向著名程派琴师熊承旭先生学习和加深程派戏的演奏技巧,并得到程派著名琴师唐在忻先生的亲授,唐老师在病中耐心传授,对程派演奏的关键地方重点加以点拨,使他受益非浅。因其领悟性高,学习扎实,进步较快,深得唐在忻和李世济老师的喜爱。在与程派后起之秀吕洋的合作演出中,经过他们的细心研究揣摩,配合非常默契,他的演奏细腻传神,托腔保调,很好地烘托出了气氛,几乎是每次演出,都取得很好的剧场效果。


刘 正 辉 : 
京剧琴师,1958 年 出 生 于 北 京,现 在 中 国 戏 曲 学 院 任 教。他 致 力 于京 胡 演奏艺术和京胡制作技艺的提高,经 过 多 年 的 潜 心 钻 研 京 胡 制 作 艺 术,从 师 当 代 京 胡 制 作 大 师 许 学 慈 先 生,得 其 真 传。其 出 版 著 作、声 乐 制 品 被 国 内 外 专 业 及 业 余 人 士 喜 爱 收 藏。 

京剧乾旦刘铮的帅哥琴师 左旭 
左旭今年23岁,9岁进天津戏校,先学习了3年的月琴、三弦、鼓板等 ,后来确定专攻京胡 ,2000年考进北京戏校大专班,2003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担任演员的伴奏。2004年6月拜“胡琴圣手”燕守平先生为师。和燕老师聊起左旭,燕老师对他赞不绝口,夸他聪明,一点就透,说他用功,手上的感觉太好了。北京戏曲职业学院将在23、24日上海逸夫舞台,27、28、29、在武汉演出,刘铮演出张派 名剧《望江亭》、《刘兰芝》,左旭将担任伴奏。届时上海、武汉的观众将欣赏到他们珠联璧合的演出。

老一代的著名京胡演奏家有哪些

2. 老一代的著名京胡演奏家有哪些

京胡名家——王鹤文  
王鹤文是著名京胡演奏家杨宝忠的学生。他的胡琴演奏艺术,在继承老师技法的同时,刻意追求“严、足、帅、博”4个字。【摘要】
老一代的著名京胡演奏家有哪些【提问】
徐兰沅先生
京剧琴师。原籍江苏省苏州吴县。生于北京。【回答】
上海京剧院琴师:陈 磊 
国家二级演奏员。琴师、作曲。【回答】
燕守平:国家—级演奏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回答】
京胡名家——王鹤文  
王鹤文是著名京胡演奏家杨宝忠的学生。他的胡琴演奏艺术,在继承老师技法的同时,刻意追求“严、足、帅、博”4个字。【回答】

3. 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是谁?

1、梅兰芳,被誉为京剧的代名词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2、李胜素,京剧界领军当红名角
李胜素,1966年2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中国国家京剧院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花衫。现任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京剧界领军当红名角,该团领衔主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4年,她作为中国京剧第一人,首次将美妙的京剧旋律唱响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开历史之先河,她那清亮含蓄、华丽温婉的嗓音,征服了海内外观众,为京剧艺术的传播与弘扬做出了卓越贡献。2017年12月29日,李胜素以《交响京剧——杨门女将》获得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戏曲、曲艺类最佳演员奖。
3、王吟秋,程砚秋嫡传弟子
王吟秋(1925年一2001年10月20日)京剧表演艺术家 ,男,京剧演员,程派青衣,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嫡传弟子(1945年拜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1955年后,他历任中国京剧院四团、宁夏京剧团、北京青年京剧团、北京京剧院的主要演员。

4、李佩红,程派艺术佼佼者
李佩红,生于1964年,1981年毕业于天津戏曲学校,工刀马、花衫,1984年进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先后求教于刘秀荣、马祥麟、李金鸿、冀韵兰、阎世善、崔荣英、陶汉祥、朱宝义、吴祥珍等名家,1988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为师,是一位优秀的青年刀马旦演员。
5、杜近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杜近芳(1932年,农历壬申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女,1932年生于北京。她曾获第六届世界青年和平联欢节金质奖章。京剧演员,工旦行,师承梅兰芳 ,王瑶卿 。从1951年起成为国家演员,在中国文化部中国戏曲研究院的实验京剧团工作。
与李少春、叶盛兰等固定合作,曾随团到多国演出。与李少春共同主演的新编历史(古装)京剧《野猪林》(饰演林冲妻子张氏)在1962年由崔嵬、陈怀皑合作拍成彩色京剧电影。

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是谁?

4. 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是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 ,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梅兰芳的艺术造诣正如北大书法史巨匠李志敏的狂草一样耐人回味,可谓炉火纯青、臻入胜境。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扩展资料京剧形成初期,以梅巧玲为代表的一代老前辈艺术家开启了京剧男旦艺术的篇章。梅巧玲开创的梅派艺术,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提高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到第二代梅派传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钵,良好地继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对梅派艺术的传承功不可没。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
梅兰芳旦行立派也是从“梅派”开始的,而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5. 历代京剧大师都有谁?

清光绪年间,画师沈蓉圃以彩色绘制同治、光绪时期的十三名昆曲、京剧著名演员的剧装画像,传世以后,称为“同光十三绝”。画中绘老生4人:程长庚饰《群英会》之鲁肃,卢胜奎饰《战北原》之诸葛亮,张胜奎饰《一捧雪》之莫成,杨月楼饰《四郎探母》之杨延辉。武生1人:谭鑫培饰《恶虎村》之黄天霸。小生1人:徐小香饰《群英会》之周瑜。旦角4人:梅巧玲饰《雁门关》之萧太后,时小福饰《桑园会》之罗敷,余紫云饰《彩楼配》之王宝钏,朱莲芬饰《玉簪记》之陈妙常。老旦1人:郝兰田饰《行路训子》之康氏。丑角2人:刘赶三饰《探亲家》之乡下妈妈,杨鸣玉饰《思志诚》之闵天亮。  京剧三鼎甲
    即京剧三杰、京剧老三杰、京剧前三杰、京剧老三鼎甲、京剧前三鼎甲。指的是京剧形成初期,第一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京剧小三鼎甲
      即京剧新三杰、京剧后三杰、京剧新三鼎甲、京剧后三鼎甲。指的是京剧第二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四大须生
    京剧第三代的老生演员。随着时间 推移,"四大须生"的说法也有所变化。
    20世纪20年代,最初的"四大须生"是指: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简称为余、马、言、高。其后高因嗓败,退出舞台。谭富英崛起,"四大须生"又演变为:余、马、言、谭(富英)。至40与50年代之交,余叔岩、言菊朋先后去世,杨宝森、奚啸伯相继成名,具有全国影响,"四大须生"即为马、谭、杨、奚,直迄今日。 南麒、北马、关东唐
    南方的麒麟童(周信芳),北方的马连良,东北三省的唐韵笙,都是以做工老生闻名全国的京剧演员。其表演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社会上习称"南麒、北马、关东唐",以表示对他们表演艺术的赞誉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京剧四小名旦 
张君秋(1920-1997) 

祖籍江苏丹徒。父滕联芳,母张秀琴(河北梆子青衣演员),在母亲的熏陶之下,自幼喜欢上了戏曲艺术。由于家境窘迫,张君秋只读了几年私塾,便辍学学艺。他天生聪伶,经李多奎介绍,拜李凌枫为师,学习京剧青衣(李凌枫,字缉之,江苏嘉定人,原学医,私淑程派,后拜王瑶卿),拜师后他刻苦学艺,靠着他的天赋和对艺术的灵感,进步很快。1935年,在北京吉祥戏院首次登台,以一出《女起解》唱红。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推选“四大童伶”,张君秋与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被选中,成为“四大名旦”后的“四小名旦”之一。报界对他高度评价“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他的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被他很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风格之中。他最初同雷喜福合作,相继又同王又宸、孟小冬、谭富英、马连良合作,其中与马连良合作时间最长,演出最多的剧目有,《四郎探母》饰铁镜公主,《龙凤呈祥》饰孙尚香,《红鬃烈马》饰王宝钏,《打渔杀家》饰肖桂英、《大、探、二》饰李艳妃、《法门寺》饰宋巧姣及《审头刺汤》、《四进士》、《三娘教子》、《苏武牧羊》等。张君秋善于吸收多门类艺术为我所用,不断创新,通过他的再创作,使老戏唱出了新韵。 

张君秋的艺术成就在于他几十年不懈的朝夕研磨,博采众长,大胆对京剧唱腔进行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创立了风靡海内外的张派艺术。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张派艺术已初见端倪。至1956年,一出《望江亭》,标志着张派艺术的正式形成,为内外行所公认。他的《状元媒》、《金山寺·断桥·雷峰塔》、《刘兰芝》、《西厢记》、《诗文会》、《楚宫恨》、《彩楼记》、《怜香伴》、《春秋配》、《女起解·玉堂春》和《珍妃》、《秋瑾》等,都在唱腔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他讲求科学运用演唱技巧,保持共鸣位置的准确和气息的畅通,音域十分宽广,京剧的十三道辙口经他演唱均应付自如。他的表演端庄含蓄,自然率真,化妆服饰讲求人物和处境的协调达到艺术完美。张君秋先生在我国京剧艺术领域中尤其是旦角行当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中,是一位承前启后、勇于探索、大胆革新、不懈追求的优秀戏曲表演艺术家。 

1956年张君秋的北京市京剧三团和马连良京剧团,谭富英、裘盛戎的北京京剧二团合并,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北京京剧团。此名家合作,流派纷呈,百花争艳。在剧目设置、唱腔创作、表演技巧、舞台美术以及服装道具等各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革新创造,成为当时菊坛一大盛事。同时,张君秋的艺术创作,此时也到达了颠峰阶段。张君秋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近百名之多,其中有薛亚萍、李炳淑、杨春霞、杨淑蕊、王婉华、雷英、张静琳、王蓉蓉、赵秀君等。 


宋德珠(1918-1984) 

名宝禄,字颖之,原籍天津,生于北京。12岁人中华戏曲职业专科学校,从阎岚秋、朱桂芳学武旦,又从余玉琴、郭际湘、诸如香、王瑶卿诸名家学花旦及青衣。毕业后又得程砚秋、于连泉指点。他扮相英武秀丽,身段矫健秀美,“打出手”迅捷稳准,有深厚的武功与跷功,以擅演武旦和刀马旦戏称著,剧目有《杨排风》、《扈家庄》、《小放牛》、《金山寺》、《战金山》、《泗州城》等。新排剧目有《蝶恋花》、《花猫戏翠屏》、《碧血桃花》、《冰玉胭脂》等,表演颇具乃师阎派风范,与李世芳、毛世芳、张君秋共称“四小名旦”。 

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教于河北省艺术学校。 


李世芳(1921-1947) 

生于1921年,卒于1947年,其父是山西梆子名旦李子健。他幼入富连成科班,专工青衣、花旦,受教于尚小云、萧长华、魏莲芳等名师,因嗓音明亮甜润,扮相雍容华贵,未出科即以“小梅兰芳”享名。做为“世”字班高材生,《霸王别姬》、《碧游宫》、《盘丝洞》等戏均由其主演。1936年正式拜梅兰芳为师,出科后即以梅派传人组班演唱,与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并列“四小名旦”。 

令人痛心的是:1946年底,他赴上海演出完毕后于1947年1月5日乘机返京,途经青岛上空时,因飞机遇雾撞山而罹难,时年仅26岁。 


毛世来(1921-不详) 

山东掖县人。9岁入富连成科班,工花旦,兼演武旦。原籍山东掖县,久居北京。7岁入富年成科班学艺,受业于萧长华、于连泉、王连平。曾拜师梅兰芳。在科班学习时期即己享名,曾被选为”四大童旦”之一。 

19岁满师,组班“和平社”,转演于上海、天津、北京、山东等地,此期间又拜尚小云、荀慧生、赵桐珊为师。尚小云倍加提携,如在《乾坤福寿镜》中让其配演寿春,在观众中印象日深。先后与周信芳、盖叫天、李少春、李万春、叶盛章、叶盛兰合作演出。 

毛世来嗓音清亮,白口清丽干脆。扮相俊俏,跷工极佳,以能唱擅做、文武兼备名重一时。善于刻画各种性格的人物,花旦、闺门旦、泼辣旦、武旦演来均能惟妙惟肖。尤擅长演花旦戏,泼辣虽不及筱翠花,但娇小玲珑,妩媚动人,有“小筱翠花”之号。擅长剧目有《铁弓缘》、《英杰烈》、《红娘》。 新“四小名旦”。 1947年因李世芳在青岛罹难,宋得珠又一时息影舞台,是年北京《纪事报》倡议再进行新“四小名旦”选举。8月1日开始投票,9月15日揭晓,历时45天。张君秋名列榜首,陈永玲、许翰英当选。名次为张君秋35730票、毛世来27256票、陈永玲24309票、许翰英23578票。选举后他们又在华乐剧院同台合作演出〈四白蛇传〉。许翰英演《游湖借伞》、陈永玲演《水漫金山》、毛世来演《断桥.合钵》、张君秋演《状元祭塔》。连演三天,场场爆满,一时传为梨园美谈。张君秋也由此获得“祭塔旦”的美称。但为了和前"四小名旦"相区别,陈永玲、许翰英被称为后“四小名旦”或新“四小名旦”。 唐  另外还有王瑶卿、陈德霖、金少山、李多奎、郝寿臣、杨小楼、萧长华、孟小冬、候喜瑞、雷喜福、于连泉、徐碧云、马富禄、裘盛戎、叶盛章、叶盛兰、高盛麟、李盛澡、孙盛武、杨盛春、厉慧良、袁世海、赵燕侠、关肃霜、杜近芳等,这都是50年代之前的著名演员。

历代京剧大师都有谁?

6. 历代京剧大师都有谁?

清光绪年间,画师沈蓉圃以彩色绘制同治、光绪时期的十三名昆曲、京剧著名演员的剧装画像,传世以后,称为“同光十三绝”。画中绘老生4人:程长庚饰《群英会》之鲁肃,卢胜奎饰《战北原》之诸葛亮,张胜奎饰《一捧雪》之莫成,杨月楼饰《四郎探母》之杨延辉。武生1人:谭鑫培饰《恶虎村》之黄天霸。小生1人:徐小香饰《群英会》之周瑜。旦角4人:梅巧玲饰《雁门关》之萧太后,时小福饰《桑园会》之罗敷,余紫云饰《彩楼配》之王宝钏,朱莲芬饰《玉簪记》之陈妙常。老旦1人:郝兰田饰《行路训子》之康氏。丑角2人:刘赶三饰《探亲家》之乡下妈妈,杨鸣玉饰《思志诚》之闵天亮。



京剧三鼎甲


即京剧三杰、京剧老三杰、京剧前三杰、京剧老三鼎甲、京剧前三鼎甲。指的是京剧形成初期,第一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京剧小三鼎甲


即京剧新三杰、京剧后三杰、京剧新三鼎甲、京剧后三鼎甲。指的是京剧第二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四大须生


京剧第三代的老生演员。随着时间 推移,"四大须生"的说法也有所变化。
20世纪20年代,最初的"四大须生"是指: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简称为余、马、言、高。其后高因嗓败,退出舞台。谭富英崛起,"四大须生"又演变为:余、马、言、谭(富英)。至40与50年代之交,余叔岩、言菊朋先后去世,杨宝森、奚啸伯相继成名,具有全国影响,"四大须生"即为马、谭、杨、奚,直迄今日。 

南麒、北马、关东唐


南方的麒麟童(周信芳),北方的马连良,东北三省的唐韵笙,都是以做工老生闻名全国的京剧演员。其表演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社会上习称"南麒、北马、关东唐",以表示对他们表演艺术的赞誉

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京剧四小名旦 
张君秋(1920-1997) 

祖籍江苏丹徒。父滕联芳,母张秀琴(河北梆子青衣演员),在母亲的熏陶之下,自幼喜欢上了戏曲艺术。由于家境窘迫,张君秋只读了几年私塾,便辍学学艺。他天生聪伶,经李多奎介绍,拜李凌枫为师,学习京剧青衣(李凌枫,字缉之,江苏嘉定人,原学医,私淑程派,后拜王瑶卿),拜师后他刻苦学艺,靠着他的天赋和对艺术的灵感,进步很快。1935年,在北京吉祥戏院首次登台,以一出《女起解》唱红。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推选“四大童伶”,张君秋与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被选中,成为“四大名旦”后的“四小名旦”之一。报界对他高度评价“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他的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被他很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风格之中。他最初同雷喜福合作,相继又同王又宸、孟小冬、谭富英、马连良合作,其中与马连良合作时间最长,演出最多的剧目有,《四郎探母》饰铁镜公主,《龙凤呈祥》饰孙尚香,《红鬃烈马》饰王宝钏,《打渔杀家》饰肖桂英、《大、探、二》饰李艳妃、《法门寺》饰宋巧姣及《审头刺汤》、《四进士》、《三娘教子》、《苏武牧羊》等。张君秋善于吸收多门类艺术为我所用,不断创新,通过他的再创作,使老戏唱出了新韵。 

张君秋的艺术成就在于他几十年不懈的朝夕研磨,博采众长,大胆对京剧唱腔进行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创立了风靡海内外的张派艺术。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张派艺术已初见端倪。至1956年,一出《望江亭》,标志着张派艺术的正式形成,为内外行所公认。他的《状元媒》、《金山寺·断桥·雷峰塔》、《刘兰芝》、《西厢记》、《诗文会》、《楚宫恨》、《彩楼记》、《怜香伴》、《春秋配》、《女起解·玉堂春》和《珍妃》、《秋瑾》等,都在唱腔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他讲求科学运用演唱技巧,保持共鸣位置的准确和气息的畅通,音域十分宽广,京剧的十三道辙口经他演唱均应付自如。他的表演端庄含蓄,自然率真,化妆服饰讲求人物和处境的协调达到艺术完美。张君秋先生在我国京剧艺术领域中尤其是旦角行当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中,是一位承前启后、勇于探索、大胆革新、不懈追求的优秀戏曲表演艺术家。 

1956年张君秋的北京市京剧三团和马连良京剧团,谭富英、裘盛戎的北京京剧二团合并,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北京京剧团。此名家合作,流派纷呈,百花争艳。在剧目设置、唱腔创作、表演技巧、舞台美术以及服装道具等各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革新创造,成为当时菊坛一大盛事。同时,张君秋的艺术创作,此时也到达了颠峰阶段。张君秋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近百名之多,其中有薛亚萍、李炳淑、杨春霞、杨淑蕊、王婉华、雷英、张静琳、王蓉蓉、赵秀君等。 


宋德珠(1918-1984) 

名宝禄,字颖之,原籍天津,生于北京。12岁人中华戏曲职业专科学校,从阎岚秋、朱桂芳学武旦,又从余玉琴、郭际湘、诸如香、王瑶卿诸名家学花旦及青衣。毕业后又得程砚秋、于连泉指点。他扮相英武秀丽,身段矫健秀美,“打出手”迅捷稳准,有深厚的武功与跷功,以擅演武旦和刀马旦戏称著,剧目有《杨排风》、《扈家庄》、《小放牛》、《金山寺》、《战金山》、《泗州城》等。新排剧目有《蝶恋花》、《花猫戏翠屏》、《碧血桃花》、《冰玉胭脂》等,表演颇具乃师阎派风范,与李世芳、毛世芳、张君秋共称“四小名旦”。 

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教于河北省艺术学校。 


李世芳(1921-1947) 

生于1921年,卒于1947年,其父是山西梆子名旦李子健。他幼入富连成科班,专工青衣、花旦,受教于尚小云、萧长华、魏莲芳等名师,因嗓音明亮甜润,扮相雍容华贵,未出科即以“小梅兰芳”享名。做为“世”字班高材生,《霸王别姬》、《碧游宫》、《盘丝洞》等戏均由其主演。1936年正式拜梅兰芳为师,出科后即以梅派传人组班演唱,与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并列“四小名旦”。 

令人痛心的是:1946年底,他赴上海演出完毕后于1947年1月5日乘机返京,途经青岛上空时,因飞机遇雾撞山而罹难,时年仅26岁。 


毛世来(1921-不详) 

山东掖县人。9岁入富连成科班,工花旦,兼演武旦。原籍山东掖县,久居北京。7岁入富年成科班学艺,受业于萧长华、于连泉、王连平。曾拜师梅兰芳。在科班学习时期即己享名,曾被选为”四大童旦”之一。 

19岁满师,组班“和平社”,转演于上海、天津、北京、山东等地,此期间又拜尚小云、荀慧生、赵桐珊为师。尚小云倍加提携,如在《乾坤福寿镜》中让其配演寿春,在观众中印象日深。先后与周信芳、盖叫天、李少春、李万春、叶盛章、叶盛兰合作演出。 

毛世来嗓音清亮,白口清丽干脆。扮相俊俏,跷工极佳,以能唱擅做、文武兼备名重一时。善于刻画各种性格的人物,花旦、闺门旦、泼辣旦、武旦演来均能惟妙惟肖。尤擅长演花旦戏,泼辣虽不及筱翠花,但娇小玲珑,妩媚动人,有“小筱翠花”之号。擅长剧目有《铁弓缘》、《英杰烈》、《红娘》。


新“四小名旦”。


1947年因李世芳在青岛罹难,宋得珠又一时息影舞台,是年北京《纪事报》倡议再进行新“四小名旦”选举。8月1日开始投票,9月15日揭晓,历时45天。张君秋名列榜首,陈永玲、许翰英当选。名次为张君秋35730票、毛世来27256票、陈永玲24309票、许翰英23578票。选举后他们又在华乐剧院同台合作演出〈四白蛇传〉。许翰英演《游湖借伞》、陈永玲演《水漫金山》、毛世来演《断桥.合钵》、张君秋演《状元祭塔》。连演三天,场场爆满,一时传为梨园美谈。张君秋也由此获得“祭塔旦”的美称。但为了和前"四小名旦"相区别,陈永玲、许翰英被称为后“四小名旦”或新“四小名旦”。


唐



另外还有王瑶卿、陈德霖、金少山、李多奎、郝寿臣、杨小楼、萧长华、孟小冬、候喜瑞、雷喜福、于连泉、徐碧云、马富禄、裘盛戎、叶盛章、叶盛兰、高盛麟、李盛澡、孙盛武、杨盛春、厉慧良、袁世海、赵燕侠、关肃霜、杜近芳等,这都是50年代之前的著名演员。

7. 京剧杰出艺术家

【梅兰芳】
男,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杜近芳】
女,京剧旦角。1932年生于北京。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演员中,杜近芳声名显赫,出类拔萃。五、六十年代,她足遍亚、欧、北美和拉美各洲,以中国京剧特有艺术魅力,征服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数以万计的外国人。她曾获第六届世界青年和平联欢节的金质奖章。在人们心目中,她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杜近芳幼年随京剧名家律佩芳学习青衣,10岁起即登台演唱,曾受陈世鼎、刘玉芳等艺人指教。1945年拜“通天教主”王瑶卿 为师,受到王瑶卿悉心教导,并向王瑶卿子侄、梅兰芳的琴师王少卿学习《宇宙锋》、《凤还巢》、《霸王别姬》、《奇双会》、《金山寺》、《贵妃醉酒》等梅派戏。1947年搭谭富英及杨宝森的班挂二牌,上演剧目有《红鬃烈马》、《桑园会》、《二进宫》、《三娘教子》、《伍子胥》等王派戏,《贵妃醉酒》、《凤还巢》等梅派戏。1949年起自己组班在北京、济南等地演出,上演剧目有《起解·玉堂春》、《红鬃烈马》、《孔雀东南飞》、《凤还巢》、《霸王别姬》、《貂蝉》、《奇双会》等。1949年9月受李少春先生、袁世海先生邀请,在上海天蟾舞台与姜妙香先生合演《玉堂春》、《孔雀东南飞》、《奇双会》、《凤还巢》等,与李少春先生合演《长板坡》、《法门寺》、《甘露寺》、《野猪林》等,与袁世海先生合演《霸王别姬》等剧目。1949年底经王瑶卿推荐在上海拜梅兰芳为师,受到梅兰芳悉心指教。也曾问艺于徐兰沅 、周昌泰、姜妙香等与梅兰芳合作过的前辈或琴师。1951年加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中国京剧院 前身),长期与李少春、袁世海、叶胜兰 等艺术家同台合作演出。

京剧杰出艺术家

8. 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有哪些

梅兰芳、孟广禄、于魁智、刘长瑜、李胜素、吴玲芬、李门、高玉倩、杜近芳、还有很多呢。
...谭鑫培、马连良、张君秋、严菊朋、梅兰芳、王瑶卿、毛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