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介绍

2024-04-28

1. 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介绍

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实验室成立于1993年,1994年由中国科学院批准成为中国科学院开放实验室,2001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在2002年全国信息领域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计算机科学实验室被评为优秀实验室。2005年经科技部批准开始进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2007年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

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介绍

2. 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是什么性质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3月1日,是一所致力于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件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的综合性基地型研究所。所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中关村南四街4号(中国科学院软件园区内)。软件研究所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软件研究室;1995年原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计算机应用部分并入
软件研究所;2003年1月,软件园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整建制划归软件研究所管理,形成了现在的软件研究所格局。所址位于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4号中国科学院软件园内。软件所设有软件基础研究部、软件高技术研究部、软件应用研究部和软件发展研究部等四个研究部以及总体部,集中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软件所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两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同时,软件所还是首批开展招生培养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的试点单位之一。

3.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科研条件

 截至2014年4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有正式职工520人,其中院士3名,研究员58名,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10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8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姓名入选时间董韫美  1993年  周巢尘  1993年  林惠民  1999年  资料来源: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姓名入选时间周巢尘  2000年  资料来源: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序号姓名获得时间1  冯登国  2000  2  张健  2001  3  李昂生  2003  资料来源:  截至2014年4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有软件基础研究部、软件高技术研究部、软件应用研究部和软件发展研究部等4个研究部以及总体部,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际交流  根据2016年1月研究所官网信息,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和40多个国家与地区建立密切的学术联系及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关系,平均每年邀请和接待国外学术界、企业界人士数百人次。图灵奖获得者Amir Pnueli、Tony Hoare、姚期智等国际著名科学家都曾到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访问讲学,周巢尘院士于1997至2002年担任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所长。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与国际学术团体合作,主办了多种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如,面向对象语言与系统技术国际会议、国际信息与通信安全国际会议、首届亚太区万维网技术与应用国际会议、亚洲逻辑和软件工程国际会议、亚洲逻辑会议、APCHI亚太人机界面会议等,与一些国际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共建研发培训机构 名称合作机构ISCAS/USC-CSE软件工程联合实验室  南加州大学  ISCAS/UMass-LASER软件工程联合实验室  麻省大学  ISCAS/Altair高性能计算与网格计算软件联合研究中心  ----  ISCAS/UQITEE数据与软件工程联合研究实验室  昆士兰大学  NFS-China/Sun操作系统技术联合实验室  SUN公司  Mozilla中国中心  Mozilla Foundation  微软高技术培训中心  微软公司  资料来源: 院地合作  根据2016年1月研究所官网信息,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联合承担科研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建立非独立法人研究机构 、联合举办学术会议及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在青岛、哈尔滨等地设立了分部。   院地合作共建研发机构 名称合作机构北京市软件生产和质量保证技术联合实验室  北京科委  工业管理与设计工程研究中心  雅戈尔集团  中国科学院宁波软件开发中心  宁波市科委  江苏中科软件工程技术中心  江苏软件园  资料来源: 分部 中国科学院软件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无锡分部  中国科学院软件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重庆分部  中国科学院软件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哈尔滨分部  中国科学院软件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广州分部  中国科学院软件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青岛分部   资料来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6年1月研究所官网信息,中科院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图书馆是软件专业特色图书馆,有馆藏中西文计算机科学与软件技术专业文献2万余种,园区IP可访问国家科学图书馆和自行购买的近百种数据资源库。   仪器设备  根据2016年1月研究所官网信息,中科院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构建了多个科学平台,通过中科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通用仪器设备实现了公用共享,主要仪器设备如下表所示:  主要仪器设备  类别仪器设备服务器  HP ML370 G5、IBM  System p5 51A、IBM System p5 52A、  IBM x366、IBM  x3650、IBM x3755、IBM  P720刀片式服务器:IBM BladeCenter JS21、IBM  HS21、IBM HS22、IBM  LS21机架式服务器:Dawning(曙光)天阔  620r-F、Dawning(曙光)天阔 840、Dawning(曙光)天阔 I950cpu并行运算服务器  千亿次刀片机群系统  曙光天阔服务器 S4800A1 、IBM  BladeCenter H刀片中心  工作站  DELL 490、DELL  670、DELL Precision T7500  存储设备  BM DS4300磁盘阵列、IBM  3581磁带自动加载机  网络设备  思科 PIX-525-UR-GE-BUN防火墙主机、思科  WS-C4506交换机  专业设备  Optech ILRIS-36D三维测量仪、VIVID  910三维数据化仪  资料来源: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科研条件

4. 中科院软件中心的介绍

中科院软件中心,80年代初,中国为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由中国政府牵头,在北京大学和美国联合培养的100名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软件实验室”,为中国发展自主软件产业打响了第一枪。

5.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人才培养

 学科概况  根据2016年1月研究所官网信息,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是首批开展招生培养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的试点单位之一,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2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   学科方向  根据2016年1月研究所官网信息,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以计算机科学、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为重点学科领域,学科方向如下:计算机科学与软件理论,探索适合网络软件的形式化方法和算法理论,建立实时、并发系统的语义模型以及分析和验证方法,为国产基础软件平台技术体系和互联网信息处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基础软件技术与系统,初步形成低成本、高可信、网络化与自主开放的国产基础软件平台技术体系,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关键的软件基础设施。互联网信息处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实现人性化的信息交互和处理界面,开发智能搜索引擎,解决互联网信息的高效、精确、友好获取和使用问题。综合信息系统技术,以中国未来发展和建设的需求为背景,以探索和解决大型复杂综合信息系统技术中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难题。  释义: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英文缩写字母“ISCAS”为设计元素,经艺术组合处理,在字母中划出一道强劲的弧线,构成地球的轮廓,以体现我们的软件事业要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条弧线又像一条宽广的道路,一直伸向远方,象征着我们的软件事业要向更高、更远、更深的境界发展。橙与灰的色彩搭配,给人以生机勃发、积极向上的视觉冲击力。所有这些,都体现出中国科学院软件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雄厚的实力、坚实的地位和不断发展的趋势。  历任所长 任期姓名1985年至1994年  许孔时  1994年至2002年  冯玉琳  2002年至2014年  李明树  资料来源: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人才培养

6. 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研究领域

实验室以国内外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提出的基本问题为背景,面向国家发展软件产业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开展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件基础研究。   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与形式化方法:研究以并发、实时、混成、移动、概率等为主要行为特征的复杂计算系统,建立和发展描述这些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理论(形式建模),以及描述这些系统性质的规范理论(形式规约),并研究如何自动或半自动地进行系统验证(形式验证)。  研究基于网络结构的算法及其复杂性理论,揭示网络新原理,建立网络计算新理论,并应用于网络安全性、健壮性、可控性及在网络智能搜索、网络预测等方面。   软件系统原理及开发方法: 研究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理论,探索软件可靠性开发的新框架和新方法,研究面向各种并发程序的分析、验证和测试方法,开发相应的辅助工具,并结合应用实例的研究,提高算法及工具的效率和性能。  研究基础软件核心技术,研制国产操作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形成基础软件平台体系,实现我国基础软件产品的自主可控。突破高安全可信、国产软硬件优化适配等操作系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新一代中间件关键技术,为海云计算和物联网提供运行支撑;突破大规模分布式实时主动数据库关键技术,开发分布式实时主动数据库系统。   图形图像与人机交互: 研究动态复杂可视现象的高效图形表达与绘制的理论和方法,面向实践需求的复杂图像处理方法和技术,复杂环境下人机交互的自然感知基础理论和多通道整合方法,以及上下文感知的智能交互技术。   并行与分布计算及可信计算:研究数万处理器的高可扩展并行算法与应用软件,异构的分布式硬件平台,海量数据处理与高性能仿真的计算耦合,以及相关的特征理论、非规则网格、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等。  研究可信计算与信息保障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系统、测评方法与工具,包括:可信计算体系结构、协议设计与分析、认证授权与网络信任、信息对抗与网络保障、可信数据库与云安全、可信系统的测评方法与工具等。   大数据及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多源异构大数据的表示方法、度量模型、语义理解机制,包括:大数据抽样方法、异构特征选择、语义相似性计算模型及数据挖掘算法;面向多知识源的语义Web本体集成模型及推理算法;多源异构大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实时智能控制调度系统等。

7.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1985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软件研究室成立。1995年,原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计算机应用部分并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03年1月,软件园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整建制划归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管理。 2007年9月,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建设验收。 2012年7月,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划归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14年4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贵阳分部、贵阳信息技术研究院在贵阳成立。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8. 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学术团队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5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24人,55岁以下的研究人员均有博士学位,形成了一个以中青年为主体、思想活跃、充满朝气的群体。实验室成员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等奖励。在中科院和软件所的领导与支持下,实验室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在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科学院的重大重点项目。实验室坚持把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放在首位,自觉抵制急功近利、浮躁虚夸的不良风气,同时提倡学术民主,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竞争与融合。实验室有多位我国计算机软件科学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