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为什么会下降

2024-05-15

1. 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为什么会下降

货币供给量增加 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与货币需求曲线交与新的一点, 在这一点上利率降低。
也可以这样理解,供给量增加,货币供大于求,多出来的货币用来购买债券,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
LM曲线是一条用来描述在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M/P=KY-HR ,它的斜率为正值。
LM曲线是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换一句话说,在LM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这些组合点恰好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

扩展资料:

LM曲线决定因素
LM方程:M/P_0=kY+m_0(指数-l)r
变形为:r =1/1(m_0-m/P_0)+k/1Y
即得LM曲线的斜率为: dr/dy = k/1
由此可见,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边际持币倾向(k)和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弹性系数(l)。
边际持币倾向(k)增加,L1曲线更陡峭,LM曲线则更陡峭;反之,LM曲线更平坦。
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弹性系数(l)增大,L2曲线更平坦,LM曲线则更平坦;反之,LM曲线更陡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LM曲线

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为什么会下降

2. 货币供给增加,为什么降低利率?

因为市场上钱多了,借钱就容易了,利率就低了。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在货币供给增加时,居民手中的实际余额增加,人们会将手中的多余货币用来 购买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比如债券,债券的价格和收益率(利率)成反比,随着人们不断的购买债券,利率便会下降。直到货币市场的供需达到新的均衡。
对商品市场的影响,IS曲线,利率下降,投资会增加,进而需求增加,收入增加,消费增加,通过乘数作用,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右移,产出增加,价格上涨。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变化的是产量增加,价格并不会马上做出反应(因为价格和工资黏性的存在),供给增加一段时间后,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引起工资上升,价格上升(工资是成本的主要成分,价格确定机制为成本加一定利润)。
这个过程就是AD曲线沿着AS曲线上移,表现为产出增加,价格上涨。
以上是短期分析,长期内,最终的结果是价格上涨,产量恢复前期均衡水平。随着价格的持续上涨(价格预期的作用),产出保持在潜在产出水平之上,就业增加,工资增加,价格增加,最终会导致产出减少,总供给曲线左移,直到产出水平回到前期均衡水平。
分析逻辑要搞清楚,短期和长期要搞清楚:
货币供给首先影响的是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市场新均衡的变化导致新的利率水平,利率水平通过对投资的影响引起商品市场,总需求的变化。所以短期内首先变化的是利率,然后是产出的大幅增加,而价格水平的上涨要在一段时间后才反映出来。
长期内利率会怎么变化,居民实际余额减少(M/P),为了满足交易需求,将减少持有的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资产价格下降,利率上升。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性质。
一般认为,货币层次可以划分如下:
M1=现金+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
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散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M3=M2+其他金融资产。
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
货币供给还可划分为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和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等两种形式。

3. 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为什么会下降

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跟资金供求状况有关,在货币供给一定时,货币需求增加导致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减少导致利率下降。而在货币需求一定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导致利率下降,货币供给的减少导致利率上升。
因此在存在未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增加名义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从而增加全社会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增加总收入水平。


扩展资料
实际货币供给是以真实物品和劳务表示的货币供给,即以实际货币的购买力衡量的货币供给。将名义货币供给(MS)与一般物价指数(P)平减后,即可得实际货币供给。
利息是转让货币资金使用权的报酬,因而利率是借贷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借贷资金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同普通商品一样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其价格同样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际货币供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率水平

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为什么会下降

4. 货币供给量增加,为什么会导致利息率下降?

利率相当于资金的价格,当货币供应增加,货币有供过于求的趋势,所以利率下降。拿存款利率来说,货币供应量增加,市场上钱多了,供过于求,再去存钱,就不给那么多利息了,所以存款利率下降;拿贷款利率来说,货币供应量增加,市场上钱多了,供过于求,想获得资金就更容易了,贷款的利率即降下来了。 还有一种更通俗的说法,物以稀为贵。东西多了,就不值钱。货币供应量多了,自然就贬值。利率就是货币的价格,当然也就下来了。这样说大家更好理解吧。  扩展资料: 货币需求增加会产生哪些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物价上涨,持有货币就意味着时时刻刻遭受货币贬值的损失,而把货币换成黄金、房产等其他实物,却能保值,甚至有收益,因此在通胀的时候,人们往往不愿意持有货币。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的数量。影响人们持有一定量货币的因素主要有: 1、人们的实际收入 人们需要货币,首先是为了开支,就是为了购物,买东西。而人们支出水平高低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水平。实际收入越高的家庭,支出水平也越高,因而需要的货币数量也越多。可见,货币需求是和实际收入水平同方向变化的。若用Md表示需要的货币量,持币量在实际收入Y中的比率为k,则Md=kY。  2、商品价格水平或价格指数, 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商品,为了消费,因此,人们需要的货币实际是需要货币具有的购买力,或货币能买到的商品数量。当价格水平提高时,为了保持原先持有货币的购买能力,他需要持有的名义货币量必须相应增加。一定数量名义货币需求除以价格水平称之为实际货币需求量。若用md表示实际货币需求量,用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用P表示价格水平或者说价格指数,则md=Md/P。  3、利息率 每个家庭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财富数量总是是有限的。人们必须决定他所拥的那笔财富的形式。他们也许想以拥有一定数量货币来拥有这笔财富,但如果以货币形式拥有财富的比例越大,则以其他形式(如证券、实物资产等)拥有财富的比例就越小。以这些其他形式拥有财富会给他带来收益。 例如,以房地产形式拥有财富会带来租金,以债券形式拥有财富会带来利息,而以货币形式拥有财富则会丧失这种收益。这就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若某人有价值1万元财富,如购买债券或股票,则可得到利息或股息收入或红利收入。为方便起见,假定把所有非货币资产统称为债券,则债券年利率为10%时,手持10000元货币一年的损失或者说机会成本就是l000元,年利率为5%时,持币一年成本即为500元。显然,利率越高,人们越不愿意把很多货币放在手中,或者说对货币需求量就越小。这就是说,货币铺求和利率是反方向变化的。若用r表示利率,实际需要的货币与利率的关系可表示为md=-hr。

5. 请问为什么货币供应量减少,会导致利率上升?谢谢

1.利率是中央银行用来作宏观调控的货币工具。和货币供应量没有直接关系,不过中央银行要想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有可能提高利率。2.并不是由于货币供应量减少,而导致利率的上升,而是当一个国家实行的是紧缩型的货币政策时,一方面,在市场上,他会减少货币的供应量---直接作用;另一方面,提高利率,既可吸引更多存款,亦可减少企业的贷款量---间接作用。当然还有提高税收等方式,这是为了冷却市场上消费过热 ---- 投资过热 ---- 物价盲目上涨 ---- 通货膨胀的连锁反应。3.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本金)的比率。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必须注意利率现状及其变动趋势。利率是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额(称为本金总额)中每个期间到期的利息金额与票面价值的比率。借出或借入金额的总利息取决于本金总额、利率、复利频率、借出、存入或借入的时间长度。拓展资料:1.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supply of money)亦称货币存量、货币供应,指某一时点流通中的现金量和存款量之和。货币供应量是各国中央银行编制和公布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现在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是以天为基本单位,所谓的某年某月某日的货币量实际上是吞吐货币的银行每日营业结束之际那个时点上的数量。在这个基础上,月货币量如果指的是月平均量,计算的细一些,可以是全月每天货币量的平均。粗一些,可以是月初、月末两个货币存量数的平均。同样,年的平均货币量计算亦是如此。对有些问题的分析,也可用月末、季末、年末货币余额这样的数字。货币供应量的现实水平是一国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预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变动情况则是一国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

请问为什么货币供应量减少,会导致利率上升?谢谢

6. 货币供给增加实际利率会下降,这是为什么?

货币供给增加就会导致实际利率下降,因为货币供给的增加,就让市场上流通的钱变得越来越多,而利率实际上就是使用这笔钱使用了这么长一段时间所付出的代价。因为人家把钱借给了你,人家本身不能使用这个钱了,但这个钱是人家的,所以你要付出代价。
自己所理解的利率就是钱给了某一方某一方,用这个钱做什么活动,那是他的事情,但是你得给我回报率,你做的活动风险越高,你要给我的回报率就越高。这可以理解为个人所进行的投资,也可以理解为银行向个人做的这个贷款两者在这方面没有本质的区别,比如说银行把钱借给我,我要给他5个点的贷款利率一年我为什么要给他借这个钱呢?因为银行说了我把这个钱借给你就不能借给别人了,这钱本来应该是我的,但你现在需要这笔钱,我有这笔钱我把钱借给你,你就要给我一定的回报,不然我凭什么白白把钱借给你啊?
这种情况下的利率就是在一定时间之内使用这笔钱所为之付出的代价。但我们要考虑一种情况的变化,就是动态市场上的钱是固定了吗?短期内是固定的,它是有一个大概的数值的,但如果现在货币供给增加了,市场的钱还是固定的吗?它不固定了。市场上的钱增加了,就意味着我不光可以从你这儿借到这笔钱,我也可以从张三那从李四那借到这笔钱,这么多人都能够给我提供这笔钱的情况下,我自然就是选择使用代价最低的那一方。
这个所谓的使用代价最低的一方就是实际上利率最低的那个张三要5%,李四要4.5,王五要4%,那我觉得4%的利率对我来说是最合适的,如果张三不降利率,那人家就有4个点的这个选择,就不会选择你那个提供的钱款方式了。那你这个钱不能够在市场上正常流通,你就获得不了收益,不要说5%了,4%的收益也没有,所以市场上的钱越多,利率的水平越低。

7. 货币供给,为什么利率上升,货币供给下降?

1、从供求关系上面理解:利率本质是使用资金的成本,把货币当成商品,借款人借用资金可以当成购入货币,在资金供给充裕情况下借款人容易借到,自然不会花高价,表现为利率较低。反之,市场资金不足,那肯定价高者得,只有愿意出高价的借款人才可以拿到钱,表现为利率增加。
2、从利率的定义上理解。利率=利息额/本金,当整个社会的利息额没变,但是货币供给量增多了(可间接理解为本金方面增多了),那么就可以看出分子没变、分母变大,因此整体变小了。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2-0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货币供给,为什么利率上升,货币供给下降?

8. 央行降低利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还是减少

央行降低利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根据供求原则,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贷资本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自然下降。这是第一阶段,利率下降。随着利率下降,人们的融资成本下降,人们对资金的需求增加,利率自然开始上升;另外,如果第一阶段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流动性溢出,物价就会上涨,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这样,无论央行是基于控制通胀的目的,还是市场是为了补偿通胀对利息的侵蚀,名义利率都会上升。所以一般来说,利率会在第二阶段上升。拓展资料:1、央行在扩大货币供应量时,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改变货币乘数,降低再贴现率改变基础货币,在公开市场业务中购买国债。货币供应是一个金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国家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中输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它是一个股票概念,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点持有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2、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水平的划分、货币创造的过程、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通常被视为货币。定期存款和一些可以随时转换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政府债券、人寿保险单和信用卡也被认为具有货币性质。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包括:央行增加货币发行量、央行调控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商业银行的衍生资本能力、经济发展、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等。有两个货币供应形式:以货币单位表示的名义货币供应量和以流通中的货币可以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应量。3、美联储大幅降息,将利率降至零。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稳定经济,避免COVID-19的爆发对美国经济造成更大的打击。当然,稳经济也是为了稳就业。其次,美国经济处于通缩周期。美联储希望通过放水来适度刺激通胀,使美国经济摆脱经济通缩。三是美股罕见的连续跌停。美联储希望通过降息来稳定股市。事实上,一个国家的零利率政策意味着人们在银行的存款毫无意义。因为你把钱存入银行,根本没有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想让货币贬值,美联储将迫使所有人将钱用于消费或投资。如果继续存钱,不仅拿不到利息,甚至可能损失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