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

2024-05-14

1. 如何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

一、基本介绍:  1、当前的经济形势:  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和美国经济陷入高失业、高负债的困境,世界经济前景低迷。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经济增速逐季回落。  2、国家的应对:“稳中求进”成为2012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  1)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2)进,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二、相关内容解读:  1、物价  政策:  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特别是要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位置。  解读:  稳物价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11月份CPI同比涨幅4.2%,与10月份相比有所回落,价格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百姓感受来看,物价仍居高位。  原因:  1)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虽然近期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但物价总水平仍处高位,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较大。  2)国内劳动力、资源等价格上涨形成的成本推动因素,以及欧美国家新一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不确定性,未来价格走势不容乐观。  预测:2012年一季度CPI会回落到4%以下,到7月份时单月CPI可能会降到3%以下,到明年第四季度会略微有所上行,全年CPI在3.2%左右。如不受外界影响,GDP将在8.7%左右。  2、扩大内需  政策:  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解读:  1)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促进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  2)加强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3)强化监管和服务,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  4)要保持适度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抓好在建和续建工程,确保国家已经批准开工的在建水利、铁路、重大装备等项目资金需求。  3、财政改革  政策:  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解读: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已经出台了系列政策,在税收减免、费用减轻方面对小微型企业进行扶持。但是,目前我国对小微企业的税费优惠是阶段性的、碰到困难而出台的临时政策,缺乏长期的税收规划。而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的都是政策要点,每个部门会按照精神去落实。因此中小企业将减负前行,发展将得到进一步支持。  4、民生  政策:  会议提出,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调“惠民生”,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解读:  与2010年关注点相同,都是关注“教育、就业、”。如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优化”。“加强就业扶助,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本次会议,对明年的经济工作在宏观上有了具体的实施方向。对此社会各界均有不同的反响,我们需要对此进行关注。另一方面,我们对政府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法,需列入长期关注范围。

如何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

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

主要是这些:
 
   要点一:过去五年工作和十年基本总结
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最新成果
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要点二:民生建设
 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要点三:政治体制改革
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要点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希望对你有帮助~

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了啥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会议要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要深化理解、统一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认识和判断上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会议认为,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要趋利避害、顺势而为,防范各类风险。
  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了啥

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何重要意义

一是全面总结回顾了过去5年所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5年。我们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进展,为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5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通过实践,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增强了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加深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的认识。主要是:注重把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稳定;注重把维护中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政策执行力和发展活力;注重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经济较快增长,农业基础得到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善民生成效显著,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明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期趋势,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的特点,努力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的特点,努力增强我国参与能力;准确把握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的特点,努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准确把握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点,努力发展壮大自己。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妥善加以解决。
三是科学谋划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二是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四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五是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六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
四是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要求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各地区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加强财政、货币、投资、土地、贸易、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五是强调指出要加强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完成明年经济工作各项任务,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研判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社情民意,切实摸清发展潜力、优势和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症结,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提供科学依据。要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各级干部学习培训,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群众观点,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艰苦奋斗,不务虚名,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加强对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会议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着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5.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哪些不一样

  1、 2017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会议回顾,2016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妥善应对风险挑战,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会议强调,2017年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同时,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今年没有提具体的GDP目标,意味着政府已经不再简单追求经济增长,从稳增长更多转向改革和调结构。各项政策以“稳”为主,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在政策托底的同时,坚持供给侧改革为主、需求侧适度扩大为辅。17年来看,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以及调控房地产,金融防风险,供需两方面结合,可能会出现类“滞胀”格局,经济增速平稳或略走弱,但工业品为代表的通胀水平上升。
  2、 财政政策:积极有效,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去杠杆方面,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要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等,降低企业杠杆率。
  ——其中 “控制总杠杆率”、“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降低企业杠杆率”,从社会结构来看,居民加杠杆受限,而企业在去杠杆周期,因此,整体来看,政府或将小幅提升杠杆,延续2016年“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说法,预计2017年我国赤字率或小幅提升(赤字率可能从3%提高到3%-4%),具体的力度有待两会确认,对应的国债与新增地方债额度将有所增加。与此同时,我们认为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有利于增加经济活力,尤其是在目前全社会资本回报率较低的情况下。不过,个人税费改革在此并未提及,有待推进。
  此外,会议还提出,“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12月16日,财政部也在其官网上发布《国务院关于实行中央对地方增值税定额返还的通知》,表明“以2015年为基数实行定额返还,对增值税增长或下降地区不再实行返还或扣减,返还基数右财政部核定”。
  3、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但不意味农产品通胀
  会议指出,今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还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到农业供给侧改革,市场认为明年农产品价格可能也会出现像今年煤炭钢铁那样的爆发式行情。我们认为这可能曲解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本意。农业供给侧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去化农业产能,而是要理顺价格和供需关系,包括收储制度的改革。今年已经推行了玉米等收储制度改革,补贴农民而不是补贴玉米价格,今年玉米价格尽管有所上涨,但主要是减产导致的,而不是改革导致的。本质上农产品价格仍是看供需关系。明年政府可能继续鼓励农民减少玉米种植,增加土豆和大豆种植。农作物结构有所调整。但育种能力的提高,使得目前新种子会提高每亩单产,比如美豆今年单产就明显提高。此外,农村土地的集约化,从小农户种植转向大农户机械化种植也会提高种植效率。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并不等同于农产品通胀。目前在农产品中,除了油脂和白糖基本面相对支持价格上涨,其余的产品还看不到价格明显上涨的基础。
  4、 货币政策重提流动性闸门,偏紧态度显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货币政策的定调是“稳健中性”。尽管仍是“稳健”,但含义可能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这次提到“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从历史上来看,当货币政策提到“闸门”或者“流动性闸门”都意味着货币政策处于收紧的基调上,比如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2013年全年以及2014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都提到了“闸门”。
  从目前经济环境来看,PPI近期有快速上升的压力,带动CPI也缓慢上升,而全球的通胀水平和通胀预期也在上升,加上今年房地产过热,货币政策在年内其实已经针对通胀风险悄然收紧,包括近期流动性偏紧推动整体市场利率大幅上升。不过,目前央行尚未对基准利率进行调整。如果明年美联储持续加息,如果加息次数达到2-3次甚至更多,那么在美元走强以及人民币汇率压力增强的情况下,国内央行可能也会考虑适度提高基准利率。但前提是经济仍保持相对平稳发展。
  不过目前国内经济基本面更类似于“滞胀”格局,上中游工业品价格上涨带来通胀压力,但下游的终端需求可能在房地产调控以及居民杠杆放缓的情况下逐步放缓。这可能对下游企业构成不利。因此货币当局在“滞胀”局面下更艰难平衡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可能处于边走边看的状态。
  对于流动性而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如果外汇占款的流出一直使用逆回购和MLF进行对冲,那么可能会存在机构可质押券不够以及LCR指标分子缩水导致融出资金意愿减弱等问题,货币市场流动性偏紧的格局即使在央行不提升基准利率的情况下可能都会处于紧平衡状态。我们的市场调查中,投资者也普遍认为明年7天回购利率平均水平处于2.5%-3.0%区间,高于今年2.0%-2.5%区间。而近期债券市场的剧烈调整已经较大程度反映了货币政策的收紧,明年利率水平不会再出现明显的上升,甚至可能会有一定幅度回落。
  
  5、 房地产调控延续
  中央经济工作会提提到: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这意味着明年仍会保持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通过限购限贷以及房贷政策打压投机需求,支持刚性自住买房需求。
  而就在2015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当时对房地产的基调仍是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到“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而2016年的房地产放松使得房地产快速上涨,导致目前又转变为进行调控,市场的起落很快。明年预计房地产销量有明显的放缓,房贷增量也相应下降,也会一定程度带动房地产投资回落。这是明年经济向下的风险点。
  6、 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
  会议提到,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会议并没有明确指出金融风险点是哪些。但指出是有“一批”。我们认为这些风险点可能包括今年政府很关注的金融杠杆风险、P2P、互联网金融风险、近期的保险举牌、房地产首付贷和土地拍卖融资等房地产违规融资、部分商品期货过度炒作等等。而近期资金面的收紧已经对金融杠杆以及债券杠杆进行了一定去化和调控。预计明年银行理财新规还会对过快发展的银行理财业务进行约束。预计明年整体金融杠杆都会有所放缓,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放缓以及货币增速放缓,这也会某种程度上制约金融资产泡沫。
  2001-2016年财政货币政策基调
  2001: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保持必要的投资拉动力度……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要加强信贷管理,降低不良贷款比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2002: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一定规模的建设国债。要进一步用好国债资金。调整和优化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着力提高使用效益。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重大项目的投入和建设。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3: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4: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第一次转向稳健)
  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
  2005: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06: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要注意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要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配合。
  2007: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转向从紧)
  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反弹,促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水平。要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2008: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供应总量合理增长,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引导和改善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保持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2009: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
  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2010: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转向稳健)。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11: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2012:“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13: 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
  要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014: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2015:“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优化信贷结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2016: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哪些不一样

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什么信息

  总基调:“稳中求进”提升到了更高层次  原文: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解读:梳理2013年到2015年会议公报,下一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都是“稳中求进”,此次会议公报延续了该表述,但对此进行了特别说明,强调“稳中求进”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

  财政政策:积极有效,配套供给侧改革+减税+民生
  原文: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解读:2013年至2016年会议分别表述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从强调加大力度到强调有效性,表明财政政策要在积极取向的前提下,要有所针对,以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提到了财政支出的侧重点之一是政府投资(基建)。“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但2016年则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未明确提到增加政府投资。

  货币政策: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
  原文: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解读:货币政策方面,2013年至2015年会议分别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本次会议则使用了“保持稳健中性”这一说法。分析认为,在稳定大局的要求下,明年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目前的流动性水平,流动性不会收紧,也不会出现加息的情形。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研究员、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分析认为,“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意指近年来外汇占款的负增长,以往央行通过外汇占款释放基础货币的货币供应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前更多地要依靠公开市场操作和新的货币政策工具。

  2015年,央行共普降存款准备金率4次,其中一次降准1个百分点,降息5次。这还没有算上数次的定向降准。而2016年,央行仅在2月29日宣布普降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而针对外汇占款下降所形成的流动性缺口,由于准备金工具的信号意义较强,更多地借助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提供流动性。

  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位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原文: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解读:近年来,金融风险在股市、债市、房地产和跨境资本流动等领域轮动,很难指明一个特定领域的风险点。针对风险点,今年以来已经有一系列的针对措施,如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加码,《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发布,还是银监会表外业务监管新政的意见征求等等,分析认为这说明社会各界所公认的诸多潜在风险领域正在得到高度关注,“下决心”的提法更是说明中央下决心进入金融风险防控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有针对深层矛盾和问题进行根本整治的魄力。

7.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什么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应对通胀将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什么

8.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哪些重要议题

1、总体上,报告满眼“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防风险”、“要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及“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等,可见国家已把防范和化解“金融债务风险”,追求“稳中求进”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在与之相关的政策方面,公报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因此,我们认为,2017年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中性,甚至不排除阶段性收紧的可能性。
2、基调上,会议提出“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和“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这些表态可以看出,2017年国家对房地产的态度仍将延续2016年10月以来的加强对重点城市进行收紧的总思路,2017年地产销售和投资都将面临下行压力。
3、节奏上,公报指出“既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又要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可以看出,虽然国家对楼市的态度是“收紧”,但节奏上应该坚持“把握好度”,对楼市的调控目的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泡沫”,但要防止楼市“大起大落”可能对经济发展和金融系统带来的风险。因此,2017年地产下行的节奏可能不会太快,“断崖式”下跌应该看不到。
5、方向上,公报指出“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和“要继续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这种表态,不仅事关中国的城市发展定位,而且也为中国楼市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京津冀”、“长三角”和 “珠三角”三个超级城市圈已经形成,每个城市圈内都包含了“核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配套城市”这三种城市类型,本次公报明确了三种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大带小”是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主旋律,相应地,中国楼市也逐渐从以前的“遍地开花”走向“超级城市圈内的阶梯化格局”。
6、其他方面,报告还重点提出“惠民生”和“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等,这和当前北京等城市在土地出让时竞拍总价到达红线后开始申报自留比例的做法一脉相承,上海近期也出台了共有产权房方面的政策,诸如此类的惠及民生的楼市政策有望在2017年加速出台,房屋租赁有望成为解决部分居民居住的一种方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