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字头下面加个均是什么字,念什么

2024-05-14

1. 竹字头下面加个均是什么字,念什么

筠
读音:[yún] [jūn]
部首:竹五笔:TFQU
释义:
[yún]:
竹子的青皮。
借指竹子。 
[jūn]:筠连(Jūnlián),地名,在四川。

拓展资料康熙字典:
《广韵》为贇切《集韵》《韵会》于伦切,音荺。《篇海》竹肤之坚质也。竹无心,其坚强在肤。《礼·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注》筠,竹之靑皮也。 又《洛阳名园记》富郑公园,景物最胜。渡通津桥,方流亭,望紫筠堂,直北走上筠洞,自此入大竹中。凡谓之洞者,皆斩竹丈许,引流穿之而径其上。横为洞一,曰土筠。纵为洞三,曰水筠,曰石筠,曰榭筠。又《正韵》于分切,音云。义同。

竹字头下面加个均是什么字,念什么

2. 竹字头下面一个均念什么

竹字头下面一个均念筠,读音为yún jūn。
含义如下:筠Jūn〈名〉
1 唐羁縻州,其地即今四川省南部的筠连县。
2 另见 yún。
筠yún〈名〉
(1)形声。从竹,均声。本义:竹子的青皮;竹皮。
(2)同本义 。
筠,竹皮之美质也。——《广韵》
手握青筠之杖。——王嘉《拾遗记》
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郑玄注:“筠,竹之青皮也。”
绮窗唱和,指花月为题,绣阁论情,对松筠为誓。——《警世通言》
(3)又如:筠管(竹管);筠筒(竹筒);筠窗(竹窗);筠梯(竹梯);筠席(竹席); 筠床(竹床); 筠纸扇(竹柄纸扇); 筠帘(竹帘)。
(4)竹子的别称 。
目才到三眠半月强,即时懒意满筠筐。——清·周煌《吴兴蚕词》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唐·钱起《赋得池上丁香树》
(5)又如:筠溪(竹丛中的流水);筠斑(斑竹);筠廊(竹丛中的回廊);筠筒(竹筒);筠管(竹管,多用以指笔);筠笼(覆罩在香炉上的竹笼)。
(6)竹制的笛类管乐器 。
窃闻平阳击石,山谷为之调; 大禹吹筠,风云为之动。—— 北周· 庾信《赵国公集序》
(7)人名用字,例:唐代诗人温庭筠。
(8)另见 jūn。

3. 竹字头下面并是什么字。怎么念?

读音为:bìng,是并字的异体字写法,读音和意思与并字完全相同,只是写法不同,打不出来,如下图:

并拼音:bìng 
释义:
1.合在一起:归~。合~。把三个组~成两个。
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蒂莲。我们手挽着手,肩~着肩。
3.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两说~存。相提~论。
4.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你以为他糊涂,其实他~不糊涂。所谓团结~非一团和气。
5.并且:我完全同意~拥护领导的决定。
6.用法跟“连”相同(常跟“而”、“亦”呼应):~此而不知。~此浅近原理亦不能明。
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并,相从也。从从,开声。一曰从持二为并。   
白话版《说文解字》:并,相跟随。字形采用“从”作边旁,采用“开”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并”是由“从”字带着两个“干”字而构成的。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并列[bìng liè] 
并排平列,不分主次:这是~的两个分句。比赛结果两人~第三名。
2.合并[hé bìng] 
结合到一起:~机构。这三个提议~讨论。
3.吞并[tūn bìng] 
侵占土地、财物,据为己有。
4.裁并[cái bìng] 
裁减合并(机构)。
5.并吞[bìng tūn] 
把别国的领土或别人的产业强行并入自己的范围内。

竹字头下面并是什么字。怎么念?

4. 竹字头下面一个力什么字

竻 [lè]〈名〉竹根
竻,竹根。——《广韵》
〈方〉∶竹上的刺。两广一带把长刺的竹叫“竻竹”。或写作“簕竹”,俗称刺竹 。
如:竻竹(一种带刺而坚硬的竹。俗称刺竹);竻木(即竻竹)

5. 竹字头下面一个均什么字

这个字是筠,读音是:yún、jūn。

【汉字】:筠
【读音】:yún、jūn
【部首】:竹
【笔画】:13
【释义】:
一、筠Jūn
(1)唐羁縻州,其地即今四川省南部的筠连县。
二、筠yún
(1)形声。从竹,均声。本义:竹子的青皮;竹皮
筠,竹皮之美质也。——《广韵》
手握青筠之杖。——王嘉《拾遗记》
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郑玄注:“筠,竹之青皮也。”
绮窗唱和,指花月为题,绣阁论情,对松筠为誓。——《警世通言》
(2)又如:筠管(竹管);筠筒(竹筒);筠窗(竹窗);筠梯(竹梯);筠席(竹席); 筠床(竹床); 筠纸扇(竹柄纸扇); 筠帘(竹帘)。
(3)竹子的别称。
目才到三眠半月强,即时懒意满筠筐。——清·周煌《吴兴蚕词》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唐·钱起《赋得池上丁香树》
(4)又如:筠溪(竹丛中的流水);筠斑(斑竹);筠廊(竹丛中的回廊);筠筒(竹筒);筠管(竹管,多用以指笔);筠笼(覆罩在香炉上的竹笼)
(5)竹制的笛类管乐器。
窃闻平阳击石,山谷为之调; 大禹吹筠,风云为之动。—— 北周· 庾信《赵国公集序》
(6)人名用字,例:唐代诗人温庭筠。

竹字头下面一个均什么字

6. 竹字头一个及念什么

笈
【汉语拼音】jí
【解释】(形声.从竹,及声.本义:竹书箱)
【解释】同本义.多用竹、藤编织,用以放置书籍、衣巾、药物等 [bamboo box for storing books,cloth,etc.]
极,驴上负也.从木,及声,读若急,字亦作笈.——《说文》
负笈从师.——《史记·苏秦传》
笈,谓学士所以负书箱.——《周处风土记》
【解释】又如:笈囊(笈与囊)
【解释】书籍;典籍 [book]
山坛毛公蜕,古笈灵威守.——清·王识禛诗
【解释】又如:孤本秘笈

7. 竹字头下面一个当念什么

筜
读音:[dāng]
部首:竹五笔:TIVF
释义:〔筼~〕 yún dāng 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详细释义
〈名〉
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 。
如:筼筜(陕西洋县筼筜谷所产之竹);筼房(竹房);筼簦(有长柄的竹笠);筼筼笋(大竹笋)

竹字头下面一个当念什么

8. 竹字头下面立念什么

竹字头下面立念lì。笠指竹编雨帽。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
基本解释:
(形声。字从竹,从立,立亦声。“立”指“站立”、“独立”。“竹”指“竹编”。“竹”与“立”联合起来表示“竹编的雨帽,可以使农夫在田野中站立住”。本义:竹编雨帽(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
同本义,也叫“斗笠”
又如:笠子(箬笠);笠蓑(斗笠与蓑衣);笠毂(古代撑在兵车上的笠帽);笠檐(指笠帽周围下覆冒出的部分)
关家禽的笼子 。如:鸡笠;鸭笠
用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 。如:笠盖;笠覆
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斗(dǒu )~。竹~。草~。
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盖。~覆。
相关组词:【笠子】箬笠。 唐 李白 《戏赠杜甫》诗:“ 饭颗山 头逢 杜甫 ,头戴笠子日卓午。” 清 周亮工 《南溪陈克兴以所著诗文见示赋此奉赠》:“青霞笠子白云裳,败砚残书意莫当。”
【笠冠簑袂】戴竹笠,穿蓑衣。泛指渔家装束。《憩园词话》卷三引 清 汤雨生 《明月生南浦》词序:“风日佳时,往往吟啸竟夕,笠冠簑袂,固未尝为天械所拘也。”
【笠蓑】斗笠与蓑衣。借指劳动人民。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乃粒》:“纨絝之子,以赭衣视笠蓑。”
【笠泽】1.即 松江 。《左传·哀公十七年》:“三月, 越 子伐 吴 , 吴 子御之 笠泽 。” 唐 陆广微 《吴地记》:“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泽 ……其江之源,连接 太湖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其嗣主 夫差 日讲武于 长洲 ,彼勇将 伍员 时耀兵于 笠泽 。”参见“ 松江 ”。2.指 太湖 。 清 方文 《毘陵与何次德同舟至吴门》诗:“将归 笠泽 买 吴 舠,画舫青帘过驿桥。” 清 赵翼 《读史》诗之一:“ 范蠡 既霸 越 ,一舸 笠泽 中,手挟 西施四大美人之一 去,同泛烟蒙蒙。”
【笠泽老翁】见“笠泽翁”。
【笠泽翁】亦称“ 笠泽老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