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尽先机的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

2024-05-15

1. 占尽先机的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

1982年4月2日,英国、阿根廷为争夺马岛主权而进行的“马岛之战”开始。南大西洋上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美大陆南端,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国与阿根廷在南大西洋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称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归属,爆发了二战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岛屿争夺战,史称英阿马岛战争。

马岛是扼守大西洋和太平洋海上交通的要冲,南大西洋和南美洲大陆安全的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马岛主权之争由来已久,英阿虽经多次谈判,但进展不大。1982年2月,双方谈判再次破裂,阿政府决心诉诸武力解决争端。3月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60人乘海军指挥的运输船,以拆除一个保加利亚人在南乔治亚群岛所建立的鲸鱼加工厂的陈旧设备为名,在该群岛莱斯滩登陆,并插上阿国旗,引起英方强烈抗议,两国关系恶化。3月28日,阿方开始秘密出兵。4月2日和3日,阿军先后在阿根廷港和南乔治亚岛登陆。在阿军的突然袭击下,英守岛部队(马岛198人、南乔治亚岛22人)进行短暂抵抗后,被迫投降。英国随即宣布以武力收复被占岛屿,马岛战争爆发。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英国迅速成立了战时内阁,并调集三军兵力,征用商船,组建特混舰队。对马岛周围200海里范围以内海空进行封锁的部署。在完成海空封锁部署后,英军开始空袭马岛阿军机场、雷达站和防空导弹阵地,炸毁机场上的飞机,袭击阿军舰船,切断海上补给线,逐步夺取马岛地区的局部制空权和制海权,并进行登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5月21日,英军在阿设防薄弱的圣卡洛斯港登陆,并迅速扩大登陆场,建立了滩头补给基地。27日英军登陆部队兵分两路,东进南下。6月1日,两路英军在阿根廷港外围第一道防线会合,并夺占距该港仅25公里的重要制高点肯特山和查林杰山。6月11日,英军开始对阿根廷港发起总攻。

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阿根廷港15公里的朗登山、两姊妹山、哈里特山,突破阿军第二道防线。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至次日中午先后攻占了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等地,突破阿军第三道防线,阿军投降,马岛战争至此结束。整个战争中,阿军死伤2300余人,被11800余人,损失舰船11艘,飞机117架,耗资10亿美元以上,间接损失20多亿美元。英军伤亡1032人,被俘210余人,损失舰船16艘飞机34架,耗资约12亿美元以上。
马岛战争,英国远涉重洋、劳师远征,战略上弱点很多,但取得了胜利;阿根廷为收复领土而战,国民热情高,本土距离战区较近,投入的兵力规模也远超过英国,还掌握先机制敌的主动权,也算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却从胜利开始、以失败告终。英阿双方的战争表演耐人寻味,阿军失败的教训尤为值得反思。

笔者以为,阿方失败,最根本的就是败在屡屡失误的战略决策上。战略决策是对作战对象、战略方针、战略方向、战略任务、战略部署等关系战争全局的重大问题做出的决定、策略和办法,是指导战争的一项根本性任务。然而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阿方领导人却出现一系列失误。这一系列的失误,首先表现在战前对战略形势判断一厢情愿,对英国及国际社会的反应估计严重不足。马岛主权争夺由来已久,双方之前的谈判虽然进展不大,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阿方之所以急于以武力解决马岛问题,不仅是马岛在1970年代发现石油,经济价值凸增,更重要的想通过解决马岛问题,转嫁国内危机,缓和国内矛盾,这一战略企图本身就带有很大的盲动性和风险性。阿方估计,英国远隔重洋,鞭长莫及,不会为争夺马岛而进行战争;美国不可能支持英方,最多只能保持中立;北约国家自顾不暇,不会多管闲事。正是基于这种不太现实的战略判断,阿方盲目乐观、过于自信、心存侥幸,缺乏足够的应战准备,贸然决定出兵马岛,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战端一发,不仅英国很快作出反应,美国也积极为英国提供军事援助,北约组织还对阿实施军事禁运和经济制裁。由于阿根廷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武器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西方的武器禁运致使阿武器装备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修理,后续打击能力大大减弱。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个国家的军事装备完全靠别国来供给,把维护国家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是绝对靠不住的。其次,阿方过高地估计了并不强大的军事实力,战争准备严重不足。阿陆军实力虽然较强,但已有100多年没打过仗,参战的守岛部队半数又是训练不到三四个月的新兵,没有进行高寒岛屿作战的适应性训练,体质弱,难以适应战场环境;军官指挥能力低下,有的军官连最起码的军事常识都没有,不知道如何组织抗登陆作战,甚至用明码发报。这与以职业军人为主体、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英军形成强烈反差,在低估了敌人、高估了自己的情况下,阿军的战争准备,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严重不足,尤其是守岛官兵的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加上作战消耗和英军封锁,阿军的后勤补给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阿方战略决策的失误,还表现在战争爆发后的战略部署不当上。当英国作出强烈的出兵反应后,阿对英军企图、战略方向、周边环境和战场态势的判断再次出现失误,兵力部署因此背道而驰。阿方原以为英军会进攻阿之本土,还担心邻国智利会趁火打劫。因此,阿方把大量兵力用于大陆防御,大大削弱了在马岛地区的作战力量。马岛战区的兵力部署也严重失衡,过于分散,彼此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没有形成环形、立体、互为椅角、富有弹性的总体防御体系。再加上阿三军作战思想不统一,各行其是,各自为战,战略战术消极被动、机械呆板,更是让阿方错误的战略部署雪上加霜。阿方在战略决策上的一系列失误,导致战争胜利的天平一再向英军倾斜。战略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阿方的教训提醒我们,只有把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以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放到特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中,进行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分析、比较,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既是战争战略指导的起点和关键,也是决定战争胜负最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占尽先机的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

2. 在马岛的主权争议上,为什么中国支持阿根廷

因为马岛就是阿根廷的台湾香港钓鱼岛~同病相怜,我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然要支持拉美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而不应站在老牌资本主义殖民帝国一方~在战略意义上马岛可谓阿根廷的台湾岛,是阿根廷的海上门户意义重大~而在历史上,马岛对于阿根廷就好比香港,英国人是入侵者,只不过入侵者已经入侵的时间很长了,不过这是在阿根廷脱离西班牙独立后英国人入侵的马岛,而且阿根廷虽然百年来都没夺回该岛但是历届政府却从未放弃主权,而且阿根廷跟英国压根关于这个岛就没有条约,在阿根廷独立前关于这个群岛西班牙同英国也没有相关条约,就算西班牙同英国有条约,按我国逻辑也是完全不能承认的何况根本没有,英国确实就是强占的···就是群强盗~在领土纷争上讲,马岛在大陆架上,跟钓鱼岛很类似······请你找个理由让我们不支持阿根廷,而且似乎找不出理由支持英国······

3. 马岛战争分析,阿根廷有什么优势,为啥最后败了

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这是一场在南大西
洋爆发的轰动全球,海、空、
陆战俱全的现代化局部战争。对阿根廷来说,他们是收复领土,正义而战,国民热情非常高,加上阿根廷离马岛比较近,当时欧洲正面临经济危机之类的困难,阿根廷还先发制人,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这样阿根廷就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按照孙子兵法角度分析,应该是必胜无疑。然而事实证明,这种理论是不对的。当时阿根廷总统是军人总统,身为军人总统还指挥失误战略,一个三流国家跟一个二流国家交战,结果败了

马岛战争分析,阿根廷有什么优势,为啥最后败了

4. 英阿马岛战争第一阶段阿根廷的战略部署是什么?

1982年3月末,阿根廷第40和第60两栖特混编队离开贝尔格拉诺港和德塞阿多港,向目的地进发。4月1日黄昏后,第40两栖特混编队驶抵斯坦利港外分别展开,并准备登陆。午夜时分,阿海军陆战队侦察队80人在彭布罗克角登岸。然后直扑斯坦利市区。4月2日凌晨2时,”圣菲”号潜艇派出10名”蛙人”登上约克海滩察看登陆点的情况,准备迎接主力登陆。6时30分阿陆战队第2营及20辆履带人员登陆车乘坦克登陆舰,在龙克湾登陆,攻占机场和港口区。8时30分以后,阿机降部队分乘7架运输机陆续在斯坦利地区着陆。登岛阿军最后增至4000人。阿军在登陆过程中,与岛上英军战斗约2小时。4月2自9时许,英驻马岛总督雷克斯·亨特率领所部80余人投降。
与阿军第40两栖特混编队行动的同时,阿第60两栖特混编队到达南乔治亚岛附近;并于4月3日在南乔治亚岛首府格里特维肖港遣送登陆兵上陆。驻岛英军23人被俘。至此,阿军顺利地完成了控制马岛及其附近岛屿的作战行动,随即加紧向马岛运送部队、武器弹药和补给品,以备击退英军的反扑。

5. 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

阿方失败,最根本的就是败在屡屡失误的战略决策上。
   战略决策是对作战对象、战略方针、战略方向、战略任务、战略部署等关系战争全局的重大问题做出的决定、策略和办法,是指导战争的一项根本性任务。然而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阿方领导人却出现一系列失误。这一系列的失误,首先表现在战前对战略形势判断一厢情愿,对英国及国际社会的反应估计严重不足。马岛主权争夺由来已久,双方之前的谈判虽然进展不大,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阿方之所以急于以武力解决马岛问题,不仅是马岛在1970年代发现石油,经济价值凸增,更重要的想通过解决马岛问题,转嫁国内危机,缓和国内矛盾,这一战略企图本身就带有很大的盲动性和风险性。阿方估计,英国远隔重洋,鞭长莫及,不会为争夺马岛而进行战争;美国不可能支持英方,最多只能保持中立;北约国家自顾不暇,不会多管闲事。正是基于这种不太现实的战略判断,阿方盲目乐观、过于自信、心存侥幸,缺乏足够的应战准备,贸然决定出兵马岛,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战端一发,不仅英国很快作出反应,美国也积极为英国提供军事援助,北约组织还对阿实施军事禁运和经济制裁。由于阿根廷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武器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西方的武器禁运致使阿武器装备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修理,后续打击能力大大减弱。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个国家的军事装备完全靠别国来供给,把维护国家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是绝对靠不住的。

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

6. 英阿马岛战争,阿根廷占据地理优势,为何还是失败?

阿根廷战败归根到底还是实力上与英国存在巨大差距,这种实力差距体现在战略谋划能力、国家整体实力、国防工业实力、装备质量和数量、军队素质等各个方面。
英国虽然在二战之后退出了全球大国的行列,整体实力相对也在不断下降,但比阿根廷还是高出几何级别。例如英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同时又是北约重要成员国,在拉联盟方面的能力就非阿根廷可比。在英国决定开战之后,美国、法国等都迅速站到了英国一边,这就使阿根廷在政治上空前孤立,不少武器装备的来源也断绝了。相比之下,英国则无此忧虑,甚至法国还向英国提供了“超军旗”攻击机和“飞鱼”反舰导弹的技术参数,让英国人做到有备应对。
在战略决心上,阿根廷是抱着投机心理,没有打大仗和恶仗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而英国则在战略决心方面是一定要打赢,并为此进行了充分的心理和物质准备。英国开战之后,大量的军用舰艇向南大西洋开进,阿根廷根本无力在英军航渡状态下进行阻止,只能眼看着人家部署到位。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英军虽然是远征万里却没有后勤断绝的危险。英军的战略轰炸机可以随意攻击阿军要地,英军的舰艇编队可以任意机动,对马岛进行封锁以及实施两栖作战;而阿军随离马岛很近,却只能从本土起飞攻击马岛附近海域的英军舰艇,阿海军根本就不敢出击,马岛阿军被封锁之后补给断绝,缺吃少穿还少药。因此,阿军虽然取得了不少战术上的战果,但根本无法扭转战略上的被动,最终战败一点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