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有价证券

2024-05-16

1. 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有价证券

所有能为你带来未来收入的凭据都是有价证券,包括但不限于股票、债券、银行存单、期货合约、期权合约、远期合约、权证合约、互换合约,甚至包括仓库提货单、债权凭证等

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有价证券

2. 证券投资学的分析方法

(1)基本分析:基本分析法是以传统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企业价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决定企业内在价值和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经营状况等进行详尽分析,以大概测算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和安全边际,并与当前的股票价格进行比较,形成相应的投资建议。基本分析认为股价波动轨迹不可能被准确预测,而只能在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买入股票并长期持有。(2)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法是以传统证券学理论为基础,以股票价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预测股价波动趋势为主要目的,从股价变化的历史图表入手,对股票市场波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总和。技术分析认为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股价波动可以定量分析和预测,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3)演化分析:演化分析法是以演化证券学理论为基础,将股市波动的生命运动属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股市的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和节律性等方面入手,对市场波动方向与空间进行动态跟踪研究,为股票交易决策提供机会和风险评估的方法总和。演化分析从股市波动的本质属性出发,认为股市波动的各种复杂因果关系或者现象,都可以从生命运动的基本原理中,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合理解释,并为股市演化博弈决策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

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决方法、中心理论和研究方法分别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决方法、中心理论和研究方法分别是什么?

4. 简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基本理论框架?

历史进入19世纪以后,在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政权业已巩固,因此形成于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政策和体现过多国家干预的法律制度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突破口是率先举起“经济自由”旗帜的“反谷物法同盟”,而18世纪下半叶产生于法国的重农主义更以“自由放任”(laissez-faire)原则为,反对重商主义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各项政策和法律制度,提出“经济自由”是实现“公平理性”的“自然秩序”的唯一途径。这一时代思想之大成者当属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Smith),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一书中提出迄今耳熟能详的 “经济人”、“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守夜人” 三个基本范畴,并指出抽象为“经济人”的个体在自私追求个人利益时,他或她好象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而实现公众的最佳福利,这是所有可能出现结果中最好的;政府对自由秩序的任何干预都几乎必然有害 (4), 因此政府的最佳角色是除了赋税外不存在任何经济职能的“守夜人”或“夜警政府”。亚当·斯密的学说得到广泛认同,他也因此成为自由主义的鼻祖,但同时代西欧乃至英国仍在公用事业、金融货币、对外贸易、价格、关税等经济领域颁布相当数量的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如英国工厂法、关税法、法国的粮食降价法,其中“工厂法的制定,是社会对其生产过程自发形成的第一次有意识、有计划的反作用。”(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对落后的德国急于赶超经济发达西欧诸强,德国历史学派从寻求本国本民族发展的特殊历史道路出发首先对自由放任经济思想提出挑战,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认为要求相对落后的德国同较发达英国通过自由贸易进行竞争,无异于让一个小孩同一个成人去用力,德国要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开始广泛的经济统制,制定鼓励、促进、扶持卡特尔的《卡特尔规章法》;战后更突破“所有权神圣不可侵犯”、“意思自治”以及“契约自由”等民法基本原则,颁布大量的国家权力介入经济生活的法令,诸如1919年《煤炭经济法》。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理论分析
“市场经济是一部复杂而精密的机器,它通过价格和市场体系对个人和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协调。它也是一部传递信息的机器,能将成千上万的各不相同的知识和活动汇集在一起,在没有集中的智慧或计算的情况下,它解决了一个连当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也无所为力的涉及亿万个未知变量或相关关系的生产和分配问题。(10)然而经过近两上世纪的实践和思考,我们逐渐认识到市场也并不总是最有效率,“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是客观存在,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一)垄断(monopoly)和不完全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n)。人类社会生产经济活动,经历着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社会化的大生产是人类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但当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能出现不完全竞争或垄断。垄断有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与经济垄断之分。自然垄断简单表达是在具规模经济行业中单个企业能比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更有效率地向市场提供同样数量的产品。(11)自然垄断者相对竞争对手而言,享有较大成本优势,并且面对无价格弹性的需求,通过垄断定价,获得巨大垄断利润。较合理办法就是由社会利益的代表——国家直接投资经营,以政府定价的形式,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经济垄断则是自由竞争的市场,是竞争的自我否定,表现为某一企业或若干大企业达成联合对某一种或若干物品的生产销售实行独占或操纵。其结果由于价格背离价值,价值规律严重扭曲,导致消费者福利减损,乃至社会福利总量减损的静态效益损失和市场主体丧失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科学管理的动机的动态效益损失,对此通常由国家制定反垄断法和不正当竞争法予以克服,其中美国1890年谢尔曼法案( Sherman Act)及1914年克莱顿法案(Clayton Act)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最为典型,但80年代以来芝加哥学派经济学者对反垄断立法进行反思,他们认为绝大多数的垄断权力来自于政府的干预。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在研究一些大企业(如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及波音公司)在高度集中市场中,出现了创新和生产率增长现象,提出了熊彼特垄断理论,即高技术垄断企业虽然得到了垄断利润,但捍卫技术优势的压力下,其垄断利润处置权是极其有限的,必须高额投资研制开发,于是这些大企业形成技术变革源泉,反垄断法的适用实际是杀掉一个会下金蛋的鹅。(12)
(二)外部性(externalities),又称溢出效应,即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强加成本或利益,外部性有些是正的(外部经济),有些是负的(外部不经济)。环境污染是典型的外部负效应,其产生社会成本不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因而市场机制无法调解,而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矿产资源法等强制法律手段对空气、水、噪音等污染、矿藏资源的过渡开采、濒危动植物猎捕等外部负效应行为予以管理控制,但实践也证明,仅仅适用国家的法律规制不一定最有效率,于是诸如税收补贴等经济性手段也被广泛地适用。1990年美国政府依据《空气洁净修正案》,以发行一定数量可交易的排放许可证的方法,实现了比传统的合令——管制型更显著的效果,到90年代末,每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到1990年的50%, (13)另外芝加哥大学罗纳德·科斯研究成果表明,在生产权清晰的情况下,相互协商谈判,也能实现有效率的结果。
(三)公共产品(public goods)。公共产品是正外部性的极端,指的是这样一类产品,当增加一个人对它的分享,并不导致成本增长,即边际成本为零(非竞争性);而排除任何人对它的分享则花费巨大(非排他性)。(14)市场机制运转基本要求是收益能够抵偿成本或者成本能够追踪单个消费者,但是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需求与供求无法通过市场来定。一般来说,由国家代表整体社会利益,来承担供给者的责任,再以税收的形式取回收益。但现实生活中,公共产品的供给往往不如人意,那么是否存在更有效率的供给者呢?新制度经济学派进行有益的探讨,罗纳德·科斯从灯塔问题入手。“灯塔是经济学上一个里程碑,一提起这个诗意盎然的例子,经济学者都知道所指的是收费困难,这种困难令灯塔成为一种非政府亲力亲为不可的服务。”(15)但是,科斯在其1974年发表《经济学的灯塔》中指出1820年英国全境46个灯塔中有34个是私人建造的,因此完全可以设计发明一整套装置和制度使消费者之间以较低交易费用达成共同付款协议,交公共产品“私有化”。(16)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echanan)就设计了“俱乐部产品”模型,将公共产品消费者由无限约束到一定范围内,产品在俱乐部成员间非竞争、非排他的使用,但在组织外部则具有排他性,成员在俱乐部内部达成支付产品的付款协议,并可采用“以脚投票”的方式表达对俱乐部产品的取舍。上述开拓性的研究启示我们,在公共产品领域,政府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有效的供给者,现实社会中存在多样化的选择。
(四)信息偏在(Asymmetric information),或称信息不对称在古典经济学假设中市场主体是具有全面知识和理性,并且在供需制衡下形成的价格能够反映全部市场信息,其实不然,市场主体是有限理性的,市场价格的滞后和偏差也使信息具有稀缺性,尤其是交易双方的不对称的信息分布,引发主体的投机主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商品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因此需要国家的公权力延伸入市场强制打破一方的信息优势,使市场交易在平等、自愿、公平的基础上完成。例如:国家针对一般商品市场的《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法》、《广告法》;针对资本市场的《证券法》的强制披露,但在一些领域,诸如医疗过程中,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国家干预是无效的。因此有学者设计了职业产权结构,即通过严格市场准入,使医生集体成为社会独立组织,这样外部舆论压力、内部职业道德将有效约束医生的行为。转贴现代经济学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的现实作用以上介绍了现代经济学的最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笔者试图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并结合现实讨论了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尽管这些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看起来似乎简单,但实际上如果要真正领悟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生活、学习、研究中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你掌握了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就会让你一生受益无穷。因为它会使你聪明、睿智、深刻、思维科学;它会帮助你学习、研究那些“阳春白雪” 的纯经济理论;它也有助于指导你在生活、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首先,从学习现代经济学的方面来看,一旦掌握了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你就不会被那些抽象的模型和高深的数学所迷惑,不会被弄得昏头涨脑。无论一个经济理论用到多深的数学、多少的公式,多么复杂的经济模型,它基本上都是采用了以上所介绍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的。只要你紧紧抓住了这些基本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将它作为一条核心主线印在你的脑海中,你就不会迷失方向,失去重点,基本上知道它在讲什么。你可以暂时将那些技术性的、一时无法理解的具体细节搁置一旁,先弄请理论框架和具体结论,再弄懂那些具体细节。也就是,要先抓文章的主线、大致思路,了解它想作什么,得到什么论断,然后再抓具体细节。另外,一旦掌握了这些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会让你对现代经济学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不太可能被误导,从而不会影响自己对现代经济学的学习。经常有人对现代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进行批判,其实这些人的大多数议论都没有建立在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上,有的甚至完全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没有弄清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这些言论就有可能会误导你,使你迷失学习现代经济学的正确方向,甚至可能使你对现代经济学的学习采用忽视,甚至是抵触的态度。其次,从研究现代经济学的方面来看,一旦理解和掌握了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将会有助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许多想做经济学研究的人,尽管他们对现代经济学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读了许多经济学的论文,但仍然感到自己做起研究来很难,不知道怎么做研究,或做不出让别人认可和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其实只要你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同时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和逻辑分析能力,那么做起经济学研究就不是那么难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做研究就是对基本分析框架的那五个组成部分进行逻辑式的填空写作。这些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可能会有助于提高你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例如,如果你想研究某个经济问题或现象,或希望给出一个新的理论,让它具有较强的解释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能力,能够指导现实经济问题,那么你就要比较合理、准确的描述、刻画经济环境和经济人的行为方式,采用已有的分析工具或自己发展新的分析工具,建立一个尽可能简单的模型,然后进行推导论证。第三,了解现代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框架也会帮助你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更好的处理日常事务,更好的学会待人接物,会使得你思想更加深刻、更加有见识、工作更加有能力。笔者经常听到对现代经济学这样的议论:经济学看起来就是一些“阳春白雪” 、形而上的东西,用到这么多数学,学起来这么难,离现实感觉有十万八千里,学了对今后有什么用呀?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完全可以被套用。比如,你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准备做一件事情、或者需要与人打交道,首先要做的事就应了解当地情况、周围环境及国情 (对应着框架中的“界定经济环境”) ;然后,也要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尽可能弄清与之打交道人的行为处事的方式,他的品行、性格等(对应“设定行为假设”) ;根据这些信息,决定自己与人打交道的规则及自己对人处事的方式 (即对应“给出制度安排”) ;然后在具有可行性的、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通过权衡取舍中选定一个最佳方案 (即选择均衡结果) ;最后,对自己所作的决定、所作的事情及所采用的处事方式进行总结反省,看是否是最有效的方法,达到了最好的结果,是否公平合理,是否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让人们作出激励反应,达到了你想要达到的目标,即所谓的激励相容等等 (即对应“进行评估比较”)。并且,当环境、情况发生变化,工作的对象变了,要做好一件事情,游戏规则当然也应相应发生变化。我想大家会认同,只要按照这五个方面去做,并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游戏规则,就一定会把事情做得更好。笔者认为这可能是解决和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事务的最佳方式之一。并且,经济理论的许多结果也有助你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之,要理解和正确应用现代经济学,就需要了解现代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本文讨论了一个规范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的五个基本组成部分:(1) 界定经济环境;(2) 设定行为假设,(3) 给出制度安排;(4) 选择均衡结果;及(5)进行评估比较。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提供研究平台、建立参照系、给出度量标尺,及提供分析工具。这种规范性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使得现代经济学在过去六十年来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影响巨大,已成为一门规模庞大、分支众多、体系严谨的社会科学领域。即使专门研究经济学的学者,也只能了解为数有限的分支中的很少一部份内容。不花一番工夫,是很难真正地理解其中一些经济理论的精髓。实际上,笔者发现对一门学问钻进去越深,感觉自己懂得越少,写东西的时候越发谨慎,很难下笔,海阔天空发议论就更难。现在不少人不管弄懂没有就喜欢胡乱议论,提出一些看似标新立异、耸人听闻,以至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看法,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广识、博学和多才”, 当然也许是为了引人瞩目、出名,而夸大自己的结果,这在当前中国经济学界好像是一种时髦。但不幸的是,这些人即使是学有专长,在没有弄清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前提下,往往会说出一些出格的话,更何况是严重地误导了众多的学子。在经济问题的讨论中,要区分价值判断分析与实证性分析、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差别,理解经济理论的作用,一般性与相对性,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学习经济学,不仅仅是了解它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学习它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也有利从事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甚至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日常事务。(五)市场最严重缺陷是收入和消费的不平等配置问题,一个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可能产生社会不可接受的收入与消费上的差距。亚当·斯密声称,在一支“看不见的手”的导引下,各个人在私利追逐无形中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扩大,但如果社会利益中还包括财富公平分配的内容,那么仅仅有无形的手是不够的。首先收入分配反映的个体的生产要素持有量,即可继承的财富和才智等初始禀赋,还有一系列其他因素,如种族、性别、努力性、健康以及运气等;其次市场经济条件下物品追逐的是货币选票即有效需求——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不是效用最大的需求。收入和消费的差别来自于市场的内在因而不能由市场自我调控而消除,可依靠的是国家强制力对社会收入的再分配,例如国家征收所得税以及遗产税、赠与税等税赋,用向高收入者征收高于低收入者的税款的方法来降低收入的不平衡;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老、弱、病、残及其他需要社会帮助的弱势群体用转移支付形式提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费等,但也有学者怀疑国家再分配的效率以及对市场主体的激励弱化影响,实质上是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与选择的问题。
市场失灵是国家介入经济领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与市场失灵相同,同样存在政府失灵,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一)国家行为有时不反映公共利益。传统观念认为,市场与公众利益是根本对立,唯有政府一心为公,然而当公共选择学派学者布坎南将经济人、效用最大化、供求分析等经济学的逻辑假设和分析方法运用于对国家决策研究,发现国家并不总是值得信赖的:首先由于个体目标多元化与选举投票制度规则的缺陷效益最大的选择难以达成,同时普通公民无力支付了解政府的成本,那么对政治权力的漠视成为一种理性抉择;其次政府官员也是具有自私性的经济人,他们像在经济市场中一样在政治领域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17) 并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官员的利益内在化为政府利益;最后有影响的特殊经济利益集团可能掳获相关政府成员,使国家成为个别集团的利益代表而不是社会整体利益的实践者。在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但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言现有制度还不能排除少数官员的自利追求,甚至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膨胀。
(二)国家行为的无效率。在市场组织中每一个经济行为都必须是成本效益核算的最佳结果,但是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存在特殊标准与要求,由于产品与服务本身的社会性以及国家供给的垄断性,使市场产品难以度量或不能度量;另一方面国家收入来自于税收、国有企业的利润或者其他非价格化收入。因为缺乏硬预算约束和硬市场约束,易滋生资源利用低效率和官僚主义。并且收入与成本在价格基点上的分离也意味着资源配置错误程度增加,即公共资源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不均衡。
(三)国家行为的帕金森定律。新制度经济学派著名的诺思悖论指出:一方面没有国家权力及代理的介入,财产权利就无法得到有效界定、保障和实施,国家为降低产权界定和转让的交易费用,社会产生最大化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国家权力具有垄断特征和扩张性质,往往是个体权利最大最危险侵害者。 (18)国家权力的扩张性被描绘为“帕金森定律”,即当一个职能部门设立后,其行为目标之一预算最大化,进而支配权力和控制领域扩展,再进而机构与人员编制自动以一定比例扩大,公共领域拓展势必侵蚀私人空间。诚然,并非所有的国家介入都是可非难的,惟介入通常具有自我发展之倾向,而且会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越滚越快。此际或因超出官僚体系所可负荷的能力,或因政治法律规范设计缺陷使原本立意甚佳的国家介入也对民间造成负担,甚而不少为介入而介和的管制更有可能产生劣币驱遂良币之虞。国家介入对我们市场经济社会自主、自律性的发展形成一股阴霾,是一种经常性威胁。(19)
(四)国家行为中“寻租(rent-seeking)”现象普遍存在。“租”这一概念是从地租引申而来的,指由于某种稀缺资源缺乏供给弹性,而给资源所有者带来的报酬与转移使用权之间的级差。公共选择理论研究中“寻租”是指寻求人为短缺资源的租金。从某种意义上进市场中垄断是一种经济租的现象,比较难处理的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如价格管制、许可证、关税和出口配额、政府采购等所形成的租,其危害是切断市场上稀缺资源自然趋向最优化配置过程,严重扭曲经济资源的配置,造成社会生产增加非生产的额外成本,包括寻租者的寻租机会成本以及防止寻租行为的成本。另外,政府官员基于私利,积极运用权利设租、创租、引致腐败盛行,构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正如交易费用理论解释一定范围内企业与市场并存的原因,企业是一种比市场更节约的交易费用的组织形式,那么国家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理由,就是国家是一种比市场更节约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经历公权无限扩充年代以后,我们更应记住:只有在一切办法都证明确实不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才有必要采取国家干预这种永远次佳的办法。(20)综上所述,国家介入市场经济领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市场失灵,国家介入可以克服市场缺陷和不足;且国家介入经济成本低于市场失灵所造成资源损失,而经济法调整对象就应是在满足上述条件下,国家介入市场过程中形成社会关系。尽管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界定,但如果排除追求言辞简炼的心理障碍,那么对于如此庞大的经济法律关系体系,则又是相当真实的表述。
三、影响国家与市场经济的两个新因素
(一)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在现代经济中除了市场和国家以外,还存在其他市场中介组织。在我国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和资信评级机构、公证和仲裁机构等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审查和评价市场主体行为,监督其是否公正、公开原则进行竞争,反对欺诈、调整规范市场;第二类质量检测和计量检验机构、商品检验中心、消费者协会等监督市场活动的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反对虚伪欺诈消费者,保证市场公正交易、公平竞争,稳定经济运作效率;第三类商会、行业协会等自主性市场中价组织,其主要职责依据市场规则制定会规、行规或公约约束成员行为,实行集体自律,反对不公平竞争。(21)中介组织存在发展深刻影响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弥补市场自我运行可能产生不应后果,抑制了企业组织的非市场化行为和不良市场行为,成为市场经济“润滑剂”;另一方面分解政府的职能,抑制公权的无限扩张趋势,保证了市场机机械制作用空间,形成市场“看不见的手”与国家“看得见的手”外的“第三只手”,与之相适应经济法调整对象也发生波动,即扩大了对所立中介组织的法律规制内容,如《证券法》、《公司法》关于会计师、律师、资产评估人员的责任规定;又削减一部分由国家法律调控的空间,以业内规则取代法律约束。
(二)经济的国际化。本世纪70年以来,国际经济出现迅速扩大和发展的良好状势。英美等英语国家称之为“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国等法语国家称之为“世界化(Mondialisation)。尽管几乎每一国家都存在对这种趋势的利弊得失的不同看法的激烈争论,但现实中他已经改变我们思想观念与生活。市场突破国界成为世界大市场,尤其是计算机、因特网、无线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时空观发生变化,区域经济、世界经济一体化近在咫尺,国内经济秩序必然要与国际经济秩序全面接轨,例如我国政府为与WTO 全面衔接,将大量修改、废止国内经济法律法规;而面对日益扩大市场领域,国家统领力逐渐不足,区域性经济组织、超国家经济调节机构、内容广泛的国际条约、公约和协定纷纷登场,亚洲金融危机已将这一切展示无疑,“阿根延的一只蝴蝶的翅膀扇动真可能引发夏威夷的台风”。涉外经济法必然将在经济法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甚至于同一,那么经济法调整对象也将发生适应性的调整。

以上是从国家与市场经济角度对经济法调控对象进行应然性的思考,但不可回避的是经济法发展存在路径依赖(22),即经济法依托于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经济法是经济体制转轨中经济法、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必然迁就于现实(23),例如鉴于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国家在国企改制以及战略性调整中不能单纯地依赖于市场机制,而必须采取超经济的手段进行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重要职能;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本土资源贫乏以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是把各不同发展阶段压缩在二、三十年内完成政府推进型,国家承担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强化市场机能的重要职能;作为发展中国家,国家肩负着赶超发达国家的历史任务,需要保护民族工业,甚至扶持国内垄断性质企业集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等重要职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稳定压倒一切,因此,国家的调控经济的行为中必须包括大量的政治因素,当经济法被适用于调整上述社会关系,这也就决定了经济法调整对象的中国特色。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理想与现实的正确认识是发挥经济法功能、延续经济法发展的理论基础。

5. 证券投资学的内容简介

证券投资是一定的投资主体为了获取预期的不确定收益,购买资本证券以形成金融资产的投资活动。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有如下三种: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演化分析,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相互联系之处,主要表现在投资决策的具体应用层面——技术分析要有基本分析的支持,才能避免“缘木求鱼”,而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要纳入演化分析的基本框架,才能提高其科学性、适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重要区别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何理解人与市场关系的哲学层面——技术分析派认为市场是对的,股价走势已经包含了所有有用的信息,其基本理念是“顺势而为并及时纠错”;基本分析派认为他们自己的分析是对的,市场出错会经常发生,其基本理念是利用市场出错机会“低价买入并长期持有”;演化分析派则认为市场和投资者的对与错,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还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存在普世、恒定、统一的评判标准,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性弱点与市场生态的协同演化进程,其基本理念是“一切以生物本能与进化法则考量为前提”。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由于受到机械论的思维定式和各种先入为主的理论或方法的严重影响,投资者在股票交易决策活动中,存在着许多误区与困境,其中最常见的误区,就是在认识论上复杂问题简单化,在方法论上却又简单问题复杂化;最主要的困境在于,技术分析的有效性“此一时彼一时”已实属常态,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一直受到广泛质疑,而基本分析的客观性显然是“见仁见智”,其适用性、准确性、可行性也受到严峻挑战!(1)基本分析:以传统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企业价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决定企业内在价值和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经营状况等进行详尽分析,以大概测算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和安全边际,并与当前的股票价格进行比较,形成相应的投资建议。基本分析认为股价波动不可能被准确预测,而只能在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买入股票并长期持有。主要教材:《证券分析》等。(2)技术分析:以传统证券学理论为基础,以股票价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预测股价波动趋势为主要目的,从股价变化的历史图表入手,对股票市场波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总和。技术分析认为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股价波动可以定量分析和预测,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主要教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等。(3)演化分析:以演化证券学理论为基础,将股市波动的生命运动属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股市的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和节律性等方面入手,对市场波动方向与空间进行动态跟踪研究,为股票交易决策提供机会和风险评估的方法总和。演化分析从股市波动的本质属性出发,认为股市波动的各种复杂因果关系或者现象,都可以从生命运动的基本原理中,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合理解释,并为股市演化博弈决策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主要教材:《股市真面目》等。

证券投资学的内容简介

6. 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方法该怎么写啊????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
  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
  B.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

  2、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3.1 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3.1.1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3.1.2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1.3 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3.1.4 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3.1.5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
  3.1.6 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
  3.1.7 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
  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3.2 调查法 :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
  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

  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3.3 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3.4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一)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三)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四)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五)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 分利用录象、录音等现代化手段。

  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3.5 经验总结法:

  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注意经验的 先 进 性(观念必须更新)
  二、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三、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
  四、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3.6 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3.7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

  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3.8 案例研究法: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7.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区别是什么?

课题研究对象指向的是人、群体、组织;课题研究内容指向的是问题。课题研究对象并未涉及问题,所以,课题研究对象不能理解为课题研究内容。“学生交往方式的指导研究”中学生就是课题研究对象,交往方式就是课题研究内容。我们可以理解课题研究内容是指要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对象给这些问题画了一个范围,这样课题研究范围就能确定研究的是某个群体某个人的问题。我们做课题研究,不能做所有个人、群体的问题,课题研究对象相当于给课题研究内容划定了范围。课题研究对象给划定了范围,所以课题研究内容在实际研究时,要将课题研究目标进行分解,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方面来研究,按照各个方面所需来收集信息。比如,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研究,中学生是课题研究对象,攻击性行为是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内容不能研究所有中学生的攻击性行为,要将产生攻击性行为的中学生汇总分析,哪些学生会产生攻击性行为,给他们分类研究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家庭原因,还是性格原因,还是学校原因,最后进行汇总,这个课题研究才算圆满。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区别是什么?

8. 证券投资学 ma的应用法则有哪些

一、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是证券投资的运行及证券市场的规律。1、就是证券投资者如何正确选择证券投资工具;2、如何规范地参与证券市场的运作;3、如何科学的进行证券投资决策分析;4、如何正确的使用证券投资策略与技巧;5、国家如何对证券投资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等等。主要有以下几点组成:1、证券投资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证券投资过程中涉及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范畴,如证券、证券投资、证券投资风险、证券投资收益等,明确这些概念和范畴,是研究证券投资的前提。2、证券投资的要素。证券投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条件或行为要素,证券投资者、证券投资工具、证券投资中介等式证券投的实施要素。它们在证券投资过程中分别起着不同但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用。研究这些要数,对于准确、全面的分析和理解证券投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从事证券活动的空间。证券投资活动是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而证券市场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由许多分支组成,证券市场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并分别满足不同的证券需要,只有充分了解证券市场,才能进入这一市场有效从事证券交易活动4、证券投资的规则和程序。作为交易行为,它有特定的步骤,制度等,了解这些规则是从事证券活动的重要前提。5、证券投资的原则和内在内容。按证券投资的客观要求行事,有助于避免证券投资中的盲目性,理性的入市操作,从而增加投资成功的可能性。6、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这是证券投资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两大类,而这两类分析方法又分别包括了大量内容,只有努力掌握这些分析方法,投资者才有可能为正确的选择投资对象,把握市场趋势。7、证券投资的操作方法。证券投资的操作方法是指实际买卖证券时,在进行证券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和投资真自身情况、投资目的等选择的具体操作形式,它与证券投资分析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在投资分析的技术上实现的,时对投资分析的结果具体操作的反应,投资者个人的投资目的、条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操作方法。8、投资证券的风险和收益。风险与收益总是伴随整个投资过程的,实际上,投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怎么实现资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如何优化基于规避风险目的的投资组合?证券投资学均要做出相应的回答。二、证券投资学的理论基础证券投资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前辈的不断总结,如今发展成了一门研究多方向的学科,但他主要的理论基础是通过对前面的一些事实案例来分析而得出来的。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基于以下三大合理的市场假设:1、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这一假设主要的思想是认为影响股票价格的每一个因素,包括内在和外在的,反映在市场行为中,不必对影响股票价格的因数具体是什么做太多了解2、价格沿趋势移动。这项假设认为股票的价格变动时按一定规律进行的,股票价格有保持原来方向的惯性,正如此,技术分析师们才能花大量心血,试图找出股票价格变动规律,价格沿趋势移动,是进行技术分析最根本最核心的因素。3、历史会重演。市场进行具体买卖的是人,是由人决定最终的操作行为的。三、证券投资学的研究方法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并存的学科,要实现其研究目的,就必须坚持一下方法:1、规范与实证并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证券投资学要解决繁杂的理论命题并得出结论,不仅要大量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各种理论和规范地分析,还必须高度的关注证券投资的实践,进行广泛的实证分析,因此证券投资学的各种结论的得出,都必须建立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2、强调结论、观点的特定性及适用背景,而不刻意追求其普遍性或唯一性,证券投资实践中的情况十分复杂,变数很多,市场走势往往还要受到投机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证券投资学所给的观点只能针对大多数情况或某些情况,有一定的适用范围。3、强调动态的全方位分析。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指导性学科,不仅要求完善其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人们如何根据现在的状况和动态,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