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期间股市有什么大事情发生

2024-05-13

1. 2001年期间股市有什么大事情发生

2001年证券市场大事件回放

--------------------------------------------------------------------------------


国有股减持

6月14日,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规定凡有国家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在境外上市的公司)上市首发或增发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国有股减持原则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市场反响强烈。沪市在当日勉强创出2245.43点后开始大幅下滑,至10月22日收盘指数1520.67点,跌幅达32.29%。沪深两市总市值从6月底的5.36万亿元减至10月底的4.37万亿元,4个月缩水1万亿元。

10月23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当日沪深两市个股全线涨停。11月14日,证监会公开向社会征集国有股减持的具体操作方案,但市场仍对其抱有疑虑。

B股市场对内开放

2月19日,证监会宣布允许境内居民以合法持有的外汇开立B股账户,进行B股交易,并于6月1日起对境内居民全面开放。沪市B股指数从2月19日的83.2点上冲至6月1日的241.61点,涨幅190.4%,但随后3个月大幅下滑。此项政策事后引起争议,有人指责B股市场对内开放致使外资大量逃离,今年中报显示,境外投资者不足一成。证监会11月初要求券商对B股业务自纠自查。今年B股市场虽然活跃了,但一级市场筹资却交了份“白卷”。

代办股份转让

为解决原NET、STAQ系统挂牌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6月12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称这些公司按既定政策达到股票上市条件后可在交易所上市,在此之前应进行股份代办转让。6月29日代办股份转让正式启动。申银万国、国泰君安、大鹏证券、国信证券、辽宁证券和闽发证券6家券商被选为该业务试点单位。12月10日,PT水仙开始代办股份转让,表明该系统完善了我国退市机制。目前共有7家公司实行股份转让。

退市机制启动

2月24日,证监会发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打破了我国证券市场“只能进不能退”的局面。4月23日,PT水仙正式退市,开国内证券市场终止上市先河。其后,PT粤金曼、PT中浩也相继退市。12月5日,证监会发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废止原退市办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办法规定: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证券交易所应自其公布年报之日起十个工作日作出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决定,暂停上市后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中报或未提出恢复上市申请或申请未被受理的,将被终止上市;特别转让服务制度即PT制将不复存在。ST、PT炒作风由此大大收敛。

修订会计制度

今年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准则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今年起,上市公司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及补充规定,除原有四项计提外,还须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委托贷款四个项目提取减值准备。今年中报有76.4%的上市公司按新制度进行了八项计提。另外,新颁布的租赁等三项会计准则与修改的《债务重组》等五个原有会计准则也全面实施,年末财政部又颁布了固定资产和存货两项会计准则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2年元旦起实施。至此,财政部先后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和1项基本会计准则。据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刘玉廷透露,今后将根据国情和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最终将达40余项。新会计制度借鉴国际惯例,进一步挤干公司业绩水分。

公司筹资市场化

3月,新股发行额度制正式取消,用友软件拉开核准制下新股发行序幕。该公司发行价每股36.68元,为国内股市首发价之最高,发行市盈率64.35倍,居历史第二。同时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降低了上市公司再融资门槛,一时间上市公司增发公告不断,约有140家公司提出增发议案,但由于不少公司圈到钱就“变脸”,或将大量闲置资金委托理财,致使市场谈“增”色变,甚至连配股也无人喝彩,先后有30余家券商配股配成大股东。5月,《新股发行上网竞价方式指导意见》出台,1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募集资金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出台,要求首发公司融资额一般不超过发行前一年净资产的2倍,上市公司增发、配股募集资金额一般不超过发行前一年净资产。如今新股发行价大大降低,发行市盈率一般不超过20倍。筹资市场化将由无序走向有序。

银广夏陷阱

2001年8月,财经杂志披露《银广夏陷阱》,公司股票紧急停牌。其后,中国证监会调查组进驻天津广夏,开始调查银广夏的问题。9月6日,证监会公布调查结果,称银广夏通过伪造合同和有关文件、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手段,虚构利润7.45亿元;同时还查明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此后财政部宣布取消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和相关人员的执业资格,并将相关人员移交司法处理。

9月10日,银广夏复牌,连续出现15个跌停板,68亿元市值不翼而飞。受其影响,上海金陵、轻纺城、银鸽投资、基金景宏景业等损失惨重。目前公司被众多银行和二股东告上法庭,而中小投资者则投诉无门。银广夏事件打击了人们对绩优股的信心,使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诚信问题得到空前关注。

开放式基金面市

9月,国内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开始公开发售,引起公众瞩目。9月21日华安创新正式成立,首次发行共募集50亿份基金单位,但其中30亿份的个人发行额度未被足额认购。此后南方稳健、华夏成长相继推出。华夏成长甚至不设预定规模,并在延长发行时间、扩大销售网点和降低申购门槛等方面动足脑筋,最后募集到32.39亿元。

12月10日,未达到首次募集80亿元目标的南方稳健率先发布开放申购、赎回公告,开始进入日常申购,并从12月28日起接受赎回,华安创新12月21日起也开始全面开放。开放式基金使公众又多了一种投资品种。但由于股市低迷,运行了三个月的两只开放式基金12月21日单位净值分别为华安创新1.002元,南方稳健0.9942元。

郑百文重组

新华社《假典型巨额亏空的背后———郑百文跌落发出的警示》既出,郑百文便注定将暴露在聚光灯下。但这个濒临破产的烫山芋偏偏有人接受。去年12月,财大气粗的山东三联集团宣布将重组郑百文。但重组的前提却是公司全体股东的股权缩水,即将所持公司股份的50%无偿过户给三联集团。公司为通过这一奇怪的方案,还推出了践踏中小股东权力的“默示同意”表决法。今年10月16日,其国有股转让方案获财政部批准,为了解决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股权过户的法律障碍,8位股东将公司董事会告上法院,要求确认股东大会作出的“默示同意”和授权董事会办理股份变动手续等决议有效,11月18日,法院判决8位股东胜诉,登记公司宣告将按判决办理公司股份过户,目前三联集团已将部分资产注入郑百文。如果郑百文重组成功,不知投资者该喜还是该忧?

中科系崩盘

今年1月,中科系股票连续跳水。1月10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中科创业股价暴跌已较严重影响到股票市场的正常秩序,证监会正会同有关部门对涉嫌操纵股价者进行调查。据悉,通过层层股权转让,中科系牵涉到中科创业、中西药业、莱钢股份、岁宝热电、鲁银投资、胜利股份等6家上市公司。据庄家吕良自述,机构所用的巨额资金大部分都是以股票质押的方式从银行筹得,然后再买股票、再贷款,形成一条资金链。由于北京中科陷入财务危机,其所持系列股票被强行平仓,最终造成中科系股票连续跌停。4月,中科系股票企稳。随后,中西药业被华晨集团接手,莱钢股份退出鲁银投资,ST中科恢复原名康达尔,中科系现已被人淡忘。但是,该事件还没有完全了结,据说其中牵涉的资金高达30亿元,关系到两家著名券商。中科事件暴露了上市公司连环担保和股票质押贷款中存在的问题。

2001年期间股市有什么大事情发生

2. 为什么股市中90%的人会亏损

大鹏介绍股市。

3. 为什么有的人在证券市场有所收获,有的人亏损?

中国股市已经战战兢兢的走过了十五年历程。
长期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由于制度的缺陷不能有效地引进以投资为目的的资金进入股市。包括投资基金在内的各路资金,其目的并非想在上市公司股利中获取回报而买进该公司的股票进行战略性的长期持有,而是以短期内低买高卖,博取差价为主,大资金坐庄,小股民跟风,炒作风盛行,追涨杀跌,使相当一部分股票价格高高在上,严重背离公司的基本面和投资价值,一旦市场波动,就会引来大量抛盘,甚至不计成本大幅杀跌,各路资金争先恐后夺路而逃,带动绩优公司的股票也跟随下挫,至使股市跌了又跌,人人自危。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政策的不稳定和随意性,二是上市公司的诚信有问题和业绩的不能持续。

多年以来,我国对股市的政策稳定性较差,随意性很强。证监会主席走马换将,更替频繁,一个班子一套政策,随意改变。如:96年上证指数上升至1258点之时,证监会会同多个部委下达死令,严禁三类资金进入股市,造成股指暴跌,至今回忆起还心有余悸;99年5.19行情初期,连《人民日报》竟也撰文称此次行情为恢复性上涨,到2001年股指暴涨至2245点后,证监会、国资委又联合抛出一个“国有股减持”方案,意在打压股市;数次减息和前期加息,有关部门都曾在此前声称近期没有减、加息打算,然而不久就又背道而行,让人苦笑不得。管理层在公开场合常常表示保护投资者利益,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减少投资者交易成本,而对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虚增利润、违规经营等不法行为的打击却不疼不痒;大力发展和规资金入市,却又迟迟不给包括私慕资金在内的一大部分合法资金一个合理的说法,而是象征性地让少的可怜的所谓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来充充门面。说要减少交易成本,而本不该征收的红利税又不立即取消,就连交易印花税也是在股市连续下跌后被逼无奈才降低的,政策的出台,往往是看着指数才会定的,政府监管部门成了控制指数的工具。

股市是融资也是投资的场所,上市公司在股市上募集到大量的资金,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而有的公司一开始就是为了来圈钱的,他们虚拟一些新增和技改项目,或收购大股东的劣质资产在市场上高价发行股票;有的公司虚增利润,配股或增发;更有甚者,公司募集到的资金常年被大股东无偿占用却秘而不宣,一旦事情败露,以股权还账,竟也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默许,还称为利好。凡此种种,举不胜举,这类公司有的上市便业绩下滑或亏损;有的一年不如一年,直至退市;更有虚撑几年者,报出个大冷门(巨额亏损)。募集资金不按时使用、募资项目随意更改,或委托理财,或存于银行。即使业绩优秀的公司也有一毛不拔者,或者象征性的给个一毛、两分的,好进行再次融资。

作为一个中小股民,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有能力与追随政府的大资金抗衡吗?股改进行了这么久,一家家公司的方案都获得了通过,哪怕是最糟糕的方案也会得到几乎全票通过,不能不说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这里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而证监会口口声声说要严加惩处投票违规行为却迟迟不见动静,令人费解。

因此,我们这些小股民千万不要因为股市的一时上涨就忘乎所以,以为大牛市已经来临。中国股市不彻底解决制度问题和投、融资的关系,不会出现长期的大牛市。我们只有走一步看两步,把握波段行情,时刻警惕政策的变脸和大资金的做空。短线不要听信所谓的利好传言,做到不在高位接机构的盘,采用低点买进股票的策略,以防不测。

为什么有的人在证券市场有所收获,有的人亏损?

4. 股票为什么会亏?

一,股票会亏的原因:
因为很多人看不懂上市公司的年报,虽然很多掺水了,但是走势还是会沿着那些假的报表走,还有就是中国的股票部是看各项公司业绩,主要靠大庄家底部介入,小道消息传出,散户跟风,庄家快速拉升,然后快速出货,有经验的散户跟风出局了,剩下倒霉的就套死了。
因为炒股票就是投机的活动,投机的活动中,人们会不断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决定某一种看法,从而进行操作,如果决定错了(要么是判断能力不足、要么是情绪上的影响、要么是操作系统的失败),那么就要修正,修正就出现了割肉。

5. 证券从业从员的收入水平怎样?

看你在证券公司做什么职位了,如果是经纪人的话,一般底薪不会很高,甚至有的公司没有,主要收入来源是手续费提成,也可以理解为业务提成,高低主要看你的能力了,如果你选择分析师等职位,我接触的北京地区的,收入在2000-3000比较多,主要看你所在公司营业部的业绩,如果还想了解加我QQ:19948966

证券从业从员的收入水平怎样?

6. 股票为什么有人会亏损(不是指所持有的股价下跌,而是真正的卡上的资金亏损)?

  全部亏光了是夸张的说法,除非它所买的股票退市再也无法上市,不然是亏不光的。你说的没错,据统计,大部分的股票在长期(5年以上)都是上涨的,亏损的一般都是些ST的,也很容易避免,600550五年收益超过25倍,但是能坚持持有一支股票五年以上的人少之又少,因为我们的股票市场更多的表现为一个投机市场,而不是投资市场。
  炒股炒成股东这句话你有听过吧,股东其实没什么不好,坚定持有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可为什么在我们的市场这句话却充满了讽刺与无奈呢,这就是国人的投机心态所为。这与我们的文化有关,有如麻将文化,两者的心态是很相似的。文化是个大范畴,要说就太多了,就不在这里阐述了。
  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炒股资金亏损,这其实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既然我们的市场像一个投机的市场,那么多方的博弈决定了最终财富的归属。信息不对称使得占有信息优势一方总可以较其他投机者做出正确的投机决定,轻松的在这个博弈过程中胜出,而掌握信息优势的,往往是少数人(信息知道的人多了,也就没价值了),那么你便见到了你所说的——很多人高买低卖,在一次次投机博弈中,高买低卖,在一次次失败中吸取教训,然后再去寻找下一个新的教训,最终亏掉自己大部分本金,最后剩下的,也许连最初的本金资的利息也不够,那么他便亏完了他所有的本金。
  5年,25倍的收益,我想这个市场上大多数投机者是达不到这个收益的,他们一生也许都不会有这样的收益率。很多人能保本就不错了,凭借一个或者几个人的力量,终究不能在这么大的一个博弈场中始终获胜。

7. 股市里的名称前加ST和*ST有什么区别?

ST是英文Special Treatment 缩写,意即“特别处理”。该政策针对的对象是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1998年4月22日,沪深交易所宣布,将对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由于“特别处理”,在简称前冠以“ST”,因此这类股票称为ST股。所谓“财务状况异常”是指以下几种情况:(1)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为负值,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就要予以特别处理。(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其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就要予以特别处理。(3)注册会计师对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产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4)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股东权益扣除注册会计师、有关部门不予确认的部分 ,低于注册资本。(5)最近一份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对上年度利润进行调整,导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6)经交易所或中国证监会认定为财务状况异常的。另一种“其他状况异常”是指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中止,公司涉及可能赔偿金额超过公司净资产的诉讼等情况。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被实行特别处理期间,其交易应遵循下列规则:(1)股票报价日涨跌幅限制为5%;(2)股票名称改为原股票名前加“ST”,例如“ST钢管”;(3)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必须经过审计。由于对ST股票实行日涨跌幅度限制为5%,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庄家的刻意炒作。投资者对于特别处理的股票也要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ST股主要是经营性亏损,那么在短期内很难通过加强管理扭亏为盈。有些ST股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亏损,或者有些ST股正在进行资产重组,则这些股票往往潜力巨大。特别处理并不是对上市公司的处罚ST股票日涨跌幅限制为5%,需要指出的是,特别处理并不是对上市公司的处罚,而只是对上市公司目前所处状况的一种客观揭示,其目的在于向投资者提示市场风险,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如果公司异常状况消除,可以恢复正常交易。 在哪些情形下上市公司被暂停上市?什么条件能恢复上市?哪些情形下被终止上市?上市公司若有以下情形的:(一)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二)公司不按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三)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四)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前三条,交易所根据中国证监会的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第四条由交易所决定。恢复上市的条件有:因第(一)、(二)、(三)项的情形,股票被暂停上市的公司申请恢复上市的,交易所依据中国证监会的有关决定恢复该公司股票上市。因第(四)项情形股票被暂停上市的,在股票暂停上市期间,上市公司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暂停上市后的第一个半年度报告;且经审计的半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已经盈利,上市公司可以向交易所提出恢复上市申请。终止上市也称"退市"或"摘牌"。有下列情形的被终止上市,上市公司在限期内未能消除第(一)项所列情形而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因第(二)、(三)项所列情形,经查实后果严重的,交易所根据中国证监会的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交易所终止其股票上市:(一)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其暂停上市后第一个半年度报告的;(二)在法定期限内披露了暂停上市后第一个半年度报告,虽盈利但未在披露后五个工作日内提出恢复上市申请的。(三)恢复上市申请未被受理的。(四)恢复上市申请未被核准的。(五)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恢复上市后的第一个年度报告的。(六)在法定期限内披露了恢复上市后的第一个年度报告,但公司出现亏损的。 终止上市与ST制度有什么不同?公司终止上市,投资者将如何行使用和保护自己的权益?公司终止上市是指公司的股票将不在交易所挂牌交易,但终止上市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经营、产品、盈亏等并不因退市而产生改变。因此投资者应当了解以下四点:(1)退市并不一定是破产或解散,只要未宣布破产,终止上市的公司仍然存在并运作;(2)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终止上市的公司的股东仍享有对公司的知情权、投票权等股东权利;(3)终止上市的公司仍然有资产重组的权利;(4)公司终止上市后,股东仍然可以进行股份的转让。中国证券业协会将准许合格的证券公司,为终止上市的公司提供代办股份转让服务。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应予退市,早在1993年1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就已明确规定。深、沪交易所从1999年开始对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给予暂停上市处理,提供特别转让服务。2001年2月2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及相关通知是对《公司法》的相关条款进一步细化。2002年2月25日深沪交易所修改其《上市规则》,取消了特别转让服务(PT制度)。 上市公司终止上市,投资者会受到什么影响?根据我国《证券法》、《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出现有关情况,丧失法定的上市条件,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其股票终止上市。终止上市后,公司的融资渠道受到较大限制。一方面公司失去了公开发行或配售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条件;另一方面,公司的市场信誉和财务信用度会有一定降低,公司在其他融资方面、经营方面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公司的整体经营和重整将面临较大压力。就投资者来说,所持股票的转让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在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上市公司退市后,投资者该怎么办?上市公司终止上市后,中国证监会将准许合格的证券公司为终止上市的公司提供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但在特定的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前,先要进行股份的转托管工作。终止上市的公司股份,将依照终止上市的先后顺序办理转托管及股份转让。

股市里的名称前加ST和*ST有什么区别?

8. 中国股票发展史?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正在承担分流银行资金和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大盘股的顺利发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完全恢复了首发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重大货币、汇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国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达32.71万亿,相当于GDP 的132.6%,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的IPO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由于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创新,资本市场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全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