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阶段?

2024-05-13

1. 什么是儿童阶段?

赤子、襁褓——泛指不满周岁的初生婴儿。
 
孩提——一般来指2—3岁的儿童。

总角——借指幼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

垂髫——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髫,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

龆——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花信,开花的信息,指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于年轻貌美的年龄。

处子——未出嫁的女子。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姥——年老的妇人。

什么是儿童阶段?

2. 儿童期是指几岁到几岁

儿童的年龄从广义上来讲,从出生到18岁之前都应该属于儿童。儿童根据不同年龄段生长发育的特点不同,新生儿阶段是指从脐带结扎到出生28天之内;婴儿时期是指一岁之前;幼儿期指1-3岁之间,学龄前期指6-7岁上学之前,在三岁之后都称之为学龄前期,学龄期指6-7岁到青春期之前,青春期一般是10岁左右到青春期性发育成熟,一般到18岁左右。

3. 儿童是指几岁到几岁 什么是儿童

1、儿童是指0到18周岁。
 
 2、儿童是指从生命诞生之始到成年期之前的人类。儿童时期的年龄段根据时代与国家各有不同。而较多国家的定义与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相同,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的法律规定的年龄不到18岁的。
 
 3、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批准了《儿童权利公约》,并与各人民团体、国际组织、新闻媒体以及个人共同努力,把本公约规定的义务从单纯意向角度上的宣言转变成为改善所有中国儿童的生活的具体行动方案。《儿童权利公约》于1992年4月1日开始在中国正式生效。《儿童权利公约》由联合国1989年11月20日大会通过。是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认可的国际公约。

儿童是指几岁到几岁 什么是儿童

4. 儿童早期发展是指

 儿童早期发展是指
                      儿童早期发展是指儿童发展初期阶段,如果教育缺失或教育不当,对后期影响特别大,那么,儿童早期发展是指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儿童早期发展是指1     一般来说,早期发展教育是指0-3岁儿童。 
     一、明确施教的主体 
    (一)家庭、学前教育机构是实施0-3岁儿童教育的主要场所。0-3岁儿童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主要是在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中进行。
    (二)家长和教师负有首要的教育责任。家长、抚养人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成为儿童生活的照顾者、情感的关爱者、行为的榜样者和活动的引导者。要观察儿童的活动过程,灵活调整成人的教育行为,因人而异地为儿童的发展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方案并建立成长档案。
    (三)学前教育机构发挥主导作用。学前教育机构可以补充家庭育儿中运动和社会交往的不足,促进儿童更好地发展。学前教育机构要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游戏、亲子阅读等活动,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的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
    
    (四)家庭、学校和社区要密切配合。家长、抚养人和学前教育工作者之间要经常沟通,相互协调,保持教育要求的一致性。社区要为适龄儿童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早期教育服务。
     二、环境创设是基础 
    环境既是儿童生活、游戏和学习的场所,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以培养儿童对他人的信任感,促进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健康发展。因此,不仅要重视创设安全、卫生的物质环境,更要营造宽松的、充满亲情的心理环境。
     (一)创设安全、卫生的物质环境 
    1、创设安全的物质环境。儿童生活的环境首先必须是安全的,要注意家具摆放的位置,使儿童远离刀、热水瓶、电器、药物等危险物品,保证阳台、门窗、栏杆等设施的牢固,以确保儿童的安全。
    2、创设卫生的物质环境。创设温度适宜、空气流通、光线柔和的睡眠环境。提供方便、卫生、易消毒的生活设施和玩具,为儿童选购透气性强、宽松舒适的棉织衣物。
    3、满足儿童的活动需要。充分考虑给儿童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提供数量充足的、满足多种感知需要的玩具和材料,以满足儿童的活动需要。
    
     (二)营造宽松的、充满亲情的心理环境 
    1、满足儿童受尊重的需要。以关爱、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儿童积极主动地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儿童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儿童大胆探索与表达。欣赏儿童,做到及时赞许,坚持正面教育。
    2、满足儿童的情感需要。家长、抚养人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关爱和尊重儿童,态度亲切、动作轻柔,并通过与儿童适当的身体接触,满足儿童爱抚、亲近、搂抱等情感需求,培育依恋亲情。
    3、满足儿童的交往需要。提供儿童与成人、同伴积极交往的机会,保证每日与儿童交流、共同游戏的时间。消除其怕生、退缩等心理,克服分离焦虑。
     三、生活护理是前提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 
    1、提供新鲜优质的食物和卫生的餐具,确保儿童饮食的安全。
    2、提供适宜儿童生长发育的卧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渐帮助儿童形成有规律的睡眠。
    3、提供干净卫生的便器,细心观察护理,教会儿童主动表示大小便,逐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设置“儿童保健药箱”,及时处理突发的小事件,确保儿童健康安全成长。
    5、预防儿童容易跌落、烫伤、误服、把小物品放入口、鼻、耳等体内器官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 
    1、科学配膳。保证食物的多样化,注意营养的全面。按月龄添加辅食及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补充剂,引导儿童吃各种适宜的食物,注意个别差异。
    2、合理喂养。根据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合理安排儿童喂养时间,提供充足的奶量和水分,引导儿童逐步适应各种食物,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
     (三)制定科学的生活制度 
    1、制订合理的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合理安排饮食、睡眠、运动、游戏等各项活动的时间,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生活制定的执行既要有稳定性又要有灵活性。一项内容的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注意动静交替、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相结合。
     (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培养儿童漱口、洗手、剪指甲、洗头、洗澡、排便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仪表整洁。
    
    2、教育儿童维护环境的卫生,不随地大小便,不随便吐痰,不乱扔废弃物等。
     (五)按时体检和预防接种 
    1、定期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身体基本机能状况。
    2、适时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帮助儿童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预防各种传染病。
    四、科学教养是关键
    0-3岁儿童是人一生中大脑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科学的早期教育,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而且影响儿童一生的生活质量。
     (一)动作的训练 
    1、发展大动作。保证儿童每天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循序渐进地发展儿童的坐、爬、站、走、跑、跳、平衡等大动作。
    2、发展精细动作。提供机会,让儿童操作适宜的材料,发展儿童的精细动作。
    3、重视体格锻炼。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选择空气新鲜的绿化场所,开展适合不同发展阶段儿童身心特点的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提高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语言的培养 
    1、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在生活活动中随时随地与孩子多讲话,让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
    2、注意成人正确的语言示范,坚持用普通话与儿童交流,注意发音正确、语速适中、语词简洁。
    3、选择适合0-3岁儿童的图书和有声读物,多给儿童讲故事、念儿歌,经常一起阅读与交谈,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4、丰富儿童的生活内容,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词汇,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三)认知能力的培养 
    1、布置适宜的视听环境,促进儿童与环境的良好互动,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
    
    2、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和符合0-3岁儿童年龄特点的玩具,经常和儿童一起游戏,让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摆弄、操作物品,获得各种感性经验。
    3、鼓励儿童观察周围事物,提供应答性的环境,正确对待儿童的问题,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支持其探索活动。
    4、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四)情感和社会性的培养 
    1、引导儿童倾听、感受轻柔、欢快的音乐,开展肢体律动等音乐游戏,经常与儿童一起唱童谣、歌曲;鼓励儿童大胆涂鸦,表达自己的情感。
    2、引导儿童主动与人打招呼,鼓励儿童多与同伴共同游戏、积极交往,引导儿童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让儿童感受交往的`愉悦,发展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3、鼓励儿童自己动手,学习吃饭、穿脱简单的衣裤和鞋袜、整理玩具,培养儿童力所能力的生活自理能力,为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引导儿童参加各种活动,适应集体环境,让儿童体验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乐趣。
    儿童早期发展是指2    儿童早期发展的五大要素是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能力和社会行为。
    其中大运动能区指身体的姿势、头的平衡,以及坐、爬、立、走、跑、跳的能力;
    精细动作能区指使用手指的能力;
    
    语言能区指理解语言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适应能力能区指儿童对其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作出反应和适应的能力;
    社会行为能区指对周围人们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观察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规律,制定适用于大部分儿童的早期发展标准,建立相关的评估与干预的工具,可以有效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通过评估能定期对儿童进行生长监测和发育筛查(发育筛查主要是分析儿童各方面能力,采用一整套标准化工具并进行简单操作以帮助基层的儿童保健医生识别发育障碍问题或发育延迟问题),可以及早发现可疑发育偏异并采取干预措施,进而达到更有效地促进其健康发展的目的。
    同时,评估与干预的过程能为儿童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促进亲子关系并提高儿童认知与社会情感发展的水平。
    儿童早期发展是指3     1、幼儿期是从1周岁后到满3周岁前为幼儿期。 
     其特点为: 
    (1)此期小儿体格发育相对减慢;
    (2)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特别是活动能力增强,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多,故开发了智能,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发育;
    (3)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故应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
    (4)由于乳牙萌出和断奶后食物种类的转换,应该加强断奶后营养和喂养指导。
    
    (5)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而与外界接触日益增多,故仍应重视传染病等预防工作。应着手进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训练。
     2、学龄前期是从3周岁后到6周岁~7周岁。 
     其特点为: 
    (1)此期体格发育速度又减慢;
    (2)智力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好模仿,此期小儿的可塑性较大,因此应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生活习惯;
    (3)此期机体抗病能力逐渐增强,传染病的发病率渐减,但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而生活经验不足,意外的创伤和中毒的机会增多,更应注意预防。此期免疫反应性疾病(如肾炎、风湿热等)开始增多,应重视这方面的防治工作。
    
     3、学龄期是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为学龄期。 
     其特点为: 
    (1)此期相当于小学学龄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肌肉发育加强,动作比较精巧;
    (2)大脑皮质进一步发育,求知欲、理解、分析、综合和学习能力大为增强,应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使他们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此期乳牙全部更换,故要加强卫生指导,注意预防龋齿和近视。

5. 童年指的是什么年龄段

 童年指的是什么年龄段
                    童年指的是什么年龄段,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童年是指幼儿记事后的成长阶段,大约是指在幼儿到少年期间,那么童年指的是什么年龄段?
  童年指的是什么年龄段1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在6、7岁~12、13岁,属于小学阶段,是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是心理发展一个重要阶段。
   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 
   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儿童在这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中习得知识、技能,掌握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学习是小学儿童的社会义务。
  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教师的教是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答疑、解惑、育人,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而不应被视为是被动的接受者。所以教和学是师生双方积极主动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势必会出现种种矛盾,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一方,教师的素质、敬业精神、对学生的爱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对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从习得直接经验为主向掌握间接经验为主是一个发展过程。小学低年级倾向于通过直接抽象的方式学习物理经验;小学高年级已经能够运用抽象逻辑、多重抽象来获得数理逻辑经验;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学习和认知活动超越直接经验向掌握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
   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教他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涉及多种要素,其中有学会思考、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以及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的学习策略和记忆策略等。
   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是在主导活动中进行的,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活动进行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认识或认知过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在丰富自己、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将所学不断内化于己,不断地引起其智力、个性、社会性诸方面结构的变革,以促进心理积极发展。
  童年指的是什么年龄段2  童年时期的年龄范围在6、7岁~12、13岁,属于小学阶段,是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是心理发展一个重要阶段。在童年期,儿童的对学习和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家长的素质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共同调节的教养方式向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发展与幼儿期相比,其心理发展和需求都出现了全新的特点;家长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教育方式,既要给孩子以选择和决定的权力,又不能放任自流;善于处理好亲子之间的新矛盾和冲突;不能过分强制儿童,也不能过分地“溺爱”和过分保护;应该懂得,在与儿童的教育互动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教育能力。儿童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与同龄伙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与教师的交往在小学中年级以前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之后则一直维持在交往比率的20%左右。这种变化趋势表现出儿童人际交往和社会性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值得父母和教师重视。
  童年指的是什么年龄段3   童年是什么? 
  童年大约是指4-13岁之间,因为幼儿时期一般是0-3岁,而少年时期一般是12-14岁,而童年就是介于这其中的一个阶段,也就是上小学的时候,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会对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心,而且逐渐的开始培养自我的情绪和修养,是成长发育的一个基础阶段。
   孩子生长发育的几个阶段 
  1、 胎儿期:是在母体内胚胎发育完整的时期。
  2、 婴儿期:是指出生到满一岁,这时是小孩在出生后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
    
  3、 幼儿期:是指1岁到3岁,这时生长速度会逐渐放缓,因为脑部的大小已经达到了成人的80%,而且语言,运动和思维等都已经开始逐渐的加强。
  4、 学龄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童年时代,一般是在6-13岁之间,是小学阶段,开始接触一些学习和生活的基础知识。
  5、 青春期:是13-18岁之间,这时的小孩出现了明显的性别特征,而且身高和体型也更加接近成人,性格也开始定型,也是生长发育的最后一个阶段。

童年指的是什么年龄段

6. 儿童年龄阶段包括时期?分别是那几个?

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八个阶段: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岁)
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岁)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岁)
青年期(14、15—25岁)
成年期(25—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扩展资料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觉运动期(出生到2岁)、
前运算期(2~7岁)、
具体运算期(7~12岁)、
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

7. 儿童时期是怎样划分年龄阶段的

儿童期亦称学龄初期或童年期。约7岁至12岁前的时期。此时期身体的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大脑皮质抑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兴奋强烈。
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享受儿童权利公约的年龄段在0~18周岁,中国法律规定是0~18周岁为儿童,医学界将儿童规定为14岁以下作为医学观察年龄段。
根据各年龄组解剖生理特点,儿童期又分为:
①围产期。胎儿满28周到生后一周。
②新生儿期。从娩出到生后28天。
③婴儿期。或称乳儿期。从生后28天到1 周岁。
④幼儿期。1~3周岁。
⑤学龄前期。从幼儿期结束到入小学前,即3~6或7岁。
⑥学龄期。从入小学到青春发育开始,一般指 6或7~12岁。
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成熟,一般范围是10--23岁,且女孩一般比男孩早2年。随地区、气候、种族而异,中国大部分地区女孩自10~13岁、男孩自12~15岁开始,分别在18~20岁完成,上述各时期各有特点,但也有连续性。
⑧成童。年龄稍大的儿童。或谓八岁以上,或谓十五岁以上,说法不一。引申指神童。

扩展资料:
一、基本解释:
年纪小于18周岁的小孩。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白话文: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二、引证解释
古代凡年龄大于婴儿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列子·仲尼》:“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
白话文:
“听说你有童谣说:‘在我们百姓,莫不是你最。’”
唐杜甫《羌村》诗之三:“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白话文:“战争已经没有停止,儿童都开始东征打仗了。”
清金人瑞《下车行》:“儿童合掌妇女拜,三年有成我能讴。”
白话文:“儿童合掌拜自己的母亲,三年有成就必将讴歌赞颂。”
巴金《探索集·访问广岛》:“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广岛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儿童期
百度百科-儿童

儿童时期是怎样划分年龄阶段的

8. 儿童时期是怎样划分年龄阶段的

儿童时期是人生开始的一个重要年龄阶段,一般是指从出生到15周岁。儿童时期生理、心理发育很快,不同的月龄和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因此,根据儿童各年龄时期的胜利与心理特征和不同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将儿童时期划分为以下各年龄阶段:
1、婴儿期:
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新生儿”是人们常说的“没出满月的孩子”。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
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
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并使其从家庭或托儿所转入集体、伙伴生活。在学龄前期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一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劳动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
4、学龄期:
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这一时期的开始,使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学校,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此,要做好“幼小”(指从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儿童事适应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否则,将会发生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