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堂记文言文翻译

2024-05-16

1. 清白堂记文言文翻译

 1. 会稽清白堂记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1、译文: 有一天,我命令衙役清除杂草开辟成平地,(发现)中间有一口废弃的水井。
  于是立刻喊来工匠清理出井中的淤泥,观察这口井的好坏,(工匠)说:“是好泉啊。” 于是就将进口关闭,使水中杂质沉淀。
  三天之后取水,看到这泉水清澈而白净,品尝井水,(味道)十分甘甜,水深有一丈多,提水没有穷尽。 酷暑的时候饮用,就像是吃白雪一样,品尝着像薄冰一样的泉水,冰冷爽口。
  在寒冬时节,遇上有太阳的日子,这泉水又如同阳春三月,一片温热。 这眼泉水或许是雨水降落、云气蒸腾,上下醇厚,浑然一体,大概是山泽相通,在名源相互呼应吧。
  我又邀请了嘉宾,用建溪、日注、卧龙、云门等地的名茶试这里的泉水,果然甘甜滋润,品尝之后,让人心旷神怡。 我喜爱它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楷模。
   
  于是就在这里修建一座厅堂,叫“清白堂”,又要在厅堂的旁边修建一座亭子,叫“清白亭”。希望我居住在这座厅堂,登上这座亭子的时候,没有玷污它的名声。
   宝元二年记载。 2、原文: 《清白堂记》的作者是宋代的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扩展资料: 1、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创作背景: 宝元元年十一月(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38-1040),范仲淹来越州(今绍兴)任知州,这次范仲淹是被权相吕夷简扣上“越职言事,离间君臣,引用朋党”等罪名遭贬的。这是他第二次到浙江担任地方官。
  第一次他被 贬到富春江,在富春江上建造了严子陵钓鱼台。 他在越州大约17个月(即1038.11-1040.3),所做的几件事,永远为越州人民所牢记。
  清理清白泉就是其中的一件。同时,他也放心不下一个同事,而且这个同事也在官场上正在走背向的路,他就是滕子京。

清白堂记文言文翻译

2. 清白堂记文言文阅读

 1. 会稽清白堂记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1、译文:
  有一天,我命令衙役清除杂草开辟成平地,(发现)中间有一口废弃的水井。于是立刻喊来工匠清理出井中的淤泥,观察这口井的好坏,(工匠)说:“是好泉啊。”
  于是就将进口关闭,使水中杂质沉淀。三天之后取水,看到这泉水清澈而白净,品尝井水,(味道)十分甘甜,水深有一丈多,提水没有穷尽。
  酷暑的时候饮用,就像是吃白雪一样,品尝着像薄冰一样的泉水,冰冷爽口。在寒冬时节,遇上有太阳的日子,这泉水又如同阳春三月,一片温热。
  这眼泉水或许是雨水降落、云气蒸腾,上下醇厚,浑然一体,大概是山泽相通,在名源相互呼应吧。我又邀请了嘉宾,用建溪、日注、卧龙、云门等地的名茶试这里的泉水,果然甘甜滋润,品尝之后,让人心旷神怡。
   
  我喜爱它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楷模。于是就在这里修建一座厅堂,叫“清白堂”,又要在厅堂的旁边修建一座亭子,叫“清白亭”。希望我居住在这座厅堂,登上这座亭子的时候,没有玷污它的名声。
  宝元二年记载。
  2、原文:
  《清白堂记》的作者是宋代的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扩展资料:
  1、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创作背景:
  宝元元年十一月(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38-1040),范仲淹来越州(今绍兴)任知州,这次范仲淹是被权相吕夷简扣上“越职言事,离间君臣,引用朋党”等罪名遭贬的。这是他第二次到浙江担任地方官。第一次他被 贬到富春江,在富春江上建造了严子陵钓鱼台。
  他在越州大约17个月(即1038.11-1040.3),所做的几件事,永远为越州人民所牢记。清理清白泉就是其中的一件。同时,他也放心不下一个同事,而且这个同事也在官场上正在走背向的路,他就是滕子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白堂记
  2. 会稽清白堂记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1、译文: 有一天,我命令衙役清除杂草开辟成平地,(发现)中间有一口废弃的水井。
  于是立刻喊来工匠清理出井中的淤泥,观察这口井的好坏,(工匠)说:“是好泉啊。” 于是就将进口关闭,使水中杂质沉淀。
  三天之后取水,看到这泉水清澈而白净,品尝井水,(味道)十分甘甜,水深有一丈多,提水没有穷尽。 酷暑的时候饮用,就像是吃白雪一样,品尝着像薄冰一样的泉水,冰冷爽口。
  在寒冬时节,遇上有太阳的日子,这泉水又如同阳春三月,一片温热。 这眼泉水或许是雨水降落、云气蒸腾,上下醇厚,浑然一体,大概是山泽相通,在名源相互呼应吧。
  我又邀请了嘉宾,用建溪、日注、卧龙、云门等地的名茶试这里的泉水,果然甘甜滋润,品尝之后,让人心旷神怡。 我喜爱它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楷模。
  于是就在这里修建一座厅堂,叫“清白堂”,又要在厅堂的旁边修建一座亭子,叫“清白亭”。希望我居住在这座厅堂,登上这座亭子的时候,没有玷污它的名声。
   宝元二年记载。 2、原文: 《清白堂记》的作者是宋代的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扩展资料: 1、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53264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创作背景: 宝元元年十一月(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38-1040),范仲淹来越州(今绍兴)任知州,这次范仲淹是被权相吕夷简扣上“越职言事,离间君臣,引用朋党”等罪名遭贬的。这是他第二次到浙江担任地方官。
  第一次他被 贬到富春江,在富春江上建造了严子陵钓鱼台。 他在越州大约17个月(即1038.11-1040.3),所做的几件事,永远为越州人民所牢记。
  清理清白泉就是其中的一件。同时,他也放心不下一个同事,而且这个同事也在官场上正在走背向的路,他就是滕子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白堂记。
  3. 文言文阅读   小题1:揭:高举; 阴:树荫(阴)、阴凉; 柯:树枝; 安:怎么
  小题1:B
  小题1: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小题1:(1)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2)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
  小题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说明:错一字扣0.5分)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例句中与B项中“之”都是“助词、无意义”。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说明:1、“欲”“直”“折”“乎”四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0.5分;2、“挠”“轧”“委曲”三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0.5分)
  小题1:本题考查对《爱莲说》这篇文章的背诵能力。结合《爱莲说》的内容默写出相应的句子即可。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1.C 2. C 3. B 4. D 1.A项“属”应为“类”; B项“尊”应为“酒器”;D项“婴”应为“缠绕”。
   2.A项“之”:一为助词,的;一为助词,用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B项“则”:一为副词,用在主语谓语之间,限制修饰谓语,就;一为连词,表承接,就。
  C项“若”:均为动词,如同,好像。D项“为”:一为连词,表目的,为了;一为动词,写。
   3. A句中的“翼”为名词作状语,“像鸟张着翅膀那样”。B句中的“侯”与例句中的“官”用法相同,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封侯”,“当官”。
  C句中的“固”为使动用法,“使……稳固”。D句中的“圣”和“愚”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4. “语言以长句为主,杂以短句”不正确,应该是“语言以短句为主,杂以长句”。 参考译文 越地的山比较大的,像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类,有上十座,但小的就数不清了。
  至于湖,则总称之为鉴湖,而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更加不可胜计了。郡里的城隍庙,在卧龙山的支脉上,庙的西面有一座堂,正建在湖山环抱会合的地方。
  要说这景色像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像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像莹洁的长绢那样清澄。而低头近看可见城墙,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
  其间树木、草地、田地、沼泽错杂分布,人群、鸟类、房屋相互遮蔽,大米、小米、菱、蒲、莲、芡等出产,耕地和捕鱼用的犁、桨等工具,散乱地遍布于高地或洼地里;忽而烟云迷蒙,忽而皓月当空,从早到晚变化非常迅疾。方圆百里之间,无论巨大的壮伟场面或细微的美好景物,莫不汇集在人们的衣襟带上。
  有时来到游船上饮酒,游人的歌声与笑声此起彼落,就像当年龟龄先生所描写的“莲女”“渔郎”,也时时点缀其间。此时登上这座堂,不论他是什么人,即使受到外来的 *** 或内心的煎熬,而感到压抑或无聊的事,只要一览这大好景致,烦恼忧虑就会顷刻消散。
  而在这里当官的,每当宴请过往客人,也往往特聘厨师来此。只是这座堂的布局很不合理,四面都被遮蔽住,只有西面开了一扇小窗,里面只容得下两个人。
  客人坐在朝东的主座,就不得不背靠湖山,要观看景色就必须离座转身,等转回来景色就随之看不见了。这是由于放弃了空旷明亮,而自取晦暗闭塞的缘故。
  我非常不满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开成窗户,而只保留一面东墙,又让客人改为坐东而向西,他倚靠在酒桌上就面对着湖山,直到席终也不会消失。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弃了闭塞而达到了开阔,摆脱了晦暗而接近于明亮。
  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 已经命名了,又反复思索它的含义,想道:“唉,人心其实和这堂一样啊。
  当它被私利所障碍时,只知道我自己的七尺身躯,即使是同居一室的亲人,他们的痛痒就发生在他眼前,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不就像原先的湖山,虽然近在眼前,却被遮蔽了一样吗?等到所障碍他的东西去除以后,即使是四海之遥,痛痒不一定发生在我眼前,反而鲜明得好像无不萦绕在我眼前,不就像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由此看来,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啊!而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全维系在这上面了。这是为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可不相互勉励的啊,难道只是为了湖山的胜景吗?” 我既已为了这些用意而命名这座堂,本是准备公之于众人的,于是依次写下了这篇记。
  5. "豁然堂记"的译文.   豁然堂记
  〔明〕徐渭
  【原文】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疎,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译文】
  越地的山比较大的,象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类,有上十座,但小的就数不清了。至于湖,则总称之为鉴湖,而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更加不可胜计了。郡里的城隍庙,在卧龙山的半山腰上,庙的西面有一座堂,正建在湖山环抱会合的地方。要说这景色象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象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象莹洁的长绢那样清澄。而低头近看可见城墙,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其间树木、草地、田地、沼泽错杂分布,人群、鸟类、房屋相互遮蔽,大米、小米、菱、蒲、莲、芡等出产,耕地和捕鱼用的犁、桨等工具,散乱地遍布于高低或洼地里;忽而烟云迷蒙,忽而皓月当空,从早到晚变化非常迅疾。在方圆近百里之间,无论巨大的壮伟场面或细微的美好景物,莫不汇集在人们的衣襟带上。有时来到游船上饮酒,游人的歌声与笑声此起彼落,就象当年诗人张志和所描写的“莲女”、“渔郎”,也时时点缀其间。此时登上这座堂,不论他是什么人,即使受到外来的 *** 或内心的煎熬,而感到压抑或无聊的事,只要一顾盼这大好景致,烦恼忧虑就会顷刻消散。而在这里当官的,每当宴请过往客人,也往往特聘厨师来此。只是这座堂修筑得毫无章法,四面都被遮蔽住,仅向西开了一扇小窗,里面只容得下两个人。客人坐在朝东的主座,就不得不背靠湖山,要观看景色就必须离座转身,等转回来景色就随之看不见了。这是由于放弃了空旷明亮,而自取晦暗闭塞的缘故。我非常不满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开成窗口,而只保留一面东墙没有打通,又让客人改为座东而向西,他倚靠在酒桌上就面对着湖山,直到席终也不会消失。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弃了闭塞而达到了开阔,摆脱了晦暗而接近于明亮。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
  已经命名了,又反复思索它的含义,想道:“唉,人心其实和这堂一样啊。当它被私利所障碍时,只知道我自己的七尺身躯,即使是同居一室的亲人,他们的痛痒就发生在他眼前,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不就象原先的湖山,虽然近在眼前,却被遮蔽了一样吗?等到所障碍他的东西去除以后,即使是四海之遥,痛痒不一定发生在我眼前,反而鲜明得好象无不萦绕在我眼前,不就象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由此看来,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啊!而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全维系在这上面了。这是为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可不相互勉励的啊,难道只是为了湖山的胜景吗?”我既已为了这些用意而命名这座堂,本是准备公之于众人的,于是依次写下了这篇记。
  6. 徐孺子祠堂记 全文翻译   东汉元年以后,政令出自宦官之手,小人依仗权势,滥行赏罚,相互煽孽,为非作歹;中等才德之人徘徊观望,无所适从。
  东汉朝廷已失去了权柄,法制伦常都败坏了。然而在位的公卿大夫,不少是才能杰出的豪俊之士,他们一起发愤努力,同心同德,坚守正道,敢于直言,分辨是非黑白,毫不委屈求全,以至于为当权者所不客,罗织罪名,兴起党锢之狱,而他们的操守更加坚定,行为更加振奋,壮志虽未遂,忠心却有余。
  所以到他们死后,汉室也跟着灭亡了。在这个时候,天下闻知他们的高风、仰慕他们的亮节的人,个个感慨奋激,以至于丢官职,弃家庭,骨肉亲人相互勉励,慷慨赴死决不退避。
  一百余年间,掌握强大权力、存着非分企图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但他们都迟疑不决,不敢行动。汉室能在危亡中苟安图存,是他们的力量呀! 孺子就生活在这个时代,豫章太守陈蕃、大尉黄琼征聘他去做官,他都推辞不往;荐举他为“有道”,拜他为大原大守,用安车、备厚礼前去召请,他都拒绝不到。
  这是因为忘却自己来为别人造福的人与在穷愁忧困中洁身自好的人,他们的处世态度虽然不同,但他们志义仁道是一致的。在位的士大夫,在乱世中坚持高尚的志节,不因死生而动摇心志,他们同一味贪图功名利禄的臣子当然是大不相同的,但还不屑弃官而去,这是因为他们把济世当作做人的准则。
  孺子曾对郭林宗说:“大树将要倾倒了,不是一条绳子所能系得住的,你为什么这样忙碌不定,顾不上过安宁的日子呢?”看这意思,他也并不是一个自足于隐居山林、超脱而不恋尘世的人。孔子曾称赞颜回:“任用我,就出仕;不用我,就退隐。
  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孟子也称赞孔子:“可以仕进就仕进,可以隐退就隐退。至于我的愿望,就是学习孔子。”
  《易经》上有关于君子之道与小人之道彼此消长进退的说法,要选择处置得宜,没有不是以时势许可就出来、不许可就退止作为原则的。这正是孺子未能以这一条去改换成那一条的缘故。
   孺子姓徐名稚,孺子是他的宇,豫章郡南昌县人。根据图记:“章水向北经过南昌城,又向西流经白社,白社的西面有孺子墓;又向北经过南塘,它的东面是东湖,湖南的小洲上有孺子的住宅,叫孺子台。
  三国吴嘉禾年间,大守徐熙在孺子墓的墓道上种植松树;太守谢景在墓旁立碑。晋永安年间,大守夏侯嵩在碑旁建思贤亭,代代修整,一直到北魏时,改名聘君亭。”
  现在亭还在,而东湖南面的小洲,世人不知道那里曾经是孺子的住处,又曾经被称作孺子台。我当太守的第二年,才在那个地方用茅草造起一座祠堂,画了孺子的像,用中牢之礼祭祀他,率领州里的宾客拜奠他.东汉到现在已经将近一千年了,生前富贵而死后埋没无闻的人不计其数。
  孺子不出乡里,独独被人们称扬思念到今天。这样看来,世上想靠智力取胜的人,难道不是迷了心窍吗?孺子的墓地已不可知,幸而孺子台还可以考查得知。
  祭祀他是为了教育乡人崇尚道德,所以我采辑了前人出仕和退隐的意义一并记在这里。
   

3. 会稽清白堂记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1、译文:
有一天,我命令衙役清除杂草开辟成平地,(发现)中间有一口废弃的水井。于是立刻喊来工匠清理出井中的淤泥,观察这口井的好坏,(工匠)说:“是好泉啊。”
于是就将进口关闭,使水中杂质沉淀。三天之后取水,看到这泉水清澈而白净,品尝井水,(味道)十分甘甜,水深有一丈多,提水没有穷尽。
酷暑的时候饮用,就像是吃白雪一样,品尝着像薄冰一样的泉水,冰冷爽口。在寒冬时节,遇上有太阳的日子,这泉水又如同阳春三月,一片温热。
这眼泉水或许是雨水降落、云气蒸腾,上下醇厚,浑然一体,大概是山泽相通,在名源相互呼应吧。我又邀请了嘉宾,用建溪、日注、卧龙、云门等地的名茶试这里的泉水,果然甘甜滋润,品尝之后,让人心旷神怡。
我喜爱它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楷模。于是就在这里修建一座厅堂,叫“清白堂”,又要在厅堂的旁边修建一座亭子,叫“清白亭”。希望我居住在这座厅堂,登上这座亭子的时候,没有玷污它的名声。
宝元二年记载。
2、原文:
《清白堂记》的作者是宋代的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扩展资料:
1、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创作背景:
宝元元年十一月(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38-1040),范仲淹来越州(今绍兴)任知州,这次范仲淹是被权相吕夷简扣上“越职言事,离间君臣,引用朋党”等罪名遭贬的。这是他第二次到浙江担任地方官。第一次他被 贬到富春江,在富春江上建造了严子陵钓鱼台。
他在越州大约17个月(即1038.11-1040.3),所做的几件事,永远为越州人民所牢记。清理清白泉就是其中的一件。同时,他也放心不下一个同事,而且这个同事也在官场上正在走背向的路,他就是滕子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白堂记

会稽清白堂记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4. 会稽清白堂记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1、译文:
有一天,我命令衙役清除杂草开辟成平地,(发现)中间有一口废弃的水井。于是立刻喊来工匠清理出井中的淤泥,观察这口井的好坏,(工匠)说:“是好泉啊。”
于是就将进口关闭,使水中杂质沉淀。三天之后取水,看到这泉水清澈而白净,品尝井水,(味道)十分甘甜,水深有一丈多,提水没有穷尽。
酷暑的时候饮用,就像是吃白雪一样,品尝着像薄冰一样的泉水,冰冷爽口。在寒冬时节,遇上有太阳的日子,这泉水又如同阳春三月,一片温热。
这眼泉水或许是雨水降落、云气蒸腾,上下醇厚,浑然一体,大概是山泽相通,在名源相互呼应吧。我又邀请了嘉宾,用建溪、日注、卧龙、云门等地的名茶试这里的泉水,果然甘甜滋润,品尝之后,让人心旷神怡。
我喜爱它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楷模。于是就在这里修建一座厅堂,叫“清白堂”,又要在厅堂的旁边修建一座亭子,叫“清白亭”。希望我居住在这座厅堂,登上这座亭子的时候,没有玷污它的名声。
宝元二年记载。
2、原文:
《清白堂记》的作者是宋代的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扩展资料:
1、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_州、邓州、杭州、青州。皇_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创作背景:
宝元元年十一月(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38-1040),范仲淹来越州(今绍兴)任知州,这次范仲淹是被权相吕夷简扣上“越职言事,离间君臣,引用朋党”等罪名遭贬的。这是他第二次到浙江担任地方官。第一次他被 贬到富春江,在富春江上建造了严子陵钓鱼台。
他在越州大约17个月(即1038.11-1040.3),所做的几件事,永远为越州人民所牢记。清理清白泉就是其中的一件。同时,他也放心不下一个同事,而且这个同事也在官场上正在走背向的路,他就是滕子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白堂记

5. 范仲淹《清白堂记》全文翻译

《清白堂记》   原文 :        一日,命役徒芟1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2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3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4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5其名哉。                    (节选自范仲淹《清白堂记》) 
   

范仲淹《清白堂记》全文翻译

6. 帮忙翻译下文言文 醉白堂记 急

人家忠献公正想做一个普通人却得不到
 处境困穷,不改变操守,道德人品比古人还高
 死后,忠彦告诉我,我认为自己义不容辞,于是流着泪写了这篇记。
 以上分别是那三句的翻译
  
  
   全文翻译是:
 已故魏国忠献公韩琦在自己府第池塘之上建造了一座厅堂,取名为“醉白”。选取白居易《池上》一诗,作醉白堂歌。意思好像是羡慕白居易并且认为自己有不及白居易的地方。天下士人,听说后心生疑虑,认为忠献公已经无愧于商代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却还羡慕白乐天,是何道理?
  
我听了这些士人的议论感到好笑,我说:忠献公哪里只是羡慕白乐天啊,人家忠献公正想做一个普通人却得不到。老天生出这个人,将要让他担当天下重任,那么受冻的人找他求衣穿,挨饿的人找他要饭吃。凡是不能满足的都想要得到满足。如果有谁能够帮助他们,那他将穷于应付。因此他将一辈子处在辛勤劳苦之中,遭遇各种利害冲突。这难道是人所愿意做的吗?忠献公治理国家已经辅佐三个皇帝。晚年萌生告老还乡的强烈愿望,可是大家一起挽留他继续任职,他不能够放弃。在这个时候,他对白乐天有羡慕的感情,是不值得奇怪的。但是把白乐天平生行事和忠献公比较,人生收获的大小多少,那么后世的评论,相信一定会公允无欺。治理天下,平定叛乱,安抚国家,却不居功自傲。渴求贤才,拿爵禄赏赐天下贤才,而世人并不知道对他感恩。勇敢征战,安定六军。遥远边陲地域的人也仰慕他的风采,而国家安危系于一身。这些都是忠献公做到的,而白乐天没有做到。在自己身体强健时乞求告老还乡,退隐田园十五年,每天和朋友们饮酒赋诗,尽享山水田园乐趣。家里有穿不完的布帛,吃不完的粮食,歌舞作乐享受不尽。这些就是白乐天所拥有的,而忠献公享受不到这些。忠诚言论,美好计谋,为国家效劳,而且灿烂文采在后代显露;处境困穷,不改变操守,道德人品比古人还高,这些方面忠献公和白乐天都是一样的拥有。忠献公既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自夸,也不因为自己所缺少的而自卑。只是将寄托情趣在与白乐天相同的爱好中。当他在一醉之中寄托自己的情怀,看淡得失,忘记祸福,混淆贵贱,等同贤愚,等同世间万物。完全融入自然之中,不仅仅是和白乐天相比较。古代君子对自己要求繁多,对个人身名要求低廉。因此他们实际才能超过名声,因而世人对他们盛赞不厌。圣人如孔子,却把自己比为左丘明,自认为不如学生颜渊。后世君子,他们的实际才能不能达到,可是都有奢求名声的愿望。扬雄自比为孟轲,崔浩自比为张良,然而后世人始终不赞同他们。由此看来,忠献公之贤能比他们要高出很多。
  
过去忠献公曾对他儿子忠彦说,想求我为醉白堂写一篇记没有实现。死后,忠彦告诉我,我认为自己义不容辞,于是流着泪写了这篇记。

7. 《清白堂记》文言文翻译内容是什么?

《清白堂记》文言文翻译内容
有一天,我命令衙役清除杂草开辟成平地,(发现)中间有一口废弃的水井。于是立刻喊来工匠清理出井中的淤泥,观察这口井的好坏,(工匠)说:“是好泉啊。”
于是就将进口关闭,使水中杂质沉淀。三天之后取水,看到这泉水清澈而白净,品尝井水,(味道)十分甘甜,水深有一丈多,提水没有穷尽。
酷暑的时候饮用,就像是吃白雪一样,品尝着像薄冰一样的泉水,冰冷爽口。在寒冬时节,遇上有太阳的日子,这泉水又如同阳春三月,一片温热。
这眼泉水或许是雨水降落、云气蒸腾,上下醇厚,浑然一体,大概是山泽相通,在名源相互呼应吧。我又邀请了嘉宾,用建溪、日注、卧龙、云门等地的名茶试这里的泉水,果然甘甜滋润,品尝之后,让人心旷神怡。
我喜爱它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楷模。于是就在这里修建一座厅堂,叫“清白堂”,又要在厅堂的旁边修建一座亭子,叫“清白亭”。希望我居住在这座厅堂,登上这座亭子的时候,没有玷污它的名声。

作品鉴赏
文章做在"清白"两字。借"井德"喻"官德",大力宣扬"所守不迁",即坚定信念、坚持原则、信守不移;"所施不私",即清正廉洁、不徇私情。这不啻为当时贿赂成风的官场开出了一剂道德修养的良药,伸张了正气。
清白泉的名字由来,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因遭贬黜,担任越州知府,他在绍兴府山的山岩间发现了一口废井,井中有泉,命人除去杂草,掏尽淤泥,发现古井"泉清"而"味甘","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嚼轻冰,凛如也;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清白堂记》文言文翻译内容是什么?

8. 清白堂记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翻译:
有一天,我命令衙役清除杂草开辟成平地,(发现)中间有一口废弃的水井。于是立刻喊来工匠清理出井中的淤泥,观察这口井的好坏,(工匠)说:“是好泉啊。”
于是就将进口关闭,使水中杂质沉淀。三天之后取水,看到这泉水清澈而白净,品尝井水,(味道)十分甘甜,水深有一丈多,提水没有穷尽。
酷暑的时候饮用,就像是吃白雪一样,品尝着像薄冰一样的泉水,冰冷爽口。在寒冬时节,遇上有太阳的日子,这泉水又如同阳春三月,一片温热。
这眼泉水或许是雨水降落、云气蒸腾,上下醇厚,浑然一体,大概是山泽相通,在名源相互呼应吧。我又邀请了嘉宾,用建溪、日注、卧龙、云门等地的名茶试这里的泉水,果然甘甜滋润,品尝之后,让人心旷神怡。
我喜爱它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楷模。于是就在这里修建一座厅堂,叫“清白堂”,又要在厅堂的旁边修建一座亭子,叫“清白亭”。
希望我居住在这座厅堂,登上这座亭子的时候,没有玷污它的名声。

注释:
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芟:除草。
扃:关锁。
绠: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饵:吃。
忝:玷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