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蝗虫饿极了会吃人吗

2024-05-14

1. 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蝗虫饿极了会吃人吗

 最近还是有很多人再说了,东非的蝗灾很严重,说严重也严重,但是处理蝗灾也不是那么难的,中国有几千年的经验呢?但是最近有看到有人说这个蝗灾是蝗虫竟然要吃人,那么这个就显得十分的尴尬了,蝗灾的时候蝗虫到底吃人不吃人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
   蝗灾时蝗虫是不吃人的,不管什么时候的蝗虫都是不吃人的,所以大家大可放心了,但是蝗灾来了可比蝗虫吃人更加可怕了,因为他们是数以亿计的出现的,也就是说不管你家有多少庄家,你家地有多大,全给吃了,所以这蝗灾的破坏比蝗虫吃人更加可怕了。 
       中国历史上是怎么抵御蝗灾的呢?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自然是备受重视的。
  中国悠久的农业发展史和文字记载,为我们了解古人的农业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诗经·小雅》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这是两三千年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描绘的农业生产中关于虫害的记载。“螟螣”、“蟊贼”就是田间各种害虫。最后一句说:田祖保佑啊,把这些害虫都投进火里烧死吧。说明自春秋时期,就有田间治虫的观念和措施。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四年“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
  这是关于中国古代蝗灾的较早的记载。
  但是当时应对蝗灾的办法是比较消极的,正如《史记》记载,汉文帝年间,“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
  将蝗灾与其他天灾一样,看作是君王德行不施的结果。因此一有蝗灾奏报,皇上就会做出一些样子,施行德政,赈济灾民。而广大地方官和民众更是不知所措,只能焚香祈祷:蝗虫啊,快点走吧。
  积极治理蝗灾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历史人物就是唐代明相姚崇。
      《旧唐书 姚崇传》有记载,大唐开元四年,黄河中下游一带蝗虫大起,姚崇上奏称:
  “《毛诗》云:‘秉彼蟊贼,以付炎火。’又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蝗蜮,以及蟊贼。’此并除蝗之义也。虫既解畏人,易为驱逐。又苗稼皆有地主,救护必不辞劳。蝗既解飞,夜必赴火,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除之可尽,承山东百姓皆烧香礼拜,设祭祈恩,眼看食苗,手不敢近。自古有讨除不得者,只是人不用命,但使齐心戮力,必是可除。”
   1、火焚法 
  姚崇指导人们破除迷信,不必再去“烧香礼拜,设祭祈恩”,而是积极驱赶,以避蝗祸。更是科学认识到昆虫的趋光性,“夜必赴火,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除之可尽”,一边烧,一遍埋,真是个不错的主意。
   2、生物治蝗法 
  《旧唐书》中还记载了蝗虫的天敌——各种以昆虫为食的鸟类,助民灭蝗的事件。
  开元二十五年。贝州蝗食苗,有白鸟数万,群飞食蝗,一夕而尽。
  开元二十六年,榆林关有虸蚄食苗,群雀来食,数日而尽。
  天宝三载,贵州紫虫食苗,时有赤鸟群飞,自东北来食之。
  这些“白鸟”、 “群雀” 、“赤鸟”,均是生物治蝗的很好例证。
       3、以蝗为食法 
  飞蝗横扫下,农作物荡然无存,甚至有记载,连牛毛都被飞蝗啃食的情况,人民颗粒无收,食不果腹。对蝗虫自然是恨之入骨,恨不能食其肉而寝其皮。然后真的就有人这样做了,最后发现,恩,味道还不错啊。
  《旧唐书 五行志》记载:“兴元元年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蒸曝,扬去足翅而食之。”
  蝗虫富含高品质蛋白质,确实是不错的食材。古人的探索精神,也为现代吃货之食谱增添了一道美味。

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蝗虫饿极了会吃人吗

2. 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

蝗虫不会吃人。首先蝗虫是植食性昆虫,天生就是不吃肉的。因此它的口器也是符合植食的特点。
其次,蝗虫即便想吃肉,也没有这种能力。它的口器无法撕裂人的皮肤,我们常说的被蚂蚱咬了,实际上是被蝗虫大腿上的刺弄伤的。
不过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种叫做“草螽”的昆虫,既像尖头蚂蚱又像蝗虫,其头部呈椭圆形,头顶尖,生有两根长须、脸扁而斜有一对弯曲长牙,形似钳子,颜色鲜红,雄虫背部有“发音镜”,鸣声为尖锐连续不断的“…嗞…”较为剌耳,体色大多翠绿色也有褐色个体。经常会把它和蝗虫弄混,误以为草螽是蝗虫。

扩展资料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蝗虫天敌防治;
自然界中蝗虫是很多动物或者昆虫的食物,如鸟类、蜥蜴、青蛙、螳螂、蚂蚁、步甲、食虫虻等等都是蝗虫的天敌,保护和充分利用这些蝗虫的天敌,可以有效的控制蝗灾的发生;
2、生物药剂防治;
目前生物药治防治蝗虫主要蝗虫微孢子虫、印楝素绿僵菌等,这几种生物药剂对蝗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生物防治;
通过养鸡、养鸭防治蝗虫,蝗虫孵化两个星期左右是灭蝗的最佳时期,这时蝗虫不会飞,鸡鸭吃起来正当时,所以防治虫害发生采用生物防治最好,既能减少药害维护生态平衡,又可通过养鸡养鸭获得一部分收益。

3. 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

蝗虫不会吃人。首先蝗虫是植食性昆虫,天生就是不吃肉的。因此它的口器也是符合植食的特点。
其次,蝗虫即便想吃肉,也没有这种能力。它的口器无法撕裂人的皮肤,我们常说的被蚂蚱咬了,实际上是被蝗虫大腿上的刺弄伤的。
不过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种叫做“草螽”的昆虫,既像尖头蚂蚱又像蝗虫,其头部呈椭圆形,头顶尖,生有两根长须、脸扁而斜有一对弯曲长牙,形似钳子,颜色鲜红,雄虫背部有“发音镜”,鸣声为尖锐连续不断的“_”较为剌耳,体色大多翠绿色也有褐色个体。经常会把它和蝗虫弄混,误以为草螽是蝗虫。

扩展资料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蝗虫天敌防治;
自然界中蝗虫是很多动物或者昆虫的食物,如鸟类、蜥蜴、青蛙、螳螂、蚂蚁、步甲、食虫虻等等都是蝗虫的天敌,保护和充分利用这些蝗虫的天敌,可以有效的控制蝗灾的发生;
2、生物药剂防治;
目前生物药治防治蝗虫主要蝗虫微孢子虫、印楝素绿僵菌等,这几种生物药剂对蝗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生物防治;
通过养鸡、养鸭防治蝗虫,蝗虫孵化两个星期左右是灭蝗的最佳时期,这时蝗虫不会飞,鸡鸭吃起来正当时,所以防治虫害发生采用生物防治最好,既能减少药害维护生态平衡,又可通过养鸡养鸭获得一部分收益。

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

4. 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

不是。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在某一自然环境中偶然聚集的蝗虫后腿彼此触碰,可能导致其改变习性,开始成群生活,其成员以同一方式大量增加,进而形成蝗灾。
蝗灾的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
有些地方的生态意识不强,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视。所以,要从根本上防治蝗灾,应该十分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5. 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

蝗虫不会吃人。首先蝗虫是植食性昆虫,天生就是不吃肉的。因此它的口器也是符合植食的特点。

其次,蝗虫即便想吃肉,也没有这种能力。它的口器无法撕裂人的皮肤,我们常说的被蚂蚱咬了,实际上是被蝗虫大腿上的刺弄伤的。

不过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种叫做“草螽”的昆虫,既像尖头蚂蚱又像蝗虫,其头部呈椭圆形,头顶尖,生有两根长须、脸扁而斜有一对弯曲长牙,形似钳子,颜色鲜红,雄虫背部有“发音镜”,鸣声为尖锐连续不断的“…嗞…”较为剌耳,体色大多翠绿色也有褐色个体。经常会把它和蝗虫弄混,误以为草螽是蝗虫。



扩展资料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蝗虫天敌防治;

自然界中蝗虫是很多动物或者昆虫的食物,如鸟类、蜥蜴、青蛙、螳螂、蚂蚁、步甲、食虫虻等等都是蝗虫的天敌,保护和充分利用这些蝗虫的天敌,可以有效的控制蝗灾的发生;

2、生物药剂防治;

目前生物药治防治蝗虫主要蝗虫微孢子虫、印楝素绿僵菌等,这几种生物药剂对蝗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生物防治;

通过养鸡、养鸭防治蝗虫,蝗虫孵化两个星期左右是灭蝗的最佳时期,这时蝗虫不会飞,鸡鸭吃起来正当时,所以防治虫害发生采用生物防治最好,既能减少药害维护生态平衡,又可通过养鸡养鸭获得一部分收益。

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

6. 蝗虫能吃 为什么还会闹蝗灾 为什么不吃蝗虫

1、因为每年都会有蝗虫灾害,所以每家每户都会提前准备粮食,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用吃蝗虫也能够果腹。而当他们的狼食吃完之后,蝗虫也已经飞走了,根本就没有办法捉他们来吃了。
 
 2、有些农民想要抓蝗虫来吃,也不一定能够抓得到。因为那时候的蝗虫并不上现在的蝗虫那样,灾害里面的蝗虫个头都非常大,而且速度特别的快,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抓到的。而且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会被大批的蝗虫攻击,这样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没什么事情,农民一般都不会去和蝗虫直面对抗。

7. 蝗灾的蝗虫能吃吗 古人为何不吃蝗虫灭灾?

1、可以吃。蝗虫,俗称蚂蚱,富含蛋白质,营养成分堪比牛肉,用油炸后,味道既香又脆,堪称人间美味,油炸蚂蚱成为大排档不可或缺的美食。
 
 2、既然可以吃,为什么古时候蝗灾会如此严重?古人为什么不把“天降的美食”吃掉?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⑴蝗虫难以捕捉。古代没有捕捉蝗虫的有效手段。蝗虫往往成群结队地疾飞,行踪不定,有时候一晚上功夫就会转移几十公里,还没看到蝗虫的影子,地里的庄稼就都没了,更别提捉蝗虫来吃了。
 
 ⑵蝗虫带来的热量非常少,完全无法满足人类一天所需。飞蝗过处,寸草不生,庄稼全部都没了,等存粮吃光,接下来就会是可怕的饥荒。就算蝗灾时期捕捉到小部分的蝗虫作为“口粮”,也是远远不够的。绝对是“得不偿失”。
 
 所以古人不是不吃蝗虫,而是当蝗灾降临时,吃蝗虫解决不了问题。

蝗灾的蝗虫能吃吗 古人为何不吃蝗虫灭灾?

8. 蝗虫能吃为什么会有蝗灾 这些都是蝗灾主要的原因

1、干旱。
 
 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引起的蝗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2、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尤其冬季温度的上升,有利于蝗虫越冬卵的增加,为第二年蝗灾的爆发提供“虫卵”;此外气候变暖、干旱加剧,草场退化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将为蝗虫产卵提供合适的产地,而且蝗虫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这是因为其他昆虫和鸟类在此情况下都不能生存,而且能造成蝗虫疾病的一种丝状菌被抑制,故而使其数量大增。因此专家预测,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未来蝗灾发生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对中国和世界的粮食生产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3、虫密过大。
 
 J. Buhl等科学家在2006年一篇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证明蝗虫密度过大也是造成蝗灾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蝗群处于这个密度的时候,蝗虫会排列成行,开始朝同一个方向前进。蝗虫在其生活史早期是孤立的、没有翅的“若虫”,它们倾向于相互避开。但是如果资源变得缺乏,它们就被迫相互影响。然后,它们可以组成有秩序的本地蝗群。这种蝗群有能力统一行动,进入近邻的栖息地,并让越来越多的蝗虫加入进来,最终成为了巨大的蝗群。因此,预测群体行动的开始,对于控制蝗灾爆发是至关重要的。这组科学家把数量逐渐增加的蝗群放在了一个圆形的场地里,记录下它们的行为,并用计算机软件追踪它们的运动。在中等密度的时候(每平方米25到62只蝗虫),蝗虫会排列成行,并开始朝着同一个方向运动,甚至统一地突然改变方向。在实验中,当每平方米蝗虫数量超过74的时候,有序前进的蝗群停止改变方向,而是向同一方向不断前进了8小时。这些观察结果证实了被称作自推进颗粒模型的计算机模型所预计的结果。Buhl和他的同事认为,使用这样的模型可能有助于设计出控制蝗灾爆发的方法。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支持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蝗虫若虫群体的定义。在这个定义密度上,蝗群容易越过“引爆点”,从而触发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