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的历史沿革

2024-05-13

1. 中非的历史沿革

公元9-16世纪先后出现过班加苏、腊法伊和宰米奥三个部落王国。16-18世纪的奴隶贸易使当地人口大为减少。被殖民时期1885年遭法国入侵,1891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894年纳入法属刚果,1903年为法属乌班吉‧夏利领地,1910年属法属赤道非洲。1946年成为法国海外领地。1958年12月1日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定名为中非共和国。1959年为首任总理Barthelemy Boganda死于空难之中,大卫·达科(David Dacko)继任为总理。成为主权国家1960年8月13日正式宣布独立。大卫·达科出任临时总统,不久成为该国首任总统,实施一党专政。1965年12月31日晚上,陆军参谋长博卡萨上校发动政变推翻达科,博卡萨在次日自立为总统。1976年12月4日,修改宪法,废除共和,博卡萨自封皇帝,改国名为中非帝国。1977年12月4日举行盛大的加冕礼。1979年9月20日,前总统达科趁博卡萨出国访问利比亚之际,在法国军队协助下发动政变推翻博卡萨,达科再次出任总统,并恢复国名为中非共和国。1981年9月,安德烈·科林巴将军发动政变推翻达科,科林巴任国家复兴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1985年9月21日科林巴宣布解散军委会,成立新政府,自任总统。建立民选政权1986年11月21日举行公民投票,正式选举科林巴为共和国总统。12月8日科宣布成立首届民选政府,实现了由军人政权向民选政权的过渡。1987年2月科林巴建立“中非民主联盟”单一政党;7月中非举行立法选举,恢复了中断22年的议会制度。1993年,中非举行历史上首次民主选举,昂热-菲利克斯·帕塔塞当选总统。1994年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民主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社会的动荡2003年3月,前武装部队参谋长弗朗索瓦·博齐泽的部队攻入首都班吉,帕塔塞政府被推翻,博齐泽自立为总统。博齐泽在2005年总统选举中胜出。2004年12月5日的全民公决通过了新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可连任一次。总理为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新宪法生效后的第一届国民议会有105位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原订于2010年4月的总统选举被延期。2011年2月原总统弗朗索瓦·博齐泽获得连任,3月宣誓就职。2012年12月10日,中非共和国反政府武装联盟“塞雷卡”发动攻势,迅速占领北部、中部地区主要城镇。在非盟、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及有关地区国家调解下,中非共和国各方在加蓬利伯维尔举行的谈判。2013年1月11日中非共和国政府与反政府武装联盟“塞雷卡”武装达成停火协议,将组建全国联合政府,并在一年之内举行议会选举。各方签署了《停火协议》、《原则声明》和《政治协议》等文件。经与反政府武装联盟“塞雷卡”、政治反对派及民间代表协商,中非共和国总统博齐泽2013年1月17日宣布任命尼古拉·蒂昂盖伊为总理,负责组建过渡政府。博齐泽已于12日解除了图瓦德拉的总理职务。2013年1月15日,驻中非大使孙海潮分别约见中非共和国看守内阁总理图瓦德拉和中非劳动党总书记恩盖库蒙,就中非当前局势深入交换意见。2013年3月24日,米歇尔·多托贾率“塞雷卡”武装推翻博齐泽政权,自命总统,宣布三年后举行选举并交出权力。中非经共体特别峰会拒绝承认中非自命总统,建议中非过渡期不应超过18个月,过渡期总统应由全国各派政治力量共同组建的机构指定。4月13日,中非共和国全国过渡委员会推选多托贾为临时总统,任期18个月。2013年8月18日,中非过渡政府总统乔托迪亚宣誓仪式在国民议会举行,意味着中非为期18个月的过渡时期正式开始。刚果(布)总统萨苏和乍得总统代比出席仪式。2013年9月22日,中非过渡政府宣布分散于中非东部地区的乌干达上帝抵抗军放下武器,此股武装力量有1200人之多。2013年,中非共和国曾向联合国申请派兵援助,来维护国内的和平。 2014年1月10日,中非总统乔托迪亚和其总理辞职。2014年6月4日,中非共和国电信部发布短信禁令,以短信威胁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国民发送短信。  2016年2月20日,福斯坦-阿尔尚热·图瓦德拉当选中非共和国总统。

中非的历史沿革

2. 中非的历史往来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以20世纪前的中非交流为例:
  1、汉朝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汉朝和非洲已开始相互了解,间接地交换各自的特产珍品。
  据说公元前一世纪时埃及女皇克里奥帕特拉所穿的御衣是用中国的丝织成的。
   
  自从汉朝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的黄金、丝绸就远销到地中海南岸。
  2、唐朝
  中国的唐朝不仅与当时统治非洲北部的 *** 帝国开始正式直接交往,而且已有中国人踏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土地。
  非洲黑人的形象也开始出现唐朝的文化艺术之中,当时中国文人墨客笔下的非洲黑人都是技艺非凡、勇敢机智并具有侠义心肠的人,甚至敦煌壁画也描绘了非洲黑人的形象。
  唐代与非洲北部和非洲东海岸进行了较多的物资交流,唐代的青白瓷器和钱币在埃及、肯尼亚、桑给巴尔等地多有发现。
  宋朝航海业的发达使中非的人员和物产交流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产品不仅大量出现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沿海,而且还深入到津巴布韦等非洲内陆地带。
  3、元朝
  中国元朝与非洲的直接交往不断增加。
  元世祖曾遣使臣到马达加斯加“采访异闻”,中国著名的旅游大家汪大渊也足至桑给巴尔。
  中世纪世界四大旅行家之一、摩洛哥人拔图塔也曾访问中国南方的泉州、杭州和广州等城市。
  我国元朝地理学家朱思本早在14世纪就在地图上把非洲大陆标绘成一个向南伸展的三角形,而欧洲人到15世纪初对非洲大陆的走向仍模糊不清。
  已故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赞朱思本的非洲图是一项“杰出成就”。
  4、明朝
  明代是中非古代交往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友好关系已发展到双方官方代表相互访问。
  我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几次率领由数十艘大船组成的船队,携带大量金银缎匹和瓷器宝钞,代表中国 *** 访问了现今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的东非港口。
  索马里北部一个名为“郑和屯”的村落就是为纪念郑和访问而命名的。
  好几个非洲国家也曾先后派使者到中国访问。
  东非麻林国(位于现肯尼亚境内)国王哇来访问中国抵达福州时去世,被安葬在福建闽县,中国皇帝赠给他以康靖的谥号。
  5、19世纪
  15世纪西方殖民者开始侵入非洲,把非洲推入历史上最黑暗的殖民统治时期。
  殖民主义者对非洲的征服和瓜分,迫使中非友好往来不得不停顿下来。
  中国在19世纪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后,中非人民不但被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剥夺了互相交往的权利,而且一同遭受西方垄断资本集团的奴役和剥削。
  
   扩展资料: 
  中非合作的历史意义
  1、政治上,中国和非洲应当成为彼此信赖、相互支持的战略伙伴。
  中非之间要保持高层交往和对话,增进各种形式的人员往来,推动中非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要坚持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彼此自主选择发展道路;要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共同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2、经济上,中国与非洲应当成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
  中非要共同致力于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促使经济全球化向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经贸合作,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
  中国 *** 将认真落实胡 *** 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上提出的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五项举措,继续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
  我们也热情欢迎非洲企业来中国兴业。
  3、文化上,中国与非洲应当成为推动文明进步、建设和谐世界的交流伙伴。
  中非要加强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包容、平等对话、取长补短、共同繁荣;要加强中非文化交往,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