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创始人

2024-05-13

1. 老干妈创始人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
陶华碧,女,汉族,1947年1月出生,籍贯贵州省湄潭县,老干妈麻辣酱创始人。1947年1月,陶华碧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
现任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贵阳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贵阳市南明区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贵阳南明春梅酿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人物语录
对于民营企业,陶华碧表示得讲一句话:“实实在在地做人,实实在在地做生意,实实在在地,脚踏实地地,把你的产品做好,不要去弄虚作假,消费者吃了也放心,代理商卖着也放心,所以这些年轻人我都讲了,好好生生地做,打一壁铁江山出来,多好呢。所以我们自己要争气,给国家也要争气,也要争光。” 

老干妈创始人

2. 老干妈创始人成功的真相是什么?


3. 老干妈的创始人有什么故事?


老干妈的创始人有什么故事?

4. 老干妈什么时候创业的

“老干妈”名叫陶华碧,1947年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由于家里贫穷,陶华碧从小到大没读过
一天书。20岁那年,她嫁给了206地质队的一名队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去打工和摆地摊。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拣来的砖头盖了个简陋的“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
为了赢得顾客,她冥思苦想,琢磨出了别人没有的独到的“绝点子”:别人不过是加点胡椒、味精、酱油和小葱等材料,她特地制作了专门拌凉粉的作料麻辣酱。这个点子一实施,生意果然十分兴隆。偶尔有一天,陶华碧没有备麻辣酱,顾客听说没有麻辣酱,居然都转身走了。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难道来我这里的顾客并不是喜欢吃凉粉,而是喜欢吃我做的麻辣酱?!
机敏的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苦苦地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了。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掏钱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她不禁喜上眉梢:有这么多人爱吃我的麻辣酱,我还卖什么凉粉?不如专卖麻辣酱!
1996年7月,陶华碧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她当上老板后,知道管好工厂要靠管理,可她大字不识一个,怎么管呢?一番苦思冥想后,她认准了一个“管理绝招”,那就是:我苦活累活都亲自干,工人们就能跟着干,还怕搞不好?
风风火火的陶华碧这么说,就这么干,什么事情都亲历亲为。当时的生产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捣麻椒、切辣椒时溅起的飞沫把人的眼睛辣得不停地流泪,工人们都不愿干这活。陶华碧就亲自动手,她一手挥着一把菜刀,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员工听了,都笑了起来,纷纷拿起了菜刀……那段时间,陶华碧身先士卒地干,结果累得患了肩周炎,10个手指的指甲因搅拌麻辣酱全部钙化了。她当老板的都这么拼命苦干,工人们还会惜力吗?
可是,大批麻辣酱生产出来后,当地的凉粉店根本消化不了。陶华碧又亲自背着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进行试销。没想到,这种笨办法效果还真不错。不过一周的时间,那些试销商便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结果,她的“老干妈麻辣酱”很快就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根。这时,精明的陶华碧扩大规模,把工厂办成了公司!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一下子扩大到200多人。小工厂扩大成公司后,一切就必须走上正规,产供销等“五脏六腑”就要俱全,财务、人事各种报表都要她亲自审阅,工商、税务、城管等很多对外事务都要应酬,政府有关部门还经常下达文件要她贯彻执行……所有这些,让大字不识一个的陶华碧最初觉得真是太难了!
但是,她的性格偏偏就是不畏难。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完全看不懂,她就苦练起记忆力和心算能力,然后让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听得打瞌睡了,她就泡上苦得舌头发麻的浓茶喝……最终,她苦练出了超过一般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每次统计表一出来,财务人员念给她听时,她居然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并分辨出对错。
最令她头痛的是,她得经常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还得上台发言……这对于没有文化的她来说,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啊!无奈,她只得寻思请能人来辅佐自己了。没想到,从部队转业到206地质队汽车队工作的长子李贵山得知她的难处后,主动辞职来到了她的公司。
有高中文化的李贵山,帮助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文件。他读,她听。听到重要处,她会突然站起来,用手指着文件说:“这条很重要,用笔划下来,马上去办。”然后,她就在李贵山指点需要她签名的文件右上角画个圆圈。李贵山看着这个圆圈,哭笑不得,他在纸上写下了“陶华碧”三个大字,让母亲没事时练习。哪知,陶华碧对这三个字看了又看,一边摇头,一边为难地感叹说:“这三个字,很复杂,很复杂呀!”尽管如此,她还是拿出干活时那样的“力气”,苦练起来。可没上过学的她真的练起字来,竟觉得比当初切辣椒都难。但为了写好自己的名字,她拿出干苦活的劲头整整练写了三天!当她终于写好了自己的名字,竟然高兴得请公司全体员工加了一顿餐!
“拼!苦拼!”这就是陶华碧起家的第一“绝招”。就是靠着这股拼命劲,她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

5. 老干妈的介绍

陶华碧老干妈牌油制辣椒是贵州地区汉族传统风味食品之一。几十年来,一直沿用传统工艺精心酿造,具有优雅细腻,香辣突出,回味悠长等特点。是居家必备,馈赠亲友之良品。1984年,陶华碧女士凭借自己独特的炒制技术,推出了别具风味的佐餐调料,令广大顾客大饱口福,津津乐道。1996年批量生产后在全国迅速成为销售热点。老干妈是国内生产及销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风味豆豉、风味鸡油辣椒、香辣菜、风味腐乳等20余个系列产品。在大多数国外购物网站上老干妈都直接译成Lao GanMa, 也有译成The godmother。2012年7月,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 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限时抢购价11.95美元两瓶(约7.74英镑,折合约79.1人民币元)。美国“老干妈”绝对算的上是“来自中国的进口奢侈品”。

老干妈的介绍

6. 老干妈怎么做的

一分钟教你自制老干妈辣酱!

7. 老干妈的创始背景

“老干妈”是由陶华碧一手打造的辣椒酱的名字。陶华碧,是一个没有上过学的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是在1989年自己白手起家,到现在成为全国的知名品牌,其创下3年缴税18亿,产值68亿的成绩,并且直接间接带动800万农民致富,为此政府奖励老干妈4个连排号车牌。
“老干妈”一词来源:
陶华碧起初靠卖米豆腐为生,每天用背篓背到龙洞堡叫卖。由于背篓太大,经常挤不上公交车,有时连司机也嫌她碍事不许她上车。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用四处捡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街边,开了个简陋的小吃店,专卖凉粉和冷面。
经过几年的经营,陶华碧靠小吃店积累了一点资金,小吃店也改成了一间饭店。由于价格便宜、分量特别足,而且遇上真有难处的学生陶华碧就不收钱,所以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老干妈”。
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饭店的生意越来越差,反而很多人来买陶华碧自制的麻辣酱。还有很多人来这吃饭就是为了吃“老干妈”的麻辣酱,听到没有麻辣酱转身就走。这件事给陶华碧的触动很大,她看准了麻辣酱的市场潜力,决定潜心研究麻辣酱。
陶华碧经过反复的思量终于作出了改变其一生命运的决定:放弃餐馆办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老干妈麻辣酱”。陶华碧自己背着麻辣酱穿梭在各个食堂、商店之中,推销自己的产品。但正是这样,陶华碧用肩膀将“老干妈”这一品牌背向了世界。

【拓展资料】
“老干妈”麻辣酱的成功绝对可以称为另类,无广告、无欠账、无融资。而且在当下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仍能独占鳌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老干妈”几乎没有广告,老百姓的口碑宣传就是最好的广告。其实陶华碧在建厂之前就坚定了这个原则,很多人正是通过听说而专程坐车赶来买她的辣酱。后来事业虽然做大了,可陶华碧的宣传理念仍然没有变。
15年来她从没改变过规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这一点上陶华碧绝不会让步:“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即使在“老干妈”刚刚起步资金困难时陶华碧也是如此。
贵阳第二玻璃厂厂长毛礼伟回忆说:“当时她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我真有些不敢相信。”就是这样,十几年来“老干妈”企业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
“和她谈融资的事情比引进外资还要难,她心里拿不准的事谁也说不动。”贵阳市政府的官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早在2003年时,贵阳市政府的领导就建议“老干妈”公司上市,政府方面表示可以帮助“老干妈”借壳上市,以便融资扩大生产规模,却被陶华碧一口回绝了。
“什么上市、融资这些鬼名堂,我对这些是懵的。我只晓得炒辣椒,我只干我会的。”即使如今公司有实力上市陶华碧的态度依然如此。
参考资料:老干妈的另类成功之路:无广告无欠账无融资-人民网  “老干妈”:逆营销下塑造商业传奇-人民网  老干妈辣椒酱创始人:一瓶辣酱改变命运-人民网

老干妈的创始背景

8. 老干妈的创始背景

 “老干妈”名叫陶华碧,1947年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
  由于家里贫穷,陶华碧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
  20岁那年,她嫁给了206地质队的一名队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
  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去打工和摆地摊。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拣来的砖头盖了个简陋的“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
   
  为了赢得顾客,她冥思苦想,琢磨出了别人没有的独到的“绝点子”:别人不过是加点胡椒、味精、酱油和小葱等材料,她特地制作了专门拌凉粉的作料麻辣酱。
  这个点子一实施,生意果然十分兴隆。
  偶尔有一天,陶华碧没有备麻辣酱,顾客听说没有麻辣酱,居然都转身走了。
  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难道来我这里的顾客并不是喜欢吃凉粉,而是喜欢吃我做的麻辣酱?!
  机敏的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苦苦地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了。
  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掏钱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
  她不禁喜上眉梢:有这么多人爱吃我的麻辣酱,我还卖什么凉粉?不如专卖麻辣酱!
  1996年7月,陶华碧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她当上老板后,知道管好工厂要靠管理,可她大字不识一个,怎么管呢?一番苦思冥想后,她认准了一个“管理绝招”,那就是:我苦活累活都亲自干,工人们就能跟着干,还怕搞不好?
  风风火火的陶华碧这么说,就这么干,什么事情都亲历亲为。
  当时的生产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捣麻椒、切辣椒时溅起的飞沫把人的眼睛辣得不停地流泪,工人们都不愿干这活。
  陶华碧就亲自动手,她一手挥着一把菜刀,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员工听了,都笑了起来,纷纷拿起了菜刀……那段时间,陶华碧身先士卒地干,结果累得患了肩周炎,10个手指的指甲因搅拌麻辣酱全部钙化了。
  她当老板的都这么拼命苦干,工人们还会惜力吗?
  可是,大批麻辣酱生产出来后,当地的凉粉店根本消化不了。
  陶华碧又亲自背着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进行试销。
  没想到,这种笨办法效果还真不错。
  不过一周的时间,那些试销商便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结果,她的“老干妈麻辣酱”很快就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根。
  这时,精明的陶华碧扩大规模,把工厂办成了公司!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一下子扩大到200多人。
  小工厂扩大成公司后,一切就必须走上正规,产供销等“五脏六腑”就要俱全,财务、人事各种报表都要她亲自审阅,工商、税务、城管等很多对外事务都要应酬, *** 有关部门还经常下达文件要她贯彻执行……所有这些,让大字不识一个的陶华碧最初觉得真是太难了!  
  但是,她的性格偏偏就是不畏难。
  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完全看不懂,她就苦练起记忆力和心算能力,然后让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听得打瞌睡了,她就泡上苦得舌头发麻的浓茶喝……最终,她苦练出了超过一般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
  每次统计表一出来,财务人员念给她听时,她居然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并分辨出对错。
  最令她头痛的是,她得经常参加 *** 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还得上台发言……这对于没有文化的她来说,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啊!无奈,她只得寻思请能人来辅佐自己了。
  没想到,从部队转业到206地质队汽车队工作的长子李贵山得知她的难处后,主动辞职来到了她的公司。
  有高中文化的李贵山,帮助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文件。
  他读,她听。
  听到重要处,她会突然站起来,用手指着文件说:“这条很重要,用笔划下来,马上去办。”然后,她就在李贵山指点需要她签名的文件右上角画个圆圈。
  李贵山看着这个圆圈,哭笑不得,他在纸上写下了“陶华碧”三个大字,让母亲没事时练习。
  哪知,陶华碧对这三个字看了又看,一边摇头,一边为难地感叹说:“这三个字,很复杂,很复杂呀!”尽管如此,她还是拿出干活时那样的“力气”,苦练起来。
  可没上过学的她真的练起字来,竟觉得比当初切辣椒都难。
  但为了写好自己的名字,她拿出干苦活的劲头整整练写了三天!当她终于写好了自己的名字,竟然高兴得请公司全体员工加了一顿餐!
  “拼!苦拼!”这就是陶华碧起家的第一“绝招”。
  就是靠着这股拼命劲,她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
  拓展资料  老干妈(陶华碧)牌油制辣椒是贵州地区传统风味食品之一。
  几十年来,一直沿用传统工艺精心酿造,具有优雅细腻,香辣突出,回味悠长等特点。
  是居家必备,馈赠亲友之良品。
  1984年,陶华碧女士凭借自己独特的炒制工艺,推出了别具风味的佐餐调料,令广大顾客大饱口福,津津乐道。
  1996年批量生产后在全国迅速成为销售热点。
  老干妈是国内生产及销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风味豆豉、风味鸡油辣椒、香辣菜、风味腐乳等20余个系列产品。
  在大多数国外购物网站上老干妈都直接译成"Lao GanMa", 也有译成"The godmother"。
  2012年7月,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 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限时抢购价11.95美元两瓶(约7.74英镑,折合约79.1人民币元)。
  美国“老干妈”绝对算得上是“来自中国的进口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