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轮会议的介绍

2024-05-13

1. 巴山轮会议的介绍

1985年9月2日清晨6点,一声汽笛长鸣,“巴山”号游轮缓缓驶出重庆朝天门码头,朝着长江三峡的方向驶去。航程目的地是武汉,行程6天。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的赵人伟正在船上。这是一艘当年3月份刚刚下水的崭新轮船,额定载客80人,以2人标准间为主,配套有会议、休闲及健身功能,相当于三星级的宾馆,“在房间里就能洗澡呢,当时算很豪华了”,赵人伟至今记得。历时6天的 “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就在船上召开,后人通常把这次会议称为“巴山轮会议”。

巴山轮会议的介绍

2. 巴山轮会议的国内外背景

1985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到一个关键点,何去何从,面临新的抉择。而由数十位国内外顶尖经济专家参与的巴山轮会议,给中国经济发展间接地提出了治理方向,让中国人初次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宏观经济管理,什么是中国眼前该做的事情。巴山轮会议”召开的一个背景是,1984年第四季度中国发生银行信贷失控,投资猛增,消费增长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达到10%。如何看待宏观经济形势?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1985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到第7个年头。“从1979到80年代初那几年,中国刚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一下跳到市场经济里,要一个过程。从高层决策者到经济学界,知识背景都不够。当时学习东欧的经验较多。无非是在原有的计划经济框架里,加点市场机制到里面。这方面东欧做得最多。但是东欧并没有把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到了1985年,中国人觉得光学东欧改革是不够的了,也要学习西方的市场经济国家经验。1985年,是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一个转折点。”赵人伟这样评述巴山轮会议的背景。1982年,中共十二大的政治报告,提出的还是“计划经济为主体,市场调节为补充”,到了1984年10月十二大三中全会,中共《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说法已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赵人伟解释说:“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但是当时中国的官方文件中还没直接用市场经济这个词。从这个时候起,整个经济的轨道转到市场经济上了。没这个背景,巴山轮的会没法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