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宽的介绍

2024-05-14

1. 杨宽的介绍

杨宽,男,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南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1990年毕业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工业管理工程专业,获得工科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加拿大温莎大学做访问学者。

杨宽的介绍

2. 杨宽的介绍

杨宽辽宁北镇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4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物理探矿系,1956—1957年在苏联乌克兰顿巴斯物探大队实习。

3. 杨宽的介绍

杨宽,生卒年不详,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出身弘农杨氏,北魏后期大臣。父杨钧,北道行台,赠华州刺史。起自宗正丞,历领河南尹丞、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封澄城县开国伯。孝武帝元修即位,官至给事黄门侍郎,加骠骑大将军,除华州大中正,监内典书事,坐事去官。轻薄无行,为时人所鄙。

杨宽的介绍

4. 杨宽的介绍

杨宽,字宽正,江苏青浦白鹤江镇人。曾就读于苏州中学师范科,1936年毕业于光华大学中文系。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60年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1970年又回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授。出版《西周史》《战国史》《杨宽古史论文选集》等著作。

5. 杨宽的著作

《先秦史十讲——名家专题精讲》——《先秦史十讲——名家专题精讲》基本信息原价:28.00元作者:杨宽 著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9048834页码:456版次:1装帧:平装开本:出版时间:2006-6-1印刷时间:2006-6-1字 数:370000商品标识:9189638内容简介 本书撷选了杨宽先生一生学术著述中的若干名篇或名作片断,全立位地展示了杨先生在先秦史研究领域的学术轨迹,书中既有其早年的成名之作,也有晚年对其所亲历的学术史的深刻反思,先秦史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如国家政权机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土地制度、礼仪制度、思想文化等内容在此得到了深入剖析和讨论,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作者简介杨宽,1914年生于上海青浦白鹤江镇。1936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同年参与上海博物馆筹建工作。1946年起任上海博物馆馆长,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1960年调至上海社科院历史所任副所长.1970年专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86年赴美国迈阿密大学讲学并定居,2005年9月1日去世。代表著作有《中国上古史导论》、《墨经哲学》、《中国历代尺度考》、《古史新探》、《吕氏春秋集释》(与沈延国合作)、 《战国史》、《西周史》、《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战国史料编年辑证》、《杨宽古史论文选集》、《历史激流——杨宽自传》等。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目录1 中国上古的神话和传说对古史传说的四点认识中国上古神话传说综论2 西周中央政权机构西周中央政权机构剖析西周王朝公卿的官爵制度3 周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分封制到郡县制西周初期的分封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发展演变4 农业生产和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井田制度和村社组织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改革及其作用5 周代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性质反映“国野”对立的乡遂制度西周春秋的宗法制度和贵族组织重新认识周代社会性质6 周代的贵族教育和重要礼制西周大学(辟雍)的特点及其起源大蒐礼7 古代都城与陵寝制度周代都城布局的特点先秦墓上建筑和陵寝制度8 先秦诸子中的几个流派墨家的世界观及其与名家的争论阴阳五行家的起源和发展吕不韦和《吕氏春秋》新评9 古文献的再认识《穆天子传》真实来历的探讨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史料价值10 重要学术思潮和人物评论三个新学派兴起的巨大影响顾颉刚先生和《古史辨》编后记:一世学术 一代大家——杨宽先生的古史研究

杨宽的著作

6. 杨宽的生平

早年所著《中国上古史导论》提出神话的分化研究说,成为顾颉刚开创的“古史辨”派神话学的重要后继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又在上海人民出版社连续出版了许多著作:《西周史》(1999年11月)、《战国史》(增订本,1998年)、《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2003年)、《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2003年)、《杨宽古史论文选集》(2003年)、《历史急流中的动荡和曲折》(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3年)等。另外著有《墨经哲学》、《中国历代尺度考》、《古史新探》、《吕氏春秋集释》(与沈延国合作)、《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战国史编年辑证》等。90年代又曾在《文学遗产》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有关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创世神话的研究文章。曾参与修订《辞海》、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先秦部份、标点《宋史》的工作。杨宽在1919年秋天进入家乡的小学,当时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结束,由于家乡接近上海,得风气之先,已经创立新式小学堂:鹤溪小学。当时新式小学课程有国文、算术、修身、常识、音乐、图画、体操,到高级小学加设英文课程,所用教科书多数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在新旧学制转变之际,初级小学国文课是白话文,高级小学的国文课,改读古文,选读战国诸子的寓言故事和唐宋以来的名家短篇古文。杨宽小学时养成爱读名家古文,重视练习古文,这奠定杨宽用古文写作的基础,这样的习惯延续到中学和大学。他早期发表的学术论文都是古文写成,一九三八年初定稿,发表在《古史辨》第七册的〈中国上古史导论〉,长达三百四十页,用古文写成。当时多数杂志的学术论文已是白话文,《古史辨》所收编的论文,也多数以白话文写作。令当时不认识杨宽的人以为是位年老教授所作,没想到他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杨宽初中考上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前身是江苏师范学堂,清代称为紫阳书院。清朝末年罗振玉(1866-1940)做过江苏师范学堂的首任监督,王国维(1877-1927)是当时的教师,后来二十年代吕思勉(1884-1957)也曾是此处教师。苏州是清代专门汉学的一个中心,以惠栋(1697-1758)为首的「吴派」讲究博览群书,搜集资料,进一步考释经书上的「名物制度」。在苏州求学时期,旧书店成为杨宽重要知识来源之一,当然以家中经济状况不可能拥有太多买书费,但是勤跑旧书店让他发现不少需要的古书。在其后他考订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制度、地理沿革时,杨宽都提及清代学人的著作,可见清儒所展现学术规模、知识世界,经由杨宽的运用彰显其应有的价值,而不是像有些学者一样用一句“清学是考据学,是饾饤琐碎的故纸堆学问”就全盘否定清代学术的价值。治中国古代制度史不可不熟读《礼》,而杨宽从事研究时最常翻读就是清人黄以周《礼书通故》 。从杨宽研究古代史所用经书、史籍,以及后来研读英文、日文书籍,涉猎神话学,可看出他何尝画地自限于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由此可见民国初年的学人治学,文史哲不分,中西兼含,阅读范围之广,学术规模之宽阔,均让人折服。当时曾留学美国,做过北平师范大学校长的汪懋祖(字典存,1891-1949) 担任苏州中学校长,他多方聘请著名学者担任教师或来校演讲,当时的老师有钱穆(1895-1990)、汉语专家吕淑湘(1904-1998)和历史学家杨人楩(1903-1973)。当时曾聘请来作学术演讲的学者有章太炎(1868-1936)、胡适、顾颉刚(1893-1980)、张其昀(1901-1985)、欧阳予倩(1889-1962)等。苏州中学前身是清代紫阳书院,书院山长或者主其事者常会延揽当时著名的学者讲学,论其用心,古今皆然。延揽著名学者讲学对开拓中学生的视野是有非常大的帮助,杨宽就置身于这样的学校受学,为日后成长为一位史学家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后受到三次古史大辩论的启示和新学派兴起的影响,他开始走上研究古代文化历史的道路,在光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期间,他在蒋维乔的指导及参与下,与沈延国、赵善诒合纂《吕氏春秋汇校》。毕业后曾任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广西梧州)教育学院文史系讲师,期间完成《中国上古史导论》讲义,当时年仅二十四岁。后又受顾颉刚的指导,与童书业合作研究春秋战国史。童书业从事春秋史的研究,出版了《春秋史》,而杨宽则独立从事战国史的研究并兼及西周史的研究,出版了《战国史》。在随后的学术生涯中,他从事古史和神话研究,对先秦史、文物考古及中国古代科技史尤有研究,也是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史和神话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可谓著作等身。然而他从没想过新中国之后,竟是一场又一场的激烈政治运动斗争,纵使熬过不成人形的批斗,晚年还遭受三个儿子的背叛、欺骗,只得脱离父子关系,连家都不成家。移居美国之后,杨宽才有宁静的环境与自由的空间可以说出那段历经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的经过,在他的自传中倾诉一切。1984年与夫人陈荷静客居美国迈阿密,2005年9月1日他在美国迈阿密病故,享年92岁。

7. 杨宽生的人物简介

杨宽生生前为武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宽生的职责是协助市长处理市人民政府日常事务,分管政府办、应急管理、发改、统计、物价、审计、公安、司法、监察、人事、编办、财政、税务、矿产税费征收、重点项目调度、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老龄、残联、农业综合开发、改制、特色产业开发、公积金中心等工作,联系检察、法院、对外联络工作。当地政坛人士称,杨是“大小政务都管,是实权派”。 据武冈市政府工作人员反应,杨生前为人厚实,工作也很称职。

杨宽生的人物简介

8. 杨宽生的介绍

杨宽生,男,1962年出生,48岁,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人,湖南省武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09年11月26日凌晨4点,杨宽生在家中死亡,死因不明。警方通过调查尸检,认定为抑郁症自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