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型

2024-05-13

1. 思维模型

什么是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就是 用简单易懂的图形、符号、结构化语言等组成的可视化的模型 ,是人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 可视化的“心理结构” 。是 概念的连接 ,是 模块化的知识 。是 解决问题的思维公式 。
  
 思维模型是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金字塔顶端的蓝宝石,是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是知识海洋中的“尖货”,是顶级高手每天都在刻意练习和使用的思维工具。
  
 比如: 第一性原理、复利理论、决策树、纳什均衡、金字塔原理、不确定原理、贝叶斯定理、幂次法则、框架效应等等。
  
  如何形成  思维模型  ? 
  
 思维模型的形成一般需要以下四个步骤:
  
 点状思维:零散的知识点,相互没有关联、散落在大脑的空间里,随时会忘记
  
 逻辑思维:通过归纳和演绎方式对知识进行的线性连接,可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结构思维:把多个逻辑知识进行结构化整理,形成稳定的结构思维,可以解决复杂问题
  
 模型思维:以结构思维为框架,碎片化知识填充,形成了稳固可视化模型,左右脑协同记忆,牢记不忘,提高提取效率和使用效率,思维更完整更快速,可以快速解决复杂问题
  
  为什么学习思维模型? 
  
 1.避免思维误区
  
 常见思维误区:
  
 非黑即白绝对思维:思维绝对化,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没有折中,例如:不是好人就是坏人。
  
 主观臆断情绪推理:没有证据,感觉对方不是什么好人,所以认定对方是坏人。
  
 以偏概全点状思维:经验主义,碎片化思维,点状思维、考虑问题单维度,抓不住解决问题本质规律,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不会模型思维、不会思维建模。例如:身上有刺青的人都不是好人。思维懒惰宿命论者:懒的思考,喜欢跟风,相信所有的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2.解决实际问题
  
 简单问题:比如写一篇论文,可以运用金字塔原理模型
  
 复杂问题:涉及多个学科,例比特币(IT,密码学,经济学,金融学、数学,心理学、等)、股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投资学、概率学等等)、房价预测等,高手可以组合跨学科模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极端复杂问题:不如说教育子女,充满了无数个变量和不确定性,涉及学科非常广泛;顶级高手可以针对问题,组合模型和自创模型去分析解决问题
  
 3.构建思维模型
  
 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从单纯的拍脑袋决策,转化为理性思考。
  
 从点状思维到模型思维:从单维度的点状思维,转化为多维度的模型思维。 
  
 建立自己的底层思维框架,打造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如何学习思维模型? 
  
 1.向高手学习
  
 像诺贝尔奖得主这些世界顶级高手,花了一辈子时间,研发出一个思维模型,只要想学你可以免费得到,而在古代,武林高手为了《九阴真经》或《葵花宝典》
  
 ,争的你死我活,具备超强的学习动力。有句号说的好:方法不对,努力白费。光靠自己的经验,自我摸索,进步会比较慢,别人都已经研究出解决方法了,为什么不可以拿来就用呢?除非人家不给你用。只有先学习模仿,然后再创新超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刻意练习
  
 知识没有经过折腾就不是自己的,针对每一个思维模型要去研究作者提出这个思维模型的历史背景,基础假设、逻辑推理、实验数据等,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消化。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包治百病,知道什么时候用,怎么用,非常重要。不然吃错药就很麻烦,不是药不好,而是不对症。用思维模型去分析自己身边的案例或者实际问题,刻意练习,反复思考。
  
 3.联脑思辨——讨论分享(联机学习)
  
 托马斯.爱迪生、特德.特纳、杰夫.贝索斯、斯蒂夫.乔布斯等,他们能提出重要的新见解是由于他们将自己置于一个极具活力的开放式交流网络中。这些重大的见解都是通过和许多多样性的人群进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不是他们凭借个人的智力水平凭空想像出来的,所以要不断的去和更多跨学科的人交流分享,不断的迭代自己的思维方法,才能思维升级。
  
 4.学以致用
  
 思维模型的价值在于你使用之后解决了什么问题,很多问题都是跨学科,需要组合应用,所以要不断的使用,组合验证,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实现1+1大于2效应。可以参考LPDA学习圈模型。
  
    
  
  【附】 
  
  LPDA学习圈: 
  
 
  
                                          
 第一步:学习模型:跟随图文音频或视频,一周学习一个思维模型,布置作业 第二步:刻意练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进行刻意练习
  
 第三步:讨论分享:定期在学习班级群和线下进行跨界交流、讨论分享、思维激荡
  
 第四步:学以致用:制定行动计划、执行实施、反馈改进
  
 特种兵为什么厉害?是因为掌握了最少50种以上武器用法,并且模拟真实场景刻意练习,组合应用,才能应对未来复杂的战争场景。
  
  芒格四部学习法: 
  
 第一步:跨学科学习
  
 第二步:只学习重要学科重要思维模型
  
 第三步:把思维模型进行跨学科组合,打造多元思维模型
  
 第四步:刻意练习,组合进化,学以致用,不断验证迭代
  
  启示  :  只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

2. 模型思维

丨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首先是我对《模型思维》这本书的理解。
  
  
  
  
  
 《模型思维》这本书是广受欢迎的“模型思维课”主讲人、密歇根大学复杂性研究中心负责人斯科特·佩奇教授的著作。《模型思维》和斯科特·佩奇的另一本著作《多样性红利》可以称得上是姊妹篇。《多样性红利》讲述了多样性认知工具和多样性思维的重要性,之前檀林老师在湛庐阅读精读班上领读了这本书,欢迎感兴趣的读者聆听。与《多样性红利》相比,《模型思维》这本书则往前更进了一步,从思辨走向准实操。这一点正如这本书英文版的副标题所言:让数据为你工作,你需要知道这些——关于模型的知识。
  
  
  
  
  
 说起模型,相信你不会陌生。模型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升华的重要途径。从这个角度讲,甚至可以说,每一个模型都蕴含着一种世界观。模型思维则是一种理性思维方式,超越具体的模型而存在,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真正的世界观。
  
  
  
  
  
 模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每个模型又都是狭隘的、甚至是错误的。更确切地说,每个模型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超出模型的适用范围误用或滥用模型不仅不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世界,还会使我们陷入模型迷茫综合症——知道很多模型却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它们。模型的这个特性促使我们——或者说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多样性的模型思维,从而在规避单一模型固有局限性的同时,充分利用模型多样性的红利,实现对复杂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你必须拥有多个模型。”这也正是我对模型思维的理解:模型思维实质上是多模型思维。
  
  
  
  
  
  
  
  
 丨这本书在讲什么?为什么值得精读?
  
  
  
  
  
 在充分理解了模型思维的重要性之后,下一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模型,丰富自己的“模型”工具箱,并通过了解模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式,提升自己灵活运用模型的能力,让自己从一个模型思考者走向模型智者。《模型思维》这本书正是为此而写,为你而来。
  
  
  
  
  
 说到这儿呢,可能你会关心,能不能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这应该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简而言之,《模型思维》是一本关于模型的书,书中一共介绍了二十多个不同类型的模型,从简单的线性模型到复杂的博弈论模型,从传染病模型到系统动力学模型,从随机游走模型到路径依赖模型,从学习模型到多臂老虎机模型。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本书是否很硬核?是否很枯燥?是否很难啃?会不会兴致盎然而来,悻悻而归?我非常理解这些疑问和顾虑。这也是这本书需要精读的原因之一。
  
  
  
  
  
 如前所述,多模型思维要求掌握多个模型。但是,我们并不需要懂得非常多的模型细节和深奥枯燥的数学,只需要知道每个模型提出的背景和适用的应用场景。要成为一个模型智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建立模型的数学能力,更需要的是灵活应用模型的创造力。
  
  
  
  
  
 《模型思维》一书,就是本着这样的认知过程,由浅入深、形象具体地介绍各个模型及其应用场景。通过精读这本书,可以使我们成为真正的模型智者——熟知各个模型并能灵活运用,做到“无招胜有招”。
  
  
  
  
  
  
  
  
 丨我将如何领读?
  
  
  
  
  
 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会用什么样的精读方法领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分享一些我了解到的读者心声。在湛庐文化发起的读者调查问卷中,75%左右的读者希望通过阅读本书掌握通过模型理解世界的方法并提升决策能力,超过80%的读者目前阅读了《模型思维》一书不到一半的内容,接近60%的读者希望有领读者一起交流和分享阅读体会。有读者将自己阅读本书的过程比喻为 “带着文科生的好奇推开了理科生的大门”,更有部分读者直呼“太难”、“烧脑”。
  
  
  
  
  
 透过这些来自读者的心声,我们从抽样调查模型的思维来看,大体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直观印象或简单结论:(1)读者对于《模型思维》寄予厚望,希望通过阅读此书掌握多模型思维,增强利用模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相当一部分读者在学习具体的模型时,会面临一些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不易入手和灵活掌握;(3)在掌握具体的模型之前,不了解书中不同模型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难以把握阅读本书的主线,做到对模型的融会贯通。
  
  
  
  
  
 这些问题的回答涉及两个层面:(1)这本书适合哪些人来读?(2)不同知识背景或阅读目的的读者,该如何阅读这本书?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可以是这本书的读者,并通过阅读本书获得收益。问题在于如何阅读。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体验,并能事半功倍。为此,我制定了精读本书的详细计划。
  
  
  
  
  
 本书从结构上整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模型思维,第二部分分章节介绍各个具体的模型及其应用场景。
  
  
  
  
  
 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阅读第一部分应该不会太费力。需要注意的是,对这一部分的认识角度和深度决定了你阅读本书所能获得启迪的上界。因此,虽然这一部分内容不多,我在精读计划中足足安排了两讲(第1-2讲),深入介绍这一部分的内容(对应第1-4章)。
  
  
  
  
  
 在介绍具体模型之前,安排了一讲(第3讲)专门介绍模型中经常用到的两类分布——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对应第5-6章)。
  
  
  
  
  
 接下来便是具体的模型了。乍一看目录和模型名称,这二十多个模型似乎没有清晰的逻辑关系。一方面,弄清楚这些模型的关系能够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另一方面,理解这些模型的关系又需要知道每个模型是做什么的。这便进入了一个“鸡和蛋”的怪圈。
  
  
  
  
  
 为了打破这个怪圈,让读者提前理解这些模型的关系,并有针对性地选读相应的模型。作为领读者,我会专门安排一讲(第4讲),总体介绍这些模型的关系,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接下来的14讲,我将书中讲述的模型进行归类,按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逐个介绍各个模型。具体到每个模型,我首先会用通俗的语言概述模型的本质内涵和适用范围,随后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加深对模型的理解,最后介绍如何灵活运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模型运用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丨为什么我来领读?
  
  
  
  
  
 介绍完这本书的整体内容和精读计划之后,我相信你对这本书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我自己,这样便于你了解,为什么由我来领读这本书。
  
  
  
  
  
 我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几乎每天都在和模型打交道,对于《模型思维》这本书中介绍的模型可谓是熟稔在心。这里没有自吹自擂的意思,只是陈述一下我的日常工作,便于你了解我。
  
  
  
  
  
 我的研究兴趣跨度相对较大,包括大数据分析、网络科学、社会计算、深度学习、信息传播、智能金融、科学计量。如此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经历,使我有机会深度接触和使用来自不同领域的模型。在与形形色色的模型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叹服于每个模型对复杂研究对象的简洁抽象,以及模型背后的深刻洞察。同时,在使用这些模型的过程中,我切身体会了每个模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这些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多模型思维的重要性。
  
  
  
  
  
 在日常科研工作之余,我喜欢阅读和推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领域的著作。应湛庐文化之邀,我翻译了网络科学领军人物巴拉巴西教授的《链接》和《巴拉巴西网络科学》两部著作。另外,我还翻译了通过大数据研究历史文化的《可视化未来》一书。作为教师,我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授《高级人工智能》和《网络数据挖掘》,获得同学们的广泛好评。作为讲者,我两次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的杰出演讲者荣誉。
  
  
  
  
  
 以上是我对自己的一个简单介绍。
  
  
  
  
  
 接下来,我想聊一聊我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坦白地讲,在收到湛庐文化邀请我领读《模型思维》的时候,我有些犹豫。一方面,我日常科研工作繁忙,担心没有足够的精力完成这份责任。另一方面,通过隔空对话的方式讲述模型,对我而言也是一个全新体验和挑战。思考再三,我决定还是试一试,不为别的,只为与你“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在和湛庐文化多年的交往中,我感受到了湛庐“与最聪明的人共同进化”这一信念的力量,阅读使我们充实,阅读使我们愉悦,阅读使我们虽相隔千里而心照神交。为此,我选择来到这里,开启一扇门,和你一起精读《模型思维》这本书。
  
  
  
  
  
 最后,欢迎你加入《模型思维》精读班。衷心希望通过我的领读,能够帮助你领略多模型思维的价值,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掌握丰富类型的模型,在成为模型智者和模型思维实践者的道路上乘风前进。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期待在接下来的6个星期里,与你共同阅读、共同进化

3. 思维模型

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永远是从一个角度在看待问题。-- 芒格
   
  
 比如我一个很红很专的同学,他看待事物的方式,永远是从政治的角度去解读,但是这么做有一个极大的弊端;
  
 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理论”一提出来,直接就在世界炸开了,几乎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都在贯彻这样的思维。
  
  多元思维模型: 世界在一个铁锤匠人手中,有的只是钉子;要避免这种单一的思维模式,股市看似简单,只有升和降,就像针灸一样,只有下手和离手简单,但背后的世界却是非常复杂和有其原因;当中的实质需要我们不断的突破自我去了解和发现,运用多种思维不断的准确的认识它。查理的多元思维模型,本质就是一种多维组合思想,把不同的跨学科的知识汇集在一起,解决一个问题。不同问题,不同学科占的权重不一样,综合起来考虑问题就更全面,正确概率就更高,可以对一个问题看得更全面,避免陷入查理·芒格口中的“铁锤人”思维。
  
 ------------------------------------------------------------------------------
  
  心流模型: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这是关于人幸福快乐的理论,让人沉浸在心流中的条件需要:1、明确的目标,合适难度的任务——既不会焦虑也不会无趣。2、及时的反馈——对进步的满足感。为何游戏如此受欢迎,就是游戏的设计满足心流理论,如果游戏的定义扩大,把学习、工作、运动、教育包含进来,去评估自己在做的事是否满足心流三点,这样一生都会过的幸福快乐。3、发挥自己的某种能力4、精神完全集中,对手上的事情有控制力;   心流状态是我们能够在工作中达到的最美好、最平和的状态,由一种心流状态又会产生新的心流状态,那些充实的人们能够成功地将它们的一生变成一种单纯的心流状态。它们生命中各个部分紧紧地连接到了一起,所有活动都有了意义。
  
  奥卡姆剃刀:  简约法则    这个原理最早至少能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界选择最短的道路”。核心内容为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1、依据最小能量原则,我们的生活应更尽可能简单,而简单的有效途径就是养成好的习惯。2、自动挡汽车在逐步替代手动挡汽车,也是因为自动挡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满足“简单有效原理”。3、投资领域的应用:面对复杂当投资市场,应拿起奥卡姆剃刀,把复杂事情简单化,简化自己的投资策略,对那些消耗了大量金钱、时间、精力的事情加以区分,然后釆取步骤去摆脱它们。简单是长期努力工作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控制论模型: 这是对设定的目标,对行动过程通过多次输入和输出,反馈调节,最终达成目标的方法。广泛运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反馈的周期长短决定了调节精度的大小以及达到目标的速度。反馈结果与目标背离的立即纠正,反馈结果与目标一致的立即复制。控制论是关于把控过程的科学方法,过程之所以重要在于过程错了可以修正,对了可以复制,有了好点子还可以对过程优化处理,做过的过程可重复。过程走好了,结果不会太差在个人成长中,反省就充当反馈调节的作用,一个懂得常常自省的人是成长迅速的人,不懂自省或很少自省的人基本进入稳态,论语中就有吾日三省吾身这样的教诲。
  
  系统回顾: 巴菲特研究股票,就把5000家美国上市的公司都研究了一遍。那如何在金融领域有提高,找到行业中超过30个顶级人物,列出他们的名字。收集大量他们沟通的具体案例。分析他们的沟通套路,也就是思维模型。自己尝试练习他们的思维模型,应用到不同场景。每一次操作时,尽可能模拟这些思维模型。复盘自己和他人每一次的沟通,思考其中的思维模型和可能更好的思维模型。
  
  解构模型 : 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一个事物一个人没法研究时怎么办,各个击破就是一种有用的方法。一个苹果,可以从颜色、质量、密度、形状、温度、味道等多方面分解开来研究;一座建筑,可以从外部美观、结构、材质、平面剖面立面、造价、装饰、与周围环境关系一一研究;一个人,可以分器官研究。当把每个分项研究清楚之后,综合起来重新构建成一个整体,让各个部分协调组织起来,融合在一个系统里,达到比之前更优的效果
  
  概率模型:  事件的发展途径包括所有的排列组合,单次结果具有随机性,但统计结果符合高斯分布,趋向与概率多者;你的决定,准确率越高、发生的概率越高,越容易产生;
  
 打麻将玩德州扑克买股票也会按概率最大的方式出手,不管这一把是输是赢,保持这一原则,玩多了一定是赢。假如你连续多次遇到的都是自私的人,也不会对人生失望透顶,只要接触的人足够多,会发现给予者和索取者分列高斯分布两端,遇到最多的还是处于中间的回报者。从实际应用来看,有概率思维,能够更坦然面对生活,练就沉稳的心态。 然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防止单次不确定对自身造成的毁灭性打击,甚至要防住连续多次的不确定性,创业投资想过平稳的一生皆如此。 不可防的意外总会有,天上掉花盆啊,地震啊,一定有人遇上,谁遇到了都请坦然接受,算是为全人类做贡献,别人遇到这种情况的概率就小了。
  
  复利原理: 爱因斯坦书说:“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同时理解复利的力量和获得它的困难,是理解许多事情的核心和灵魂;在有限的时间,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富,持续而反复地投入到某一领域,长期坚持下去,最终产生的积极影响如雪球越滚越大,它带来的回报一定超过你的想象。这就是经济学中典型的复利思维。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不会去运用复利,也体会不到复利的威力。复利思维需要我们用发展和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对立分析模型: 要明白决定事情的结果,首先去逆向思考,要确定它的反面痛苦;避免痛苦衰退与损失失败,就得到正向的选择。当明白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就知道事物运动的轨迹,何时开始、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停止、何时反转。这也是认识真实世界运行规则的一种方法;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先研究企业如何衰退;想在股市投资成功,先研究为何大部分人失败当明白了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生活工作将更有针对性,并且更轻松。会用20%精力集中解决80%重要的事,既能很好达成目标,又能省出时间享受生活。为何有的人看起来举重若轻,轻松惬意,有人却举轻若重,总是忙忙碌碌却没个好结果,就在于是否对矛盾主次分得清楚,是否能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没有外界因素参考的,都是自我意识的主观世界,低级自我实体欲想,可以忽略,大脑它只是一个被动联想器,随时会被环境和外界信息变化所改变,听取它的决定往往是偏离正确框架;所以一个错误开始的决定,会需要三倍的力气和精力才能重新回到出发点。而继续顺延错误的事情,相对来大脑会告诉你更容易,所以大部分人一天都失误在错误的开始就浪费一天的绝大多数时间;我们要强行建立优先排序,形成习惯,坚决执行!
  
 
  
  
  把背包扔过墙理论: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虽然为自己的承诺后悔,却想到自己已经承诺,所以会拼尽全力去做。这种现象,就像在翻墙时,先把自己的背包扔过墙,那么自己也就不得不用尽全力实现翻墙的目标。人本身就是一个复合体,有爬行脑掌管的欲望部分,有边缘系统决定的情绪部分,也有大脑皮层控制的理性部分,时态判定时往往比提前选择更加理性和果断;理性我想实现翻墙的目标,但发现没动力欲望也不足。不管三七二十一,理性上进的我先把背包扔过墙,把自己置于一个可能有些风险和损失的地方,可以更好的激活自己。
  
 
  
  
  归纳优化模型: 个人认为这是所有方法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凭借我们信息点,不断收集并处理外界信息,以此认识世界,现代电脑以及网络都可以提高素材收集加工效率,单位时间收集更多能量。演绎的出发点,定律定理公理,无不是收集大量素材,从中总结不断优化得出的,当然随着素材范围的扩大,这些定律还会得到修正,比如牛顿力学三定律,可以说演绎不具有稳定性想提醒大家的一点是,要想自己变得更强大,要用好归纳这个方法,收集自己领域内历史上做的最出色的大师的思想,当今最顶尖佼佼者的做法,吸取其中精华,并融合于自身。归纳就是尽可能收集所有的概率,让统计结果最大程度接近真实。
  
 
  
  
 
  
  
  真实世界系统: 你必须看到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而不是你以为的样子、或者你希望的样子,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费马帕斯卡系统就是认识真实世界的基本工具(概率论),事件发生的真实比例和原因;在生活中,充满了各种诱惑和陷阱。通过对事情发生的实际概率,再做决定将更加理性,才不会犯基本错误。保持理性,把这些基础数学概率方法,变成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才不会将自己的优势拱手送给别人。
  
  确认偏误: 指人们会倾向于寻找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更加关注,或者把已有的信息往能支持自己观点的方向解释。”
  
  易得性性偏差 :   是启发式偏差的一种。指人们往往根据认知上的易得性来判断事件的可能性,如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过于看重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视对其他信息的关注的进行深度发掘,从而造成判断的偏差。
  
  能力范围:  投资成功最重要就是了解自己能力的边界,在这个边界里做事,就能比别人更有优势。人最可怕认知偏差是盲点偏差,这种偏差会让人看不到自己盲点的存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是最愚昧也是最危险的状态。
  
 
  
  
  多维视角思维: 除了用自己本能的视角看待问题,还会用360度其他人的视角,对立面的视角,特定方式视角等。你看待问题会更全面,更包容,更立体,综合评估分析也会获得更多有用信息,并事后模拟验证 这样的视角看待的事物是否正确;利用整合的信息流,汇聚收集每个人的观点,像无数小溪汇聚成了奔腾驶向大海的河流!虽然每人观点不同,但每个人都被大趋势,大环境所影响,是一个非线性生态环境中变化的分子;
  
  非线性思维: 具有系统辩证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五种基本形式。有哪些事,你的看法和大多数人不同,而且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如果跟随主流去选择,为什么大多数最终的结果是错误的;我们在思考时,往往只是朝着一边去想,很少去论证每一步的合理性。而反过来反对的角度来找所有的缺点和漏洞,可能会发现事情的真实本质;
  
 
  
  
  认识世界(或称世界观) :能量三原理模型:能量数量、能量转移、能量转化。
  
 能量数量,是拥有的能量绝对量,物体能量越大引力越大(资本越大,影响越大)
  
 能量转移,熵增定律,热量可自发从高温传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
  
 能量转化,质能方程表明物质与能量可以等价转化,且宇宙能量总和是常数(价值只会转移,不会消失)
  
 能量几乎是研究宇宙应该首要研究的内容。这个模型不仅可以解释很多物质现象,也能解释人类社会,
  
  弦理论 :  波的能量取决于它的振幅和波长,而不同的波发生共振时能量会加大。波是能量三原理的结合体,同时还描绘出能量的运动轨迹;
  
 自然界物质都有波的特征,符合它的运行。股市中也完全体现了它的特点,往往波长越长的公司,频率周期越慢,自身能量越低;而波长越短的公司,频率周期越快,自身控制的能量越高;
  
 人类社会同样有波的形态,经济学中有不同时间长度的经济周期,地球有春夏秋冬,国家有朝代更迭,行业有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我们做人做事都要顺应大势,从波谷到波峰,到达波峰转势也得及时调整方向,一个人的能量在大势的巨大能量面前微不足道。而首先要顺应的是最大能量的波所指示的方向。波之奥义,雄浑宽广;
  
 
  
  
 
  
  
  黑天鹅理论: 黑天鹅说明的是,会发生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影响力极大。从熵增原理来看,事物总是从有序向无序发展,进入混沌。往往事物在有序阶段抵抗力很强,不易受外界干扰,黑天鹅发生概率很低,到了无序的混沌阶段,免疫力下降,黑天鹅事件就会发生,只不过并不知道发生的时间和影响力。
  
  墨菲定律: 只有事物有可能发生,就一定会发生;任何事物如果具备偏离轨道的可能,那么就一定会发生;而风险评估就是应对常规风险和黑天鹅时间所制定的理论;鸡蛋不要都放到一个篮子里;
  
  量子理论: 只要你认为可能产生一个结果,那么世界就会偏向这个趋向,所以,不要对事物有一定的期望,也是避免蝴蝶效应的一种方式;不要偏信一个未来的趋向和走向,那么它存在概率就会降低;
  
  复制理论 :创新往往就是在已有经验、理论、模型基础上进行迁移,广泛联系;借鉴,防范的存在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羊群效应: 当头羊去一个方向时,其他的羊由于不了解全局,都会跟着去做同样的事情; 就是应用了这样的原理,他会预测自己的一个行为对人内心的影响,他会拼命买进股票,然后突然卖掉很多,很多不知怎么回事的人就会突然恐惧,然后也开始抛售自己的股票。而中国之所以在亚洲经济危机的大环境幸免就是看透了这个战术,大陆准备用全国之力接着,这样索罗斯必败,所以索罗斯不再敢对香港出手。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多元思维模型及其相互间的联合作用。一个表面的事物本身可能极其复杂,把事物想简单,就会让我们误判。
  
  破窗效应: 一个事物在公众中发生利益趋同行为,如果大家了解并有相同行动力,那这个行为会不断放大;
  
  马太效应: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质量控制: “工程学的质量控制理论对你我这样的非专业工程师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核心部分,其基础恰好是费马和帕斯卡的基础数学理论。一项工程的成本这么高,如果你付出这么高的成本,你就不会希望它垮掉。”质量控制的本质其实是精益化管理,使用各种统计学工具,不断优化迭代,持续的提高质量,减少成本消耗,最后就能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创业领域的MVP模型也是类似的思想,小步快跑,迅速迭代,持续优化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最经典的莫过于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行动。这四个阶段有先后、有联系、头尾相接,每执行一次为一个循环,称为PDCA循环,每个循环相对上一循环都有一个提高。
  
  冗余备份系统: 工程学中,典型的工程冗余(rǒng       yú)指的是向系统添加“额外”的关键组件,它是利用系统的并联模型来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种手段,通常使用备份或者自动防故障装置。从火箭的控制和动力系统,到数据中心大量使用的额外硬盘和备用电源都会使用。也运用于生活和家庭的风险防范,冗余备份是抵御风险的工程学思维模型
  
  断裂点理论: 工程学里的断裂点理论也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思维模型,工程学中会设计一些保护机制,用小的损失去防止大的损失。比如电路系统中的保险丝,汽车的保险杠,爆破帽,压力系统的爆破片,都是断裂型的安全保护装置。断裂点这个模型理解起来还是比较的容易,就是用一个很小的可以承受的损失去,去避免无法承受的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查理·芒格提到的工程学的四个主要思维模型中有三个都是保护系统安全的。冗余备份和安全边际模型都,但这个断裂点模型如何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和投资过程中,用一个可以承受的小的损失来,避免重大的风险和损失。一个人在投资的时候要设定止损点,在必要的时候止损,以防止巨大的损失。股市中也有熔断机制。在生活中很多时候也需要用到这个思维,适时的“忍痛割爱”是明智的选择。
  
  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是风险决策的一个重要思维模型,描述和预测人们在面临风险决策过程中的行为理论。前景理论分析框架:它有三个特征,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具体为:确定效应: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落袋为安心理。反射效应: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损失规避: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迷恋小概率事件: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5、参照依赖: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举例来说,在“其他人一年挣6万元你年收入7万元”和“其他人年收入为9万元你一年收入8万”的选择题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
  
 
  
  
  护城河理论: 安全边际率模型主要用于企业分析其经营的安全程度,一般说来,当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率较大时,企业对市场衰退的承受力也较大,其生产经营的风险程度较小,而当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率较小时,企业对市场衰退的承受力也较小,其生产经营的风险程度将较大。巴菲特在寻找投资对象时,总是千方百计寻找具有安全边际的投资对象,看它是否有这样一条经济护城河——这条经济护城河的河面越宽、安全边际就越大,投资这样的股票就越安全。投资最重要的就是寻找确定性,只有确定性才能让投资资金更安全,也只有确定性才能让投资收益更高。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长期持有股票最重要的安全边际就是确定性,安全边际也是价值投资者的灵魂。
  
  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里: 风险均衡理论,两个未知风险同时发生的概率远远小于一个未知事件;
  
 
  
  
  马斯洛需求层次: 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得到满足的。人基本上是永不满足的动物,一个需求被满足了或快要满足后,对另一个层次需求的追求欲望随之而来。理解需求是有层次的,个体之间的需求是有差别的,最高级的“自我实现”是“少有人走的路”,只有那些低级需求真正满足的人才容易走上自我实现之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我们来说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告诉了我们,人在满足了基本的需求之后,就要去实现更高的需求和目标。
  
  价值指数思维模型: 一个事物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其中的一部分会在大多数人反应过来之前,价值呈现指数增长。在呈指数改变前,这样的事物大多价值是被低估的,它本身的价值由于具体解决问题的独有性,稀缺性,服务能力的广泛性而存在,却因不被理解
  
 
  
  
  规模优势: 规模优势理论的本质是,你生产的商品越多,你就能更好地生产这种商品。那是个巨大的优势。它跟商业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规模优势首先会带来一种信息优势,也能带来强大的社会认同,巨大的规模优势使企业内部能够进行更为专门的分工,从而在生产产品或服务上具备更大的优势。
  
  微观经济学: 考虑稀缺性是理解价值的根本; 机会成本: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激励至关重要;  经济学思维是边际思维,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获取信息是有代价的,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巨大的优势;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隐形之手无处不在
  
  反熵增思维模型: 一个系统,一个组织,一个星球,一个宇宙,再到一个人都符合熵增定律。会变得混乱,无序,僵化,没有活力直至在这种混乱中走向消亡。值得庆幸的是,宇宙是平衡的,在熵增的大前提下,给了我们一条不同的路,反熵增,也即自组织,生命化。就如道家所说,人老了后最好的状态就是复归婴儿,大道自然。一个企业,要让自己反熵增,就是让自己更有活力,就要让自己开放,更多的适应外部的变化与环境,让其在环境中自我进化。同时,可以不断生出独立的新的业务,新的业务也可以不断进化。从本质上来讲,延续的发展就是一个熵增的过程,而要想突破非连续性,必须要“生”出新的曲线,这才是对抗熵增最好的办法。
  
 
  
  
 
  
  
  刻意练习: 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要在一件事情上反复打磨,坚持。不断的吸收新的东西,也不断的坚持几件最重要的事。
  
 
  
  
  费曼学习法:  把一个东西讲给别人听,会极大的加深你对这个东西的了解。
  
 
  
  
  存量思维 : 现代互联网把我们的大脑变成了一个垃圾场。我们一股脑门的接受新的信息、知识,但是缺乏整理和归纳,它永远不可能回炉重造,最后变成一个完整的机器被我们所利用;它的原理就是:建立专门的知识处理机,当新知识被大脑吸收进来之后,能够被自动的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断的把新知识填充进去,之后验证并完善它;一旦你建起了一个最底层的模型,后面你就会在这个领域越来越厉害,对这个领域的理解越来越深,你会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一个完美无缺的知识体系
  
  期待的力量 : 现实>期待=幸福,现实<期待=失落;期待本质是欲望,生存和繁衍的需要成了欲望的原罪。在历经了无数代的自然选择之后,我们的生化系统不断适应变化。为的是增加生存和繁衍的机会,而不是幸福快乐的机会。只要是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行为,生化系统就会用愉悦的感觉来回应。但这不过是一时的营销伎俩;但商业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则就是商业的原动力;

思维模型

4. 思维模型04

**
  
 为什么军人喝可乐能想起家乡呢?
  
 因为喝可乐的感觉与美国之间有了一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就是大脑在诱因下学习的结果。
  
 :就是说诱因触发行为,行为带来奖励,奖励又会成为一种诱因,让行为继续发生,这样就形成一个循环。随着这个循环的持续发生,大脑中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回路。近几年,神经科学家发现,大脑中有一种叫做髓磷脂的东西,它是生长在神经元周围的一层脂肪组织,能够起到保护隔离作用,使神经元保持干净和正常运转。
  
 如果神经元周围汇集了越多的髓磷脂,大脑回路就越能轻松有效的运转。髓磷脂就像高速公路的隔离和防护,在它的帮助下,神经元就很容易连通和运转。而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是大脑在刺激下学习,建立连接,修建高速公路的过程。
  
 在巴普洛夫的狗试验中,当狗看到食物时,自然会分泌唾液留口水,这是一种先天性反射。食物是一种非条件刺激,而在食物刺激下的流口水也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试验中,巴普洛夫给狗食物的同时摇铃,让响铃和食物产生一种关联。当狗习惯了这个模式后,即使不给狗食物,铃声也能刺激狗流口水,铃声成为了一种条件刺激,狗听到铃声而流口水的这就是条件反射。
  
 在这个试验中,狗的大脑进行了一次学习过程。起初,狗的声学系统神经与控制留口水的神经没有连接,在经过多次刺激反应后,声学系统神经和控制流口水的神经就建立了关联。二者关联后,一旦声学系统接收到信号,就立即传递给控制流口水的神经。
  
 人类也有相似的反应,很多人看到半生不熟的杏子就会流口水,这是视觉将这个刺激传达至大脑,大脑判断没成熟的杏子一定很酸,通过神经传达给味蕾分泌口水。在这个条件反射中,绿色的杏子和留口水产生了一种关联(在以往生活中建立的)。
  
 大脑不但会修建高速公路,它还会组圈。
  
 在今年9月份的心理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我们的身体在经过物理损伤,照例说身体康复后高速公路就废弃了,就不会再疼了。但研究发现还会持续疼痛一段时间,这是因为大脑神经组成了圈自,要减轻和消除这个伤愈后的疼痛就不需要药物治疗,而应采用非医疗方式干预。
  
 吉野和广岛大学医学院通过rFMRI(最新最普遍的一种脑成像方式。根据血氧水平调整磁特性的变化,来跟踪大脑中的血液流动)技术研究了慢性疼痛者和健康对照组后发现,当患者反复关注疼痛或有疼痛的预期时,慢性疼痛患者的大脑会重新调整,这种重新布线就是建立「疼痛圈」的过程,它会起到关键作用,因为在身体受损后,疼痛已经治愈了。
  
 德国的神经科学家也发现,「学习」慢性疼痛,以及大脑的重新连接,都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产生的。
  
 我们的大脑区域是相互连接的,被连接在一起的大脑会同时工作和休息,因为我们的大脑的一个区域会通过突触连接刺激另一个区域。相关活动的大脑区域被认为属于同一个「内在连通性网络」。
  
 明白了大脑的工作机理后,如果要达成某些目的让条件反射发生,就是不断刺激来创造条件反射(修高速公路),和让大脑神经连接组圈来维持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有什么用呢?用处可大了。如果你是个卖面包的,别人一看到你的面包就流口水,面包会不会多卖出一些;你想要找另一半,如果能让你心仪的对象闻到你的气味,看到你的衣着,就能联想到婚后的美好日子,成功率是不是会更高呢。
  
 具体操作方式芒格在《穷查理宝典》第四讲关于现实思维的现实思考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教我们。他以将200万美元如何投资才能变为150亿美元为例,给我们讲述了可口可乐的创始和发展过程。
  
 芒格说条件反射有两种,一种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另一种是经典的条件反射。最好让两种同时发生,可以获得一种 lollapalooza 的效果。
  
 要引发操作性条件反射,在可口可乐经营中可使用的方式:
  
 饮料中的卡路里含量和其他营养价值
   人类神经系统影响下能起到刺激消费作用的味道、口感和香味
   添加刺激品:比如糖和咖啡因
   太热时的凉爽效应
   而要引起经典的条件反射,可使用:
  
 光靠联想就能产生强大的效应,用漂亮和高贵的形象刺激神经系统。
   比如男人们都渴望无法拥有的漂亮女人手里拿着的饮料。
   起一个神秘而高贵的名字。
   可口可乐就是一个看上去很高贵的名字,不像一个街头小贩的名字。
  
 通过颜色刺激,要让它看起来像红酒,而不是像糖水。
  
 给饮料充气 。让它看起来像香槟或者其他更昂贵的饮料,同时还要把味道调制的很好,与市面上其他饮料的口味毫不相同,让竞争者难以模仿。
   在芒格给出的方案中,既有给大脑修高速公路的刺激,也有让这些反应组圈的刺激,多种反应造成了一种 lollapalooza 的效果
  
 上瘾就是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
  
 最后再来看一下 Nir Eyal 的上瘾模型。
                                          
 有了条件反射这个概念后,看这张图应该非常清晰了,触发就是行动的诱因,在巴普洛夫试验中它就是食物,而行动就是狗狗吃食物,奖励则是吃了食物的好处,比如肚子不饿了,精神充足了等。所以上瘾就是要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的连接。
  
 既然触发、行动和奖赏已经构成了一个回路,那投资的作用是什么呢?没有投资能不能上瘾呢?
  
 答案是可以的,没有投资,只要奖励和诱因足够,行为仍能发生。投资在这里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向内的拉力,让你因不愿舍弃投入的沉没成本,就不会轻易的离开这个循环,这个拉力让刺激反应的行为圆环连接更牢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上瘾的本质就是:
  
 有了这个概念后,你再去看那些养成习惯的书,持续行动的书,就如发现了长江的源头一样,清爽脱俗,太好理解了。
  
 前面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伤愈后还有疼痛的患者,我们可以使用非医疗手段来干预。怎么干预呢,巴普洛夫的试验中其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就是让病人「忘记」疼痛反应,并摆脱这个恶性循环。
  
 巴甫洛夫在他的狗被训练成听到铃声就流口水这一行为后,他还接着做了这样的试验,就是多次敲响了铃声而不提供食物,一段时间的「欺骗」后,狗听铃声就不会再流口水。
  
 如果可以阻止慢性疼痛患者的注意力,不要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原来造成伤害的痛苦和记忆上,那么这些记忆与疼痛经验的连接就会断开,大脑形成的学习反应(痛苦)可能会减少直至消失(就像巴甫洛夫狗不再听到铃声流口水一样)。
  
 这就是CBT(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即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通过这个方法可以纠正行为与认知间的偏差。
  
 现在我们还对认知行为疗法做了一个改进,这就是「正念」法,是在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引导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现在和现实之上,以此来纠正认知偏差。
  
 这个方法不只用在心理治疗上,美国的许多企业对员工自我管理做培训时,都会使用「正念」疗法。在2007年,谷歌为了提高员工的专注度和创造力,就在全公司的员工培训中引入了这个方法。

5. 思维模型构建

日常的工作与生活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讲某些人思路清晰、做事条理清楚,但是我们却很少追究是什么造就了这些人干练的行事风格。
  
 我们身边总有些人具有超前的洞见力与事物的准确判断力,其背后一个非常核心的要点就是他们具有结构化的思维方式与多维度的思考模型。
  
 芒格的《穷查理宝典》掀起了大家对多元思维模型的探索与认知,让更多的人开始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型。
  
 谈到思维模型的构建,很多人谈的往往是我们要构建多少个思维模型,但是大家更应该关注的是思维模型的作用是什么?思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是什么? 《模型思维》的作者在他的书中罗列了构建思维模型的7个作用:推理、解释、设计、沟通、行动、预测和探索。
  
 我对思维模型的价值,有着我自己独有的认知:就是帮助我们做出相应的快决策与慢决策。
  
 什么叫快决策?就是你不加思考就可以做一个决策的模型。所以我们人潜移默化中是有一个思维模型的。
  
 什么是慢决策?就是当我们需要对一些事情进行审慎思考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我们自己已经构建的思维思维模型指导个人实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论去构建我们的思维模型呢?
  
 《模型思维》的作者同样给出了答案,如:具象法、类比法和另类现实法。这些方法,可能比较难以理解,我的思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就相对简单很多。
  
 一是,搭建属于你自己的思维模型的框架;二是找到一个参照物,三是将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法论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指导我们自己是自己实践的一些方法论。
  
 是不是有了思维模型,我们的工作的效率就会提高,我们的生活也就会更加具有原则型,事实可能适得其反。
  
 那么,问题出来哪里呢?问题就在于在思维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很多人往往忽略模型构建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模型的“颗粒度”的问题。
  
 什么叫模型的“颗粒度”呢?
  
 就是要给我们的模型设定相应的适用边界与范围。
  
 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我是如何构建与识别我的模型颗粒度的呢?
  
 我一般会将我的思维模型简单的划分成了三个层次:思考的模型,第一性原理;行为的模型,原则构建;工作的模型,方法论。简单的理解,就是我会根据面对问题的难易程度,将我的思维模型简单的分为大中小三类。
  
 你譬如,针对决策型的思维模型,我就会将他做的足够大,以保证整体方向的正确性;针对具体的一个工作,我们尽享尽可能让我们模型足够小,因为可以具象的去指导我们的实践。
  
 譬如,在帮助企业做定位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了生态为思维。就是从企业的基因、能力圈和市场环境来确定企业的一个竞争生态位。这个时候我们实际上就是在构建一个颗粒度足够大的模型。
  
 当我们具体推进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就会采取一个“动作步骤化”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具体而言就是:战略着眼、策略入手、项目推进、动作落地。这就是一个中颗粒度的思维模型。
  
 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针对重复、常见的工作动作,我们还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工具包。
  
 譬如:针对一些具体的工作,我们会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包与标准化作业手册(SOP)。我们将这些工具包与SOP手册称之为小模型。
  
 成甲在他的新书《好好思考》中提出的模型思维的四个层次“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哲学视角”;这也许是对模型思维颗粒度的最佳解读。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的建立与运用属于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型。
  
 我就经常听我身边的朋友讲“经营自己就是最好的竞争”、“做事要与高势能的人同行”、“投资就是赌国运与购买高增长实体的优质资源”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的小伙伴在潜移默化中构建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型。
  
 只要我们善于总结与优化,我们的模型就会不断的日趋完善,只要我们勇于实践,我们的模型就会给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价值。
  
 让我们一起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构建

6. 多模型思维

模型就是经验的抽象集合。你平时听到的谚语、公式、定理,本质上都是一种模型。但是,统计学大师乔治·博克斯说过,所有的模型都是错的。它们只在特定的尺度上成立。
  
 假如只用一个模型观察世界,就会让真理成为公式的牺牲品。所以,要想理解真实世界,我们需要的不是模型,而是多模型。
  
  
 多模型思维,首先是一种意识,其次是一种能力。因为我们平时都太习惯使用单一模型了。所以,要想培养这个能力,你得先养成这个意识。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不是在用模型思考?我的模型对不对?
  
 所以,要想建立多模型思维,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意识层面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得知道,多模型思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能力?你为什么需要这种能力?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初步获得了,多模型思维的意识。
  
 第二,是技巧层面的问题。也就是,有哪些模型,是你需要掌握的?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连在一起,我们就回答了今天主题,怎么建立自己的多模型思维?
  
 我们应该怎么用多模型的方式,去理解世界?

7. 03/100思维模型之结构性思维

每天我们可能在讲话,如何讲,别人是否听得懂,除了语速语调之外,更重要的是内容。说出去的话其实是我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因素,以及真正原因。
  
 01
   结构性思维是什么
  
 思维也有结构,有部分和整体的区分,有结构的思维称之为“结构性思维”,思维决定了行为,而行为决定了结果。所以,如果想要得到正确的结果,就必须用正确的思维来取代错误思维,结构性思维正是这种我们需要的正确思维。
  
 结构性思维的核心理念源自经典的“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是一本讲结构化思考和表达逻辑的书,对写作、思维、做事都有很大益处。
  
 与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基本特征——结论先行,上下对应,分类清楚,排序逻辑。
                                          
 先说结论,整体,再局部。
  
 局部由纵向与横向结构相组合。
  
 02
   具体应用
  
 那么对于个人而言,结构化思维有什么作用呢?
  
 还能把问题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可解决的问题单元,我们再对这些简单的小问题进行解决,最后把问题完全解决。
  
 让我们在说话时会多一些“因为……,所以……”、“第一……,第二……,第三……”、或者“在XX方面,应该……,在YY方面,应该……”等逻辑连接的词语,让表达逻辑更加清晰。
  
 况且,我们现在身处互联网时代,信息过于碎片化,我们要对信息进行归类,把它塞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所以,结构化思维与我们的学习、工作、沟通、解决问题紧密相关,如果没有结构化思维,做什么效率都不高。

03/100思维模型之结构性思维

8. 思维模型48种

     看到48种思维模型,觉得有道理,现与你分享!
  
 1、创始人思维模型:讲好故事,找到外界对标物,打造共同体并划准边界。
  
 2、后来者思维模型:落后不可怕,但看清了大趋势,就能创造新机会。
  
 3、转型者思维模型:旧元素加入新价值,多数打少数,新旧融合成为新制度。
  
 4、衰退者思维模型:顺势而为,转换成可传递与教育的留存形式。
  
 5、交易员思维模型:从混乱信息中抓取主线,观大趋势抓小趋势。
  
 6、巴菲特思维模型:风险管控,不相信运气,制定可执行的原则。
  
 7、索罗斯思维模型:表情控制很难,但可避免剧烈波动带来的损失。
  
 8、赌神思维模型:不贪心是好运气的开始,管理好冲动和享乐思维。
  
 9、演化者思维模型:持续精进才能成为助力者,弹性竞争力来源于多维能力。
  
 10、投资人思维模型:关注未来趋势看年轻人,极少数人的共性会带来小趋势。
  
 11、数据科学家思维模型:数据不仅要看平面的,也要看立体的,别漏了折叠区的。
  
 12、造物者思维模型:最简规则,才可长久有反馈,具有公正性。
  
 13、分析师思维模型:从一手资料中列出问题清单,找出确定性并盯住。
  
 14、整理师思维模型:断,过往不纠;舍,现在不缠;离,未来可期。
  
 15、增长黑客思维模型:增长停滞,要回归本源,找出前期的“苟且”点。
  
 16、总工程师思维模型:选择成熟是降低风险,在墙外想像墙内“风景”后还原。
  
 17、掌柜思维模型:邻里关系带来熟人经济,是因为产生多次博弈的结果。
  
 18、破局者思维模型:评估自我资源,再小也算,加倍放大小优势。
  
 19、穿越者思维模型:最小犒赏是人自我对话的过程,你如何插入这场对话是关键。
  
 20、架构师思维模型:把脑中想法折射出来,再结构化后往往会出现新生机。
  
 21、设计师思维模型: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就用模糊查找的方法去搜索。
  
 22、游戏设计师思维模型:一套整体简单可执行的方案,加上一套简单的激励机制。
  
 23、魔术师思维模型:关注点代表可预期的惊喜,非关注点代表新突破点。
  
 24、造梦师思维模型:标准多了也就局限了创造力,进入角色并相信是自己是他(它)。
  
 25、乔布斯思维模型:魅力不来自财富却有强驱使力,培养它找符号、拷贝,加上时间轴。
  
 26、银行家思维模型:对熟人比陌生人要更好,叠加信用还要保鲜爱。
  
 27、将军思维模型:集中“范弗里特弹药量”,在竞争红海中才能异军突起。
  
 28、宗师思维模型:符号沉淀,前提是脉络清晰,加上时间去推演。
  
 29、演说家思维模型:有“降维”把话说透的本领,才能有升维经营的能力。
  
 30、导演思维模型:借助负能量,才更突显正能量的可贵,这种反差来自细节。
  
 31、编剧思维模型:锁定用户群画像,才能打造出有特色偏好的角色。
  
 32、演员思维模型:总目标清晰才能明确内心,就有了充分的应对决策。
  
 33、倾听者思维模型:听是听见不是听懂,聆听是听懂不是入心,倾听才是听懂又入心。
  
 34、群主思维模型:先满足成员需求,再考虑目标,线上线下连接才能促进信息活跃。
  
 35、特种兵思维模型:一条线区分是不是一类人,组成互相认可的超级共同体。
  
 36、面试官思维模型:知人善用,重点是知,知自己知他人,知未来与敢知过去。
  
 37、指挥家思维模型:抓住关键就是找到短板的能力,控制它管理它来实现目标。
  
 38、守护者思维模型:共同价值观来自共同的情感体验,用共情力触发群体力量。
  
 39、画家思维模型:感性看世界,先模糊符号的作用力,会找到新视角。
  
 40、史学家思维模型:常识来自知识的具象化,找到证据来常识化论点。
  
 41、钢琴家思维模型:制定具体目标,掌握工具分解行动指令,最终可累加。
  
 42、教育家思维模型:慢变量是一个终生学习者要认识到,不急但不能停。
  
 43、产品经理思维模型:搭建系统模型,是能稳定输出的核心能力。
  
 44、塑造者思维模型:推动人生飞轮的力量,有时是来自最小但正确的支撑力。
  
 45、感知宏观锦囊:脚踏实地坚持,是来源于有抬头望天的能力。
  
 46、线下零售锦囊:零售无定式,创新无极限,零售让生活更美好。
  
 47、评价体验锦囊:尊重事物的自然性,才是一种超体验。
  
 48、体验能力锦囊:提升体验力,就是捕捉住各种各样灵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