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找矿中的作用

2024-05-15

1. 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找矿中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揭示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在矿产勘查工作以至整个地矿工作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各种测量数值系统的精度,尽可能向客观存在的矿产地质体逼近,更加正确地认识它们,反映它们。
由于找矿的对象通常深埋地下,仅靠人们的感觉器官不仅很难观测其面貌,而且往往不能发现它的存在,这就需要科学理论、技术方法和各种探矿设备仪器的帮助来探寻我们所要找的矿产。为了减少风险提高找矿成功率,就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技术方法的帮助。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一方面整个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是如此;另一方面,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的提高,找矿的难度越来越大,找矿的成本越来越高。如“六五”期间我国新发现矿产地1586处,而“七五”新发现的矿产地仅为1441处,减少9%。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石油钻井深度一般为1000~2000米,而现在井深达3000~5000米。70年代,固体矿产钻井成本一般每米为53元,而现在为280元。为了提高矿产勘查效果和经济效益,就更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在找矿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于找矿的重要性不仅在理论上有充分的根据,而且也为矿产勘查实践所证实。
以地球化学勘查为例,不仅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区域性扫描→异常检查→异常详查→探矿工程验证,而且在采样、分析、数据处理与解释推断等方面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化探勘查技术本身也有很多进步。如,特殊景观区区域化探方法技术、某些痕量超痕量元素快速分析技术、区域化探资料计算机成图及处理技术等。由于化探方法的完善与进步,有力地促进了找矿工作的发展。1979~1990年的12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357万平方公里第二代1∶20万比例尺区域化探扫面和44万平方公里1∶50万比例尺区域化探扫面工作。采集了近360万个样品,由于测试分析技术的进步,每个样品可对39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获得了大量找矿信息,发现了24000多个化探异常。经过三级异常查证和进一步普查、详查,共发现各类矿种产地676处,其中已证实为工业矿床的共158处。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不仅表现在能对微量化探样品中39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而且对元素分析精度也大大提高。过去对金的分析精度只能达到ppm(10-6)级,而现在已达到ppb(10-9)级,从而可以将微弱的金、银矿化清楚反映出来,大大提高了金、银矿的发现能力。所以,这12年化探异常所发现的676处矿点和矿床中有459处是金的矿点和矿床,占68%(表26)。河南豫西地区、山东胶东地区以及新疆、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一系列大型金矿都是通过化探方法发现的。辽宁区调队通过1∶20万和1∶5万化探,利用金的野外现场快速分析,快速追踪异常源,结合地质观察发现了阜新排山楼大型金矿,并实现“四当年”快速评价。即当年发现异常、当年验证见矿、当年开展普查、当年提交详查基地。
表261979~1990年根据1∶20万区域化探异常查明的矿产地和矿床数(处)的矿种分布


(据孙焕振,周庆来,1991)
在钻探技术方面,近几年在钻探设备、钻探工艺技术、钻头、泥浆冲洗液等多方面都有重大进步。由于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普遍推广采用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工艺和绳索取心技术和多种优质钻头、优质泥浆工艺,大大提高了钻进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未推广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工艺前,钻探台月效率为273米,而推广后为399米。福建地矿局在上杭紫金山矿区推广金刚石液动冲击回转钻探,提高台效33%~135%,岩矿心采取率达93.7%~100%。新疆地矿局在黄山铜镍矿区采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施工,平均深度为928.6米的钻孔30个,最深孔1506米,台效平均为664米,优质孔率93.3%,保证了质量,缩短了工期。近几年受控定向钻进技术试验的成功,使一位多井(即在一个井场一个井眼中深部施工几口不同方位的斜井)钻进成为现实,从而大大提高了钻进效率和经济效益。安徽冬瓜山铜矿区,采用螺杆钻的方法进行受控定向分支技术钻进,完成深达840米以上的1个主孔和4个分支孔,节省工作量4090米,节省台月费用30%,质量符合要求。吉林地矿局采用空气反循环中心取样(CSR)钻探技术,改变了砂金矿多年取心率质量不合要求的状况,快速优质地完成了勘探任务。
运用先进的物探方法,特别是航空物探和航空遥感技术,可以在大面积范围内迅速表明地质构造情况获得大量的找矿信息。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在全国开展第一代航空物探调查以来,发现各类航磁异常3万多处,其中矿产异常450多处。经过地面查证,发现了一批重要矿产地。“七五”期间,第二代航空物探方法技术、频谱激电技术、数字测井技术、井中物探技术都有新的发展,在找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石油物探方面,由于普遍采用了数字地震仪,对于提高油气勘查水平和效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运用物探方法寻找金属、非金属都获得很多成果。地热物探在滇藏新构造活动区高温地热田、东南沿海中生代岩浆岩区中温地热田和京津古潜山型低温地热田勘查地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航空遥感技术近几年在找矿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对于在大范围内迅速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发现找矿线索具有很好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在矿产勘查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在矿产信息搜集、数据解释处理与存储、资料整理与成图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找矿效果和勘查工作的经济效益。
在坑探方面由于成功地推广应用了“新奥法”技术并有所创新,使一些过去难以施工的复杂地层坑道掘进问题得到解决。如四川羊石坑汞矿勘探,需通过陈山崖断裂带,用老方法几次上马施工均未成功,后来采用此新技术一次通过。该技术在云南老王寨金矿、河南上宫金矿和陕西双王金矿等矿区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保证了安全,还节省了时间和投资。
实验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地质找矿工作。近10年来,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岩矿样品的痕量元素分析体系和一些矿物的主、次、痕分析体系,适应了“六五”和“七五”时期广泛开展的地球化学工作的需要,继而又研制出一批新的岩矿标样和标准分析方法,达到了国际水平。在地质找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比较突出的,如河南省地矿厅所属地勘单位和实验室率先在痕量和超痕量金的分析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他们用化学-光谱法检测岩石中的痕量金,10克取样中可检测出0.1n克(即百亿分之一)的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快速发现金矿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近年来,之所以有许多金矿的发现,与金的分析技术的突破有很大关系。
在地质测绘、地质制图和地质报告印制方面,由于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大大加快了速度,而且显著地提高了质量。如采用网点菲林减色技术印制多色地质图,用色数由过去20~30个,减至4~6个,同样保证地质图分色效果,印制效率提高1/3,成本降低20%,效果显著。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我国矿产勘查取得丰硕成果,油气方面尤为显著,如近10多年来,地矿部门在全国开展以“四新”(新领域、新类型、新地区、新深度)为主要内容的二轮油气勘查,不仅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和东海两个重点探区连续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和进展,而且在松辽盆地南部的浅层天然气勘查实现了重大突破,四川、鄂尔多斯、苏北等地区也有新的进展。开辟了一批重要的勘探基地,取得了一批重大的油气地质成果。石油工业部门的地质勘查队伍也在若干地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地矿部门和石油工业部门油气勘查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依靠科技进步的结果,正如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所总结概括的那样———依靠科学技术的“四新”(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坚持探索二轮油气勘查的“四新”,从而使勘查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功。
“七五”期间,就油气勘查技术方法的进步与提高来说,对于取得各项油气地质成果起到了极为重大的作用。例如,物探方面的在复杂地形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圈闭勘探方法技术、三维技术、资料处理技术,以及人机联作解译技术和地震资料在储量计算与油气田快速评价的方法技术;针对不同地区储层特性的测井技术;多参数油气化探新技术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钻井方面试行了一套包括高压喷射钻井技术、平衡压力钻井技术和优选参数钻井的深探井钻井工艺技术和绕事故井段的侧钻技术和定向井技术,深井微球低密度水泥浆固井工艺技术;油气测试方面的深井测试技术,不稳定测试技术等;东海平湖四井施工时,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于茫茫大海中在海底回找回接井口成功,掌握了海洋钻井的这一技术难关。这些技术方法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平均探井成功率(指钻获工业油气流的发现井与探井总数的比率)由“六五”的13.8%提高到“七五”的15.17%,最高的是东海,全盆地探井成功率为50%,西湖凹陷为63%。探井单井获控制储量平均为117万吨/井,东海最高,按1990年已批准的数字(含气析油)计为355万吨/井,按气储计为49亿立方米/井(珠江口为75亿立方米/井,海域平均探明储量为45万吨/井)。“七五”经地震勘探等方法共发现315个局部构造,总面积9264平方公里,其中已落实的构造157个,上钻钻探验证的构造72个,获工业油气流的22个,圈闭钻探成功率30%;见油气显示的构造50个,占验证构造的69%。
“七五”期间,地矿部门还在一些方面开展了与国外同行的双边技术合作。例如,川西地区的深部超高压层天然气勘探,历时10年始终没获高产稳产,深部钻井工艺是主要问题,“七五”期间通过引进装备和技术专家,并与自己的力量相结合,终于在川合100井获高产稳产油气流,打开了新局面。还有中日鄂尔多斯油气勘查项目、中西德广宁铌钽矿勘查项目、中美干旱地区含金异常合作项目、中加金矿、中英金刚石、中荷黄河三角洲、中日新疆地下水等合作研究项目,都取得了重要的地质找矿成果。
总之,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2年来,由于注意依靠科学技术进步,采用先进找矿理论、先进找矿技术方法、先进找矿工具进行找矿,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使找矿工作获得丰硕的成果。据统计,“七五”期间有探明储量的矿种由“六五”的144种增加到149种,有20种矿产新探明储量相当于前35年探明储量的总和。

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找矿中的作用

2. 加深理解“就矿找矿”内涵,全面提升矿产资源开发水平

王世称 王微 许亚明
(吉林大学)
摘 要 本文通过举例,对“就矿找矿”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说明了从“就矿找矿”视角如何看待危机矿山问题。
关键词 就矿找矿 内涵 危机矿山
一、深化理解“就矿找矿”的内涵
“就矿找矿”是辩证的找矿指导思想,已被地质界公认为是行之有效的、重要的找矿途径和方法之一。
从哲学角度认识,“就矿找矿”就是“找矿哲学”的具体应用与体现。
在50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就矿找矿”的思想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后在深入贯彻“就矿找矿”过程中,内容会更丰富、内涵会更深刻、成果会更加丰硕。
“就矿找矿”和“找矿哲学”的关系十分清楚,“就矿找矿”理论是“找矿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就矿找矿”和“找矿哲学”是研究找矿、勘探、开发领域的哲学问题。从找矿、勘查、开发工作的总体上研究矿产勘查活动的诸多问题(个性)和一般规律(共性)。因此“找矿哲学”也称为矿产勘探哲学。
“找矿哲学”是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界本质关系的科学,找矿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矿产勘查理论方法及勘查实践相关联的纽带和桥梁。
“就矿找矿”和“找矿哲学”通过地质科学理论、综合信息找矿方法反映到找矿实践中,还通过找矿实践的理论总结指导找矿、勘查实践工作。
“找矿哲学”和“就矿找矿”理论研究的作用不仅仅是认识地质找矿勘查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找出更多的矿产资源,在保护环境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应用开发矿产资源,为人民服务。
二、“就矿找矿”的实践,丰富了“找矿哲学”的内容
“就矿找矿”是地质学界通常的说法,地质学界和社会各界好理解,好推广应用。几十年来广大地质学界将“就矿找矿”应用于找矿实践,证明它是有效的找矿途径,在广大地质工作者找矿实践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上升到“找矿哲学”理论高度去总结和认识是十分必要的。现在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总结与思考。
(一)找矿、勘查、开发的不同阶段运用“就矿找矿”的经验
1.在找矿阶段运用“就矿找矿”的经验总结
第一,从检查各类异常入手,评价已知矿点。德兴铜厂铜矿床根据“铜厂”这个地名及县志,有关于古代在铜厂采铜的记载,经过一段曲折找到铜厂,继而找到了古采坑,又发现了铜矿露头。经过与国内外铜矿床类型对比分析,认为属于细脉浸染型铜矿。经过10年的普查勘探,到1979年证实德兴铜矿床为拥有近1000万吨的超大型铜矿床。
第二,在已知成矿远景区(带)或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周围,寻找同类型的“姐妹”新矿床。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派江西铜矿地质大队在勘探德兴铜厂铜矿期间,派出普查组在附近开展就矿找矿。地质人员利用类比方法和地球化学的方法,成功地在铜厂矿区的东南侧发现了富镓、钨大型铜矿,在西北侧发现了朱砂红大型铜矿床,它们与铜厂铜矿床共同组成了铜矿田和铜矿床密集区。
第三,通过在老矿区追索已知矿体在空间上的延展来扩大矿产资源远景。如德兴铜厂铜矿床,20世纪50年代只勘探控至-165米标高,70年代中期进行了第二次勘探空间追索,控制到-650米标高,资源远景扩大。
第四,在已知矿床、矿田范围内找寻隐伏新矿体、新含矿层位和新矿化类型。20世纪50年代赣西北地质大队在城门山铜矿床首先发现了似层状铜矿体,规模达到中型铜矿床,20世纪60年代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了火成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矽卡岩型铜矿床,形成不同类型矿床组成的矿床密集区,形成了大型铜矿床密集区。
第五,在已知矿床、矿田、矿床密集区找寻共生和伴生的矿床,进行综合评价。在矿床、矿田和矿床密集区内,通过综合信息对伴生和共生矿床、矿田、矿床密集区的研究,往往会出现伴生和共生的矿床,特别是多金属矿床密集区和贵金属矿床密集区常常会出现的规律。如德兴铜矿床密集区,研究除铜、钼矿种外,还有金、银、硫、镍等10种有益元素资源。结果表明铜矿床区金矿储量213.7吨(C2级),平均品位0.195克/吨,是一个特大型金矿床。此外,银、镍、硫等矿产资源也达到大型。
2.在勘查阶段运用“就矿找矿”的经验总结
即矿床、矿田、矿床密集区在勘查阶段运用“就矿找矿”的经验总结。
找矿、勘查,再找矿、再勘查,是一个反复认识矿产资源体的过程。找矿工作要贯彻勘探的始终,而不能一次就算完成勘查阶段的工作。这是符合找矿哲学认识论的思维。
以中国第一大金矿省山东省找寻金矿和勘查金矿床、矿田、矿床密集区为例。山东省历史上就是著名的黄金产地,采金、淘金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纷纷派遣很多地质人员来胶东进行调查黄金。20世纪30年代我国地学老前辈聂振庚、国本荣、冯景兰等来调查过。1949~1956年郭文魁、刘国昌、王宪文、严坤元等也进行了调查,当时的认识是玲珑石英脉型为主,找矿、勘查、开发的对象是石英脉型金矿床。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胶东发现了“三山岛”“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是大型金矿床,被称为“焦家式”金矿床,扩大了金矿的找矿领域,使山东省金矿储量大幅度增加。
随着找矿、勘查、开发的不断向前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展鲁西地区金矿勘查,在泰山群柳杭组绢云石英片岩中也发现了“绿岩带型”金矿。鲁西地区发现了奥陶系朱砂洞组“层控金矿”。
胶东地区在中生代胶莱盆地内缘隐伏前寒武系基底之上的中生代地层发现了“云夼式”砾岩型金矿。给找金矿床带来了新的思路。
第一点,提出了前震旦纪出露基底变质岩系和隐伏基底是金矿的矿源层。老基底是基底金矿矿源层在山东有成矿专属性。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形成不同类型的金矿床,组成了金矿床密集区。如鲁东胶莱盆地的蚀变砾岩金矿和鲁西归来庄式金矿床均属于与隐伏基底相关联的金矿床。
第二点,金矿床以金矿床密集区形式分布,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金矿床的空间分布是有机关联的整体。具有“鹤立鸡群”的分布形式,这里“鹤”是指超大型、大型矿床。这里的“鸡群”是指中型、小型金矿床。从金矿地质演化角度分析,它们是不同时代、不同类型金矿床组成的金矿金属省;从金矿床预测角度分析,是金矿床密集区、金异常密集区信息之间转换关系;从统计观点分析,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矿床是上升有序变量的关系;从金矿床“就矿找矿”角度分析,是先找寻勘探与发现的“鸡群”,再认识鸡群中的“鹤”,而“鹤”不只是一只。
已知大型矿床外围是找寻、勘查“姐妹”大型矿床的最佳位置。
通过对金矿区的找矿勘查,深化了对金矿床控矿因素的认识。提出了中酸性岩体金矿找矿的关系是金矿床以交代型岩体为主。提出了金矿床密集区同构造的关系,一般分布于莫霍面陡度带上,分布在环型和线型构造交汇处。
3.在矿床开发阶段运用“就矿找矿”的经验总结
(1)矿床一般的开发规律。矿山是人类开发矿产资源而建立起来的企业。矿山生产的对象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开采一点必然少一点。以矿床为单元的矿山到一定服务年限必然老化成为老矿山和危机矿山。以矿床为单元的矿山一般是地质勘探队负责找矿、勘查、提交储量报告,经过评审批准矿产资源量。矿山企业设计是以勘探储量报告为依据,进行矿山企业设计、施工建设,企业方能生产。矿山企业设计对矿山生产量、矿山服务年限均有规定。矿山企业根据设计施工生产,到一定服务年限必然闭坑。我国大量矿山均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的,大多数已经服务了半个世纪。危机矿山和危机城市必然出现。
(2)运用“就矿找矿”的辩证思维看矿山。应用反复分析的方法在辽宁省猫岭发现了大型金矿床。重新认识了五龙和四道沟石英脉型金矿床。石英脉型金矿床是群众最容易发现的金矿床类型。与石英脉型金矿床相伴随的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往往被忽视。矿床往往是以矿田、矿床密集区形式分布,矿山地质工作和矿山企业设计均没有此概念。这是国内矿山地质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辽宁省鸭绿江边有五龙和四道沟石英脉型金矿床,五龙金矿床规模比较大,而四道沟金矿床规模比较小,勘查储量只有1吨。四道沟金矿床提交金矿勘探报告已有十几年,但金矿床资源不紧张,不知原因何在。我们建议进一步研究四道沟金矿床,通过研究和再认识,结果表明:四道沟金矿床不仅有石英脉型金矿床,而且还有韧性剪切带金矿床。我们提出了辽宁省盖县组片岩可能是金矿矿源层的重要新认识。建议原辽宁省地质局局长郑惠平同志和原辽宁省地质局总工程师马元韬同志对辽宁省盖县组片岩分布范围全面开展1:5万金元素为主的次生晕研究工作。运用综合信息理论与方法检查金异常,得到原辽宁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齐玉兴同志的大力支持。具体化探异常检查是冯一多同志进行的,通过认真研究发现金矿赋存在毒砂和磁黄铁矿中,我们通过磁法电法和化探异常综合分析,找到了超大型金矿床。辽宁局五队为地质矿产部三面红旗之一。原地质矿产部在猫岭金矿现场举办了学习班全国推广。
(二)从矿床形成、找矿、勘查、开发不同阶段,建立不同成矿系列综合信息找矿模型,通过信息之间的转换规律研究,类比推广应用
1.“找矿哲学”总的指导原则
找矿哲学的唯物论认为,矿产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其形成、分布与变化均有客观规律。从客观地质条件实际出发确定找矿方针和方法。
找矿哲学的认识论认为,发现矿产、认识矿产特别是矿产的全貌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且必须要多种方法和多种工程检验。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矿产普查勘探开发运动的形成是阶梯发展。
找矿哲学的辩证法认为,在找矿、勘查、开发过程中运用系统、协调、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部署和指导找矿勘查、开发工作。
找矿哲学的矛盾论认为,研究矿产找矿勘查开发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找什么矿的矛盾关系;到什么地方找的矛盾关系;用什么方法找的矛盾关系;怎样才能找到矿的矛盾关系。找矿是找矿、勘查、开发均要贯彻始终的主要矛盾。
找矿哲学的主体观认为,如何发挥找矿勘查开发工作存在找矿勘查开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也就是说如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从“找矿哲学”角度学习成矿系列的作用
(1)1979年,初论矿床成矿系列等的专著发表。程裕淇院士为研究矿产预测指明方向。陈毓川院士在程裕淇院士领导下,广泛开展了矿床成矿系列研究,应用该理论指导全国成矿规划工作。出版了《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矿产主远景区评价》,为全国找矿指明了方向。
(2)1972~1976年翟裕生院士、陈毓川院士和李文达老师共同组织了“宁芜火山岩区铁铜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科研项目。对我国火山岩成矿研究起到推动作用。翟裕生院士发表了成矿系列研究专著。
(3)20世纪80年代初,两院院士常印佛提出了“层控(或)矽卡岩型矿床的概念。划分了三个亚类,提出了矽卡岩成矿系列,不仅丰富了矽卡岩理论,而且取得了明显的实际找矿效果。
(4)对成矿系列理论与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相结合,我们提出了矿化系列的理论,其目的是通过信息之间转换规律,预测隐伏矿床、矿田和矿床密集区。包括:①变质岩发育区、变质成矿系列、变质矿化系列研究。变质岩发育区主要指太古宇和元古宇的区域变质岩系。广泛发育变质岩系和混合岩分布。一般在矿化系列的前提下,变质岩的比重大于沉积岩、火山岩和侵入岩。变质岩系是以富铁、铁质岩系为标志层,一般以重力剩余异常和磁异常为特点,富Ni、Cr、Co、V、Ti区域性异常。因此,应用综合信息可以推断变质岩系的原始层理展布趋势方向为近东西向。现在变质岩系的地质体分布是基底构造切割的磁体。目前所见的变质岩系是变质岩系出露的露头,必须应用重、磁和地球化学信息方能推断其隐伏基底,推断其分布规律。前震旦系变质岩系的基底有成矿专属性,出露基底和隐伏基底的空间分布同谢学锦院士地球化学模型相结合,证实了基底成矿专属性的新理论问题。如山东前震旦基底赋金,伴随成矿作用的演化形成不同时代、不同成因金矿床成矿系列。又如辽宁、吉林前震旦系基底赋硼形成变质硼矿床、沉积硼矿床和矽卡岩硼矿床。②侵入岩发育区、岩浆成矿系列、岩浆矿化系列研究。一般因为围岩和岩体之间有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信息之间的差异,通过信息之间的转换,可以推断隐伏岩体及隐伏接触带。岩体的成分有超基性橄榄岩、基性辉长岩、中生闪长岩、酸性花岗岩;磁性有规律降低;比重有规律降低;而放射性有规律升高。应用综合信息可以推断隐伏岩体及其接触带。不同成分的岩体有地球化学信息的成矿专属性,通过信息间转换推断隐伏岩体及其接触带。目前地质图所反映的岩体是出露岩体的露头,而没有反映隐伏岩体。隐伏岩体推断后,特别是综合信息导岩构造的重磁环型和线型构造推断后才能反映全貌,这一点对矿床、矿田、矿床密集区分布规律研究十分必要。这是全国普遍要探索研究的岩体问题。③火山岩发育区、火山成矿系列、火山矿化系列研究。陈毓川院士在研究“宁芜铁矿”的基础上,发展了火山成矿系列模型。应用综合信息对火山矿化系列有进一步认识。火山岩区的磁场特征十分典型,是火山跳跃磁场。一般比基底变质岩系比重低,为重力负剩余异常。根据磁场和重力场特征可以推断隐伏火山盆地。因此,可以应用综合信息、通过四维化(时间和三维空间称之为四维),达到研究火山盆地的目的。地质信息反映的火山盆地是出露火山盆地,重、磁推断是隐伏火山盆地,方能了解全貌。火山岩和侵入岩一样,由基性至酸性火山岩跳跃场强度有规律降低。不同岩性的成矿专属性,同侵入岩体成矿专属性。火山成矿系列最主要是研究次火山岩体的分布规律。一般大型和超大型多金属矿床、矿田、矿床密集区同次火山岩体关系密切。这里特别强调,前震旦系基底构造格架控制火山岩盆地的分布,特别是重力和航磁,是环型构造和线型构造交汇处,控制火山盆地的分布。火山盆地的空间分布同地球化学块体相关联是控制矿产资源体总体分布规律的关键环节。基底成矿专属性和火山岩成矿专属性有继承性的关系。④沉积岩发育区、沉积成矿系列、沉积矿化系列的研究。沉积岩发育区研究沉积矿床系列,主要研究地层层位控矿、古地理环境控矿、岩相控矿、研究不同矿种、不同类型矿床的分布规律。层控矿床和层状矿床均有地球化学成矿专属性和地球物理场的特征,研究它们矿化系列的分布规律,研究基底成矿专属性对沉积矿化系列的影响。基底构造控制沉积盆地的分布规律,如山东沂沐断裂以东盆地主要是北东向,而断裂以西盆地主要是北西向分布。沉积矿化系列同基底成矿专属性有继承性关系。
(三)从矿床、矿田、矿床密集区的分布规律,总结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认识的经验
朱训先生认为关于找矿哲学的认识论有以下五点:
1.找矿是对客观矿产的认识过程
从矿体到矿床、从矿床到矿田、从矿田到矿床密集区、从矿床密集区到矿带。
2.客观存在的矿产(资源体)是可以认识的
目前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发展,是完全可以认识的。
矿体的组合异常、矿床的组合异常、矿田的组合异常、矿带的组合异常,建立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及其信息之间转化。基于转换规律,矿产资源体是完全可以认识的。
3.认识矿产(资源体)要有科学思维的指导
如程裕淇、陈毓川、翟裕生、赵一鸣、李人树等矿床成矿系列理论,赵鹏大地质异常理论,谢学锦地球化学块体理论,涂光炽大型超大型矿床理论,裴荣富大型、超大型矿床理论等。
4.认识矿产(矿产资源体)要有一个反复实践、反复认识的过程
朱训先生在江西找寻德兴铜矿的实践,是典型的实例。
5.认识运动的主要形式呈阶梯式发展
找矿、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对一个矿体、矿床、矿田、矿床密集区、矿带的认识过程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阶梯式逐步向上发展的。矿产勘查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野外工作与室内整理、信息综合分析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综合分析研究是认识的升华和提高,作为一个认识过程就这样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逐步上升发展。
(四)从技术、经济评价矿产资源角度,逐步认识到矿产是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但人类对矿产资源的认识是无限的。伴随科技进步矿产资源领域会不断扩大,找矿勘查开发的前景无限美好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在为《全社会都应重视“四矿”问题》一书作序时指出:“矿业是矿业城市发展的起源。人类选择居住地,从经济学观点看,不是选择靠近市场交通要道,就是靠近资源,所谓‘依山傍水’大体就是这个道理。”“谈矿业不能不讲地质工作。我国地质勘探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找到大庆油田就是地质工作的一大功劳。将来地质工作更重要,我国大陆和海域究竟还有多少资源?靠谁去发现?靠地质勘探。”
以祖国锡都——云南个旧锡矿为例,谈谈想法。
个旧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锡矿地区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为地质勘探投资1.75亿元,投入和产出比为1:8。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
200多年开采主要是脉状矿床和矽卡岩接触带矿床。地表留下了许多采区。1992年土地详查计算,地表采矿留下的采空区有数万亩。由于长期矿冶生产“三废”造成的严重污染,带来森林、植被、水源、生态、环境等问题,等待综合治理。
近期对云南锡矿运用“找矿哲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研究锡矿的找寻,勘查和开发。
第一,云南省的气候条件,易形成广泛风化壳,其最大限度可达200米。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理环境。
第二,广泛分布赋存锡矿的花岗岩体。在岩体内,赋存锡石副矿物和磁铁矿副矿物,岩体构造带赋存含钨矿、锡矿脉,岩体接触带有矽卡岩型锡矿床,它们也形成了风化壳。
第三,部分花岗岩体构造带赋存铌、钽矿脉和铋矿脉,它们也形成了风化壳。
由于上述三项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露天开采岩体的采矿方法形成人工砂矿床。应用重力选矿、磁力选矿和化学方法选矿等综合选矿方法,选出有工业价值的锡矿、钨矿、铌但矿、铋矿及铁矿。尾矿可以用作建筑材料。
保护好腐殖土,采后可以恢复良田。在云南宝山地区形成典型找矿、勘查、开采的试验基地。
三、以“就矿找矿”的视角,观察危机矿山
“四矿”(矿业、矿山、矿工、矿城)问题研究对于推动矿业城市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2002年朱训在全国政协会上做大会发言时指出,要像重视“三农”问题那样重视“四矿”问题。10年来,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特别是200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为矿业城市转型,提供了方针、政策,积累了经验。
朱训先生对矿业城市转型总结以下六点经验。
1.观念创新原则
找矿、勘查、开发一体化,可以延长矿山寿命。矿产普查、评查、勘探和开发脱节,是产生危机矿山原因之一。
地质人员完成普查、详查、勘探,提交勘探报告就算圆满完成了任务;矿山设计院完成矿山企业设计也算圆满完成了任务;矿山企业按矿山企业设计开发,按年产量生产,按服务年限开采矿也算完成了任务。矿山到服务年限必然闭坑。改变这种流程,矿产普查、详查、勘探和开发一体化形成新的流程改革,创新有以下优点:①矿山企业和地质勘探队紧密结合,边开采、边找矿,矿山不会出现采一点、少一点的现状,不断扩大矿山的矿产资源量。勘探队的成果也可以进一步验证,提高找矿的水平,培养了人才。②矿山企业对矿山的勘探深度是有限的,进一步开展深部找矿需要勘探队配合,使勘探队对矿山地质情况充分了解是十分有利的。
2.统筹规划原则
矿山企业的地质、采矿、选矿、冶金不同专业的专家们均是研究矿产资源体同一对象,利用矿产资源体为国民经济服务,他们研究成果是通过综合信息研究分析的。
对矿床的伴生和共生的关系、不同矿种矿产资源体的利用,提出科学的依据,必然形成一个矿床变成多个矿床的功能。
3.量体裁衣的原则
矿产资源体是有不同等级的,矿体、矿床、矿田、矿床密集区、矿带。
矿山企业不能只是研究矿体、矿床,而且要研究矿田、矿床密集区和矿带,从矿产资源体实际情况出发,扩大矿山企业研究对象,扩大矿山企业功能。
4.项目推动原则
危机矿山立项是形成好的局面原因。叶天竺先生为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还要继续立项。
5.大力发展的原则
甘肃白银市仅2007~2010年间就引进招商项目500多个,完成提交了118.9亿元效益。
6.未雨绸缪原则
大庆石油“一业独大”,以石油为基础,石化为主导,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为支柱产业,“多元”转变。
中国矿业城市转型已经取得经验,但这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

3. (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概况

为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任务的实施,国务院第17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全国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保障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发[2011]11号文,颁发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组织实施分工方案》,要求各有关单位“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组织实施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用全新的思路为找矿突破打造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多元投资制度平台,全面推进“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地质找矿新机制,有序引导社会资金加大矿产勘查投入,加快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在《纲要》颁布前期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地质找矿新机制为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成为实现找矿突破战略的举措和主要平台。
国土资源部实施地质找矿新机制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及矿产资源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并根据本行政区实际情况,统筹贯彻,重点突出,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1.各省(区、市)政府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构建组织领导体系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部署后,各省(区、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各种形式,认真贯彻全国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各省(区、市)先后召开部署动员会议,调动相关方面的积极性,并将地质找矿突破工作纳入省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造就良好的地质找矿战略行动社会舆论氛围和有利的工作环境;大部分省(区、市)都成立了省级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省(区、市)主管领导牵头,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尤其明确国土资源厅长是找矿突破第一责任人),相关部门及整装勘查区所在地领导参加,有一批整装勘查区已组建了整装勘查区组织领导机构和承担整装勘查区任务部门建立内部实施管理组织系统;同时建立省级专家指导、整装勘查区技术组织管理负责以及承担项目技术管理负责等技术监管体系;有些省(区、市)已建成由这两方面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地质找矿突破、整装勘查的组织领导体系,有效地保障了战略行动的实施。
2.统筹地质找矿规划,认真编制实施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除北京、天津、上海、海南外,各省(区、市)都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根据本区域实际,基本遵循地质规律、地质工作规律、市场规则和现实需求,统筹规划,组织编制本省(区、市)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地质找矿突破工作。并把“整装勘查”作为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重点工作,各省(区、市)都确定了中央与省(区、市)两级整装勘查区,对整装勘查区实施统一管理原则[各省(区、市)对统一管理的内容要求虽不统一,但强化管理目的是一致的],其内涵主要是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如云南省、青海省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工作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工作进度、统一质量要求、统一成果验收),并按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及其他资源要素原则,统筹中央、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加强地质调查,吸引“商业跟进”矿产勘查,发挥基金衔接作用,实施大项目大投入战略,以期尽快实现找矿突破。同时许多省(区、市)在强化矿产勘查、突破的进程中,强化开发或为后期开发做好各种衔接准备工作,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3.建立完善支持保障政策制度,推进找矿突破方案顺利实施
为推进地质找矿战略行动,为整装勘查顺利实施和地质找矿新机制有效运行,各省(区、市)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规政策,结合本行政区的实际,都制定建立一系列内容各异、重点不同、形式多样的支持保障政策制度,概括起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整装勘查区内矿业权规范管理,包含矿业权设置与配置、区内原有矿业权处置、进入与退出条件、勘查主体合作权益规定等方面政策;二是促进“商业跟进”,鼓励企业和社会投资,特别是吸引大型企业投资方面的政策;三是各勘查主体利益配置或利益处置方面有关政策;四是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而建立的找矿突破激励机制;五是为充分发挥找矿主力军在地质找矿突破、整装勘查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制定的政策;六是为改善外部工作环境协调有序、有效开展地质找矿突破工作而制定各种协调机制制度等。
这些支持保障性政策、制度在整装勘查工作及新机制运行中已发挥出较好的作用,并将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顺利实施。
4.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面推进,发展不平衡
当前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工作已全面推进并取得成效,但由于各省(区、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地质背景和对矿业经济依存度不同以及一些认识上的差异而导致发展的不平衡性;同时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也可以说是一段时期内的突击性任务,这与地质工作运行客观规律之间协调需要一段时间在运行中不断地调整。
当前各省(区、市)在全面、深入地按方案、计划推进,并在运行实践中不断完善政策,解决问题,加快进度,实现突破。

(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概况

4. 就矿找矿,实现矿产勘查从局部到区域的突破

“就矿找矿”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找矿策略,所谓就矿找矿就是在已知矿区外围或深部找矿。一般来说,在成矿区带内,已知矿床、矿点的外围或深部是寻找同类型或同一成矿系列的矿床的有利部位。许多矿区的勘查史都表明,矿床往往是成群出现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会集中多个矿床或矿体。例如,在加拿大诺兰达矿区已发现的19个有经济价值的矿床中,有16个位于以霍恩矿床和奎蒙特矿床为圆心、半径16km的圆圈内,而8个矿床位于以上述两矿床为圆心、半径为8km的圆圈内,最远的两个矿床距圆心34km。加拿大能源矿山资源部的克兰斯顿(1990)曾以“矿就在你的鼻子底下”为题发表文章,论述了汇集与分析已知矿点资料的重要性。从近10多年国外铜、金矿床的新发现来看,大部分都集中在成矿区带的已知矿床、矿点的外围或深部。
一般来说,在已知矿床外围和深部找矿,多是在已知矿床的模型指导下,开展局部性的物化探工作,然后,对发现的异常进行查证。
在已知矿床、矿点的外围和深部的找矿工作主要是利用具有一定探测深度的物探方法开展大比例尺的普查工作,对所发现的异常进行系统的查证,或者甚至直接利用钻孔和井中物探方法组合寻找钻孔周围的隐伏矿或盲矿。
一、已知矿床外围找矿
对成矿(区)带局部的矿产勘查来说,一般是查证最有利的物化探异常;或在已知矿床外围依据已知矿床模型,确定开展局部物化探工作的范围,然后开展细致的物化探工作,从而导致点上的突破。从成矿带找矿发展史来看,局部地段化探找矿突破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
依据地质标志或概念模型选定详查的地区,利用化探方法发现矿床。在国外,很多地区没有开展过系统的区域物化探工作,即使在一些老矿带,物化探工作也是十分零星。已知矿床的成矿条件与成矿模式便成了这些已知矿带外围及深部找矿选区的主要依据。这种思路在许多已知矿区导致矿床发现的例子不胜枚举。智利安第斯造山带南部马里昆加金矿带的拓展过程基本上是遵循了这种思路。自埃尔印第奥金矿床发现后,在该矿床外围依据化探(主要是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相继找到了拉科伊帕、马尔泰、洛博、雷富希奥等矿床,从而在埃尔印第奥北部形成了马里昆加金矿带。
对于工作程度较高的地区,这种思路仍然是可行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解释地球化学异常。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世纪”特大型铅锌矿床的勘查史可以说明这一点。在世纪铅锌矿床的勘查初期,开展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了长达160m、Zn含量达(400~1000)×10-6的异常带,但用物探方法(重力、磁测和SIROTEM电磁测量)并没有显示出异常。此时,勘查工作陷入了困境。后来勘查者将工作转移到世纪探区西南约8km的一个矿脉上,并在这个矿脉上方获得了一个与世纪探区类似的地球化学异常,但规模要小得多。在此矿脉上打了一浅钻,便发现了富矿体,因此,勘查人员再回过头来查证世纪探区的异常,从而发现了世纪铅锌矿床。
对一个地区的地质认识与当时的整体地质研究程度有关;传统的成矿模式常常也会束缚人们的思路。因此,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对区域成矿特征认识(成矿模式)的改变,可以导致局部矿产勘查新发现。例如,在印度尼西亚,20世纪70年代初期主要寻找铅锌矿床,因此,在开展化探工作时常常没有分析金,找矿效果不佳。随着人们对该区斑岩铜金和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环境认识的深入,从而改变了该区的找矿方向,导致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地球物理异常具有多解性,因此,通常要用包括化探方法在内的综合方法来查证物探异常的性质,查明异常是否由矿化引起。如果在物探异常上方存在化探异常,勘查者便会增强打钻的决心;若在物探异常上方不存在化探异常,必须深入研究,进一步查明物探异常形成的原因。反之,化探异常只能表征近地表矿化的特征,难以表征矿体深部的形态与产状,必须依靠物探方法来确定。
在用化探方法查证物探异常时,主要采用地表露头观测和岩石取样或土壤取样。澳大利亚斯卡德尔斯硫化物矿床发现过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斯卡德尔斯(Scuddles)硫化物矿床是一个大型的、隐伏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MS),位于澳大利亚佩思以北51km,与南部4km处的铁帽山Cu/Zn矿床构成了澳大利亚西部最富的贱金属资源基地。在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模式的指导下,使用航空磁法在区域上开展工作,在获得的120个磁异常中,斯卡德尔斯异常排在第3位,是重要的查证对象。为了查证磁异常的性质,采用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由于测区内冲积物覆盖厚、风化强烈,贱金属和贵金属均被淋滤。在早期的浅部(12m)土壤取样中,几乎没有显示出重大化探异常,勘查者不敢轻易打钻。经仔细研究已有资料后,认为土壤取样深度不够,并决定重新钻探取样,取样过程由地质人员监督,取样深度打到基岩为止,深度一般达40~70m。结果在斯卡德尔斯矿床上方发现了Cu(620×10-6)、Pb(380×10-6)和Ag异常,从而坚定了在那里打钻的决心,后来的钻探很快证实了矿床的存在。
物探方法是查证化探异常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物探方法对化探异常的查证,确定地球化学异常的存在,同时确定地质体或矿体的产状,从而为钻探验证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印度尼西亚铜金矿带中,韦塔岛成矿区、古农蓬科尔金矿床,基本上都是由化探发现与矿化有关的异常后,使用物探方法(尤其是地面磁法和激发极化法)进行查证的。下面以爱尔兰里申矿床及其外围的勘查工作为例,进一步说明区带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印证,实现成矿(区)带找矿的重大突破。
里申矿床位于都柏林西南约130km处的拉斯多尼地区,是由谢夫龙矿业公司于1990年发现的。矿石储量2200万t,平均品位Zn 11.5%,Pb 1.9%和Ag 26×10-6。谢夫龙公司从1984年起便开始研究爱尔兰的铅锌矿床以及有关的资料,建立了爱尔兰型铅锌矿床的地质勘查模式。根据该模式,矿床沿着早石炭世的陆架与盆地交界处的大的构造分布,强调目标含矿层(沃尔索组灰岩)上覆的碳酸盐岩的岩相分布受构造控制,铅锌硫化物层控矿体产于沃尔索灰岩的底部,并终止于高角度矿化构造。研究表明,拉斯多尼地区位于早石炭世陆架和盆地的过渡带。1984年和1986年相继在距利希恩矿床不远的地方发现了德里卡恩和加尔莫伊矿床,这更增强了谢夫龙公司在该区进一步勘查的信心。
含矿的沃尔索组灰岩的埋深大多超过100m,甚至达200m,但根据分析,沿断层可能会出现化探异常,尽管异常规模不会太大。为此,首先进行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在利希恩矿床以北15km处发现一个弱的锌异常(150×10-6)。由于在距此仅8km的加尔莫伊矿床是应用激发极化等物探发现的,故随后又在区内进行了激电测量,以查证化探异常。结果圈出了若干个激电异常。第一个钻孔布在激电异常与土壤Zn异常重合处,在18m深处打到一层4.5m厚的“黑色微晶角砾岩”,其下为Ballysteen灰岩。黑色微晶角砾岩是一种暗色细粒白云岩,据认为它与矿化系统密切相关,是硫化物矿化的蚀变边缘带。受第一个钻孔结果的鼓舞,谢夫龙公司随后又在第一个孔周围向东、西、南、北和南东方向以500m的孔距打了若干个扩边井。结果在第一个孔南东1.1km 处的第7个孔中沃尔索灰岩的底部(188~202m深)见到了14.24m厚的矿层,从而发现了利希尔矿床。
在这一发现之后,又开展了几种物探方法的测量工作,其目的是圈定矿床范围、确定矿化的物探异常特征,为在该地区的进一步勘查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各种测量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测量(TEM)是识别深部导电矿层的最有效的方法。根据TEM异常,在发现孔以南打的扩边孔圈出了一个厚的矿化楔形体。此后又进一步对TEM异常打钻,又发现了德里维尔和北矿带。至1994年已完成了400多个钻孔,圈出了矿床的范围。整个矿床是由三个矿带组成,即主矿带(发现孔打到的矿带)、德里维尔矿带和北矿带。
二、已知矿床深部找矿
对于已知矿床深部找矿来说,矿床原生晕方法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矿床原生晕分带序列的计算,可以确定深部矿床存在的可能性。
井中地球物理方法可获取钻孔周围和底部的信息,是近年来发现孔旁或孔底隐伏矿(盲矿)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资料表明,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近20年来发现的金属矿中,有许多是借助钻探和井中地球物理方法得以奏效的。对于一些勘查历史悠久的老矿区,深部钻探与井中物探方法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寻找深部隐伏(盲)矿床的有效方法组合,为老矿区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井中物探方法中,可以采用井中磁测、井中激发极化法、深部充电法及井中瞬变电磁法。井中充电法主要用于解决圈定矿体范围、确定矿体产状及埋藏深度、寻找充电孔附近的隐伏盲矿体和在相当大的空间内(n×10km2)发现隐伏构造、岩体等地质问题。这种方法在俄罗斯得到广泛应用。如在俄罗斯科拉-卡累利阿铜镍矿区的索普查岩体上,井中充电法与钻探方法合理组合,导致在400~900m深度上发现硫化铜镍矿。后来这一组合方法成功地用于阿拉列琴、罗夫纳湖以及哈萨克斯坦的科斯姆伦矿区。
西方国家比较推崇的井中物探方法主要是井中瞬变电磁法。这种方法经过改进和完善能够探测到深3000m、距钻孔200~300m范围内大的良导体,并可确定其位置、形态和规模。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老的矿区或矿产普查中,该方法对寻找深部隐伏矿床发挥了主导作用,成为圈定深部隐伏矿床的有效组合方法之一。
在勘查历史悠久的加拿大萨德伯里铜镍矿区,近10年来的勘查工作重点转移到深部,沿着萨德伯里火成岩接触带以下的底板寻找极富的底板型矿床。1987年利用深部钻孔加井中瞬变电磁测量在萨德伯里盆地南缘地下1280 m的深度发现了深部林兹里高品位矿床;90年代初国际镍业公司利用该方法在盆地的东缘发现了大而富的维克多矿床,在盆地北缘发现了新麦克里达铜镍矿床。维克多矿床储量达1800万~3600万t,埋深2400m,镍品位1.5%~2.6%,铜5%~74%,贵金属(6.7~17)×10-6,含铜90~266万t。新麦克里达矿床埋深1000~1500m,铜储量79万t,镍58万t,铜和镍的品位分别为11%和0.8%。另外,深钻和井中瞬变电磁法的结合还导致在已开采的接触带型矿床之下发现一高品位底板矿床——东麦克里达矿床,并用电磁测量进一步圈出了该矿床的范围,矿床埋深1200~1500m,有多个富的含矿层位。由此可见,井中物探方法的有效应用使这个古老的矿山增添了活力,延长了其寿命。同样是在勘查活动逾百年的加拿大诺兰达矿区,以钻探和井中电磁测量的方法组合也成为该矿区目前的主要勘查手段之一。20世纪80年代,用这种组合方法相继发现了科伯特(埋深700m)和安西尔(埋深1280m)矿床。因此,在一些古老的矿区,在深部仍存在着发现隐伏(盲)矿的可能性。

5. 认识找矿哲学的理论框架,创新就矿找矿思维,加强矿产区划工作,推进找矿突破

何贤杰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找矿哲学理论框架的认识,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矿产区划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找矿哲学 就矿找矿 矿产区划
很高兴有机会来参加再论就矿找矿座谈会。这次会议既是对朱训同志找矿哲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也是国土资源部创新找矿思维,实施找矿突破战略的一次有力推进。对于哲学理论界和地勘队伍建设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朱训同志发表论就矿找矿30年,创立找矿哲学也已20年。就矿找矿思想是朱训同志创立找矿哲学的起点,也是找矿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就矿找矿思想,有必要从找矿哲学思想体系上作一个探索。20年前,朱训同志《找矿哲学概论》发表后,在北京召开了一个高层次的座谈会。哲学界泰斗于光远同志,原中顾委委员李昌同志,原中宣部副部长龚育之同志,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郑必坚同志,原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高镇宁同志,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祚庥同志,原清华大学教务长陈舜尧同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顺基同志,中央党校教授邢贲思同志等哲学理论界知名学者,以及原地矿部有关领导同志,都发表了讲话。对找矿哲学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都作出了高度的、中肯的评价和论述。大家都认为找矿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开辟了应用哲学的先河,具备了较完整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包括:找矿哲学的本体论、找矿哲学的认识论、找矿哲学的方法论、找矿哲学的主体论、找矿哲学的决策论、找矿哲学的价值论等六个方面。
找矿哲学本体论认为,矿产是地球的组成部分,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体,矿产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其生成和分布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找矿哲学认识论认为,找矿过程是一个寻找、识别、调查、了解、测量的过程,是一个从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分阶段按程序推进,逐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稀到密、由点到面的探索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实践的反复过程。
找矿哲学方法论认为,找矿工作要遵循辩证思维和矛盾分析的主要方法。
找矿哲学的主体论认为,勘查者和勘查单位是找矿实践的主体。这个主体要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和素质,作为一个群体还要建立创新的工作机制。
找矿哲学决策论认为,找矿的决策包括:决策基础(国情、矿情、规律)、决策方法(成矿预测、要素分析)、战略决策、战术决策(找矿的矿种、地区、靶区确定,工程使用)等。
找矿哲学价值论认为,要认识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价值标准的层次性,价值评价和认知评价的矛盾关系,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矛盾关系等。
上述框架经过20年的实践发展,不断深化和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理论方法体系,就矿找矿就是找矿哲学方法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且具有明显指导作用的哲学思维方法。
就矿找矿在哲学上是根据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衍生而来的。一个矿床的生成绝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它和它周围的环境要素(包括构造要素、围岩要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球化学要素等)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矿床的形成是地质构造活动产物。根据普遍联系的观点,可以认为只要具备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的空间时间内都可能形成相同的或相类的矿床,它们往往成群出现,成带成区分布。这样就提出了一个成矿带、成矿区、矿田的概念。通过这样一个概念,我们就可以从已知到未知开展成矿规律的研究,进行成矿预测,开展矿产区划工作,圈定出一系列不同级别的成矿区、带,从而确定不同级别的找矿靶区,我们找矿规划中所确定的19个成矿区带、47片整装勘查区、数百个重点勘查区,可以说都是这一规律认识的成果。
这里我从就矿找矿哲学理论的角度引出了成矿区划这项重要工作,但从实践的观点看,矿产区划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是原地矿部指导地质找矿工作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1985年,时任地矿部副部长的温家宝同志在原地矿部召开的第七次全国固体矿产普查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区调、区划、物化探、科研和普查勘探五个方面的统一部署的重要思想。他指出:“找矿实践证明,划出重点片,有利于明确普查工作的主攻方向,有利于执行‘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的方针,促进点和面有机地结合,有利于兼顾当前和超前工作,有利于实现区调、区划、物化探、科研和普查勘探五个方面的统一部署,从而提高普查工作的找矿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张同钰同志也提出了“做好成矿区划这一战略性工作”的要求。从那以来,原地矿部先后开展了第一轮、第二轮区划工作,第三轮区划开了头,但因体制方面的原因未能全面开展。国土资源部成立后,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下达后,在前几轮基础上开展了矿产资源的潜力评价工作和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这项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使区划工作不断深化和拓展,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事实证明,矿产区划工作可以把老区找矿和新区找矿结合起来,把点上突破和区域展开结合起来,把模式找矿和系列找矿结合起来,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把地质找矿与资源规划、资源管理、资源宏观布局结合起来。为了进一步推进就矿找矿的思路创新,进一步推进矿产区划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按照唯物辩证的思想适应新形势需要,以政府主导、行政推进、统一部署、分级管理、常态工作、内外协调、项目依托、滚动发展、周期总结、突出找矿、多元服务的思路,创新矿产区划工作机制。
(2)健全法律法规,将矿产区划工作纳入政府管理职责。
(3)建立经常性预算和专项预算结合的工作经费机制,启动新一轮矿产区划。
(4)完善矿产区划工作体系,稳定中央和大区专业队伍,建立省区矿产区划常态化专业队伍。
(5)引入市场竞争,探索经费预算改革,调动非公益性地调单位参与积极性。
(6)加强历次矿产区划成果信息和汇交、集成、保护、转化、使用制度,扩大社会服务。
(7)立即开展海洋和全球矿产区划工作。

认识找矿哲学的理论框架,创新就矿找矿思维,加强矿产区划工作,推进找矿突破

6. 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运用充分调动了我国各个方面地质找矿的积极性

能源和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对油气、铀、铁、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呈刚性上升态势,国内供给保证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面对这种形势,国土资源部研究提出了地质找矿新机制,并把它用在“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实行“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地勘单位的找矿积极性,统筹协调各类资金,打造市场导向多元投资制度平台,主要利用市场力量,促进地质找矿的大突破。从两年多的实践看,这个新机制调动了五大方面的地质找矿积极性。
1.中央政府的积极性
近15年来,我国矿产资源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石油、铁、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的进口量大幅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09年,消费石油4.08亿吨、煤炭30.2亿吨、钢材5.7亿吨、水泥14.7亿吨,各种矿石采掘量超过80亿吨。主要矿种对外依存度分别为石油53.6%、铁矿石61%、铝58.6%、铜72%、钾盐44%、镍72%。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氧化铝、铜、水泥、铅、锌等大宗矿产消耗量最大的国家。
今后10~20年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上新兴国家发展的提速期。按照现有查明资源储量与预测需求量的分析,我国石油、铁、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品对外依存度仍将居高不下,届时大宗矿产品的全球竞争将更加激烈。与急剧增加的资源需求相比,我国地质找矿相对滞后。
面对这种形势,国务院及时提出了实施“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并且在资金上给予了充分保证,这是前所未有的。战略行动的总体目标是用8年到10年时间,实现主要能源资源整装勘查、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及成矿远景区找矿发现,密切结合国家区域产业规划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资源产业战略西移、海域与境外招标。形成一批能源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能源资源储备体系,促进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能源资源综合勘查评价,促进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推进地质矿产勘查开发体制机制改革。可见中央政府这个积极性在国家层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从我们跟踪调研的几个重要矿产资源大省及了解到的几个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自治区)看,他们对“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非常重视,把它列入省(自治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省(自治区)领导亲自抓,有关部门具体抓,有规划、有具体行动方案、有组织机构、有保证措施。但是他们格外重视的目的与中央政府有所不同,即主要是为了推动本省(自治区)GDP的增长,因为一旦找到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很快就会形成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里包括财富增长效益,即矿产资源净价值所提供的社会财富,如陕北地区产油的县(市)、山西和内蒙古产煤地区的县(市),找到资源之后很快就富起来,经济发展效益明显;通过矿产资源,可以招商引资,在勘查期间、在建设期间或在形成生产能力之后,都会迅速增加本地区的生产增加值,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地方社会需求水平,拉动地方经济大发展。因此具有潜在矿产资源的地区,迫切需要地矿部门组织力量,摸清他们的家底,以便作出全面部署。为此,他们在要求中央支持的同时,本省(自治区)财政也加大了支持力度,建立了地方矿产勘查基金。
安徽省规定,社会资金不能直接同公益性地质工作对接,所有矿产普查预查项目,统统进入省地勘基金的“笼子”里,矿山企业要投资找矿,也必须通过与地勘单位合作,进入“笼子”之中。普查结束后,通过市场竞标方式出让矿业权,此时基金退出,商业跟进。由此可见,安徽省政府完全垄断了矿产普查之前的地质项目,从根本上掌控了矿产资源的配置权。企业要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只能在政府掌控下,通过竞标获得。甚至可以说,省级政府的重视,已经达到了动用行政手段的程度。
3.大型国有非矿企业的积极性
大型国有非矿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大、资金雄厚,与政府的关系具有天然的紧密性,财大气粗。所以把他们单独拿出来讲,是强调他们原来不是从事矿业的实体经营,而是从事诸如电力、钢铁、经贸、铁路、建筑等产业。他们所以要进入矿产勘查,完全出于企业追求赢利的本能。因为进入21世纪之后,大多数矿产品的价格都上涨了2~4倍,而它们的成本增长远远低于这个幅度。所以矿业的利润率大多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一些资源大省(自治区),如青海、新疆、黑龙江、贵州、安徽、河南、西藏,都有这类大企业进入。有些省(自治区)政府还专门邀请。除了中央的国有大型企业以外,地方的非矿大企业也纷纷进入,他们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型国有企业进入矿产勘查和开发领域,本来是推动我国矿业发展的大好事。但如果他们不是以发展实业为目标,而是通过占有矿业权待价而沽,就给我们矿业的发展注入了不确定的因素。当然,从这些企业本身的动机来讲,是无可指责的,但是从发展研究我国矿业形势这个角度分析,不能不引起重视。因为找矿突破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的目标;把我国矿产品的产量拉上去,提高国内资源的供给能力,增加资源上的安全系数,才是找矿突破的真正目的。
4.矿业企业的积极性
这里所说的企业与上面提到的根本不同点在于,它是搞实业经营的,产出矿产品。对大多数矿产品来说,就是把矿产资源从地下转移到地上,因此这类企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是绝对的、持久的。把商业性矿产勘查交给他们,对加强地质工作来说是万无一失的。各级政府应当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坚定不移地依靠这类企业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
矿产资源从根本上决定着矿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当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因为每一个矿山企业的建立和持续,都是以探明可动用的矿产资源为条件的。这个条件一旦失去,不仅影响企业本身,而且殃及当地社会。大庆油田已经连续发展了50多年,就是靠不断地在矿区、在周边找到了接续的油气资源;大庆油田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全面而完整的基础设施、生产设施体系,而且这些体系所付出的成本,早已收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就近、就地解决接续资源,正是他们全力以赴所追求的。因此,把他们作为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主体,是最能胜任的。辽宁省红透山铜矿,也是个老矿山,并因开矿而立镇。前几年由于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直接造成该镇的生存危机,有些商家要搬走,房价大幅下落,无人问津;后来由于在外围、在深部找到了接续资源,不仅企业起死回生,当地居民也奔走相告,城镇已恢复了生机,房价大幅上涨。这些情况说明,在商业性地质找矿中,企业的主体作用是最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
5.地勘单位的积极性
在地质找矿中充分发挥地勘单位的积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很有中国特色的。因为所谓地勘单位在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它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号称“百局千队”。在计划经济时期,它主要靠国家财政拨付的地质勘探费存续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则主要靠政府和社会所提供的矿产勘查投资,继续运作。因此,上述4个方面的积极性,都是它最希望看到的。上述4家的出资也就是他们的收入,4家出资越多,他们的收入越多。所以地勘单位的积极性带有很强的依附性,因此他们自嘲是“打工仔”。
地勘单位的积极性,由于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追求的是地质项目的承包价款,所以具有短期性,对地质找矿长远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大。如果上述4个积极性的动机,都是追求地质找矿成果,而把勘查劳务当成一种手段,那么地勘单位的积极性则是把手段当成目的。而这正是地勘单位所坚持的事业性质所决定的。地勘单位要摆脱这种局面,就必须成为勘查投入的出资者,进而就必须实现企业化,由第五个积极性晋升为第四个积极性,即矿山企业的积极性。
上述5个积极性,确实把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的形势推到了最佳态势,从已经取得的地质成果看,也的确令人鼓舞,但其中也缺少“商业”味道,就是这些新探明的矿产资源如何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尚需努力。

7. 浅析在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中如何发挥地勘人的作用

1能源资源需要自力更生,地质工作者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应发挥更大作用。国家将组织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突出紧缺战略性资源,切实增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地质工作者要紧跟国家资源战略方针,紧盯紧缺战略性资源,紧抓科学技术突破,打破资源瓶颈,去除资源枷锁,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资源绝对安全。【摘要】
浅析在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中如何发挥地勘人的作用【提问】
你好,浅析在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中如何发挥地勘人的作用,内容如下【回答】
1能源资源需要自力更生,地质工作者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应发挥更大作用。国家将组织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突出紧缺战略性资源,切实增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地质工作者要紧跟国家资源战略方针,紧盯紧缺战略性资源,紧抓科学技术突破,打破资源瓶颈,去除资源枷锁,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资源绝对安全。【回答】
2进入新时代,地质工作者也有了新要求。在找矿的同时,要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新时代地质工作者必须在传承和发扬老一辈地质工作者“三光荣精神”的同时,更加坚定新发展理念,善用新科技手段,探索新找矿模式。在找矿过程中,最大满足生产需求,全力保护生态环境,时刻顺应时代潮流。【回答】
3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殷切期盼,必将成为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踔厉奋发,为国找矿的行动准绳和动力源泉,必将掀起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新高潮。【回答】

浅析在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中如何发挥地勘人的作用

8. 找矿哲学及《找矿哲学概论》在找矿哲学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吴凤鸣
(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
摘 要 本文论述了找矿哲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找矿哲学概论》对找矿哲学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找矿哲学 战略
前言
1981年,笔者有幸参加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地质专业组讨论中,共同发起成立“地质学辩证法专业组”,推举张文佑院士为学术带头人,责成笔者起草《倡议书》,1982年4月3日研究会钟林副理事长宣布批准成立以张文佑为首的7人“地质学辩证法专业组筹备组”,笔者被选为副组长,参与了筹备工作。由于笔者对自然辩证法仅有一般干部水平,难以承担起这项任务,迫切加强学习。
在筹备期间,偶然在《中国矿业报》上读到了朱训发表的《正确处理地质找矿中辩证关系》一文,如获至宝。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系统地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方法,剖析我国地质找矿工作,是一篇充满地质学辩证法的论文。于是我把自己的学习的心得以汇报形式,专程向钟林、龚育之、于光远等汇报,得到他们一致的高度评价和称赞,并决定责成笔者多方设法邀请朱训同志能在成立大会上做专题学术报告。
1983年4月,地质学辩证法专业组成立及首届学术年会上,朱训同志亲临大会,并作了《正确处理地质找矿中辩证关系》学术报告,不仅活跃了大会的学术气氛,也大大提高了研究会的声誉。
从此我便与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特别是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结下几十年不解之缘,也得到了这个难得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机会。其中朱训同志的找矿哲学及其《找矿哲学概论》问世后,有过更多的学习机遇,参加过历次的座谈会、研讨会,受益匪浅。特别是《找矿哲学概论(俄文版)》译成后,受朱训同志的委托对俄译本做过核校,虽然作用不大,但对全面领会《找矿哲学概论》基本理论内涵是很深刻的。
《找矿哲学概论(俄文版)》、《找矿哲学概论(英文版)》的出版,使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找矿理论走向世界,进入国际学术论坛,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一、《找矿哲学概论》受到中央领导及学术界的重视与高度评价
1992年《找矿哲学概论》问世后,受到中央领导人及理论界、地学界的重视与高度评价。
(1)1992年10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瑞环同志在阅读《找矿哲学概论》后,在《请地矿部同志转达我的一点意见》(以下简称《我的一点意见》)中,对该书做了高度评价,他说:“我看过朱训同志写的《找矿哲学概论》。这本书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找矿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其他行业也有启示作用。我希望更多的同志像朱训同志那样,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指导生产和工作,从而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更快地发展。”
1992年11月4日~7日,为落实李瑞环同志信中的精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和江西省地质矿产局联合发起在南昌市召开了全国找矿哲学研讨会,有来自全国的地质矿产部门的专家、学者、教授、高级工程师近60人参加了讨论,会上交流找矿哲学论文近40篇。朱训教授在会上做了《关于找矿哲学的若干问题》的学术报告,与会代表认真学习了李瑞环同志的《我的一点意见》与《贺信》,他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召开座谈会,讨论找矿哲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大家倍感亲切,共同认为,李瑞环同志重视和倡导专业人员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专业科研工作,这在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深化进程中,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代表围绕找矿哲学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为《找矿哲学概论》是从哲学高度总结了新中国诞生以来我国地矿工作的历史经验,在此基础上开辟了哲学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领域,创立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有实践内容的找矿哲学学科体系,显示了作者在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上创造性的思维,是一项由中国特色的地学哲学研究成果。
(2)1993年1月20日,中国科协、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为落实李瑞环同志的批示,在北京召开了高层次找矿哲学座谈会,特邀请首都理论界、哲学界、地矿专家,以及科技、新闻界知名人士,对《找矿哲学概论》中找矿哲学理论内涵、范畴、结构、体系及现实意义作了评论。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原中宣部副部长龚育之主持座谈会,并发表以发扬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为题,称赞朱训同志的《找矿哲学概论》正是体现和继承了这种优良传统和典范。
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院士专门发来贺电:“欣悉中国科协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举行找矿哲学座谈会。这是我国科技界、理论界响应江泽民同志关于全党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落实李瑞环同志关于找矿哲学的指示,推动各行各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指导生产和工作的一项重要活动。我看过朱训同志写的《找矿哲学概论》。这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建立哲学应用学科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如果我们各行各业的领导同志都能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这种探索和研究,就会大大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从而推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科技事业更快的发展。”
(3)1995年,出版了《找矿哲学的理论与实践》,这是在朱训同志主持下,编撰成的一部阐明找矿哲学及《找矿哲学概论》的综述性论述与解读,在《找矿哲学概论》的基础上,力求理论系统化,整理了江西找矿哲学研讨会的成果,地矿部总工程师找矿哲学学习班的资料,以找矿若干实例阐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在找矿勘查中的引导作用。
(4)1995年,为迎接1996年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组织力量翻译出版了《找矿哲学概论(俄文版)》和《找矿哲学概论(英文版)》。
1996年8月,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笔者是大会代表,受地学哲学委员会秘书处委托,带去《找矿哲学概论(俄文版)》、《找矿哲学概论(英文版)》各数十册。国际地质学史协会秘书长、美国天体地质物理学家阿尔文(Marven,U.B.)教授对该书高度评价,说“西方地质学家一般不愿论及哲学,认为谈哲学有一定争论性和风险性,尽量回避,……而中国同行,把哲学理论应用于地球科学研究,用于找矿,并取得成就,创立了独特的找矿理论,是一大创举,我一定好好阅读……”
讨论会结束后,笔者专访了俄罗斯地质学家奥泽洛娃(Ozerova,N.S.)、舍巴科娃(Shibakova,V),指着俄文版说,俄罗斯地质界一直把地学哲学作为一个专题研究,属于高层论坛,但还未作为一个学科,而且近年来研究者越来越少,至少“找矿哲学”概念,更少人问津,你们已撰写出专著出版,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
当前《找矿哲学概论》有中文版(1993年、2008年增订版)、英文版、俄文版,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费多尔丘克院士摘译的莫斯科版,对推动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促进有中国特色的找矿哲学理论走向世界,进入国际学术论坛起着开创性的作用。当前《找矿哲学概论》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日益扩大与深化。
(5)2000年8月25日,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召开地学哲学研究回顾研讨会,对17年来研究会的研究成就进行了一次回顾与总结,参加研讨会的有副理事长王子贤、蒋志、石宝珩、杜乐天、吴凤鸣、毕孔彰、王恒礼等。
(6)2008年6月27日,全国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举办“朱训同志地学哲学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并纪念地学哲学委员会成立25周年研讨会”。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知名学者余谋昌、吴义生、余际从教授对朱训同志的哲学思想及找矿哲学做了高度的理论上的概括,与哲学逻辑上的精辟分析。
二、《找矿哲学概论》的基本哲学理论内涵
2008年8月25日,笔者在全国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找矿哲学概论》再版座谈会上的发言(详见《地学哲学通讯》2008年第2期)中首先提出《找矿哲学概论》是地学哲学成就中标志性的论著。
《找矿哲学概论》是地学哲学的一面旗帜,它已形成或日趋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是一部具有创新思维的、标志性的理论著述,其中心论题,论证了作为应用哲学一门独立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1)五律:即主体客体一致律、阶梯序次递进律、系统发展协调论、点面结合律、过程转化律。
(2)五论:即唯物论、认识论、辩证论、矛盾论、主体论。
(3)该书2008年版本增加了找矿哲学的价值论,凸显出找矿自身的经济观,拉近了找矿哲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整体性。
这三点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作为一门独立的应用哲学分支学科,不但拓展了地学哲学研究的领域,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哲学学科的内涵。
三、找矿哲学理论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背景
1992年,《找矿哲学概论》出版前夕,我国地矿事业发展的实力已令世人所称赞,可以说《找矿哲学概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是在我国地矿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之上形成、发展的,也是建立在百万地质大军长期的地质实践基础之上的。这里引一点历史资料加以论证:1993年张文驹副部长在元旦新闻发布会上的宣称:“1978~1992年14年间累计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450处,探明储量的已有149种,有15种,诸如:石油、天然气、金、银,各居世界第三位……”1992年朱训部长在庆祝地矿部建部40周年发表的专论《发展地矿事业,促进四化建设》更有充分的论述,这里就不加赘述。这1450处大中型矿床的发现,主要是靠“找”、靠“找矿哲学”得来的。这时期我国已是矿种齐全、储量丰富、设备精良、人才积聚的号称百万地质大军的资源大国。就朱训同志个人的地质实践,当年指挥德兴铜矿的大会战,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作为地矿部的带头人,上述所列地矿系统的成就,基本上都是亲身经历过的,多年来丰富的领导地质大军的实践,通过思维的升华,从自然王国到必然王国的过渡,创造出新的理念,这完全是符合创新思维的发展理念过程。《找矿哲学概论》中的找矿理论的形成,就是以这些雄厚的物质为基础的。
四、成矿理论是找矿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理论升华
众所周知,矿业的发展是推动矿床学及其成矿理论研究的原动力。千百万矿产地是靠“找”、“找的哲学”而来的。那么,何处去找?如何来找?那就要靠从地质实践中得来的理论——中国成矿理论来指导。实践也证明:中国成矿理论的发展与找矿哲学的理论是完全互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的找矿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找矿哲学理论是先导,是成矿理论的总结和升华,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突破和飞跃,是从自然王国向必然王国的过渡,它们相互渗透、互为交叉、耦合,中国成矿理论已呈现出繁花似锦、异彩斑斓的景象。我认为:中国成矿理论的繁荣和发展,也是找矿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1.矿床学的特点
从学习矿床学课认识到:矿床学属于地球物质科学的组成部分,专事研究矿物的来源、演化、运动机制、成矿类型及其时空规律的学科,是地质科学中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分支,其特点是:具有多样性、多解性、复杂性等,由于矿体形态、产状、类型不一,分布不均,又有颇大的区域差异性。因此,矿床学在成矿理论方面也是学科繁多,学派林立,诸如接触交代成矿论、围岩蚀变成矿论、热液成矿论、岩浆(火山)成矿论、花岗岩化成矿论、混合岩化成矿论、同生成矿论、改造-叠加成矿论、外生矿床陆源汲取成矿论等。这些传统经典型的成矿理论,在我国找矿勘探进程中,都有过辉煌的战绩,也有的是属于“非此即彼”一元论的理念,有一定的局限性。
2.中国成矿理论的哲学内涵
新中国诞生以来,中国矿床-地质学家潜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方法,不断深化认识矿床学及其成矿理论自身固有的哲学内涵:内生与外生、深成与浅成、开放与封闭、均一与非均一、渐变与突变、膨胀与收缩、运移与沉淀、氧化与还原、饱和与稀释、同生与原生、尖灭与圈闭等。在这些理论哲学内涵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地质找矿的实践中,不断涌现出新的思维,创造出新的理论概念。
五、列举三个哲学找矿的典型实例
(1)远期的。大庆油田以两论(《矛盾论》与《实践论》)为指导,发现大庆油田,甩掉“中国贫油论”的帽子,验证了中国陆相生油理论,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胜利,也显示出形而上学的唯心论、先验论的破产。大庆油田两论起家,已早有共识,这里不再赘述。
(2)近期的。曹妃甸南堡油田的发现是哲学找油的典范。2008年在渤海湾畔之冀东海域曹妃甸港区,构造上属于黄骅凹陷带,构造十分破碎,用发现者的话来说,“一个盘子落地,又踏上几脚,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多年来久攻不克。”他们经过认真的总结,组织大家学习,通过学习《找油哲学》,认识到“找到油的地方,是在人们的脑海里。”这一认识论上的突破,随之,在勘探方法上也有了质的改变,历经艰苦的攻坚,连续奋战,终于拿下了南堡油田,在储量上虽然不如想象那么大,但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被称为“石油哲学”。
(3)据《中国矿业报》2011年9月22日报道:《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深部找矿重大突破纪实》。他们在2007~2009年在焦家、寺庄等地先后找到称之为“五朵金花”超大型金矿,在理论创新总结中,提出“阶梯式”成矿模式,笔者联想到朱训教授在《找矿哲学概论》中,就曾论及到的“阶梯序次递进律”一节,初步对照分析中认为在认识论上确有相互印证之处,只是有宏观与具体实践之别。笔者认为“阶梯式”成矿理论的创建,是否可以归于“阶梯序次递进律”的地质实践的检验与论证?至少也是哲学找矿的一个实例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