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在经商的胡雪岩,临死前为啥告诉子孙勿近白虎?

2024-05-16

1. 一生都在经商的胡雪岩,临死前为啥告诉子孙勿近白虎?

白虎应该就是白银,或者指官场,反正这两个都是胡雪岩叫后代要远离的东西。
胡雪岩为什么有这么痛的领悟呢?
以前写过一篇,发上来请大家阅读。
1883年的夏天,胡雪岩嗅到了空气的一丝不安。
此时,在他的仓库里,还躺着数百万担的生丝,这原本是他精心策划的一场大戏,曾几何,他已经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而此刻,那些散发白色光泽的生丝如同巨石一样压在他的心头。

两年前的胡雪岩,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胡雪岩被授予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成为最为耀目的商人。
胡雪岩准备趁风起势,他给左宗棠写信,表示愿意动用一千万两,独立建设长江沿岸电报。如果成功,胡雪岩将成为电报大王,并改变他低买高出的商业模式,而建议起新商业管道,坐收其利。
可是,主管电报这等洋务的不是左宗棠,而是李鸿章。而左李政见不同早已经不是秘密。
对于不是自己管辖范围的事,左宗堂不敢轻易拍板,也不敢力争。
结果被李鸿章后来居上,将搭建电报的机会送到了自己的部下的手中。

对胡雪岩而言,这只是失去了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失败是他大崩盘的前奏。
电报投资生利之后,他把目光投到了生丝。
中国是生丝的生产大户,但因为并不掌握加工以及贸易市场,所以生丝的价格控制在英国各国商人的手中。
这使得英美在中国开的缫丝厂越多,对中国采购的丝量越大,生丝的价格反而下跌,从1869的每担517两,跌到1883年的200两,足足跌去了了一半多,这使得江浙一带的丝农,劳作更为辛苦,但所得反而更少。
胡雪岩意识到这其中的不合理,分析这是因为华商各自为战,无法形成价格同盟,所以定价权反被洋人控制。
胡雪岩决定放手一博,利用自己积累的千万财力,将生丝价格夺到手中。
机会出现了,1880年, 欧洲遭受旱灾,生丝收成减产。中国生丝份额顿时成为主力。胡雪岩抓住机会,在江浙四处采购,广发定金,见丝就收。
两年后,他囤积近两万包生丝,占所有市场的四成货源。
胡雪岩又利用商场影响力,跟四业同行组成价格同盟,抵制低价出售。
胡雪岩第一仗告捷,洋人错失了采购机会,生产出现缺口,价格随之抬高,到了1882年的9月,上海生丝价格达到17先令4便士,而同时期,伦敦交易所的价格仅为16先令3便士。
这时期,国际买家纷纷找到胡雪岩,其中包括日商,表示愿意高价收购胡雪岩手中的生丝,如果按当时的价格脱手,胡雪岩将净赚一千万两的白银。
胡雪岩拒绝了,因为他要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生丝的定价权。
而情况在悄然发生变化,就在这一年,欧洲生丝丰收,原本指望中国丛丝开工的英美厂商可以转向欧洲采购。
生丝的价格应声而落,赚取高额的利润以及夺得生丝定价权已经变得不现实,但胡雪岩还是可以将生丝转手出售,并不致于受到太大的冲击。
况且,胡雪岩产业广泛,生丝虽然投入重注,但绝不至于被拖垮。
“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这就是做生意。”胡雪岩自有其独到的经营秘诀。

早年经商,胡雪岩得到一个消息,小刀会要在上海起事。如此一来,上海必定交通断绝,丝路贸易亦将中止,蚕丝价格必定上涨。对胡雪岩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商机。
要在这上面狠赚一笔,自然首先要控制市场,垄断价格。但当时的胡雪岩本钱不够,只有价值十万两的蚕丝存在上海裕记丝栈。而且他向上海''三大''钱庄借贷的10万两银子也要到期。按规定不能再续借。
胡雪岩灵机一动,先是把生丝栈单给''三大''钱庄看,表示借款可以如期偿还,但要等这批生丝脱手,请把那笔贷款再转一期。
有栈单为证,货物又摆在丝栈里,''三大''钱庄放心转了一期,胡雪岩有了十万寸头。
接着胡雪岩又以生丝为抵押,向洋行贷十万两。
于是,胡雪岩又多了十万两银子。就这样,他以十万两的银子做出了几十万两的生意。
可现在,八个坛子七个盖,偏偏有人要盯死那个没盖的坛子。

1883年的八月,胡雪岩向汇丰银行所借的一笔款项到期,本息共计八十万两,原是胡雪岩以个人信用担保,给左宗棠的军费。八十万两对胡雪岩来说,并不是一笔巨款,他的仓库里躺着价值千万的蚕丝,他的钱庄里也有流动资金,而且他还有一笔八十万的上海道协饷将到自己的账上,这笔钱正好可以还上汇丰银行。
可是,上海道协饷进账的时间到了,钱却迟迟没有汇入钱庄。
胡雪岩只有几个选择,卖生丝换流动资金,从自己的钱庄垫付,或是向银行拆借。
很快,胡雪岩发现自己的生丝竟然无人问津,各大洋行表示目前银根吃紧,短时间内无法收购。
胡雪岩并不知道,此时中国的电报线内,正秘密流动着一个消息,指令各大洋暂停向胡雪岩收购生丝。
而跟汇丰银行的拆借也被拒绝,原因很简单,胡雪岩明面上挑战的是英美丝商,实际挑战的是欧美的银行系统。
不但汇丰银行不借款,在汇丰银行买办领袖席正甫的策动下,整个上海滩竟没有一个人借胡雪岩银子。
现在,胡雪岩只好动用自己最后的坛子了:阜康银行。
胡雪岩从自己的阜康银行支付出八十万两,垫付上了这一笔费用。支付之后,阜康银行现银短缺,成为了那个没有盖子的坛子。
很快,就有人盯紧了这个坛子。
前来阜康银行取款的人络绎不绝,而在上海滩 ,一个消息不径而走:“胡雪岩蚕丝生意大赔,阜康银行已面临倒闭”

眼见挤兑风潮即将形成,胡雪岩急忙赶往上海催办协饷,同时向北京发电报,恳求坐镇军机的左宗棠相助。
这是他最后的靠山。事实上,他也是借此起势,一帆风顺了好多年。
胡雪岩,安徽人,幼年贫寒,以替人放牛为生。12岁父亲去世后移居浙江,在杂粮行打过小工,在火腿商行当过伙计,在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19岁时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因为为人机灵,被没有儿子的于掌柜视为亲生,去世之际,于掌柜把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托付给胡雪岩,是为胡雪岩商场的第一桶金。
而坊间还流传着胡雪岩的另一个故事。
胡雪岩发迹之时,曾经偶碰了一个落魄书生王有龄。王有龄出身书香门第,只是家道中落,到了而立之年还穷困潦倒,一事无成。
胡雪岩慷慨解囊,相助王有龄五百两银子,让他用这五百两进京谋了一个官职。
从此,王有龄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官运旺盛的王有龄没有忘记胡雪岩的相助之恩 ,对胡雪岩诸多帮助。
王有龄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就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丝行,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往杭州、上海,脱手变现,再解交浙江省“藩库”,从中不需要付任何利息。
王有龄的官有多大,胡雪岩的生意就有多大。
但没想到,王有龄在太平天国之战中,因守城失败而自缢。
失去靠山的胡雪岩很快找到了另一位大靠山,继任浙江巡抚的左宗棠。
胡雪岩于左宗棠又没有任何交情,怎么攀附上呢?
这个世界不怕没有关系,只怕没有琢磨的人。
胡雪岩很快得知左宗棠正为筹措军饷发愁。胡雪岩灵机一动,为左宗棠提了一个妙计:“罚捐代罪”。
胡雪岩建议左宗棠发布招安文书,太平军人只要愿意归抚,领受一定处罚,捐上一定钱,就可以脱罪。
这一来,替左宗棠收集了捐银充当军饷,二来这些脱罪的太平军人手中一定还有大量金钱,而首要选择的钱庄当然是替左宗棠操办以损代罪事项的胡雪岩的钱庄。
胡雪岩就此取得了左宗棠的信任, 胡雪岩的银号开进杭州,专门为左宗棠筹办军饷和军火。依靠湘军的权势,胡雪岩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二十余处,同时兼营药材、丝茶,开办了至今仍在营业的中药店,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
1873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调兵遣将,发兵新疆,胡雪岩又为左宗棠谋划从上海外国银行借款,解西征军军粮之急,还给西征将士送了“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药材。
左宗棠赞曰:“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胡雪岩的成功,离不开王有龄、左宗棠之官场的助力。
而他的失败,亦来自官场。

对胡雪岩的狙击来自中堂大人李鸿章。
当时的朝中,以左宗棠为首,力主“塞防”,左宗棠认为新疆乃国家西北屏障,国防要冲,重新疆是为了保京师。
而李鸿章力主海防,认为大清朝的敌人必来自海上,应当“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左宗棠抬棺入疆,收复失地,升、,封二等恪靖侯。一时之间占据了上风。
为了推行自己的海防,李鸿章意识到“倒左先倒胡”,只有拿到左宗棠的钱袋子,才能真正扳倒左宗棠。
于是,一切事情都可以解释清楚了。
下令上海催办协饷暂停支付的是李鸿章,授意各大洋行不得拆借资金的,背后依然是李鸿章,而调动各地富商挤兑阜康银行的依然是李鸿章。
胡雪岩发给左宗棠的电报,早就被控制电报网络的李鸿章扣下。
胡雪岩只有抵押地契和房产、廉价甩卖生丝,但依然没有躲过愈演愈烈的挤兑潮,清朝首富,三十年积累的产业,在三日之间被攻破。
胡雪岩的商国帝国倒塌之时,左宗棠的楚军刚刚取得镇南关大捷,李鸿章也创造了一个外史交奇迹: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难怪乎,左宗棠愤而怒斥: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
对胡雪岩的攻击并没有停止。胡雪岩高息借款的事情被告到慈禧,慈禧大怒,下令一查到底,胡雪岩随即被抄家、革职。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第一,后人不要经商,第二,后人不要从政,第三,胡李不通婚。”临终前,清帝国最为知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留下了遗嘱。

经商要看胡雪岩,这在中国似乎是一个定理。
一个农家子弟,在钱庄跑街,靠着察言观色,八面玲珑,结交官员,缔造出自己的商业帝国,他一定是有可取之处的。
左宗棠说他:“你是生逢其时,财色双收,官居二品,商界知名。”
他的一些话,至今还有价值。
1. 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会做生意。
2.在江湖上注重情义二字。经商的原则讲究有情有义。
3.先做人,后经商。
4.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大小如一。
5.容,万事之首,有容乃大。
6.做生意先要做名气。名气一响,生意就会热闹,财宝就会滚滚而至。
7.人性:一、贪小便宜;二、怕损失;三、爱面子。
8.为人不可贪,为人不可奸。经商重信誉,无德不成商。
9.如果你有一乡的眼光,你可以做一乡的生意,如果你有一县的眼光,你可以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能做天下的生意。
10.上半夜想想自己,想想别人。
11.机遇是靠大家双手捧出来的。
但是,读胡雪岩,要读胡雪岩之胜,更要读胡雪岩之败。
这一点,已经退休的马云显然读出来了,他说:“胡雪岩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这个是我从第一天看这个书,我就觉得这是一个不对的路,因为钱和权是不能碰在一起的。”
建议每个人都要读一下胡雪岩,不仅仅是做生意的人。对于任何人,胡雪岩的一生都是值得借鉴的。他的成功,你可以借鉴,他的失败,你可以避免。

一生都在经商的胡雪岩,临死前为啥告诉子孙勿近白虎?

2. 晚清商人胡雪岩在临死前,为何要告诫子孙们“勿近白虎”?

哈喽,终于等到您,还好我没放弃!您终于来了!这里有您最想知道的!这里有您最想不到的!这里有您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的!总之,您来对地方了~那么下面就让我带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我们中国有句著名的传言,叫“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
陶朱公我们都知道,是那位帮助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复国成功的范蠡,政治方面立了大功这还没完,事后功成身退的范蠡,还由政界成功转到了商界,成为了古今敬仰的“商圣”,最后和西施驾舟消失在太湖之上也成了一段历来被人们称颂的美谈。



能和陶朱公范蠡相提并论的胡雪岩同样被称作“商圣”,那么作为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商圣之一的胡雪岩,他又有怎么样的人生呢?出身贫贱的他是如何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自己的逆袭一举成为当时中国的首富呢?到后面他又经历了什么才会让他临死前告诫子孙:“勿近白虎”呢?
而且,这个白虎到底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从胡雪岩早年的大致遭遇,如日中天后干的壮举,晚年的情形来分析一下这个人。
凄凉离世  “勿近白虎 ”
首先我们来说说胡雪岩临死前都惦记着告诉子孙的“白虎”到底是什么,白虎,就是凶猛的白老虎,也就是跟商人胡雪岩经常打交道的白银,把白银比作凶猛的白虎可见胡雪岩似乎对钱这个东西有些讳莫如深?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分析一下他的晚年应该能得到答案。



看着胡雪岩鼎盛时期如日中天,被称为“红顶商人”、能穿皇上赐的黄马褂那劲头,晚年的胡雪岩按理说应该是安排继承人后就能安享晚年的惬意状态吧。
但事实是,他晚年在和外国的一场丝绸贸易战里,人算不如天算,局势失控了,胡雪岩输得很彻底,于是他白手起家辛苦攒了几十年的家底在短短三年之内就被掏了个精光,把家产变卖亏了一千万两白银后,彻彻底底的家道中落了。
到了后面,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成了那搁浅到浅水滩的龙的胡雪岩在各地的家产被各处的官吏成群结队地敲诈提款,彼时,胡雪岩负债累累,作为原先大财主、鼎盛时期家产超过国库的胡雪岩在政治上理所当然地失了势。
出事不久后,朝廷就安排人查他账户,发现胡雪岩真的负债累累后,便安排左宗棠查封胡雪岩所有的当铺、商号,处理完之后还要向官方汇报。
可怜的胡雪岩怎么也想不到这一步,更让他伤心的是,当年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他到头来是被左宗棠收拾了,其实二人都心知肚明,是朝廷的命令,大家都是不得不从。



这一打击让胡雪岩彻底陷入不能翻身的低谷,在第二年九月,左宗棠去世,又抑郁了两个月的胡雪岩在十一月,也去世了,一代传奇、堂堂商圣,就此终结。
到这里我们就理解,临终前的胡雪岩为何告诫子孙“勿近白虎”了吧,对胡雪岩来说,把他推上高峰、享尽荣华名誉的是“白虎”,把他推向深渊一蹶不振,死后惨遭抄家的也是这些“白虎”,凶猛的白虎明晃晃的映射着人心。
因此马云也说,胡雪岩给徽商们做了个错误的示范——经商的时候干涉政治。而面对一百五十年前的胡雪岩,我们能做的最多的也只是唏嘘而已。
面对结局这么凄凉悲惨的胡雪岩,我们不禁好奇,他的前半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幼年凄惨  白手起家
而就是这么一个曾经在商界、政界名声鹊起,混得风生水起的大人物,童年的境遇却是十分凄惨。本来胡雪岩小时候家里条件就十分贫穷,年幼的他没怎么受过教育——就读了两年私塾识了几个字,就不得不去以放牛维持生计了,然而更大的灾祸还在他十二岁的时候——那年胡雪岩的父亲去世了。

这一打击让本就困难的家庭彻底陷入绝境,没办法了,书不能读了,牛也放不成了,十三岁的胡雪岩就开始闯荡江湖了,去饭店当跑堂,到商铺当伙计,这些他都干过,后来又去了大钱庄,给人打杂役,比如扫地、倒尿壶什么的。
那时候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胡雪岩相当能吃苦不说,还特别勤奋——这一点深受他老板的赏识,而也是这一点品质引出了他命运的巨大转折点。
后来,胡雪岩在钱庄干满了三年,得到赏识的他被升级为正式员工,都说好事成双,是偶然也是必然,这钱庄老板没有一个孩子,香火断了这钱庄的钱也没法处理了,正急着找继承人的他就看上了胡雪岩,老板相中他我想大家也能知道为什么,胡雪岩能吃苦,一干就是三年,而且任劳任怨。
就这样,年轻的胡雪岩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机遇,这也是他应得的机遇。十九岁那年他成了杭州一个大钱庄掌柜的学徒,没有儿子的掌柜把胡雪岩当亲生儿子来对待,生活上细微照顾,经商技能方面也是一样不漏教给他。
到最后,这位于掌柜弥留之际,把自己辛苦打理了一辈子的钱庄交给了胡雪岩,这座价值五千两白银的钱庄成了胡雪岩梦的开始。



功成名就  亦官亦商
到这时候,有了资本的胡雪岩在曾经他帮助过的王有龄的鼎力协助下逐渐实力强大起来,庚申之变时,更是有大笔的军费在胡雪岩钱庄中,仅战时经费胡雪岩就掌握了一半!
这是胡雪岩财政上的一个大跳板——后来陆陆续续有许多军费进入他的钱庄,他甚至亲自操办了左宗棠军队所需要的军粮和军火费,同时这也是他亦官亦商开始的标志。
在开头我们提到说“今有胡雪岩”,为什么是“今”呢?胡雪岩已经去世一百五十多年了,我们中国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有个习惯,这个人还没有被超越,那么就可以理解这个人还活在当下——对,原因就是,胡雪岩至今仍未被往后一百五十年间的任何一个商人超越,因为他有一项不可能被超越的成就,那就是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
当时新疆一直被一个中亚细亚叫阿古柏的酋长盯住,有国外势力的支持的他想把新疆脱离中国,独立成一个国家。这事清廷当然不愿意了,左宗棠也是。
但是他们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钱,清廷一边叫着:去打,把失地收复回来,大清的土地一寸都不能丢,一边一分钱不给左宗棠拨,这可怎么打?打仗很花钱的,武器要买、要保养,士兵要吃饭,还有军饷,马匹要吃粮草,没钱打不了仗。



这时候胡雪岩就站出来了,说这钱我出,他向外国银行借钱,清朝廷一分借不到的,他借了一千多万两。有了钱,左宗棠才把新疆收复了。事后左宗棠说:“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这场战争之后,左宗棠名垂青史,胡雪岩也成了红顶商人,心想事成。
小结
那么胡雪岩这么成功的内在因素是什么呢?我们来总结一下:
第一点就是,会做人,胡雪岩保存至今的大宅子上有这么一段话“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由此足以见胡雪岩做人的宗旨,它能结交那么多权贵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第二点就是,能把握住机会,能建立关键人物的关键关系,胡雪岩擅长救急,这也是为什么他能认识许多人物还能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的原因,比如王有龄在他事业起步时给他的帮助,以及后来左宗棠对他的帮助,他们这么帮胡雪岩就是因为胡雪岩在他们困难的时候尽全力帮了他们一把,而他们也都是值得帮的人。



第三点就是,胡雪岩勤劳肯吃苦,要是没有这一点,胡雪岩根本不会有后来的功成名就,他极有可能就是一个村间的匹夫,而不是叱咤商界的巨孽。
希望读完本篇文章的读者能从胡雪岩身上学到些许做人的道理,他的眼光和时机把握,个人的优秀品质,都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

3. 胡雪岩死前,为什么要告诉子孙勿进白虎呢?

胡雪岩一度是晚清时期的中国首富,红顶商人,他被称之为左宗棠的钱袋子。在1862年之前,胡雪岩在遇到其生命中最大的贵人左宗棠之前,可以算是小打小闹,并没有大富大贵。当胡雪岩随后成功攀附上了晚清中兴名臣之一的左宗棠时,正赶上他要收复新疆,胡雪岩成为了左宗棠的左膀右臂,确切来说是成为了左宗棠的萧何。
 
此时的清朝国库已经很空虚,想对抗由俄国支持的阿古柏政权,钱成了大问题,胡雪岩通过自己的手段成功向外国银行借到了军饷,并且购买了一大批当时非常先进的洋人制造的武器,使得左宗棠只用了一年半时间便收复了新疆,名声大噪。利益总是相互的,凭借左宗棠的帮助,胡雪岩坐稳了中国头号红顶商人的位置,富可敌国。松石花木,备极奇珍,妻妾成群,筑13楼以贮之。
 
但成也左宗棠,败也左宗棠。1885年12月,曾经不可一世的胡雪岩在贫病交加中病逝,去世前他交代儿子切勿近白虎,白虎指的就是白银。胡雪岩最后还是成为了左宗棠与李鸿章斗争的牺牲品。胡雪岩在1882年开始大举抢购生丝,外国商人想买上一两都不可得,但该年欧洲生丝却获得了大丰收。加之中法战争爆发,法国军舰抵达上海吴淞口,上海物价暴跌,金融危机爆发。左宗棠的政敌李鸿章命其手下盛宣怀造谣说胡雪岩快破产了。谣言传播的速度比病毒传播的速度还要快,民众纷纷跑到胡雪岩最大的阜康钱庄挤兑提款,阜康钱庄破产倒闭。
 
雪上加霜的是此时的生丝价格一降再降,胡雪岩一直急于将其囤积的生丝低价贱卖,可惜没有人接盘。胡雪岩只能看着自己大半辈子赚得的雪花花的白银飞速给倒了出去。为白银辛劳了一辈子的胡雪岩,哪能经受得起这么大的打击?他把所有的仇恨都归于白银上,所以才有了告诫儿子勿近白虎的说法。

胡雪岩死前,为什么要告诉子孙勿进白虎呢?

4. 晚清首富胡雪岩为何害怕白虎,还死前告诫子孙们不要接近?



一、白手起家,初露风头胡雪岩出生在徽州绩溪湖里村,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没有怎么接受过教育,只是读了两年书认识几个字,便因为家庭的原因以帮人放牛谋生,但是在他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了,这一打击让胡雪岩的家庭雪上加霜,已是陷入绝境的胡雪岩也没有再放牛了。
第二年,也就是在他13岁的那年就开始孤身闯荡江湖了,他只身来到了杭州,在杂粮店里、金华火腿商行里都当过小伙计,在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的时候,从扫地、倒尿壶开始,干了三年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的正式伙计。
胡雪岩的勤劳能干,深受所有雇主的喜欢,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一品质,他的命运在他19岁这年发生了很大变化。



19岁那年胡雪岩在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手下当学徒,他工作十分勤奋,办事也灵活,而且于掌柜没有孩子,所以便把胡雪岩当自己亲生儿子来看待,在生活上非常照顾他。
胡雪岩也十分任劳任怨,聪慧善良,于掌柜把自己一生的经商技能都交给了胡雪岩,在于掌柜去世的时候,他便把自己打理了一辈子的钱庄托付给了胡雪岩。
在当时这座钱庄的价值已经超过了几千两白银,这也是胡雪岩成为富可敌国商人的开始。
二、亦官亦商,功成名就在26岁的时候,胡雪岩结识了“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为了帮王有龄补实官位,挪用了钱庄的钱,事发后被赶出钱庄。
过来几年,王有龄担任湖州知府,不久后又调任杭州知府。在王有龄任湖州知府的期间,胡雪岩开始代理湖州公库,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贩卖,脱手变现,积累了不小的财富。



在胡雪岩37岁时,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感恩图报,大力帮助胡氏的“阜康钱庄”。随着王有龄的不断升官,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暗中与军界勾搭上了,大量的经费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
中国有句传言叫
“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
之所以现今为止胡雪岩没有任何一个商人超越的原因,就是因为胡雪岩帮助左宗棠收复了新疆。
当时新疆被一个叫阿古柏的中亚酋长盯住了有的国外势力想支持他把新疆分裂,离开中国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件事清朝不同意,左宗棠也不同意,虽然清朝让左宗棠把新疆给打回来,但是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清朝的国库空虚,没有军费去攻打新疆。



这个时候胡雪岩对左宗棠说这钱我出,他向国外银行借了一千多万两白银,正是有了这些钱,有了军费左宗棠才成功把新疆收复回来了,收复新疆以后,左宗棠曾评价:“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三、惨然离世,临终告诫清光绪八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花了两千万两,使生丝价格压的很低,想垄断丝茧交易,但却引起外国商人的共同抵制。
近代中国第一场大商战开始了,胡氏高价收购国内所有的新丝,占据上风。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意大利的生丝突然大丰收紧接着中法战争爆发,金融危机随着发生。到了这个时候,胡雪岩已无力回天。
清光绪九年,被迫贱卖,亏耗一千万两,家产散失了一半,顿时风声四播。各地官员听闻这个消息群起敲诈勒索,侵占胡雪岩在各地的资产。
朝廷知道这个消息后,下旨让时为闽浙总督的何璟、浙江巡抚刘秉璋密查胡雪岩资产,以备抵债。过了一段时间清廷再下谕旨,将胡雪岩革职,并让左宗棠追剿胡雪岩欠款。第二年正月,清廷下旨催促左宗棠加紧清理。左宗棠派人去查封杭州胡雪岩的当铺、商号等,并向清廷奏报。



清光绪十一年七月,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到这里我们就能理解,临终前的胡雪岩为何告诫子孙“勿近白虎”了吧,对胡雪岩来说,把推上首富之座、享尽荣华富贵的是“白虎”,把他推向深渊一蹶不振,落魄后惨遭查封的也是这些“白虎”,而这白虎就是雪花花的白银啊。



胡雪岩不让子孙“勿近白虎”白银,实际上就是告诫后人不许再做生意经商,因为商场如战场,失败了的后果不堪想象,胡雪岩的后人也都遵从胡雪岩的临终嘱托,子孙众多却无一人经商。

5. 晚清首富胡雪岩,为何在临死前要告诫子孙“勿近白虎”?

什么是“白虎”?为何晚清首富胡雪岩死前要告诫子孙:勿近白虎

晚清首富胡雪岩,为何在临死前要告诫子孙“勿近白虎”?

6. 胡雪岩临死前告诉子孙“勿近白虎”,胡雪岩为何这样说呢?

白虎应该就是白银,或者指官场,反正这两个都是胡雪岩叫后代要远离的东西。
胡雪岩为什么有这么痛的领悟呢?
以前写过一篇,发上来请大家阅读。
1883年的夏天,胡雪岩嗅到了空气的一丝不安。
此时,在他的仓库里,还躺着数百万担的生丝,这原本是他精心策划的一场大戏,曾几何,他已经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而此刻,那些散发白色光泽的生丝如同巨石一样压在他的心头。

两年前的胡雪岩,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胡雪岩被授予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成为最为耀目的商人。
胡雪岩准备趁风起势,他给左宗棠写信,表示愿意动用一千万两,独力建设长江沿岸电报。如果成功,胡雪岩将成为电报大王,并改变他低买高出的商业模式,而建议起新商业管道,坐收其利。
可是,主管电报这等洋务的不是左宗棠,而是李鸿章。而左李政见不同早已经不是秘密。
对于不是自己管辖范围的事,左宗堂不敢轻易拍板,也不敢力争。
结果被李鸿章后来居上,将搭建电报的机会送到了自己的部下的手中。

对胡雪岩而言,这只是失去了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失败是他大崩盘的前奏。
电报投资生利之后,他把目光投到了生丝。
中国是生丝的生产大户,但因为并不掌握加工以及贸易市场,所以生丝的价格控制在英国各国商人的手中。
这使得英美在中国开的缫丝厂越多,对中国采购的丝量越大,生丝的价格反而下跌,从1869的每担517两,跌到1883年的200两,足足跌去了了一半多,这使得江浙一带的丝农,劳作更为辛苦,但所得反而更少。
胡雪岩意识到这其中的不合理,分析这是因为华商各自为战,无法形成价格同盟,所以定价权反被洋人控制。
胡雪岩决定放手一博,利用自己积累的千万财力,将生丝价格夺到手中。
机会出现了,1880年, 欧洲遭受旱灾,生丝收成减产。中国生丝份额顿时成为主力。胡雪岩抓住机会,在江浙四处采购,广发定金,见丝就收。
两年后,他囤积近两万包生丝,占所有市场的四成货源。
胡雪岩又利用商场影响力,跟丝业同行组成价格同盟,抵制低价出售。
胡雪岩第一仗告捷,洋人错失了采购机会,生产出现缺口,价格随之抬高,到了1882年的9月,上海生丝价格达到17先令4便士,而同时期,伦敦交易所的价格仅为16先令3便士。
这时期,国际买家纷纷找到胡雪岩,其中包括日商,表示愿意高价收购胡雪岩手中的生丝,如果按当时的价格脱手,胡雪岩将净赚一千万两的白银。
胡雪岩拒绝了,因为他要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生丝的定价权。
而情况在悄然发生变化,就在这一年,欧洲生丝丰收,原本指望中国丛丝开工的英美厂商可以转向欧洲采购。
生丝的价格应声而落,赚取高额的利润以及夺得生丝定价权已经变得不现实,但胡雪岩还是可以将生丝转手出售,并不致于受到太大的冲击。
况且,胡雪岩产业广泛,生丝虽然投入重注,但绝不至于被拖垮。
“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这就是做生意。”胡雪岩自有其独到的经营秘诀。

早年经商,胡雪岩得到一个消息,小刀会要在上海起事。如此一来,上海必定交通断绝,丝路贸易亦将中止,生丝价格必定上涨。对胡雪岩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商机。
要在这上面狠赚一笔,自然首先要控制市场,垄断价格。但当时的胡雪岩本钱不够,只有价值十万两的生丝存在上海裕记丝栈。而且他向上海"三大"钱庄借贷的10万两银子也要到期。按规定不能再续借。
胡雪岩灵机一动,先是把生丝栈单给"三大"钱庄看,表示借款可以如期偿还,但要等这批生丝脱手,请把那笔贷款再转一期。
有栈单为证,货物又摆在丝栈里,"三大"钱庄放心转了一期,胡雪岩有了十万寸头。
接着胡雪岩又以生丝为抵押,向洋行贷十万两。
于是,胡雪岩又多了十万两银子。就这样,他以十万两的银子做出了几十万两的生意。
可现在,八个坛子七个盖,偏偏有人要盯死那个没盖的坛子。

7. 白虎是什么东西,胡雪岩为什么不让子孙接近?

这里所说的“白虎”指的是白花花的银子,而胡雪岩之所以不让子孙接近白虎,其意思就是让子孙不要做生意。因为胡雪岩就是因为做生意最后去世的。胡雪岩又叫胡光墉,他是一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商人,家产很大,但是他在离世之前却留下遗言,告诫自己的子孙“勿近白虎”,这里的白虎指的是什么,胡雪岩为什么不让子孙接近白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胡雪岩的发家之路。胡雪岩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里,而且从小没有上过学,后来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父亲,自己一个人到处流浪,靠给人做小工为生,后来他去了钱庄干活,因为他的勤劳能干,所以老板也很喜欢他,胡雪岩也很幸运,老板没有儿子,看胡雪岩踏实肯干,而且很聪慧,就把自己的家业传给了胡雪岩,就这样胡雪岩一下子就成了有钱人,开启了他成为大富豪的路程。第二,胡雪岩功成名就,亦官亦商。胡雪岩很有经商头脑,后来他认识了王有龄,王有龄是“候补浙江盐大使”,当初胡雪岩帮助了王有龄,所以后来王有龄也很照顾胡雪岩,有了这层关系。胡雪岩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有了军方的支持,甚至军费都能让胡雪岩掌握,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有胡雪岩的功劳。第三,胡雪岩身死,留下遗言,告诫子孙,勿近白虎。因为胡雪岩的关系,展开了一场大商战,爆发了金融危机,而胡雪岩的危机也来了,后来胡雪岩变卖家产,消息被官员们知道,都去敲诈胡雪岩,占领胡雪岩的地方资产,再后来朝廷也落井下石,查封了很多胡雪岩的资产,就这样胡雪岩抑郁成疾,临死之前告诫自己的子孙“勿近白虎”,对于胡雪岩来说,这白花花的银子就像白虎,把自己推向深渊。

白虎是什么东西,胡雪岩为什么不让子孙接近?

8. 首富胡雪岩曾经告诫儿子“勿近白虎”,这句话有何深意?

胡雪岩告诫儿子“勿近白虎”的意思,就是说不要接近白银这头老虎,因为白银和钱财就像猛虎一样,过度贪恋很容易因此受到伤害。

胡雪岩是我国清朝时期首屈一指的富豪,当年他黑白两道通吃,依靠掌握军权的左宗棠的帮助挣了许多钱。可在左宗棠这座靠山去世以后,他就被左宗棠的政敌李鸿章在慈禧太后面前告了一状,说他因为筹集军费拿了洋人的回扣,结果慈禧大怒,马上下旨撤了他的官职,家产也被没收了。

出了这件事后,胡雪岩就由富可敌国的首富变成了普通百姓,晚年不仅过得不好,还一直都郁郁寡欢,非常后悔,怪自己太贪财了没有早一点收手,否则也不会落到这步田地。所以他在去世的时候,很认真的告诫自己的儿子“勿近白虎”,也就是告诉自己的后代,不要过分看重钱财,因为过于贪财的话,很可能就会被自己的贪心所害,也就是说钱财白银就像老虎一样,过于贪恋的话,就会被钱财这个老虎伤害。

其实李鸿章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本不应该落得这样的结局。他12岁的时候只是钱庄里的一个学徒,可由于干活麻利能说会道,很快得到了掌柜的喜欢,因此掌柜把他当儿子一样看待,甚至在自己退休的时候,把整个钱庄都送给了胡雪岩。胡雪岩是个目光长远的人,他为了挣大钱,后来就巴结了湖州知府王有龄和当时掌握兵权的左宗棠,依靠跟这两个人的关系和利益交换,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最后成为了富可敌国的首富。但他却没有懂得适时的收手,人在高处不胜寒,他最终被左宗棠的对手李鸿章扳倒了,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一切,所以他才如此告诫自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