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总裁丁志忠的励志创业故事

2024-05-15

1. 安踏总裁丁志忠的励志创业故事

  丁志忠,37岁的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土生土长的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人。作为国内第一个用体育明星做广告的运动鞋企业,安踏总裁丁志忠被称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花了10年不到的时间,丁志忠已经将安踏所在小镇周边的数千家竞争对手抛到了身后。“安踏做大了,丁志忠现在也不好见到了。”一位1983年就开始做运动服装的石狮商人说。他的“豪健”牌运动服装每年的销售额大约是1个亿。
  
   丁志忠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鞋王,但他却并没有成为当地鞋业协会的会长。“他骨子里有一种霸气,不好打交道。”一位当地媒体的记者说。他也从不愿意迁就别人,据当地人说,如果是一件自己不想做而又不能不做的事情,晋江另一位鞋业老板特步创始人丁水波会选择去做,而丁志忠则会干脆地予以拒绝。
  
   也许正因为此,在2006年泉州市(晋江隶属泉州市)评选鞋业协会会长时,作为晋江鞋业老大的丁志忠本来是会长的不二人选,但招来反对声一片,最终坐上这个位子的是丁水波。
  
   “丁志忠从个性上来讲是一个内心封闭的人,只有少数要好的朋友可以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大多数人,哪怕是他公司的总监,也可能根本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一位在丁志忠身边工作多年的人士说。这位“不好打交道”的商人,却为什么能超越三千多家晋江鞋企,成为这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里的财富明星呢?
  
   初中毕业的那个夏天,17岁的丁志忠提出要到北京发展,家里人都不理解。父亲让他说出理由来。丁志忠就说,每天都有外地人拿了钱来买东西,几乎什么都能卖掉,我们为什么不主动把晋江的商品拿出去销售?
  
   丁父的鞋厂那时候也是刚办起来,经济并不宽裕,但却被儿子说服,掏出了1万多块钱,让丁志忠买了600双晋江鞋到北京去卖。
  
   为了把晋江的货摆进北京西单商场的柜台,丁志忠天天去找商场的人,一开始别人就说不同意,还对他说:“你才多大啊,就跑出来做生意?”丁志忠硬着头皮说自己有20岁了,人家都不相信。他也不管别人的脸色,特别真诚地介绍起晋江产品的优势来,连续去了一个多月,商场的人终于答应去晋江看看。丁志忠高兴得不得了,赶紧先回晋江准备。最后,在北京所有的大商场,丁志忠都为晋江的鞋厂争取到了专门的柜台。
  
   但1991年,丁志忠却又重新回到了晋江。原来,晋江鞋在北京的低价销售深深刺激了丁志忠。当时,市场上比较有名的“青岛双星”、上海火炬牌等鞋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晋江生产,说明晋江货质量没有问题。
  
   带着四年赚下的20万块钱,丁志忠在晋江重新开厂起步,那时候,他的想法已经很明确:一定要把企业做大,把品牌打响。1999年,一场国内鞋业的广告大战和体育明星大战孕育而生,丁志忠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60万,“我选择,我喜欢”,孔令辉成为安踏历时两年的形象代言人;500万,在央视投放广告的预算价格。结果随着孔令辉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和他极具个性的“我选择,我喜欢”,安踏迅速完成了品牌树立和传播,并极大地拉动了市场的成长。
  
   从2000年到2004年,连续4年,安踏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居全国第一。虽说如此,但是丁志忠至今还是否认安踏的成功是因为广告。因为他认为,广告策略只是企业市场战略的一部分,做广告能让品牌的知名度获得提升,请形象代言人能让品牌的`个性更鲜明,信赖度更高,但这些还不是品牌的全部。品牌要真正在消费者中深入人心,需要独特的品牌内涵和稳定强大的市场网络作支撑。而这些都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品牌要经过多年的市场考验。
  
   丁志忠笑称:当老板的,既要能当爹,又要能当娘”,丁志忠伴随着安踏一路走来,尽管其间并没有遇到过颠覆或致命性的挫折和困难,但每天都还会有一些小困难,这让丁志忠伤透脑筋。
  
   “比较严重的一次”,丁志忠回忆当初,还是安踏请孔令辉做明星代言人之后,“广告打出去的一两个月,没有任何成效”,起先已经被丁志忠说服的反对请体育明星做产品代言人的言论,似乎又有了滋生的土壤。
  
   “当时,确实感觉心里有点发慌,毕竟当时投入的那笔资金几乎是当时安踏半年的利润”,但丁志忠并没有对自己的决策发生动摇或者怀疑,果然,第三个月开始,经销商们开始拿着现金到厂门前排队提货,安踏鞋在市场上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让安踏全体上下真正感受到了“广告的魅力”,而这时候,丁志忠思索的是,下一步应该如何系统地做好品牌的问题。
  
   “做生意不仅仅是赚钱,更是在做成就、做荣誉感,”丁志忠这么告诉记者,“现在已经算好了,每天只要工作十个小时,但是每天都会有新的事让我要忙一阵,越忙越有充实感和成就感,越能享受到偶尔的清闲带来的快乐。就像现在,刚刚忙了一上午,能够坐下来和记者边喝茶边聊聊,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父亲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我至今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他很早就告诉我,你做每件事情,都要让别人占51%的好处,自己永远只要49%。”丁志忠告诉记者,当时他一直不能理解,这不是明摆着吃亏吗?哪有这样做生意的?后来他慢慢理解了:这样做看起来是暂时吃亏了,但他却赢得了客户的长期合作。让客户更加认同,更加尊重,更加信任。这个原则在今天的安踏里仍然有很深的渗透。
  
   2002年底,安踏公司拿下了设在匈牙利亚洲中心“晋江街”里最大的一个摊位。这是一个价值不菲的摊位,但丁志忠认为“很行情”。不和耐克、阿迪达斯争夺欧美发达地区的市场,所以首先选择了还没有加入欧盟的匈牙利,而2004年匈牙利加入欧盟正好给安踏进军欧洲市场搭好了一块现成的跳板。随即,2003年起,安踏开始赞助立陶宛职业篮球“青年近卫军”海神篮球俱乐部,安踏成为第一个赞助海外职业篮球队的中国品牌。

安踏总裁丁志忠的励志创业故事

2. 安踏老板丁世忠的创业故事

 安踏老板丁世忠的创业故事
                      创业故事,既是讲述创业者的经历,也是告诉大家创业当中的技巧,经验和点子,让后来者学习和借鉴,针对自身情况,来进行结合或者借鉴达到创业目的。以下是我整理的安踏老板丁世忠的创业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30年前,年仅17岁的安踏老板丁世忠,白手起家,背着600双鞋子到北京闯荡。那时候他天天跑到北京的各个商场,好话说尽,只为多卖几双鞋,肯定不会想到,自己日后能够成为可以比肩耐克、阿迪的“中国鞋王”!
    又一个中国骄傲!又一个商业奇迹!
    日前,安踏体育在香港召开2016年度业绩发布会,根据财报显示,安踏2016年的营收达到了人民币133.5亿元,连续三年增长20%。
    与此同时,安踏体育的市值在2017年首次突破600亿港元,比彪马(PUMA)还要高出250亿港元,已经跻身全球体育用品公司排名前五之列!
    在接连超过国内行业龙头李宁、老牌运动品牌彪马之后,安踏下一个目标无疑就是耐克和阿迪,可以说,快速发展的安踏,已经让耐克、阿迪这些国际品牌睡不着觉!
    整整30年前,年仅17岁的安踏老板丁世忠,白手起家开始创业,背着600双鞋子到北京闯荡。那时候他天天跑到北京的各个商场,好话说尽,只为多卖几双鞋,肯定不会想到,自己日后能够成为可以比肩耐克、阿迪的“中国鞋王”!
     鞋镇成长起来的少年 
     17岁独闯北京 
    1970年,丁世忠出生于福建晋江陈埭镇一户草根农家,父亲丁和木整天起早贪黑打鱼捞海产,但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到了晋江,不少晋江人用石头、毛毡搭起了简陋的厂房,靠着几把剪刀和缝纫机,做起了鞋作坊。一时之间,陈埭镇鞋作坊遍地,丁和木也狠下一条心,东拼西凑了几千块钱,和别人合伙开起了鞋作坊。
    丁世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长大,耳濡目染之下,他对经商也非常感兴趣。当时他经商的最大动力是,快点赚钱,然后就能买一辆摩托车了。
    1987年,刚刚初中毕业的丁世忠再也读不下去书了,他有个梦想,就是要到北京闯荡一番。这个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理由很简单:家里的鞋厂做得好好的,正需要人手,你干嘛要出去冒险?
    丁世忠不甘心,他对父亲说:每天都有外地人来买东西,几乎什么都能卖掉,为什么不主动拿出去销售?
    一个坐等生意,一个主动出击。父子二人的商业眼光,高下立判。
    所幸的是,丁父是一个很开明的人,他被儿子的想法打动了,给儿子资助了1万块钱和600双精挑细选的晋江鞋。带着这些资本,还有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倔劲,丁世忠孤身来到北京,白家起家开始了自己传奇般的北漂生涯。
    没门路没资本,好话说尽只为打进王府井,赚钱之后却想独创品牌
    一个乡下来的穷小子,来到了首都,没门路也没资本,自然不会一帆风顺。丁世忠能做的,就是背着鞋天天往商场里面跑,见人就问要不要买鞋。问题是,一个17岁的少年,稚气未脱,还长着娃娃脸,凭什么让别人相信?
    丁世忠别无他法,只能死缠烂打,一个月内天天往商场里跑,各种好话说尽,就差没给对方跪下来了,连着一个月,终于把其中一家商场的人打动了,对方同意让他试试,没想到第一天就卖掉了100双鞋!
    虽然初战告捷,但是丁世忠并不满足,光靠嘴皮子硬磨,不可能进入大商场,也不可能赚大钱。很快他就发现,拒绝他的商场,都是在一家叫做大康鞋城的'地方进货的。他立刻想明白了——在批发市场有个柜台,远比背着鞋到处推销给人感觉可靠!
    这是丁世忠第一次接触批发模式,自此之后,他就在大康鞋城租了个柜台,专门批发晋江鞋,窍门找准了,钱也就滚滚而来。丁世忠也没闲着,他把柜台交给别人打理,自己继续在北京“游荡”,想着如何把晋江鞋打入各大商场。
    此时的丁世忠已经是个小老板了,他开始和各大商场商量试买,卖完结账,卖不完退款。凭借着“勤快嘴甜脸皮厚”的秘诀,不到两年时间,丁世忠就攻克了北京的大部分商场,甚至包括最难啃的王府井、西单等,销量很快就翻了几十倍。
    卖鞋之余,丁世忠染上了一个“怪癖”——看鞋。在商场里,他看鞋子的款式、性能和柜台布置;在街上,他看大家喜欢穿什么鞋子。看得越多,他越糊涂:明明都是晋江产的鞋子,凭什么贴上青岛双星的牌子就能卖100元;自家的晋江鞋只能卖20元?
    想来想去,他终于想明白了,是因为品牌。
    1991年,丁世忠带着自己在北京赚下的20万回到了晋江,这时候赚钱已经不是他想做的事情了,他的心里怀揣着一个更大的梦想——打造属于晋江的品牌。
    创办安踏,不做贴牌做分销,躲过了金融危机。
    1991年,丁世忠回到了晋江。此时丁父已经和合伙人分家,自己创办了一家鞋厂,取名“安踏”,也就是“安心创业、踏实做人”的意思,鉴于在北京的成就,丁世忠被推举为主管销售的副总。
    然而,当时的安踏主要还是给国外品牌做代工,销售并不是重点。而且不仅是安踏,整个陈埭镇都是如此。在陈埭镇,大概有几千家鞋厂,厂子的业务模式和产品质量都差不多,基本都是做海外贴牌。
     90年代的晋江鞋作坊 
    在90年代,海外的订单如雪花纷飞,这些小鞋厂的日子都得都不错,但在外闯荡过的丁世忠深知这些海外订单并不牢靠,完全是靠天吃饭,没准哪天就没有了。于是,他一边做着代工,一边琢磨着四处开专卖店,拓展自己的分销渠道。
    经过丁世忠的努力,安踏在全国推广了代理分销模式,并且有了第一批经销商。当时不少同行都说丁世忠是在瞎折腾,但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来后,海外订单说没就没了,曾经辉煌的晋江鞋厂倒了一大半,唯独安踏早已在全国开了2000多家专营店,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
    但即便如此,安踏的知名度还是不够,也没什么影响力可言,为了能让安踏能够名扬天下,丁世忠决心赌一把,他想到了请明星代言。
    这个人就是疯子!
    现在企业请明星做代言都不算个事儿,但丁世忠的做法,在当时却是一道险棋。
    那年头,只有耐克、阿迪这些国外顶级品牌才会找明星做代言,国内品牌从来没做过这事。为了打响品牌,丁世忠也打算模仿耐克的做法,经过四处打听,最终锁定了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然而代言费却要80万元!
    要知道,那时的北京房价才2000元/平米,安踏一年的利润也只有400万,80万的代言费无疑是天价,安踏内部已经吵成了一锅粥,虽然丁世忠已经获得了安踏的主导权,但还是得承受来自董事会的压力。
    最后他放下一句话:是知道安踏的人多,还是知道孔令辉的人多?
    顶着巨大的压力,丁世忠把孔令辉签了下来,但是安踏的销量却没有任何变化,心急如焚的丁世忠赶紧去做了个调研,然后才发现,原来消费者根本不知道安踏签了孔令辉,要想打响知名度,还要花300万在央视上做广告!
    这下该怎么办?不花这300万,80万肯定是打水漂了,但花了这300万,如果也是肉包子打狗,那该怎么办?思前想后,丁世忠决定——再赌一次!
    对于一向务实的丁世忠而言,这是为数不多的几次豪赌之一,哪怕家里人再怎么反对,他也决心做下去,甚至还放出狠话:如果广告没效果,年底分红分文不取。家人拗不过他,只能让他放手去做了。
    1999年,孔令辉登上央视,第一次为安踏做代言,但广告播出后的一两个月市场都没有反应,丁世忠都要被逼疯了,直到第三个月,才陆续有经销商过来洽谈,安踏的销量也在翻倍上涨。
    2000年悉尼奥运会,孔令辉和瓦尔德内尔苦战五局,最后赢得了冠军。赢球之后的孔令辉仰天长啸,疯狂亲吻着胸前的国旗,这一幕让无数中国人为之动容。
    此后,孔令辉再说出“我选择,我喜欢”这句广告语,立刻让安踏横扫中国,当年的销售额就突破3亿。
    这次代言在安踏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安踏不仅名扬天下,而且销售收入也一路猛增,从1999年的2亿增长到2006年的12.6亿。
    对此,丁世忠一直心怀感激,2007年安踏在香港上市,孔令辉也获邀出席,而丁世忠的办公室里,至今挂着孔令辉的照片。
    送钱送鞋都被人拒绝,势要打造专业运动鞋!
    尽管安踏靠孔令辉一炮而红,但由于在设计上模范了耐克、阿迪等国际大牌,所以在不少国人眼里这只是个山寨货,和其他晋江鞋没什么区别,只是名气大一点而已。
    但丁世忠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2005年一次“送钱被打脸”,才让他醒悟过来。
    当时,刚刚起步的CBA想找体育品牌赞助,但是由于各大体育品牌都在削尖脑袋疯抢北京奥运会,没什么人理会CBA,但丁世忠却承接了下来,以极低的价格签了7年。
    丁世忠的算盘打得很精:奥运会再怎么火热,1个亿也只能烧十几天,而CBA一打就是一个赛季,看比赛的又是极为精准的篮球迷。为此,丁世忠还提出了一个要求:要CBA球员穿安踏的篮球鞋上场打球。
    这个条件CBA官方没意见,但却遭到了球员们的集体抵制,原因也很简单,安踏鞋穿着不舒服,功能也没办法和耐克、阿迪等洋牌子相抵并论。
    送钱送鞋给人家,人家都不要,丁世忠很气愤也很无奈,几夜都睡不着。想了几晚,他想通了,谁让自己的鞋子质量不过关嘛,但心头的倔劲也上来了:耐克能做的鞋子,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就是要烧钱,也要烧出高科技的球鞋!
    2005年,安踏耗资3000万元,建立了自己的运动科学实验室,之后又逐年提高对产品的研发投入比例,从占销售收入的3.8%一路提升到5.2%,并且在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地设立了研发设计中心。
    5年之后,99.5%的CBA球员都穿上了安踏的球鞋。
    一天跑3个城市,数月走遍500个地级市,硬是跑出了低谷
    从豪赌孔令辉成功之后,安踏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2005年赞助CBA;2007年在香港上市;同年,签下了NBA火箭队的三位球星。但从2012年开始,随着体育用品市场的低迷,安踏的光芒也一下子黯淡下来。
    当年,安踏净利13亿,同比增长—21.47%,伦敦奥运会的营销费用却高达12亿,严重拖累了业绩,甚至不得不关了1000多家亏损店铺。
    在丁世忠眼里,安踏是“病”了,为了找出病因,他又拿出了当年在北京跑市场的劲头,短短数月就走遍了500个地级市。甚至还试过一天之内跑了三个城市:早上坐飞机到上海,中午飞到天津继续工作,晚上坐车回北京。
    经过艰苦细致的调研,丁世忠终于发现,不是商品不好,而是传统的品牌批发模式出了问题。以前安踏只要打好广告,然后把产品卖给经销商就可以了,但这种粗放式的模式已经过时,安踏必须向以零售为主导的模式转型。
    找到了病因,丁世忠立刻给安踏开出了病方:
    首先,对分销渠道进行精简,取消销售大区,让组织架构更加扁平化;
    其次,在全国各地经销商中推动ERP系统,收集实时数据,实现单店订货;
    最后,控制折扣幅度,优化补货的弹性和效率,满足差异化需求。
    勤奋、执行力,再加上打不死的精神,让安踏在2014年上半年开始逐渐复苏,并一举超越了李宁,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龙头老大!2015年,安踏更是打破“百亿魔咒”,成为全行业第一家营收过百亿的中国企业!
    面对这样的荣耀,丁世忠却并不满足,他说,百亿只是个开始,安踏的目标是在2020年超越阿迪达斯,成为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第二”。
    从销量上看,安踏于2015年已经卖出了4000万双鞋,门店数量也接近1万家,别说阿迪达斯,超过耐克也是指日可待。所以也有人惊呼,安踏会在未来成为“中国的耐克”。
    然而,丁世忠很不喜欢这个称呼,很早之前他就说过: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

3. 专访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

 专访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
                         丁世忠坚信企业的发展,建基于强而有力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及团队精神,由此确立了“以消费者为导向、以市场地位为目标、以贡献者为榜样、以创新为生存之本”的“安踏之道”。
         1.2016年营收133.5亿元,再次创下中国体育用品公司历史新高,安踏是如何坐稳国内行业老大位置的?
           2.上市十年营收翻四倍,市值超600亿元,迈上千亿征途的安踏会如何向国际巨头发起挑战?
         3.国家领导人身着安踏冬季冰雪大衣出现在崇礼,引发了安踏对冰雪经济怎样的深入思考?
         4.面对体育产业黄金十年,安踏将如何延续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日前,安踏体育2016年年报在香港发布,全年营收达133.5亿元,并连续三年录得超过20%的增长率,归属股东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上涨16.9%。盈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创出新高,上升1.8个百分点至48.4%,经营溢利率及股东应占溢利率分别为24%及17.9%。
         回想2012年,安踏营收首超李宁,成为体育用品新科状元时,曾有媒体评论“其眼下的登顶只是行业衰退期的弯道超车”,并表示“丁世忠的位置还没有坐稳,安踏将会面临诸多残酷挑战”。之后的几年,安踏通过持续强有力的业绩表现击破了这一武断预言,用一连串的数字进行了回应:2016年,除营收颇丰之外,整个集团卖出超过5000万双运动鞋,7000万件运动服装,销售量在中国排名第一;店铺超过9500家,基本覆盖中国各级别城市,并继续向门店过万目标进发。另一方面,国际投资机构亦普遍看好安踏的前景,认为这是一家“有质地”的企业,给出20多倍的估值。2017年,安踏的市值更首超600亿,排名全球第五,行业龙头地位实至名归。
          “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战略实现消费者全覆盖 
         然而丁世忠仍然谦虚地表示,安踏的成功首先依托于体育用品产业这几年在中国整体表现良好,以及中国近14亿人口市场的高增长。说到安踏本身,他表示集团的成绩源自明确的战略规划,随着近两年安踏步入4.0战略阶段,以“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来实现对消费者的“全覆盖”。用“心无旁骛”形容安踏一点不为过,所谓“单聚焦”,丁世忠眼中只有“每一双鞋和每一件运动服”,“我们在公司内部谈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生产最好的体育用品产品。”而通过安踏、安踏儿童、FILA、FILA KIDS、迪桑特、NBA、斯潘迪以及最新加入安踏家族的KOLON的多品牌组合来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以百货公司、街铺、奥特莱斯、电商等全渠道来配合消费者的不同购物喜好,提升消费体验。
         4.0战略的践行在过去一年取得上佳效果。比如备受关注的FILA业务维持高增长势头,继续成为年内安踏发展的强劲引擎之一。据业内人士介绍,FILA的店效甚至比耐克和阿迪达斯为高。又如迪桑特品牌于2016年8月开出第一家店,推出专业滑雪、综合训练及跑步产品后,旋即在中国高端运动市场掀起一阵旋风。再如电商方面,去年双十一期间线上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00%;在同行依然以电商作为“清库存”手段时,安踏的电商业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提供广泛网上主打产品的平台,并且可以销售安踏、安踏儿童、FILA、FILA KIDS、NBA系列的在线独有专供款产品。
         事实上,除了对转型的核心因素要捕捉到位之外,这种“全覆盖”业务模式对于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也是极大的考验,比方说,作为品牌商是不是有能力去满足不同渠道的不同需求,产品层次是否足够丰满,以应对不同消费者的喜好等等。因而“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全覆盖”战略,安踏用来行之有效,同行们若是简单复制,往往会不得要领。“放眼整个行业,无论是国内品牌,还是国际品牌,在中国来说,这个模式目前基本上还是安踏所独有的,我们的执行力也是制胜关键。”丁世忠说。
          透彻研究消费者需求,做出“又好又对”的产品 
         “精准定位目标消费群”几乎已经成为所有商业企业的共识,丁世忠也不例外。在他确立的“安踏之道”中,把“以消费者为导向”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而4.0战略制定最根本的出发点也在于切中消费者的“利益点”。
         采访中,他对记者表示,他觉得安踏之所以能一直走到今天,是因为安踏比所有竞品都更懂自己的消费者,并且能全价值链地去满足其需求。“中国是运动服、运动鞋,包括传统服、传统鞋行业的制造大国,再好的商品我们都能做出来。制造、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都不是问题,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很多人还没搞清楚——你的消费者到底是谁,他们要的是什么?”在丁世忠看来,做好的产品并不难,最难的是如何始终做出“对”的产品。为此,安踏品牌“定位于大众市场”,始终坚持提供“具差异化、高性价比”的产品。事实证明,安踏能做世界最高品质的鞋给最顶级的运动员穿,“但我们不卖高价,我们希望有更多人能买得起运动鞋,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运动的快乐,这是我们企业存在的'价值,也是我们全体安踏人的使命。”
         如何时刻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安踏集团的掌门人,丁世忠至今仍然亲历市场走到第一线,与消费者近距离接触,去年全年他出差就超过200天。丁世忠拿起手机向记者展示,里面是他跑市场时随手拍的店面照片,既有安踏的也有其他品牌的,从产品的陈设到灯光的明暗乃至地板的花纹,“看到问题要随时解决,看到有意思值得学习的,马上发给相关同事参考”。正是这种近乎“吹毛求疵”对细节的追求,丁世忠对自己和对手同样了如指掌,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即便如此,能不能跟得上消费者的成长节奏依然是摆在丁世忠面前的一个新议题。丁世忠举了个例子,他的一个朋友曾对他说,“10年前我一直都有用安踏的产品,但最近两年不穿了。因为安踏的产品与我现在的年龄有点不搭”。安踏的产品和品牌如何跟着消费者的成长而接轨?经过深思熟虑,丁世忠开辟了一条安踏高端运动系列产品线,专门针对相对成熟的消费者的需求。
          冬奥临近,布局冰雪经济 
         将于2022年举办的冬奥会成为了体育爱好者和体育用品从业者尤为关注的焦点。前不久,国家领导人身穿安踏冬季冰雪大衣出现在冬奥会举办赛地崇礼,无疑让安踏又“火”了一把。而大家最想知道的,就是作为安踏品牌的当家人,丁世忠看到这则央视新闻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感到非常自豪。安踏作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作为中国运动品牌行业第一,国家领导人穿安踏冬季冰雪大衣的意义实则为国货代言,为中国体育代言。”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冰雪运动已经纳入国家规划。预计到2025年,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将超过5000万,并且带动3亿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对于支持冰雪运动的发展,丁世忠有着自己的冰雪雄心。
         “我们会继续赞助中国冬季运动项目。更重要的是,放眼全球体育用品行业,冬季运动装备整体都相对薄弱,所以我们想通过赞助中国奥运项目,来提高国内冰雪运动专业装备的水平,同时也契合国家的战略,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推进冬季运动的发展。”
          确立“安踏之道”,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家领导人身穿安踏冬季冰雪大衣,为中国品牌代言,这感人的一幕之后,外界对安踏必然寄予厚望,希望安踏能担起民族品牌和中国体育事业的大旗。
         有人说,现在是中国民族品牌崛起和发展的最好时机,丁世忠曾表示“2025年以突破千亿为目标,要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说起“国货当自强”,安踏绝对具有发言权。对安踏来说,过去的十年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十年。上市10年来,从单一品牌到多品牌,业绩从29.8亿做到2016年的133.5亿,安踏集团累计纳税超百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10万个,带动数千万中国人动起来。
         在丁世忠的理解,中国品牌未来要发展,首要核心是企业创新的能力。“安踏在发展过程中提出了创新型企业的生存之道,所谓‘不创新,便死亡’。集团研发投入占比超过5%,位居行业第一。目前,我们在日本、香港和美国已经成立了设计中心,之后会继续加大创新投入,整合全球资源为中国品牌服务。”
         丁世忠坚信企业的发展,建基于强而有力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及团队精神,由此确立了“以消费者为导向、以市场地位为目标、以贡献者为榜样、以创新为生存之本”的“安踏之道”。
         “‘安踏之道’的确立对未来集团的发展至关重要。世界大同,惟变革者强,惟奋进者繁盛,惟创新者生生不息。”丁世忠希望能继续成为这个时代的驱动力,继续向着目标永不止步。
    ;

专访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

4. 安踏创始人丁世忠:17岁辍学北漂,靠卖鞋打造出百亿身家,他经历了什么?

教育是通往胜利最近的路,但是却并不是独一的路。这并不是撺掇各位不去承受教育,而是论述一个事实,人的终身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人生中做的每一个决议都将影响未来可以过上怎样的生活。俗话说: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
人的终身原本就很辛劳的,无论你走的是哪一条路,所以无论最后是家缠万贯,富可敌国还是平平淡淡,这都是人生境遇,没有什么好质疑的。来看安踏集团开创人—丁世忠,成果优良却中道停学,只身一人转战商海,这又是怎样风云的终身呢?
丁世忠出生在福建晋江,而他的出生就必定中国将有一个新星升起,而这一切离不开他的父亲——丁和木。丁和木出生于1937年,那是个战火连天的动乱年代,他的出生一为传宗接代,二为光耀门楣。

所以虽然家境清贫,但他的父母亲仍然希望丁和木能承受教育。可那样的年代,上学无疑是朴素的事情,而他也不例外,丁和木放弃上学的时机,由于作为家里的一份子,他还是个男子,他说:男儿当顶天立地,在哪里都应该撑起家里的一片天。
晋江靠着海,所以主要的经济来源便是赶海,赶海指的就是趁着退潮的时分,去海滩上捕捉被海浪打上岸的海洋生物。于是丁和木开端跟着大人学习赶海,于是所以每天早上三四点他就要开端工作了,捡了海货到集市上去卖,挣钱补助家用。
这样的生活持续到了丁和木19岁,新中国刚成立,恰恰有时机,他从军入伍了。在军队的日子规律,艰辛,这锻炼了丁和木的身体,更锻炼了他的意志。

1979年,变革春风春满地,更是吹到了丁和木的心里,他看到了创业的希望,于是他倾尽一切家产创办了一家鞋厂,恰恰天时天时人和,地点机遇都曾经准备好,丁和木只需是拳头打在正确的中央,必然是事半功倍的。于是他胜利了!
晋江是变革春风吹到的中央,而这个中央也不孤负这份殊荣,晋江人这不孤负这布置好的天时天时,整个90年代,这里消费了全世界将近五分之一的运动鞋,特步、361度、匹克等等运动鞋牌子雨后春笋普通猖獗生长。
1987年,丁和木年过半百,事业稳定,所谓稳定也就是到了瓶颈,时期的开展必定会让市场愈加多元化,若是不变革便只能被淘汰,这个时分,他17的儿子丁世忠,决然决议退学,他说:我的幻想不在学习上,在这个商场上。
许是家产丰厚,许是家教开放,许是看到了儿子有经商的头脑。丁和木同意了儿子丁世忠的恳求。

1987年,丁世忠踏上了改动终身命运的北漂,他以为最大的采购市场在北京,于是他带着父亲消费的600双晋江鞋和一万元只身前往北京,他开端在大商场采购他的晋江鞋。
他每天拿着鞋往商场跑,刚开端也没有人愿意购置他的鞋,也没有门店愿意将他的鞋拿来试卖。可年轻人,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他凭着本人三寸不烂之舌,又不怕丢人的态度,终于有商场愿意将他的鞋放在门口试卖。
而这远远不够,他需求在更多商场将他的鞋采购进来,于是他向商场承诺,假如卖不进来,马上退货。有了这样的保证,很多商场都愿意买他的鞋,他的晋江鞋凭着价钱低质量好,销量非常高,这算得上首战告捷。

可这时丁世忠又有了新的想法,他以为既然卖得好,那假如我开一个批发点,特地批发晋江鞋,岂不是利润更高。说干就干,就在鞋城租了中央,然后开端进来跑销售拉业务,生意好不红火。
偶尔发现,同样的鞋,贴上商标,价钱竟然能翻上好几倍,这让丁世忠醍醐灌顶,只要发明本人的品牌,才干真正地参与商场。于是他回家与父亲丁和木磋商,父子俩于1991年,创立了安踏鞋业有限公司,寓意:“安心创业,踏实做人”。
安踏很快开展起来,可做生意就跟做人一样:“不进则退 不进则退”。1999年,这个时分的安踏曾经开端平稳开展,年销售额在400万左右,这让丁世忠觉得有些焦虑,如若不能突破现状,那安踏以后也会渐渐的消逝在大家的视野。
他开端往新的方向开展,他想翻开市场,翻开安踏的知名度,这才是持久之计。

于是他决然决议采用明星代言的办法来翻开安踏的知名度,于是他不顾一切人意见,请了孔令辉—乒乓球运发动来做安踏的代言人,丁世忠以为如此便胜利了,可孔令辉代言后安踏的知名度并没有任何进步。
这就纳了闷了,于是丁世忠调查才得知:代言人的确是众所周知,他代言了安踏这件事知者甚少,他豁然开朗,原来是他不察,代言人有了但却没有将广告打进来,于是他理解到需求将广告投放到央视和中央台,可这却需求300万的广告费。
是当时安踏大半年的利润,丁世忠态度很坚决,力排众议,他一横心,果真这事成了。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孔令辉博得冠军,他衣着的正是安踏的运动鞋。他在承受采访时说选择安踏的缘由:我选择安踏,我喜欢。这是安踏的广告词,孔令辉这话一出,安踏爆红,那一年的安踏销售额刷新历史记载,而安踏这个品牌也就此爆红。
2005年安踏拿下中国职业篮球联赛(CBA)的资助,可他理解到球员却不喜欢他们的鞋,由于觉得衣着不舒适,丁世忠理解以后,准备创新,树立研发团队,研发更温馨的鞋,有这样的醒悟,安踏鞋的质量自然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博得了球员的认可。
2007年,安踏在香港上市,可这一切丁世忠并没有满足,他想成为在国内运动品牌的领头人,他的目的是李宁,可李宁这个牌子降生的时分,丁世忠才20岁。
但他也做到了,就像安踏这个名字的寓意:安心创业,踏实做人。丁世忠做到了用心做事业,用心做鞋。有志者事竟成,安踏在超越本人,而李宁却在走下坡路,2914年,李宁连年亏损,安踏则反超,安踏终于赢了,坐上了国内运动品牌的领头人。

2020年,丁世忠以706.3亿元位列新财富500富人榜第32位。这个成果证明了丁世忠这些年来努力,证明了他的才能。他说:“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正所谓,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辈当耐烦等候。
凭啥?一个中途停学的人能做到如此成就,话说:三分天必定,七分靠打拼。丁和木给予丁世忠是那三分天必定,可三分何以定天下?
靠的是丁世忠七分的努力,他创业初期不怕丢人不怕艰辛;创业胜利后积极进取,深化学习;人处高位也能听取意见;更是不妄自菲薄,踏实做本人,谦逊进取,不忘初心。这些便是丁世忠胜利的秘诀。难道他不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