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等5家公司进入确定摘牌名单,用户的权益是否会受到影响?

2024-05-15

1. 爱奇艺等5家公司进入确定摘牌名单,用户的权益是否会受到影响?

爱奇艺等5家公司进入确定摘牌名单,用户的权益是否会受到影响?会员肯定要涨价了。



也不单单说爱奇艺吧,目前腾讯视频、优酷的财报也都不好看,大家都是亏损状态。
但奇怪也就奇怪在这里,好几年前汪海林在吐槽影视行业怪现状的时候,曾经说过,每每听说视频网站说自己亏损,他都觉得特别诡异——他自己在电视圈里摸爬滚打了20多年,就没听说过拍电视剧还能亏钱的。
在我个人看来,中国过去这几年视频网站就是个怪胎。你要说他火吧,他是真的火,但一看作品,没几个能拿的出手的,再一看财报,好家伙,裤子都快亏掉了。
关于经营策略什么的,我也不想多说了。我就从我的角度,说说这些视频平台的内容战略吧。
在我个人看来,过去这几年视频平台在长视频内容创作上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盲目的IP化运营,过度迷信所谓的“大数据”和流量,以及没有底线的“媚青”(也就是讨好年轻人)。

影视剧能不能搞IP化运营?可以。但是泛滥且盲目的IP化,就很容易把自己扔到坑里去。
如果你是一个韩剧、日剧或者欧美剧我的爱好者,一定会注意到一个事情,那就是绝大多数的日韩欧美电视剧,都是以“季”的形式呈现,并且每一季的长度一般都在10~20集之间,极少数有超过20集的。部分电视剧,甚至可以做到边拍边播。
这个策略的好处很明显:
首先,成本低。因为一季的长度就十几集,总投资肯定比七八十集的电视剧少的多。
其次,周期短、反馈快,可以根据观众的评价和口碑来对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即便是初期口碑不好,也有办法挽救。
第三,可以自创IP,不受原作品的制约。如果第一季反响好,可以立刻启动第二季的制作。
但是国内主流视频平台玩得IP化运营,就完全是在往坑里跳:
首先,动辄七八十集的长度,投资几个亿,制作周期一两年,一旦投资失误就是巨额亏损。
其次,先拍后播,初期口碑一旦崩了,后面就再也无法挽救,只能通过粉丝尬吹来捧场。
第三,这是最重要的,平台和制作机构对IP有所有权,但无法对IP进行衍生开发。所以你会发现,这几年平台上的IP剧,哪怕是口碑好的,也没办法拍第二季或者续集,一阵热度就这么过去了。有些平台倒是想着拍个第二部凑凑热闹,但往往几十集电视剧再拍下来,又是几年过去了,到时候市场口味都变了,也就再难掀起什么热度。

在这个角度上说,如果欧美日韩的电视剧是在以纯熟的商业化运作来挣钱的时候,国内的这些平台就是在赌。人家是小投入、短周期,不断试错,出现好剧迅速跟进;爱奇艺这些是大投入、长周期,亏赚看天,就算有好剧也因为IP的版权限制没法进行后续开发。这要是不亏,真就没天理了。
当然,我这么说是站在拍剧赚钱的立场上说的。但要是换个角度,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说,就又不一样了。大IP、大投资就能拉来高流量,这中间链条一长,灰色空间也就大得多了。很多抠图烂剧动辄几亿的投资,就最后拍出来的那个质量,你要说这里面不是公司高管在洗钱套现,我无论如何都不信。
况且,内容创作,能力是能力,态度是态度。你要说团队找不到牛逼的编剧、导演,排不出9分好剧,这个我理解。但那么多影视剧,连小学生看了都觉得弱智的剧情频频出现,这还是能力问题?这个锅也要审核背?
而且,让人觉得最不可思议的一点是,你真的没办法理解那些鲜肉演员为什么能挣那么多钱。有一说一,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些人可以靠脸吃饭,你长得比别人帅点,一部剧里多拿点片酬,大多数人也能理解。但自从互联网视频平台入局之后,原本千万级的剧,他们能炒到几个亿,跟着演员的片酬也水涨船高。面瘫演技一部剧轻松收入过亿,我也不说你找老戏骨,你就是从青年演员里扒拉一下,演技比他们好、长得也不比他们差的演员也多了去了。你把资金划到这种垃圾身上,能不亏么?
除此之外,互联网企业对大数据的迷恋,也让他们不能自拔。之前阿里就曝出过要用大数据创作剧本的想法,即通过抓取热词进行创意组合,然后搞成一个剧本。当时汪海林就讽刺过,说如果阿里要搞编剧机器人,我们就搞制片机器人。而爱奇艺、腾讯视频也不遑多让,他们非常喜欢投资或者购买流量演员参与的IP剧,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上也是那些方向的数据热,就往哪个方向用力。一句话,人家就从没觉得编剧是个创意工作。
而你看一下爱奇艺的高管名单也能知道,从CEO到几个副总裁,没有一个是影视剧行业里工作过的。这里面有玩游戏的,有做IP的,有做财经节目的,唯独就是没有做影视剧的。这里面的那个奈飞副总裁,以前从事的也是公关和外宣活动,跟内容创作没关系。
如今很多政府机构或者公司里,总负责人可以没有专业背景,它只要能做好管理协调工作就行,但负责具体事务的副总裁,一定得是懂行业的。结果呢,爱奇艺这儿,从CEO到副总裁,就没一个有影视剧行业的背景,这样的机构对内容不上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到底,爱奇艺也好,腾讯视频也好,他们的盈利逻辑跟传统的电视剧制作机构就不一样。传统的电视剧制作机构,不管拍的剧好还是差,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盈利,不赚钱的剧是不会拍的。但是互联网视频平台的运转逻辑是,剧可以不赚钱,只要能拉来新用户、有增长,就能讲故事。所以,哪怕是这些视频平台年年亏损,但背靠大树好乘凉,可以一直烧投资者的钱,也并不觉得盈利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哪怕亏了也有人兜底,这其实就已经不是正儿八经的作内容的逻辑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奇艺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腾讯视频和优酷迟早也会开始这么搞。按招目前的财报来看,爱奇艺最近一个季度是营收76亿,亏17亿,而阿里大文娱去年一季度营收60亿,亏损45亿(后面干脆不公布财务数据了),腾讯视频也都是几十亿的亏损。这不是文娱产业本身不挣钱——你看看腾讯游戏,妥妥地现金奶牛。事实上,在腾讯的业务线里,视频也是唯一还在亏损的业务。
即便是腾讯,搞了这么多年视频,依然是亏钱,这模式到底有没有问题,也就可想而知了。

爱奇艺等5家公司进入确定摘牌名单,用户的权益是否会受到影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